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皇帝是宣帝的儿子,他妈是共哀许皇后。他爹宣帝年轻的时候是老百姓。 宣帝当皇帝的时候,他才两岁。八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长大后,他性格温和仁慈,喜欢儒家学说。
他看到宣帝用的都是些精通法律条文的官员,动不动就用刑法治罪,像杨恽、盖宽饶这些大臣,就因为说了几句刺耳的批评话就被杀头了。有一次,孝元太子在陪宣帝吃饭的时候,很委婉地说:“皇上,您用刑太严厉了,应该多用些儒生。”宣帝一听脸色就变了,说:“汉朝自有自己的制度,本来就是把霸王之道和仁义道德结合起来用的,怎么能完全依靠道德教化,用周朝那一套呢?再说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儒生,不懂得变通,只会空谈古法,批评现在,让人分不清名实,不知道该坚持什么,怎么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呢?” 然后宣帝叹了口气说:“要是我家要完蛋,那都是这个太子造成的!” 从那以后,宣帝就疏远了太子,反而很宠爱淮阳王,说:“淮阳王聪明能干,又懂法,更适合做我的继承人。” 而淮阳王的母亲张婕妤也很受宣帝宠爱。宣帝心里想立淮阳王为太子,但是因为淮阳王年纪小,而且他和许皇后都是从低微的出身一起走过来的,所以最终还是没敢背弃许皇后。
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死了。癸巳日,太子继承皇位,去高庙祭祖。 他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初元元年正月辛丑日,孝宣皇帝葬在了杜陵。 朝廷赏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官吏从二千石以下的都赏赐了钱和布帛,数额各有不同。 天下大赦。
三月,封皇太后的哥哥,侍中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丙午日,立王氏为皇后。 朝廷把三辅地区、太常寺、郡国公家的田地和可以节省下来的苑囿的土地,用来帮助贫苦百姓,家产不足一千钱的,朝廷就借给他们种子和粮食。 还封皇太后的外祖父平恩戴侯同辈的兄弟,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让他侍奉戴侯的遗孀。
四月,皇帝下诏说:“我继承先帝的遗志,承载着祖宗庙堂的重任,时刻不敢懈怠。最近地震不断,我担心这是上天给我们的警告,不知道原因何在。正值耕种季节,我担心百姓失业,所以派了光禄大夫褒以及其他十一人到全国各地去巡视,慰问老年人、鳏夫、寡妇、孤儿、独居者、贫困者和失业的百姓,同时寻找和提拔有才能的人,发现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了解各地风俗人情。各地的州郡长官如果能够以身作则,勤于政事,宣扬教化,亲近百姓,那么天下就会安定和谐,我就能安心了。《尚书》不是说吗?‘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我把这些告诉大家,让你们明白我的意思。” 他又说:“关东地区今年歉收,百姓大多贫困。命令受灾严重的郡国,暂时免除赋税。少府管辖的江河湖泊和园池,可以暂时借给贫民使用,也不收租税。赐给有户籍的宗室成员每人一匹到两匹马,赐给三老、孝子每人五匹布,赐给兄弟和勤于耕种的人每人三匹布,赐给鳏夫、寡妇、孤儿、独居者每人两匹布,赐给每五十户百姓一头牛和酒。”
六月,因为百姓患病流行疫病,皇帝下令大臣们减少膳食,减少乐府人员,减少苑囿里的马匹,以救济贫困百姓。
八月,上郡的附属国降服的胡人一万多人逃亡到匈奴。
九月,关东地区的十一个郡县发生大水,导致饥荒,甚至有人吃人,于是调拨其他郡县的钱粮进行救济。皇帝下诏说:“最近阴阳失调,百姓饥寒交迫,无法安居乐业,都是因为我的德行不足。命令那些很少去住的宫殿馆舍不要修缮,太仆减少喂养马匹的粮食,水衡减少喂养牲畜的肉食。”
第二年正月,皇帝前往甘泉,祭祀泰畤。赏赐云阳百姓每人升一级爵位,赐给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和酒。
皇帝立他的弟弟为清河王。
三月,立广陵厉王太子霸为王。
