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啊,古人说:“心思不够明智,那就是不圣明,后果很严重!轻则遭受狂风摧残,重则短命夭折。有时候会遇到脂夜这种妖邪作祟,有时候会遭遇花草带来的灾祸,有时候会遇到牛带来的灾难,有时候会得心腹疾病,有时候会遇到黄色的灾异或祥瑞,有时候还会遭遇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带来的灾害。”

这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是脑子不好使,想问题不周全,那可就麻烦大了!轻则倒霉受罪,刮风下雨的,各种倒霉事都找上门;重则直接英年早逝,命都没了。 而且这倒霉事还五花八门,说不定哪天就碰上个妖魔鬼怪,或者被花花草草、牛之类的伤害,甚至得个疑难杂症,或者遇到什么奇怪的黄色的预兆,不管是好是坏都让人心惊胆战。 总之,五行相克,哪一样不好都可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心思不周全,那就不是圣人。” 意思就是说,心思考虑问题不够周到,那就称不上圣人。这里说的“思心”,就是指心思和考虑;“睿”,指的是宽广。孔子说过:“上位者不宽容,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意思是说,上位者如果不宽宏大量地包容下属,那他就当不成圣人。

人的容貌、言语、视听,都以心思为根本。这四样东西如果都出了问题,那这个人就愚昧无知了,所以就会有相应的灾祸。 就像雨、旱、寒冷、酷热,都是因为风出了问题。四季气候都紊乱了,所以就会受到常风的惩罚。常风会伤害万物,所以最终会导致凶险、夭折。伤害人叫凶,伤害禽兽叫短,伤害草木叫折。 “凶”就是夭折的意思;哥哥死了弟弟就叫“短”,父亲死了儿子就叫“折”。

人肚子里的脂肪包裹着心脏,如果心思愚昧,就会变得昏暗不明,所以会有“脂夜之妖”这种怪异现象。 “脂夜之妖”的意思是,脂肪之类的油腻东西在晚上作怪,就像油污弄脏了衣服一样,是淫乱的象征。 还有一种说法是,“夜妖”指的是云和风一起出现,显得昏暗不明,所以和常风有相同的象征意义。 天气温暖又刮风,就会生出螟虫,出现害虫的灾害。

刘向认为,《易经》里“巽”卦代表风和木,这个卦在三月四月,承接阳气而生长,主宰着树木的开花结果。如果风气盛行,到了秋冬,树木还会再次开花,所以会有“华孽”(植物异常生长)。 还有一种说法是,地气盛行,到了秋冬就会再次开花。 还有一种说法是,“华”指的是颜色,土对应着内在的事物,所以是女子的灾祸。

《易经》里“坤”卦代表土和牛,牛很大,但心思却不能周全考虑问题,心思受损,所以会有牛祸。 也就是说,牛大量死亡或出现怪异现象,也是这个原因。 对人来说,就会有很多心腹疾病,所以会有心腹之疾。 土的颜色是黄色的,所以会有黄色的灾异或吉兆。

总之,心思受损的人,就会得土气的病,土气有病,金木水火就会侵害它,所以说“有时金木水火会侵害土”。 不说是“只有”而是“有时”,是因为不是单一的气所造成的灾害,说明其危害很大。 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凶险夭折,如果顺应自然,其福报就是寿终正寝。

刘歆在《思心传》中说,有时会有害虫的灾害,指的是螟虫之类的。 至于其他的征兆和常风,刘向认为《春秋》里没有相应的记载。

公元前546年正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六只鶂鸟(一种传说中的鸟)飞翔时突然倒退而飞,飞过了宋国的都城。 《左传》里就记载了这件事,简单地说,就是“风”。刘歆对此解释说,这风是从别的地方刮来的,到了宋国之后风力增大,鶂鸟飞得高,正好遇到这阵大风,所以才倒飞。经书只记录了“鶂鸟倒飞”这个现象,而《左传》则解释了这背后的原因——是风,是常风带来的惩罚。 这其实暗指宋襄公的昏庸自大,他独断专行,不听从臣下司马子鱼的劝谏,非要和强大的楚国争夺盟主地位,结果六年后被楚国俘虏,这正好应验了“六鶂退飞”的预兆。 京房在他的《易传》里也对此做了更详细的解读,他把这种现象和各种社会乱象联系起来,认为这都是上天示警。

京房《易传》里说:“潜龙勿用,众逆同志,至德乃潜,厥异风。其风也。行不解物,不长,雨小而伤。政悖德隐兹谓乱,厥风先风不雨。大风暴起,发屋折木,守义不进兹谓耄,厥风与云俱起,折五谷茎。臣易上政,兹谓不顺,厥风大焱发屋。赋敛不理兹谓祸,厥风绝经纬,止即温,温即虫。侯专封兹谓不统,厥风疾,而树不摇,谷不成。辟不思道利,兹谓无泽,厥风不摇木,旱无云,伤禾。公常于利兹谓乱,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谷。弃正作淫兹谓惑,厥风温,螟虫起,害有益人之物。侯不朝兹谓叛,厥风无恒。地变赤而杀人。” 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各种不好的政治现象都会引发不同的异常天气,比如暴政、昏庸、贪污等等,都会导致风灾、旱灾、虫灾等等。

公元前180年六月,淮南王刘长在寿春(今安徽寿县)遭遇了大风,房屋倒塌,不少人丧生。刘向认为,这是因为那一年南越叛乱,攻打淮南边境,淮南王刘长打败了他们。但之后他却做了很多错事,比如杀害了汉朝的丞相壁阳侯,虽然后来被皇帝赦免,但他却聚集了一帮坏人,密谋造反,甚至自称“东帝”,屡教不改,最终被流放到蜀地,死在了半路上。

公元前178年,吴国遭遇了暴风雨,城墙、官府和民房都被摧毁。当时吴王刘濞正密谋叛乱,这些天灾预示着他的失败,然而他依然执迷不悟,最终被诛灭。 这些事件都说明,天灾人祸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最终会招致天谴,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公元前五年的十月,楚国国都彭城刮起了东南大风,把城门都刮坏了,还刮死了人。就在这个月,楚王戊刚刚继位,后来因为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还跟吴王密谋造反,结果把那些敢于劝谏的大臣都杀害了。吴国在楚国的东南方向,这分明是上天在警告楚王:别跟吴国勾结干坏事,不然国家就要完蛋!可楚王戊就是不醒悟,最后跟着吴国一起灭亡了。

