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夷腊葛,字苏散,原本是宫里的人,后来当上了检校太师合鲁子。辽景宗应历初年,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开始在宫里当差。几年后,就升任殿前都点检了。当时皇上刚即位,怀疑几位王爷有异心,就和夷腊葛这个平民百姓交好,所有重要的秘密都和他商量,后来又提拔他当寄班都知,还赏赐他宫里的房子。 皇上那时候特别爱喝酒,动不动就因为一些小事杀人。有一次,有个看守野鸡的人,因为野鸡受了伤死了,皇上要杀了他,夷腊葛就劝说:“这罪不至于死。”皇上还是把他杀了,然后把尸体交给夷腊葛说:“收好你的故人!”夷腊葛始终没有停止劝谏。 后来又有个看守鹿的官员丢了一只鹿,要被判死刑,夷腊葛又劝说:“人命关天,怎么能因为一只鹿就杀了他呢?”皇上考虑了很久,才让他免死。
辽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皇帝才能射杀长着漂亮角的鹿。有一次秋猎,有个擅长模仿鹿叫声的人把一只这样的鹿引来了,皇上就让夷腊葛射,夷腊葛一箭射中,鹿应声倒下。皇上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金银各一百两,好马一百匹,还有黑山东抹真这块地。后来穆宗被杀,夷腊葛因为守卫不严,也被处死了。
萧海璃,字寅的哂,他的祖先在遥辇氏时期是本部夷离堇。他父亲塔列,在辽穆宗天显年间是本部令稳。萧海璃长得高大魁梧,力气也比一般人强得多。天禄年间,他娶了明王安端之女蔼因翁主。应历初年,因为察割叛乱,蔼因翁主受到牵连,萧海璃后来又娶了嘲瑰翁主。皇上因为他是皇亲国戚,又欣赏他的勤奋和忠诚,让他参加北府宰相的选拔。不久,他就担任了总知军国事。当时很多王爷都因为谋反被治罪,萧海璃为人正直廉洁,通晓政事,每次奉命审理案件,都能查明真相,没有冤枉过一个人,因此名声很好。 汉朝的皇帝刘承钧每次派使者来进贡,都会特别准备一些礼物,皇上也准许他收下。萧海璃五十岁的时候去世了,皇上很悲伤,还停朝两天表示哀悼。
萧护思,字延宁,祖上几代都在北院当小吏,他一路升迁,做到御史中丞,负责管理全国的畜牧登记。应历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又升任左客省使。没过多久,就升任御史大夫了。那时候好多王爷都因为犯事被关进监狱,皇上觉得萧护思有能力,就下令让他彻查这些案子。萧护思办案很得皇上欢心,于是皇上又把他调到北院枢密使的职位,还让他列入宰相候选人名单。
萧护思推辞说:“我子孙后代贤不贤我不知道呢,能做到左客省使就已经很满足了。”皇上就同意了他的请求。皇上晚年酗酒,动不动就滥用刑罚,萧护思身居要职,却小心翼翼地自保,从来不敢说一句劝谏的话。很多人因此看不起他,觉得他不够担当。他五十七岁的时候去世了。
萧思温,小名寅古,是宰相敌鲁的族弟忽没里的儿子。他精通史书。太宗时期,他当上了奚秃里太尉,还娶了燕国公主,官至群牧都林牙。思温在军队里,打扮得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的,他的同事们都说他不是当将军的料。后来他被任命为南京留守。
一开始,后周军队攻打扬州,皇上派思温去抄他们的后路,但他怕热,没敢深入敌境,只拔掉了边境上几个小城就回来了。后来,后周军队又来入侵,包围了冯母镇,声势浩大。思温请求增兵,皇帝回复说:“敌人来了,你就和统军司的军队一起抵抗;敌人走了,你就抓紧时间种地,别让士兵和战马太辛苦。” 结果敌人打到束城,我们的军队就退到滹沱河边驻扎。思温命令军队慢慢走,后周军队好几天都没动静。
思温跟众将领商量说:“敌人兵强马壮,打仗不一定能赢,万一输了,后果很严重。不如我们就在这儿耗着他们,等他们疲惫了再出击,这样一定能赢。” 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于是,他和统军司的军队会合,对外宣称是去增援。后周军队撤退了,思温也回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周皇帝又北侵,他和后周的将领傅元卿、李崇进等人分头进攻,包围了瀛州,攻陷了益津、瓦桥、淤口三座关隘,眼看就要打到固安了。思温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说皇上马上就要来了。手下的士兵都跃跃欲试,请求出战,但他没同意。结果易州、瀛州、莫州等地都被攻陷了,京畿地区的人民都吓坏了,纷纷逃到西山躲避。思温因为边防失利,害怕朝廷责罚他,就上表请求亲自带兵去征讨。
正巧这时后周皇帝柴荣病死了,思温退到益津,假装不知道自己的行踪。途中遇到两千多步兵来阻拦,被他打败了。那一年,听说后周皇帝死了,燕地的百姓才安定下来,思温这才班师回朝。
穆宗皇帝是个爱喝酒又爱杀人的主儿,他宠信的思温因为是他的亲戚,就参与朝政,啥也不管,也不劝谏皇帝,大家对他意见可大了。十九年春天打猎,皇帝射中了熊,思温跟夷离毕牙里斯他们一起给皇帝敬酒祝寿,皇帝喝醉了回宫。当天晚上,就被厨师斯奴古他们给杀了。思温跟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人拥立了景宗皇帝。保宁年间,思温当上了北院枢密使,还兼任北府宰相,皇帝还让他参与选拔官员。皇帝把思温的女儿立为皇后,还封思温为尚书令,魏王。后来跟着皇帝去闾山打猎,结果被贼人害死了。
萧继先,字杨隐,小名留只哥。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思温把他当成儿子一样看待,睿智皇后也特别喜欢他。乾亨年间,他娶了齐国公主,当上了驸马都尉。统和四年,宋朝军队来入侵,萧继先带兵迎战,打了个大胜仗,抓了很多俘虏,皇帝很高兴,就封他当了北府宰相。从那以后,每次出兵打仗,萧继先都带着自己管辖的军队打头阵。他攻克了狼山石垒,还参与了攻破宋军在应州的战役。皇帝南征的时候,萧继先攻下了通利军,战功赫赫。后来皇帝亲征高丽,因为萧继先年纪大了,就让他留守上京。最后萧继先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萧继先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生活简朴,走到哪里都以善政著称,所以带兵打仗从来没输过,在皇亲国戚中名声很大。
唉,我说啊,当领导犯的最大的错,就是滥杀无辜。想想看,商汤打桀的时候,就数落桀的罪状说“你把无辜的人告到天地神灵那里去了”;武王伐纣的时候,也说纣王“无辜的人都在上天呼喊冤屈”;就连尧帝讨伐苗民,吕侯事后也批评尧说“你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你看这些例子,就知道夷、腊、葛他们敢于直言进谏,真是古代君子风范啊!
不过呢,真正善于劝谏的人,不会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才去劝谏。他们必须先洞察君主的内心想法,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先找到病根才能治好病,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穆宗皇帝沉迷享乐,道德败坏,这都是因为他长期拥有强大的实力而变得放肆自流造成的。如果大臣们在他刚开始做错事的时候,就及时劝谏,提醒他,防止事情恶化,又怎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呢?由此可见,护思、思温他们位高权重,却只顾着享受荣华富贵,巴结讨好皇帝,真是十足的庸俗小人啊!反观海璃断案如神,继先治理有方,这才是真正称职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