皇帝要亲征啊,一般选在秋冬两季,要根据敌情变化,有时候也不一定非得选这个季节。出兵之前,必须先去祭祀祖庙。要立三个神主来祭拜:一个是先帝,一个是道路神,一个是军旅神。然后用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祭祀的地点,通常选在独立的树木旁边;如果没有独立的树木,就在驻扎的地方进行祭祀。有时候皇帝会穿着盔甲,先去祭拜先帝的宫庙,然后再检阅军队。快要出发的时候,要用一公一母两匹麃(一种马)来祭祀,祈求平安。快要跟敌人交战的时候,要先把马尾巴扎起来,然后祈祷天地,再冲锋陷阵。攻下城池打败敌人后,要祭祀天地,祭品用黑白两色的羊。班师回朝后,要用缴获的一公一母马和牛祭祀天地。出兵的时候,要用死囚犯来祭祀,回师的时候,要用俘获的一个间谍,把这个人绑在柱子上,朝着敌人来犯的方向乱箭射死,箭矢密密麻麻像刺猬一样,这叫做“射鬼箭”。
腊祭的仪式是这样的:腊祭在十二月的辰日举行。祭祀的前一天,皇帝会下令让主管猪的官员去选猪。到了腊祭这天,皇帝和皇后先焚香祭拜太阳,然后设下围场,让养猪的人在左右两侧站好。主管猪的官员奏报准备完毕,皇帝和皇后就登上高台,乐队演奏,用两尊酒杯和盘子盛放美酒敬献给皇帝皇后,北南院的大王以下的官员则献上马匹和衣服。皇帝下车,祭祀完毕后,骑马进入围场。太子和亲王率领群臣敬酒,分列两翼。皇帝射到兔子后,群臣就敬酒祝寿,皇帝会赐酒给每个人。到了午饭时间,亲王和大臣们会献上自己打到的猎物。酒宴结束,皇帝会赐酒给群臣,然后回宫。应历元年冬天,汉朝派使者来祝贺,从此腊祭就成了惯例。到了统和年间,这个仪式就取消了。
出兵的仪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兵志》。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大臣们穿着朝服进宫,都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内侍就喊一声“班齐”(队伍整齐了)。先让京官在宫门外的三门外排好队,值班的舍人开始点名,大臣们都行二拜礼,然后等待。接下来,两府以下的文武官员,就在丹墀(宫殿前的台阶)内,面向大殿站好,各个部门的官员和供奉的官员,则在东西两侧的通道外相对而立。值班的阁使副手也开始点名,大臣们都行二拜礼,然后等待。点名结束后,大臣们回到自己的位置,换上便服。皇帝上殿坐好,两府和京官在丹墀内行礼,然后等待。教坊司和北班的点名礼仪结束后,就可以奏事了。
燕京的嘉宁殿和西京的同文殿,朝服是幞头、袍、笏;便服是紫衫、帽子。
皇帝上殿坐好后,殿内就鸦雀无声了。契丹人和汉人在殿前站好队后,就各就各位侍立。教坊的队伍站好后,就退下去了。京官的队伍进殿行礼后,就到右横街西边,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武官的队伍进殿行礼后,也各就各位站好。文官的队伍进殿行礼后,也各就各位站好。北班的队伍进殿,点名礼仪结束后,就在左横街东边按照顺序站好。接下来,两府的队伍进殿,行鞠躬礼,然后点名,从宰相以下的官员行礼完毕后,就可以上殿奏事了。
以上六个队伍的点名礼仪,都需要行七拜礼。即使是不带节度使的、只报名字的官员,也要行七拜礼。队伍退下和常朝一样。直院有旨意的话,就进入文班。留守司、三司、统军司、制置司被称为京官;都部署司、宫使、副宫使、都承以下的令史,北面主事以下随驾的各部门官员为武官;馆、阁、大理寺,堂后以下的官员,御史台、随驾的闲散官员、令史、司天台、翰林、医官院的官员为文官。
