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安都,是山西河东汾阴人。他们家是当地的大族,同姓的亲戚就有三千多户。他爹薛广,也是个有名望的豪族,他爷爷在高祖皇帝平定关中和河东地区的时候,被封为上党太守。薛安都从小就以勇敢闻名,个子高,足足七尺八寸,而且骑射技术一流。后来,他协助秦州刺史北贺汨去打败了反叛的胡人白龙子。因为这件事,他被任命为伪雍州和秦州的都统,虽然每个州都有刺史,但都统才是实际管事的。
元嘉二十一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大败芮芮,薛安都和他的族人薛永宗一起起兵造反。薛永宗在汾曲扎营,薛安都则攻下了弘农。这时候,北地人盖吴也起兵了,大家互相呼应,联合起来对抗北魏。拓跋焘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薛永宗,结果把薛永宗全家都灭了,然后又去打盖吴。薛安都一看,自己人少敌众,打不过,就带着几个心腹壮士辛灵度他们,放弃弘农逃回去了。宋太祖召见了他,让他回北方去,在河东、陕西一带招兵买马,聚集义军。皇上同意了,还赏了他一百匹锦缎和三百匹其他的布匹。薛安都再次攻打弘农,但北魏已经增兵防守,城池攻不下来,而且盖吴也死了,所以他就退兵回到上洛。后来,宋世祖镇守襄阳,任命薛安都为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
后来北魏越来越强大,薛安都就回到襄阳去了。他的叔父薛沈也一起回国,后来官做到绥远将军、新野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派王诞任命薛安都为建武将军,跟随柳元景出兵关中和陕西地区。薛安都率领步兵和骑兵打头阵,一路势如破竹,战无不胜,具体情况可以看柳元景的传记。军队撤回后,王诞任命薛安都为后军行参军。元嘉二十九年,薛安都被任命为始兴王刘浚的征北行参军,还加封为建武将军。鲁爽进攻虎牢关,薛安都再次跟随柳元景北上,立即占据了关城,计划一起渡过黄河,攻取蒲坂。结果鲁爽撤退了,薛安都又率领部队跟随柳元景撤军。之后,他又去征讨西阳五水蛮。
话说皇上讨伐叛军的时候,薛安都升职加薪,当上了宁朔将军,带兵打仗。他和柳元景一起出发,四月十四那天到了朱雀航,薛安都拿着长矛,瞪大眼睛,指着叛军将领皇甫安民等人大骂:“你们杀了皇帝的父亲,还有脸活在世上!” 皇上登基后,薛安都又升任右军将军。五月四号,他带头冲锋陷阵,直接杀进了皇宫大殿。当时叛军还有几百人,一下子就吓得跑光了。因为立了大功,他被封为南乡县男,食邑五百户。
后来,薛安都跟着军队去关中和陕西打仗,到了臼口的时候,他做了个梦,梦见抬头看天,天门大开!他兴奋地跟身边的人说:“你们看见天门开了吗?”等到后来事情尘埃落定,他又感慨地说:“我梦到天门大开,难道这就是中兴的预兆啊!” 他弟弟薛道生也因为军功当上了大司马参军。 可惜后来薛道生犯了罪,被秣陵县令庾淑打了。薛安都一听就火冒三丈,立刻骑上马,带着几十个人,让手下拿着长矛,要去杀庾淑报仇。
走到朱雀航的时候,碰到了柳元景。柳元景远远地问:“薛将军这是要去哪里啊?”薛安都策马跑到柳元景的车子后面,大声说:“那个小子庾淑打了我的弟弟,我现在要去杀了他!”柳元景觉得这事儿不能不管,就骗他说:“将军您还是别去了,不如咱们比试比试武艺,解解气!”薛安都一听,这才调转马头。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喊着:“我还有话跟你说!” 然后就下马上了柳元景的车。
