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男女成家立业,是人生的大事。比起找个烈女,找个贤惠的女人更重要。那些历史上有名的烈女,其实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维护社会伦理才这么做的。《诗经》里赞美卫共姜,《春秋》里称赞宋伯姬,都是这个道理,都是为了强调人伦的重要性。辽国在北方,风俗习惯跟中原地区不太一样,比较疏远。可是整个辽朝,也就出了两个贤惠的女人,三个烈女,这说明人心中的道德准则,有时候跟时代兴衰并没有直接关系。

邢简的妻子陈氏,是营州人。她父亲叫邢陉,五代时期做到司徒的高官。陈氏刚及笄(十五岁),就已经通晓经义,读诗赋,都能背诵下来,尤其喜欢吟诗作赋,当时人们都称她为“女秀才”。二十岁的时候,她嫁给了邢简。她孝顺公婆,家庭和睦,亲戚朋友都很尊重她。她生了六个儿子,陈氏亲自教他们读书学习。后来,她的小儿子抱朴和抱质都非常优秀,都当上了宰相。统和十二年,陈氏去世了。辽睿智皇后听说后,非常惋惜,追封她为鲁国夫人,还刻石立碑来表彰她的功德。等到迁葬的时候,还派人去祭奠她。人们都说她为人贞静柔顺,一生都完美地践行了妇道和母亲的职责。

耶律氏,太师耶律适鲁的妹妹,小名叫常哥。她从小就聪明漂亮,很有成年人的样子。长大后,为人品行端正,洁身自好,自己发誓不嫁人。她能写诗作文,从不随便敷衍了事。她读过《通鉴通志》,能从中总结前人的成败得失,并进行评论和分析。

在咸雍年间,她写了一篇文章评论当时的政治,大意是:“君主应该把百姓当作自己的身体,百姓应该把君主当作自己的心。君主应该重用忠诚贤能的人,臣子应该摒弃朋比为奸的行为,这样才能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想要安抚远方,就要推崇恩德和道德;想要强大国家,就要减轻赋税徭役。四端五典是治国教化的根本,六府三事是养活百姓的命脉。奢侈浪费可以引以为戒,勤俭节约可以作为榜样。赏罚分明,百姓就不敢欺诈;赏罚分明,忠臣就能得到重用,百姓就不敢欺骗。不要沉迷于修建寺庙,不要大兴土木;不要轻率地出兵边境,不要浪费钱财。得意时要想到失败,安逸时要想到危险。刑罚要与罪行相符,这样百姓才会向善;不追求远方的奇珍异宝,贤才自然会来到。要建立万世不朽的基业,要控制那些强横的部落。想要领导下属,首先要端正自身;想要治理远方,首先要治理好朝廷。”皇帝看了之后,称赞她的文章写得好。

当时的枢密使耶律乙辛很欣赏她的才华,多次向她索要诗作,常哥就送给他一些回文诗。耶律乙辛知道这是常哥在讽刺自己,心里很不高兴。大康三年,皇太子因为一些事情被牵连,耶律乙辛诬陷皇太子有罪,但查无实据,皇太子最终免于处罚。后来,常哥的哥哥耶律适鲁被贬官到镇州,常哥也跟着去了,过着简朴的生活,粗茶淡饭。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过得这么苦?”她说:“皇储无辜被废,我们怎么能吃好喝好,睡好觉呢?”后来皇太子被害,她悲痛不已。七十岁那年,她在家里去世了。

耶律奴的妻子萧氏,小名叫意辛,是国舅驸马都尉陶苏斡的女儿,她母亲是胡独公主。意辛长得漂亮,身材也好,二十岁才嫁给耶律奴。她待公婆和族人很好,以孝顺和谨慎出名。

有一次,她和妯娌们聚在一起,大家都在讨论用巫蛊之术来讨好丈夫,争着说谁的方法好。意辛说:“用巫蛊不如遵守礼法。” 大家都问她为什么,意辛说:“修身养性保持纯洁,侍奉长辈恭敬有加,对待丈夫温柔体贴,对待下人宽厚仁慈,不让君子看到自己轻浮的样子,这就是礼法,自然会得到丈夫的尊重。用巫蛊来获得宠爱,难道问心无愧吗?” 听到这话,大家都羞愧难当。

一开始,耶律奴和枢密使乙辛有矛盾。后来皇太子被废,耶律奴被诬陷,被剥夺爵位,关进兴圣宫,然后发配到乌古部。皇上因为意辛是公主的女儿,想让他们离婚。意辛坚决拒绝,她说:“陛下因为我和您的微薄亲戚关系,让我免受流放之苦,这是天大的恩情。但是,我嫁给他的道理,是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的。我从及笄之年就跟着耶律奴,如今他遇到危险,我却要和他分开,背弃纲常伦理,这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希望陛下可怜我们,让我们一起走,这样我死也瞑目了!”皇上被她的情意感动,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意辛在被贬的地方住了很久,她亲自做家务,即使很辛苦,脸上也没有一丝怨言。她侍奉丈夫更加恭敬有礼,比以前更胜一筹。等到寿隆中,她写信给皇上,请求让她的子孙做个小小的著帐郎君(官职)。皇上赞赏她的品德,召回了他们全家。她的儿子耶律国隐,在乾统年间才开始做官。保大年间,意辛在临潢,对她的儿子们说:“我估计卢彦伦一定会叛乱,你们赶紧逃走吧,我留下来等死。” 叛军来了,意辛被害死了。

耶律术者的老婆萧氏,小名讹里本,是国舅孛堇的女儿。她性格端正稳重,长得也漂亮,从小就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十八岁嫁给了耶律术者。她为人谨慎、温柔善良,小姑子妯娌们都很尊重她。等耶律术者去世后,她非常悲痛,哭得死去活来。葬礼结束后,她对亲戚朋友说:“夫妻之间,就像阴阳一样,互相依存。没有阳,阴就立不住;没有表,里就没有依附之处。我现在不幸失去了丈夫,人活着总归要死,这是自然规律。术者年轻时就做了官,有才华却短命。上天惩罚我,让我遭受这种痛苦,我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如果死后还能见到他,我就去见他;如果见不到,那我就去陪他。”丫鬟们劝慰她,但她一点也不想改变主意,最后自杀了。

耶律中的妻子萧氏,小名挼兰,是韩国王惠的四世孙女。她聪明贤惠,为人谨慎。二十岁嫁给了耶律中,侍奉丈夫恭敬顺从,亲戚朋友都很称赞她的品德。耶律中曾经对她说:“你多少也识点字,以后就以贞洁淑德为榜样吧。”于是她下定决心学习,读了很多古今书籍。天庆年间,他们被贼人抓了,她偷偷地把刀藏在鞋子里,发誓说:“要是有人想侮辱我,我就和他同归于尽!”到了晚上,贼人逃跑了,他们也因此逃过一劫。过了很久,皇帝召耶律中担任五院都监,耶律中对妻子说:“我本来不想做官,现在却无法推辞。我打算以死报效国家,你能支持我吗?”挼兰回答说:“我一定听您的。”后来金兵攻打岭西,把当地百姓都迁走了,耶律中为国捐躯。挼兰表面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悲伤,但人们觉得很奇怪。不久,她就骑着马冲了出去,到耶律中死的地方自杀了。

论曰:陈氏用儒家经典教育两个儿子,他们都成了贤相;耶律氏洁身自好,不改嫁,在家中也能忠于君主,这难道不是贤德的表现吗!这三位萧氏夫人的节义,就连很多男子也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