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老家是彭城县绥舆里,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刘交生了红懿侯刘富,刘富生了宗正刘辟强,刘辟强生了阳城缪侯刘德,刘德生了阳城节侯刘安民,刘安民生了阳城釐侯刘庆忌,刘庆忌生了阳城肃侯刘岑,刘岑生了宗正刘平,刘平生了个东武城令(名字不详),东武城令生了东莱太守刘景,刘景生了明经刘洽,刘洽生了博士刘弘,刘弘生了琅邪都尉刘悝,刘悝生了魏定襄太守(名字不详),魏定襄太守生了邪城令刘亮,刘亮生了晋北平太守刘膺,刘膺生了相国掾刘熙,刘熙生了开封令刘旭孙,刘旭孙生了刘混。刘混是第一个渡江到南方去的祖先,住在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做到武原令这个官职。刘混生了东安太守刘靖,刘靖生了郡功曹刘翘,也就是刘裕他爹。刘裕出生在晋哀帝兴宁元年,也就是癸亥年三月壬寅夜里。
长大后,刘裕身高七尺六寸,长得特别有气势,很不一样。他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不太在乎那些小节琐事。对待继母非常孝顺,口碑很好。
一开始,我当的是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幕僚。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这伙叛贼在会稽造反,朝廷派卫将军谢琰和前将军刘牢之带兵去讨伐。刘牢之就请我父亲参加军务。
十二月,刘牢之到了吴地,结果叛贼在路上扎营设防,刘牢之就派我父亲带几十个人去侦察敌人的虚实。碰巧就遇上了叛贼,好家伙,几千人呢!我父亲二话不说就冲上去打。跟着他的人死了不少,但他一点也不害怕,拿着长刀猛砍猛杀,杀伤了好多敌人。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以为我父亲时间太长了,担心被敌人包围,就带轻骑兵去找他。后来,大部队都赶到了,叛贼就逃跑了,我们斩杀了上千人,乘胜追击,攻下了山阴,孙恩逃回海里去了。
隆安四年五月,孙恩又杀回会稽,还把卫将军谢琰给杀了。十一月,刘牢之再次率领军队东征,孙恩又逃跑了。刘牢之在 上虞驻扎,派我父亲去守句章城。句章城又小又破,守城的士兵还不到几百人。我父亲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打仗特别勇猛,叛贼这才退到浃口。当时东线作战的将领们,军纪涣散,士兵到处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只有我父亲军纪严明,走到哪里都深受百姓爱戴。
公元385年春天,孙恩老是来攻打句章,刘牢之(高祖)好几次都打败了他,孙恩又逃到海里去了。
三月,孙恩从海盐北边出来,刘牢之紧追不舍,还在海盐旧城的地方修建了座城。贼兵天天来攻城,城里兵力太少了,刘牢之就挑选了几百个敢死队,让他们都脱掉盔甲,拿着短兵器,一起喊着冲出去。贼兵被吓坏了,气势全没了,看到刘牢之他们冲过来,就丢盔卸甲,四处逃窜,还把他们的主帅姚盛给杀了。虽然连续打胜仗,但毕竟敌众我寡,刘牢之心里很担忧。
有一天晚上,他下令隐蔽军队,不打旗号,装作已经逃跑了的样子。第二天早上打开城门,让一些伤病员登上城楼。贼兵远远地问刘牢之在哪儿,城上的人说:“他晚上已经逃走了!”贼兵信以为真,就一起涌上城来。刘牢之趁他们放松警惕,突然发起猛攻,把他们打得大败。孙恩知道这城攻不下来了,就往沪渎去了。刘牢之又放弃城池去追击。海盐县令鲍陋派他儿子鲍嗣之带着一千吴兵请求当先锋。刘牢之说:“贼兵很厉害,吴兵没怎么打过仗。如果先锋部队失败了,一定会影响到我的军队,还是留在后面支援比较好。”鲍陋没听他的。
那天晚上,刘牢之布下许多埋伏,还摆好了旗鼓,但每个地方只有几个人。第二天,孙恩带着上万兵马迎战。先锋部队一交战,埋伏的军队就都冲出来,打旗鸣鼓。孙恩以为四面八方都有军队,就撤退了。鲍嗣之追击,结果被孙恩的军队包围,战死了。刘牢之一边打一边退,贼兵太强大了,他带来的士兵死伤殆尽。刘牢之觉得要完蛋了,跑到埋伏的地方才停下来,让士兵们脱下死人的衣服穿上。贼兵看见刘牢之本来要跑,结果又停下来,以为还有埋伏,就起了疑心。刘牢之就大声喊着要继续战斗,样子非常凶猛,贼兵们信以为真,就撤兵了。刘牢之慢慢地撤回,然后才把分散的士兵集合起来。
五月,孙恩攻破沪渎,杀了吴国国内史袁山松,死了四千多人。这个月,刘牢之又在娄县打败了孙恩。六月,孙恩乘胜出海,很快到了丹徒,兵力有十多万。刘牢之还驻扎在山阴,京城都吓坏了。刘牢之日夜兼程,和孙恩同时到达丹徒。这时刘牢之兵力很少,加上长途奔袭,士兵都很疲惫,丹徒守军又没有斗志。孙恩率领几万兵马,喊着冲上蒜山,百姓都扛着东西站在那里。刘牢之率领士兵冲上去,狠狠地打败了他们,很多贼兵从山上跳下去,掉进水里淹死了。孙恩坐上彭排船才勉强逃回船上。
虽然被打败了,孙恩还仗着人多,直接向京城进发。他的楼船又高又大,遇到风没法前进,十天才到达白石。后来孙恩得知刘牢之已经回来,朝廷已经有所准备,就转向郁洲去了。八月,刘牢之被任命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率领水军追击孙恩到郁洲,再次大败孙恩,孙恩往南逃跑了。十一月,刘牢之在沪渎和海盐追击孙恩,又打败了他。三次大战,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俘获和杀死敌军数万人。从此孙恩的军队因为饥饿、疾病和瘟疫,死了大半,从浃口逃到临海。
公元400年正月,司马元显这个骠骑将军带兵打荆州刺史桓玄,桓玄也率领荆楚地区的军队反过来打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镇北将军刘牢之去抵挡,我爹(高祖)跟着刘牢之一起出谋划策,到了溧洲。桓玄到了,我爹想直接打,但司马元显不同意,打算派他儿子司马敬宣去跟桓玄求和。我爹和我舅舅何无忌极力劝阻,但司马元显不听。结果派了司马敬宣去,桓玄攻下了建康,杀了司马元显,还把刘牢之贬到会稽当内史。
刘牢之害怕了,跟我爹说:“他马上就要收我的兵了,这下要出大事了!我现在打算北上投奔广陵的高雅起兵,你跟我一起去吗?”我爹回答说:“将军你带着几万精兵,别人一听你的名号就投降了。桓玄现在刚得势,威风震天下,士兵们人心都散了,咱们怎么可能到得了广陵?我还是回京口投降吧。”刘牢之叛逃后自杀了。我舅舅何无忌问我爹:“那我怎么办?”我爹说:“镇北将军那边肯定没好果子吃,你跟着我回京口吧。桓玄一定会顾及名声,表面上会好好对待我们,我们就先跟着他做事。如果他变卦,咱们再想办法对付他。现在是桓玄得意忘形的时候,他肯定还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后来,桓玄的堂兄桓修在丹徒当抚军将军,桓玄任命我爹做中兵参军,其他的官职没变。
孙恩自从战败后,他的军队渐渐散了,他怕被抓住,就在临海投水自杀了。剩下的士兵推举孙恩的妹夫卢循当老大。桓玄想先平定东边的叛乱,就封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虽然接受了任命,但还是到处烧杀抢掠。五月,桓玄又派我爹去东边征讨卢循。当时卢循从临海进入东阳。公元401年正月,桓玄再次派我爹去打卢循,在东阳打败了卢循。卢循逃到永嘉,又被追上打败,还杀了卢循的大将张士道,一直追到晋安,卢循才乘船逃到南海去了。六月,我爹被升为彭城内史。
桓玄当上楚王,正计划着篡夺皇位呢。桓玄的堂兄,卫将军桓谦,偷偷地问刘裕说:“楚王功劳大,名声响,天下人都拥护他。朝中的人都觉得应该让他顺理成章地当皇帝,您怎么看?”刘裕心里早就想干掉桓玄了,就谦虚地说:“楚王是桓宣武的儿子,功劳盖世啊。晋朝现在不行了,老百姓早就盼着换人了,他顺应天命改朝换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桓谦一听这话,高兴坏了:“您觉得可以,那就肯定可以了!”