皇帝下令把皇宫里的狗和马,还有皇家园林、御花园、以及其他皇家池塘都分给穷人。圣旨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在位时,天地阴阳调和,风雨准时,日月光明,星辰有序,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善终。如今我承继了皇位,却能力不足,治理国家不得法,灾害接连不断,年年如此。二月戊午那天,陇西郡发生地震,太上皇的庙宇都被震坏了,豲道县的城墙、寺庙和民房倒塌,压死了很多人,山崩地裂,泉水涌出。上天降下灾难,让我深感不安。国家治理出现重大缺陷,灾祸由此而来。我日夜忧心忡忡,无法改变现状,心里非常悲伤,不知道该怎么办。最近几年收成不好,老百姓都穷困潦倒,受不了饥寒交迫,甚至有人因此犯罪,我非常痛心。受地震灾害严重的郡县,免除赋税。我宣布大赦天下!所有可以减免赋税、方便百姓的措施,都尽快上报,不要有所隐瞒。丞相、御史、以及各级官员,都要举荐有才能、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我会亲自查看。”
夏四月丁巳日,皇帝立了皇太子。同时,赏赐御史大夫关内侯的爵位,中二千石官员升为右庶长,所有以父辈身份继承爵位的官员都升一级,列侯每人赏赐钱二十万,五大夫每人赏赐钱十万。
六月,关东地区闹饥荒,齐国竟然有人吃人肉。
七月,皇帝下令说:“几年来灾害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我心里非常难过。我已经下令官吏打开粮仓,拿出府库里的钱财赈济灾民,还赏赐穷人衣服。可是今年秋收的禾苗和麦子都歉收,一年之内发生了两次地震。渤海海水泛滥,淹死了很多人。阴阳失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各位大臣应该如何忧虑此事?你们要尽心竭力地指出我的过错,不要有所隐瞒!”
冬天,皇帝下令说:“国家要兴盛,就要尊师重教。前将军望辅佐我八年,教我读经书,功劳很大。我封他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让他朝夕都能来朝见我。”
十二月,中书令弘恭、石显等人诬陷望,逼死了他。
第三年春天,皇帝下令,让诸侯的官位低于郡守。
珠崖郡山南县造反了,皇上跟大臣们商量对策。有个叫贾捐之的待诏建议放弃珠崖郡,先解决老百姓的饥荒问题。于是,皇上就下令放弃了珠崖郡。
四月最后一天晚上,茂陵的白鹤馆失火了。皇上说:“最近宫里的白鹤馆失火了,我吓得浑身发抖。这火灾预示着不好的兆头,都是我的错!大臣们都不敢直言我的过失,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该怎么才能明白自己的错误呢!老百姓还遭受着灾荒的痛苦,没有办法互相帮助,再加上那些烦扰苛刻的官吏,抓住细枝末节的条文,让老百姓活不下去,我心里非常痛心啊!所以,我决定大赦天下!”
夏天,大旱。皇上立长沙炀王的弟弟为王,封故海昏侯贺子代宗为侯。
六月,皇上说:“我听说治理好国家,根本在于顺应阴阳变化。最近阴阳失调,风雨无常,都是我的德行不好造成的。我希望大臣们能大胆指出我的错误,但现在却不是这样,大家都互相包庇,不敢说实话,我心里非常难过。老百姓挨饿受冻,远离父母妻子,辛苦劳作,住在简陋的宫殿里,这恐怕不是顺应阴阳之道啊!所以,我要停止甘泉宫、建章宫的守卫工作,让他们都去务农;百官都要节省开支;上奏章的时候不要有所隐瞒;有关部门要努力工作,不要违反四季的规律;丞相、御史要分别举荐全国懂阴阳灾异的人各三个。” 这下,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多了起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召见,大家都觉得皇上很赏识自己。
四年正月,皇上到甘泉宫,祭祀泰畤。
三月,皇上到河东,祭祀后土,赦免汾阴的囚犯,赐给老百姓爵位,给妇女每百户发放牛和酒,给鳏寡老人发放布帛,皇上所到之处都不收取赋税。
五年正月,皇上封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地位仅次于诸侯王。
三月,皇上到雍州,祭祀五畤。
