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说说辽朝的皇后们吧。从肃祖昭烈皇后萧氏,到天祚帝的元妃萧氏,这可是一长串名单呢! 《书经》里开头就写了舜帝的妃子虞, 《诗经》里也从《关雎》开始赞美爱情。国家正史记载,往往从帝王的家事写起,以此来建立国家的根本。但是,尊卑的等级,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司马迁把吕后的事迹写在《本纪》里;班固沿袭了这个做法,把皇后放在外戚之后;范晔则把后妃的事迹写在《帝纪》里。皇帝的纪年史称作《纪》,那皇后为什么也要单独立传呢?从晋朝开始,就把历代皇后放在传记的第一位,隋唐以后,也没人改变这个做法。
辽朝受突厥的影响,把皇后称为“可敦”,辽语叫“脦俚寋”,尊称是“耨斡{麻女}”,大概是因为皇后像大地之母一样吧。辽太祖称帝后,尊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妻子为皇后。这些尊号,既有隋唐的影子,又保留了辽朝自己的特色。辽朝皇后的家族主要就是乙室氏和拔里氏,她们历代都参与国家大事。太祖皇帝很崇拜汉高祖刘邦,所以耶律氏也和刘氏一样,用了双重姓氏;又因为乙室氏和拔里氏跟萧相国一样显赫,所以干脆就都改姓萧了。耶律俨和陈大任写的《辽史·后妃传》,内容大同小异,我参考他们的记载,写下这篇文字。
第一个是肃祖昭烈皇后萧氏,小名叫卓真。她嫁给了肃祖,生了四个儿子,具体情况可以参考《皇子表》。乾统三年,她被追尊为昭烈皇后。
懿祖他老丈人,也就是咱们的庄敬皇后萧氏,小名叫牙里辛。那时候肃祖去萧家做客,说了句:“同姓的可以交朋友,不同姓的可以结婚。” 一听是萧家姑娘,立马就给懿祖提亲了。 后来他们生了七个孩子,可真是儿女双全啊!乾统三年,追封她为庄敬皇后。 这可是妥妥的皇室贵妇了!
咱们的玄祖他老妈,简献皇后萧氏,小名叫月里朵。 哎,这可是个苦命人。 她老公玄祖,被个叫狠德的给害了,她一个人寡居,害怕自己也活不下去,就让四个儿子去邻居耶律台押家躲躲,这才保住了性命。 后来太祖出生了,她觉得孩子长得跟别人不一样,担心有人要害他,就把他单独放在帐篷里养着。 重熙二十一年,追尊她为简献皇后。 想想也是不容易啊,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还经历了这么多事。
最后是咱们德祖他老妈,宣简皇后萧氏,小名叫岩母斤。 她家底可不一般,是遥辇氏的宰相剔剌的女儿。 她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其中老大就是咱们的太祖。 天显八年她去世了,葬在德陵,重熙二十一年,追尊她为宣简皇后。 这三位皇后,都是萧氏家族的,可见萧家在历史上地位不低啊!