十二月,桓玄果然篡了皇位,把皇帝迁到了寻阳。桓修进京,刘裕也跟着去了京城。桓玄见到刘裕,对司徒王谧说:“我昨天见了刘裕,他那气质和风度,可不是一般人啊,是个杰出的人物!”桓玄每次宴请宾客,都特别热情地招待刘裕,还送给他很多贵重的礼物。刘裕对桓玄越来越厌恶了。有人跟桓玄说:“刘裕走路虎虎生风,气势非凡,看着就不像甘居人下的人,您应该早点把他除掉!”桓玄说:“我正想平定中原,除了刘裕,没人能胜任这么大的事。关中和陇西平定之后,再考虑怎么对付他吧!” 后来,桓玄还下了一道诏书: “刘裕以少胜多,多次击败叛军,追击到海边,消灭了叛军八成。各位将士奋勇作战,很多人负了重伤。从元帅到士兵,都要论功行赏,表彰他们的功劳!”
一开始,刘裕(高祖)东征卢循的时候,何无忌跟着到了山阴,劝刘裕趁机在会稽起兵。刘裕觉得桓玄还没完全掌握权力,而且会稽离建康太远,成功率不高,打算等桓玄的叛逆行为更加明显了,再从京口起兵,觉得稳操胜券。
后来,桓修回到建康,刘裕就假装自己伤势严重,走不动路,然后跟何无忌一起坐船回建康,开始策划复兴大业。于是他就跟弟弟刘道规、沛郡的刘毅、平昌的孟昶、任城的魏咏之、高平的檀凭之、琅邪的诸葛长民、太原的王元德、陇西的辛扈兴、东莞的童厚之这些人一起密谋。那时候,桓修的弟弟桓弘是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驻守在广陵。刘道规是桓弘手下的中兵参军,孟昶是青州的主簿。刘裕就让刘毅偷偷去跟孟昶联系,在长江北岸招兵买马,准备起兵杀了桓弘。诸葛长民是豫州刺史刁逵手下的左军府参军,计划占领历阳来配合行动。王元德和童厚之则在建康城里暗中聚集力量,准备攻打桓玄,大家约定好一起行动。
三月初一,那年是公元311年,那天是乙卯日。高祖(司马睿)骗我说要出去打猎,实际上是跟何无忌他们一起召集起义的伙伴。一共参与谋划的有何无忌、魏咏之、魏咏之的弟弟魏欣之、魏顺之、檀凭之、檀凭之的儿子檀韶、檀韶的弟弟檀祗、檀隆、檀道济、檀道济的堂兄檀范之、高祖的弟弟司马道怜、刘毅、刘毅的弟弟刘藩、孟昶、孟昶的族弟孟怀玉、河内人向弥、管义之、陈留人周安穆、临淮人刘蔚、刘蔚的弟弟刘珪之、东莞人臧熹、臧熹的弟弟臧宝符、臧熹的儿子臧穆生、童茂宗、陈郡人周道民、渔阳人田演、谯国人范清,一共二十七个人;愿意跟着一起干的还有上百号人。
第二天早上,丙辰日,天刚亮,城门就开了。何无忌穿着朝廷官员的衣服,假装奉旨行事,走在最前面。起义的队伍冲进城里,一起大声喊叫,官兵们吓得四处逃散,没人敢反抗。当场就杀了修司马刁弘,然后把他的头颅示众。高祖当时哭得很伤心,还厚葬了他。孟昶建议高祖当天就说出去打猎。天还没亮就打开城门,说是出去打猎的人,其实孟昶、道规、刘毅他们带着五六十个壮士趁机冲进城里。刁弘正吃着粥呢,就被杀了,然后高祖就带着大家渡江。
起义军刚攻下建业城(京城),修司马刁弘带着文武官员和下属赶来支援。高祖登上城楼,对他们说:“郭默(郭江州)已经带着皇帝(晋怀帝)逃到寻阳去了,我们都收到了密诏,要诛杀叛逆,今天大家一起行动。叛贼的领头人已经被我们斩首了。诸位难道不是大晋的臣子吗?现在你们来这里想干什么?”刁弘他们信以为真,就收拢队伍撤退了。刘毅赶到后,高祖下令杀了刁弘。
毅哥儿(毅兄)早些时候在京城,事情还没爆发几天,高祖就派同伙周安穆去通知他,让他在里面接应。毅哥儿表面上答应了,心里其实吓得要死。安穆一看他那慌张样儿,觉得这事儿肯定要露馅,赶紧就跑回去了。当时桓玄让毅哥儿去当竟陵太守,毅哥儿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下了船准备去上任。那天晚上,桓玄给毅哥儿写信说:“北方那些人的情况怎么样?你最近有没有听到刘裕那小子说什么?”毅哥儿觉得桓玄已经知道他们的计划了,第二天一早就把这事儿给说了。桓玄吓坏了,赶紧封毅哥儿当了重安侯,可后来又嫌毅哥儿没抓住安穆,让安穆给跑了,就把毅哥儿给杀了。 他还把元德、扈兴、厚之这些人也给杀了。然后又把桓谦、卞范之这些人叫来,商量着怎么抵抗高祖。桓谦他们说:“赶紧派兵去打啊!”桓玄说:“不行。他们的兵强马壮,打起来那是九死一生。要是派水军去,根本打不过;万一有个闪失,他们士气高涨,咱们就完蛋了!不如把大军都屯在覆舟山等着他们。他们空跑两百里,啥也干不成,锐气就没了,等他们到了,突然看见咱们的大军,肯定吓得魂飞魄散。咱们摆好阵势,别跟他们硬碰硬。他们想打仗也打不成,自然就会散了。这是最好的办法。”桓谦他们再三请求,桓玄才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去北方抵抗义军。桓玄自从听说起义军造反后,就一直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说:“刘裕他们人少力量弱,怎么可能成功呢?陛下您干嘛这么担心?”桓玄说:“刘裕那小子可是能成一番大事业的人物,刘毅家里连一担粮食都没,赌博一把就能赢百万;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跟他舅舅长得一模一样。他们一起干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不成?”
