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看这历史啊,汉朝的外戚专权,搞出了“新室之患”;晋朝的皇族内斗,又搞出了“八王之乱”。辽朝呢,基本上都是耶律氏和萧氏在掌权,皇族和外戚势力相当,互相勾结,又互相制衡,表面上看着挺稳固的,实际上就是个互相利用的关系。这算是一种治国模式吧。可是,这种模式既能带来兴盛,也能导致灭亡,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辽朝的外戚,最早可以追溯到两个家族,一个叫二审密氏,另一个叫乙室已氏。到了辽太祖的时候,他娶了述律氏,这述律氏呢,是回鹘糯思的后代。大同元年,辽太宗从汴京打仗回来,把一个外戚小汉留在汴州当节度使,还赐给他姓萧,让他入乡随俗。从那以后,拔里氏、乙室已氏、述律氏这三个家族都改姓萧了。拔里氏分大父房和小父房两支,乙室已氏也分大翁房和小翁房两支。到了辽世宗的时候,他还把舅舅塔列葛封为国舅别部。这三个家族世世代代都有人担任北宰相,从太祖即位第二年任命阿骨只开始。圣宗时期,把拔里氏和乙室已氏的国舅帐合并成一个,和国舅别部一起,组成两个主要的势力集团。这就是辽朝外戚兴衰的全部过程,我这里还专门做了个《外戚表》呢,(具体内容可以看这本书1028到10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