天庆二年冬天,教坊的官员都穿袍服。
领导接见流程是这样的:皇帝坐在龙椅上,点名名单念完后,官员们从左边进去,先鞠个躬。然后文武百僚,从宰相以下的官员都要在那儿候着。走到殿前再鞠躬,问安,一共要拜七次。领班的官员带头出列,谢恩,再拜五次。大家都候着之后,可以走到矮墩子那儿,离皇帝近一些,问候“皇上万福金安”。皇帝会问“一路辛苦了吧”,官员们再鞠个躬。领班的舍人等大家都问候完后,再领着官员们从右边上去,准备皇帝问话。其他的官员就在右边站着等候。
皇帝会这样回答:“各位久居乡下,这次来迎接朕,正值深秋严寒,或者酷暑难耐,想必一路辛苦了。各位都平安无事吧,想必也都了解情况了。”
如果皇帝出巡呢,车驾到达行宫,皇帝坐在御帐里。官员们穿戴正式官服,上前问候“皇上万福金安”。领班的官员带领大家再拜,然后大家依次候着,等候传召奏事。宣徽使以下的官员可以穿便服,教坊司的官员和普通官员一样。
保大元年夏天,皇上特别下令,官员们见驾只用再拜,不用再称“宰相”了。
皇帝回京的流程是这样的:回京的前一天,宣徽使以下的官员横列站好,各部门官员和宫门官员都穿戴正式官服,在行宫的帐篷里候着。第二天一大早,皇帝乘坐御辇,宫门官员向军民宣告皇帝回京,然后引导车驾。宰相以下的官员要走到内宫门口,宫门副长官检查完箭矢之后,通事舍人鞠躬禀报:“臣奏请鸣放礼炮”。礼仪完毕。
皇帝坐上华丽的车驾,到达宫门。文武百官都在车驾前面列队站好。负责检查箭支的官员拿着雌箭,站在宫门里。东上阁门使官走到车前,拿着雄箭站在车左边,示意检查箭支的官员上前。
检查箭支的官员行了个礼,走到车驾大约五步远的地方站定,面对着车驾。阁门使官说:“开始检查箭支。”检查箭支的官员跪下行礼,接过箭,举起来仔细检查完毕,然后鞠躬,禀告说:“内外箭支一致。”阁门使官说:“按照圣旨进行检查。”检查箭支的官员站直身子,退回到宫门里原来的位置站好,把箭放在胸前,高声宣读:“军将、门仗官上前!”
门仗官答应一声,打开宫门,大声喊着两边同时出来,并排站在左右两侧。检查箭支的官员举起右手,高声宣读:“呈上箭支!”然后又宣读:“内廷取出御用箭支一支,按照圣旨交给左金吾卫进行检查。” “是否一致?” 门仗官回答:“一致!一致!一致!” “是否相同?” 门仗官回答:“相同!相同!相同!” 检查完毕。
检查箭支的官员再次上前,站到原来的位置,鞠躬,自报家门,说:“臣某某对御用箭支检查完毕,一致。”然后退回宫门内站好。高声宣读:“此箭谨交阁门使带入。”事情办完,把箭交给阁门使,再转交给宣徽院。
宋朝使臣来给皇太后祝贺生日和新年。到了那一天,官员们天还没亮就进宫了,宋使臣也到了他们的驻地。官员们都站好了队,皇太后在殿上坐着。宣徽使(主管宫廷事务的官员)先在殿前行礼完毕,然后退下。接下来是契丹官员行礼完毕,然后请那些可以坐的官员上殿就位;那些不能坐的官员就站在东边侍候。汉人官员从东边的门进去,面向西边行礼。舍人(负责记录的官员)行礼后,通报宋使臣及其随员的姓名和官职,一共行了七次礼,然后各司其职。接着,那些可以坐的官员上殿就位。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和大王(指地位尊崇的官员)从西边的台阶上殿,呈上宋使臣及其随员的名单后,就位站立。其他不能坐的官员就站在西边侍候。接下来,引导六名宋使副使从东边的门进入,在丹墀(宫殿前的广场)上面向殿宇站好。阁使(主管宫廷事务的官员)从东边的台阶下来,接受装有书信的匣子,捧匣子的人全部跪下,阁使拿着笏板站着,接受匣子。然后阁使从东边的台阶上殿,在栏杆内行礼,奏报“书信已呈上”,然后把匣子交给枢密院开封。宰相在皇太后面前读完信后,引导六名宋使副使从东边的台阶上殿,在栏杆内站立。
