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清水,住着杨氏家族,从秦汉时代起,就一直是陇右地区的大族了。汉献帝建安年间,他们家出了个叫杨腾的,当上了部落首领。杨腾的儿子杨驹,又勇猛又聪明,后来把部落迁到了仇池。
仇池这地方,面积有一百顷地那么大,所以就叫百顷,四面都是险峻的山,平地也就二十多里,路呢,就跟羊肠子似的,弯弯绕绕,得转三十六个弯儿。山上还有好多泉水,还能把土烧成盐巴呢!杨驹的儿子杨千万,后来被魏国封为了百顷氐王。杨千万的孙子叫杨飞龙,他把部落发展得越来越强大,晋武帝还封他做了征西将军,但他后来又回到了略阳老家。
杨飞龙没儿子,就收养了外甥令狐氏的儿子当继承人,这孩子叫杨戊搜。晋惠帝元康六年,为了躲避齐万年那边的乱子,杨戊搜带着四千多户人家,又回到了仇池,自己封了个辅国将军、右贤王的称号。当时关中好多人都逃难过来,杨戊搜都收留他们,好好安顿。要是有人想走,他还提供路费和保护。晋愍帝又封他做了骠骑将军、左贤王。那时候南阳王保在 上邽,还让杨戊搜的儿子杨难敌当了征南将军。建兴五年,杨戊搜死了,杨难敌继承了他的位置。
他们把部队分成了两部分,杨难敌当左贤王,驻扎在下辩;杨坚头当右贤王,驻扎在河池。元帝太兴四年,刘曜带兵攻打杨难敌,他和杨坚头一起逃到了晋寿,投降了李雄。刘曜撤兵后,他们又回到了仇池。
公元334年,难敌死了,他儿子子毅继位,自称使持节、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辩公。同时,他把坚头子盘封为使持节、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公元335年,他们派使者去晋朝称臣。晋朝任命子毅为征南将军,子盘为征东将军。三年后,子毅的族兄初杀了子毅,夺了他的地盘和军队,自立为仇池公,投降了石虎。后来,初又派使者去向东晋穆帝称臣。公元348年,东晋封初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初的儿子国被任命为镇东将军、武都太守。公元355年,初被晋朝改封为天水公。公元356年,子毅的弟弟宋奴的儿媳妇梁式王在侍奉朝廷的时候,竟然杀了初。初的儿子国带着手下的人杀了梁式王和宋奴,重新自立为王。征西将军桓温推荐国担任镇北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国的儿子安则被任命为振威将军、武都太守。公元357年,国的叔父杨俊又杀了国自立,安逃到了苻生那里,杨俊则派使者向朝廷表示臣服。
公元361年,朝廷任命杨俊为平西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四年后,杨俊死了,他儿子世继位,同样被封为冠军将军、平羌校尉、武都太守、仇池公。前秦海西公太和三年,世被晋朝提升为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他的弟弟统被任命为宁东将军、武都太守。公元367年,世死了,统废掉了世的儿子纂自立为王。纂,另一个名字叫德,他联合同伙杀了统,然后派使者去见简文帝,自陈情况。简文帝又任命纂为平羌校尉、秦州刺史、仇池公。公元371年,苻坚派杨安、苻雅等人讨伐纂,攻破了他的地盘,把他的百姓迁徙到关中,使得那片土地空旷了一百多顷。后来,纂被杨安杀害。
宋奴死了以后,他两个儿子佛奴和佛狗就逃跑了,跑到了关中地区。苻坚这个人呢,就让佛奴当上了右将军,佛狗当上了抚夷护军。后来,苻坚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佛奴的儿子,也就是宋定,并且让宋定当了尚书和领军将军。
公元373年,苻坚在淮南打败仗了,关中地区乱成一锅粥。宋定拼了命地跟着苻坚。苻坚死了以后,宋定带着家人逃到了陇右,然后在历城重新安顿下来。这个历城在西县的边界上,离仇池一百二十里,他还在那儿建了大仓库,存了不少粮食。他还招揽了不少夷族和晋朝的百姓,大概有一千多户人家,自己给自己封了个“龙骧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的头衔,然后向晋孝武帝称臣。晋孝武帝就同意了他自封的官职。