大家推举高祖当盟主,然后给京城发了檄文,说:
唉,这天下啊,治乱交替,哪有长盛不衰的道理?坏人总是嚣张跋扈,偏偏好时候又赶上明君圣主。咱们晋朝,灾难不断,从隆安年间开始,皇室就麻烦不断。忠臣义士被奸人害死,正直的人被坏人陷害。那个逆贼桓玄,残暴无比,堵住荆州和郢州的兵路,在京城胡作非为。老天爷还没放弃我们,反抗的力量越来越大,一年多时间,桓玄就垮台了。皇上四处逃亡,流落他乡,皇室宗庙都毁了。想当初夏朝被寒浞灭掉,汉朝被王莽、王卓弄垮,跟桓玄比起来,那都不算啥!
桓玄作乱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一直干旱,老百姓都没活路。再加上百姓累死累活地服劳役,文武官员忙着修建宫殿,父子离散,家破人亡,这哪里只是《大东》里织布机声声悲鸣,《摽梅》里筐子倾覆的悲惨景象啊!看看天象,再看看人事,这情况还能持续多久?谁还能逃过灭亡的命运?所有有良心的人,谁不痛心疾首?我之所以这么着急,这么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我日夜操劳,提拔忠义之士,暗中筹划,步步为营,危险如同走在刀尖上。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兖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藩、振威将军檀凭之等等,这些忠义之士,他们的忠诚像钢铁一样坚硬,他们的志向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他们拿起武器,准备赴汤蹈火,誓死效忠。益州刺史毛璩,从万里之外赶来,平定了荆楚地区。江州刺史郭昶之,迎接皇上,护送皇上到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人,率领军队,坚守石头城。扬武将军诸葛长民,招募义军,已经占领了历阳。征虏参军庾赜之等人,暗中联系,作为内应。大家齐心协力,各地纷纷起义,当天就杀了伪徐州刺史安城王修和青州刺史弘首。
义军聚集起来,文武官员都争先恐后地出力,大家都认为如果不统一指挥,就无法平定叛乱。没办法,我只好承担起这个重任。希望借助祖宗的庇佑,依靠各位义士的力量,消灭叛贼,荡清京城。各位公侯大臣,有的家族世代忠良,有的身居高位,却都对奸贼俯首称臣,无所作为,看着国家陷入危机,难道不感到悲哀吗?今天起兵,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能力有限,才疏学浅,赶上这改朝换代的时机,承担起这国家危亡之际的重任。虽然我的决心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但我内心激动万分,仰望天空,更加坚定我的信念,眺望山河,更加增强我的斗志。接到起兵诏书的那一天,我的心思就已经飞到了敌人的营帐里了。
我任命孟昶当我的长史,负责处理后方事务;檀凭之当司马。愿意跟着我的老百姓,有一千多人呢。
三月初一,戊午日,我在江乘遇到了吴甫。这吴甫啊,是吴军里个狠角色,手下兵强马壮,战斗力超强。我亲自拿着大刀,冲上去大喊一声,把他们吓得四处逃窜,当场就把吴甫给砍了。
接着打到罗落桥,又碰上皇甫敷带着几千人来阻击。我的宁远将军檀凭之和我各带一队人马迎战。结果,凭之打输了,战死了,他的兵也散了。我继续冲锋陷阵,前后夹击,很快就打垮了他们,当场把皇甫敷也给杀了。
话说当初,我和何无忌他们一起密谋大事,有个算命先生给我们算过命,说我和何无忌他们都会大富大贵,而且很快就能实现,唯独说檀凭之没啥好运。我和何无忌私下嘀咕:“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不能厚此薄彼啊。我们都发达了,凭之却独独落魄,这说不过去啊!”当时我俩就觉得算命先生的话有点不靠谱。现在凭之战死了,我才明白,原来算命先生的话还真准,凭之的死,预示着我的胜利!
