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翰,字休文,是冯翊池阳人。一开始他在龙骧将军道怜手下当参军,后来跟着道怜升迁,当上了征虏左军参军,再后来又当上了员外散骑侍郎。跟着道怜北上攻打广固,还被皇上赏赐爵位,封为建城县五等男。之后他又升迁为道怜手下骠骑中兵参军,后来又当上了从事中郎。他当将佐十多年,为人清廉谨慎,刚正不阿,皇上高祖对他非常了解和赏识。永初三年,他又升迁为道怜的太尉司马。
永初三年之后的事了,到了太祖元嘉元年,吉翰被派去当梁州、南秦州的军事主官,官职是龙骧将军、西戎校尉、梁州刺史、南秦州刺史。三年后,仇池氐族的首领杨兴平派人来投降,还把儿子弟弟送来当人质。吉翰就派始平太守庞咨去占据武兴。结果仇池的大帅杨玄派他弟弟难当率兵抵抗庞咨,还派将军强鹿皮去白水。庞咨打败了他们,难当他们都逃跑了。同年,吉翰又升迁了,管辖益州、宁州,还有梁州的巴西、梓潼、宕渠、南汉中,以及秦州的安固、怀宁这六个郡的军事,官职是益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不变。他在益州干得很出色,完全符合地方长官的标准,大家都很称赞他。元嘉六年,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朝廷把他召回。后来被任命为彭城王义康的司徒司马,还加封了辅国将军的职位。
话说当年太祖皇帝在河南打仗,任命翰为持节、监司、雍、并三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不变。结果前线的部队,像彦之他们带的兵,打败仗了,灰溜溜地逃回来了。第二年,翰又当上了司徒司马,将军的职位还是没变。同一年,他又被任命为假节、监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依然不变。
那时候有个犯了死罪的囚犯,负责记录文书的典签想把这个人救活。于是,典签趁着翰大人进城的时候,把这事儿呈报上去。翰大人看完奏章后,只说:“你先回去吧,明天再来呈报。”第二天,典签不敢再主动进去了,翰大人让人叫他来,拿来昨天呈上的东西一看,就对他说:“你这是想饶了这个死囚的命吧?我昨天在斋房里看到这事儿了,我也想饶了他。但是,这囚犯罪行重大,不能完全赦免。既然你想行个方便,那你就替他承担罪责吧!”说完,就让手下把典签抓起来,判了死刑,而那个死囚却活了下来。他就是这样执法,手底下的人个个都害怕,不敢违反法令。第二年,翰大人去世了,享年六十岁。死后追赠征虏将军,持节、监、刺史的职位不变。
刘道产,是彭城吕县人,太尉咨议参军简的儿子。简的事迹,记载在他儿子写的《康祖传》里。刘道产一开始当辅国参军,后来做了无锡县令,在县里干得很出色,名声很好。高祖皇帝把他提升为中军行参军,后来又当了道怜将军的骠骑参军,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晋安县五等侯。广州那边闹起了大乱子,因为刺史谢道欣死了,一群盗贼趁机作乱,攻占了州城。道怜将军就派刘道产当振武将军去南方平乱。结果,等刘道产还没到的时候,始兴的谦之将军已经平定了广州的叛乱,刘道产也就没派上用场,打道回府了。
公元420年,刘道产被任命为宁远将军,同时担任巴西郡和梓潼郡的太守。 那时候,巴西梓潼一带还有不少谯纵的残余势力,黄公生、任肃之、张石之这些人,跟谯纵的亲戚侯揽、罗奥勾结在一起,拉拢白水氐族,密谋造反。刘道产迅速行动,剿灭了黄公生等二十一家,对其他参与者则予以宽大处理。之后,他又被调任为彭城王刘义康的骠骑中兵参军。