宋定又请求晋孝武帝把天水郡的西县和武都郡的上禄县划给他,让他建立仇池郡,皇帝也答应了。公元378年,晋孝武帝又封宋定为辅国将军、秦州刺史,宋定自己又给自己加了个“征西将军”的头衔。后来,他又升官了,当上了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前的校尉、刺史的官职也都保留着。那一年,他打下了天水郡和略阳郡,于是就拥有了整个秦州的地盘,还自称“陇西王”。
到了公元382年,宋定去攻打陇西的羌族首领乞佛乾归,结果军队打败了,宋定本人也被杀死了。宋定没有儿子,所以他弟弟佛狗的儿子盛先就成了监国,继续守着仇池,继承了宋定的位置,自称“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人们追封宋定为武王。盛先把四山地区的氐族和羌族人分成了二十个部,每个部都有护军镇守,他并没有设置郡县。
话说东晋安帝隆安三年的时候,仇池国的首领杨盛派使者去朝廷进贡,表示臣服。安帝皇帝高兴坏了,直接给他封了个大官,叫他做辅国将军、平羌校尉,还封他为仇池公,这可是妥妥的封疆大吏啊!后来,到了元兴三年,桓玄那家伙在晋朝当权,又给杨盛升官,让他做了平北将军、凉州刺史、西戎校尉,官越做越大。
义熙元年,出了点事儿,后秦的姚兴带兵打杨盛,杨盛吓得不轻,赶紧把儿子杨难当送去做人质,以求自保。姚兴派大将王敏去攻城,这时候梁州别驾吕莹向杨盛求救,杨盛派兵去浕口,王敏一看情况不对,就撤兵了。 这之后,杨盛的官职又升了,朝廷任命他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可是实打实的朝廷重臣了! 差不多同时,益州刺史毛璩跟桓玄手下的梁州刺史桓希打仗,结果输了,跑路了,汉中就空虚下来了。杨盛就派他侄子,也就是平南将军,去守汉中。三年后,朝廷又让杨盛当了使持节、北秦州刺史,权力更大了。后来杨盛又让苻宁去梁州当刺史,代替他侄子。到了九年的时候,梁州刺史索邈镇守南城,苻宁这才回来。
等到刘裕当了皇帝,也就是宋高祖,杨盛的官职又升了,成了车骑大将军,还加了个侍中。永初三年,杨盛被封为武都王,他儿子杨玄被封为武都王世子,还加了个前将军的头衔;杨难当做了冠军将军;他侄子则做了安南将军。杨盛当了三十年的武都王,在宋元嘉二年六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人们私下里称他为惠文王。
杨玄,字黄眉,他自己也给自己封了一堆官,跟老爹杨盛一样,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秦州刺史、武都王,一套下来,威风凛凛。虽然是少数民族的臣子,但他一直都用东晋的年号“义熙”。杨玄待人很好,深受士人和百姓的爱戴。他弟弟杨抚,也就是那个安南将军,文武双全,智谋过人,但杨玄容不下他,三年后,因为杨抚的儿子杀了人,杨玄就借机把杨抚给杀了。宋明帝后来让杨玄当了使持节、征西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还改用了宋朝的年号“元嘉”。 早些年,杨盛曾经对杨玄说过:“我年纪大了,应该做个晋朝的臣子,你以后要好好侍奉宋朝皇帝。”所以杨玄一直都遵从他父亲的遗愿。后来,朝廷追赠杨盛为骠骑大将军,其他官职不变。六年六月,杨玄去世,人们私下里称他为孝昭王。
弟弟难当,为了保全宗族,改名叫羌奴,自己自立为王,自称使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太祖后来又给他加官,封他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九年后,难当的官职又升了,被封为征西将军,还加上了使持节、都督、校尉的头衔。难当还把保宗封为镇南将军,镇守宕昌;把自己的次子顺封为镇东将军、秦州刺史,让他守卫上邽。保宗后来密谋袭击难当,结果事情败露,被抓了起来。
