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休哥,字逊宁,祖上是隋朝的国王。他爸爸是南院夷离堇绾思。休哥从小就显露出辅佐君主的才能。刚开始,乌古和室韦两个部落叛乱,休哥跟着北府宰相萧干去平叛。辽景宗应历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当上了惕隐。
乾亨元年,宋朝入侵燕地,北院大王奚底和统军使萧讨古他们打了败仗,南京城被围困了。皇帝命令休哥代替奚底,率领五院的军队去救援。在高梁河遭遇了宋军主力,他和耶律斜轸分别率领左右两翼,打败了宋军。追杀三十多里,斩首一万多级,休哥自己也受了三次伤。第二天早上,宋朝皇帝逃跑了,休哥因为受伤不能骑马,就坐轻车追到涿州,还是没追上,只好回来了。
那年冬天,皇上命令韩匡嗣和耶律沙攻打宋朝,报复围城的仇。休哥率领自己部队的兵马跟着韩匡嗣他们一起在满城作战。第二天准备再次开战,宋军请求投降,韩匡嗣相信了。休哥说:“他们兵强马壮,士气正盛,肯定不会轻易投降,这是在诱骗我们啊!应该严阵以待。”韩匡嗣没听他的。休哥带着军队占据高地观察。一会儿,宋军大举进攻,敲锣打鼓,快速冲锋。韩匡嗣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办,士兵们丢下旗鼓就逃跑了,结果打败了。休哥整顿军队反击,敌人这才退却。皇上任命他统领南面的戍边军队,并封他为北院大王。
第二年,皇帝御驾亲征,包围了瓦桥关。宋军前来救援,守将张师突围而出。皇帝亲自督战,休哥斩杀了张师,其余宋军都逃回城里了。宋军在河的南边列阵。将要开战时,皇帝发现休哥的坐骑是独一无二的黄马,担心会被敌人认出来,就赐给他玄色的铠甲和一匹白马更换。休哥率领精锐骑兵渡过河,打败了宋军,一直追到莫州。路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革义矢俱罄,生擒了好几个将领献给皇帝。皇帝很高兴,赏赐给他御马和金盂,并且夸奖他说:“你的勇猛超过了你的名声,如果人人像你一样,还有什么担忧不能战胜呢?”战争结束后,休哥被封为于越。
圣宗皇帝登基后,太后垂帘听政,任命杨继业的父亲杨休哥统领南面军队,让他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军务。杨休哥整顿军队,制定轮换休整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加强军事建设,边境地区因此安定了很多。
统和四年,宋朝再次入侵。宋军将领范密、杨继业从云州进攻,曹彬、米信则从雄州、易州进攻,攻占了歧沟关、涿州,并占领了固安,在那里驻扎军队。当时,辽国的北南院和奚部军队还没赶到,杨休哥兵力不足,不敢与宋军正面交战。晚上,他就率领轻骑兵在两军阵地之间穿梭,袭击宋军落单的士兵,以此来震慑其余的宋军;白天,则用精锐部队摆出强大的阵势,让宋军疲于防守,消耗他们的力量。他还利用林地设伏,切断宋军的粮道。曹彬等人因为粮草供应不上,退守白沟河。
一个月后,宋军再次来犯。杨休哥用轻兵快速攻击,趁宋军吃饭休息的时候,袭击他们队伍中分散出来的士兵,边打边退。这样一来,宋军顾不上自救,只能结成方阵,沿途挖掘战壕前进。宋军缺水,只能喝浑浊的河水,走了四天才到达涿州。听说太后率领的援军到了,曹彬等人冒雨逃跑。太后增派精锐部队追击,宋军已经筋疲力尽,他们只能围着粮车自卫,杨休哥将他们包围起来。到了晚上,曹彬、米信带着几名骑兵逃跑了,其余的宋军全部溃散。辽军追击到易州东边,听说宋军还有几万人在沙河边做饭,于是加快速度去攻击他们。宋军看到辽军来,吓得四处逃窜,很多士兵跌落河岸互相践踏,死伤过半,沙河的水都因此堵塞了。太后下令班师回朝,杨休哥收集宋军的尸体堆成京观,并册封宋朝的俘虏为“宋国王”。
他还上奏朝廷,建议趁宋朝虚弱,继续进攻,把边界推进到黄河。但是,他的奏章没有被采纳。后来,太后南征,杨休哥担任先锋,在望都击败了宋军。当时,宋将刘廷让率领几万骑兵从海路出发,准备和李敬源会合,声称要攻打燕京。杨休哥听说后,先派兵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点。等到太后军队到达后,双方交战,李敬源被杀,刘廷让逃到瀛州。七年后,宋朝派刘廷让等人趁着夏季雨水泛滥的时候进攻易州,许多辽将都害怕,只有杨休哥率领精锐部队在沙河以北迎战,杀伤宋军数万人,缴获了大量的军资,献给了朝廷。太后非常高兴,下令免除杨休哥的朝拜仪式和姓名上报的程序。从此以后,宋朝再也不敢北侵了。
以前啊,宋朝有个人想哄孩子别哭了,就说:“于越至矣!”
