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思话,是南兰陵人,孝懿皇后的外甥。他爸爸萧源之,字君流,做过中书黄门郎、徐州刺史、兖州刺史,官至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永初元年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前将军。

思话十岁左右的时候,啥也不懂,就知道到处乱跑玩,喜欢爬到屋顶上玩,还喜欢打那种细细的腰鼓,经常欺负邻居,大家都很讨厌他,觉得他太坏了。 但是后来他突然变了个人,几年时间就变得很优秀了。他开始喜欢看书学习历史,还会弹琴,还会骑马射箭。高祖皇帝一见他就觉得他是个人才。十八岁的时候,他被任命为琅邪王大司马府的参军,后来又调到相国府做参军,他父亲去世后他就辞官回家守孝了。守孝期满后,他被任命为羽林监,负责石头城的戍守工作,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阳县侯,后来又升任宣威将军、彭城郡太守和沛郡太守。他博览群书,还擅长隶书,懂音律,骑射也都很厉害。元嘉元年,谢晦担任荆州刺史,想请他当司马,但是思话拒绝了。

五年后,他升任中书侍郎,同时还兼任督青州、徐州东莞地区的军事,官职是振武将军、青州刺史,那时候他才二十七岁。当时有几个亡命之徒,司马朗之、司马元之、司马可之兄弟几个,他们在东莞发干县一带拉帮结伙,准备造反。思话就派北海太守萧汪之去讨伐,把他们都杀了,其余的叛乱分子也都平定了。八年后,他被任命为竟陵王义宣的左军司马兼南沛郡太守。还没等他上任,北方的索虏就南下入侵,檀道济北上讨伐,后来又撤兵了。思话担心索虏会大举南下,于是就丢下城池逃跑了,跑到平昌去了。之前思话还派参军刘振之去守下邳,听说思话逃跑了,刘振之也放弃了城池逃走了。结果索虏并没有来,但是东阳的军需物资却被老百姓烧掉了。因为这件事,思话被朝廷逮捕,关进了尚方狱。他以前在青州做官的时候,经常用一个铜斗,放在药厨下面,有一次他发现里面有两死鸟,他就说:“铜斗压着两只死鸟,这是不祥之兆啊!”后来果然就被抓起来了。

话说九年的时候,仇池地区闹了场大饥荒,可益州和梁州却五谷丰登,偏偏梁州刺史甄法护治理得不好,跟当地老百姓关系紧张,结果氐族首领杨难当就趁机打起了汉中的主意。于是,朝廷就派了思话,给他安排了一堆官职: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横野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让他去收拾这烂摊子。思话刚出发,就听说甄法护已经丢下梁州,跑路去西城了。思话立刻派他的司马、建威将军、南汉中太守萧讳带着五百精兵先一步出发;又派西戎长史萧汪之随后跟进。萧讳这一路走,还招募了不少兵,最后带了一千精兵。

到了十年的正月,萧讳就占领了磝头。杨难当在汉中烧杀抢掠一番后,带着大军往西撤了,只留下他的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守着梁州,魏兴太守薛健据守黄金。萧讳屯兵磝头,派阴平太守萧坦去攻打黄金,薛健和姜宝一起守着铁城,铁城和黄金就隔着一里地,萧坦他们砍树堵路,然后进攻这两个据点,把它们都拿下了。

到了二月,赵温又带着薛健和他的宁朔将军、冯翼太守蒲早子来攻打萧坦的营地,萧坦奋勇反击,打了个大胜仗,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虽然萧坦也受了点伤,但敌人还是退回西水去了。萧讳的司马锡文祖接着占领了黄金,萧汪之带着五百步骑也赶到了。平西将军临川王义庆又派了龙骧将军裴方明率领三千人增援,萧讳他们就进驻黄金,蒲早子、薛健等人只好退守下桃。思话之前还派了行参军王灵济带一支偏军去攻打洋川,然后又攻打南城。伪陵江将军赵英死守险要之地,结果被王灵济打败,还被活捉了。南城空了,而且补给也断了,王灵济就撤兵回去跟萧讳会合。

三月的时候,刘裕率领大军进驻峨公固。因为情况危急,他派自己的儿子刘义真,还有赵温、蒲早子,以及左卫将军吕平、宁朔将军司马飞龙,率领着一万多步骑兵,渡过汉水,扎营建寨,并在中间架设浮桥。他们全力进攻叛军,层层包围,短兵相接,弓箭都派不上用场了。叛军个个身穿犀牛皮革制作的铠甲,戈矛根本刺不穿。刘裕就砍断长矛,只留下几尺长,用大斧头猛击,一击就能刺穿十几个叛军。叛军抵挡不住,于是大败,烧毁营寨逃跑,退守大桃。

