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传》里说:“简化宗庙祭祀,不祈祷祭祀,废除祭祀,违背天时,那水就不会润泽下流。”意思是说,水失去了它的本性,就会变成灾害。书里还说:“听而不闻,就是不思进取。罪过严重,惩罚就是长久的寒冷,最终导致贫穷。有时候会有妖魔鬼怪作祟,有时候会有鱼类泛滥成灾,有时候会有猪瘟,有时候会有耳朵疾病,有时候会有黑色的灾异和吉兆出现。最终都是因为水火不调造成的。” 书里说的“鱼孽”,刘歆在《传》里解释说是介壳虫的灾害,也就是蝗虫之类的害虫。

魏文帝黄初四年六月,下了很大的雨,伊河洛河水涨到都漫过津阳城的城门了,好几千户人家被冲走,死了很多人。一开始,魏文帝登基后,从邺城迁都到洛阳,忙着建造宫殿,却没建宗庙,他父亲太祖的牌位还留在邺城呢。他曾在建始殿祭祀,就跟家人祭祀一样随意,一直到黄初年间都没回邺城,圆丘、方泽、南北郊、社稷这些祭祀场所,都没正式确定位置。这就是简化宗庙,废除祭祀的惩罚啊!京房在《易传》里说:“专权跋扈的人,都知道这是要遭报应的,惩罚会断绝一切,带来的灾难就是水灾。这种水灾啊,是雨水淹死人,下霜,刮大风,天色发黄。虽然饿肚子,但灾难也不减少,这叫‘泰’;水灾淹死人;躲避灾难的人有德行,这叫‘狂’;水灾,水流淹死人;水灾过后,地上就生虫子;把罪犯关起来也不解决问题,这叫‘追非’;水灾,寒冷的水淹死人;追究惩罚也不解决问题,这叫‘不理’;水灾,五谷歉收;大败仗打输了也不解决问题,这叫‘皆阴’;水灾,洪水冲进城邑,下霜,庄稼都死了。”

吴国的孙权,赤乌八年夏天,茶陵县发生洪水泛滥,冲走了两百多户人家;十三年秋天,丹阳郡故鄣等县又发生了特大洪水。孙权称帝三十年,竟然没在建业建立七座宗庙,只有他父亲孙坚的一座庙,还在远在长沙的地方,郊祀的祭祀仪式也缺失。嘉禾年间,大臣们奏请应该效仿先帝进行祭祀,孙权也不答应。到孙权晚年虽然进行了一次南郊祭祀,但北郊祭祀却完全没有听说过。再说长江三江、太湖五湖、衡山、霍山、会稽山,都是吴楚地区的名山大川,也没见他祭祀,反而去祭祀罗阳的妖神,祈求保佑。老天爷的意思好像在说,孙权简化宗庙,不祈祷祭祀,废除祭祀,这是在给他惩罚,想让他明白过来。

公元276年,又刮起了大风,发了大水,怪事连连啊!那年冬天,孙皓去南郊祭祀,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老天爷在警告自己?祭祀完回来就病倒了。第二年四月,他就死了。有人说,孙皓平时太相信那些小人的告密了,就算陆凯功劳很大,太子孙和的地位也稳固,到头来还是没能善终。这跟汉安帝听信谗言,罢免杨震,废掉太子一样啊!再说,赤乌年间(孙皓在位时期)几乎年年打仗,老百姓怨声载道。八年秋天,将军马茂等人又造反了。

公元238年九月,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雨下得太多了,冀州、兖州、徐州、豫州四个州都发大水,好多人被淹死,家当全没了。曹叡从即位开始就过着奢侈淫荡的生活,抢夺年轻女子,甚至霸占大臣的妻子,大兴土木,耽误农业和军事,放纵情欲,到了现在更是变本加厉。他发布的命令违背农时,百姓挨饿他还加派徭役,这大水就是上天对他不治理水患的惩罚啊!

公元250年夏天,吴国孙亮当政期间,发了大水。孙亮当了四年皇帝,才给孙权建庙;而且吴国一直到灭亡,都没给祖宗上尊号,也没好好祭祀先帝,祖宗的祭祀顺序都乱套了。孙亮和孙休、孙皓还一起废除了两次郊祀,不祭祀神灵。这是因为他们轻慢宗庙,不祭祀神灵的报应啊!而且那时候,孙峻专权,也是阴盛阳衰的表现吧。

公元263年五月,吴国孙休在位期间,下大雨,泉水都涌出来了。前几年修浦里塘,花了无数人力物力,结果田地还是没收成,士兵死伤逃亡,甚至互相残杀,百姓怨声载道,这都是阴气太盛的缘故啊!孙休还重用张布,排挤盛冲等人,这也是吴国人要造反的征兆啊!公元264年八月壬午日,又下大雨,打雷闪电,泉水都涌出来了。

晋武帝泰始四年九月,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这四个州都发了大水。七年六月,下着特大的雨,黄河、洛河、伊河、沁河都泛滥了,死了两百多人。皇帝登基后,没给祖宗加尊号。泰始二年,他又把明堂南郊五帝的座位取消了,都改称昊天上帝,就一个位置。他还简化了祭祀天地神灵的礼仪。这跟汉成帝的做法一样,都是简化宗庙,减少祭祀活动。话说,前几年到今年,药兰泥、白虎文秦凉杀害刺史胡烈和牵弘,然后派田璋去讨伐药兰泥。同时司马望率领大军在淮河以北抵御吴国孙皓。内外都在打仗,西部地区还闹饥荒,老百姓怨声载道,唉,这都是阴气盛的缘故啊!到了咸宁初年,才开始给祖宗上尊号;到了太熙初年,又恢复了五帝的座位。