话说咱们大辽的太祖皇后,姓述律,名平,小名叫月理朵。她家祖上是回鹘人,祖祖辈辈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她爷爷叫婆姑,娶了匀德恝王的女兒,生下了咱们的皇后,那可是在契丹右大部出生长大的。她爷爷婆姑,还当过遥辇氏的阿紥割只(官职)。皇后啊,那可是个厉害角色,果断勇敢,很有战略眼光。
有一次,皇后去辽河、土河交汇的地方,碰见个女人骑着青牛车,慌慌张张地避让,结果一下就不见了。没过多久,就有人唱童谣说:“青牛妪,曾避路。” 这青牛妪,就是传说中的土地神。后来太祖当了皇帝,大臣们都尊皇后为“地皇后”,神册元年,又加封她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打仗的时候,皇后也经常参与军务,出谋划策。有一次,太祖带兵去打党项,结果黄头、臭泊两个室韦部落趁机偷袭。皇后知道了,立刻调兵遣将,狠狠地打了一仗,把这两个部落打得落花流水,吓得其他部落都闻风丧胆。
那时候,后唐的晋王李存勖想跟咱们结盟,还把自己的叔母送来给皇后。幽州的刘守光也派韩延徽来求救,皇后没答应,太祖当时很生气,把韩延徽扣下了,让他去放马。皇后却说:“这韩延徽守节不屈,是个忠义之士,应该好好重用他。”太祖听了皇后的劝告,召见韩延徽,聊得很开心,最后还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谋士。
吴王李掞送来了一种猛火油,说用水浇反而会烧得更旺。太祖想带三万骑兵去攻打幽州,皇后却说:“哪有拿这种东西去试探人家,然后就攻打人家国家的道理?你看这帐篷前的树,没皮能活吗?”太祖说:“不能。”皇后说:“幽州虽然有土地和百姓,但就像这树一样,咱们只要派三千骑兵去骚扰一下他们的边境,几年时间,他们自己就撑不住了,会主动投降的,何必兴师动众?万一打输了,岂不是让中原各国看笑话,咱们部落也要散伙了!” 后来平定渤海国的时候,皇后也出了不少主意。
老爷子(太祖)去世了,老太太(皇后)临朝称制,处理军国大事。等老爷子下葬的时候,老太太想殉葬,结果亲戚和百官都死活拦着,最后老太太只能砍断自己的右胳膊,放进棺材里。后来二儿子(太宗)当了皇帝,尊她为皇太后。会同年间,又给她上了个特别隆重的尊号,叫“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 早些年,老爷子就说过二儿子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所以老太太想让太子避着点二儿子。老爷子还封二儿子为东丹王。老爷子去世后,二儿子当了皇帝,这个东丹王就跑到唐朝躲起来了。老太太一直挺喜欢她的小儿子李胡。
后来二儿子(太宗)也死了,三儿子(世宗)在镇阳登基。老太太一听就生气了,派李胡带兵去跟三儿子对着干。结果李胡打输了,老太太亲自带兵去潢河边上跟李胡会合。还好耶律屋质劝住了她,这才罢兵。后来老太太被迁到祖州。应历三年,老太太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跟老爷子合葬,谥号是贞烈皇后。重熙二十一年,她的谥号又改了。
太宗皇帝的老婆,靖安皇后萧氏,小名叫温,是淳钦皇后的弟弟室鲁的女儿。太宗当大元帅的时候就娶了她,生了穆宗皇帝。太宗当皇帝后,立她为皇后。她这个人聪明又干净,特别受宠,就算打仗、打猎,皇帝都带着她。天显十年去世了,谥号是彰德皇后,葬在奉陵。重熙二十一年,她的谥号也改了。
世宗皇帝的老婆,怀节皇后萧氏,小名叫撒葛只,是淳钦皇后的弟弟阿古只的女儿。世宗还是永康王的时候就娶了她,生了景宗皇帝。天禄年间,立她为皇后。第二年秋天,生了个公主,还在坐月子呢,结果察割造反,杀了太后和皇帝。皇后坐着轿子,直接冲到察割那里,要求把皇帝和太后好好安葬。第二天,皇后也被杀了。谥号是孝烈皇后,重熙二十一年,她的谥号也改了。