闰月,刘裕和方明台的大军到达,龙骧将军杨平兴、幢主殿中将军梁坦直接用角弩追击,叛军再次溃败,被杀伤和俘获的人很多。汉中平定后,所有被占领的土地都被收复,并在葭萌水设立了戍守部队。

在此之前,桓玄篡夺了晋朝的政权,任命桓希为梁州刺史。 后来桓玄失败逃跑了,氐族首领杨盛占据了汉中,而刺史范元之、傅歆只控制了魏兴、上庸、新城三郡。之后,索邈担任刺史,在南城办公。因为南城被叛军烧毁,无法坚守,所以索邈就想着搬迁到南方地区,朝廷于是提升了他的官职,加封为宁朔将军,并征召刘裕担任太子屯骑校尉。法护,中山无极人,渡江后居住在南郡。他的弟弟法崇,元嘉十年,从少府升任益州刺史。法护因为在镇守地方时犯了罪,被府里收押,最后在狱中被赐死。太祖为了顾及法崇在一方为官,就让狱官对外宣称法护是病死的。太祖还让索邈写下平定汉中的始末经过,交给史官存档。

十四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临川王义庆的平西长史、南蛮校尉。 皇上还送给他弓和琴,并写了亲笔信说:“老丈人最近创作了什么?工作之余,就用琴书来娱乐一下,这得到的岂不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吗!我一直惦记着您,想着您也一定和我一样。之前送您的那张琴,说是旧物,据说在京城也挺有名,现在借给您用。戴颙弹奏时,声音韵味特别好,真是太棒了!我还送您一张桑木弓,材质非常好,以前我常用来射箭,后来年纪大了,又多病,几乎不能再用了,真是老了,让人叹息啊!这么好的材料和器物,应该好好利用,您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十六年,衡阳王义季接替了临川王义庆,他又被任命为安西长史,其他职务不变。十九年,朝廷征召他为侍中,兼领前军将军,还没上任,就又回到了原来的职位。第二年,他升任使持节、监雍州、梁州、南北秦四州、荆州的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二十二年,他被任命为侍中,兼领太子右率。二十四年,改任左卫将军。有一次,他陪皇上登上钟山北岭,半路上有个磐石清泉,皇上让他在石头上弹琴,还赏赐了他银钟和酒,说:“这景色真是有松石间的意境啊!”他还兼任南徐州大中正。第二年,他又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的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官职依旧是右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二十六年,朝廷征召他为吏部尚书。皇上说:“沈尚书暴病去世,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年纪还轻,正值可以用的时候,却突然去世了,真是痛心疾首啊!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关系重大,人才的选拔任用都靠他,老丈人您才能体恤国事,这件事就拜托您了。” 他因为身体原因辞去了州郡的职务,只留了九个府兵。皇上开玩笑说:“老丈人您终究不会回乡下当农民,怎么没人伺候您呢?” 还没来得及上任,二十七年,他又升任护军将军。

那年春天,敌军攻打悬瓠,太祖打算大规模北伐,朝廷大臣们都赞同,没一个人反对。思话却极力劝谏,但没被采纳。于是,他带着三千精兵,去支援彭城。敌军撤退后,思话接替世祖担任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抚军将军、兖徐二州刺史。

第二十九年,思话统领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率领的军队包围了碻磝。一开始,镇军谘议参军申坦和王玄谟围攻滑台,没攻下来,结果被免官了。青州刺史萧斌又任命申坦为建威将军、济南平原二郡太守,让他守卫历城,还让任仲仁当他的副手,一起作为先锋部队进入黄河以北。五月,军队从沿口出发,张永的司马崔训和建武将军、齐郡太守胡景世率领青州军队前来会合。七月,思话和各路大军都到达了碻磝,设置了三条进攻路线。太祖派员外散骑侍郎徐爰下旨督促作战。张永、胡景世负责东面的进攻路线,申坦、任仲仁负责西面的进攻路线,崔训负责南面的进攻路线。结果敌人半夜挖地道出来,烧掉了崔训的营楼和攻城器械,又烧了胡景世的营楼和攻城器械,接着又破坏了崔训的进攻路线,城池始终攻不下来。思话赶紧赶来,下令撤军。攻城一共十八天,最终解围回历下。因为营楼被烧,而且没能坚守进攻路线,崔训在碻磝被杀;张永、申坦都被关进了监狱。

