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札剌、耶律官奴、萧蒲离不,这三位是辽国共事的大臣,就只有耶律氏和萧氏两族。这两族里,有几位人品高洁,不沉迷富贵,不追求名利,能振兴颓败的风气,激浊扬清,非常值得赞扬,一共就这三位。我写了篇《卓行传》来记录他们。
萧札剌,字虚辇,是北府宰相排押的弟弟。他性格耿介,不追求功名利禄。保宁年间,因为皇亲国戚的关系被提拔,一路升迁到宁远军节度使。任期满了就回家过着清贫快乐的生活。统和年间,朝廷召他担任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他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皇上没同意,又把他调到夷离毕。他又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皇上这次同意了。于是他就去了颉山,闭门不出。皇上欣赏他的志向,不再征召他,从此萧札剌就在颉山安家了。亲朋好友偶尔去拜访他,他整天谈话都不涉及世事。要是有人邀请他参加宴会游玩,他也不拒绝。他在山上住了大半年,和世俗格格不入。耶律资忠很敬重他,称他为“颉山老人”。后来萧札剌去世了。
耶律官奴,字奚隐,是林牙斡鲁的孙子。他为人沉稳,学识渊博,对本朝的世系非常了解。不过他嗜酒贪玩。一开始,他被征召为宿直将军。重熙九年,他以生病为由辞官。皇上觉得官奴家世显赫,想让他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让他自己选择一个节度使的职位。官奴推辞说:“我愚笨,担当不起节度使的重任。”皇上就给他加封为归义军节度使,但他马上就请求退休。耶律官奴和欧里部人萧哇关系很好,萧哇对他说:“做官不能为皇上分忧,为百姓造福,不能建功立业,那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如一起隐居山林,带上简单的行李,以诗酒为乐,即使不做官,也问心无愧啊!”耶律官奴很赞同他的说法。当时人们称他们两人为“二逸”。乾统年间,耶律官奴去世了。
萧蒲离,字桵懒,是魏国王惠的四世孙。他父母早亡,从小由祖父兀古匿抚养长大。他性情孝顺友爱。十三岁那年,祖父兀古匿去世了,萧蒲离因为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母,又遭遇了祖父的丧事,悲痛过度,甚至超过了礼仪的规范,族里的人都对他赞叹不已。他曾经对别人说:“我都没能尽到孝顺父母的责任,现在谁还能来教导我呢?如果我不努力,拿什么来报答养育我的恩情呢!”从那以后,他努力学习,在文学艺术方面样样精通。乾统年间,因为兀古匿的缘故,朝廷召见他,他都没去。他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家里没有仆人,生活简朴快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考虑继承祖上的功名呢?”他回答说:“我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以继承祖业,年纪也超过了应仕的年龄,怎么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呢!”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以生病为由推辞了。晚年,他谢绝了所有的人情往来,在抹古山定居下来,不吃荤菜,潜心研究佛经,还邀请有道德的人来家中谈论佛法,一谈就是一整天。有人问他得到了什么,他只是说:“有一种很深的快乐!只觉得内心平静,没有一丝杂念,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有一天,他换了衣服,毫无痛苦地去世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隐居生活确实不容易做到,但也不能轻易地拿来评价别人。像札剌谢职不谈论时事,官奴两次辞去节镇的职务,蒲离不受朝廷征召,虽然不能完全称之为隐居,但在当时,他们能够分清内外,甘于隐退,难道不比那些为了富贵利达而让妻妾蒙羞的人强吗?所以说,他们的行为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