这句“于越至矣!”就相当于咱们现在说的“大人物来了!”或者“厉害角色来了!”,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停止哭闹。 你想啊,小孩子嘛,听到这么神秘兮兮的话,肯定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哪还有心思哭? 这招儿还挺管用。
休哥觉得老百姓太苦了,就减轻了赋税徭役,还特别照顾孤儿寡妇,并且告诫戍边的士兵不许侵犯宋朝的领地,就连跑到北方的马牛也都送了回去。 大家都归顺了他,边境也因此安定下来。十六年的时候,他去世了。那天晚上,下起了冻雨。圣宗皇帝下令在南京给他修建祠堂。
休哥这个人,智谋远大,料敌精准。每次打胜仗,他都把功劳让给手下将领,所以士兵们都很愿意为他卖命。他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却从来没有杀害过一个无辜的人。他有两个儿子:高八,官做到节度使;高十,死在越州。他的孙子叫马哥。
马哥,字讹特懒。兴宗皇帝当政的时候,马哥以散官的身份进宫觐见,皇帝问他:“你信佛吗?”马哥回答说:“我每天早上都要诵读太祖、太宗和先辈留下的训诫,没时间信佛。”皇帝很高兴。清宁年间,他升迁为唐古部节度使。咸雍年间,又一路升迁,做到匡义军节度使。大康年间,他退休了,后来去世了。
耶律斜轸,字韩隐,是越曷鲁的孙子。他天资聪颖,但不务生产。保宁元年,枢密使萧思温推荐斜轸很有治国才能,皇帝说:“我知道他这个人,平时很散漫,怎么能让他承担重任呢?”斜轸回答说:“表面上虽然散漫,但内心不可小觑。”于是皇帝召见他,询问朝政,斜轸的回答切中要害,皇帝对他非常器重。皇帝把皇后的侄女嫁给了他,并且让他统领西南面的军队,还兼管河东地区,还被封为南院大王。乾亨年间,宋朝再次进攻河东,耶律沙等将领作战不利;斜轸赶去支援,命令手下士兵万箭齐发,宋军士气受挫,败退了。那年秋天,宋军攻占了河东,乘胜追击燕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和萧讨古抵抗,战败,退守清河北。斜轸在得胜口用奚底等人的青色军旗做诱饵,敌人果然争先恐后地冲过来。斜轸从后面杀出,大败敌人。到了高梁之战,他和耶律休哥分别率领左右两翼夹击,大败宋军。
一开始,辽国的皇太后临朝称制,越来越信任斜轸,任命他做了北院枢密使。正赶上宋朝大将曹彬、米信出兵攻打雄州、易州,杨继业则驻守在代州。皇太后亲自率领大军去救援燕州,并且任命斜轸为山西路兵马都统。杨继业当时已经攻占了山西好几个郡,分别派兵驻守,自己则屯兵在代州。
斜轸到了定安,碰上了贺令图的军队,打败了他们,一直追到五台山,斩首几万。第二天,到了蔚州,敌军不敢出来,斜轸就写了信绑在箭上射进城里,劝他们投降。他暗中听说宋军来救援了,就命令都监耶律题在夜里埋伏在险要的地方,等敌人来了再发起攻击。蔚州守军看到援军来了,就冲了出来。斜轸从背后攻击他们,两军都溃败了,追到飞狐,又斩首两万多人,最终攻下了蔚州。
贺令图和潘美又带兵来了,斜轸在飞狐迎战,把他们打败了。宋军驻扎在浑源、应州的,都丢下城池逃跑了。斜轸听说杨继业带兵出来了,就命令萧挞凛在路上埋伏。第二天早上,杨继业的军队到了,斜轸摆出要作战的架势。杨继业挥舞着旗帜冲了上来,斜轸假装撤退。埋伏的军队突然发起攻击,斜轸乘势进攻,杨继业被打败,逃到狼牙村,全军溃散。杨继业被流矢射中,被俘。
斜轸责问他:“你跟我们国家对抗了三十多年,今天还有什么脸面见我!”杨继业只说自己罪该万死。当初,杨继业在宋朝因为骁勇善战而闻名,人们都叫他杨无敌,是他首先提出了抵御辽军的策略。到了狼牙村,他心里很不好受,想躲也躲不了。被俘后,三天就死了。斜轸回到京城,因为立功被提升为守太保。后来跟随皇太后南征,最终死在了军中。皇太后亲自为他举行哀悼仪式,并且赐予他丧葬用品。他的儿子狗儿,后来官至小将军。