接下来是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元年。燕国的国都蓟城遭遇了大风大雨,宫里七重围墙以外的十六棵大树都被刮倒了,城楼也倒塌了不少。燕王旦同样不听劝告,密谋造反的事情败露,最终被处死了。

鲁釐公十五年,农历九月己卯日月末,记载着“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庙”。刘向解释说,“晦”就是天黑的意思;“震”是打雷。夷伯是鲁国世袭的大夫,大白天打雷,偏偏夷伯的庙宇却一片漆黑。这分明是上天在警告:别让大夫世袭罔替,专权乱政!第二年,公子季友死了,他本来就是世袭的官职,权力掌握在季氏手里。到了鲁成公十六年,农历六月甲午日月末,“六月甲午晦”,大白天也跟晚上一样黑,阴气压倒阳气,臣子控制君主。成公依然不听劝告,那年冬天季氏就杀了公子偃。季氏的势力从釐公时期就开始萌芽,到成公时期发展壮大,这就是应验了之前的警告。董仲舒认为,夷伯是季氏的祖先,陪臣不应该有庙宇。打雷,天黑,雷击夷伯的庙宇,分明是上天要铲除僭越之辈!刘向还认为,这些都是所谓的“夜妖”作祟。刘歆则认为,《春秋》记载,该说朔日就说朔日,该说月末就说月末,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所以上天才降下天谴。展氏家族有隐匿的罪恶,所以上天惩罚了他们的祖先夷伯的庙宇来警告他们。

鲁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你看,都是月末发生的。

鲁隐公五年,“秋,螟”。董仲舒和刘向认为,这是因为隐公在棠地观看捕鱼,贪图享乐的报应。刘歆则认为,这是因为隐公违背了臧釐伯的劝谏,贪图享乐,才导致了虫灾的发生。

话说,公元前七八年,九月,庄稼遭了螟虫灾害。当时郑国的国君郑伯想用邴地换取许地,心里盘算着贪点便宜。京房在《易传》里说:“臣子安于享乐,这叫贪婪,灾害就是虫害,虫子会吃掉庄稼的根。道德败坏,这叫烦扰,虫子会吃掉庄稼的叶子。不纠正过失,没有德行,虫子会吃掉庄稼的茎秆。和农时抢夺劳力,这叫不按时令,虫子会吃掉庄稼的节。掩盖罪恶,滋生祸患,虫子会吃掉庄稼的心。” 这说的就是贪婪导致的虫灾啊!

再来说说公元前七六年,秋天,又发生螟虫灾害。董仲舒和刘向分析说,这之前卫国的国君卫侯朔逃到齐国,齐国的国君召集诸侯迎接卫侯朔,诸侯们都送礼。齐国把卫国的宝物送还,鲁国接受了这些宝物,这贪图便宜的行为招致了灾祸。

到了文帝之后六年,秋天,又闹螟虫灾害。那一年,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和云中郡,烽火直烧到长安城下,朝廷不得不派三支军队驻守边关,另外三支军队驻扎在京师,可见当时局势有多紧张。

宣公三年,祭祀用的郊牛嘴巴受伤了,就换了一头牛,结果那头牛也死了。刘向认为这是因为牛的灾祸临近了。当时,宣公和公子遂密谋杀害公子赤,想立公子遂为继承人,并且在服丧期间就娶妻,这简直是昏庸乱政!祸乱都是从口舌之争开始的,幸好季文子逃过一劫,但上天还是厌恶这种行为,活着的时候不享受祭祀,死了之后庙宇还会被火烧。董仲舒的分析也差不多。

秦孝文王五年,斿朐地区,有人献上一头五条腿的牛。刘向认为这是牛的灾祸临近的预兆。在此之前,文惠王刚迁都咸阳,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大的宫殿,南临渭水,北临泾水,心里只想享乐,违背了自然规律。五条腿,代表着停止的意思,这是在警告秦国要停止这种过度建设,否则将招致灭亡。秦国没有听从警告,结果拆了三百多座官署,又开始修建阿房宫,还没建成就亡国了。 你想啊,牛靠腿走路,为人干活,这五条腿的牛,不就是象征着秦国过度使用民力吗? 后来秦国大规模动用民力,修建驰道,从海边一直修到北部边疆,结果天下都反了它。京房在《易传》里也说:“大兴徭役,夺取百姓的耕种时间,就会出现五条腿的牛这种怪异现象。”

汉景帝中六年的时候,梁孝王田在北山上祭祀,献上了一头牛,这头牛的脚竟然长在了背上!刘向认为这是将要发生大祸的预兆。在此之前,梁孝王骄奢淫逸,修建的苑囿方圆三百里,宫殿、楼阁、道路绵延三十多里。他还听信奸臣羊胜的计策,妄想继承汉朝的皇位,甚至还企图刺杀大臣爰盎,事情败露后,他拿着斧头准备自杀谢罪。虽然最后没死成,灰溜溜地回了封地,心里却仍然怀恨在心,内心焦虑不安,对外又大兴土木,超过了规定的限度,所以才会出现牛脚长在背上的怪事。牛脚长在背上,这是下属作乱,上级昏庸的象征啊!梁孝王自己都没能想明白这些,结果暴病而死,这真是应了“凶短之极”四个字。

接下来,咱们说说《左传》里记载的事儿。昭公二十一年春天,周景王要铸造一口叫“无射”的大钟。有个叫泠州鸠的人就劝他说:“大王啊,您这是要因为心脏病而死啊!天子用音乐来调节心情,钟声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太大了,就会让人受不了,心里不舒服,就会生病。现在这钟声太大了,大王您心里却不在乎,还能活多久呢?”刘向认为,当时景王喜欢听靡靡之音,对子女的嫡庶之分也不清楚,心里乱糟糟的,结果第二年就因为心脏病死了,这也能算得上是“近心腹之痾,凶短之极”了。

昭公二十年春天,鲁国的叔孙昭子去宋国访问,宋元公和燕国使者一起喝酒作乐,喝着喝着还哭了起来。有个叫乐祁佐的人就对别人说:“今年,宋元公和叔孙昭子都会死!我听说了五次这种事,一边悲伤一边快乐,一边快乐一边悲伤,都是丧失了理智的表现。人的精气神就是魂魄,魂魄都丢了,还能活多久呢?”结果呢,那年冬天十月,叔孙昭子死了;十一月,宋元公也死了。