晋武帝咸宁元年九月,徐州发了大水。二年七月癸亥日,河南魏郡暴发了洪水,死了百余人;八月,荆州的郡县也发了大水,好几个地方都淹了。去年选妃子的时候,那些良家女子都要露面进宫,皇帝亲自挑选,只看重美貌,根本不看人品。要是有人藏着掖着不来参加选秀的,就以不敬之罪论处。达官贵人们都愁眉苦脸,天下人都批评这事儿,这又是阴气盛的表现啊!咸宁三年六月,益州、梁州的郡县,足足八个地方发了大水,死了三百多人;七月,荆州大水;九月,始平郡大水;十月,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益州、梁州这七个州又都发了大水。那时候贾充他们这些权臣越来越厉害,而正直的人却被排挤在外。咸宁四年七月,司州、冀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的郡县,二十多个地方都发了大水。

公元281年,也就是晋武帝太康二年六月,泰山和江夏地区发了大水。泰山那边的水灾淹没了三百多户人家,死了六千多人,江夏也死了不少人。 那时候,刚刚平定吴国不久,王浚因为立下大功,却受到了各种无端的指责;而荀、贾二人虽然没什么功劳,却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还从吴国掳掠了五千个女子,都送进了后宫。 这大概就是上天给出的警示吧。

公元284年七月,司州、豫州、徐州、兖州、荆州、扬州等二十个州郡又发了大水,庄稼受损严重,房屋倒塌,不少人丧生。公元286年三月,青州、凉州、幽州、冀州十五个州郡又遭遇了水灾。公元287年九月,西方安定等八个州郡也发了大水。公元288年六月,又有八个州郡遭遇了水灾。 这几年水灾不断,老百姓可真是苦不堪言啊。

晋惠帝元康二年,也就是公元292年,也发生了水灾。公元295年五月,颍川和淮南地区发了大水;六月,城阳和东莞地区发了大水,死了不少人;荆州、扬州、徐州、兖州、豫州五个州又发了大水。 这时候,惠帝已经即位五年了,却还没举行过郊祀大典,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很多都没有亲自参加。 他简化了宗庙祭祀,甚至还取消了一些祭祀的惩罚。 班固说过:“帝王即位,一定要祭祀天地,祭拜山川。如果对鬼神不敬,政令违背天意,就会出现大雾、暴雨、洪水等灾害,河流泛滥成灾,毁坏城乡,淹死百姓,水也失去了滋润万物的功能。”

公元296年五月,荆州和扬州又发了大水。 按照董仲舒的说法,水灾是阴气过盛的表现。 当时贾后专权乱政,重用贾氏和郭氏家族。 这水灾,大概也是上天对贾后专政的警告吧。公元298年五月,金墉城里的井水都溢出来了。汉成帝的时候也发生过这种怪事,班固认为这是王莽篡位的预兆。 后来赵伦篡位,也应验了这个预兆。 赵伦把惠帝废掉,就在这个金墉城,井水溢出,真是天意啊!公元298年九月,荆州、扬州、徐州、兖州、冀州五个州又发了大水。 当时贾后更加暴虐,韩谧也更加骄横跋扈,最终害死了太子,不久之后自己也遭到灭族。公元299年四月,宫中井水沸腾溢出。

公元300年七月,南阳和东海地区发了大水。 当时齐王冏专权,独揽大权,这也是阴盛的征兆。公元301年七月,兖州、豫州、徐州、冀州四个州又发了大水。 当时朝中大臣争权夺利,根本没有心思辅佐皇帝。

公元310年4月,江东地区发了大水。那时候,王导等人暗中策划着拥立新君,这可是阴气盛啊!

公元327年6月,又发大水。这时候王敦心里早就想造反了,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最后被灭族。328年7月,再次发大水。第二年就发生了石头城之战。

公元329年5月,荆州以及丹阳、宣城、吴兴、寿春等地都发了大水。

公元329年5月,丹阳、宣城、吴兴、寿阳等地发了大水。当时王敦迫害忠良,权势熏天,最后也被诛杀了。

公元344年5月,大水。那时候皇帝年纪还小,太后临朝听政,庾亮凭借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和良好的名声,在宫中处理政务。这又是阴盛阳衰的征兆啊!344年5月戊子日,京都也发了大水。那年冬天,苏峻起兵造反,都城一片混乱。347年7月,丹阳、宣城、吴兴、会稽等地发了大水。那年冬天,郭默造反,荆州和豫州的军队一起讨伐他,半年才平定。347年5月,又发大水。当时皇帝年幼,不理政事,朝政大权掌握在大臣手中。又是阴盛阳衰的征兆!

公元345年8月,长沙、武陵地区发了大水。那年3月,石虎的骑兵打到了历阳,4月又包围了襄阳。于是朝廷加封王导为大司马,让他招募军队;又派赵胤、路永、刘仕、王允之、陈光五位将军,各自率领军队戍守各地。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这又是阴气盛啊!