宋使臣向祝贺生日的大使行礼,然后俯伏跪拜,行完礼后起身,回到原位站立。接下来,引导祝贺皇太后新年的使臣行礼,仪式和刚才一样。皇太后询问“南朝皇帝身体安康吗”,舍人引导祝贺生日的使臣和祝贺新年的使臣上前,他们都跪下,只有祝贺生日的使臣奏报“皇帝身体安康”,然后都俯伏在地,之后起身。引导他们从东边的台阶下殿,在丹墀上面向殿宇站好。引导进献礼物的使臣从西边的门进入,在殿前放下担子。控鹤官(宫廷卫士)行礼,行了四次礼,然后把担子从东边的门抬出去,引导使臣副使退到东边,面向西边,都行礼。舍人行礼,通报南朝国信使臣的姓名和官职,然后进行舞蹈表演,行了五次礼;没有退下,奏报“皇帝身体安康”,然后再次行礼;然后向皇太后行礼致谢,回到原位,进行舞蹈表演,行了五次礼,然后各司其职,引导使臣副使从西边的台阶上殿就位。
勾当的随从人员从两个门进入,面向殿宇行礼,通报姓名,行礼,行完礼后,行了四次礼,然后各司其职,分别从两个门引导他们出去。如果皇太后询问使臣副使“旅途辛苦”,就引导他们从西边的台阶下殿,在丹墀上进行舞蹈表演,行了五次礼,然后各司其职,引导他们从西边的台阶上殿,就位站立。契丹舍人和汉人阁使一起行礼,那些可以坐的官员和使臣副使都行礼,高呼“万岁”。然后各就各位,喝汤喝茶。供奉食物的人出殿门,引导官员和使臣副使起身,行礼。契丹舍人和汉人阁使一起行礼,都行礼,高呼“万岁”。然后各司其职。先引导宋使臣副使从西边的台阶下殿,从西边的门出去,然后引导官员们出去,最后向阁门报告一切顺利。皇太后起身。
宋朝的使臣去给皇帝祝贺生日和新年。到了那一天,官员们天还没亮就进宫了,使臣到了自己的营帐。奏报“队伍都到齐了”,声音很响亮,皇帝就上殿坐好。宣徽使指挥殿前官员行礼完毕后,就退下去了。契丹官员行礼完毕后,那些有资格坐着的官员被请上殿,站好位置;其他没资格坐的官员,就在殿北边站着侍候。接下来,汉族官员被引进北侧的宫门,面向大殿行礼。舍人(负责记录和传达的官员)行礼后,通报某某官员以下的人员都行过礼了,每个人都行了七拜,然后那些有资格坐着的官员被请上殿,站好位置。首相被引到南边的台阶上殿,呈上宋朝使臣及其随从的名单,然后站好位置。其他官员都在南边站着侍候。乐队奏乐完毕后,引领宋朝使臣的副使从北侧宫门进入,在大殿前的丹墀上站着。阁使(负责传达皇帝旨意的官员)从北边的台阶下殿,接过装有国书的盒子,捧盒子的人跪下,阁使拿着笏板站着,在北阶接过盒子。上殿后,在栏杆内行礼,奏报“国书已经呈上”后,把盒子交给枢密使(主管军事的官员)。宰相给皇帝读完国书后,舍人引导使臣副使上北阶进入大殿,站在栏杆内。向生日大使行礼,大使俯身跪下,行礼。起身后,站好位置。大使跪下奏事完毕后,起身退下;被引领下北阶,向使臣副使行礼,然后面向南边行礼。舍人行礼,通报南朝国信使某某官员以下的人员都已到齐并行过礼了,七拜完毕;使臣代表向皇帝谢恩,跳舞,五拜完毕;再次谢恩,感谢皇帝的接见、宴会、慰问和汤药,跳舞,五拜完毕,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引领使臣回营帐。