上了车之后,柳元景就开始教训他:“你弟弟穿衣打扮,说话做事,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就算是有身份的人,庾淑也未必能认出来啊!再说,人犯了法,就应该接受惩罚,你身为朝廷的功臣,更应该遵守法律,你怎么能这么放纵自己,想在城里杀人呢?这不仅是违反法律,皇上也不会原谅你的!” 柳元景把薛安都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最后薛安都才消了气。那一年,薛安都因为这件事被免职了。
公元452年,安都重新担任左军将军。
二月份,鲁爽造反了,他派安都和几个手下,包括冗从仆射胡子反、龙骧将军宗越,带着步兵和骑兵去占领历阳。鲁爽又派将军郑德玄去守卫大岘山,郑德玄派先锋杨胡带着轻兵去进攻历阳。安都派宗越和历阳太守程天祚去迎战,打败了杨胡,还把杨胡和他的副将给杀了。郑德玄又派他的司马梁严在岘山东边驻扎,安都的部下周文恭一大早去侦察,结果打了梁严一个措手不及,把他们全抓了;这下鲁爽的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了。皇帝下令让安都留下三百人守卫历阳,然后自己渡江回到采石,并升安都为辅国将军、竟陵内史。
四月份,鲁爽派他弟弟鲁瑜带着三千人从岘山的小路杀出来,鲁爽随后也带着大军堵住大岘山。他又派安都率领八千步骑渡江,和历阳太守张幼绪一起讨伐鲁爽。安都的副将,建武将军谭金,带着几十个骑兵去挑战鲁爽的军队,结果斩杀了鲁爽的一个偏将。张幼绪胆小怕事,竟然自己带兵撤退了,安都只好也回到历阳。因为臧质迟迟不到,皇帝又派沈庆之渡江统领各路军队。鲁爽的军队缺粮了,开始撤退,沈庆之就派安都率领轻骑兵追击;四月丙戌日,安都在小岘山追上了鲁爽,鲁爽带着他的心腹和精锐骑兵殿后。谭金先冲了上去,但没能冲进去,安都看见鲁爽后,立刻策马大喊一声,直接冲上去刺死了鲁爽,鲁爽应声倒地,安都的左右士兵立刻砍下了鲁爽的头。鲁爽祖上几代都是勇猛的将领,从小就习惯了战场厮杀,大家都说他一个人能抵得上万人。安都一个人骑着马冲进敌阵,杀了鲁爽后又安全回来了,当时的人都说这简直就是关羽斩颜良再现啊!安都因此被封侯,增加五百户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户了。
当时王玄谟在梁山跟南郡王义宣和臧质对峙着,安都又带着骑兵当作辅助部队。 敌人的水陆营地设在芜湖,安都派吕兴寿带几十个骑兵去偷袭,敌人吓坏了,乱成一团,被杀的和跳水淹死的贼兵非常多。义宣派刘湛之和臧质去攻打王玄谟,玄谟命令军队迎战,让安都率领骑兵从敌军右翼杀出去。谭金三次冲进敌阵,趁乱带着骑兵猛冲,其他将领也紧跟着进攻。这天早上,敌人的骑兵部队从芜湖出发,想来增援,远远看到安都的骑兵队伍很强大,就躲在山里不敢出来了。敌人的东南方向阵地还很坚固,安都从侧面猛攻,突破了敌阵,敌人彻底溃败了。安都的队主刘元儒在船上砍下了刘湛之的头。后来安都升任太子左卫率。
大明元年,敌人攻打无盐,东平太守刘胡出战却打败了。二月,朝廷派安都率领骑兵北上讨伐,东阳太守沈法率领水军向彭城进发,两人都听从徐州刺史申坦的指挥。皇帝告诫他们说:“如果敌人能追得上,就全力消灭他们;如果敌人已经撤了,可以渡过黄河,显示一下威风再回来。” 那时候敌人已经走了,申坦请求回军去讨伐任榛,皇帝同意了。安都应该去左城,左城距离滑台二百多里,安都认为去追击敌人的驻地比较近,兵力又少,不宜分开行动。到了东坊城,遇到了任榛的三名骑兵,抓获了一个,另外两个逃跑了。任榛听说后,手下的人都逃散了。当时天旱,水井大多干涸,人和马都疲惫不堪,无法远追。安都和沈法都穿着便服领受了任务,申坦则穿着尚方服饰。任榛主要活动在任城一带,是多年来逃亡的叛乱分子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是荆棘灌木丛,很难用兵,所以才能长期自保,多次给百姓带来灾难。