早些时候,有许穆之和郝恢之两个流民投奔了难当,还都改姓司马。穆之自称名叫飞龙,恢之自称名叫康之,说自己是晋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康之被人杀了。十年的时候,难当听说益州刺史刘道济不懂得笼络蜀地百姓,就用兵力支援飞龙,让他去蜀地当土匪作乱。刘道济后来打败了飞龙,把他杀了。那时候梁州刺史甄法护不遵守法纪,太祖就派刺史萧思话去代替他。难当趁着萧思话还没到梁州,甄法护的军队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带兵袭击了梁州,攻破了白马,还抓住了晋昌太守张范。甄法护派参军鲁安期、沈法慧等人抵抗,结果都各自逃跑了。难当又派建忠将军赵进攻葭萌,抓住了晋寿太守范延郎。那年十一月,甄法护丢下梁州逃到了洋川,难当就这样占领了汉中地区。他把氐族人苻粟持任命为梁州刺史,但又觉得他太凶残,就把苻粟持杀了,改派司马赵温担任梁州刺史。
十年正月,萧思话派司马萧承之先头部队进军讨伐,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平定了梁州,这件事记载在《思话传》里。四月,难当派人送来表文谢罪,说道:
我听说啊,万物生灵都同出一源,可是荣华富贵和贫贱夭亡却各有不同,遭遇也大相径庭。就算上天降下恩泽,也实在没啥办法报答。像我这样狂妄的人,和圣人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尚且还能存着一份感激之心,更何况君臣父子之情,更是不应该忘记感恩戴德啊!我一直想尽力效忠,遵从您的教诲,可是我的赤诚之心却没被理解,反而招来了巨大的诽谤。梁州刺史甄法护诬陷我派司马飞龙去扰乱西蜀,他那些诬告,根本就不是事实,而且事情发生在千里之外,我根本没法自证清白,那些流言蜚语,一天比一天严重。与其逆来顺受,不如干脆清静地死去算了,文武百官都对我愤恨不已,我也身不由己。
我派参军姚道贤带着书信去梁州刺史萧思话那里解释,后来又派他去朝廷自首。结果姚道贤到了西城,却被守军杀害了,他的行李被抢掠一空,连太阳都照不进去了。甄法护吓得赶紧逃跑,我立刻率军回师,秋毫无犯,只留下少量士兵看守,等待朝廷的指示。过了好几个月,朝廷的军队才赶到,我留下的士兵人少势弱,怕自身难保,又派轻兵去迎接朝廷军队。偏偏这时候,秦地的流民怀念故土,想要返回家乡,我根本拦不住他们,因为我平时对边防工作疏于防范,才导致了这次的过失。
我祖上几代都是边疆守将,世代蒙受皇恩,我们家族是王化之基,一直顺应天命,我的功名利禄,本就不是为了今天才追求的,我怎么可能为了虚名而毁掉之前的功绩呢?这其中的真相,一目了然,我相信圣上英明,一定会明察秋毫的。只是我愚昧无知,行为违背了忠义之道,以至于闹到了朝廷,劳师动众,我的罪过深重,应该被处死。我身处偏远之地,无处申诉,只能派兼任长史的齐亮听候朝廷发落,并呈上您赐予的第十一枚符策,等待圣上的旨意。
话说当年,老朱(朱元璋)觉得杨难当这小子虽然是边疆蛮夷,但态度还算诚恳,主动认错,表示悔改。于是就下圣旨说:“杨难当的奏章写得不错,看他这么悔过自新,就特赦了他,并且把之前没收的土地和财产都还给他。”
过了十二年,杨难当把自己的弟弟杨保宗派去镇守童亭。结果杨保宗这小子胆子小,一听说要打仗就跑了,直接投奔了北魏的拓跋焘。拓跋焘一看,人才啊!立马封他当了好多官,什么陇西诸军事都督、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南秦王,还派他去攻打上邽。杨难当的儿子杨顺守不住城池,只好撤退,后来被封了个雍州刺史,让他去守下辩。
到了十三年的三月,杨难当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居然自立为大秦王,还给自己改了个年号叫“建义”,把老婆立为王后,儿子立为太子,还设立了一堆官职,摆出一副跟朝廷平起平坐的架势。不过呢,表面上他还是挺听话的,该进贡的贡品一样不少。
可到了十七年,他那地界儿闹大旱,还接二连三地发生各种灾祸,老天爷好像看不下去了,直接把杨难当从大秦王降级成了武都王,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十月,全国上下都慌了,南方那些叛军打过来了,目标直指蜀地。担心汉中军队会出击,朝廷就派苻冲将军去东洛防备。结果,梁州刺史刘道真直接把苻冲给干掉了。
十一月,难当这小子攻下了葭萌,抓了晋寿太守申坦,接着就围攻涪城。巴西太守刘道银死守城池,难当打了十多天都没拿下,只好撤兵了。
到了第二年正月,太祖皇帝派出了龙骧将军裴方明、太子左积弩将军刘康祖、后军参军梁坦,带着三千精兵,又调集荆州和雍州的兵马,一起讨伐难当,由刘道真统一指挥。五月,裴方明他们到了汉中,一路高歌猛进。刘道真到了武兴,攻下了伪建忠将军苻隆的地盘。安西参军韦俊和建武将军姜道盛从另一个方向进攻下辩,刘道真还派司马夏侯穆从西边攻打白水。难当的儿子雍州刺史苻顺和建忠将军杨亮抵挡不住,直接跑了。