话说辽世宗的皇后甄氏,原本是后唐的宫女,长得挺漂亮。世宗皇帝当年跟着太宗皇帝南征的时候把她弄到手了,对她特别宠爱,还生了个宁王,可惜早夭了。后来世宗登基,就立她为皇后。甄皇后为人严谨端正,气质优雅闲适,后宫管理井井有条,从不徇私枉法。后来刘知远、郭威相继称帝,世宗继承了他们打下的江山,国力强盛,但好景不长,日子也一天天艰难起来。甄皇后曾经参与过军国大事的讨论,秘密地出谋划策,可惜最终没能实施。后来发生叛乱,她不幸遇害。等到景宗皇帝即位后,就把甄皇后和另一位皇后合葬在医巫闾山,并在陵寝旁边修建了庙宇。
辽穆宗的皇后萧氏,她父亲是翰林承旨萧知璠。萧皇后出生的时候,据说有祥瑞之气久久不散。她从小就仪态端庄。穆宗皇帝在藩地的时候就娶了她为妃。等到她成为皇后之后,性格比较温柔,不太擅长处理政务,而且没有生育子女。
辽景宗的皇后萧绰,小名燕燕,是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她从小就聪明过人。萧思温曾经观察他家的女儿们扫地,发现只有萧绰打扫得最干净利落,就高兴地说:“这个女儿将来一定能成大事!”景宗皇帝即位后,册封她为贵妃。不久之后,又册立她为皇后,并生下了圣宗皇帝。景宗皇帝去世后,萧绰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她曾经哭着说:“我丈夫死了,儿子还小,家族势力又强大,边境还没安定,这可怎么办啊?”耶律斜轸和韩德让赶紧说:“您只管信任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于是萧太后就和耶律斜轸、韩德让一起处理国家大事,并委任耶律越休哥负责南方边境事务。统和元年,圣宗皇帝尊她为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四年,又加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七年,她去世了,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重熙二十一年,她的谥号又再次被更改。萧太后精通治国之道,听到好的建议一定会采纳,所以朝中大臣都尽心尽力为她效劳。她还熟悉军事,在澶渊之战中,她亲自督战,指挥三军,赏罚分明,将士们都听从她的命令。圣宗皇帝称辽朝为盛世,这其中萧太后的功劳很大。
萧氏,小字菩萨哥,是睿知皇后弟弟隗因之女的闺女,十二岁的时候,长得漂亮又有才华,被选进了宫里。统和十九年,被册封为齐天皇后。她曾经用草梗做了个宫殿模型,偷偷交给有关部门,让他们建造清风殿、天祥殿和八方殿这三座宫殿。宫殿建成后,皇上的宠爱就更多了。她坐的车子上装有龙首和鸱尾,还用黄金装饰。她还造了九龙辂和各种各样的车子,用白金做车顶的装饰,每辆车都设计得很巧妙。夏天秋天的时候,皇后出游山谷,那景色美得像一幅绣画,车队浩浩荡荡,人们远远望去,觉得她就像神仙一样。她生了两个皇子,可惜都早夭了。
开泰五年,宫女耨斤生下了兴宗皇帝,后来皇后把兴宗抚养长大。皇上病重的时候,耨斤骂皇后说:“老东西,你的荣宠也该到头了吧!”宫人们赶紧把皇后扶了出去。皇上驾崩后,耨斤自己当上了皇太后,也就是后来的钦哀皇后。护卫冯家奴和喜孙等人奉承钦哀皇后,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和国舅萧匹敌谋反。皇上下了诏书要审理此案,皇后也被牵连进去了。兴宗皇帝听说后说:“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抚养我长大成人,应该尊她为太后;现在却反而治她的罪,合适吗?”钦哀皇后说:“这个人要是活着,恐怕会成为后患。”兴宗皇帝说:“皇后没有儿子,年纪也大了,就算活着,也什么都做不了了。”钦哀皇后不同意,把皇后迁到了上京。
春天,皇上的车驾去打猎,钦哀皇后担心皇上想起皇后抚养他的恩情,就偷偷派人去加害皇后。使者到了之后,皇后说:“我确实没有罪,天下人都知道。你等我洗完澡再杀我,可以吗?”使者退了回去。等使者回去的时候,皇后已经去世了,享年五十岁。那天,有人说在木叶山阴看见皇后了,她乘着青盖车,仪仗队非常森严。后来,追尊她为仁德皇后,与钦哀皇后一起葬在庆陵。