公元423年,刘道产升任督梁州、南秦州军事,同时担任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州刺史、南秦州刺史。他在任上施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关中很多流民都纷纷来到汉川地区投奔他。公元426年,刘道产上表请求设立陇西郡和宋康郡,并由他管辖。公元427年,他被朝廷召回,担任后军将军。第二年,他又升任竟陵王刘义宣的左将军咨议参军,同时兼任持节、督雍州、梁州、南秦州以及荆州下辖的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军事,官至宁远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他非常善于治理地方,在雍州的政绩尤其显著,那些曾经叛乱不服管教的蛮夷都归顺了他,并迁移到沔水流域居住。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因此还流传着《襄阳乐歌》,这首歌就是从刘道产时期开始传唱的。
公元433年,刘道产被晋升为辅国将军。公元439年,他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征虏将军的称号,并谥号为襄侯。刘道产在西域地区施政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各地的蛮族都穿着丧服,哭着送他最后一程,一直送到沔水口。荆州刺史衡阳王刘义季向宋文帝刘义隆上奏说:“故辅国将军刘道产因患背痈,病情加重,不幸去世。道产长期镇守汉南,地处险要,与凶寇接壤,他的政绩显著,威望很高。他正值壮年,大有作为,却突然去世,实在令人痛惜。恳请陛下哀悯。”刘道产的长子刘延孙,另有传记记载。刘延孙的弟弟刘延熙,凭借兄长的功劳,在宋大明年间,先后担任司徒右长史、黄门郎、临海太守、义兴太守等职。宋泰始初年,他参与四方叛乱,最终被处死。
刘道锡,字道产,是巴西郡和梓潼郡的太守。公元441年,也就是宋元嘉十八年,氐族人来攻城,刘道锡死守城池,把敌人打退了。宋文帝很高兴,就下诏说:“前些日子,敌人来攻城,边境情况非常危急,广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道锡,带领文武官员,尽心竭力地坚守城池,保全了城池,他的功劳值得记录。封他为冠军将军。还有咨议参军、前建威将军、晋寿太守申坦,他孤身一人守着弱小的军队,决心坚定,最终取得了胜利,将士死伤过半,但士气依然高昂,虽然最后城池失守,但他忠诚可嘉。封他为建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一开始,氐族人来攻城的时候,城里兵力不足,刘道锡就招募城里的官吏和百姓一起守城,还免除了他们二十年的租税。等敌人退了之后,朝廷上有人讨论说:“敌人虽然攻城,但打了一仗就跑了,按照原来的约定办事,比较合适。”但是,右卫将军沈演之、丹阳尹羊玄保、后军长史范晔他们都认为:“应该根据功劳的大小来决定奖励,不能完全按照之前的约定来,免税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十年。”最后,朝廷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公元442年,刘道锡升迁为扬烈将军、广州刺史。到了公元447年,他因为贪污腐败太过分,竟然把治中荀齐文打得半死,还坐着皇帝的御车出城游玩,还跟一个叫阿尼的人同乘一辆车,结果被官府弹劾。赶上大赦天下,第二年才被免除官职。后来,因为大赦之后,他还藏匿了一些赃物,被廷尉府查获,最后因为生病,被免于处罚,不久就死了。
杜骥,字度世,是长安杜陵人。他爷爷杜预,是晋朝的征南将军。他曾祖父杜耽,为了躲避战乱跑到河西,后来在张氏家族做官。苻坚平定凉州后,杜骥的父亲和祖父才回到关中。杜骥的哥哥杜坦,对史书典籍很有研究。高祖刘裕攻下长安后,杜坦跟着大军南下。宋文帝元嘉年间,杜坦受到皇帝很大的器重,先后担任后军将军、龙骧将军、青州刺史、冀州刺史,以及南平王刘铄的右将军司马。但是,由于杜坦是北方人,朝廷对他总是带着偏见,觉得他粗俗野蛮,虽然他很有才能,却总是被这种偏见所阻碍,杜坦为此感到非常惋惜。
