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名字,耶律屋质、耶律吼(何鲁不)、耶律安抟、耶律洼、耶律颓昱、耶律挞烈,都是辽国的耶律氏族人。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点……怪? 这可不是随便起的,在辽国,名字里都带着浓浓的草原气息。

想想看,耶律屋质,这名字听着就挺有力量的,感觉像个强壮的勇士。耶律吼,这名字霸气侧漏啊,吼一声就能震慑四方!括号里的“何鲁不”应该是个别称或者另一个名字,具体啥意思,咱现在也不太清楚了。耶律安抟,这名字听着就比较文雅,感觉是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耶律洼,这名字就比较特别了,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能跟什么地理位置或者部落名称有关吧。耶律颓昱,这名字有点像诗词里那种忧郁美男子的感觉,是不是?最后是耶律挞烈,这名字听着就感觉这个人很勇猛,很厉害的样子。

总之,这几个名字,虽然咱们现在看着可能有点陌生,甚至觉得有点奇怪,但它们都反映了当时辽国人的命名习惯和文化特色。每个名字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要是能穿越回去,问问他们名字的由来,那该多有意思啊!

耶律屋质,字敌辇,是孟父房的后代。他为人沉静寡言,很有见识,而且很讲信用。遇到紧急情况也能从容应对,让人捉摸不透。他知识渊博,还懂天文。在会同年间,他担任惕隐(官职名)。

太宗皇帝驾崩后,大臣们拥立世宗皇帝。太后听说后非常生气,派皇子李胡带兵去反击。李胡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刘哥等人,战败而回。李胡把世宗的臣僚家属都抓了起来,对看守的人说:“我打仗打不过,先杀了这些人!”大家都很害怕,互相说:“如果真的开战,那可就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啊!”军队在潢河边扎营,隔河对峙。

这时,屋质跟随在太后身边。世宗知道屋质善于谋划,想让他去进行秘密联络,于是设法写信,试探太后的态度。太后拿到信后,给屋质看。屋质看完后说:“太后辅佐太祖皇帝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全力效忠。如果太后对我有所怀疑,即使我想尽忠,又能做到吗?现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言语来调解,事情一定能成功;如果不行,就应该迅速开战,决出胜负。但是人心一旦动摇,国家就会面临大祸,一切还得看太后您怎么决定。”太后说:“如果我怀疑你,怎么会把信给你看呢?”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皇帝的后代,皇位不应该传给其他民族的人,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之计,和永康王议和。”太后问:“谁可以派去呢?”屋质回答说:“太后如果不怀疑我,我就去。万一永康王听从我的劝说,那就是社稷之福。”

太后就派屋质给皇帝送书信。皇帝派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言语很不客气。屋质劝谏说:“信里写得这样,国家的忧患还没有消除啊!能够化解怨恨,安定社稷,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好。”皇帝说:“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敌得过我们?”屋质说:“就算能打败他们,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要杀害自己的骨肉亲人吗?况且还不知道谁胜谁负。就算侥幸获胜,那些被李胡抓起来的臣僚家属,也全都被杀害了。这样算来,只有和解才是最好的办法。”旁边的人听了都变了脸色。皇帝沉默很久,问:“那要怎么和解呢?”屋质回答说:“让太后和皇帝见面,各自消除怨恨,和解并不难;如果不行,那就开战也不迟。”皇帝同意了,于是派海思去和太后商议和解。

双方来来回回地商议了好几天,终于达成了协议。见面的时候,双方互相指责,根本没有和解的意思。太后对屋质说:“你应该为我想个办法。”屋质说:“太后和大王如果能化解怨恨,我才能进言。”太后说:“你就说吧。”屋质拿起谒者用的筹子,对太后说:“以前人皇王还在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立嗣圣(世宗)?”太后说:“立嗣圣是太祖皇帝的遗旨。”又说:“大王为什么擅自立帝,不禀告尊长呢?”皇帝说:“人皇王应该立而没有立,所以才废了他。”屋质正色道:“人皇王抛弃父母的国家而逃奔唐朝,做儿子的应该这样做吗?大王见到太后,一点也不谦逊道歉,反而怨恨不断。太后被偏爱蒙蔽,借口先帝遗命,擅自授予皇位。这样怎么能指望和解,应该赶紧开战!”说完,他把筹子扔在地上,转身走了。太后哭着说:“以前太祖皇帝遭遇到兄弟们的叛乱,天下遭到荼毒,创伤还没有恢复,怎么能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于是她捡起一根筹子。皇帝说:“父亲不做的事,儿子去做,又该怪谁呢!”他也捡起一根筹子。左右的人都感动得痛哭流涕。太后又问屋质:“事情已经决定了,皇位最终属于谁?”屋质说:“太后如果把皇位交给永康王,那就是顺应天意,合乎人情,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李胡大声说:“我还活着,他凭什么继承皇位!”屋质说:“礼法规定皇位应该传给嫡长子,而不是传给弟弟。以前立嗣圣的时候,尚且有人认为不对,更何况你残暴凶狠,很多人怨恨你。大家一致要求立永康王,这是不可改变的。”太后看着李胡说:“你也听到了这些话吗?这一切都是你自找的!”于是太后同意立永康王为帝。皇帝对屋质说:“你和朕的关系最亲近,为什么反而帮助太后呢?”屋质回答说:“我认为社稷安危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才这样做的。”皇帝很高兴他的忠诚。