六月,裴方明到了兰皋,碰上了难当的镇北将军苻义德和建节将军苻弘祖,他们带了一万多人摆开阵势要决一死战。结果被裴方明打得大败,苻弘祖被当场斩杀,两千多人被杀,苻义德逃跑了。天水那边有个叫任愈之的,带着他的兵马投降了朝廷。难当的儿子,世子抚军大将军苻和,正在修城,裴方明又派兵带着任愈之去攻打苻和,也打了个大胜仗。这下难当彻底没辙了,带着老婆孩子逃到索虏那里,最后死在了那里。安西参军鲁尚期追着难当跑到了寒峡,活捉了建节将军杨保炽和安昌侯杨虎头。
一开始,难当把他二儿子苻虎派去当镇南将军、益州刺史,守卫阴平。听说他爹跑了,苻虎也赶紧逃,逃到了下辩。裴方明派他儿子裴肃去劝降,结果活捉了苻虎,押送到建康,在建康城里给砍了头。
仇池平定了。朝廷任命辅国司马胡崇为龙骧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让他镇守仇池。没想到,索虏拓跋焘派出了安西大将军吐奚弼、平北将军拓跋齐率领两万人马去围攻胡崇。 二月份的时候,胡崇到了浊水,距离仇池还有八十里,就碰上了拓跋齐他们,结果打败了,胡崇战死了,剩下的士兵都逃回了汉中。
三月,前镇东司马苻达和征西从事中郎任朏等人揭竿而起,拥立保宗的弟弟杨文德当老大。拓跋齐听说有人造反了,吓得赶紧逃跑,苻达紧追不舍,把拓跋齐给杀了,然后占据了白崖,平定了各地的叛乱。杨文德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官,自称使持节、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三州牧、平羌校尉、仇池公,还派人快马加鞭地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朝廷。
皇帝下旨说:“最近仇池校尉上报说,敌人猖狂,侵占了仇池,我们的将士伤亡惨重,百姓流离失所,朕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心里非常着急。杨文德家族世代忠诚,他这次真是感念国家,带领义军,迅速消灭了敌人,战旗所指之处,敌人溃不成军,边境恢复了平静,真是功不可没!朕非常高兴!赶紧派人去慰劳他,传达朕的旨意,再命令梁州刺史申坦给予相应的支援。”
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要好好表彰他的功劳,这是国家规定的,赏赐要快,不能拖延。杨文德志向远大,文武双全,抓住机会奋起反击,取得了巨大的功劳,主动向朝廷请罪,献俘虏于朝廷,没有一点土地被敌人占领,这真是不容易啊!他的功劳显著,朕非常高兴!杨家祖上就对国家有功,世代忠诚,杨文德应该继承祖上的遗志,享受荣华富贵。任命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封他为武都王!” 任朏的祖父岐,伯父祚,父亲综,都曾在杨家当官,担任谘议从事中郎。任朏很有能力,杨文德任命他为左司马。
好家伙,文德这哥们儿接到朝廷的命令,去茄芦城当兵去了。结果,二十五年的时候,被索虏给打了,他只能逃到汉中。那时候,世祖在襄阳镇守,把文德抓回京城。因为丢了城池,文德被免官,爵位和封地也被剥夺了。
两年后,也就是二十七年,朝廷大军北上讨伐敌人,又把文德给请出来,任命他为辅国将军,带兵从汉中往西打,把汧州和陇州都给震慑住了。结果,文德的族人杨高这小子,带着阴平、平武一带的氐族人,占据了唐鲁桥,拦着文德不让他过去。文德这脾气,水路一起进攻,把杨高打得大败,溃不成军,杨高自己也逃跑了,跑去找羌人去了。
文德紧追不舍,一直追到黎仰岭,杨高孤身一人躲到羌人仇阿弱家里。结果还是被文德给追上,当场砍了脑袋,阴平、平武地区也彻底平定了。接着,朝廷又派文德去打啖提氐,可惜没打赢,被梁州刺史刘秀之给抓了,送到了荆州,让文德去他祖兄那儿,继续在茄芦城当兵。 这还没完,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造反了,文德不肯跟他一起反,结果被杀害了。后来,世祖皇帝追赠他征虏将军、秦州刺史的官职。
