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柴是吐谷浑人,也是辽东鲜卑人。他爸爸叫弈洛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吐谷浑,小儿子叫若洛廆。后来若洛廆另立了慕容氏,吐谷浑是庶出,若洛廆是嫡出。他爸爸活着的时候,分了七百户人家给吐谷浑。

吐谷浑和若洛廆两家都在放马,马儿打架互相弄伤了。若洛廆生气了,就派人给吐谷浑送信说:“咱们爸爸把家产分开了,你们兄弟俩分了不同的地盘放马,为什么不离远点儿,让马儿打架互相伤害呢?”吐谷浑说:“马是牲口,吃草喝水,春天来了,它们就容易打架。马打架关人什么事儿?分开很容易,我现在就带马走,离你万里之遥!”然后他就带着马往西走,一天走八十里地。走了好几天,若洛廆后悔了,非常自责,就派他爸爸以前的老人和长史乙那楼去追吐谷浑,让他回来。

吐谷浑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辽东地区扎根,而且算命先生也说过,我爸爸有两个儿子,福气会同时流传给子孙后代。我是庶出,本来就没资格和他一样强大,现在因为马打架而分开,大概这是天意吧。你们试试把马赶回东边,如果马肯往东走,我就跟着回去。”乙那楼高兴地跪下说:“可寒,您就回来吧!” “可寒”是鲜卑语,相当于汉语的“大人”或“您”。于是,乙那楼带着两千骑兵一起把马往东赶,还没走三百步呢,马儿突然悲鸣着往西狂奔,声音像山崩一样。这样反复十几次,马儿越跑越远。乙那楼没办法了,又跪下说:“可寒,这已经不是人力能控制的了。”

吐谷浑对他的部落的人说:“我和我兄弟的后代,都会兴盛发达,若洛廆的子孙会传到曾孙玄孙,大概一百多年,我到玄孙辈的时候才会兴盛起来。”于是他就带着人往西,到了阴山脚下。碰上晋朝乱了,他就到了上陇地区。后来若洛廆想念吐谷浑,写了一首《阿干之歌》。鲜卑人管哥哥叫“阿干”。若洛廆的后代私下里把这首歌当作宫廷大曲来演奏。

话说浑,他跑到陇山以北,到了罕开、西零这两个地方。西零,就是现在的西平郡;罕开,就是现在的桴罕县。从桴罕往东一千多里地,到了甘松,西边到河南,南边跟昂城、龙涸接壤。从洮水往西南走,一直到白兰,几千里地里,他们跟着水草迁徙,住着帐篷,吃肉和奶制品。西北那些杂种部落管他们叫阿柴虏。

浑活到七十二岁死了,他有六十个儿子,老大叫吐延继承了他的位置。吐延身高七尺八寸,特别勇猛有力,但是性格很暴躁,后来被昂城羌族的首领姜聪给刺杀了。剑还插在他身上呢,他就叫来儿子叶延,跟他的大将绝拔渥说:“我快不行了,把我入殓之后,你们就赶紧去白兰那边驻扎。白兰那个地方又远,而且当地人又懦弱,好控制。叶延年纪还小,我怕把位置交给别人,他们一时半会儿控制不住局面。现在我把叶延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尽心尽力地辅佐他,让他顺利继位,我就死而无憾了!”说完就拔剑自杀了。吐延当了十三年首领,三十五岁就死了,留下了十二个儿子。

叶延从小就勇敢果断,十岁的时候,他就用草扎了个姜聪的人形,每天早上都要拿弓箭射它。射中了就高兴,射不中就哭得稀里哗啦的。他妈妈说:“仇人的那些将领早就被杀光了,你年纪还小,干嘛每天这么折磨自己啊!”叶延哭得更厉害了,抽泣着说:“我知道这样做没用,但是我心里实在是太难受了,无法抑制这种痛苦。”叶延特别孝顺,他母亲生病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叶延也跟着不吃不喝。他平时还喜欢看书,说自己曾祖是弈洛韩,被封为昌黎公,说:“我是公孙的后代,按照礼制,公孙的后代可以用王父的名字作为姓氏。”于是,他就把姓氏改成了吐谷浑氏。叶延当了二十三年首领,三十三岁去世,留下四个儿子。

碎奚当了老大,他为人正直谨慎。可他三弟是个专权跋扈的主儿,碎奚拿他没办法,最后被众将领合力干掉了。碎奚为此悲痛不已,没心思处理政务了,就立了儿子视连为太子,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处理,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莫贺郎”。“莫贺”在宋朝话里是“父亲”的意思。碎奚后来忧郁成疾而死,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留下了六个儿子。

他儿子视连因为父亲去世而悲痛过度,整日不饮酒作乐,也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他当了十五年老大,四十二岁就去世了。他留下两个儿子,老大叫视罴,老二叫乌纥提。视罴当了十一年老大,四十二岁去世;因为他的儿子树洛干他们都还小,所以他的弟弟乌纥提继位。乌纥提当了八年老大,三十五岁去世。然后,视罴的儿子树洛干继位,自称车骑将军,这已经是东晋义熙年间的事了。

树洛干死后,他的弟弟阿豺自称骠骑将军。当时谯纵在蜀地作乱,阿豺派他的侄子西强公吐谷浑敕率兵攻打龙涸、平康地区。东晋少帝景平年间,阿豺还派使者进贡,上表朝廷。朝廷下诏说:“吐谷浑阿豺远在边疆,响应朝廷号召,实在难得,应该给予重用。现在赏赐他,任命他为督塞表诸军事、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 还没来得及正式任命,到了东晋太祖元嘉三年,朝廷又下了一道加官进爵的诏书。结果还没等诏书送到,阿豺就死了,他的弟弟慕璝继位。