公元948年,耶律天德和萧翰密谋造反,被抓进监狱。刘哥兄弟俩也跟耶律天德他们勾结,想一起搞事情。结果耶律石剌偷偷地把这事儿告诉了屋质,屋质立刻把石剌叫来问清楚情况,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刘哥他们死不承认,这事儿就暂时搁置了。

没过多久,刘哥就邀请皇帝去看打樗蒲(一种古代游戏),一边敬酒祝寿,一边偷偷摸摸地掏出刀子要行刺。皇帝发现了,下令把刘哥抓起来,亲自审问他。刘哥发誓说自己没干,皇帝也就没再追究。屋质却站出来说:“应该让刘哥和石剌当面对质,不能轻易放过他!”皇帝说:“那就交给你来审问吧。”屋质带着侍卫去审问刘哥,结果耶律天德他们都招供了。最后,耶律天德被处死了,萧翰被打了板子,刘哥被贬官,他弟弟盆都则被派去戛斯国当使臣。

三年后,屋质上奏,揭发了泰宁王察割的阴谋,但是皇帝没理他。五年后,屋质当上了右皮室详稳。秋天,皇帝在行宫祭祀让国皇帝,他和大臣们都喝醉了,结果察割趁机杀了皇帝。屋质听到有人说“穿紫色衣服的人不能出事”,赶紧换了衣服跑出去,立刻派人召集诸位王爷,然后联合禁卫军首领皮室等人一起讨伐叛贼。当时寿安王还在自己的营帐里,屋质派弟弟冲去迎接他。寿安王一开始还犹豫,屋质就说:“大王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如果让贼人抓住你,肯定不会放过你。到时候,大臣们该听谁的?国家又该怎么办?万一落到贼人手里,后悔都来不及了!”寿安王这才明白过来。其他将领听说屋质出动了,也都纷纷赶来。

天亮后,他们整顿兵马,打贼人个措手不及,把他们包围起来,最后杀了察割。叛乱平定后,穆宗皇帝即位,对屋质说:“我的性命,全靠你救了!”于是任命屋质掌管国家大事,并且把叛贼的全部家产都赏赐给他,但屋质坚决推辞了。到应历五年,屋质被封为北院大王,负责管理山西地区。

保宁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宋朝包围了太原城。耶律屋质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筹集兵力前去救援。到了白马岭,他就派精锐士兵夜间抄小路,快速赶到太原城西边,然后擂鼓升火。宋军以为大部队到了,害怕得赶紧在夜里逃跑了。因为这次战功,耶律屋质被加官晋爵。四年后,汉朝的刘继元派使者来进贡,送来了财物给耶律屋质。耶律屋质把这事儿禀报了皇帝,皇帝下令接受了贡品。五年五月,耶律屋质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皇帝非常悲痛,停朝三天。后来,辽景宗下令在京城为他建立祠堂祭祀,并立碑来记载他的功劳。