安都第二年恢复官职,被改封为武昌县侯,加封散骑常侍。七年后,又加封征虏将军,做了十年太子左卫率,直到去世,也没再调动过职务。
话说以前那个废帝当上皇帝后,安都升官了,当上了右卫将军,还加了个给事中的职位。永光元年,他又被派去兖州当刺史,官职是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前将军。到了景和元年,他又调到徐州当刺史,管辖徐州和豫州的梁郡,官职是代义阳王昶督徐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平北将军。后来太宗皇帝登基,安都的官职又升了,成了安北将军,还配了一支仪仗队。
可是安都这人不领情,居然举兵造反,跟晋安王子勋一起。早些时候,安都的侄子索儿,在废帝景和年间,当上了前军将军,还担任直阁之职,参与了诛杀大臣的行动,因此被封为武安县男,食邑三百户。太宗皇帝即位后,索儿被提拔为左将军,直阁的职位也保留着。安都准备造反,就偷偷地给索儿写信,让他赶紧行动,还派了几百人到瓜步去迎接他。当时右卫将军柳光世也跟安都串通一气。
泰始二年正月,索儿和柳光世都在朝廷里当值,安都催他们赶紧离开,两人就从朝廷里逃跑了,带着安都的几个儿子和家眷,卷起铺盖卷就往北跑。青州刺史沈文秀和冀州刺史崔道固也跟着一起造反。沈文秀派出了刘弥之、张灵庆、崔僧琁三支军队;崔道固也派了他的儿子崔景征和傅灵越带兵,都去支援安都。刘弥之他们从南边攻打下邳,傅灵越从泰山方向攻打彭城。这时候济阴太守申阐在睢陵城起义,索儿就率领傅灵越他们去攻打申阐。安都让他的同伙裴祖隆守着下邳城,刘弥之他们到了下邳,却改变主意投降了,然后就攻打裴祖隆。崔僧琁不同意,带着他的军队投奔安都。索儿听说刘弥之反悔了,就放弃攻打睢陵,赶往下邳。刘弥之他们还没开战就溃散了,都被索儿抓住了,然后都被杀了。
唐太宗派申令孙去徐州,接替安都的职位。申令孙到了淮阳之后,暗地里就起了反叛之心,就派人去跟索儿说:“我想和你一起干,但是我全家老小都在长安呢。你可以带兵来打,要是打输被抓了,我的家人就能免受灾祸。”索儿就派灵越去淮阳,申令孙出城跟灵越摆了个阵势,然后就假装溃败,往北逃到索儿那里投降了。
索儿让申令孙去劝说安都投降,安都投降之后,索儿就把安都和申令孙抓起来杀了。 索儿接着就带兵渡过淮河,可是军粮不够了,就开始抢夺百姓的粮食。唐太宗就派齐王,带着前将军张永、宁朔将军垣山宝、王宽、员外散骑侍郎张寘震、萧顺之、龙骧将军张季和、黄文玉等等好多军队去北边讨伐。
那年五月,军队到了平原,索儿他们带着五千骑兵和步兵摆开阵势准备作战,结果被唐军打得大败。索儿又去抢百姓的粮食,然后坚守在石梁。齐王又派镇北参军赵昙之、吕湛之去攻打他。索儿军队里没有粮食和物资,全靠抢掠来维持,眼看着就要被攻破了,没法防守了,于是就溃逃了;唐军又追到葛家白鹄,把他们打败了。
索儿逃到乐平县附近,被申令孙的儿子孝叔给杀了。安都的儿子道智,还有大将范双,逃到合肥,去投降了南汝阴太守裴季。
武卫将军王广跟着刘勔打仗,去寿阳攻打殷琰。傅灵越逃跑,被王广的士兵抓住了。傅灵越大声说:“我是傅灵越!你们抓到贼了,为什么不赶紧杀了我?”士兵把他押送到刘勔那儿。刘勔亲自安慰他,问他为什么要叛乱。傅灵越回答说:“全国各地都响应义军,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