公元455年,朝廷任命杨元和为征虏将军,任命杨头为辅国将军。杨元和继承了杨氏的正统地位,很多氐族人都想拥立他为首领。可他年纪小,能力又弱,管不住自己的部下,他母亲、妻子和弟弟都被索虏抓走了。杨头却始终忠心耿耿,对朝廷绝对服从,什么都不在乎。
朝廷还没正式确定杨元和的地位,各部落也没选出新的首领。雍州刺史王玄谟就上书朝廷说:“我奉命派使者去联络杨元和和杨头,并送去慰问品和粮食。我派中军行参军吕智宗带去了书信和礼物,我还另外派了使者跟着吕智宗。杨头对吕智宗说,他为了国家,倾家荡产,母亲、妻子和弟弟都被索虏抓走了,但他不顾念亲情,奋力保卫边疆,竭尽忠诚,却一直没得到朝廷的认可。如果让杨元和继承杨氏的统领地位,应该给他封王;如果他年纪太小,承担不了重任,那就应该另选他人。最近朝廷内外都很混乱,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不断发生冲突,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我仔细考虑了杨头从元嘉年间以来的表现,他确实对国家忠心耿耿,舍弃亲情,这种忠诚值得称赞。氐族和羌族离朝廷很远,又和索虏接壤,逼得太紧他们就会造反,放任不管他们又会怨恨。从杨头跟使者说话的内容来看,他并不奢求做仇池公,他只希望朝廷让他在西秦州担任假节使。依我看,要保卫汉川地区,避免后患,杨头确实有能力,把四千户的荒州给他,也完全值得。杨元和年纪太小,现在还不能完全委以重任。再过几年,他一定能继承家业,到时候再启用他也不迟。如果他的才能达不到要求,那就应该让杨头来担任这个职位。如果茄芦失守,汉川地区也无法立足。” 但是,皇上没有同意他的建议。
后来,朝廷立杨元和为武都王,让他在白水建都,但他自己却无法掌控局面,最终又逃到索虏那里去了。
唐朝的时候,我的堂弟僧嗣当了兵,自己又重新当上了官,回到茄芦戍守边疆,被封为宁朔将军、仇池太守。后来,唐太宗在泰始二年下诏说:“僧嗣长期戍守西边,世代忠诚,应该好好表彰一下,树立榜样。升他为冠军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太守的职位不变。” 三年后,又给他加官进爵,让他掌管北秦、雍二州的军事,升为征西将军、校尉,刺史的职位还是不变的。僧嗣去世后,他的弟弟文度接替了他的位置。
泰豫元年,文度被封为龙骧将军、略阳太守,武都王,后来又把龙骧将军改为了宁朔将军。到了后废帝元徽四年,他又被加封为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不变。文度派他弟弟,龙骧将军文弘去攻打仇池,在兰皋打败了仇池的守军。
顺帝升明元年,皇帝下诏说:“赏罚分明,才能彰显国家制度,文度和文弘的功劳都应该载入史册。文度世代在边疆效力,忠诚可靠,能力出众;文弘积极配合,亲率军队,大获全胜,功劳显著,都应该得到奖赏。所以,文度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刺史、校尉的职位不变;文弘被任命为辅国将军、略阳太守。” 同年,敌人攻破了茄芦,文度战死,追赠原来的官职,并加封散骑常侍。文弘接替他弟弟的职位,被任命为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袭封武都王,将军的职位不变,然后退守武兴。
话说这个人啊,叫蒙逊,听名字挺厉害的,其实他祖上是张掖临松卢水那边胡人。匈奴那边有左且渠、右且渠这两个官职,蒙逊的祖上就当过这个官。羌族里头有个厉害的首领叫“大”,所以蒙逊他们家就用“且渠”当姓,前面再加个“大”字,就成了“大且渠”这个姓氏了。他们家世代都住在卢水附近,是当地有名的豪强。蒙逊他爷爷爷爷叫晖仲归,爷爷叫遮,都是些有名的勇士。他爸爸叫法弘,继承了爵位,后来被苻氏王朝封了个中田护军。
蒙逊继承了他爹的兵权,带兵打仗很有一套,而且人很精明,手下兵马数目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各路胡人都服他。后来吕光在凉州称王,就让蒙逊自己带兵,还让他叔父罗仇当了西平太守。安帝隆安三年春天,吕光派他儿子镇东将军吕纂,带着罗仇去打桴罕的乞佛乾归,结果被乾归打败了。吕光一怒之下就把罗仇给杀了。四月,蒙逊想把罗仇的尸体运回去安葬,结果趁机拉起了一万多人造反,杀了临松的护军,然后在金山扎营。五月,吕光派吕纂去打蒙逊,结果把蒙逊打败了,蒙逊就带着六七个人逃进了山里,家人都散了。
