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1年,辽太宗皇帝登基,晋国派使臣冯道、刘煦等人,带着车驾和各种礼仪用品,来向辽太宗皇帝和皇太后献上尊号册封的礼仪。从那时起,天子乘坐的各种车驾才正式出现在辽国。太平年间,辽国又效仿汉朝的册封礼仪,皇帝乘坐华丽的车驾,仪仗队也十分盛大,总之,盛唐时期才有的那些天子车驾,辽国都齐全了。

《周礼》记载,天子车驾有五种规格的辂车。《周礼》里说的典辂,一共五种。秦朝灭亡后,汉朝又重新制定了这些制度。

玉辂,是皇帝祭天、祭地、祭祀祖庙、朝拜和迎娶皇后时乘坐的。车身青色,用玉装饰,车顶是黄色的,左边插着军旗。车辕上有十二个铃铛,车轼上也有两个铃铛。车辕左边挂着旗帜,十二面游旗上都画着升天的龙,旗子很长,拖在地上。驾驭玉辂的是青色的龙,车上的金属部件镀金,镂空雕刻,车上的缨络有十二条。辽国的《勘箭仪》中规定,皇帝要乘坐玉辂到宫门内。辽圣宗开泰十年(公元1021年),圣宗皇帝乘坐玉辂从内三门进入万寿殿,祭祀七庙,并饮用祭祀用的酒。

金辂,是皇帝举行射礼、祭祀完毕返回、以及宴饮时乘坐的。车身红色,用金装饰,其他方面和玉辂差不多,只是颜色根据车身材质而定。驾驭金辂的是红色的骏马。

象辂,是皇帝出行时乘坐的。车身黄色,用象牙装饰,其他方面和金辂差不多。驾驭象辂的是黄色的骏马。

革辂,是皇帝出巡或打仗时乘坐的。车身白色,用皮革包裹。驾驭革辂的是白色的骏马。

木辂,是皇帝打猎时乘坐的。车身黑色,涂漆。驾驭木辂的是黑色的骆驼。

除了这五种辂车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车驾。车,比辂车小,皇帝处理一些小事时乘坐。

耕根车,是皇帝耕种祭祀用的田地时乘坐的。车身青色,车盖有三层,其他方面和玉辂差不多。

安车,也叫进贤车,是皇帝临幸大臣时乘坐的。车身用金装饰,车厢很大,车壁弯曲,车辕上有八个铃铛,车盖是紫色的,里面是红色的,用红色的丝线编织成网状。驾驭安车的是红色的骏马,车上的缨络也是红色的。

四望车,也叫明远车,是皇帝祭奠陵墓或吊唁时乘坐的。车身用金装饰,车盖是青色的,里面是红色的。驾驭四望车的是牛,其他方面和安车差不多。

凉车,车身红色,涂金,镶银。车盖上织着五彩的龙和凤,车壁用藤条编织,车带是红色的,车座是莲花的形状。驾驭凉车的是骆驼。

辇,是用人抬着的轿子,是宫中嫔妃乘坐的。唐高宗李治时才开始制作七种规格的辇。 《周礼》中记载的巾车就属于辇,是用人抬着的。太平年间册封礼仪中,皇帝也乘坐辇。

话说这皇家的车驾,那可是种类繁多,气派十足!首先,咱们说说这“大凤辇”,车身是红色的,顶上装饰着金凤凰,车壁上画着云气和金翅,前面有扶手,下面有栏杆,所有的带子都绣着云纹和凤凰,还有银色的梯子,光抬这辆车就得八十个人!

除了大凤辇,还有个“大芳辇”和“仙游辇”,规格应该也差不了多少。再来说说“小辇”,根据《永寿节仪》记载,皇太后平时就坐这个。还有“芳亭辇”,车身是黑色的,车顶是红色的,栏杆和车帘上都绣着云纹和凤凰,窗户是朱红色和绿色的,车顶还有红色的网格,配有两帘四竿,梯子也是银的,抬这辆车需要一百二十个人!此外,还有“大玉辇”和“小玉辇”。

日常出行呢,常用的是“逍遥辇”,车顶是棕色的,车身是红色的,涂着金漆,镶着银饰,系着红色的带子。这辆车只需要十二个人抬,夏天穿红色的衣服,冬天穿白色的锦缎衣服。另外还有“平头辇”,跟逍遥辇差不多,就是没有车顶。根据册立皇太后的仪式记载,皇太后会乘坐平头辇。

还有一种叫“步辇”的,据记载,圣宗统和三年,皇帝在土河驻跸的时候,就乘坐步辇处理政务。还有更古老的“羊车”,车身是红色的,两侧画着龟纹和凤翅,车篷是红色的,带子和门帘上都绣着祥瑞的羊,车轮上也画着图案,用牛来拉,隋朝的时候,皇帝易果下马才用这车。这车需要十八个穿着绣花衣服的童子,牵着绣着祥瑞之羊的绳子来拉。

除了这些辇车,还有“舆”,就是让人抬着的轿子,天子用的是用皮绳绑在胳膊上的那种。还有“腰舆”,前后各有两根长竿,竿头上是金银螭龙的装饰,车帘是红色的,绣着凤凰,上面铺着锦褥,还另设一个小床,抬这辆车需要十六个人。还有“小舆”,车身是红色的,车顶是青色的,把手是弯曲的,带子是红色的,绣着花纹,样式跟凤辇差不多,只是小一些,上面有御座,抬这车需要二十四个人。

皇太子的车驾也相当讲究:

“金辂”是皇太子参加祭祀、正冬大朝会和迎娶妃子时乘坐的。根据《册皇太子仪》记载,皇太子要乘坐黄色的金辂,上下金辂都有专门的仪式。

“轺车”是皇太子平时上朝、祭祀宫臣和出行时乘坐的,用金子装饰,车篷是紫色的,里面是红色的,由一匹马拉。

“四望车”是皇太子吊唁或慰问时乘坐的,也是金子装饰,车篷是紫色的,里面是红色的,也由一匹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