萧氏,小名耨斤,是淳钦皇后的弟弟阿古只的五世孙女。她长得皮肤黝黑,眼神犀利。她母亲曾经梦到金柱直冲云霄,家里其他孩子都爬不上去,只有萧氏上去后,连仆人都跟着上去了,觉得很奇怪。过了一段时间,萧氏进了宫。有一次,她在侍奉承天太后的时候,捡到一只金鸡,吞了下去,结果皮肤变得比以前更光滑更有光泽。承天太后很惊讶,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不平凡!”后来萧氏就生下了兴宗皇帝。
仁德皇后没有孩子,就把兴宗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长大。可是后来,因为兴宗侍奉仁德皇后不够恭敬,仁德皇后不太高兴。圣宗皇帝死后,萧氏指使冯家的奴仆诬陷仁德皇后与萧浞卜、萧匹敌等人谋反,把仁德皇后流放到上京,并害死了她。萧氏自己当上了皇太后,摄政,还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应圣节”。重熙元年,她被尊为“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靖贞纯宽厚崇觉仪天皇太后”。三年后,萧太后偷偷召集自己的兄弟们商议,想立自己的小儿子重元为皇帝。重元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收回了太后的印玺,把她迁到庆州七括宫。六年秋天,皇帝后悔了,亲自驾车去迎接她,对她更加孝顺恭敬。但是萧太后总是闷闷不乐。皇帝死后,她一点悲伤的表情都没有。看到崇圣皇后哭得伤心,她还说:“你年纪还小,干嘛哭得这么伤心?”清宁初年,她被尊为太皇太后。去世后,谥号为钦哀皇后。萧太后当初摄政的时候,追封自己的曾祖父为兰陵郡王,父亲为齐国王,兄弟们也都封王,这在汉朝的五侯中也找不到能超过她的。
萧氏,小名挞里,是钦哀皇后弟弟孝穆的长女。她性格宽厚,长得也漂亮。皇帝登基后,她入宫,生下了道宗皇帝。重熙四年,被立为皇后。二十三年,她的尊号被追封为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道宗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清宁二年,又加尊号为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清宁九年秋天,敦睦宫使耶律良偷偷地向太后告密,说重元和他儿子涅鲁古要造反。当时皇帝还有些怀疑,太后说:“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大事,应该赶紧想办法。”皇帝这才开始戒严。等到打仗的时候,太后亲自督促卫兵,最终打败了叛军。大康二年,太后去世了,谥号为仁懿皇后。她仁慈善良,谨小慎微,朝野上下都感激她的恩德。每逢元旦和她的生日,全国进贡的财物,她都分给穷苦百姓。她曾经梦见重元说:“我的尸骨在太子山北边,实在是太冷了。”醒来后,她就让人在那儿盖了房子,她这种慈悲为怀的心肠就是这样。
萧氏,小名三蒨,是驸马都尉匹里之女。她被选入东宫。皇帝登基后,被立为皇后。重熙年间初期,因为犯了错被降为贵妃。
萧氏,小名观音,是钦哀皇后弟弟枢密使惠的长女。她长得特别漂亮,还会写诗,也很擅长辩论。她自己创作歌词,尤其擅长弹琵琶。重熙年间,皇帝在燕赵一带巡游时,纳她为妃。清宁年间初期,被立为懿德皇后。皇太叔重元的老婆,因为长得漂亮就自以为是,皇后看见了,就劝诫她说:“你是贵族的媳妇,干嘛要这样?”后来皇后生下了太子浚,皇帝对她非常宠爱。她喜欢音乐,伶官赵惟一经常侍奉在她身边。大康年间初期,宫女单登和教坊的朱顶鹤诬告皇后和赵惟一有私情,枢密使耶律乙辛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让耶律乙辛和张孝杰调查此事,结果查实了。赵惟一被灭族,皇后被赐死,尸体被送回了家。乾统年间初期,追谥她为宣懿皇后,与皇帝合葬庆陵。