话说桓玄那伙人全都被抓了,高祖更害怕了,赶紧派桓谦带兵驻扎在东陵口,又让卞范之带兵驻扎在覆舟山西边,总共两万人马。己未那天早上,义军吃完饭,把剩下的粮食都扔了,直接杀到覆舟山东边,让丐士在山上插上旗帜,做做样子迷惑敌人;高祖还派了武骑将军庾祎之,给他配上精兵强将和好武器,去支援桓谦他们。高祖自己冲在最前面,跟士兵们一起猛攻,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以一敌百不在话下,喊杀声震天动地!当时东北风特别大,高祖就下令放火,浓烟烈火冲天而起,战鼓呐喊声响彻整个京城。桓谦他们那些军队,瞬间就溃不成军了。其实桓玄一开始虽然派兵布阵,但他心里早就想跑了,还偷偷派领军将军殷仲文在石头城准备好船只,自己带着子侄们乘船逃到江南去了。
庚申那天,高祖控制了石头城,设立了留台,总揽百官事务,还在宣阳门外把桓温的神主给烧了,然后拥立晋安帝为新皇帝,把他安置在太庙里。高祖又派将领们去追捕桓玄,尚书王嘏带着百官迎接皇帝。司徒王谧跟大家商量,想让高祖担任扬州刺史,但高祖坚决推辞了。于是就让王谧代理尚书令,兼任扬州刺史。之后,大家推举高祖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
之前朝廷因为晋朝的昏庸统治,百官都松懈了纪律,虽然桓玄想整顿吏治,但没人听他的。高祖以身作则,先是用强硬手段整治朝中内外,百官都立刻认真起来,做事井井有条。短短两三天,风气就大变了。而且,桓玄虽然因为强悍勇猛而被推举上位,但他突然掌握了最高的权力,晋朝各地的地方官和朝中大臣都对他唯命是从,君臣关系一下子就确定了。高祖以前在朝廷地位很低,手里也没有兵权,是从民间起兵,高举大义,才恢复了皇室的统治。所以像王谧这些人,还有老百姓,都对他敬佩又畏惧。
诸葛长民这小子约好了时间却没来,刁逵亲自把他押送过来,结果还没到,桓玄就已经败了。桓玄跑到寻阳,江州刺史郭昶赶紧给他准备车马和物资。桓玄这一趟,也收拢了两千多人马,挟持着皇帝跑去了江陵。冠军将军刘毅、辅国将军何无忌、振武将军刘道规他们带着军队追杀过去。
尚书左仆射王愉和他儿子荆州刺史王绥,那可是江东最有名望的家族。王绥年轻的时候就名声很大,可因为他爹高祖是从平民起家的,所以他一直瞧不起高祖。王绥是桓氏的外甥,心里也一直有点儿不安。后来高祖把他们父子俩都杀了。四月,高祖立武陵王刘遵为大将军,让他代理皇帝处理政务,还下令大赦天下,只有桓玄和他家族的人不在赦免之列。
高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曾经欠刁逵社钱三万,很久都还不上。刁逵追债追得很紧,王谧去见刁逵,偷偷地替高祖还了钱,高祖这才被放了。高祖那时候名气小,地位低,很多达官贵人都没怎么搭理他,只有王谧跟他来往。后来桓玄要篡位,王谧把皇帝的玉玺和印绶交给了桓玄,成了桓玄篡位的功臣。等义军起事后,大家都说应该杀了王谧,只有高祖一直保他。刘毅有一次上朝,问王谧玉玺和印绶在哪儿,王谧更害怕了。王愉父子被杀后,王谧的弟弟王谌劝他说:“王驹(王愉小名)没犯什么罪,义军却杀了他,这是要剪除比自己强的人,来打击民心。大哥你跟桓氏有牵连,现在地位这么高,还想逃得掉吗?”王谧害怕了,逃到曲阿去了。高祖写信给大将军,极力保荐王谧,把他接回来恢复了官职。
光禄勋卞承之、左卫将军褚粲、游击将军司马秀这几个官员,办事儿不太规矩,被御史中丞王祯给弹劾了。他们写信申辩,语气很怨恨。卞承之还跑到司徒府告状。高祖又给大将军写信说:“粲他们都是朝廷重臣,办事儿肯定尽心尽力,御史的处罚不合理,他们应该据理力争,而不是怨天尤人,把责任推给官府,应该好好处理这件事,才能维护朝廷的清正廉洁。”最后,这几个人都被免了官。
桓玄的侄子桓歆,拉起了一帮人马攻打历阳,高祖(刘裕)立刻派辅国将军诸葛长民去打退了他。 后来,刘裕手下的将领刘敬宣和何道规在桑落洲打败了桓玄的大将郭铨等人, 大军接着就占领了寻阳。 高祖还被加封为都督江州诸军事,官职越来越大了。
桓玄回到荆州和郢州后,又聚集了大量的兵马,命令造楼船和各种武器装备,带着两万大军,挟持着皇帝从江陵出发,顺江而下。 结果在峥嵘洲碰上了冠军将军刘毅等人,双方大战一场,桓玄被彻底打败了。 他丢下军队,又挟持着皇帝逃回了江陵。 桓玄的党羽殷仲文护送晋朝的两位皇后回到了京城。 桓玄到了江陵后,又往西逃跑了。 南郡太守王腾之和荆州别驾王康产把皇帝护送进了南郡府。
一开始,征虏将军、益州刺史毛璩派他的孙子毛祐之和参军费恬送他弟弟的灵柩回老家,带了二百人马。 毛璩的儿子毛修当时是桓玄的屯骑校尉,他骗桓玄说可以帮他进入蜀地。 到了枚回洲,费恬和毛祐之设下埋伏,向桓玄射箭攻击。 益州督护冯迁砍下了桓玄的头,送到了京城,又把桓玄的儿子桓升在江陵的闹市里斩首示众。
一开始,桓玄在峥嵘洲战败后,大家以为大局已定,追击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桓玄死后差不多十天,大军还没赶到。 桓玄的侄子桓振逃到了华容的涌中,又聚集了几千个叛乱分子,一大早袭击了江陵城,城里的居民都纷纷出来抵抗。 王腾之和王康产都被杀死了。 桓谦之前躲在沮川,也聚集了人马响应桓振。 桓振为桓玄举行了丧礼,在灵堂里设了祭坛。 桓谦率领官兵把皇帝的玺印和绶带献给了安帝。 刘敬宣和何道规到达江陵后,在灵溪与桓振交战。 桓玄的党羽冯该又在杨林设下埋伏,义军被打败,退回了寻阳。
兖州刺史辛禺起了二心。 正巧北青州刺史刘该造反,辛禺请求征讨刘该,到了淮阴,他又反了。 辛禺的长史羊穆之杀了辛禺,把他的头送到了京城。 十月,高祖被任命为青州刺史。 他带着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进入皇宫。
刘毅他们带兵又打到了夏口。刘毅攻下了鲁城,道规攻下了偃月垒,都拿下来了。十二月份,大军攻下了巴陵。义熙元年正月,刘毅他们到了江津,打败了桓谦和桓振,江陵城也拿下了。皇帝复位了!
三月,皇帝从江陵回来了。圣旨下来了,上面写着:古人说,最大的当然是天地,其次是君臣,所以日月星辰才能排列有序,神灵和人才能轮流主宰,这道理从天地混沌就存在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以,盛衰兴亡,总是周而复始的;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随着变化而变化;如果王道衰微,就会有正直贤能的人来拯救危局。天命之所以能够长久巩固,人心之所以能够安定团结,都是这个道理。
即使是夏朝、周朝那样强大的王朝,在衰败的时候,也靠着靡、申这样的贤臣来拯救;王莽、董卓那样篡权夺位的奸贼,也最终被光武帝、曹丕这样的英主所平定。他们有的凭借祖上的功业,有的成就超越前代,都成了诗书歌赋中赞美的对象,史册上美谈的素材。但是,像今天这样,凭借着真心实意安抚百姓,诚心诚意地治理国家,把神器从已经沦丧的境地中拯救出来,这在历史上可是少见的盛世啊!
我资质愚钝,遭遇家国不幸,经历了种种苦难,正赶上国家最危急的时刻。逆贼桓玄乘机作乱,穷凶极恶,为非作歹,罪恶滔天,欺骗神灵,篡夺了政权。祖宗基业被毁,七庙祭祀全部中断,这简直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难以形容当时的惨状!
