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运,原姓韩,名叫韩德让,是西南面招讨使匡嗣的儿子。辽景宗统和十九年,皇帝赐他名为德昌;统和二十二年,赐他耶律氏的姓氏;统和二十八年,又赐给他隆运这个名字。他为人沉稳厚重,很有智谋,而且很讲究礼仪,喜欢建功立业。

在侍奉景宗皇帝期间,耶律隆运因为办事谨慎而闻名,被提升为东头承奉官,后来又担任枢密院通事,之后升任上京皇城使,还被遥授彰德军节度使。他接替父亲匡嗣担任上京留守,并代理京师政务,当时声望很高。不久,他又接替父亲镇守南京,人们都对他非常敬佩。

那时候,宋军攻占了河东地区,又入侵燕地。辽军的五院糺详稳奚底和统军萧讨古等将领战败而归,宋军包围了城池,形势非常危急,人心惶惶,很多人动摇了。耶律隆运亲自登上城楼,日夜坚守。等到援军到达,宋军的包围才得以解除。后来,在高梁河之战中,宋军溃败逃窜,耶律隆运率军追击,再次大获全胜。凭借这些战功,他被任命为辽兴军节度使,后来又调任南院枢密使。

景宗皇帝病重将死的时候,耶律隆运和耶律斜轸一起被托付辅佐新君,他们拥立梁王为帝,尊皇后为皇太后,由皇太后临朝称制。耶律隆运负责掌管宿卫事务,皇太后对他非常宠信和倚重。统和元年,耶律隆运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政事令。统和四年,宋朝派曹彬、米信率领十万大军入侵,耶律隆运跟随皇太后出征,打败了宋军,之后被加封为守司空,并被封为楚国公。

战争结束后,耶律隆运与北府宰相室昉共同执掌国政。他向朝廷建议,由于山西四州多次遭受战乱,加上连年歉收,应该减轻赋税,以安抚流民,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统和六年,皇太后观看击鞠比赛时,耶律隆运因为马失前蹄而坠马,皇太后下令要将他斩首。但是后来又下诏让他率军伐宋,包围沙堆城。宋军乘夜袭击,耶律隆运严阵以待,打退了宋军,之后被封为楚王。统和九年,耶律隆运再次上奏,指出燕地百姓勾结奸邪,逃避赋税,贵族们也从中渔利,建议派遣北院宣徽使赵智前去告诫,他的建议再次被采纳。

十一岁那年,我母亲去世了,皇上硬要我上朝办事。第二年,室昉退休了,我接替他当了北府宰相,还兼任枢密使,负责修国史,皇上还封我为兴化功臣。

十二岁那年六月,我上奏说,京城和各地的审案官员,很多因为受贿或者人情托关系,就轻判犯人,有的甚至滥用私刑,严重违法,请求皇上禁止这种行为。皇上批准了我的奏章。我还上奏建议任用贤能,罢免奸邪,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说:“你提拔贤能辅佐朝廷,真是个忠臣啊!” 然后赏赐了我很多东西。 守孝期满后,我被加封为太保,还兼任政事令。 正好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去世了,皇上又让我兼任这个职务。过了一段时间,我被提升为大丞相,晋封为王,掌管两个枢密院的事务。因为南京和平州连年歉收,我上奏请求免除百姓的农具税,还请求平抑各郡的物价,皇上都同意了。

二十二岁那年,我跟着太后南征,到了黄河边上,听说和宋朝议和成功了就回去了。 然后我被封为晋王,赐予了新的姓氏,从皇族户籍中除名,被过继到我叔父耶律的家族里,之后才改赐了现在的名字,地位在亲王之上,皇上还赏赐了我田宅和陪葬地。 从征讨高丽回来后,我得了重病,皇上和皇后都来看望我,并亲自过问我的医药。 我七十一岁那年去世了。 皇上追赠我为尚书令,谥号文忠,还赐予了官府的丧葬用品,并在乾陵旁边为我修建了庙宇。我没有儿子。清宁三年,皇上把魏王耶鲁过继给我为嗣子。天祚帝即位后,又让我儿子敖卢斡继承我的爵位。我的弟弟叫德威,侄子叫制心。

耶律德威,性格刚毅,擅长骑马射箭。保宁年间,他先后担任上京皇城使、儒州防御使,后来又改任北院宣徽使。乾亨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但他强忍悲痛,很快又回到岗位上,担任西南招讨使。