刘勔又问:“各地反抗,没有一场战役不是被朝廷打败的,皇上总是宽宏大量,重用有才能的人。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到朝廷,却要逃到乡下呢?”傅灵越回答说:“薛公在淮北起兵,威震天下,却不能独揽大权,把权力交给子侄,最终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事情的始末,我都参与其中了。人这一辈子都要死,我实在没脸求活。”刘勔被他的气概所感动,把他送回了京城。宋太宗想赦免他,但傅灵越始终坚持自己的说法,不肯改变,最后被杀死了。傅灵越,是清河人。
当时,辅国将军、山阳内史程天祚占据着安都,被围困很久才投降。安都平定后,安都派别驾从事史毕众爱、下邳太守王焕等人带着书信去向宋太宗表示归顺,信中说:“我们这些粗鄙的百姓,苟且偷生在朝廷,蒙受先帝孝武皇帝的恩惠,如同犬马一样忠心耿耿,感激皇恩浩荡。所以,晋安起义之初,我们就投诚,不求荣华富贵,只想着报效国家。如今大势已定,大家都归顺朝廷了,我们率领部下,等待处罚,愿意承担违抗朝廷的罪责。”索儿死后,安都让柳光世守下邳,到这时候也率领部下投降了。
宋太宗因为四方已经平定,想在淮河以北显示武力,就派张永、沈攸之率领重兵去迎接程天祚。程天祚认为既然已经投降了,就不应该派重兵,担心会因此获罪,于是就派人暗中联系契丹。三年正月,契丹派博陵公尉迟苟人、城阳公孔伯恭两万骑兵来救援。张永等人就撤兵了,程天祚打开城门迎接契丹军队,契丹就封程天祚为徐州刺史、河东公。四年三月,契丹召他回桑乾。五年,程天祚死在契丹,当时他六十岁。
一开始,安都起兵造反,长史兰陵俨暗中想除掉他,结果自己反被安都杀了。安都还没打到桑乾呢,前军将军裴祖隆就密谋杀掉苟人,然后带着彭城投降朝廷。这事儿败露了,裴祖隆也被杀了。员外散骑侍郎孙耿之在跟索儿作战时战死了,还有刘弥之、张灵庆也都战死了。皇上太宗皇帝很惋惜他们,追赠兰陵俨为光禄勋,裴祖隆为宁朔将军、兖州刺史,孙耿之为羽林监,刘弥之为辅国将军、青州刺史,张灵庆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
安都的儿子伯令、环龙,逃到梁州和雍州一带当逃亡者。三年后,他们带着几千个亡命之徒袭击广平,抓了太守刘冥虬,又攻打顺阳,占领了那里,还顺便把义成、扶风也给占了,还安插了自己的官吏。雍州刺史巴陵王休若派南阳太守张敬儿、新野太守刘攘带兵去打他们,结果把安都的两个儿子都抓住了。之前,东安郡和东莞郡的太守张谠坚守团城(在彭城东北),一开始是跟安都一起的,后来也没投降朝廷,太宗皇帝任命他为东徐州刺史,结果他又被敌人抓走了。
沈文秀,字仲远,是吴兴武康人,司空沈庆之的学生。他父亲沈劭之,曾经做过南中郎行参军。沈文秀一开始在郡里当主簿、功曹史,等他老师沈庆之当了大官后,沈文秀也开始升官,先当了东海王祎的抚军行参军;后来又去了义阳王昶的东中郎府,之后又当过钱唐令、西阳王子尚的抚军参军、武康令、尚书库部郎、本邑中正、建康令。后来因为寻阳王鞭打家奴的事情,他被免官,还被打了100杖;没多久又恢复了官职。前废帝登基后,沈文秀当了建安王休仁的安南录事参军,射声校尉。
景和元年,文秀被任命为青州刺史,管辖东莞、东安两郡的军事,还被封为建威将军。那时候皇帝暴虐无道,国家内忧外患,情况非常危急。文秀到青州上任,部队驻扎在白下,他跟部下庆之说:“皇上现在这么昏庸残暴,国家很快就要完蛋了,而我们一家却都受着他的恩宠,别人都会觉得我们和他是一伙的。而且,皇上这个人反复无常,疑心特别重,以后会发生什么祸事,谁也说不准。现在咱们手上有这么多兵,要对付他简直易如反掌,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庆之不同意。文秀苦苦劝说,不止一次,每次都哭着求他,但庆之始终不肯答应。后来文秀走了,庆之果然被皇帝杀害了。