这时候,蒙逊他哥哥男成正带兵在晋昌西边守着,听说蒙逊造反了,就带兵回来,还杀了酒泉太守叠滕,拥立建康太守段业当老大。段业自己封了个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的头衔,让男成当辅国将军。男成和晋昌太守王德一起围攻张掖,攻下来了,段业就占了张掖。蒙逊带着他的兵马投奔了段业,段业封他当镇西将军、临池太守,还让王德当了酒泉太守。没多久,又让蒙逊当了张掖太守。
公元三年四月,段业派蒙逊带着一万人马去攻打光禄大夫纯于在西郡的部队,打了十来天都没拿下。后来蒙逊想了个办法,用水灌城,把城里的人逼得没办法,只好投降了,蒙逊把他们都抓了回来。 那时候,王德背叛了段业,自己称河州刺史。段业就派蒙逊去西边讨伐他。王德一把火烧了城,带着手下败将逃到晋昌太守唐瑶那里去了。蒙逊追到沙头,狠狠地打败了王德,俘虏了他的妻儿老小和部下,凯旋而归。之后,蒙逊升任西安太守,将军的头衔也保留着。
公元四年五月,蒙逊和男成合谋要杀掉段业,但是男成不同意。蒙逊就反过来在段业面前诬陷男成,结果段业把男成给杀了。蒙逊这才对他的部下说:“段业这个人太残暴了,无缘无故杀了辅国大将男成,我要为男成报仇!”于是,蒙逊就举兵攻打张掖,杀了段业,自己称车骑大将军,还改元永安元年。
同一个月,敦煌太守李皓也起兵造反,自称冠军大将军、西胡校尉、沙州刺史,太守的职位也继续保留着。他还给自己改元庚子元年,跟蒙逊对着干。到了那年冬天,李皓派唐瑶和鹰扬将军宋繇去攻打酒泉,抓住了酒泉太守大且渠益生,这益生还是蒙逊的叔父呢!
吕光死了,他儿子吕纂继位。结果在公元元年,就被他堂弟吕隆给篡位了。姚兴攻打凉州,吕隆就向姚兴称臣投降。蒙逊也派人去见姚兴,姚兴任命他为镇西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到了公元二年二月,蒙逊和西平虏秃发傉檀一起攻打凉州,结果被吕隆打败了。十月,秃发傉檀又去攻打吕隆。到了公元三年三月,吕隆因为蒙逊和秃发傉檀两面夹击,实在顶不住了,就派弟弟吕超去求姚兴出兵帮忙。七月,姚兴派将军齐难去迎接吕隆。吕隆跟齐难说,应该先打蒙逊,蒙逊害怕了,就派弟弟去当人质,还献上很多宝物给齐难,这才算罢休。姚兴最后任命武卫将军王尚为凉州刺史,然后回去了。
公元405年1月,李皓升官了,一下子当上了大将军、大都督、凉州牧、护羌校尉,还被封为凉公,真是风光无限!到了5月份,他又搬到了酒泉办公。这时候,姚兴这家伙,竟然偷偷摸摸地把傉檀扶持上位,让他当凉州刺史,还让王尚驻扎在姑臧,明显是想搞事情。
公元406年9月,蒙逊突然袭击李皓,打到了安弥,离酒泉城只有六十里地了,李皓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带兵出战,结果被蒙逊打得大败,灰溜溜地逃回城里死守,蒙逊也没追击,就撤兵了。到了公元409年,蒙逊又攻破了傉檀的防线,傉檀逃到乐都躲了起来。这时,武威人焦朗跑到姑臧,自称骠骑大将军,居然投靠了李皓。公元411年,蒙逊攻打焦朗,把焦朗给杀了,占领了姑臧,自封为大都督、大将军、河西王,还改元玄始元年,立他儿子蒙正德为世子,这架势,是要自立为王啊!
公元418年5月,李皓死了,他儿子李歆继位。6月份,李歆就带兵去打蒙逊,打到了建康,蒙逊抵挡住了他的进攻,李歆只好撤退。蒙逊一路追击,追到西支涧,把李歆的军队打得大败,死了四千多人!李歆这才收拢残兵败将,加固了建康城的防御,留下军队驻守后才撤兵。
公元419年,蒙逊派使者去晋朝朝廷,表示臣服,晋朝朝廷任命蒙逊为凉州刺史。后来高祖皇帝登基后,又任命李歆为使持节、都督高昌敦煌晋昌酒泉西海玉门堪泉七郡诸军事、护羌校尉、征西大将军、酒泉公,这官职听着就厉害!
公元420年7月,蒙逊向东进攻,李歆趁机攻打张掖。蒙逊回军西撤,李歆又撤退了,结果被蒙逊追到临泽,李歆和他的两个兄弟都被杀了!蒙逊接着攻打酒泉,也拿下了。李歆的弟弟,敦煌太守李恂,占据敦煌,自称大将军。10月份,蒙逊派他儿子蒙正德去攻打李恂,但没攻下来。公元422年1月,蒙逊亲自带兵去修筑长堤,引水灌城,打了数十天,还是没攻下来。到了3月份,李恂手下的武卫将军宋丞和广武将军弘举城投降了,李恂绝望之下自杀了。至此,李氏家族彻底灭亡了。 这下子,鄯善王比龙来朝贡了,西域三十六国都来称臣进贡,蒙逊的势力真是如日中天啊!