阁使传达旨意,赏赐使臣衣服和金带。使臣的随从依次入见。舍人通报使臣代表以及其他人的名字,他们行两拜;不用退下就奏报“圣上万福金安”,再次行两拜,高呼“万岁”,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引领他们出去。舍人传达旨意,赏赐衣服。使臣副使及其随从都领了赏赐的衣服后,舍人引领使臣副使进入,在大殿前的丹墀上行礼。舍人通报谢恩,行礼,跳舞,五拜完毕,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引领使臣副使上南阶进入大殿,站好位置。使臣的随从进入,通报谢恩,行礼,高呼“万岁”。通报“有旨意设宴款待”,再次行两拜,高呼“万岁”,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负责接受赏赐的官员在北侧走廊站着。
御床(皇帝的座位)摆好后,大臣们敬酒,皇帝饮酒。契丹舍人和汉族阁使一起行礼,有资格坐着的和侍候的官员都行礼,高呼“万岁”,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酒喝完后,行礼,有资格坐着的官员都行礼,高呼“万岁”。然后各自坐下行酒,亲王、使相、使臣副使一起欣赏音乐。如果宣令酒喝完,大家一起站起来把酒喝完。放下酒杯,站好位置谢恩。行礼,大家一起行礼,高呼“万岁”,然后各自坐下。接下来,给坐在方席上的官员敬酒。如果宣令酒喝完,谢恩如前。殿上的酒敬完三轮后,敬茶、上菜、再上菜。酒敬完五轮后,等乐曲结束,向走廊上的随从行礼,高呼“万岁”,然后各自坐下。如果宣令酒喝完,大家一起行礼,高呼“万岁”,然后各自坐下。殿上酒敬完三轮后,敬茶、上菜、再上菜。酒敬完五轮后,等乐曲结束,向走廊上的随从行礼,高呼“万岁”,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引领他们出去。乐曲结束,官员和使臣副使一起起身,行礼。行礼,有资格坐着的官员和使臣副使都行礼,高呼“万岁”,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引领使臣副使下南阶出殿,在大殿前的丹墀上跳舞,五拜完毕,然后通报每个人都已行过礼,引领他们出去。然后引领众官员出殿,向宫门报告一切顺利。皇帝起身,鸣钟鼓。
天蒙蒙亮的时候,官员们都进宫上朝了,宋朝的使臣也到了宫门口。皇帝上了大殿,殿前、教坊(负责音乐歌舞的机构)、契丹文武官员,都按照最正式的礼仪站好。宋使被安排在翰林学士的队伍旁边,从东边的门进去,面向西边深深鞠躬。
然后,宫里的舍人(负责传达旨意的小官)也鞠躬行礼,向所有文武百官通报说:“某某以下的官员,请起立,问安!”宋使七次叩拜谢恩,之后宣读了来访的辞令,接着还有歌舞表演,最后又五次叩拜。表演完毕,乐师们都回到大殿等候皇帝的指示。
接下来,舍人引导大臣、使臣、官员、宋使副使以及一些有资格坐在垫子上(方茵朵殿)的官员,从西边的台阶上殿,到各自的位置站好;其他没有资格坐的官员,则从西边的门出去。负责洒扫的宫人进来了,行礼问安,感谢皇帝赐宴。他们站在两边的走廊里,保持着最正式的仪态。有两个宫人负责斟酒,教坊的乐师们再次行礼,然后回到大殿等候。