到了汉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国宫殿端门里出现了一只黄鼠,它衔着自己的尾巴在跳舞!人们去看它,它还是照样跳。燕王就派夫人用酒肉祭祀它,可它还是不停地跳,最后在夜里死了。这可是不祥的预兆啊!当时,燕国的刺王旦正密谋叛乱,眼看就要失败了,这只黄鼠的死,就是叛乱将要失败的征兆。果然,当月,叛乱就被揭露了,参与叛乱的人都受到了惩罚。《京房易传》里说:“诛杀而不问情由,就会出现黄鼠在宫门口跳舞的怪事。”

汉成帝建始元年四月的一个辛丑夜,西北方向突然出现火光一样的景象,吓死个人!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壬寅日,西北刮起了大风,天上的云彩都变成了赤黄色,这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整整一天一夜都下个不停。

这一年,皇帝的舅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开始掌握大权。他还把王凤的弟弟王崇封为安成侯,食邑一万户;其他的弟弟王谭等等五个人,都被封为关内侯,每人食邑三千户。后来,又加封王凤五千户,还把王谭他们都封为了列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侯”。 到了哀帝当皇帝的时候,他又封了丁氏、傅氏、周氏、郑氏等六个外戚为列侯。杨宣当时就说了:“五侯受封的那天,天气是赤黄色的,后来丁氏、傅氏受封的时候也是这样。这大概是因为爵位和土地分封过度,伤了天地之气,是不祥的预兆啊!” 京房在他的《易传》里也说过:“经书上说‘观其生’,意思是说大臣应该考察贤才,了解他们的品德才能,然后推荐他们,否则就是听到贤才而不举荐,这叫作不知,结果就会出现黄色的灾异,导致耳聋,最终导致后代断绝。这里的‘黄’,指的是像太阳一样,黄光不散,像火一样,黄浊之气充满了天下。这是因为蔽贤绝道,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绝世的灾异。经书上还说‘良马逐’,‘逐’就是进的意思,意思是说大臣如果得到了贤才的计策,就应该提拔他们,否则就是下属互相争夺功劳,这叫作盗明,结果也会导致后代断绝,甚至身败名裂,家族灭亡。”

史记记载,周幽王二年,周朝的三条大河都发生了地震。刘向认为这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灾害。伯阳甫说:“周朝要亡了!天地之气都有它运行的规律,如果超过了这个规律,就会导致民乱。阳气潜伏而不能上升,阴气逼迫而不能下降,就会发生地震。现在三条大河都发生了地震,这是阳气失其所而填塞阴气。阳气失位而进入阴气,河道一定会堵塞;河道堵塞,国家一定会灭亡。水,是土的滋养而供人们使用的;土地不能滋养万物,人民就会缺乏财物,不灭亡还等什么?以前伊洛河干涸,夏朝灭亡;黄河干涸,商朝灭亡;现在周朝的德行如同夏商两朝末年一样,它的河道也堵塞了,堵塞就会干涸;河道干涸,山一定会崩塌。国家一定要依靠山川,山崩河竭,就是灭亡的征兆。如果国家灭亡,最多十年,这就是天数的规律。”

公元前某年,三条大河都干涸了,岐山也崩塌了。刘向分析说,这是因为阳气失控侵犯了阴气,就好比火气把水烤干了一样,所以河水干涸了。山和水是相连的,下面干涸了,上面就崩塌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那时候,周幽王暴虐无道,滥杀无辜,不听劝谏,沉迷于褒姒,废掉了王后,而王后的父亲申侯又和犬戎一起攻打并杀死了幽王。也有人说,这是天象的征兆,水对应辰星,辰星代表蛮夷。月亮遮挡了辰星,国家就会因为女人而灭亡。幽王失败的原因,是内有女人作乱,外有蛮夷入侵。《京房易传》里说:“君臣离心,就会出现水干涸的异象。”

公元前697年,也就是周文王九年九月癸酉这天,发生了地震。刘向认为,在此之前,齐桓公、晋文公、鲁釐公这三位贤明的诸侯刚刚去世,周襄王又失德荒政,楚穆王还杀了自己的父亲,其他的诸侯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权势倾轧,天下大乱。上天好像在警告说,那些实力强大的臣子们将要兴风作浪,为害一方。后来,宋国、鲁国、晋国、莒国、郑国、陈国、齐国都发生了弑君事件。这些地震,大多都符合董仲舒的解释。《京房易传》里说:“臣子的权力即使是正当的,但如果过于专权,也必定会引发地震。地震的表现,在水里就是波涛汹涌,在树上就是摇晃不止,在房屋上就是瓦片掉落。如果君主不重视法度,随意更换臣子,这就是阴气活动,会引发地震,震动朝廷。如果朝廷大权旁落,这就是不守阴德,会引发地震,震动山岳,山岳还会涌出泉水。如果继承人没有德行却独占俸禄,这就是不顺应天理,会引发地震,动荡兵戈,涌出泉水。”

公元前687年,也就是周襄公十六年五月甲子这天,又发生了地震。刘向认为,在此之前,诸侯在鸡泽相会,订立盟约,大夫们也另外订立了盟约。同年三月,诸侯又在湨梁相会,而大夫们却私下里自己订立盟约。到了五月,就发生了地震。此后,崔氏专权于齐国,栾盈作乱于晋国,良霄倾覆了郑国,阍氏杀害了吴国国君,燕国赶走了自己的国君,楚国灭掉了陈国和蔡国。

公元前682年,也就是周昭公十九年五月己卯这天,又发生了地震。刘向认为,当时季氏就要对鲁国国君动手了。此后,宋国的三位大臣,曹国的大夫会都带着土地叛变,蔡国、莒国都赶走了自己的国君,吴国打败了中原诸侯,杀了两个诸侯。

公元前780年,也就是二十三年八月乙未这天,地震了!刘向觉得啊,这可不是巧合,正赶上周景王驾崩,这王位继承可乱套了,刘氏和单氏分别拥立王子猛和王子朝,争得不可开交。 之后呢,季氏赶走了鲁昭公,黑肱地区叛变了邾国,吴国杀了自己的国君和大臣,宋国五个大夫、晋国两个大夫都带着地盘叛变了,真是乱成一锅粥!

公元前541年,哀公三年四月甲午,又地震了!刘向分析说,这回是因为各诸侯国都听信那些奸臣的谗言,没人肯重用孔子,结果呢,蔡国的国君被杀害了,齐国的陈乞还弑君篡位,真是人心不古啊!