公元350年5月,大水。当时皇帝年幼体弱,太后临朝听政;而且朝中的将相大臣,都在争权夺利,这情况跟咸和初年很像啊!351年5月,大水。352年5月,大水。353年7月甲辰夜,洪水涌入石头城,死了好几百人。去年,殷浩因为私人恩怨罢免了蔡谟,朝野上下都不赞成。再加上皇帝年幼,殷浩和桓温又互相敌对,招兵买马,各自争权夺利,这都是阴盛阳衰的表现啊!也有人说洪水涌入石头城,是江右地区将要发生战乱的征兆。此后殷浩、桓温、谢尚、荀羡等将领连续多年征战不休。

公元358年5月,发大水了。那时候桓温掌握着朝廷大权,打仗那是他的家常便饭。到了公元360年4月,又发大水了。

公元366年6月,京都发大水,平地水深好几尺,连太庙都淹了。朱雀航道上的缆绳都断了,有三艘船直接冲进了长江。丹阳、晋陵、吴国、吴兴、临海五个郡也发大水,稻子全被淹了,老百姓都饿肚子。这之前四年,桓温北伐打败仗,损失惨重;五年后,他又去征讨淮南,打了一年多才拿下。老百姓怨声载道,这都是有原因的。

公元376年12月壬午日,涛水涌进了石头城。第二年,有个叫卢竦的贼寇带着几百人冲进皇宫,抢了三个武库的兵器,游击将军毛安之后来把他平定了。

公元378年6月,发大水了。那时候孝武帝年纪还小,朝政都掌握在大臣手里。公元380年,又发大水了。前一年氐族攻陷了襄阳,又打到了广陵。朝廷被迫把长江、淮河沿岸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南方,三个州的老百姓都失业了,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虽然谢玄打败了句难等人,但是之后征战不断。老百姓怨声载道,这都是有原因的。公元381年6月,荆州、江州、扬州三州发大水。公元385年夏天,又发大水了。之前公元383年,苻坚被打败了,之后朝廷一直在中原地带打仗,年年征兵打仗没完没了。兵民怨声载道,这都是有原因的。公元388年12月,涛水涌进了石头城。第二年,丁零、鲜卑人侵扰司州、兖州,西边、北边的人民疲于奔命。公元390年7月,兖州发大水。那时候沿河地区争斗不断,征战频繁,百姓劳苦不堪。公元392年6月甲寅日,涛水涌进了石头城,毁坏了大航道,船只都被冲走了,死了很多人;京口西浦也涌进了涛水,淹死了人。永嘉郡潮水暴涨,沿海四个县死了很多人。四年后皇帝死了,王恭又来攻打京城,京城也调集了大量军队抵抗。公元394年7月,荆州、彭城发大水,庄稼都毁了。公元395年,荆州、彭城又发大水。公元396年5月癸卯日,又发大水了。那时候朝政腐败,老百姓都对此不满。

公元400年,五月,荆州发了大水,真是不得了!想去年,殷仲堪带兵打到京都,今年春天又杀了郗恢,这简直就是应了“阴盛阳衰”的道理啊!不过,殷仲堪最后也失败了,没好下场。公元402年,五月,又发大水!那时候,司马元显在京都耀武扬威,桓玄在西边称霸,孙恩在东边闹事,这简直就是“阴盛阳衰”的翻版啊!

公元404年十二月,桓玄篡了位,当了皇帝。到了第二年二月,庚寅夜,长江水暴涨,直接灌进了石头城(今南京)。当时,进贡的使者和商人们,成千上万条船,都被冲散了,船毁人亡,到处都是尸体,惨不忍睹!虽然长江沿岸经常发大水,但也没见过这么严重的!三月,义军攻下了京都,桓玄逃跑了,最后被灭族了。公元405年二月初一晚上,长江水又灌进了石头城,淹死了很多人,好多船都被冲坏了。

公元406年十二月,长江水又进石头城了!公元407年十二月,又是同一天,长江水又进石头城了!第二年,骆球他爹骆环偷偷摸摸地跟桓胤、殷仲文等人密谋造反,刘稚也打算造反,结果好多家都被灭了。公元408年五月,大水!公元409年十二月,长江水又进石头城了!第二年,军队北上讨伐鲜卑。公元411年五月,大水!同年的乙丑日,卢循到了蔡洲。公元413年六月,大水!公元414年五月,大水!公元415年五月,大水!戊寅日,西明门的地面塌陷,涌出大量的水,把城门和门槛都冲坏了!七月,淮北地区刮大风,发了大水,死了很多人。公元416年七月,大水,淹了太庙,百官都去救灾。第二年,军队北上讨伐关中和黄河沿岸的敌人。

宋文帝元嘉五年六月,南京城里发了大水。过了两年,到彦之将军带兵去治理黄河。元嘉十一年五月,南京城又发大水。元嘉十三年,檀道济将军被杀了。元嘉十二年六月,丹阳、淮南、吴郡、吴兴、义兴这五个郡都发了大水,南京城里的人只能坐船出行。元嘉十八年五月,长江水暴涨,淹没了好多人家,庄稼也都被毁了。第二年,裴方明将军率领雍州、梁州的军队去打仇池。元嘉十九年和二十年,东边好几个郡都发了大水。元嘉二十九年五月,南京城又发大水。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八月,会稽郡发了特大洪水,平地都淹了八尺深!两年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青州、冀州,朝廷派羽林军去打仗。孝武帝大明元年五月,吴兴、义兴两郡发了大水。大明四年八月,雍州发了大水。那一年,南徐州和南兖州也发了大水。