皇帝到了御座,大臣们开始敬酒。舍人和阁使(类似于内阁大臣)也行礼、敬酒,都按照最正式的礼仪进行。然后,轮到那些坐在垫子上的官员敬酒,大家把酒喝完,一切按照常规礼仪进行。殿上敬酒完毕,走廊里的宫人们也开始敬酒,跟殿上一样。殿上敬完饼和茶后,教坊的人说了一段祝酒词,然后向官员们、宋使副使以及走廊里的宫人们示意起身,等皇帝的口号一结束,大家又一起鞠躬。乐师们行礼,殿上坐着和站着的官员都叩拜,高呼“万岁”!乐师们回到座位。然后,走廊里的宫人们也行礼,同样高呼“万岁”。
宴会稍作休息,乐师们示意官员们起身,皇帝离开御座,回到内阁。官员们从东西两边的台阶下殿,回到各自的营帐,皇帝赏赐了鲜花。负责接受赏赐的官员带领宫人们出去,接受赏赐鲜花,程序也跟刚才一样。插好花后,宫人们回到走廊两侧站好。然后,官员们和宋使副使从两边的门进入大殿,回到原来的位置站好。皇帝从内阁出来,重新坐下。皇帝回到御座,示意坐在垫子上的官员、宋使副使以及站着的官员们鞠躬。乐师们行礼,大家高呼“万岁”,乐师们回到座位。走廊里的宫人们也一样。
接下来是敬单茶、敬酒、上菜、上水果。殿上敬了九次酒,使臣们欣赏了乐曲。音乐结束后,乐师们示意走廊里的宫人们起身,行礼,高呼“万岁”,然后说“各位请便”,负责引领的官员把他们带了出去。音乐结束,殿上的官员和宋使副使都起身,行礼,高呼“万岁”,乐师们回到各自的位置等候。官员们和宋使副使从东西两边的台阶下殿。契丹官员谢恩离席,汉人官员和宋使副使也谢恩离席,表演了歌舞,五次叩拜后,乐师们说“各位请便”,引领他们离开。送走宾客后,向内阁报告宴会结束,皇帝起身。
今天是太后生日,宋朝使臣来辞行,场面可隆重了!大臣们、使臣副手们都按着宫廷礼仪站好了,就像参加宴会一样。太后娘娘升殿就座,契丹的文武官员都起身,等上殿的仪式完成之后。宰相宣布宋朝使臣副手和随从们朝辞的文书已经呈递完毕,让他们都站好。
然后,舍人引导使臣副手们从北边的洞门进去,面向南方行大礼。舍人自己也行礼。接着,通报南朝国信使某官某以下的官员们前来辞行。使臣们先行了两次跪拜礼,然后不离开队伍,高呼“圣躬万福”,再次行礼;之后才离开队伍,依依不舍地向宫殿告别,致辞完毕,又再次行礼。
接下来,负责赞礼的官员们都上殿等候。舍人引导南朝使臣们从南边的台阶上殿,站好位置。然后,依次报出随从的姓名,随从们行两次跪拜礼,高呼“圣躬万福”,再次行礼,并高呼“万岁”。赞礼官说“各位请便”,引导他们离开。殿上,大臣们和使臣副手们都按照位置站好,行礼。赞礼官行礼,高呼“万岁”。赞礼官让大家就坐。
等敬茶完毕后,赞礼官请大臣们和南朝使臣起身,互相行礼。赞礼官行礼,高呼“万岁”。赞礼官让大家等候,站好。然后,引导六位使臣副手在栏杆内跪拜,接受装有书信的匣子,起身后稍稍向前,行礼,接受传达的答复后,退下。他们从北边的台阶下殿,在丹墀内面向宫殿行礼。舍人说“各位请便”,引导他们离开。最后,大臣们也退朝了。
宋朝使臣来朝贺皇帝生日,大家按照正常的朝会礼仪入朝。宋使到了指定的区域,皇帝先赏赐了使臣的随从一些衣物。皇帝上殿后,宣徽使和契丹的文武官员都站起身,按照宫廷宴会的礼仪就位。中书令宣读了宋使副使和随从人员朝辞的文书,其他官员都站在南面等候。乐队奏乐完毕后,舍人引导副使一行六人从北侧宫门进入大殿,他们站在丹墀的北面,面向南面行礼。舍人行礼后,通报了南朝国信使某官以及其他官员的辞行,他们两次下跪行礼,起身,恋恋不舍地离开,礼仪和辞别皇太后一样。 负责赞礼的官员让这些官员起身站好,然后向副使行礼。宣徽使宣读了皇帝的旨意,副使再次下跪行礼,然后起身站好。宣徽使又宣读了赏赐的旨意:“赐予各位卿对衣、金带、布匹、弓箭、鞍马等物,请你们知悉。”副使起身站好。