耶律奚低,是孟尝君的后代。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特别勇敢,喜欢打仗。辽景宗时期,他多次被委以军事重任。统和四年,他当上了右皮室详稳(相当于高级军官)。当时宋朝大将杨继业攻占了山西的一些郡县,奚低跟着枢密使斜轸去讨伐他。每次打仗,奚低都身先士卒,箭箭命中目标,从不落空。后来杨继业在朔州南面被击败,躲进了深山老林里。奚低远远地看见杨继业的衣袍影子就射箭,结果杨继业从马上掉了下来。不过,之前军令规定必须活捉杨继业,所以奚低因为这个原因没能立大功。后来辽太后南下伐宋,奚低屡立战功。最后因为生病去世了。
耶律学古,字乙辛隐,是越洼的庶孙。他聪明好学,擅长翻译和写诗。保宁年间,他被任命为御盏郎君(相当于宫廷侍卫)。乾亨元年,宋朝攻下了河东地区,乘胜追击入侵燕地(今北京一带),学古奉命前去救援。他刚到燕京,宋军就击败了耶律奚底和萧讨古等人,声势更加嚣张,三面包围了燕京,甚至挖地道进攻,城里百姓人心惶惶,很多人动摇了。学古用计策安抚那些动摇的人,随时准备应战,日夜不懈怠。恰好三百多名宋军夜里偷偷爬上城墙,学古率军击退了他们。这时援军赶到了,包围就被解除了。学古打开城门列阵,四面鸣鼓,城里百姓一起欢呼,声音震天动地。接着又在高梁取得了胜利。因为立功,他被遥授保静军节度使,并担任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第二年,辽军伐宋,学古请求带兵出征,朝廷同意了,并将他改任为彰国军节度使。当时南方边境还不平静,百姓渴望休养生息,学古就禁止抢掠,以安定民心。这时宋将潘美率领军队分路来侵犯,学古因为兵力不足,就虚张声势,用一些老弱士兵和黄土堆成假人作为疑兵。那天晚上,独虎峪燃起了烽火,学古派人去侦察,发现敌人正在乡村抢掠,于是率兵攻击,夺回了所有被抢掠的财物,还抓获了敌军将领。从此以后,学古和潘美各自遵守边境约定,不再互相侵犯,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因为功劳,学古被任命为惕隐(相当于高级官员),后来去世了。他的弟弟叫乌不吕。
乌不吕,字留隐。这人啊,长得五大三粗,力大无比,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辽国打宋朝的时候,他总是被派去打仗。有一次,他和一个叫爻直的家伙闹翻了,乌不吕直接骂他:“你个奴才,懂什么!”爻直气不过,就跑去告状,告到了北院枢密使韩德让那儿。
韩德让一听,火冒三丈,问乌不吕:“你凭什么骂他是奴才?”乌不吕不慌不忙地说:“像我这种三代不同籍贯的人,找个奴才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韩德让一听这话,哈哈大笑,也就没再追究了。后来,乌不吕跟着萧恒德去打蒲卢毛朵部,立了功,被升为东路统军都监。
等到韩德让当上大丞相后,就向太后推荐乌不吕,说他能力很强,可以当统军使。太后说:“乌不吕以前对您都不恭敬,有什么好的,您还推荐他?”韩德让回答说:“我身居相位,他都敢对我直言不讳,更何况其他人呢?这说明他是个可用之才!要是让他统军,一定能镇住那些少数民族。”太后听信了他的话,就同意了,还给乌不吕加官进爵,封他为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尉。
可后来,他弟弟乌国留犯了罪要被处死,乌不吕和他的母亲都被抓了起来。乌不吕怕祸及母亲,就偷偷派人把弟弟叫来,骗他说:“太后知道这事儿是冤枉的,你赶紧过来别害怕。”乌国留来了之后,就被官府抓了起来,最后被处死了。事后,乌不吕辞官回家,不久就病死了。
话说宋朝趁着辽国在太原打了败仗,气势汹汹地来攻打燕京,还派曹彬、杨继业等人分兵进攻。这两次战争,辽国都差点儿玩完!幸好休哥在高梁河大败宋军,敌兵溃不成军;斜轸又在朔州活捉了杨继业,辽国这才收复失地。从此以后,宋军再也不敢深入辽境了,辽国的国土安宁,边境也太平了。休哥和斜轸这两位将军,他们的功劳堪比古代名将,一点儿也不逊色!
但是,如果没有南京那些人稳住后方,这两位将军的功劳,也未必能取得。所以说,“国以人重”,这话真是千真万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