朝廷下诏说:“接到抚军将军思话的奏报,碻磝城没攻下来,士兵们也疲惫不堪,所以班师回清济,再另作打算。碻磝地处山川险要之地,扼守着河朔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撤销他的官职,以符合实际情况。思话可以把徐州的官职换成冀州的官职,其他的官职不变。彭城地区的文武官员,再重新分配一下,让他镇守历城。”没过多久,因为江夏王义恭的弹劾,思话被免去了官职。

话说那杀害皇帝的凶手,被封为使持节、监徐州、青州、兖州、冀州四州以及豫州的梁郡诸军事、徐州和兖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不变。这厮一听,立马带着手下人马回彭城,揭竿而起响应世祖。然后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上写着:“卑职最近在历下,刚听到国君驾崩的消息,当时接到朝廷的任命,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等在路上走着,渐渐地了解到一些情况,心里就觉得这简直是人伦不容的事,我私下里感慨万千,不敢多说。现在接到您的命令,果真超出了我的意料,我更加悲痛惋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件事实在是天地都不能容忍,人神都不能接受,天下百姓没有不感到愤慨悲伤的,更何况我蒙受朝廷的恩宠,更应该尽忠报国。这个月五日,我被驿使紧急召回朝廷,我气得咬牙切齿,捶胸顿足,已经病倒了,就算我的家人都在京城,我也顾不上了。我正打算写信请教您的战略方针,就收到了您的命令,悲痛和恐惧交加。我听说司徒大人英明神武,殿下英勇无比,臧质忠义,这些事情不约而同地发生,顺应天意,势如破竹,席卷江淮地区,军队势如破竹,估计很快就要到达。我这边也已经整顿军队,集结兵力,派辅国将军申坦和龙骧将军梁坦率领五千精兵,由申坦统领,准备立即水陆并进。我将率领所有文武官员,紧随其后。凭借您的威势,震慑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形势就像摧毁朽木一样容易,胜利指日可待,我既悲痛又欣喜。”世祖到达新亭,申坦也攻克了京口。

皇上刚登基,就想要封他做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但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任命。于是皇上改封他为中书令、丹阳尹,散骑常侍的头衔还是保留着。那时候京城里抢劫事件特别多,短短二十天就发生了十七起,他为此感到很自责,想要辞职,但皇上没同意。

第二年,他被派去担任使持节、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还额外配了一支仪仗队。还没出发,江州刺史臧质就造反了,皇上又任命他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三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叛乱平定后,朝廷把荆州、江州、豫州的一部分地区划出来设立郢州,他又被任命为都督郢湘二州诸军事、镇西将军、郢州刺史,使持节、散骑常侍的头衔依旧保留,驻守夏口。

孝建二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岁。朝廷追赠他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爵位,使持节、常侍、都督、刺史的头衔也都保留着,谥号为穆侯。他这个人,家族背景好,早早就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先后担任过十二个州的刺史,九次担任都督的监察官。虽然说不上特别清廉,但也绝对没有贪污受贿的污点。他很爱惜人才,喜欢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以很多人都很敬重他。

他的大儿子惠开,另有传记记载。二儿子惠明,也很有声望,做过黄门郎、御史中丞、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后来在废帝元徽年间,死于任上。第四个儿子惠基,在顺帝升明年间,担任侍中。

他的从父弟源摹,做过丹阳尹,死后被追赠征虏将军。他的儿子斌,也受到太祖皇帝的赏识。彭城王义康镇守豫章的时候,任命他为大将军谘议参军、豫章太守。后来又历任南蛮校尉、侍中、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

公元450年,统帅王玄谟带兵北伐。咱们将军王僧斌派将军崔猛去乐安攻打北魏的青州刺史张淮之,张淮之直接放弃城市跑了。之前,崔猛和王僧斌的参军傅融一起拿下乐安和碻磝,因为乐安的水路不通,所以他们先拿下碻磝,后来又拿下了乐安。接着他们去攻打滑台,结果没攻下来。王僧斌就带兵回到历下。这些事,《王玄谟传》里都有记载。