宋后废帝元徽元年六月,寿阳发了大水。

宋顺帝升明元年七月,雍州发了大水,水灾的严重程度比当年关羽在樊城时还要厉害!升明二年二月,于潜县翼异山一夜之间竟然有五十二处地方同时涌出洪水,冲毁了很多房屋,淹没了百姓。七月初一,洪水涌进了石头城(南京),城里的人都给淹没了。

恒寒:

庶征之恒寒,刘歆认为“大雨雪、或者还没到下雪的时候就下雪了、或者下大冰雹、霜冻把庄稼都给冻死了,这些都是常寒带来的惩罚”。京房在《易传》里说:“有德行的人遭遇危险,这叫做违背天命,就会出现异常的寒冷。惩罚太重了,该热的时候却很冷,持续六天,就会下冰雹。该惩罚坏人却没惩罚,这叫做养寇,就会冷七十二天,冻死飞禽。正直的人开始离开,这叫做受伤,寒冷会让植物没霜冻就死了,还会涌出洪水。打仗不量力,这叫做辱没天命,寒冷虽然下雨,但庄稼却长不好。”

孙权在位嘉禾三年九月初一,下了一场霜冻,庄稼都受损了。刘向说过:“诛杀大臣不是君主自己决定的,而是臣下造成的。”当时吴国的校事吕壹专权跋扈,跟汉元帝时期的石显专权的情况很像,都导致了霜冻。班固的书上写的是九月二日,陈寿说是初一,但不管怎么说,霜冻都不应该损伤庄稼。后来吕壹也受到了惩罚。《京房易传》里说:“兴兵妄杀,这是违背法度的;灾害就是霜冻,夏天伤谷子,冬天伤麦子。诛杀不问情由,这是不仁义的;霜冻在夏天之前会有大雷大风,冬天之前会下雨,然后才会下霜,霜还有棱角。贤人君子遭难,霜会附着在树木上,不会落到地上;奸佞小人依仗刑法,这是私心作恶,霜会出现在草根和土缝里;不教育就诛杀,这是暴虐,霜会出现在草地下。”

嘉禾四年七月,下了冰雹,还下了霜。刘向说:“冰雹是阴气压迫阳气造成的。”当时吕壹专权,诽谤重臣,陷害无辜,从太子以下,大家都受了他的害,但他却反而被封侯,得到宠信。这跟《春秋》里公子遂专权,导致雨雹的情况一样。汉安帝听信谗言,滥杀无辜,也下了冰雹。董仲舒说:“凡是下冰雹都是因为有人专权,施行暴政造成的。”

孙权在位赤乌四年正月,下了一场大雪,平地积雪有三尺深,鸟兽冻死的很多。那年夏天,全琮等四位将军攻打淮南、襄阳,战死了一千多人。后来孙权听信谗言,多次责备陆议,陆议气愤而死。这跟汉景帝、汉武帝时期下大雪的情况一样。赤乌十一年四月,下了冰雹。当时孙权听信谗言,要废掉太子。后来朱据、屈晃因为违逆孙权的意愿而被贬斥,陈象因为忠言进谏而被灭族,太子最终也被废黜。这是有德之人遭遇危险,诛罚过重的征兆。

晋武帝泰始六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泰始七年十二月,又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年,步阐、杨肇战败,死伤惨重。泰始九年四月辛未,下了霜。当时贾充的亲信党羽专权,这跟鲁定公和汉元帝时期下霜的情况一样。

公元277年8月,平原、安平、上党、秦郡这几个地方,庄稼全被霜给冻坏了,颗粒无收啊! 还是公元277年8月,河间地区刮起了暴风,还下了冰雹,好几个郡县的庄稼都冻死了,损失惨重。 紧接着,朝廷就大张旗鼓地出兵攻打吴国,同时又派马隆将军率领精兵强将去讨伐凉州的叛乱。

公元279年5月16日,钜鹿和魏郡下起了冰雹,把禾苗和麦子都打坏了;19日,雁门关那边也下冰雹,秋天的庄稼全遭了殃。 公元279年6月10日,汲郡、广平、陈留、荥阳几个地方都下起了冰雹;14日,又下冰雹,这次可是厉害了,一千三百多顷的秋收麦子都被毁了,一百三十多间房子也被砸坏了;17日,安定地区也下冰雹;7月2日,魏郡再次遭受冰雹袭击;闰月28日,新兴地区也下冰雹;8月10日,河东和弘农地区又下冰雹,秋收的三种豆类庄稼全被毁了。

公元280年三月,山西河东、高平地区下起了霜雹,桑树和麦子都遭了殃。四月,河南、河北、山西河东、魏郡、弘农地区又下了雨雹,麦子和豆子都受损了。五月,山东东平、平阳、上党、雁门、济南地区也遭遇了雨雹,稻子、麦子和各种豆类都颗粒无收。

280年四月庚午日,也就是具体哪天,咱们查查黄历就知道了,京畿地区好几个县,还有东平范阳县,都下了雨雹;癸酉日,京畿地区又有好几个县遭遇了雨雹。那时候王浚立了大功,可朝中权贵互相倾轧,皇帝却迟迟拿不定主意,这真是应了那句“阴盛阳衰”啊!