话说晋朝皇帝,天生英明睿智,任命他为扬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江州九州的军事统帅,同时担任镇军将军、徐州和青州刺史。他忠心耿耿,文武双全,才能出众,行事光明磊落,深得人心。他一声号令,就像大海波涛汹涌,英勇之风传遍四方,皇宫也因此更加安定祥和。
随后,冠军将军毅、辅国将军无忌、振武将军道规等将领,率军迅速前进,很快就擒获了叛逆首领;他们挥师回军,迅速平定了荆州和汉中地区的叛乱。这样一来,宣帝和元帝的江山社稷就更加巩固,如同泰山一样稳固;而他更是重新奠定了江山社稷的基础,功劳归于他一人。祖先的庙堂因此受到了七百年的庇佑,皇室也因此迎来了新的繁荣昌盛。我们铭记他的功劳和美德,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功绩冠绝古今,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伟人。虽然他的功劳巨大,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但历代贤明的君王都非常重视对功臣的褒奖,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所以,伊尹和望舒都曾受到过特别的赏赐,桓公和文公也享受过丰厚的礼遇,更何况他这样的旷世奇才,功劳更是超越百代,理应给予他最高的荣誉和地位,来彰显国家的盛世。
然而,这位镇军将军却谦虚谨慎,多次推辞。皇上念及他的功劳,更加重视他,这更加突显了他的高尚品德。因此,朕决定提升他为侍中、车骑将军、统领全国军队的都督,徐州和青州刺史的职位依旧不变。他为国家开疆拓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高祖(指前文提到的镇军将军)本来就谦让,皇上又加封他为尚书,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多次请求返回封地。皇上不同意,派了很多官员去劝说,甚至亲自到他府上劝说。高祖非常惶恐,到皇宫请求皇上收回成命,但皇上还是没能改变主意。当月,他回到丹徒镇守。皇上再次派使者去劝说,他还是不肯接受。于是,皇上改任命他为都督荆州、司州、梁州、益州、宁州、雍州、凉州七州,以及之前十六州的军事统帅,原来的官职不变。于是他接受了任命,辞去了青州刺史的职位,并兼任兖州刺史。
卢循这小子,带兵打广州,把刺史吴隐之给抓了。然后,卢循自己就当上了广州刺史,他手下的徐道覆也当上了始兴相。过了两年,三月的时候,卢循被任命为交州、广州刺史。十月,高祖上奏说:“想当初,朝廷遭了大难,那些坏家伙造反,我们这些臣子,都是因为忠于朝廷,才蒙受皇恩,响应号召,平定叛乱。虽然社稷保佑,但也是靠大家一起努力才成功的。那些尽忠职守的将士们,文臣武将都拼尽全力,我虽然谦虚谨慎,但国家大事不能亏待他们,所以我就先带兵起义,平定了京口和广陵两座城池。我还有抚军将军刘毅等人,一共二百七十二人,后来也加入起义,一路作战,最后只剩下了一千五百六十六人。还有辅国将军王长民、故给事中王元德等人,每人带兵一千八百四十八人,请求陛下给他们正规的封赏。至于西征的军队,等统计清楚了再上报。”
皇上就下令,封参与起义的领导者裕为镇军将军、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赏赐绢帛三万匹。其他人的封赏也各有不同。镇军府的佐吏,都比谢安府的官职高一级。十一月,皇上再次下令,提升高祖为侍中,加封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祖推辞了,皇上就派了很多官员去劝他。三年二月,高祖回到京城,准备去廷尉那儿,皇上提前下令,让廷尉不要审问他,高祖去皇宫前陈述理由,皇上才同意。之后,高祖就回到丹徒了。
闰月的时候,高祖府里的将领骆冰想造反,结果被抓住了,他一个人骑马逃跑,最后还是被追上杀了。 还把骆冰的父亲,永嘉太守骆球也杀了。这骆球原先是东阳郡的史官,孙恩造反的时候,他在长山起义,所以才被提拔重用。当初桓玄失败后,因为桓冲忠义,所以朝廷就让桓冲的孙子桓胤当官。骆冰造反,想让桓胤当皇帝,还暗中和东阳太守殷仲文勾结。结果,殷仲文和他两个弟弟都被杀了。所有桓玄的余党,到这时候都被杀光了。
皇上派太常葛籍给公公送来圣旨,旨意上说:“有扈氏作乱,滔天覆地,夷羿乘机而起,破坏礼法,扰乱朝纲,简直是动摇了国家根本。奸臣桓玄凭借宠幸,肆意妄为,竟然摧毁了华山和霍山,拔掉了嵩山和泰山,五岳都被夷平,六地也改变了位置。公您是天生的英才,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怀着忠心敬意,发誓要洗雪国耻。您对国家危亡的愤恨,日夜萦绕心头,难以入眠。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皇权也离我们远去了,但您的忠孝之情,感动了天地神灵。您抓住时机,奋起直追,向苍天诉说您的正义,率领军队奋勇前进;您的军队势如破竹,勇猛无比,百万大军也无法抵挡,一路势不可挡,直逼城下。最终,您打败了敌人,使江汉地区恢复了平静,庙堂也因此胜利,邪恶势力被清除,天地清明,日月重现光芒,战事就此平息,您的功劳堪比开天辟地,您的功勋难以用言语形容,您的忠义感动了朕的心。像您这样,为国家安定立下如此大功,还只是保持原来的爵位,那那些功德更加深厚,功劳超过天人的大臣们,又该如何奖赏呢?所以,朕特地为您建立国家,让江山永固,朕时刻想着您的功劳,但这远远不足以报答您的功劳。希望您能辅佐朕,继续为晋朝效力,让您的美名流传后世,您的功业永远闪耀。请您接受这份圣旨,并传达朕的旨意。” 十二月,司徒、录尚书、扬州刺史王谧去世了。
四年正月,皇上召公回朝辅政,授予他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徐兖二州刺史的职务,之前的职务不变。公上表请求辞去兖州刺史的职务。在此之前,皇上曾派冠军将军刘敬宣去讨伐蜀地的叛贼谯纵,结果却一无所获,败军而归。九月,因为刘敬宣战败退兵,有人建议皇上退位,但皇上没有同意。于是,皇上降刘敬宣为中军将军,其他官职不变。
一开始,伪燕王鲜卑慕容德在青州称帝,慕容德死后,他侄子慕容超继承了王位,之前就多次给边境带来麻烦。五年二月,他们大规模抢掠淮北地区,抓走了阳平太守刘千载和济南太守赵元,还掳掠了一千多户人家。三月,谢安上表请求北伐,任命丹阳尹孟昶留守府中,负责军中事务。四月,军队从建康出发,沿着淮河逆流而上,进入泗水。五月,到达下邳,把船舰和辎重留下,步兵继续前进,到达琅邪;所经之处都修筑城池驻守军队。鲜卑的梁父、莒城两个据点都纷纷逃跑了。
慕容超听说王师将要到达,他的大将公孙五楼劝他说:“应该占据大岘山,把庄稼都割掉,坚壁清野来等待他们。他们的军队是外来的,没有后勤补给,想打仗也打不成,一个月内,就能用棍子打败他们。”慕容超不同意,说:“他们远道而来,肯定很疲惫,坚持不了多久;只要让他们越过大岘山,我就用铁骑冲杀过去,一定能打败他们。哪有先把庄稼割掉,自己先削弱实力的道理!”一开始,谢安将要出兵的时候,有人认为敌人听说大军远征,肯定不敢作战。如果我们不占据大岘山,应该坚守广固城,割草清野,切断敌军的粮草供应,这样不仅难以取得胜利,甚至可能回不来。谢安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鲜卑人贪婪,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和战果,撤退时又舍不得庄稼。他们会认为我们是孤军深入,坚持不了多久,最多也就是进占临朐,退守广固。我只要进入大岘山,士兵们就没有退路了,率领必死之士,攻击那些动摇的敌人,还有什么担忧不能取胜呢!他们既然不能坚壁清野,那就由我们来替他们做好这件事。”谢安进入大岘山后,指着天说:“我的事情成功了!”