公元451年,一个逃犯司马顺则,假装是晋朝皇室的亲戚,自称齐王,拉起了一帮人占据了梁邹城。还有一个和尚,自称司马百年,号称安定王,还有逃犯秦凯之、祖元明等等,都各自占据村庄响应司马顺则。一开始,梁邹城的守将、宣威将军、乐安和渤海两郡太守崔勋之离开了州城,所以司马顺则趁虚而入,占领了梁邹。崔勋之的司马曹敬会抵抗,但打不过,就逃跑了。王僧斌立刻派崔勋之带着行建威将军、济南和平原两郡太守申坦、长流参军罗文昌等人去讨伐司马顺则,结果没攻下来。崔勋之他们一开始以为城里的人是被逼无奈才投靠司马顺则的,等军队到了,他们就会逃跑,没想到这些人反而死心塌地跟着司马顺则,还杀伤了不少官兵。

王僧斌又派府司马、建武将军、齐郡太守庞秀之统领各路军队。祖元明又占据了安丘城,王僧斌又派振武将军刘武之和军主刘回带一千精兵去讨伐司马百年,结果把司马百年给杀了。司马顺则失去了依仗,手下的人也开始散了。罗文昌派了一个叫道连的人假装投降,司马顺则相信了,还偷偷地把官府的赏格给城里的人看,城里的叛徒李继叔等人都有了归顺的心思。结果道连的计策泄露了,被司马顺则杀了,李继叔翻墙出来投降,城里的叛徒们就都散了。于是军队就从四面八方进攻,冲车一撞,城墙就倒塌好几丈。当时南门楼上掉下一段城墙,还用绳子吊着东西给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上去后,城里的叛军就放箭射他们,说已经杀了司马顺则,扔下去的头就是他的。秦凯之逃到了河北。王僧斌因为在滑台战败,被免了官。过了很久,他又被起用,做了南平王铄的右军长史。他后来的事迹,《二凶传》里有记载。

斌的弟弟简,曾经做过长沙内史。广陵王司马诞被任命为广州刺史,还没去上任,就先任命简为安南谘议参军、南海太守,让他代理州府事务。后来东海王司马祎接替司马诞,简依然担任前军谘议参军,南海太守的职位也没变。后来晋武帝司马炎讨伐叛贼,派辅国将军、南海太守刘琬去讨伐简。简死守了一段时间,最后城池失守,他被杀害了,斌和简的儿子们也被全部处死了。

庞秀之是河南人,因为和斌是旧同事的关系,被叛贼司马劭非常信任,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后来他投奔晋武帝司马炎在新亭。当时司马劭的将领还没人投降,只有秀之第一个投降,事情平定后,他被任命为梁州刺史。他的子弟有将近十个人被司马劭杀害了,但他自己却依然吃喝玩乐,毫不悲伤,结果因此被免官。后来他又做了徐州刺史、太子右卫率。孝建元年去世,追赠原官职,并加赠散骑常侍。他的儿子庞弥之,在宋顺帝刘准的升明年间,做过广兴郡的太守。秀之的弟弟庞况之,在宋太宗刘昱时期,也做过始兴郡的太守。

刘延孙是彭城吕县人,是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儿子。他一开始是徐州主簿,后来考中了秀才,做过彭城王司马义康的司徒行参军、尚书都官郎,以及钱唐县令,还做过晋武帝司马炎做徐州刺史时期的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太守。晋武帝司马炎当了徐州刺史后,刘延孙被任命为治中从事史。当时索虏包围了瓠子县,把抢掠来的百姓送到汝阳,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让司马炎派兵袭击他们。大家推荐刘延孙当元帅,但他坚决推辞说自己没能力担任,推荐刘泰之代替自己。刘泰之去了之后,晋武帝司马炎非常生气,免了刘延孙的官职。后来他又做了晋武帝司马炎镇军北中郎中兵参军、南中郎谘议参军,并兼任录事。晋武帝司马炎讨伐叛贼的时候,府里缺少上级佐官,刘延孙就被提升为长史、寻阳太守,代理州府事务。

皇帝世祖登基后,任命他当侍中,还兼任前军将军。皇帝下诏书说:“我依靠大家的才能,洗刷了巨大的耻辱,凭借我微薄的力量,被推举到王公大臣之上,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建立功勋,光耀后世。新任命的侍中兼前军将军延孙,忠诚敏捷,为人沉稳正直,协助我开创大业,尽心竭力。左卫将军竣,志向远大,思路清晰,献策建言,规划未来,为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都非常勤勉。应该给他们显赫的爵位,以振兴国家。延孙被封为东昌县侯,竣被封为建城县侯,食邑各两千户。” 同年,侍中改任卫尉。