有一次,杜坦跟宋文帝谈论史书,宋文帝说:“金日磾忠孝两全,品德高尚,汉朝都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可惜现在世上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杜坦回答说:“金日磾的优秀品德,正如圣上所说。但是如果他生活在今天,恐怕连养马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呢?”宋文帝脸色一变,说:“你这是在说朝廷待人太薄情寡恩啊!”杜坦说:“请让我解释一下。我本来是中原的世家子弟,我的曾祖父因为晋朝的战乱,流亡到凉州,我们家族几代人都在那里生活,并没有丢掉祖先的荣耀。只是因为我们南迁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就被人看作是粗俗野蛮的。而金日磾是胡人,只是个牧马人,却能很快进入宫廷侍奉皇帝,并且名列贤臣。虽然圣朝也提拔人才,但我恐怕未必能像金日磾那样幸运。”宋文帝沉默不语。
在北方,有个旧习俗,就是有人生病了,一定要派子弟去探望。杜骥十三岁的时候,他父亲派他去探望同郡的韦华。韦华的儿子韦玄,名声很好,见到杜骥后对他非常欣赏,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桂阳王刘义真镇守长安,聘请杜骥做州主簿,之后杜骥又担任了刘义真的车骑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江夏王刘义恭的抚军刑狱参军、尚书都官郎、长沙王刘义欣的后军录事参军。
公元430年,(我)跟着到彦之去了河南,还升官了,当上了建武将军。那些索虏撤出了河南的防线,都跑到河北去了,彦之让我守洛阳。洛阳城很久没修了,而且粮食也不够,等彦之打败了撤退,我想着干脆放弃洛阳城逃跑算了,但又怕被太祖皇帝杀头。
早些年,高祖皇帝平定关中和洛阳的时候,把一些老旧的钟鼎之器运回南方,结果有一口大钟掉进了洛河里。这时候,太祖皇帝派将军姚耸夫带了一千五百人去捞那口钟。姚耸夫正带着人马在洛河边捞钟呢,我就骗他说:“那些敌人已经渡河南下了,洛阳城现在情况很危急,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加固城防,粮食也充足,就缺人手了。你带的人马要是能来帮忙守城,那可是大功一件,等守住了城,再捞钟也不迟啊!”姚耸夫信以为真,就带着他的人马过来了。结果到了洛阳一看,城墙破烂不堪,根本守不住,而且粮食还严重不足,于是就带着人马走了。我也顺势放弃了洛阳城,往南逃跑了,然后跟太祖皇帝解释说:“我本来是想拼死守城的,可是姚耸夫一来就跑了,士兵们士气全没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局面了。”
太祖皇帝一听,大发雷霆,就派建威将军郑顺之在寿阳把姚耸夫给杀了。姚耸夫是吴兴武康人,为人勇敢果断,力气很大,宋朝那些偏将小将根本没法跟他比。他一开始跟着到彦之北伐,跟敌人作战的时候,他亲手砍下了拓跋焘的叔叔英文特勒的头,拓跋焘还用一百匹马才把他赎回来呢!
先说他爹,他爹叫羊骥,当过通直郎、射声校尉,还做过世祖的征虏咨议参军。十七年的时候,他被派去当青州、冀州刺史,还管着徐州下面的东莞郡和东安郡的军事,官职是宁远将军。他在那儿干了八年,治理地方做得挺好,老百姓都夸他。从义熙年间到宋朝末年,就只有羊穆之和羊骥这两个刺史,是被老百姓一直念叨着的。
二十四年,他被朝廷召回当左军将军,他哥哥羊坦接替了他的刺史职位,北方的人都觉得很光荣。他哥哥羊坦的大儿子羊琬,当过员外散骑侍郎。有一次,太祖皇帝给他哥哥写信,羊琬居然私自拆看了。信还没打开,羊琬又赶紧把信追了回来,可信封已经拆开了,大家就互相推诿责任。最后,负责传递信件的人说:“是那些郎官们拆开的。”皇帝就派人去问责,羊骥说:“拆信的是我的第四个儿子羊季文,他该受罚。”皇帝就特别开恩,没追究。二十七年,羊骥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他大儿子羊长文,早早就去世了。