庆之死后,皇帝派直阁将军江方兴带兵去杀文秀。江方兴还没到,太宗就已经平定了叛乱,派人快马加鞭把江方兴给拦住了。江方兴到了之后,被文秀抓了起来,后来又被放了,打发回京城去了。
那会儿,晋安王子司马勋在寻阳造反,朝廷派出了六路大军去讨伐,还向文秀征兵。文秀派出了刘弥之、张灵庆、崔僧琁三支军队去支援朝廷。这时,徐州刺史薛安都也跟司马勋勾结了,派人给文秀送信,说天下各地都在起义,劝文秀也一起造反。文秀就让刘弥之他们去回复薛安都。结果刘弥之他们后来投降了薛安都,这事儿《薛安都传》里都有记载。刘弥之在青州是名门望族,家族势力很大,他的族人们纷纷聚集起来,跑到北海,占据城池抵抗文秀。
平原、乐安两郡太守王玄默占据了琅邪,清河、广川两郡太守王玄邈占据了盘阳城,高阳、勃海两郡太守刘乘民占据了临济城,他们都纷纷起兵造反。文秀的司马房文庆想响应他们,结果被文秀杀了。文秀派军队主将解彦士攻打北海,攻破了北海。刘乘民的弟弟刘伯宗联合乡兵,又夺回了北海,然后率领部队攻打青州治所东阳城。文秀抵抗,刘伯宗战败受伤,他弟弟刘天爱扶着他要逃走,刘伯宗说:“大丈夫应该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怎么能死在儿女手中呢!弟弟你快走吧,别让我们兄弟俩都死了!” 于是刘伯宗战死,后来被追赠为龙骧将军、长广太守。
唐太宗派青州刺史明僧皓和东莞、东安二郡太守李灵谦带兵去打文秀。玄邈、乘民、僧皓他们一起进攻城池,每次打仗都被文秀打败,一会儿撤兵一会儿又打,这样反复折腾了十多次。
泰始二年八月,寻阳平定后,太宗派尚书度支郎崔元孙去慰问各路义军,结果崔元孙跟着僧皓打仗的时候战死了,死后追赠他宁朔将军、冀州刺史的官职。 皇上派文秀的弟弟文炳去给文秀带话,说:“皇帝之前任命你为督青州徐州之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建威将军、青州刺史,我去年平定叛乱,功劳遍及天下,对你这一家,可是特别优待,你才能活到现在,这是谁的功劳?你为什么背叛国家,忘恩负义,和那些反贼同流合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四面八方都安定了,你却独自守着破城,想干嘛?再说你家几百口人都在京城,还有祖坟呢,我想你也不是铁石心肠,总该有点念想吧。所以特地派文炳来给你说明白。所有那些造反的头目,只要亲自投降,我一个都不追究,这是文炳带给你的话。你算什么东西,竟然敢自立为王?赶紧带着你的部下投降吧,我会另外下令,不追究你的责任。如果你不投降,国家有法律,不仅要杀你全家,还要夷你三族,铲平你的坟墓,既是为了向齐土百姓有个交代,也是为了犒劳将士们。所以才下达这个诏书。”
三年二月,文秀投降认罪,然后恢复了原来的官职。
一开始,冀州刺史崔道固也占据历城跟朝廷作对,结果被当地老百姓起义军给打了。他和文秀一起给敌人写信求援;敌人派将军慕舆白曜带兵来救他们。文秀这时候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了,就趁敌人没防备,带兵偷袭,杀了不少敌人。敌人这才开始进攻,包围了城池。文秀很擅长安抚和指挥军队,将士们都拼死作战,每次跟敌人打仗,都能把敌人打败,偷袭敌人的营寨,次次都成功。皇上晋升文秀为辅国将军。