统和年间刚开始,党项族入侵边境,他率军打了一仗就把他们打退了。皇上赐给他宝剑,允许他便宜行事,让他统领突吕不和迭剌两支军队。因为平定了稍古葛的叛乱,他被正式任命为招讨使。当时夏州的李继迁叛乱后想投降宋朝,德威建议接受他。收服了李继迁后,其他的少数民族也都归顺了,皇上还专门下诏书表彰他。他和耶律善补一起打败了宋朝大将杨继业,之后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政事门下平章事。没过多久,因为山西很多城池失守,他的兵权就被收回了。

李继迁收了宋朝的贿赂,暗中怀有二心。皇上命令德威带兵去劝说李继迁,李继迁却借口要西征推脱不去。德威到达灵州后,俘虏了一些人就回去了。他五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兼侍中。他的儿子耶律雱金,最终官至彰国军节度使。他的两个孙子是耶律谢十和耶律涤鲁。耶律谢十最终官至惕隐。

耶律涤鲁,字遵宁。他从小在宫里长大,被授予小将军的官职。重熙年间,他先后担任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点检,后来被拜为惕隐,又改任西北路招讨使,被封为漆水郡王,他还请求减少三千二百八十人的兵籍。后来,因为他私下收受回鹘使者的獭毛裘,以及私自收取阻卜进贡的物品,事情败露后,被判处重杖刑,削去爵位,免去官职。没过多久,他又被起用,担任北院宣徽使。重熙十九年,他被改任乌古敌烈部都详稳,不久又担任东北路详稳,被封为混同郡王。清宁年间,他被改封为王邓,后被提升为南府宰相。年老后他请求退休,又被改封为王汉。大康年间去世,享年八十岁。

涤鲁这个人啊,长得特别精神,气质超好。皇上对他特别看重,兴宗皇帝更是把他当亲哥哥一样对待,虽然地位很高,但他为人却非常谦逊。一开始他当的是都点检,有一次跟着皇上到黑岭打猎,还打到了一只熊!皇上高兴,就边喝酒边问涤鲁:“你有什么愿望吗?”涤鲁回答说:“我现在已经荣华富贵到过分的地步了,不敢有什么别的奢望。只是我叔父以前受到朝廷优待,去世后,他不成器的儿子犯了罪,家产被抄没,每年祭祀的供品都断绝了。现在他的孙子们,希望能赦免一个,让他来主持祭祀,我就心满意足了。”皇上听了,就下令免除抄没,把家产还给了他们。他儿子燕五,后来还当上了南京步军都指挥使呢。

制心,小名叫可汗奴。他父亲德崇,医术高明,只要看看人的脸色,就能判断出病情,官做到武定军节度使。制心从小就擅长驯养鹰隼。统和年间,他当上了归化州刺史;开泰年间,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又升任汉人行宫都部署,还被封为漆水郡王。因为他是皇后的外甥,所以受到的恩宠越来越隆重。有一次,枢密副使萧合卓专权,制心就上奏说萧合卓见识短浅,品行不端,皇上当时没说什么。每次宫里宴请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制心总是默默地避开。皇后不高兴了,问他:“你不开心吗?”制心回答说:“荣华富贵哪有长久的,我正为这个担心呢!”太平年间,他先后担任中京留守、惕隐、南京留守,后来被封为燕王,最后又升为南院大王。有人劝他信佛,他却说:“我不懂佛法,但是只要心里公正无私,也就差不多了。”有一天,他洗完澡换好衣服躺下休息,家人听到屋里有丝竹的声音,觉得很奇怪就进去看,结果发现他已经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后来朝廷追赠他为政事令,又追封他为陈王。

他在上京当留守的时候,正好赶上严禁私酿酒,抓到有人私酿酒,他就自己喝光了,然后笑着放了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他死的那天,百姓们都像失去了父母一样悲伤。

耶律勃古哲,字蒲奴隐,是六院夷离堇蒲古只的后代。他为人勇敢彪悍,而且擅长治理民生。在保宁年间,他担任天德军节度使,后来又升任南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因为成功平定了党项羌阿理撒米和仆里鳖米的叛乱,他被晋升为南院大王。圣宗皇帝即位后,太后临朝听政,召集群臣商议军国大事,勃古哲上书提出了几条有利的建议,得到了圣宗的赞赏,当天就兼任了山西路诸州的事务。统和四年,宋朝大将曹彬等人入侵燕地,勃古哲奋力抵抗,皇帝赐予他“输忠保节致主功臣”的称号,并让他统管山西五州。后来有人告发勃古哲曲解法令,虐待百姓,经过调查属实,勃古哲被判处杖刑。统和八年,他担任南京统军使,最终去世。他的儿子耶律爻里,官至详稳。