第五个儿子羊幼文,品行不太好。太宗刚当皇帝的时候,羊幼文因为军功被封为骁骑将军,还被封了邵阳县男,有三百户人家给他当食邑。后来因为耍小聪明、拍马屁被剥夺了爵位。之后,因为他揭发了庐江王刘祎谋反的事,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后来又外放当辅国将军、梁州刺史和南秦州刺史。废帝元徽年间,他又当上了散骑常侍。这个羊幼文当官贪污腐败,家里积攒了上千金,养着几十个女乐,整天笙歌不断,还跟沈勃、孙超那些人混在一起,关系特别好。他还跟阮佃夫关系密切,阮佃夫死了以后,废帝非常讨厌他。
废帝经常晚上微服私访,总是在羊幼文家门口转悠,听着他家里的音乐,时间长了就越来越生气。于是,废帝就带着侍卫亲手杀了羊幼文、沈勃、孙超等人。羊幼文他叔父羊叔文是长水校尉,还有他其他的兄弟侄子,在京城和各地做官的,都被一起杀了。只有羊幼文他哥哥羊季文和弟弟羊希文等几个人逃跑了,才捡回了一条命。
申恬,字公休,是魏郡魏县人。他曾祖父申钟,当过石虎的司徒。他爷爷参加了攻打广固的战役,他父亲申宣和他父亲的堂兄弟申永都得以回到家乡,并且因为才能出众而被朝廷赏识。申永后来当上了青州和兖州刺史。他爷爷高祖皇帝登基后,申宣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他父亲申宣,在太祖元嘉年间,也先后担任了兖州和青州刺史。申恬的哥哥申谟,曾经和朱修之一起守卫滑台,被敌人俘虏,后来叛逃回来。元嘉年间,他哥哥当上了竟陵太守。
申恬一开始担任骠骑道怜长兼行参军。他爷爷高祖皇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东宫殿中将军,后来调回朝廷。他在朝廷直省工作了十年,一次都没请假休息。之后升任员外散骑侍郎,然后外放担任绥远将军、下邳太守。接着调任北海太守,并加封宁远将军。他到哪里都能做出政绩。后来又担任北谯郡和梁郡太守,将军的职位不变。他管辖的郡县靠近边境,经常遭受敌人的侵扰。申恬到任后,秘密侦知敌人来袭,就提前埋伏兵力在关键路段,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全部把敌人抓获消灭了。元嘉十二年,他升任督鲁郡、东平郡、济北郡三郡军事、泰山太守,将军的职位不变。他既有威望,又很仁慈,百姓都很拥戴他。后来临川王刘义庆镇守江陵时,他担任平西中兵参军、河东太守。衡阳王刘义季接替刘义庆后,他又调到安西府,并加封宁朔将军。之后被朝廷召回,任命为太子屯骑校尉,但他母亲去世,他就辞去了官职。
公元21年,我被调到历下(今济南)担任冀州刺史,负责冀州、青州的济南、乐安、太原三郡的军事,官职是扬烈将军。第二年,又加封我为济南太守。 这时候朝廷又要换一批郡守,我赶紧上奏章说:
“我听说朝廷要任命我为济南太守,感激涕零,惶恐不安啊!我本来就罪孽深重,如今又蒙受如此大的恩宠,实在愧不敢当,更别说现在又加封太守了,我实在愚笨,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朝廷的恩典。我刚到任,就开始考察辖区的情况,发现河济之间,应该设置军队防守,其中有四处地方急需修建防御工事。瓮口故城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应该把太原郡的驻军调到那里,让他们负责边防事务。同时,还可以减少一些沿山巡逻的士兵,这样既能加强防卫,又能安抚百姓,好处多多。吕绰也深以为然,和我的想法完全一致,百姓们听说后也都纷纷赞同。不过,有些事情还需要斟酌,不能操之过急。房绍在那个郡当了很久的太守,跟军民都比较熟悉了,现在突然换人,恐怕会影响长远大计。把太原郡的军队调得太远,也会给老百姓带来不便。而且,瓮口之策又会造成兵力调动频繁,老百姓未必乐意,可能会引起不安。边疆地区,军事和刑法都应该谨慎处理,不能轻易扩大规模。如果能按照我之前的建议来办,对公对私都有好处。”
皇上同意了我的建议,下令有关部门说:“张恬的奏章所言甚是,最近那些郡守的任命都先暂停吧!”
