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觌烈,字兀里轸,是六院部蒲古只夷离堇的后代。他爹耶律偶思,也是个夷离堇(相当于部落首领)。一开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还在打仗的时候,耶律觌烈就因为为人谨慎、忠诚,而且愿意吃苦耐劳,得到了太祖的赏识和重用。
后来太祖当上皇帝了,耶律觌烈的哥哥耶律曷鲁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所以耶律觌烈也经常能进宫侍奉,参与朝政大事。神册三年,耶律觌烈的哥哥耶律曷鲁去世了,太祖就让耶律觌烈接替哥哥的职位,当上了迭剌部夷离堇,主要负责南方的军政事务。
有一次打党项(古代少数民族),皇太子带头冲锋陷阵,耶律觌烈作为副将跟着一起去了。大军到了天德、云内(今山西大同一带),然后分兵前进。耶律觌烈率领一支偏师渡过黄河,英勇作战,杀敌无数,战果辉煌。
到了天赞年间,迭剌部被分成了南北两院,各设一个夷离堇。那时候,辽国大元帅率领大军从古北口出兵,攻打燕地(今河北北部),耶律觌烈则负责攻打山西,他一路势如破竹,攻下的城池一个接一个,太祖非常高兴,赏赐了他很多东西。
后来又参加了攻打渤海国的战争,攻克了扶余城(今吉林省扶余县),太祖还留下耶律觌烈和寅底石一起守卫那里。天显二年,耶律觌烈被任命为南京(今北京)留守。十年后,耶律觌烈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他的弟弟叫耶律羽之。
羽之,小名兀里,字寅底哂。这小子从小就性格豪爽,跟别人不一样,长大后特别爱学习,各种语言都精通。老朱(太祖)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羽之就经常参与军事谋划。
天显元年,渤海平定后,皇太子被立为东丹王,羽之被任命为中台省右次相。当时人心还不稳定,左大相迭剌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羽之接手后工作勤勤恳恳,威信很高。
太宗继位后,羽之上表说:“咱们大圣天皇开始统治东边这块地的时候,就选拔贤能的人来治理百姓,皇上不嫌弃我愚钝,还让我担任要职,国家大事,我哪敢不汇报呢?以前渤海人害怕南朝,就依仗险要的地势自保,住在忽汗城。现在离上京太远了,既没啥用处,又不用守卫,这到底图啥?先帝利用他们离心离德,乘机出兵,所以不战而胜。这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只是暂时的。他们的后代越来越多,现在住在偏远地区,将来恐怕会成为祸患。梁水地区是他们的故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木材、铁矿、盐和鱼这些资源。趁他们现在还弱,把他们迁回故乡,这是万世长策啊!他们回到故乡,又能获得木材、铁矿、盐和鱼这些资源,肯定会安居乐业。然后我们再选拔人才辅助我们,有突厥、党项、室韦这些部落辅助我们,就可以稳坐钓鱼台,控制南方,统一全国,完成圣祖没有完成的事业,给后世留下无穷的福祉。” 皇上看了奏章后,非常赞赏,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一年,朝廷下令把东丹国的百姓迁到梁水,当时大家都说他这个主意好。人皇王逃到唐朝去了,羽之安抚百姓,一切照旧。因为有功,被加封为守太傅,升迁为中台省左相。会同初年,他奉命进京朝见,被加封为特进。他还上表弹劾左次相渤海苏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结果渤海苏死了。他的儿子子和里,最后当上了东京留守。
耶律铎臻,字敌辇,是六院部人。他爷爷蒲古只,在遥辇氏时期,两次担任本部夷离堇(相当于部落首领)。耶律狼德他们害死了耶律铎臻的曾祖父(玄祖),之后更加嚣张跋扈。蒲古只用计策诱骗了他们的同伙,把他们全部杀掉了。
耶律铎臻从小就有志气和节操,辽太祖打仗的时候,他经常在太祖身边侍奉。后来太祖登基当皇帝了,南方的梁国派使者来要车轴的木材。太祖觉得这事儿棘手。耶律铎臻就说:“梁国说是要木材,实际上是想探探咱们的虚实。咱们应该这样回答他们:‘木材生长的地方,一定是在深山老林里,有山神守护着,必须用白鼻子红毛的驴子去祭祀祈祷,才能砍伐。’这样一来,他们就没话说了。” 结果还真像耶律铎臻说的那样。