公元前141年,汉惠帝二年正月,陇西地震,好家伙,四百多户人家都被震塌了! 到了公元前89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八月癸亥,又地震了,这次还死人了!再到公元前71年,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河南以东四十九个郡都地震了,北海和琅邪的祖宗庙宇、城墙都给震坏了,死了六千多人,这损失可大了!

公元前48年,汉元帝永兴三年冬天,又地震了。公元前1年,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再次地震,从京城到北边的三十多个郡国,城墙都倒塌了,死了四百一十五人。 唉,这地震,真是接二连三,灾难不断啊!

公元前645年秋天八月辛卯日,沙麓山崩了。《谷梁传》里说:“长在山上的树林叫麓,沙麓就是沙地上的山麓。”刘向认为,这象征着臣下背叛,四分五裂,不再服从上级。在此之前,齐桓公实行伯道(一种政治制度),召集诸侯,侍奉周天子。管仲死后,齐桓公的德行一天天衰落,上天好像在警告说,伯道制度要废除了,诸侯们要散了。权力落到大夫手里,陪臣们专权,臣下们不再听从上级了。齐桓公没有醒悟过来,天子也失去了威严。齐桓公死后,天下诸侯纷纷投靠楚国。王札的儿子杀了两个大夫,晋国打败了周天子的军队,没有人能讨伐他们,从此天下开始衰败。

《公羊传》认为,沙麓是黄河边上的一个地方。董仲舒的解释也差不多。还有一种说法是,黄河象征着大河流,齐国象征着大国;齐桓公的德行衰落,伯道制度将要转移到晋文公那里,所以黄河也象征着要迁移。

《左传》认为,沙麓在晋国境内;沙是山名;地震导致山麓崩塌,文中没写地震,只写山崩,是因为山崩是更重要的事件。伯阳甫说过:“国家一定要依靠山川,山崩川竭,就是亡国的征兆;不出十年,就会应验。”果然,到公元前631年,晋怀公在高梁被杀。京房的《易传》里说:“小人毁坏房屋,灾异就是山崩,这叫做阴气战胜阳气,弱者战胜强者。”

话说成公五年夏天,梁山崩塌了。《谷梁传》里记载,黄河三天没水,晋国国君带着群臣痛哭,哭完之后河水才又流动了。刘向对此的解释是:山代表阳,象征着国君;水代表阴,象征着百姓。上天以此警示,说国君的统治崩坏,导致天下大乱,百姓将无家可归。哭完之后河水才恢复流动,这正是国家衰亡的征兆啊。梁山在晋国境内,这次灾难从晋国开始,最终影响到整个天下。后来晋国残暴地杀害了三位卿大夫,厉公也被杀害了。在湨梁的会盟之后,天下诸侯大夫都掌握了本国的政权,之后孙氏、宁氏出兵攻打卫国,三家联手攻打鲁昭公,单氏、尹氏扰乱王室。董仲舒的解释也差不多。刘歆认为,梁山是晋国的象征,崩塌指的是统治的崩溃。古代三代王朝都有祭祀的规定,祭祀不能越过国境的标志性山川,吉凶祸福,都与国君的德行有关。国君与山川息息相关,山崩川竭,都是国家将要灭亡的征兆,善恶循环,天道好还。这一年是鹑火年,到十七年的时候又逢鹑火年,栾书、中行偃杀死了晋厉公,立悼公为君。

高后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死了七百六十人,地震持续到八月才停止。文帝元年四月,齐国和楚国境内,二十九座山同时发生山洪暴发,洪水四处溃决。刘向认为,这是因为靠近水的地方,土质容易受损。上天以此警示,说齐国和楚国的国君治理不善,违背了制度,将要引发祸乱。十六年后,文帝同父异母的哥哥,齐悼惠王之孙齐文王去世,没有儿子,文帝就把齐国的土地分封给悼惠王庶出的六个儿子,让他们都做了国王。贾谊和晁错极力劝谏,认为这违背了祖制,恐怕会引发混乱。到了景帝三年,齐、楚七国果然起兵造反,兵力超过百万,都被汉朝平定了。春秋时期,四国同时发生天灾,汉朝时期,七国境内同时发生多处山崩,都受到了灾难的惩罚,可见不敬畏上天威严的后果啊!

公元前27年二月丙戌日,四川犍为县柏江发生山崩,山体直接塌进了江里,江水被堵塞,然后倒灌,冲垮了城墙,死了十三个老百姓。那次地震持续了二十一天,一共震了两百二十四次,震得人够呛!

公元前11年正月丙寅日,四川蜀郡岷山也发生山崩,同样堵塞了江水,江水倒流,足足三天后才恢复正常。刘向当时就说了,哎,想当年周朝的时候,岐山崩塌,三条大河都干涸了,结果周幽王就完蛋了。这岐山啊,可是周朝的发源地。现在汉朝,它老家可是在蜀地和汉中一带,现在发源地这儿山崩地裂,河水干涸,天上还出现彗星,而且还影响到了摄提、大角星,从参宿到辰宿,这情况,八成是要完蛋的节奏啊!果然,没过几代皇帝,王莽就篡了汉朝的位子。

古书上记载说:“皇帝要是没做到极致,那就是没立起来,这罪过就大了,惩罚就是天长日久阴雨连绵,国力衰弱。有时候会发生射杀妖怪的事,有时候会有龙蛇作乱,有时候会有马匹伤人,有时候会有下属造反,有时候日月运行反常,星辰倒着走。” 这些都是不好的兆头啊!