耶律吼,字曷鲁,是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的后代。他为人正直诚实,乐善好施,不怎么务农种地。辽太宗非常器重他,特别信任他。会同六年,他被任命为南院大王,办事干练简洁,大家都不敢因为他的年纪轻而小看他。当时,晋国的皇帝石重贵上表时不称臣,言语傲慢无礼,耶律吼说晋国的罪行不可饶恕,必须讨伐。等到皇帝亲征的时候,耶律吼就率领自己手下的兵马跟随出征。进军汴梁之后,其他将领都抢夺内库的珍宝奇玩,只有耶律吼只拿了马铠。皇帝很欣赏他这种行为。等到皇帝在栾城去世,没有留下遗诏,军中将士忧心忡忡,不知该怎么办。耶律吼去拜访北院大王耶律洼,说:“皇位不能一天空着。如果向太后请示,太后一定会听从李胡的意见。李胡为人暴虐残忍,怎么能治理好百姓呢?要想满足大家的期望,就应该立永康王。”耶律洼同意了他的意见。这时,耶律安抟来了,他的想法和耶律吼一致,于是就决定立永康王为帝,这就是后来的辽世宗。不久之后,因为立储有功,耶律吼被加官为采访使,还赏赐了很多珍宝。耶律吼推辞说:“我的官位已经很高了,哪里还敢再求富贵!我的弟弟耶律的琭以及他的儿子们因为犯事被抄家灭族,陛下您却开恩赦免了他们,我已经受了太多的恩赏了。”皇帝说:“耶律吼放弃重赏,却为族人求情,他的品德真是高尚啊!”于是准了他的请求,又赏赐了他五十户人家。当时有人要收集当时的名流人物,编写《七贤传》,耶律吼也被列入其中。天禄三年,耶律吼去世了,享年三十九岁。他的儿子叫何鲁不。

何鲁不,字斜宁,曾经和耶律屋质一起平定察割的叛乱。穆宗皇帝因为他的父亲吼首曾经参与拥立世宗,所以一直没重用他。他晚年才当上了本族的史官。等到景宗皇帝登基后,因为他在平定察割叛乱中的功劳,被任命为昭德军节度使,官至北院大王。当时黄龙府的军将燕颇杀了当地长官造反,何鲁不奉命前去讨伐,在鸭渌江打败了燕颇。但是因为没有紧追猛打,结果让敌人逃跑了,所以被打了板子。乾亨年间,他去世了。

耶律安抟,他曾祖父是岩木,是太祖的玄孙长子。他祖父楚不鲁,是本部的夷离堇(部落首领)。他父亲迭里,小时候身体不好,当时太祖还在做挞马狘沙里(官职名)的时候,经常照顾他。神册六年,迭里当上了惕隐(官职名),跟随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和党项,立下了战功。天赞三年,他当上了南院夷离堇,参与征讨渤海国,攻打忽汗城,俘虏斩杀了很多人。太祖皇帝去世后,淳钦皇后临朝称制,想让大元帅继承皇位。迭里却进谏说:皇位应该传给嫡长子;现在东丹王来朝,应该立他为帝。 因此触怒了皇后。因为被认为是依附东丹王,被皇后下令关进监狱,严刑拷打,甚至用了炮烙之刑。但他始终不肯认罪,最后被杀害,家产也被抄没。

安抟从小就表现得特别成熟稳重,父亲去世后,他悲伤过度,哀痛之情超过了礼仪规范,看到的人都为他难过。太宗皇帝多次安慰开导他,还说过:“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安抟长大后,很少说笑,但说到做到,为人处事非常规矩,对母亲更是孝顺至极。因为父亲的死并非罪过,所以在他父亲下葬之前,安抟从不参加任何宴乐活动。世宗皇帝还在藩邸的时候,就特别同情安抟,安抟也暗中和世宗结交。

太宗皇帝征讨晋国回来,在栾城去世了。众将领想要拥立世宗皇帝,但是因为李胡和寿安王都在朝中,所以大家拿不定主意。当时安抟正在值宿卫,世宗皇帝秘密召见他,询问对策。安抟说:“大王您聪明、稳重、宽厚,是先帝的嫡长子;虽然先帝还有寿安王,但天下人心大多倾向于大王。如果现在不果断行动,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这时,正好有人从京城来,安抟就谎称李胡死了,把这个消息散布到军中,大家都信以为真。于是,安抟去分别拜见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商议此事。北院大王听到后,立刻起身说:“我们正准备商量这件事呢。先帝曾经想立永康王为储君,如今这种情况,有我们这些人在这里,谁敢不服从?只是担心不向太后禀报就立世宗为帝,会给国家带来祸患。”安抟回答说:“大王您既然知道先帝想立永康王为储君,何况永康王贤明,百姓也拥戴他。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如果稍有迟疑,大事就错过了。如果向太后禀报,太后一定会立李胡。再说李胡残暴,路人皆知,如果他继位,国家怎么办?”南院大王大声说:“你说得对!我决定了!”于是,他整顿军队,召集众将,拥立世宗皇帝在太宗皇帝的灵柩前即位。