话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萧恬带兵去打,结果被敌人打败了,只好灰溜溜地被召回京城。过了二十七年,他被提升为通直常侍。这一年,那些北方蛮子又来南下抢劫,他们的武昌王还打到了青州。朝廷派萧恬去支援东阳,他和辅国司马、齐郡太守庞秀一起坚守城池。萧斌又派青州别驾解荣之率领垣护率兵去支援萧恬他们,绕道南山成功进入城内。
敌人白天来城下威胁,晚上就撤了。城里的人就趁机把车子推到北城门外,在城外挖壕沟建营垒,准备出城跟敌人决战,敌人却不敢靠近。僵持了五天后,敌人绕道东边去抢劫清河郡和驿道南边几千户人家,然后从东安、东莞逃到下邳。下邳太守垣阆紧闭城门坚守,保全了两千多户人家。敌人退兵后,萧恬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山阳太守。他擅长治理百姓,到哪里都能做出政绩。
世祖皇帝登基后,萧恬被提升为青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也保留着。不久又加封他为督徐州东莞、东安二郡诸军事。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督冀州军事。齐地连续几年打仗,百姓都穷困潦倒,萧恬刚开始负责边境防卫时,就劝导百姓务农,发展桑蚕业,两三年后,齐地的情况就大为好转了。他为人清廉俭朴,多次担任州郡长官,他的妻子儿女都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世人都以此称赞他。后来他又被晋升为辅国将军。
孝建二年,他升任督豫州军事、宁朔将军、豫州刺史。第二年,他生病被召回京城,在路上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死的时候,家里一点钱财都没留下。他的儿子萧实,曾任南谯郡太守,也早早去世了。
谟子元嗣,当过海陵太守和广陵太守。元嗣的弟弟谦,在太始年间初期,凭借军功一路升迁,最后做到辅国将军、临川内史。永的儿子坦,从巴西太守、梓潼太守升任梁州刺史、南秦州刺史。
元嘉二十六年,他当了世祖的镇军咨议参军,和王玄谟一起围攻滑台,没攻下来,结果被免了官。后来青州刺史萧斌升任建威将军、济南太守、平原太守,再次攻打碻磝,结果打败了,还丢了历城。萧思话起义讨伐叛贼,朝廷就让永坦担任辅国将军,当先锋。世祖到了新亭,永坦也攻克了京城。
孝建初年,他当上了太子右卫率,还被封为宁朔将军、徐州刺史。大明元年,北方敌人入侵兖州,世祖派太子卫率薛安都和新任命的东阳太守沈法系去北边讨伐,到了兖州,敌人已经跑了。永坦就建议说:“任榛这伙亡命之徒,多次骚扰边民,军队出征却没啥战果,应该趁这个机会把他们彻底消灭。”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
那些亡命之徒早就得到消息,带着全村的人跑了。结果薛安都和沈法系因为没抓到人,只穿着便服领了罪责,而永坦却被判了死刑,要被砍头。朝中大臣们都为他求情,但都没用。
就要执行死刑的时候,始兴公沈庆之冲进刑场,抱着永坦痛哭,说:“你没有罪,却被朝廷冤枉杀害,我进这刑场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了!” 执行死刑的官员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就赦免了永坦的死罪,把他关进了尚方(皇帝的兵器库)。没多久就又被放出来了,重新当上了骁骑将军,后来因为生病去世了。
老令孙,在废帝景和年间,当过永嘉王刘仁的左军司马,后来又做了广陵太守。后来太宗皇帝让他当宁朔将军、徐州刺史,去讨伐薛安都。结果走到淮阳,就和薛安都碰上了。他弟弟令阐,当时是济阴太守,驻守在睢陵城,跟薛安都不对付。薛安都攻打睢陵城,却没攻下来。这时老令孙到了,派他去睢陵劝令阐投降。令阐投降后,却被薛安都给杀了,老令孙也跟着被杀了。
早些时候,清河人崔諲,因为当官很厉害,被高祖皇帝看重,永初年间,当上了振威将军、东莱太守。少帝时期,司马灵期、司马顺之带着上千亡命之徒围攻东莱,崔諲带兵反击,杀了司马灵期等人三十多个。到了太祖元嘉年间,他还当上了青州刺史。
史书上说:汉朝的好官,有的能做到子子孙孙都当官,孙氏、曹氏家族,在官场上干得好几十年的人也很多,他们都能好好治理地方,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以谦让为本,才能长久地做官。到了后来朝代,风气渐渐衰败,有才能的人也起起伏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啊。刘道产在汉南做官十多年,他的恩惠遍及樊城和沔阳,还保留着前朝的好风气,所以才能留下功绩,名垂青史,这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