公元281年二月辛酉日,济南、琅琊地区下了霜,麦子受损;壬申日,琅琊又下起了雨雪,麦子继续遭殃;三月甲午日,河东地区又下了霜,桑树受损。公元281年五月丙戌日,城阳、章武、琅琊地区麦子受灾;庚寅日,山西河东、乐安、山东东平、济阴、弘农、濮阳、齐国、顿丘、魏郡、河北河内、汲郡、上党地区都下了雨雹,庄稼全毁了。公元281年六月,足足有十六个郡国都遭受了雨雹袭击。公元282年十二月,下了很大的雪。

公元284年七月乙卯日,中山、东平地区下了雨雹,秋天的庄稼全完了;七月甲辰日,中山地区又下了雨雹;九月,南安地区下了大雪,树木都被压断了。公元285年二月,东海地区下了霜,桑树和麦子都冻坏了。公元285年三月戊辰日,齐郡临菑、长广等四个县,乐安梁邹等八个县,琅琊临沂等八个县,河间易城等六个县,高阳北新城等四个县,都下了霜,桑树和麦子都受损了。公元285年六月,荥阳、汲郡、雁门地区下了雨雹。公元287年四月,齐国、天水两个郡下了霜;十二月,又下了大雪。公元288年正月,京都地区刮起了大风,下了雨雹,房屋倒塌,树木被拔起;四月,陇西地区下了霜。公元289年四月,八个郡国都下了霜。

公元292年八月,沛县和汤阴县下起了冰雹,那雨雹下的可真厉害!到了公元293年四月,荥阳也遭了殃,下起了冰雹;弘农湖和华阴更是惨,冰雹厚达三尺!那时候贾皇后骄横跋扈,为非作歹,简直跟《春秋》里记载的鲁桓夫人一样坏,这都是阴气太盛的缘故啊!

公元295年六月,东海地区下了冰雹,雹子厚五寸;十二月,丹阳也下了冰雹。更糟糕的是,同年十二月,丹阳建业还下了一场大雪!到了公元296年三月,东海地区竟然下起了霜,桑树和麦子都被冻坏了。公元297年五月,鲁国下了冰雹;七月,秦州和雍州也下霜,庄稼全被冻死了。公元299年三月十八日,河南、荥阳、颍川都下起了霜,稻子受损严重;五月,又下了冰雹。这时候贾皇后更加嚣张跋扈,到了冬天,惠帝终于把她废掉了。

公元299年七月,襄城下了冰雹。那时齐王冏独揽大权。十月,襄城、河南、高平、平阳都刮起了风雹,树木被刮断,庄稼被毁坏。公元300年闰八月初一,下起了霰雪。刘向说过:“天气很热的时候下冰雹,是因为阴气太盛;天气很冷的时候下霰雪,是因为阳气太弱。”现在这个时候下雪,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这说明当权者昏庸无能啊!

公元307年十二月,雪下得厚达三尺,把地都盖住了!公元313年十月,又下了一场大雪。

公元314年十一月,会稽地区下起了暴雨,还打雷闪电。晚上,西北方向出现红色的光芒。那天晚上,又是暴雨又是雷电。第二天,竟然下起了大雪!刘向说过:“打雷一般在二月开始,八月结束。”现在这个月份打雷闪电,说明阳气没有收敛。雷电过后,第二天就下大雪,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啊!那时候刘曜在平阳称帝,李雄在蜀地称帝,天下分裂,西京(长安)孤零零的,真是君王失德的征兆啊!

公元318年三月,成都下起了风雹,还死了人。公元319年三月,海盐郡下了冰雹。这时候王敦正在谋反。

公元320年十二月,幽州、冀州、并州三州都下了一场大雪。

公元323年12月,幽州、冀州、并州下了一场大雪。

公元324年4月庚子日,京都下起了大冰雹,连燕子麻雀都冻死了。公元325年3月丁丑日,又是冰雹;癸巳日,竟然下起了霜;4月份,又是大冰雹。这一年晋明帝驾崩了,紧接着就爆发了苏峻之乱。“晋明帝太宁元年十二月,幽、冀、并州大雪。太宁二年四月庚子,京都大雨雹,燕雀死。太宁三年三月丁丑,雨雹;癸巳,陨霜;四月,大雨雹。是年帝崩,寻有苏峻之乱。”

公元346年3月癸未日,下了冰雹。那时晋成帝还小,朝政大权掌握在大臣手里。“晋成帝咸和六年三月癸未,雨雹。是时帝幼弱,政在大臣。”公元349年8月,成都下雪了,就在那天,李雄死了。“咸和九年八月,成都雪。其日李雄死。”公元348年1月丁巳日,皇后在太庙祭祀,当天晚上就下了冰雹。“晋成帝咸康二年正月丁巳,皇后见于太庙。其夕雨雹。”

公元350年8月,下了一场大雪。当时朝政大权掌握在将相手中,阴气很盛啊,这跟《春秋》里记载的鲁昭公时期季孙宿专权的情况很像。刘向说过:“凡是下雨,是阴气,下雪更是阴气中的阴气。这些现象如果不在正常时间出现,就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晋康帝建元元年八月,大雪。是时政在将相,阴气盛也。与《春秋》鲁昭公时季孙宿专政同事。刘向曰:“凡雨,阴也,雪又雨之阴也。出非其时,迫近象也。””