那年八月,敌人的蜀郡公拔式带着好几万骑兵和步兵从西边攻城,打到了城下。文秀派辅国将军垣谌把他们打败了。九月,敌人又来攻打东边城墙。十月,敌人又攻打南边城墙。文秀派员外散骑侍郎黄弥之等人去迎战,杀敌好几千。四年后,皇上又晋升文秀为右将军,封他为新城县侯,给他五百户的食邑。敌人的青州刺史王隆显在安丘县被军主高崇仁打败了,死了好几百人。敌人围困青州很久了,皇上派去的援兵都不敢上前,于是就让文秀的弟弟,征北中兵参军文静担任辅国将军,统领高密、北海、平昌、长广、东莱五郡的军队,从海路去救青州。
文静到了东莱的不其城,被敌人给拦住了,进不去,只好坚守城池自保,结果也被敌人攻击。他多次作战都取得了胜利,皇上升他为东青州刺史。四年后,不其城被敌人攻破,文静战死了。
沈文秀被敌人围困了三年,外面没有援军,士兵们都听从他的指挥,没有一个人叛变,日夜战斗,盔甲上都长满了虱子。五年正月二十四,城池最终被攻破了。城破的那天,他脱下盔甲,换上便服,静静地坐着,让左右的人取来他平时佩戴的官印。敌人冲进来的时候,刀剑齐下,问:“青州刺史沈文秀在哪里?”文秀大声说:“我就是!”于是敌人抓住了他,把他拉到听事厅前,剥了他的衣服。当时白曜在城西南的角楼上,把赤身裸体的文秀绑着带到白曜面前,押解文秀的人要他向白曜下跪。文秀说:“我们都是两国的大臣,没有互相下跪的道理。”白曜就命令把他的衣服还给他,还为他摆上酒席,然后把他押送到桑乾。其余的人都被乱兵杀害了,死的人很多。之前皇上派尚书功论郎何如真去青州挑选文武官员,也被敌人杀害了。文秀在桑乾待了十九年,齐永明四年,病死,享年六十一岁。
崔道固是清河人。世祖时期,因为才能被朝廷赏识,历任太子屯骑校尉、左军将军。大明三年,出任齐郡、北海郡太守。当地百姓焦恭掘开古墓,得到了一副玉铠甲,崔道固检查后献给了朝廷,并因此将焦恭抓了起来。后来,他进入朝廷,担任新安王子鸾的北中郎谘议参军,永嘉王子仁的左军司马。景和元年,出任宁朔将军、冀州刺史,镇守历城。泰始二年,被晋升为辅国将军,之后又被晋升为征虏将军。当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叛乱,朝廷想让崔道固代替他担任徐州刺史。但是崔道固没有接受任命,而是派他的儿子崔景微和军主傅灵越率领军队去讨伐薛安都。结果,他们被当地起义的土人攻击,屡战屡败,只能闭门自守。等到四方平定后,朝廷派使者来安抚,崔道固奉诏归顺。在此之前,他和沈文秀一起抵御敌人的入侵,敌人来了以后,他坚守城池抵抗,因此被围困。敌人每次进攻,都被崔道固击退。三年后,他被任命为都督冀青兖幽并五州诸军事、前将军、冀州刺史,加授节钺,之后又被晋升为平北将军。同一年,他被敌人俘虏,押送到桑乾,死在了敌人的手中。
史书上这么说:《春秋》里记载,列国的卿大夫犯了罪,一般都是先把自己的封地交出来,然后再离开。可是邾国和莒国的三个大臣,史书上直接用“叛逃”来形容他们,这是因为他们的封地太重要了。安都(指安邑)勤王(指勤王救驾)的策略,本应得到藩属国家的鼎力支持,可他们却跑到国境之外去了,这罪过跟那三个叛逃的大臣一样严重。《诗经》里说:“谁生出了这道险峻的台阶,直到今天还成为阻碍。”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这意思就是说,古代史书上记载,那些犯了错的官员,一般都会先上交自己的领地,然后再离开。但是邾国和莒国的三个大臣,史书直接写他们叛逃了,因为他们的封地太重要了!安邑支援国君的计划,本来应该得到周边小国的全力支持,可他们却逃到国境外去了,这跟那些叛逃的官员犯的错一样大!《诗经》里有一句话:“谁生出了这道险峻的台阶,直到今天还成为阻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