然后,大使三人上前,俯身跪下,手持笏板,阁门使呈上皇帝的赏赐。赏赐完毕后,他们起身回到原位。副使三人也同样受赏。他们谢恩,跳舞,五次下跪行礼。负责赞礼的官员引导使臣上殿就位。引导随从人员谢恩,两次下跪;起身后再次下跪,谢恩赐宴,再次下跪;都高呼“万岁”。负责赞礼的官员安排好所有人员,让他们在两侧廊庑站立。皇帝在御座上饮酒,舍人和使臣一起带领官员和使臣行礼,高呼“万岁”,礼仪和宫廷宴会一样。在座的官员都行礼,高呼“万岁”。皇帝就座,开始饮酒,奏乐,席间礼仪和两侧廊庑都一样;上菜、上茶、上饭也一样。馒头吃完后,随从人员起身,礼仪和迎接使臣的礼仪一样。音乐停止,官员和使臣都起身站立,行礼,高呼“万岁”,礼仪和辞别皇太后的礼仪一样。
副使下殿,跳舞,五次下跪行礼。负责赞礼的官员引导他们上殿,在栏内站立。引导生日、元旦大使二人上前,一起跪下,接受诏书,起身后,行礼,接受赏赐,礼仪完毕后,退下。他们从北侧宫门下殿,在丹墀内行礼。舍人说:“各位请便”,引导他们从南侧宫门出去。随后引导殿上官员从南北宫门出去,然后向阁门报告一切顺利。
好家伙,这记录的可是古代高丽使臣朝见宋朝皇帝的详细礼仪啊!咱们一句一句地捋捋,看看这流程有多复杂。
首先,高丽使臣进宫,官员们都穿着便服,按照规矩站位,等候皇帝接见。到了宫殿门口,奏报使臣到齐了,然后引导高丽使臣的副使在殿外站好。接着,引导大使到露台上跪拜,汇报行程,拜完后起身。宫门官宣读“皇上问候使臣安好”的旨意,副使们都跪下,大使回答说:“我们来时也问候了皇上的安好”。然后,引导他们进殿,在殿内站好。接下来,高丽使臣呈上贡品,摆放在殿前。负责记录皇帝起居的官员记录完毕后,引导使臣行鞠躬礼,转达高丽国王问候并呈上贡品的意思。然后,负责管理宫廷财物的官员在殿上监督贡品入库,马匹和担架都搬出去之后,引导副使退到殿外,面向西方行鞠躬礼。
接下来,宫廷官员鞠躬,转达高丽国王感谢皇恩,并说某某官员以下的使臣们都在等候接见,然后开始歌舞表演,五次跪拜。还没退出去呢,又奏道:“皇上万福金安!”再次跪拜。然后才退出去,谢恩,五次跪拜。接着,又谢皇上赐予的接风宴和汤药,五次跪拜,并向各位侍候的官员致谢。之后,副使们又私下献上一些礼物,摆放在殿前。负责记录皇帝起居的官员记录完毕后,引导使臣行鞠躬礼,转达高丽国王感谢皇恩,并说某某官员以下的使臣们献上贡品。负责管理宫廷财物的官员在殿上监督贡品入库,流程和刚才一样。然后,引导副使到殿内站好。
皇帝没上御座,官员们陪着喝酒。契丹的官员传达旨意,汉人官员协助,大家一起跪拜,高呼“万岁”,然后各自入座。喝完三杯酒,吃了两道菜。如果皇帝下令把酒喝完,就起身跪拜,高呼“万岁”,然后各自入座。如果菜没吃完,就起身,再次跪拜,高呼“万岁”。然后,引导使臣退下,歌舞表演,五次跪拜,感谢各位侍候的官员。最后引导使臣离开,在宫殿外的幕帐里,另有官员陪着使臣继续宴会。宴会结束后,宣读赐予衣物的旨意,高丽使臣遥拜谢恩,五次跪拜后,返回馆舍。
好家伙,这可是份详细的古代外交礼仪记录啊!咱们一句一句地掰扯掰扯,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说这高丽使臣来访和辞行的场面。