高祖皇帝任命蒙逊担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张掖公,官职一个接一个,听着就厉害! 十二月的时候,晋昌太守唐契造反了,皇帝又派正德去攻打他。
景平元年三月,终于把唐契给拿下了,唐契逃到了伊吾。八月,芮芮部落来打劫,蒙逊派正德去抵抗,结果正德轻敌冒进,打败了,还战死了。 蒙逊很伤心,就立他的次子兴国为继承人。 同年,蒙逊又升官了,官职多了好几个,成了侍中、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牧,还封了河西王,之前的那些官职也都保留着。
太祖元嘉元年,桴罕的乞佛炽盘带兵从貂渠谷杀出来,攻打河西的白草岭,临松郡都被占领了,还抓走了蒙逊的弟弟成都、侄子日蹄和颇罗等人。三年后,蒙逊的骠骑大将军的官职改成了车骑大将军。 他儿子兴国派人上表请求朝廷赐予《周易》和一些儒家经典,太祖皇帝很大方,一口气赐了四百七十五卷!蒙逊还向司徒王弘要了本《搜神记》,王弘也痛快地送给了他。
六年,蒙逊亲自去征讨桴罕,这时候乞佛炽盘已经死了,但他儿子茂蔓却打败了蒙逊,还活捉了兴国,杀了蒙逊的三千士兵!蒙逊为了赎回兴国,给了茂蔓三十万斛粮食,结果茂蔓还是没放人。没办法,蒙逊只能立兴国的弟弟菩提为继承人,这事儿朝廷还不知道呢。七年,朝廷任命兴国为冠军将军、河西王世子。 同年四月,西虏赫连定被拓跋焘打败了,逃到了上邽。十一月,茂蔓听说赫连定失败了,就带着家人和兴国一起往东走,想搬到上邽去。
八年正月,他们到了南安,赫连定率兵拦截茂蔓,大败茂蔓,杀了茂蔓,还把兴国给救了回来。四月,赫连定为了躲避拓跋焘,想渡过河西去打蒙逊。五月,他带着部队到了治城峡口,开始渡河,还没渡过一半,就被吐谷浑的慕璝给截住了,被俘虏了,兴国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几天后就死了。
菩提当了九年冠军将军、河西王世子。十年四月,蒙逊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人们私下给他谥号为武宣王。因为菩提年纪还小,蒙逊的第三个儿子茂虔当时是酒泉太守,大家一致推举茂虔继承蒙逊的爵位和称号。
第十一年的時候,茂虔上书朝廷说:“我听说,功劳在于造福百姓才算得上是最高的功绩,没有史书记载就无法流芳百世;名号要与实际功绩相符才算得上是最好的名号,没有谥号就无法善终。我的父亲蒙逊在西边收复了凉州城,恩泽遍及子孙后代,平定了叛乱,使边疆地区安定祥和。他正逢盛世,作为大宋朝的忠臣,爵位遍及九服之地,享受着无上的荣光,功勋卓著,忠贞不渝。他去世得非常安详,但是却缺少一个正式的谥号来表彰他的功绩,虽然他的功劳很大,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作为儿子,我对此感到非常痛心和不安。我查阅了《谥法》记载:平定叛乱叫‘武’,通晓事理叫‘宣’。先父在河西地区平定叛乱,功勋显赫,他的功绩和这两个字完全相符。所以我请求追谥他为武宣王。如果朝廷恩准,载入史册,那对先父在天之灵也是一种安慰,我们也能了却心愿。”
皇上下了诏书:“使持节、侍中、都督秦河沙凉四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牧河西王蒙逊,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他从万里之外来到朝廷,一直忠心耿耿,并且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惜英年早逝,朕甚为悲痛。特派使者前往吊唁,并追谥他为武宣王。他的儿子茂虔,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表现得非常出色,应该受到朝廷的重用,继续发展河西地区的基业。现任命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河西人赵匪攵,他可厉害了,特别擅长算命看日子。十四年的时候,茂虔上表献给皇上好多东西,其中包括书籍,足足有一百五十四卷,具体是:《周生子》十三卷,《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文检》六卷,《四科传》四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汉皇德传》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驳》九卷,《谢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乘丘先生》三卷,《周髀》一卷,《皇帝王历三合纪》一卷,《赵匪攵传》并《甲寅元历》一卷,《孔子赞》一卷。 除了这些,茂虔还求皇上赐给他晋朝和赵国的《起居注》以及其他一些杂书,好几十本呢,皇上都答应了。