萧氏,小名坦思,是驸马都尉霞抹的妹妹。大康二年,皇帝看中了她,把她选进宫里,立为皇后。好几年了,都没生孩子。她妹妹斡特懒先嫁给了皇帝的儿子绥,后来因为给皇帝说了些好话,就和绥离婚了,然后进了宫。过了八年,皇孙延禧被封为梁王,萧氏被降为惠妃,搬去了乾陵;斡特懒也回了娘家。没多久,萧氏的母亲燕国夫人得罪了梁王,被处死了。萧氏也被降为庶人,关在了宜州,她的弟弟们都被送进了兴圣宫当差。天庆六年,她被召回宫中,被封为太皇太妃。两年后,她在黑顶山去世了,葬在了太子山。
天祚皇后萧氏,小名夺里懒,是宰相继先的五代孙女。大安三年进宫。第二年,被封为燕国王妃。乾统初年,被册立为皇后。她性格温和娴静,举止端庄得体。她兄弟奉先、保先等人因为皇后的关系,都得到了重用。金兵入侵的时候,她跟着天祚帝西逃,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
天祚帝的德妃萧氏,小名师姑,是北府宰相常哥的女儿。寿隆二年进宫,被封为燕国妃,生下了儿子挞鲁。乾统三年,被晋升为德妃,还按照皇后的规格册封了她的儿子挞鲁为燕国王,她的封号也加上了“赞翼”二字。后来儿子挞鲁死了,她因为悲伤过度也去世了。
萧瑟瑟,小名瑟瑟,是国舅爷房家的小姐。一开始,天祚帝在耶律挞葛家里偶然看见了她,就喜欢上了,把她偷偷藏在宫里好几个月。后来皇太叔和鲁斡劝皇帝按照规矩把瑟瑟纳入后宫,三年冬天,她被立为文妃。她生下了蜀国公主和晋王敖卢斡,特别受宠爱,还被加封为承翼。她还会唱歌写诗呢。
可是后来女真人造反,局势越来越紧张,眼看着就要打过来了。皇帝却只顾着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把很多忠臣都排挤掉了。文妃看不下去了,就写歌来讽刺劝谏皇帝,歌里唱道:“别再为边关的战火担忧,别再害怕女真人入侵。与其堵住忠臣的嘴,不如选拔贤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卧薪尝胆,激励将士们为国捐躯。这样才能早上收复漠北,晚上枕着燕云十六州安睡!” 她还唱道:“丞相上朝佩剑铿锵作响,满朝文武却鸦雀无声。等到外患入侵,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忠臣被杀,处罚也不公正。亲戚们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私下里养兵蓄势。可怜啊,就像秦始皇那样,还在宫里盼着天下太平呢!” 天祚帝听了,心里很不高兴。
自从逃难以来,丢掉的州县都快有一半了,皇帝也开始懈怠了。皇子敖卢斡最优秀,也很有威望。可是元妃的哥哥萧奉先特别嫉妒他,就诬陷南军都统余睹想拥立晋王,还说文妃参与了这件事,最后文妃就被赐死了。
天祚帝的元妃萧氏,小名贵哥,是燕国妃子的妹妹。她十七岁的时候被册封为元妃。她性格沉静,有一次白天睡觉,伺候的人偷了她的貂皮褥子,她醒了也没说什么,宫里的人都说她宽厚仁慈。后来跟着天祚帝西逃,因为生病去世了。
话说啊,辽国人,那可是把马背当家,他们的皇后妃子们,个个都擅长骑马射箭,打仗狩猎,那都是常有的事。像应天皇后那样的,亲自上阵打败室韦人;承天皇后,在澶渊之战中英勇御敌;仁懿皇后,还亲自带兵打败了重元,这些可是历史上少见的,这都是辽国风俗使然啊。
靖安皇后嘛,没啥好说的,也没啥坏话;齐天皇后,聪明有主意,但这也有点奢侈过头了;宣懿皇后,懂音乐,有艺术修养,怎么会被人冤枉呢?文妃还会写诗唱歌,讽刺劝谏皇帝,说她图谋私利,为儿子谋取好处,这可冤枉她了。要说真正厉害的,还得是简宪皇后,她处境艰难,却能保护好太子;还有怀节皇后,从容就义,这气概,就算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比不过啊!哎,说到钦哀皇后,她心狠手辣,害死了自己的儿媳妇,可兴宗皇帝却连自己的母亲都管不住,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