“君主如果不能做到中正平和,那他的统治就无法建立。” 这里说的“皇”,就是指君主;“极”,指的是中正;“建”,指的是建立。君主要做到言行举止、思想意识这五方面都恰到好处,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如果这五方面都出了问题,不能保持平衡,那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问题就出在昏庸乖张上,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君主应该顺应天理,治理万物。就像云彩从山间升起,最终弥漫天空一样,君主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如果天象混乱,就会导致长期阴雨。 另外,如果君主不能做到中正平和,那么下面的人就会变得强盛,从而蒙蔽君主的明智。 《易经》上说:“亢龙有悔,贵而亡位,高而亡民,贤人在下位而亡辅。” 意思是说,如果君主失去了中正,就会像飞龙在天一样,最终招致祸患,失去地位,失去百姓,即使贤人都在下位,也得不到辅佐。这样一来,君主虽然拥有南面称尊的地位,却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所以他的地位就非常薄弱了。

盛夏阳气旺盛,万物蓬勃发展,行动迅速。按照礼制,春天要举行大射礼,以顺应阳气。如果君主软弱,下面的人就会变得活跃,所以会出现射杀妖邪的现象。《易经》说:“云从龙”,又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阴气盛行,就会出现龙蛇作怪的灾异。 《易经》中,“乾”卦象征君主,也象征骏马。骏马强壮有力,如果君主的德行败坏,就会出现马祸。 有人说,马匹大量死亡,或者变成妖物,也是这个道理。君主如果昏庸软弱,就会失去民心,遭到上天的抛弃,如果没有明君来诛杀乱臣贼子,就会发生篡位弑君的祸乱,所以会出现臣下攻打君主的灾难。

总之,君主如果失德,就会导致天象异常。人们不说五行之气感动了上天,而是说“日月乱行,星辰逆行”,这是因为下层人不敢说上天降灾,就像《春秋》里说“王师败绩于贸戎”,不说军队战败,而是用委婉的语气来表达,这是一种尊重的说法。刘歆在《皇极传》中说,有“下体生上之疴”,意思是说臣下攻打君主,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不能再说是疾病了。 皇极的常态是阴雨,刘向认为,《春秋》中没有对此进行解释。有人说,长期阴雨不降就是这种情况。刘歆认为,这属于长期阴雨的范畴。

汉昭帝在元平元年四月驾崩了,没留下儿子继承皇位,于是就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一登基,天就阴沉沉的,白天黑夜都见不着太阳。刘贺想出宫去玩,光禄大夫夏侯胜拦着车劝谏说:“这天阴了这么久还不下雨,臣子们私底下有图谋不轨的,陛下您还想去哪儿啊?”刘贺一听就火了,把夏侯胜绑起来交给官吏处理。官吏把这事儿报告给了大将军霍光。霍光当时正和车骑将军张安世商量着要废掉刘贺。霍光怕张安世把这事儿说漏嘴,就试探他,结果张安世确实没泄露出去。然后霍光就找夏侯胜问话。夏侯胜拿出《洪范五行传》说:“书上说‘天子德行不好,上天就会降下长期阴雨,这时候往往会有下属造反’。我不敢乱说,所以才说臣下有图谋。”霍光和张安世看完书,吓了一大跳,从此更加重视那些懂经学的人。过了几天,他们就一起把刘贺废了,这真是应了“长期阴雨”的预兆啊。

京房在他的《易传》里写道:“有蜺、蒙、雾。雾,上下合也。蒙,如尘云。蜺,日旁气也。其占曰:后妃有专,蜺再重,赤而专,至冲旱。妻不壹顺,黑蜺四背,又曰蜺双出日中。妻以贵高夫,兹谓擅阳,蜺四方,日光不阳,解而温。内取兹谓禽,蜺如禽,在日旁。以尊降妃,兹谓薄嗣,蜺直而塞,六辰乃除,夜星见而赤。女不变始,兹谓乘夫,蜺白在日侧,黑蜺果之,气正直。妻不顺正,兹谓擅阳,蜺中窥贯而外专。夫妻不严兹谓媟,蜺与日会。妇人擅国兹谓顷,蜺白贯日中,赤蜺四背。適不答兹谓不次,蜺直在左,蜺交在左。取于不专,兹谓危嗣,蜺抱日两未及。君淫外兹谓亡,蜺气左日交于外。取不达兹谓不知,蜺白夺明而大温,温而雨。尊卑不别兹谓媟,蜺三出三已,三辰除,除则日出且雨。臣私禄及亲,兹谓罔辟,厥异蒙,其蒙先大温,已蒙起,日不见。行善不请于上,兹谓作福,蒙一日五起五解。辟不下谋,臣辟异道,兹谓不见,上蒙下雾,风三变而俱解。立嗣子疑,兹谓动欲,蒙示,日不明。德不序,兹谓不聪,蒙,日不明,温而民病。德不试,空言禄,兹谓主窳臣夭,蒙起而白。君乐逸人,兹谓放,蒙,日青,黑云夹日,左右前后行过日。公不任职,兹谓怙禄,蒙三日,又大风五日,蒙不解。利邪以食,兹谓闭上,蒙大起,白云如山行蔽日。公惧不言道,兹谓闭下,蒙大起,日不见,若雨不雨,至十二日解,而有大云蔽日。禄生于下,兹谓诬君,蒙微而小雨,已乃大雨。下相攘善,兹谓盗明,蒙黄浊。下陈功,求于上,兹谓不知,蒙,微而赤,风鸣条,解复蒙。下专列,兹谓分威,蒙而日不得明。大臣厌小臣,兹谓蔽,蒙微,日不明,若解不解,大风发,赤云起而蔽日。众不恶恶,兹谓闭,蒙,尊卦用事,三日而起,日不见。漏言亡喜,兹谓下厝用,蒙微,日无光,有雨云,雨不降。废忠惑佞,兹谓亡,蒙,天先清而暴,蒙微而日不明。有逸民,兹谓不明,蒙浊,夺日光。公不任职,兹谓不绌,蒙白,三辰止,则日青,青而寒,寒必雨。忠臣进善君不试,兹谓遏,蒙,先小雨,雨已蒙起,微而日不明。惑众在位,兹谓覆国,蒙微而日不明,一温一寒,风扬尘。知佞厚之,兹谓庳,蒙甚而温。君臣故弼,兹谓悖,厥灾雨雾,风拔木,乱五谷,已而大雾。庶正蔽恶,兹谓生孽灾,厥异雾。” 这些都是关于阴云的各种说法。

话说严公在位十八年秋天,突然出现了“蜮”这种怪东西。刘向认为,蜮这玩意儿主要产于南越地区。南越地处南方,那里的女人比较多,男女经常一起在河边洗衣服什么的,而且有些女人行为不检点,导致那地方乌烟瘴气的,所以圣人才把这种怪东西叫做“蜮”。“蜮”字跟“惑”字读音相近,它就住在水边,能射人,被它射到的人,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南方人管它叫“短弧”,说它是一种近距离射人的妖物,预示着死亡的征兆。当时严公正想纳齐国的淫乱女子为妾,所以才出现了蜮。这简直就是上天在警告他:别娶那个齐国女人,否则会招来淫乱、篡位、弑君的祸事!可惜严公没听懂这警告,还是把那个女人娶了。结果呢,这女人跟严公的两个叔父搞到一起,两个叔父都因此而死,严公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害,他的妻子也被处死了。刘歆则认为,蜮是盛夏高温下自然生成的,并非专门从南越来的。京房在《易传》里也说过:“忠臣进谏,君王却不采纳,那国家就会出现蜮这种灾祸。”