公元357年8月,冀州下了一场大雪,冻死了很多人和马匹。公元359年6月,临漳发生了暴风雷雨,冰雹大的像升一样。公元364年5月,凉州下雪了。第二年8月,桴罕护军张瓘率领宗混等人攻灭了张祚,另立张曜灵的弟弟张玄靓为首领。京房的《易传》里说:“夏天下雪,预示着臣子要造反。”公元365年4月壬申朔日下雪;12月戊午日打雷;己未日又打雷。那时晋穆帝还小,太后临朝称制,朝政掌握在大臣手中。“晋穆帝永和三年八月,冀方大雪,人马多冻死。永和五年六月,临漳暴风震霆,雨雹大如升。永和十年五月,凉州雪。明年八月,桴罕护军张瓘帅宗混等攻灭张祚,更立张曜灵弟玄靓。京房《易传》曰:“夏雨雪,戒臣为乱。”永和十一年四月壬申朔,雪;十二月戊午,雷;己未,雷。是时帝幼,母后称制,政在大臣。晋穆帝升平二年正月,大雪。”

公元366年4月己酉日,下了冰雹;12月,下了一场大雪。当时晋孝武帝还小,朝政掌握在将相手中。“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四月己酉,雨雹;十二月,大雪。是时帝幼弱,政在将相。”公元377年4月己丑日,下了冰雹。那时中原地区战事不断,兵役年年有。“太元十二年四月己丑,雨雹。是时有事中州,兵役连岁。”公元380年5月癸卯日,上虞下了冰雹。“太元二十年五月癸卯,上虞雨雹。”公元381年4月丁亥日,下了冰雹。当时张夫人专宠,皇帝又暴毙而亡,老百姓都议论纷纷。“太元二十一年四月丁亥,雨雹。是时张夫人专幸,及帝暴崩,兆庶尤之。”公元381年12月,连续下了23天的雪。当时继承皇位的皇帝年纪还小,宰相专权。“太元二十一年十二月,连雪二十三日。是时嗣主幼冲,冢宰专政。”

晋安帝隆安二年三月乙卯,下起了雨夹雹。那年秋天,王恭和殷仲堪起兵讨伐,最后都被杀了。这说明上天在警示啊!

晋安帝元兴二年十二月,冷得不行,比平时冷得多。这时候桓玄篡位,搞得民不聊生,政局混乱,这也都是天象预兆啊!晋朝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太软弱了,而桓玄则恰恰相反。就像刘向说的:“周朝衰亡的时候没有寒冷的年份,秦朝灭亡的时候没有炎热的年份。”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元兴三年正月甲申,下起了冰雹和雪,还打雷!雷和冰雹不可能同一天出现,这又是天谴啊!二月,义兵起事,桓玄失败了。元兴三年四月丙午,江陵下起了雨夹雹,那时安帝正四处逃亡呢。

晋安帝义熙元年四月壬申,又下起了雨夹雹。那时候天下还不统一,到处都在打仗,战鼓声震天响。义熙五年三月己亥,下了好几寸厚的雪。义熙五年五月癸巳,溧阳下起了雨夹雹;九月己丑,广陵也下起了雨夹雹。第二年,卢循就打到了蔡洲。义熙五年九月己丑,广陵又下起了雨夹雹!义熙六年正月丙寅,下雪还打雷。义熙六年五月壬申,又下起了雨夹雹。义熙八年四月辛未朔,下起了雨夹雹;六月癸亥,又下起了雨夹雹,还刮大风,把好多房子都掀了。那年秋天,刘藩等人被杀。义熙十年四月辛卯,又下起了雨夹雹。

宋文帝元嘉九年春天,京都下起了雨夹雹,溧阳和盱眙尤其严重,好多牛马牲畜都死了。元嘉十八年三月,又下起了雨夹雹。二十五年,二十五胡寇犯青州。元嘉二十五年正月,积雪成冰,冷得厉害。元嘉二十九年五月,盱眙下起了雨夹雹,冰雹大的跟鸡蛋似的!三十年,国家就乱了,到处打仗。

孝武帝大明元年十二月庚寅,下了很大的雪,平地上积雪有两尺多厚。第二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冀州,朝廷派羽林军北上讨伐。

明帝泰始五年四月壬辰,京都下起了雨夹雹。

后废帝元徽三年五月乙卯,京都下起了雨夹雹。

魏明帝景初中,洛阳城东桥、洛水浮桥和桓楹,同一天都发生了雷击事件;接着西城上观测风向的木制飞乌也被雷击了。当时劳役繁重,没多久皇帝就驾崩了。

话说孙权当政的赤乌八年夏天,宫殿门柱被雷震坏了;南津大桥的桥柱也被震坏了。这可是大事!

孙亮当政的建兴元年十二月一号,刮大风,打雷闪电,这个月还下雷雨,跟前面那事儿意思差不多。后来孙亮也完蛋了,这皇帝当得,啧啧……

到了晋武帝时期,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朔(具体日子),淮南郡那边雷电交加。第二年,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毗陵地区也是雷电大作,南沙司盐都尉戴亮还专门上报了这事儿。再往后,太康十年十二月癸卯,庐江、建安两地又是雷电大雨,这天气,真是……

晋惠帝永康元年六月癸卯,崇阳陵西南五百步的地方,一个标志物被雷震坏了,劈成了七十多块!那会儿贾后专权,陷害大臣,重用亲戚,跟汉桓帝时候宪陵寝被雷劈的情况可太像了!后来贾后也被弄死了,也算是报应吧。同一年,永兴二年十月丁丑,又是雷电交加。

晋怀帝永嘉四年十月,也遭遇了雷电天气。

晋元帝永昌二年七月丙子朔,太极殿的柱子被雷劈了。同年十一月,会稽、吴郡两地又是雷雨闪电,这频率也太高了吧!