六月,慕容超派五楼和广宁王贺赖卢先去占领临朐城。结果他们刚听说咱们大军到了,就留下老弱病残守着广固城,自己全跑了。临朐城外四十里有个巨蔑水,慕容超就告诉五楼说:“赶紧去占领巨蔑水,要是让晋军控制了水源,咱们就不好打了!”五楼赶紧带兵去了。结果咱们的龙骧将军孟龙符带着骑兵冲在最前面,抢先占领了巨蔑水,五楼只好撤退。
咱们的大军继续前进,足足有四千辆战车,分成两翼,慢慢地、整整齐齐地走着,每辆车上都挂着帷幔,车夫都拿着长矛,还派轻骑兵在两翼游走警戒。军纪严明,队伍整齐划一。还没到临朐城几里地,慕容超就派出一万多骑兵,从前后夹击我们。主帅下令,让兖州刺史刘藩、他弟弟并州刺史刘道怜、谘议参军刘敬宣、陶延寿、参军刘怀玉、慎仲道、索邈等人,一起出击。
到了傍晚,主帅又派谘议参军檀韶直接攻打临朐城。檀韶带着建威将军向弥、参军胡藩,当天就攻破了临朐城,砍下了慕容超的军旗,俘虏了慕容超所有的辎重。慕容超听说临朐城丢了,赶紧带着人逃跑。主帅亲自擂鼓呐喊,敌军吓得四处逃窜。慕容超逃回了广固城。战斗中,我们缴获了慕容超的战马、御用车辇、玉玺、豹尾等物,都送到了京城;还斩杀了慕容超的大将段晖等十多人,其他被杀被俘的更是数以千计。
第二天,大军攻打广固城,很快就把外城攻破了。慕容超退守内城。于是我们对广固城进行了包围,筑起三丈高的围墙,外面还挖了三重壕沟。江淮地区源源不断地运来粮草,在齐地设立粮仓。我们安抚招降那些投降的人,不管是中原人还是少数民族,都非常高兴;我们还提拔有才能的人,授予他们官爵,让他们为朝廷效力。七月,朝廷下诏,加封主帅为北青州刺史、冀州刺史。慕容超的大将垣遵和他的弟弟垣苗也率领部下投降了。
主帅正在准备攻城器械,这时城上有人说:“你们要是抓不到张纲,就别想攻下城!”张纲是慕容超的伪尚书郎,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恰好这时,慕容超派张纲去投奔姚兴,请求姚兴出兵救援。姚兴表面上答应了,但实际上很害怕主帅,不敢派兵。张纲从长安回来的时候,被泰山太守申宣抓住了。于是,我们把张纲抬到高高的楼车上,让他给城里的人看看,城里的人个个吓得脸色发白。然后,我们就让张纲帮我们制造攻城器械。慕容超求援不成,张纲又被俘,更加忧虑恐惧,于是请求称臣,愿意割让大岘山作为边界,并献上千匹战马。我们没有答应,继续紧逼。河北的百姓,纷纷扛着武器、背着粮食来支援我们,每天都有上千人。
刘穆之,那个录事参军,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谢安把他当作军师,做什么事都一定先和他商量。当时姚兴派使者来告诉谢安说:“慕容氏和我们关系不错,现在情况危急,向我们求救,我们打算派十万铁骑直奔洛阳。如果晋军不撤退,我们就直接杀过去!” 谢安叫来姚兴的使者,回话说:“告诉姚兴,我平定燕国之后,休整三年,就会去平定关中和洛阳。他现在要是敢来送死,尽管快来!” 刘穆之听说有羌人的使者来了,赶紧跑过来,结果谢安已经把使者打发走了。谢安把姚兴的话和自己的回答都告诉了刘穆之。
刘穆之就责备谢安说:“平时不管大事小事,你都一定先让我参与谋划。这事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你怎么能这么干脆利落地就回答了?你对姚兴的回答,并没有震慑住敌人,反而很可能会激怒他们。如果燕国还没拿下,羌人的援军又突然来了,那我们怎么办?”谢安笑着说:“这是军事上的策略,你不是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没告诉你。用兵的关键在于迅速果断,如果他们真的能派来援军,一定会害怕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哪敢先派使者通风报信呢?这是他们看到我们攻打燕国,心里已经害怕了,自己吓唬自己的话罢了。” 九月,谢安被晋朝朝廷提升为太尉、中书监,他坚决推辞。伪徐州刺史段宏先前逃奔到索虏那里,十月,又从河北回来投降了。
张纲制造的攻城器械都准备好了,各种精巧的玩意儿,像飞楼、木幔之类的,一样不少。城上的火石弓箭,最终都没派上用场。六年二月丁亥日,广固城被攻破了。慕容超翻墙逃跑,被征虏贼曹乔胥抓住,慕容超及其王公以下的人都被杀死了,俘虏了一万多人,缴获了两千匹马。慕容超被押解到京城,在建康的闹市被斩首。
话说刘裕北伐的时候,徐道覆这小子还想着偷偷摸摸搞点事情,就劝卢循趁机打个突袭。卢循没理他。后来徐道覆跑到番禺去跟卢循说:“咱们本来就在岭南,可不是因为这地方多好才待在这儿的,主要是因为刘裕不好对付啊!现在他大军压境,围着坚固的城池,一时半会儿肯定撤不了兵。这时候咱们调集那些想回家的人,去偷袭何无忌和刘毅他们,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吗?不抓住这个机会,只想图一时安稳,等他平定了齐国,休整兵马,养精蓄锐,顶多一两年,朝廷的诏书肯定就下来征讨你了。到时候刘裕要是亲自带兵到豫章,再派精兵过岭南,就算你是个战神,恐怕也挡不住啊!现在这个机会千载难逢,绝对不能错过!只要攻下了都城,就等于摧毁了他的根基,就算刘裕回师,也无力回天了。”卢循听信了他的话,就带兵过了岭南。
这个月,他们就攻打南康、庐陵、豫章等地,各郡太守都吓得四处逃窜。当时刘裕平定齐国的事还没传回来,朝廷就赶紧派使者去征召他。刘裕刚打下齐国,本来想留在下邳,好好清理一下黄河、洛水流域,结果使者到了,他当天就班师回朝了。