接下来咱们说说鲁哀公时期的事儿。当时有一只隼(一种猛禽)落在陈国的朝廷上就死了,身上插着一支涂了黑色颜料的箭,箭头上还有个石头箭头,长约一尺多。陈闵公就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隼飞来路途遥远啊!想当初武王灭了商朝,打通了与南方蛮夷各部落的道路,让他们各自进贡当地的特产,肃慎部落就进贡了这种涂了黑色颜料的箭,箭头是石头做的,长约一尺多。先王把不同姓氏的诸侯安置在遥远的地方,是为了让他们不忘本分,所以陈国这支箭,就是肃慎进贡的。”后来陈国的人去查了查以前的档案,果然找到了记载。刘向认为,隼是黑色的不祥之鸟,象征着贪婪和暴虐;箭射穿了隼,象征着妖邪作祟;隼死在朝廷上,象征着国家将要灭亡。这预示着陈国将要发生内乱,不服从周朝的统治,并且贪婪暴虐,最终会招致远方蛮夷的入侵而灭亡。当时,齐国、晋国是中原强国,吴国、楚国是南方强国,陈国跟晋国关系不好,跟楚国的联盟也不稳固,经常受到这两个国家的侵略。后来楚国发生了白公之乱,陈国趁机去攻打楚国,结果反而被楚国灭掉了。

话说夏朝末年,衰败之象已现。突然,有两条龙停在夏朝的宫殿里,自称是褒国两位君主的魂魄。夏王占卜后决定杀了它们,但无论怎么占卜,结果都不吉利。后来,占卜说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才吉利,于是夏王就按照仪式告知了龙,然后把龙赶走了,只留下龙的唾液。夏朝后来灭亡了,这装着龙唾液的盒子就传到了殷商和周朝,三代君王都没打开过。直到周厉王时期,才打开盒子查看,结果龙唾液流满了宫殿,怎么也清理不掉。厉王竟然让女人脱光衣服大声喊叫来驱赶它,结果龙唾液变成了黑色的鼋(一种大龟),跑进了后宫。一个宫女不小心碰到了它,竟然怀孕了。她害怕,就把孩子扔掉了。

后来周宣王继位,有个小女孩唱着童谣说:“桑木弓,萁草箭,最终会亡了周朝。” 后来,有一对夫妻卖这种弓箭,宣王下令逮捕并处死了他们。 就在这时,人们发现了当年那个被抛弃的孩子,听到他夜里哭泣的声音,宣王心生怜悯,把他收养了。 这个孩子后来逃到了褒国。 后来,褒国有人犯了罪,用这个孩子去赎罪,这就是褒姒。周幽王见到褒姒后非常宠爱她,生下了儿子伯服。幽王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咎,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被废的申后父亲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戎攻打并杀死了周幽王。《诗经》里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刘向认为,夏朝末年,周朝的幽王和厉王都昏庸暴虐,逆天而行,所以才会出现龙和鼋这些怪异的现象,是龙蛇作祟的表现。龙唾液,也就是血,也有人说是泡沫。桑木弓,萁草箭,这箭是用萁草做的,也暗示着妖邪作祟。小女孩的童谣,预示着灾难将由女人引起,国家将因战争而灭亡。

《左传》记载,昭公十九年,郑国城门外洧渊发生龙互相搏斗的事件。刘向认为这也是龙蛇作祟的表现。郑国地处小国,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又面临强大的吴国,郑国自身难保,无力修德,眼看就要与三国发生战争,岌岌可危。 当时,子产执政,他在国内善待百姓,对外巧妙周旋,与三国搞好关系,最终郑国避免了灾难,这体现了以德化解危机的效果。《京房易传》说:“人心不安,就会出现龙斗的怪异现象。”

汉惠帝二年正月癸酉那天早上,兰陵廷东里温陵井里出现了两条龙,到乙亥夜才消失。刘向认为,龙是尊贵的象征,却困在老百姓的井里,这象征着诸侯将要遭受幽禁的灾祸。后来吕太后果然幽禁杀害了三个赵王,诸吕家族最终也被诛灭了。京房的《易传》里说:“有德行的人遭受灾害,就会有龙出现在井里的怪异现象。”还说:“如果统治者暴虐,就会有黑龙从井里出来。”

《左传》记载,鲁严公时期,郑国南门里出现内蛇和外蛇打架,内蛇死了。刘向认为这预示着将有祸乱发生。在此之前,郑厉公劫持了祭仲,赶走了他的哥哥昭公自立为君。后来厉公逃亡,昭公复位。昭公死后,他的儿子仪继位。厉公从外面回来后,又劫持了大夫傅瑕,让他去残害太子仪。这就像外蛇杀死内蛇一样。内蛇死后六年,厉公才复位。严公听说后,问申繻说:“这还有妖孽吗?”申繻回答说:“人们忌讳的事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招致了灾祸,妖孽都是人自己造成的。人死了,妖孽也就消失了,妖孽不会自己产生。人如果违背常理,就会有妖孽出现。”京房《易传》里说:“立储君有疑虑,就会有蛇在国门打斗的怪异现象。”

《左传》记载,文公十六年夏天,一条蛇从泉宫出来,进入国都,这和先君去世的次数一样多。刘向认为这预示着将有祸乱发生。泉宫在苑囿里,文公的母亲姜氏曾经住过那里,蛇是从那里出来的,象征着宫室将无人居住。《诗经》里说:“虺蛇,女子之祥。”蛇进入国都,预示着国家将有女子遭受不幸。和先君去世次数一样多,象征着文公的母亲将要去世。秋天,文公的母亲去世了。文公很忌讳这件事,就拆毁了泉台。妖孽的出现是事情本身的结果,而不是妖孽导致了灾祸。如果一个人不改过自新,坚持正道,就能避免灾祸,如果做了违背礼法的事情,就会加重罪过。文公去世两年后,他的儿子杀了文公的两个儿子恶和视,立宣公为君。文公的夫人回到了齐国。