四月,天上出现了彗星,出现在参宿附近。皇上说:“我的治理能力不足,官职安排不明确,很多官员长期空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老百姓失望了,这让我感到愧疚,上天也因此有所感应,阴阳失调,灾祸蔓延到百姓身上,我非常害怕。关东地区接连遭受灾害,饥饿、寒冷、疾病和死亡接踵而至。《诗经》里不是说了吗,‘老百姓遭受丧事,要赶紧去帮助他们。’所以,命令皇家的厨房每天少做饭,各种准备都减少一半。我的出行和马匹的饲料,只要够用就行,其他的都省省。取消角抵表演、上林苑的游乐、少去行宫,裁撤三服官、北假田官、盐铁官和常平仓。博士和学生的编制也不要再增加了,要多培养人才。赐给有户籍的宗室子弟每人一匹到八匹马,赐给三老、孝子每人五十匹布,赐给兄弟每人三十匹布,赐给鳏寡孤独每人二十匹布,赐给吏民每五十户一头牛和酒。” 皇上还减免了七十多项刑罚,取消了光禄大夫以下到郎中级别官员的父母同产的限制。允许在宫中做官的人,可以为祖父母、父母、兄弟登记入籍。
十二月丁未日,御史大夫贡禹去世了。卫司马谷吉出使匈奴,没有回来。
永光元年正月,皇上到甘泉去祭祀,效仿泰畤的仪式。赦免了云阳的囚犯。赐给百姓爵位一级,赐给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和酒,赐给高龄老人布匹。皇上出行经过的地方,免除赋税。
二月,皇上命令丞相和御史举荐那些质朴敦厚、谦逊有礼、行为端正的人,每年用这个标准来选拔郎官和从官。
三月,皇上发布诏书说:“五帝、三王都任用贤能之士,国家才能太平,现在国家治理不好,难道是老百姓变了?错在我自己不明智,没法发现人才啊!所以有才能的人被埋没,正直的人被排挤。再加上周朝、秦朝遗留下来的坏毛病,老百姓道德败坏,不讲礼义廉耻,经常触犯法律,这真是让人痛心啊!仔细想想,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所以,我下令大赦天下,让大家痛改前非,努力耕种。没田地的都分给他们土地,并借给他们种子和粮食,就像帮助穷人一样。六百石以上级别的官员,都升一级,封为五大夫;勤于职守的官员升两级;孝顺父母的升一级;老百姓也升一级;妇女每百户赐牛酒;鳏夫、寡妇、孤儿、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都发放布帛。” 这个月还下雪了,霜冻损坏了麦子,秋天收成不好。
两年后的春天二月,皇上又发布诏书说:“我听说唐尧、虞舜时期刑法宽松,老百姓都不犯法;殷商、周朝时期法律执行得好,坏人也都老实了。我现在继承了高祖皇帝的伟大事业,地位尊贵,但我每天都战战兢兢,时刻想着百姓的疾苦,不敢有丝毫懈怠。可是,现在阴阳失调,日月星辰昏暗不明,老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盗贼四起。官吏们又残酷地压榨百姓,不懂得如何治理百姓。这些都是因为我治理国家不利,政令有缺失。责任在我,我感到非常羞愧。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竟然如此无能,对得起百姓吗?所以,我下令大赦天下,赐给百姓每人升一级,妇女每百户赐牛酒;鳏夫、寡妇、孤儿、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三老、孝顺父母的和努力耕种的人,都发放布帛。” 皇上还赏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从二千石以下到中都官长吏都有不同程度的赏赐,六百石以上级别的官员都升一级,封为五大夫;勤于职守的官员升两级。
三月初一,那天是壬戌日,发生了日食。皇帝下诏说:“我战战兢兢,每天晚上都反省自己的过失,不敢懈怠。只是阴阳失调的原因,我还没搞清楚,所以多次下令给大臣们,希望他们能找到解决办法。到现在为止,负责执政的大臣们还没找到症结所在,颁布的命令和禁止的措施,都不能让老百姓满意,暴戾的社会风气越来越盛,和谐的社会风气却一天天衰弱,百姓愁苦不堪,没有办法安身立命。所以才导致邪恶之气日益增长,侵犯了太阳,正气被压制,太阳的光芒都被夺走了。在壬戌日,发生了日食,上天显现了这种异象,来警示我,我对此感到非常悲伤。命令各郡国分别推荐一位有才能、有特殊才能、贤良、敢于直言的人才。”
接下来,六月,皇帝又下诏说:“最近几年收成不好,全国各地都很困难。老百姓辛辛苦苦耕种,却颗粒无收,被饥饿困扰,没有办法互相救济。我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德行不够,却还要惩罚他们,我感到非常自责。所以,特赦天下!”