晋明帝太宁元年七月丙子朔,太极殿的柱子,又!被!雷!劈!了!

晋成帝咸和元年十月己巳,会稽郡下大雨,还伴有雷电。咸和三年六月辛卯,临海地区雷声震天,把郡府里的小屋柱子劈坏了十根,还死了人!这雷可真厉害!同年九月二日立冬,会稽地区又是雷电交加。咸和四年十二月,吴郡、会稽两地,还有丹阳,都遭遇了雷电天气,这真是……

晋穆帝永和七年十月壬午,雷雨闪电一起上。晋穆帝升平元年十一月庚戌,打雷;过了几天,乙丑,又打雷!升平五年十月庚午,雷声从东南方向传来。

到了晋孝武帝时期,太元五年六月甲寅,含章殿的四根柱子被雷劈了!太元五年十二月,南方传来隆隆雷声。太元十四年七月甲寅,宣阳门西边的柱子,也被雷劈了!

公元402年9月某天,阴雨雷电交加。四年后,公元406年,永安皇后从巴陵回来,准备隆重地进入皇宫,结果天上突然打雷,把人和马都劈死了,真是吓人!公元407年11月,西北刮起了大风,紧接着又打雷。公元408年6月,太庙被雷击中,东边的鸱尾(屋脊上的装饰)都被劈坏了,墙壁和柱子也都被震坏了。公元409年1月,先打雷,后下雪。同年12月,又打了一次大雷。公元412年11月,连续两天都打雷。

公元424年11月,又打雷了。公元425年6月,太庙再次被雷击中,东边的鸱尾又坏了,墙壁和柱子也再次受损,这也太巧合了吧!公元426年1月,雷声隆隆,还下起了雪。公元427年10月,打雷。公元428年12月,打雷。公元429年11月,雷声伴着雪花飘落。公元434年,初宁陵的陵口标志被雷击毁了四次,一直劈到地底下。公元437年,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废黜。从此,骨肉相残的惨剧开始了,真是令人唏嘘!

公元454年9月,打雷。公元458年9月,打雷。公元460年10月,打雷。公元460年11月,打雷。公元461年11月,打雷。公元462年11月,打雷。

公元477年9月,连续几天都打雷,真是雷声滚滚啊!

公元478年2月24日,建阳门被雷击中了。

接下来说个奇怪的事:公元299年3月,许昌城里传出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同年12月,太子被废黜,关押在许宫。根据《春秋》记载,晋文公的灵柩发出像牛叫的声音,刘向认为这是妖孽作祟的征兆。他的解释是:“发出这样的声音,是愤怒的象征,预示着将有激烈的冲突和战争。” 这和后来的事情很相似。第二年,贾后派黄门孙虑用药杵杀了太子,声音传到了外面。

苏峻在历阳的时候,军营里的鼓自己响了起来,就像有人在敲一样。苏峻亲自上去把鼓砸了,说:“我老家要是出现这种事,城里就空了。”没多久他就造反,最后被灭了。这是因为他不听劝告的惩罚,妖异的鼓声预示着灾难的发生。石虎后期,洛阳城西北九里处,一只石牛立在青石座上,突然叫了起来,声音传出去四十里远。石虎派人把石牛的两只耳朵和尾巴都砸掉了,还用铁钉钉住了它的四只脚。

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三月初一,东北方向传来雷鸣般的声音。查阅刘向的著作,上面说:“雷声要依附于云彩,就像君主依靠臣子一样。”没有云彩却有雷声,这说明君主不体恤百姓,是百姓将要叛乱的征兆。后来皇帝驾崩,天下渐渐陷入混乱,孙恩、桓玄相继攻打建康。

吴兴长城县夏架山有一只石鼓,长一丈多,直径三尺左右,下面有块圆形的石头做底座,它叫起来的声音像金鼓一样,三吴地区就会发生战乱。晋安帝隆安年间,这只石鼓大响,后来果然发生了孙灵秀的叛乱。

说完了这些,咱们再来说说鱼的怪异现象:魏齐王嘉平四年五月,有两条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这可是不祥之兆啊!王肃说:“鱼生活在水里,却跑到屋顶上,这种有鳞片的生物,离开了它应该待的地方。这大概预示着将要发生丢盔弃甲的战乱吧!”后来果然发生了东关之战的惨败。干宝也认为这是高贵乡公将要遭遇兵祸的预兆。这两种说法都和班固的观点一致。

晋武帝太康年间,有两条鲤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干宝说:“武库是存放兵器的场所,鱼有鳞甲,也属于兵器的范畴。鱼属阴,屋顶见阳光属阳,鱼出现在屋顶,意味着至阴之物用兵革之祸来冲击至阳之物。”到了惠帝初期,杨骏被诛杀,太后被废黜,宫殿里到处都是箭矢。元康年间,贾后诬陷太子,不久也被诛杀废黜。十年间,母后之难两次发生,这都应验了之前的预兆。从此以后,祸乱不断,京房在《易妖》中说:“鱼离开水,飞到路上,将要发生战争。”

接下来咱们说说蝗灾:

公元222年7月,河北地区发生大蝗灾,老百姓都饿肚子了。有人翻出了蔡邕的观点,说蝗灾是因为当权者贪婪残暴造成的。那会儿孙权刚投降曹魏,曹操儿子曹丕因为孙权参与了西陵之战,就趁机带兵去打他,结果孙权又反悔了,再次背叛了曹魏。