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赵国出现一条蛇从城外进入,和城里的蛇在孝文庙下打斗,城里的蛇死了。两年后的秋天,发生了卫太子事件,而这件事的起因是来自赵国人江充。

宋景公十年,宋国公子地养了一匹好马,配有四匹马拉的车,特别拉风。景公最宠爱的近臣向魋看上了这匹马,景公居然把马赏给了他,还让人把马尾巴和鬃毛染成了红色。公子地气坏了,派人狠狠揍了向魋一顿,把马抢了回来。向魋吓得要跑,景公竟然关上门哭,哭得眼睛都肿了。景公的弟弟公子辰劝公子地说:“你为君王守礼,只要不逃出国境,君王一定会把你留下的。”但公子地还是逃到陈国去了,景公也没拦着。公子辰又去求景公,景公还是不听。公子辰急了,说:“这是我哥哥,我要带着国人一起走,您还和谁一起治理国家呢?”于是也带着手下逃到陈国去了。第二年,兄弟俩又跑到萧地叛乱,给宋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这都是那匹马惹的祸啊!

《史记》记载,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马生人的怪事;昭王二十年,公马生了小马驹却死了。刘向认为,这些都是不祥之兆,预示着灾难。秦孝公开始启用商鞅变法,向东侵略诸侯,到了昭王时期,战争更加激烈。这就像秦国凭借强大的武力取得天下,最终却自取灭亡一样。公马生子本不符合自然规律,生下来又死了,就像秦国凭借强大的武力取得天下,最终却自取灭亡一样。有人说,动物生出与自己种类不同的后代,其子孙后代中也必然会有非本姓的人,秦始皇果然是吕不韦的儿子。《京房易传》说:“诸侯分掌权力,出现公马生子的怪事,预示着天子将亡,诸侯将互相征伐。”

汉文帝十二年,吴国出现了一匹长角的马,角长在耳朵前面,向上弯曲。右角长三寸,左角长二寸,角的粗细都约莫两寸。刘向认为,马不应该长角,就像吴国不应该举兵造反一样。当时,吴王刘濞被封了四郡五十多座城池,内心骄横跋扈,这种嚣张气焰已经表露无遗,上天早有警示了!吴王不听劝告,后来果然举兵叛乱,最终被诛灭。《京房易传》说:“臣子凌驾于君王之上,政治不得人心,就会出现马长角的怪事,这是说贤士不够。”又说:“天子亲自出征,马就会长角。”

公元前7年二月,皇宫马厩里一匹马长角了,长在左耳前面,角的周长都差不多两寸长。那时候,王莽担任大司马,他祸乱朝纲的野心,从这时候就开始滋长了。

公元前1年,定襄郡一匹公马生下了一匹小马驹,这小马驹只有三条腿,居然还跟着主人一起吃喝。太守把这事儿上报朝廷。马,是国家的军事力量,三条腿的马,象征着国家力量的衰弱啊!后来,侍中董贤22岁就当上了大司马,位居上公,天下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哀帝突然暴毙,成帝的母亲王太后召回了她的外甥新都侯王莽,夺走了董贤的官印,董贤害怕了,就自杀了。王莽趁机取代了董贤,并且诛杀了哀帝的外戚丁氏和傅氏家族。他还废掉了哀帝的傅皇后,逼她自杀,并且掘开了哀帝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太后的陵墓,改葬为庶人。这种株连到至亲,大臣势力衰弱的祸事啊!

鲁文公十一年,“在咸地打败了狄人”。《谷梁传》和《公羊传》里都记载说,这长狄有三个兄弟,一个投奔了鲁国,一个投奔了齐国,一个投奔了晋国。这三个都被杀了,尸体横七竖八地摆在那里,占地九亩;砍下他们的头颅,放在车辕上,眉毛都露在车辕外面。为什么史书上要记载这件事呢?因为这是奇异的事情啊!刘向认为,那时候周朝衰弱,鲁齐晋三国势力强大,是可以被问责的。上天警示说,如果不遵循礼义,而行夷狄之事,将会导致国家灭亡。后来这三个国家都发生了篡位弑君的祸事,都是下层人反抗上层人的疾病啊!刘歆认为这是人事变异,属于黄色的征兆。有人说,这是裸虫作孽。也有人说,天地间人的本性是尊贵的,凡是人引起的变异,都属于皇极之下,下层人反抗上层人的疾病。京房的《易传》里说:“君主暴虐,正义衰败,就会有长狄入侵国家的妖孽出现。”又说:“房屋富丽堂皇,而百姓却受苦,长狄出现,国君就会被俘虏。”

话说《史记》里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的时候,临洮出现十二个巨人,个个身高五丈,脚长六尺,穿着蛮夷的衣服。这分明是上天在警告他:别太放纵蛮夷的势力,否则会招来祸患! 那一年,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却把这当成祥瑞,高兴坏了!他下令销毁全国的兵器,铸造了十二个金人来象征那些巨人。 然后他就开始自以为是,自称圣明,烧毁了《诗经》和《尚书》,坑杀儒生;穷奢极欲,暴虐无道,一心想扩张领土。他南边修筑工事到五岭,北边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和越族,挖山填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修建的长城绵延几千里。所以说,临洮出现巨人,预示着秦朝将要发生大乱。十四年后,秦朝果然灭亡了,还是从戍卒陈胜起义开始的。

《史记》又记载,魏襄王十三年,魏国出现一个女子变成了男人。京房的《易传》里说:“女子变成男人,这是阴气兴盛的征兆,地位卑贱的人将当上王;男人变成女人,这是阴气过盛的征兆,预示着灾祸将至。” 还有一种说法是:男人变成女人,是因为宫刑滥施;女人变成男人,是因为妇人掌权。

到了汉哀帝建平年间,豫章郡有个男人变成了女人,嫁了人,还生了个孩子。长安的陈凤说,这是阳气变成阴气的征兆,预示着后代将要断绝,是自相残杀的景象。 还有一种说法是:嫁为人妇并生下孩子,说明这个家族虽然会衰落,但还能延续一代才彻底断绝。

汉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郡有个叫田无啬的女人生了个孩子。孩子还没出生两个月,就在她肚子里哭,生下来后却不会动,她就把孩子埋在了路边。三天后,有人路过听到孩子的哭声,田无啬挖出来把孩子养大了。