镇南将军何无忌跟徐道覆在豫章打了一仗,结果大败,何无忌还被杀了,朝野上下都吓坏了。朝廷都想着要带着皇帝往北边跑,去投奔刘裕,后来听说贼兵还没到,大家才稍微安心了一点。刘裕回到下邳,用船运送军需物资,自己带着精锐部队步行回师。走到山阳的时候,听说何无忌被杀了,就担心京城要失守了,于是赶紧加快速度,只带着几十个人赶到淮河边,打听朝廷的消息。有人告诉他:“贼兵还没到,刘裕要是回来,就没事了。”刘裕一听,高兴坏了,就独自乘船过江,直奔京口,大家这才都放心了。四月癸未,刘裕到达京城,解除了戒严,让士兵们休息。
刘毅将军要带兵南征,写信给朝廷,信里说:“我以前跟那些妖魔鬼怪打过仗,了解他们的变化,最近又抓到了一些奸细,他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军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和敌人决一死战。” 他还派刘毅的弟弟刘藩去劝他别去。
但是刘毅没听,带着两万水军,从姑孰出发了。刘毅刚开始打仗的时候,派军队去攻打寻阳,然后自己去攻打湘中各郡。荆州刺史道规派兵去长沙,结果被刘毅打败了。刘毅一路打到巴陵,准备攻打江陵。
道覆听说刘毅来了,赶紧派人给刘毅报信说:“刘毅的兵力很强大,成败全看这一仗了,咱们必须全力以赴打败他!如果这次能打胜仗,天下就太平了,基础稳固了,上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也就不用担心了。”刘毅当天就从巴陵出发,和道覆的军队会合,一起向下游进发。他们还有八艘战船,每艘船有九层,高十二丈,非常厉害。
后来南边几个州都被刘毅打败了,朝廷想把刘毅的官职和印信收回来,但皇上没同意。 五月份,刘毅在桑落洲被彻底打败了,丢下船只逃跑,剩下的士兵都被抓住了。
一开始,刘毅到了寻阳,听说朝廷已经撤兵了,他还不相信。等他打败了刘毅之后,才仔细询问情况,两人脸色都变了。刘毅想退回寻阳,然后去攻打江陵,占据两州对抗朝廷。道覆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一直坚持这个意见。他们犹豫了好几天,最后才同意了道覆的建议。
唉,战败的消息传来,内外都乱成一锅粥了。这时候北方来的军队才刚撤回来,个个带伤带病的。京城里能打的士兵,加起来不到几千人。而反贼呢,他们已经攻破了江州和豫章两地,手底下有十多万兵马,船车连绵不断,长达一百多里。那些溃败逃回来的士兵,个个都夸大反贼的兵力,说他们多么多么厉害。
孟昶和诸葛长民,他们俩都害怕敌人很快就要打到京城来了,想带着皇帝渡江逃跑。可是我不同意,孟昶还一直坚持要跑。我说:“现在重要的城池都丢了,强敌又逼近京城,大家人心惶惶,谁还有心思好好打仗?要是这时候搬家,那咱们立马就散架了,到时候连江北都去不了!就算去了江北,又能多撑几天呢?现在虽然兵力少,但足够打一场硬仗了。要是能打赢,那咱们君臣同心,共度难关;要是真输了,我也要死守社稷,死在庙门口,完成我当初立志以身许国的愿望,我可不会逃到野外去苟活!我的主意已定,你不用再说了!”孟昶怕我打不过,就写了一份奏章说:“我北上讨伐,大家意见都不统一,只有我支持您的计划,结果让强敌钻了空子,社稷危在旦夕,都是我的罪过!我现在引咎辞职,向天下谢罪!”写完奏章后,他就服毒自杀了。
于是,我就下令大规模招募士兵,愿意为国捐躯的,都来京城报名参军。然后动员老百姓修建石头城,在城里扎营,戒严。当时有人建议应该把军队分成几部分,分别守卫各个重要的渡口。但我认为:“敌强我弱,如果把军队分散开来,敌人就能轻易摸清我们的虚实。而且,只要一个地方失守,就会影响全军的士气。现在咱们把军队集中在石头城,根据情况灵活应对,这样敌人就不知道咱们有多少兵力,又能集中力量。如果后续有军队赶来,再作打算。”于是,军队就转移到石头城,并且在淮河设卡,封锁了查浦。
后来,大批反贼杀到,我分析说:“如果敌人直接进攻新亭,他们的攻势太猛了,咱们应该先避其锋芒,胜负还很难说;如果他们绕到西岸,那咱们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道覆想从新亭、白石方向进攻,可是循却犹豫不决,总是想着万全之策,对道覆说:“敌军还没到,孟昶就吓得自己投降了,大势已去,很快就会全面崩溃。现在就决一胜负,风险太大,而且会造成大量士兵伤亡,不如先按兵不动,观望一下再说。” 当时,将军站在石头城上观察循的军队,一开始看到循军往新亭方向去了,将军还吓了一跳,脸色都变了;后来才发现他们转向蔡洲停泊了。道覆还想进攻,循阻止了他。
从此以后,我们的军队就集中起来,加固越城,修建了查浦、药园、廷尉三个营垒,每个营垒都驻扎了大量的士兵。冠军将军刘敬宣驻扎在北郊,辅国将军孟怀玉驻扎在丹阳郡西,建武将军王仲德驻扎在越城,广武将军刘怀默驻扎在建阳门外。还让宁朔将军索邈率领一千多匹装备精良的鲜卑骑兵,穿着五彩缤纷的盔甲,从淮北一直开到新亭。敌人远远看着,个个都害怕;但他们还指望京师和三吴地区有人响应他们。
敌人派了十多艘船来攻打石头栅,将军下令用神弩射击,箭箭命中,敌人吓得赶紧停手,不敢再攻打石头栅了。我们在南岸设下了埋伏,让老弱病残都乘船到白石去。将军担心敌人会从白石步兵上岸,于是就率领刘毅、诸葛长民北上迎敌,留下参军徐赤特守卫南岸,命令他坚守阵地,不要轻举妄动。将军刚走,敌人就放火烧了查浦,然后从陆路进攻,赤特军队战败,死了上百人。赤特丢下剩下的士兵,独自乘船渡过淮河逃跑了,敌人于是就带着几万人马驻扎在丹阳郡。