公元265年6月,又闹蝗灾。当时执政的是荀顗和贾充,他们俩都比较昏庸,不关心百姓疾苦,只顾着自己。

公元310年5月,发生特大蝗灾,从幽州、并州、司州、冀州一直蔓延到秦州、雍州,草木、牛马的毛都被吃光了。当时天下大乱,老百姓只能靠打渔打猎勉强活命,能不能活下去,全看司马越和苟晞这两个人的脸色,可这俩人又都特别狠毒,治理国家也没个章法。

公元317年6月,又是蝗灾。去年匈奴人多次入侵北地郡和冯翊郡,朝廷派兵抵抗,结果又跟刘曜打仗,还被打败了,西京长安也因此沦陷了。

公元318年6月,兰陵郡合乡县发生蝗灾,庄稼都被吃光了。同年的乙未日,东莞地区也爆发蝗灾,受灾面积达三百里,庄稼颗粒无收。7月份,东海、彭城、下邳、临淮四个郡也遭遇蝗灾,禾苗和豆类都被吃光了。8月份,冀州、青州、徐州三州的蝗虫把所有的青草都吃光了,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当时中原地区一片混乱,各种暴乱此起彼伏。公元319年5月,淮陵、临淮、淮南、安丰、庐江等郡的秋麦又被蝗虫吃掉了。公元320年5月癸丑日,徐州和扬州江南地区再次发生蝗灾,很多吴地百姓都饿死了。去年王敦兼任荆州刺史,他残暴的统治,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那年年初,徐州刺史蔡豹还带兵去攻打周抚。

公元375年8月,兖州发生蝗灾。当时丁零人侵犯兖州和豫州,鲜卑人又逼近河南,朝廷不停地征兵打仗。公元376年5月,飞蝗从南方飞来,聚集在堂邑县,庄稼再次受灾。那年春天,朝廷征调了江州两千户兵营将士,以及六七千家属,让他们去保护朝廷军队和东宫,结果后来大部分人都逃散了。边境将领们又不断地征战杀戮。

豕祸:(此处保留原文,不作翻译)

公元270年,孙皓当政的时候,一头野猪闯进了右司马丁奉的大营。这可是个不祥之兆啊!后来丁奉奉命攻打谷阳,结果没打赢还败了回来,孙皓大怒,把丁奉的向导给杀了。 等到孙皓带兵北上,丁奉和万彧等人私下商量说:“要是到了华里,咱们非得各自逃命不可!” 这计策泄露了,虽然丁奉那时候已经死了,孙皓还是追究谷阳战败的事,杀了丁奉的儿子丁温,全家都被流放了。这真是野猪闯营的报应啊!龚遂说过:“山野的野兽跑到宫室里来,宫室就要空了。”这跟丁奉的事何其相似!

公元311年到313年间,寿春城里有一头猪生下来有两个脑袋,没活多久就死了。周馥去看过这头猪。当时一些懂占卜的人偷偷地说:“猪是北方的牲畜,象征着胡人和狄人。两个脑袋,说明没有主心骨;生下来就死,说明事情办不成。上天这是在警告,不要打什么独占天下的主意,否则自己会玩完的!” 周馥没听懂这些话,还一心想拥立天子,号令诸侯,结果很快就被元帝打败了。这应验了那两个脑袋的猪的预兆啊!石勒随后渡过淮河,老百姓死了十之八九。

公元314年,一头猪生下来有八条腿。这是个听不见劝告的惩罚!京房在《易传》里说过:“凡是妖孽出现,都象征着它所对应的事物。腿多的,说明它所承担的是邪恶的事情。” 此后,刘隗发动了政变。

公元331年六月,钱塘有个老百姓家的母猪生了两个小猪,都是人脸,长得像胡人,身子还是猪的样子。京房在《易妖》里说:“猪生人头猪身,这个地方就要乱,要灭亡。” 这母猪生的小猪,真是够奇特的!

公元374年四月,建康城里出现了一头猪,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八条腿。十三年后,建康城里有人家的猪也生了一头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八条腿的小猪。跟公元314年的情况一模一样!后来宰相沈谧不关心朝政,重用亲信,逐渐败坏国纲,最终导致国家大乱。

**黑眚黑祥:**

公元311年十二月,到处都是黑气弥漫。这是不祥之兆啊!

公元447年三月,宋文帝刘义隆到京口去。突然出现黑气冲天而起,预示着将有战争。第二年,北方入侵,打到了瓜步,在长江边饮马。

**火沴水:** (此处内容未提供,无法翻译)

公元284年6月,任城和鲁国那边的池塘水,都红得像血一样。 刘向说过,这是因为靠近火灾的地方,水受了火邪气的影响。 这大概也是老天爷给那些听不见劝告的人的惩罚吧。《易经》里京房的解释是:“沉迷于美色,贤人隐退,国家危亡,就会出现这种水流变红的怪异现象。”

公元360年2月,凉州城东的池塘里起火了;到了公元361年4月,姑臧泽(姑臧湖)里也着火了。 这都是水受了火邪气的灾祸啊! 第二年,张天锡杀了中护军张邕。张邕啊,那可是朝廷里当权的大臣。

公元402年10月,钱塘的临平湖水变红了。桓玄就暗示吴郡的官员说,这是祥瑞之兆,要赶紧庆祝一番。 结果没多久,桓玄就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