天赞三年,辽太祖准备攻打渤海国,耶律铎臻劝谏说:“皇上,如果先打渤海国,西夏肯定趁机偷袭咱们的后方。咱们应该先打西夏,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淳钦皇后临朝称制,她讨厌耶律铎臻,把他关了起来,还发誓说:“铁锁生锈了,我才会放你!”后来皇后召见了他,使者想给他打开锁链,耶律铎臻却说:“铁锁还没生锈呢,怎么能打开呢?” 皇后听说后,非常赞赏他的忠诚和气节,立刻下令把他放了。
天显二年,耶律铎臻去世了。他的弟弟叫古、突吕不。
话说,这个人啊,字叫涅剌昆,一开始的名字叫霞马葛。他跟着太祖打仗,那会儿太祖在征服于越国,还一起去了山右地区作战。碰巧李克用在云州打仗,他就跟着李克用。李克用一看他,就觉得这孩子骨骼惊奇,不是一般人,觉得不能让他老待在自己身边。所以太祖对他有点忌讳。
那时候正好西边在打仗,他那些兄弟们又闹事,听说这事儿后,太祖就问他知不知道,他说不知道。太祖一听,高兴地说:“这下我可放心了!”赶紧把他叫来商量对策。涅剌昆就给他出了个彻底消灭敌人的好办法,后来都实现了,所以太祖赏赐了他很多东西。
后来,到了神册年间,南边要打仗,太祖就让他跟着右皮室详稳老古一起打仗。他们跟唐军在云碧店交战,老古中了一箭,伤得很重。太祖就怀疑涅剌昆暗中害了他。涅剌昆知道太祖心里怎么想的,就跪下说:“皇上您是不是怀疑我耻于在老古手下做事啊?现在老古还活着,不如派人去问问他。”太祖就派人去问老古,老古说:“我对涅剌昆没有任何怀疑。”太祖这才消了气。
老古死了以后,太祖就让涅剌昆当了右皮室详稳。等涅剌昆死了以后,太祖跟身边的人说:“涅剌昆死了,就像一棵大松树自己倒下一样,不是我砍倒的。”
突吕不,字铎衮,从小就聪明好学。他侍奉太祖皇帝,深受器重。当时要创造契丹大字,突吕不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了文班林牙,还兼任国子博士和知制诰。
第二年,他奉命起草审判案件的法规。太祖皇帝攻打燕地的时候,下令让他和皇太子以及王郁一起攻打定州。军队撤回顺州途中,幽州的马步军指挥使王千率领军队来袭击,突吕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腿,把他抓住了。
天赞二年,皇子尧骨担任大元帅,突吕不当副帅,他们攻克了平州,接着进军燕赵地区,攻下了曲阳和北平。到了易州,易州人出来抵抗,在护城河边摆开了阵势。李景章投降了,说城里的人士气低落,不想打仗。大元帅准备制造攻城器械,突吕不劝阻说:“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和马都疲惫不堪,不能久留。”于是就停止了攻城。军队撤回后,大元帅把突吕不的计策向太祖皇帝汇报,太祖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很多东西。
后来,皇帝西征,突吕不和大元帅一起担任先锋,在讨伐党项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劳,太祖皇帝在水精山犒劳军队。大元帅东归后,突吕不留在西南部驻守,再次讨伐党项,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才回来。太祖皇帝东征时,大諲譔部落先投降后又叛变,太祖皇帝下令攻打他们,突吕不第一个冲了上去。渤海平定后,他奉命在永兴殿的墙壁上刻写了太祖皇帝的功德。
军队班师回朝后,一些州郡又叛乱了,突吕不跟随大元帅一起攻破了叛军。淳钦皇后临朝称制的时候,有人造谣中伤突吕不,皇后大怒,突吕不害怕被治罪而死去了。太宗皇帝知道他是冤枉的,把他召了回来。
天显三年,他奉命讨伐乌古部,俘获了很多敌人。攻打唐朝的时候,突吕不担任左翼军,攻克了唐军的霞沙寨,使他们投降。天显十一年,他护送晋王石敬瑭进入洛阳。大册封的时候,突吕不负责所有的礼仪事务,被加封为特进检校太尉。会同五年,他去世了。