孝建元年,他升任丹阳尹。臧质叛乱,皇帝非常担心东部地区的安全,于是派他出任冠军将军、吴兴太守,并配备了僚属。叛乱平定后,他被征召回朝,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任徐州大中正。皇帝派他到江陵,负责处理各种案件,公平地执行赏罚。三年后,他又被外派担任南兖州刺史,加封散骑常侍。随后又改任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镇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但他因为生病没能前往赴任。于是留任侍中、护军,并继续兼任徐州大中正。他本来就有劳累过度导致的疾病,这一年病情加重,皇帝还特地派黄门侍郎传旨慰问他的病情。

公元414年,刘裕当了皇帝,封我为金紫光禄大夫,还让我管着太子的教育,其他的官职不变。同年,我又被外派,当上了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话说之前,爷爷刘裕临死前留了遗诏,说京口这地方太重要了,离首都又近,除了皇室宗亲,谁都不能在那儿做官。我和皇帝家虽然都是彭城人,但我们家住在吕县,而皇帝家住在彭城县。就说彭城县的刘氏家族,还分了好几个地方住呢,皇帝家住在绥舆里,我叔叔刘怀肃住在安上里,我另一个叔叔刘怀武住在丛亭里,加上吕县的我们家,彭城县一共有四支刘氏家族。虽然我们都出自楚元王的后代,但辈分关系一直没理清楚。我和皇帝家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宗支,按理说我不应该被派到京口去。当时司空竟陵王刘诞在徐州做官,皇上非常忌惮他,不想让他在京口附近,所以把他调到广陵去了。广陵和京口隔江相望,皇上是想让心腹大将镇守徐州,同时控制京口防备刘诞,所以才把我派到南徐州,好让我和皇室宗亲们联络感情,理顺一下辈分关系。

三年后,南兖州刺史竟陵王刘诞犯了事儿,他不肯听从朝廷的征召。我立刻派我的中兵参军杜幼文带兵去讨伐他。结果到了那里,刘诞已经闭城自守了,杜幼文只好退兵。刘诞派使者刘公泰带着书信来求和,我直接把刘公泰给杀了,把他的脑袋送到了京城。然后我又派杜幼文带兵渡江,让他听从沈庆之的指挥。那一年,我的官职升为车骑将军,还加了散骑常侍的职位,并且配了一支仪仗队。

五年后,皇帝召见孙延孙,说:“老家的事,向来都是允许的。你之前提出的其他意见,现在情况稳定下来了,就应该把这些事情交给小儿子处理吧。” 于是,皇帝任命孙延孙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兼领护军将军。孙延孙当时生病了,无法亲自上任,皇帝就派人到五城给他受封,他乘船从青溪到平昌门,然后回到尚书省的住所。皇帝又想让孙延孙代替朱修之担任荆州刺史,但这件事还没来得及办,第二年,孙延孙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皇帝非常惋惜,下诏说:“故侍中尚书左仆射、领护军将军东昌县开国侯延孙,为人正直,见识深远,筹划谋略,自边疆升迁到朝廷,一直保持着过去的友谊,将近二十年。国家大事有变故,他总是首先献策;朝廷发布命令,他总是尽职尽责。才能出众,功劳显著,辅佐朝廷。曾担任多个司马官职,又担任过地方长官,施政有方,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忠诚正直,令我非常感动。正值朝廷太平,他本可以长久辅佐朝廷,却突然去世,朕十分悲痛。按照规定,应该给予他最高的哀荣。特追赠他司徒的官职,赐予班剑二十人,侍中、仆射、侯爵位号不变。” 有关部门奏请谥号为“忠穆”,皇帝改为了“文穆”。皇帝又下诏说:“故司徒文穆公延孙,为人清廉俭朴,家里一向贫寒,他一直追求清正廉洁,朕对此深感惋惜。他的丧葬费用肯定不足,特赐予钱三十万,米千斛。”

孙延孙的儿子孙质继承了爵位,在太宗泰始年间犯了罪,爵位被取消了。孙延孙的弟弟孙延熙,曾任义兴太守,记载在《孔觊传》里。

史官评论说:孙延孙在与外族交往期间,他的功绩已经超过了颜回和袁安。他虽然没有明确的官职等级,但能获得如此高的名声和宠信,必定是经过仔细挑选后才被任命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正值国家新兴,孙延孙又身患重病,虽然他与皇帝之间有长久的恩情,但他为人却清廉简朴。 那些因为事情而亲近的人,往往因为距离的疏远而变得尊敬;距离疏远的人,反而会互相思念;亲近的人,却容易厌倦。厌倦和思念是两种不同的情感,因此荣华富贵也就与他无缘了。他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孔子说:“事君次数多了,就会疏远。” 这话说得对啊,说得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