将军率领各路军队赶回去,大家都很担心敌人会渡过淮河,都认为将军应该直接回去迎战,但将军却先把军队调回石头城,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将军下令士兵卸甲休息,洗浴吃饭,然后才把军队列阵在南塘。因为徐赤特违抗军令,将军把他杀了。将军又命令参军诸葛叔度、朱龄石率领一千多名精兵强将渡过淮河。敌军有几千人,个个都拿着长刀、矛、戟,穿着精良的铠甲,阳光照在铠甲上闪闪发光,他们奋勇争先,拼命向前冲。龄石率领的士兵多是鲜卑人,擅长使用步槊,他们结成阵势等待敌人进攻。敌人的短兵相接无法抵挡,死伤数百人,只好撤退。等到天黑的时候,我们的军队也回去了。
刘毅战败后,豫州主簿袁兴国造反,占据历阳响应叛军。琅邪内史魏顺之派将军谢宝去讨伐,结果袁兴国手下的人袭击了谢宝,魏顺之没去救援反而撤退了,皇上大怒,把魏顺之杀了。这魏顺之,可是之前那个写诗的咏之的弟弟啊!这下可把那些有功劳的大臣们吓得够呛,谁也不敢不听话了。六月,皇上又任命他当太尉、中书监,还给了他黄钺。不过,他还是推辞了一下。然后,皇上任命司马庾悦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让他从东阳出发去豫章。
七月庚申日,那些叛军从蔡洲往南逃窜,又跑到寻阳驻扎下来。皇上就派辅国将军王仲德、广川太守刘钟、河间太守蒯恩去追击他们。皇上自己回到了东府,大力整顿水军,造的都是特大的战船,上面还有好几层楼,高的甚至有十多丈呢! 卢循派他的大将荀林去攻打江陵,桓谦先逃到江陵,又从江陵跑到羌地,最后羌地的人把他送到了蜀地,伪主谯纵还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桓谦和谯道福带着两万大军去攻打江陵,正好碰上了荀林,两军相距一百多里。荆州刺史道规在枝江斩杀了桓谦,在江津打败了荀林,一直追到竹町才把荀林也杀了。
一开始,卢循逃跑的时候,皇上就料到他一定会攻打江陵,所以就派淮陵内史索邈带骑兵和步兵去支援荆州;又派建威将军孙季高率领三千人,从海路去袭击番禺。江州刺史庾悦到了五亩峤,叛军派了一千多人去堵住山路,庾悦就让鄱阳太守虞丘带头进攻,把他们打败了。皇上正忙着整军备战呢!十月,皇上率领兖州刺史刘藩、宁朔将军檀韶等人,乘船南下讨伐。然后任命以后将军刘毅负责太尉府留守,其他的事情都交给他处理。这个月,徐道覆带着三万大军攻打江陵。荆州刺史道规又把他们打败了,斩首一万多级,徐道覆逃回了盆口。
一开始,皇上派索邈去的时候,索邈在路上被叛军截住了,等徐道覆被打败后,索邈才到达荆州。自从卢循往东边去了以后,江陵和京城就联系不上了,大家都说江陵肯定失守了。等索邈到了以后,才知道卢循已经逃跑了。
一开始,陈霸先从蔡洲南边出发,留下他的亲信范崇民带着五千人马,还有上百艘战船,去守卫南陵。王仲德他们听说大军快到了,就赶紧去进攻。十一月份,他们大败了范崇民的军队,烧掉了他们的船只,俘虏了溃散的士兵。广州的守军,根本没把海路当回事儿,一点防备都没有。
就在这个月,建威将军孙季高乘着海路突然袭击,结果发现广州城池坚固,守军还有几千人呢!孙季高先烧掉了贼军的船只,然后全力进攻,从四面八方攻打,当天就攻破了城池,杀光了城里的敌人。陈霸先的父亲乘着小船逃到了始兴。孙季高安抚了城里的百姓,杀掉了叛军的同伙,然后留下军队严加防守。
一开始,陈霸先派孙季高去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走海路太远太难,而且还分兵,会影响主力部队,根本没必要这么做。但是陈霸先没听他们的。他命令孙季高说:“大军会在十二月份左右攻破叛军。你这时候应该到达广州,彻底摧毁他们的老巢,让这些叛贼四处逃窜,无处可逃!”孙季高领命出发,结果按照预定的时间就取得了胜利。
按照你的要求,我将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每200-300字分段,诗词对联保留原文。
首先,按照军事部署,调兵遣将,准备防御。 将军想用长远之计来对付敌人,于是把军队驻扎在雷池。 敌人声称不进攻雷池,打算乘着水流直接向下游进攻。将军知道他们想决战,并且担心敌人战败后会从京江入海逃跑,于是派王仲德率领二百艘战船到吉阳下游截击。
十二月,循、道二人率领几万大军,乘着战船顺流而下,船只首尾相连,看不到船尾。将军把所有轻便灵活的战船都派了出去,亲自拿着旗鼓指挥,命令所有军队一起进攻;还在西岸部署了步兵和骑兵。 右军参军庾乐生乘船不前进,被将军斩首示众,于是所有军队都争先恐后地冲了上去。军队里有很多威力巨大的神弩,射到哪里哪里就崩溃瓦解。将军在水流中央把敌人逼住,利用水流和风势,敌人的战船都停靠在西岸,岸上的军队早已准备好火具,于是点火焚烧敌船。 浓烟烈火冲天而起,敌人大败,一直追击到晚上才返回。 循、道二人逃回寻阳。
一开始派出去的步兵都感到疑惑不解,等到烧毁了敌人的战船后,大家才心悦诚服。将军召回王仲德,请他继续担任先锋,留下辅国将军孟怀玉守卫雷池。 循听说大军来了,想逃往豫章,于是拼尽全力设置栅栏阻挡在左里。 大军到达左里,准备战斗时,将军手里拿着的指挥旗杆断了,旗帜掉进了水里,大家都感到奇怪和害怕。将军笑着说:“以前覆舟之战的时候,旗杆也断过;现在又这样,敌人一定会被打败的!” 然后就攻破栅栏继续前进。 循的军队虽然拼死抵抗,但还是抵挡不住。各路军队乘胜追击,循乘着小船逃跑了。被杀死的和跳水自杀的,总共有上万多人。 将军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派刘藩、孟怀玉率领轻兵追击。 循收拢残兵败将,还有几千人,直接逃回广州。 道覆逃回始兴。将军从左里返回,天子派侍中、黄门到军营慰劳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