六年后,慕璝上表朝廷说:“大宋王朝应天命而立,统一天下,我哥哥阿豺仰慕天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去年七月初五,朝廷的使者董湛来宣读圣旨,授予我哥哥爵位,可惜我哥哥不幸去世了。我能力有限,承担起这份重任,深感压力巨大,然而朝廷的恩典已经施及我们家族,如果再推辞,恐怕会让朝廷怀疑我们的诚意。所以我接受了朝廷的任命,谨遵圣旨,恳请朝廷明察,再下发正式的任命文书。” 七年后,朝廷下诏说:“吐谷浑慕璝兄弟仰慕朝廷,一片赤诚,实在难得,应该授予他们爵位,以表彰他们的忠诚。任命他为督塞表诸军事、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陇西公。”

话说晋朝末年,金城郡东允县有个胡人叫乞伏乾归,拉起队伍占据了洮河、罕开一带,自称陇西公。 乾归死了以后,他儿子乞伏炽磐继位,派人去晋朝表示臣服。晋朝就封他为使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平西将军,原来的官爵也保留着。后来高祖皇帝登基,又把他升为安西大将军。 乞伏炽磐死后,他儿子乞伏茂蔓继位。

慕璝多次带兵去打乞伏茂蔓,乞伏茂蔓带着部落的人跑到陇右去了,慕璝就占领了他们的地盘。 这年头,赫连定在长安被北魏的拓跋焘打得不行了,带着十多万秦地的老百姓往西逃到罕开,想跑到凉州去。慕璝带兵去阻击,狠狠地打败了赫连定,还活捉了他。拓跋焘派人来要赫连定,慕璝就把赫连定送给了他。过了九年,慕璝派司马赵叙进贡,还报告说他们打胜仗,俘虏了两万人。 皇帝就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还晋升他为陇西王。

他弟弟慕延被封为平东将军,慕璝哥哥树洛干的儿子拾寅被封为平北将军,赫连勃勃的儿子赫连炜被封为镇军将军。 皇帝还下令,让慕璝把以前战死的将士家属都找回来安置好。慕璝后来送回了朱昕之等人,一共五十五户,一百五十四口人。

慕璝死了,他弟弟慕延接替了他,还派使者上表朝廷。十五年的时候,朝廷任命慕延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陇西王。十六年,又改封他为河南王。同一年,朝廷还任命拾虔的弟弟拾寅为平西将军,慕延的庶长子繁昵为抚军将军,慕延的嫡子瑍为左将军、河南王世子。十九年,朝廷追赠阿豺的爵位,追封他为安西、秦沙三州诸军事、沙州刺史、领护羌校尉、陇西王。

后来,拓跋焘派兵攻打慕延,结果大败慕延,慕延带着他的部落往西逃到了白兰,还攻破了于阗国。因为担心拓跋焘的军队会再次来攻打,二十七年的时候,慕延派使者上表朝廷说:“如果我们自己守不住的话,想带着部下进入龙涸和越巂。” 他还献上了一些东西,请求朝廷给予帮助,说是:“并求牵车,献乌丸帽、女国金酒器、胡王金钏等物。” 太祖皇帝赏赐了他牵车,并且答应他,如果敌人打过来,他守不住了,就允许他进入越巂。结果,敌人最终也没来。

慕延死后,拾寅自立为王。二十九年,朝廷任命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拾寅还打败了拓跋焘的军队,朝廷因此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世祖大明五年,拾寅派使者进献善于跳舞的马和四角羊。皇太子、王公以下,都为此写了《舞马歌》,一共写了二十七首。太宗泰始三年,拾寅被晋升为征西大将军。五年后,拾寅又进献了各种宝物,并让他的弟弟拾皮担任平西将军、金城公。前废帝又把他晋升为车骑大将军。

他们国家西部有一片大沙漠,南北长一百二十里,东西宽七十里,寸草不生,沙州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屈真川有盐池,甘谷岭北有雀鼠同穴,有的在山岭上,有的在平地上,雀是白色的,鼠是黄色的,地上长着黄紫色的花草,那里就有雀鼠的洞穴。白兰盛产黄金、铜和铁。虽然他们经常随着水草迁徙,但主要还是居住在慕贺川附近。

史学家说啊,吐谷浑人嘛,就跟着水草迁徙,地处边塞,实力很强。他们吃肉穿毛皮衣,靠放牧和耕种生活,可他们也喜欢锦缎绸缎这些好东西,这在他们当地可是稀罕玩意儿。所以他们就靠贸易跟我们来往,因此朝廷对他们的礼仪规格,跟北方少数民族一样。

从前那些明智的帝王,虽然主张安抚边远地区,但因为吐谷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朝廷的礼仪制度根本就无法完全推行到那里。最多也就是封个爵位,这在《春秋》里也有记载。晋朝和宋朝沿袭了这种做法,没有遵循古制,反而把他们的爵位提升到上等,官职级别跟台光(官名)差不多。他们留着辫子来朝贺,根本不讲究戴冠冕;语言不通,朝廷也懒得给他们安排正式的官职。

虽然每年他们都会进贡一些东西,但这来往主要还是为了贸易。他们进贡的金子、丝绸、毛毯这些东西,其实对我们来说也不是特别急需的。来来往往的,劳民伤财,还不如不来往呢!要是让肃慎每年来朝贡,让越裳每年来进献贡品,那肯定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记载,得另眼相看,得学习前朝的优秀经验。圣人把他们称为“荒服”,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