世宗皇帝登基后,非常信任安抟,让他负责宿卫。同年,双方在潢河渡口议和。太后问安抟:“我和你有什么仇怨?”安抟回答说:“是因为我父亲的死。”太后沉默不语。后来,安抟被任命为北院枢密使,皇帝还赏赐给他很多奴婢,对他恩宠无比,很多事情都由他决定。但是,安抟为人过于宽厚,做事马虎草率,对那些豪强恶霸也管束不严。天禄年间,有军队私自进入皇宫大帐,安抟却没能及时平定,因此内外都对他有所不满。穆宗皇帝即位后,因为安抟曾拥立世宗皇帝有功,所以没有再重用他。应历三年,有人诬告安抟和齐王罨撒葛谋反,安抟被关进监狱,最后死在那里。他的侄子撒给,是左皮室详稳。

耶律洼,字敌辇,是隋朝国王释鲁的孙子,南院夷离堇绾思的儿子。从小就很有见识和抱负,大家都觉得他将来能辅佐君王。太祖在位的时候,虽然耶律洼还没当官,但经常被委以重任。太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惕隐。天显年间快结束的时候,皇帝带兵去河东,耶律洼担任先锋,在太原北面打败了张敬达的军队。会同年间,他升迁为北院大王。后来出兵攻打后晋,他又担任先锋,在瀛州与梁汉璋交战,并取得了胜利。

太宗皇帝在栾城驾崩了,南方的州郡很多都叛乱了,军队又缺人缺马,军中一片混乱,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耶律洼和耶律吼一起商量,决定拥立世宗皇帝。然后耶律洼就命令众将士说:“皇帝驾崩了,皇位空缺,永康王是人皇王的嫡长子,是上天和人民共同的选择,应该立他为帝;谁不服从,就按军法处置!”众将士都回答说:“遵命!”世宗即位后,赏赐给他五十户人家,并封他为于越。耶律洼去世时,享年五十四岁。

耶律颓昱,字团宁,是孟父楚国王的后代。他父亲末掇曾经担任过夷离堇。耶律颓昱为人正直。会同年间,他担任九石烈部的首领,在治理方面既宽厚又严厉。世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惕隐。天禄三年,他又兼任政事令,被封为漆水郡王。穆宗皇帝即位后,因为耶律颓昱曾经辅佐过他,曾答应过让他当本部大王。后来要为世宗皇帝举行葬礼,耶律颓昱恳切地对皇帝说:“我蒙受先帝的厚恩,却没能报答;现在赶上大葬,我想陪着先帝一起下葬。”皇帝因此不太高兴,就没再理会他的请求。后来耶律颓昱去世了。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是六院部郎君甗古直的后代。他为人沉稳厚重,很有智慧和才能,就是四十岁了还没当官。会同年间,他当上了边境地区的官员。应历初年,升任南院大王,他公平地安排赋税,鼓励大家耕种,部下的人都受到他的感化,人口也越来越多。

那时候,后周军队入侵北汉,北汉就派耶律挞烈统领西南路的军队去支援。后周已经攻下了太原好几个城池,北汉人都不敢打仗了。等到听说耶律挞烈的军队到了,后周皇帝就派郭从义、尚钧等人率领精锐骑兵在忻口阻击。结果耶律挞烈打败了他们,还抓住了敌将史彦超,周军逃跑了,被占领的城池也都收复了,北汉皇帝亲自去感谢耶律挞烈。后来北汉皇帝死了,宋朝军队来攻打,皇帝任命耶律挞烈为行军都统,带兵去救援。耶律挞烈军队一出雁门关,宋军的探子就知道了,赶紧撤兵了。

保宁元年,耶律挞烈被加封为兼政事令,之后就退休了。到了乾亨初年,皇帝又把他召了回来。皇帝看到他头发都白了,但精力还很充沛,就问他一些政事,还对他很尊重。后来耶律挞烈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九岁。

耶律挞烈带兵打仗,赏罚分明,很得士兵的心。河东地区本来很弱小,如果没有被后周和宋朝吞并,耶律挞烈功不可没。他在任上不讲究个人生活,老百姓没什么怨言,而且年年丰收。当时耶律屋质住在北院,耶律挞烈住在南院,两个人都有政绩,朝中大臣都称他们为“富民大王”。

赞曰:立嗣以嫡,礼也。太宗崩,非安抟、吼、洼谋而克断,策立世宗,非屋质直而能谏,杜太后之私,折李胡之暴,以成横渡之约,则乱将谁定?四臣者,庶几《春秋》首止之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