萧阳阿,字稍隐。他为人正直刚毅,严谨认真,既认识辽国文字也认识汉字,还通晓天文和相术。他父亲去世后,他亲自从五蕃部拉运灵柩,一直送到奚王岭,人们都称赞他的孝心。十九岁时,他担任本班郎君。后来历任铁林军、铁鹞军、大鹰军三军的详稳。乾统元年,他从乌古敌烈部屯田太保升任易州刺史。当时有个受宠的权臣刘彦良因为公事来到易州,仗着皇帝的宠信,飞扬跋扈,结果被萧阳阿阻止。刘彦良回京后,便诬告萧阳阿,不久就派人取代了他。易州百姓有一千多人上京请求留下萧阳阿,皇帝就当天任命他为武安州观察使。此后,他又历任乌古涅里军、顺义军、彰信军等节度使,并代理东北路统军使。听说耶律狼不和铎鲁斡等人叛乱,萧阳阿只带了三十多人就追捕他们,结果身负两处伤,却活捉了十多人,并将他们押送到皇帝行在的地方。因为没有抓住主犯,萧阳阿被免官。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南京留守,最终去世。

武白,具体是哪里的我也不清楚。他做过宋朝的国子博士,后来被派去当相州知州,结果在通利军被咱们军队俘虏了。皇上就给他了个上京国子博士的职位。后来又调到临潢县当县令,最后升到广德军节度副使。之前,有人告发宰相刘慎行和他儿媳妇姚氏有私情,有关部门查实了他们的罪行。圣宗皇帝就让武白来审理这个案子,武白把事情调查得清清楚楚的。他出使高丽回来后,还担任过中京留守。当时刘慎行的几个儿子都在朝廷里担任要职,他们觉得武白处理百姓分籍的事不够灵活,就把他给贬官了。没过多久,他又升了尚书左丞,后来又当了枢密使,最后做到辽兴军节度使。退休后去世了。

萧常哥,字胡独堇,是国舅的亲戚。他爷爷萧约直做过同平章事,他爸爸萧实老做到过节度使。萧常哥长得高大魁梧,话很少。三十多岁才当上祗候郎君。后来历任本族将军、松山州刺史。寿隆二年,因为他女儿嫁给了燕王,他就升了永兴宫使。他女儿生了孩子后,他又升了南院宣徽使,不久又改任汉人行宫都部署。乾统初年,被加封为太子太师,还当了国舅详稳。乾统二年,他升任辽兴军节度使,之后被召回朝廷当了北府宰相,还被加封为侍中。天庆元年退休,去世后被追谥为钦肃。

耶律虎古,字海邻,是六院夷离堇觌烈(这个名字有点拗口)的孙子。他从小就聪明,而且很讲信用。保宁初年,他当上了御盏郎君。保宁十年,他出使宋朝回来后,就向皇上报告了宋朝想攻打河东的意图。燕王韩匡嗣问他:“你怎么知道的?”耶律虎古说:“宋朝把那些僭越称帝的国家都吞并了,就只有河东还没打下来。现在宋朝正在操练军队,准备打仗,他们的目标肯定是河东。”韩匡嗣极力反对,这事儿就搁置了。第二年,宋朝果然攻打河东。皇上因为耶律虎古能预料到这些事,很器重他,说:“我和韩匡嗣都没想到这一点。”于是任命他为涿州刺史。统和初年,皇太后临朝称制,把他召到京城。他和韩德让因为一些事情发生冲突,韩德让很生气,就让人用护卫的武器打伤了他的头,耶律虎古就这样死了,留下个儿子叫磨鲁古。

磨鲁古,字遥隐,是个聪明能干、箭法高超的人。辽国统和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当上了南面林牙(相当于一个高级军官)。

四年后,宋朝入侵燕地,辽国的太后亲自带兵出征。磨鲁古担任先锋,冲锋陷阵,箭无虚发,打得敌人节节败退。太后到达前线后,磨鲁古因为受伤不能继续作战,就和北府宰相萧继先一起在边境巡逻。后来,他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北院大王。

六年后,辽国再次攻打宋朝,磨鲁古又担任先锋,和耶律奴瓜一起在定州打败了宋将李忠吉。可惜的是,他在军中因病去世了。

人们评论说:德让在统和年间,官位做到将相兼任,他屡次打胜仗,提拔贤才,辅佐国家,功劳很大。甚至还被赐予了姓名,封为王,这难道不是因为深受太后宠爱吗?他的家族成员,像德威那样平定党项,像涤鲁那样完好地继承了祖先的祭祀,他们做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家风很好,这难道不是有原因的吗?像磨鲁古这样的忠臣,像勃古那样的忠义之士,像阳阿那样的孝子,像武白那样的正直之臣,都是一代名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