十六年八月闰月,拓跋焘带兵攻打凉州,茂虔的哥哥的儿子万年竟然当了内应,结果茂虔被抓了。茂虔的弟弟,安弥县侯无讳,官职可大了,是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他第六个弟弟武兴县侯仪德,也是个大官,征东将军、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张掖太守。拓跋焘抓了茂虔后,就派兵去打仪德,仪德丢下城池,跑去投奔他哥哥无讳。于是,无讳和仪德带着家人和百姓一起往西跑,去投奔他们的弟弟,敦煌太守唐儿。拓跋焘派兵守住了武威、酒泉、张掖,然后就撤兵了。
十七年正月,无讳让唐儿守着敦煌,自己和仪德带兵去攻打酒泉,三月就打下来了。接着又攻打张掖和临松,俘获了四万多户人家,然后就驻扎在酒泉。
18年5月份,唐儿造反了,无讳留下弟弟天周守卫酒泉,自己又跟仪德一起讨伐唐儿。唐儿带着上万兵马出来作战,结果大败,被抓起来杀了,敦煌又回到了咱们手里。到了7月份,拓跋焘派兵包围了酒泉。10月份,城里闹饥荒,上万人都饿死了,天周把自己的老婆杀了给士兵们吃;粮食吃完后,城破了,天周被抓到平城,也被杀了。那时候敌人的兵力非常强大,无讳他们也饿肚子,害怕自己守不住,想带着大家往西走。11月份,他派弟弟安周带着五千人去攻打鄯善,结果死守不下。
19年4月份,无讳自己带着上万户人家放弃了敦煌,往西去投奔安周,还没到呢,鄯善王比龙带着四千多户人家逃跑了,结果占据了鄯善。一开始,唐契从晋昌逃到伊吾,这一年他攻打高昌,高昌城主阙爽向朝廷求救。8月份,无讳留下儿子丰周守卫鄯善,自己带着家眷去支援高昌。还没到,芮芮就派兵去救高昌,结果杀了唐契,唐契的军队就投奔了无讳。9月份,无讳派将领卫崿夜袭高昌,阙爽逃到了芮芮那里,无讳又夺回了高昌。
然后,无讳派常侍氾俊带着奏章和礼物去京城。太祖皇帝下诏说:“往年那些蛮夷胡虏太嚣张了,侵犯凉州的土地,西河王茂虔竟然没能守住,导致城池沦陷,百姓受苦。茂虔家族世代忠诚,朕对此深感惋惜。他的弟弟无讳继承了兄长的遗志,保卫边疆,对外联络邻国,对内安抚百姓,时刻想着朝廷,按时进贡,应该给他加官进爵,表彰他的功劳。 特此任命他为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无讳死了,他弟弟安周继承了他的爵位。
过了二十一年,皇帝下诏说:“故征西大将军、河西王无讳的弟弟安周,才能和谋略都很深远,世代忠诚可靠,继承了哥哥的遗业,百姓都归心于他。虽然曾经战败丧师,孤立无援,却能够招集残兵败将,抵御外敌至今,应该给他更高的荣誉,以此表彰先烈。让他担任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领西域戊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大明三年,安周向朝廷进献了当地的特产。
史官评论说:氐族凭借世代积累的家底,羌胡凭借强悍的兵力,在河西地区扎根百年,势力遍布河西走廊。虽然他们经常骚扰边境,自恃地处偏远,但国力雄厚,还比较注重礼仪文化。杨氏家族军队精锐,地势险要,地处汉地边境,他们经常伺机侵扰边关,在战场上摇摆不定。他们曾经西进白马,东出黄金,趁着晋军在焘地取得胜利的机会,制造了涪城之围的战乱,企图吞并黑水地区,甚至想攻占井络地区。当时荆州和郢州正处于危险之中,樊城和邓城也多次受到惊吓。天子在朝堂上忧心忡忡,思念着辛、李两位将军的英勇,而齐国的宣皇,却率领几百人的偏师,奉命先锋出战,军队势如破竹,迅速席卷敌军,直逼南城,追击溃逃的敌人,取得了全胜,敌人尸横遍野,逃窜到险峻的地方,其余的都死在了山野、河流和湖泊之中。后来裴、刘两位将军凭借宣皇的威名,使得浊水河畔的敌军旗帜倒下,兰皋的险要之地也失守,氐族四处逃窜,残余的火光如同细线一般,梁州地区恢复了安定,一直持续到今天。由此可见,他们的功劳和战绩是多么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