首先是高丽使臣来参加宴会,那场面可隆重了!大臣们都穿着官服,整整齐齐地站在朝堂上,皇帝登殿,各种乐队、侍卫都各就各位,跟平时一样。谢恩宴的流程,跟以前接待宋朝使臣一样。然后呢,负责报幕的官员就开始报幕了,高丽使臣入场,对着皇帝深深鞠躬。接着,负责传话的官员也鞠躬,念叨着高丽使臣的名字和官职,表示谢恩,一共要行十二个大礼。报幕的官员又报幕,大臣们和使臣们都站好位置。然后大臣敬酒,契丹的官员负责传话,汉朝的官员负责报幕,朝堂上的大臣们一起行礼。报幕的官员又报幕,敬酒。大臣们站好,报幕的官员让大臣们坐下,然后就开始喝酒。要是皇帝下令把酒喝完,报幕的官员要再行礼。乐队演奏完毕,报幕的官员再次行礼。所有行礼,都要喊“万岁”。音乐一结束,大臣们起身退朝。契丹大臣谢恩,中书令以下的大臣谢恩完毕后,再由使臣的副手谢恩,一共七个大礼。报幕的官员说“各位请便”,侍卫在宫门外候着,确认宫门没事。负责管理仪仗的官员带领大家退场。第二天,还要去问候皇帝的身体。
接下来是高丽使臣辞行,这流程也挺讲究的!大臣们上殿,跟平时一样。宫门官员通报高丽使臣辞行的消息,然后,大臣们就恋恋不舍地送别,跟以前送宋朝使臣一样。报幕的官员又开始报幕了。高丽使臣被引到西边台阶上殿,契丹官员报幕,喊着“万岁”。报幕的官员让大家坐下,中书令以下的大臣陪着喝了三杯酒,吃了两样菜,跟第一次见面时一样。谢恩完毕,报幕的官员说“有旨意设宴”,然后行五个大礼。报幕的官员说“各位请便”,把使臣送出去,在幕后另有官员陪着使臣继续宴饮。宴饮完毕,皇帝赏赐衣物,使臣跪下接受,远远地行五个大礼表示感谢,然后回馆舍了。
总而言之,这古代的礼仪,真是繁琐又讲究啊! “曲宴高丽使仪”和“高丽使朝辞仪”,这八个字就概括了整个过程。
西夏国来进贡,那场面可隆重了!大臣们上朝完事,就领着西夏使臣从左边进去,走到丹墀(大殿前的台阶)那里,面向大殿站着。然后领着使臣上露台站着。使臣先稍微往前欠身行礼,然后跪下,把他们国王的情况汇报完,起身,再回到原位。 这时候,宫里负责接待的官员宣读圣旨,问“某国(西夏)国王近来可好?” 西夏使臣毕恭毕敬地听着,然后跪下回答:“某国国王安好。” 说完之后,再次伏地叩拜,然后起身,回到原位。接着,领着使臣从左边下去,走到丹墀,面向大殿站着。 进贡的礼物从右边搬进去,从左边搬出来。 等礼物都搬完了,宫里负责接待的官员就鞠躬行礼,然后宣布“某国进奉使(西夏进贡使臣)前来觐见”, 这期间一共要行十七个礼。 然后,负责接待的官员站直了,如果西夏使臣还有私人礼物要进献,献完之后,接待官员就向使臣鞠躬,然后宣布“进贡的礼物都收齐了”。 然后,负责接待的官员就领着西夏使臣从左边上殿,到指定位置站好。 大臣和使臣一起齐声说“诺”。 喝完三杯酒之后,就领着西夏使臣从左边下去,到丹墀谢恩,行五个礼。 谢恩完毕,接待官员宣布“有旨意设宴款待”,西夏使臣再行五个礼。 然后,负责接待的官员就领着西夏使臣从右边出宫。 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之后,朝廷会在宫外设宴款待,客省(专门接待宾客的部门)陪着一起吃饭,还会赏赐衣物。
西夏使臣要回国辞行了,那也是一套流程。大臣们上朝完事,就领着西夏使臣从左边进去,宣布“某国某使臣前来辞行”,使臣要行两个礼。 使臣不用离开队伍,站着汇报情况,再行两个礼。 然后,使臣离开队伍,走到殿前恋恋不舍地表达一番依依惜别之情,再行两个礼。 朝廷会赏赐衣物,谢恩的礼节和之前一样。如果朝廷设宴款待,那就要行五个礼。 最后,接待官员宣布“一路平安”,领着西夏使臣从右边出宫。 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