王郁啊,是长安万年县人,是唐朝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的私生子。他伯父王处存镇守义武,去世后,三军将士拥立王处存的儿子王郜继位,王处直则担任都知兵马使。光化三年,梁王朱全忠攻打定州,王郜派王处直去沙河抵抗。结果兵败,王处直回城里把王郜赶跑了,王郜逃到太原去了。乱军拥立王处直做了留后,然后派人去向梁王请示。当时梁王和晋王李克用关系很好,于是上表推荐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一开始,王郜逃跑的时候,王郁跟着他一起去了。后来晋王李克用把女儿嫁给了王郁,还让他做了新州防御使。
王处直琢磨着,晋王李克用肯定要讨伐张文礼,要是张文礼的势力垮了,那定州也肯定保不住,所以心里越来越不安。于是偷偷派王郁去北方引诱契丹人南下入侵,以此牵制晋军的兵力,并且答应让王郁继承他的位置。王郁自己跑去投奔晋王,一直担心失去父亲的信任,接到这个任务后,高兴坏了。神册六年,王郁奉命进献贡品,举家投降,太祖李克用收他做了养子。没过多久,王郁的哥哥王都囚禁了父亲王处直,自己做了留后,皇帝就派王郁跟着皇太子去讨伐他。到了定州,王都坚守城池不出战,还抢掠百姓后就撤兵了。
第二年,王郁跟着皇太子攻打镇州,在定州遇到了唐军,把他们打败了。天赞二年秋天,王郁和阿古只在燕赵地区四处征战,攻下了磁窑务。后来又跟着太祖李克用平定了渤海,在战争中立下大功,被提升为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还改任崇义军节度使。太祖李克用去世后,王郁和妻子一起回去奔丧,他妻子在淳钦皇后面前哭诉,请求回乡,皇后答应了。王郁上奏说:“臣本来是唐朝皇帝的女婿,皇帝已经被杀害了,这次回去,我和妻子恐怕难以保全性命,希望能够永远侍奉太后。”太后很高兴地说:“汉人之中,只有王郎最忠孝啊!”这是因为太祖李克用曾经和李克用结拜为兄弟的缘故。不久,王郁又升任政事令。后来他回到宜州,去世了。
耶律图鲁窘,字阿鲁隐,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孙子,他爸爸是耶律敌鲁古。图鲁窘这个人啊,又勇敢又有计谋。辽太宗攻打晋国的时候,他爸爸耶律敌鲁古在战场上牺牲了,当时担任五院夷离堇。后来,太宗皇帝就把这个职位给了图鲁窘。
会同元年,图鲁窘被提升为北院大王。他经常会避开左右的人,跟皇帝单独讨论国家大事,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皇帝很满意。后来,辽军去讨伐石重贵,结果碰上了杜重威,杜重威带着十多万大军在滹沱桥堵着,双方打了好多天,愣是没打下来。皇帝着急了,问大家怎么办。大臣们都建议暂时停止进攻,先缓缓再说。皇帝也觉得有道理。这时,图鲁窘站出来,脸色严肃地说:“皇上,如果您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那咱们就守好边境就行了。但如果您想扩大疆土,就要做好打仗的准备,不能优柔寡断。现在要是半途而废,正中敌人下怀,南京肯定会被攻破,属地也会被占领。这样一来,战争没完没了,咱们老百姓也别想安生了。再说,他们步兵,我们骑兵,有什么好怕的?更何况汉人的体力差,走得慢,咱们派轻骑兵切断他们的粮道,他们肯定不行!”皇帝一听,高兴地说:“国家强大了,人才就多;大海广阔,鱼儿就大。”于是,辽军就切断了杜重威的粮道,多次出兵骚扰,最后杜重威果然投降了,跟图鲁窘说的完全一样。图鲁窘因为这次立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可惜的是,第二年春天,他在军中去世了。
这段记载说啊,在辽太祖神册初元年间,很多将相大臣都是从草根一步步走出来的,他们辅助皇帝成就了大业。这些人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重用,成为一时之材,这跟太祖皇帝信任臣下,不独断专行,善于采纳群策群力有很大关系。他们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就像皇帝的心腹、耳目、手足一样,这可不是偶然的!像讨伐党项,击败耶律敌鲁,平定剌葛,征服渤海,这些功劳都非常巨大。还有像默记治狱公正,颇德坚持原则,延徽制定典章制度,绍勋忠于职守而死,图鲁窘料敌制胜,这些人才,难道是说能力大的人没有近期的用途,只有道行深远的人才能建立远大的功业吗?说他们是辅助皇帝成就大业的人,那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