汉平帝元始元年二月,朔方郡牧民女子赵春病死了,入殓后放了六天,她竟然从棺材里爬了出来,说自己见到了已经去世的父亲,还说:“我今年才二十七岁,不该死。” 太守谭把这事儿上报朝廷。京房的《易传》里说:“‘幹父之蛊,有子,考亡咎’。孩子三年内不改变父亲的行事作风,思念父亲而不能自拔,这也反映了对先人过错的深刻反思,否则就是个人私欲作祟,所以会出现人死复生的怪事。” 还有一种说法是:至阴之气转化为阳气,地位卑贱的人变成了高贵之人。

六月里,长安城有个女子生了个孩子,这孩子可稀奇了,脑袋有两个,而且脑袋对着相反的方向;还有四条胳膊,都长在胸前。更神奇的是,在它的肚子上,竟然还有一双两寸长的眼睛!京房在《易传》里说过:“‘睽孤,见豕负涂’,这种怪相预示着人会生出两个脑袋。下面互相争斗,妖孽也一样。如果人像牲畜一样,脑袋和眼睛长在下面,这就叫做‘亡上’,预示着正统将要发生变化。总之,妖孽的出现,都是为了谴责那些失去正道的人,妖孽的形状都象征着它们所对应的事物。两个脑袋,说明下面不统一;脚多,说明所依靠的是邪恶势力;脚少,说明下面承受不了重担,或者根本无法承担重担。总之,下半身长在上半身,是不敬的表现;上半身长在下半身,是亵渎的表现;生出来的不是同类,是淫乱的表现;人生下来就很大,是快速成功的象征;生下来就会说话,是喜好虚夸的表现。各种妖孽都符合这些规律,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酿成大祸。”

景帝二年九月,胶东下密县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竟然长出了角,角上还有毛。那时候,胶东、胶西、济南、齐这四个诸侯王正密谋造反,这叛乱是由吴王刘濞发起的,还联合了楚国和赵国,一共七个国家。下密县地处齐国四郡的中心;角,象征着武器,朝上是指向京城;老人,象征着吴王;七十岁,象征着七个国家。上天以此警告,人本不应该长角,就像诸侯不应该举兵攻打京城一样;祸事从老人身上发生,预示着七国都会失败。可是这些诸侯们却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二年,吴王刘濞首先起兵,其他诸侯纷纷响应,结果七国都被灭掉了。京房在《易传》里也说过:“冢宰专政,厥妖人生角。”

公元前31年十月丁未这天,京城里的人都被吓坏了,都在说洪水要来了。渭水边上有个小女孩,叫陈持弓,才九岁,竟然跑进了横城门,然后又进了未央宫尚方掖门的宫殿,守门的卫兵竟然都没看见她,直到她进了句盾禁中才被人发现。大家都被洪水吓坏了,其实是因为阴气太重了。而这个小女孩能跑到宫殿里去,是因为宫里的人想借着这个女孩的宠幸,来得到宫殿里的住处,是一种征兆。她叫“持弓”,这名字听起来像是周朝檿孤的吉兆。《易经》上说:“弓矢的威力,可以用来威慑天下。” 当时,皇帝他妈王太后的弟弟王凤刚被封为上将军,掌握着朝政大权,上天预知他以后会威震天下,并且进入宫廷,所以就先出现了这个预兆。后来,王氏家族的兄弟父子五侯专权,最后王莽篡夺了天下,这都是陈氏家族的后代造成的。京房在《易经传》里说:“妖言惑众,这说明人们不相信,灾难将要降临,司马氏要灭亡。”

公元前7年八月庚申这天,郑通里有个叫王褒的男人,穿着红衣服,戴着小帽子,腰间佩剑,竟然从北司马门殿东门进去了,直接到了前殿,进入了一间不该进的屋子,还解开了帷帐,取下装饰用的玉佩,然后对前殿的署长业等人说:“上天让我住在这里。”业等人把他抓起来审问,王褒原来是公车上的一个普通士兵,有精神病,神志不清,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进宫的,最后在狱中死了。当时,王莽是大司马,哀帝继位后,王莽请求退休回家,但上天知道他肯定不会真的退隐,所以就用这件事来预示。他姓名、衣着打扮都清清楚楚,直接走到前殿的寝宫,进入房间取下玉佩戴上,还说奉了上天的命令,可是当时没有人察觉。后来,王莽被封到地方上去了,上天觉得很冤枉他,哀帝又把他召回京城。第二年,哀帝死了,王莽又当上了大司马,最终篡夺了皇位。

公元前6年正月,老百姓吓得四处逃窜,手里拿着根小木棍或者一小块木头,互相传递,说是皇帝的诏书。路上碰到的,多的时候能有一千多人,有的披头散发赤脚跑,有的半夜撬门,有的翻墙而入,有的甚至骑马乘车飞奔,以此来代替驿站传递消息,穿过二十六个郡国,最后到了京城。

那年夏天,京城和各郡国的百姓聚集在街巷里,摆上丰盛的酒席,载歌载舞地祭祀西王母。 还流传着一封信,信上说:“西王母告诉大家,拿着这封信的人就不会死。不信我的话,就去看你家门枢下面,会有白发。” 一直到秋天,这种现象才停止。

那时候,皇帝的祖母傅太后骄横跋扈,干预朝政。杜邺就上奏说:“《春秋》里记载的灾异,都是用象征性的说法来表达的。木棍,是用来计数的;百姓,属阴,像水一样。水往东流是顺理成章的,而西流,就如同逆流而上,反常。这象征着水量超过限度,随意地互相传递,违背了民心的规律。西王母,是女性的称呼;博弈,是男子的活动。在街巷里举行这种活动,表明朝廷内外都混乱不堪。临事玩乐,是阳气衰败的表现。白发,是衰老的象征,代表着尊贵却软弱,难以治理,容易混乱。门,是人出入的地方;枢,是门轴,是门的重要部件。占据了人们出入的地方,控制着门轴,这其中的含义非常明显。现在外戚丁氏、傅氏都侍奉在皇帝身边,占据要职,有罪的人不受惩罚,没有功劳的人却都能得到官爵。皇甫氏、三桓氏,都是诗人讽刺的对象,《春秋》里也记载了他们的罪过,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这些象征意义非常明显,足以警醒朝廷,为什么不重视呢?”

后来哀帝死了,成帝的母亲王太后临朝听政,王莽担任大司马,诛杀了丁氏、傅氏。也有人说,丁氏、傅氏造成的混乱很小,这些异象其实是王太后和王莽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