七月,西羌叛乱,皇帝派右将军冯奉世去讨伐。八月,任命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率领五校兵马一起出征。三年春天,西羌叛乱平定,军队撤回。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四月癸未日,大司马车骑将军接薨逝。十一月,皇帝下诏说:“最近己丑日发生了地震,冬天还下了雨,起了大雾,盗贼四起。官吏们为什么不及时禁止?你们都要如实汇报!” 冬天,恢复了盐铁官和博士弟子员的设置。因为国家财政不足,很多百姓免除徭役,无法满足内外徭役的需要。
四年二月,皇帝下诏说:“我承担着至高无上的责任,却不能体察民情,治理好百姓,屡遭灾祸。再加上边境不安,军队在外征战,赋税和运输,让老百姓骚动不安,穷困潦倒,犯法受罚。如果上层统治者失德,却用严刑峻法来惩罚下层百姓,我对此感到非常痛心。所以,特赦天下,对贫困百姓的债务,不再追讨。” 三月,皇帝前往雍地,祭祀五畤。“夏六月甲戌日,孝宣园东阙发生火灾。
公元前73年,腊月三十那天,日食出现了。皇帝下诏说:“我听说啊,明君在位,忠臣贤良各司其职,那么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可我现在啊,对治国之道还不太懂,每天都忧心忡忡,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看到的听到的,都容易被迷惑。所以,很多政令都收回了,老百姓的愿望也没能满足,反而一些歪理邪说四处传播,事情办不成。这些都是天下人都知道的。朝廷的大臣们,喜好观念都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为了私利,欺压百姓,老百姓还能指望谁呢? 六月三十那天,又发生了日食。《诗经》里不是说了吗?‘如今这老百姓,真是太苦了!’从现在开始,各位大臣们要引以为戒,谨慎自持,好好辅佐我这个能力不足的皇帝。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要有所隐瞒。”
九月某天,皇帝下令废除了卫思后园和戾园。十月某天,又下令废除各地郡国的宗庙,把皇陵都集中到长安附近的三辅地区,以渭城寿陵亭附近的原野作为新的皇陵。皇帝下诏说:“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天性,亲人在一起是人之常情。前段时间,有些官员为了修建陵墓,奏请迁移郡国的百姓,让老百姓远离祖坟,失去家园和财产,亲戚朋友分离,心里都非常悲伤,家家户户都不得安宁。所以,东边地区被过度开发,关中地区也有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这不是长久之计啊。《诗经》里不是说了吗?‘百姓安居乐业,就能小康,惠及天下,才能安定四方。’现在修建的这个新皇陵,不设县城,让天下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有动荡不安的想法。把这个诏书公布出去,让大家都知道。”他还下令废除了对先帝父母的供奉邑。
公元前72年春天正月,皇帝去甘泉,祭祀泰畤。三月,皇帝去河东,祭祀后土。秋天,颍川发大水,淹死了很多人。官吏和士兵中受灾的都上报了,士兵们被遣散回家。冬天,皇帝去长杨射熊馆打猎,带了很多车马,规模很大。腊月某天,皇帝下令毁掉了太上皇和孝惠皇帝的寝庙和园寝。
公元前71年春天三月,皇帝去雍州,祭祀五畤。秋天八月,有大量的白蛾遮天蔽日,从东都城门一直飞到枳道。
话说冬天,河间王元犯了事儿,被贬到房陵去了。皇上还下令停了孝文太后和孝昭太后的寝园修建工程。
过了两年,春天正月,皇上去了甘泉,祭祀了泰畤。三月,又去了河东,祭祀了后土。同时,他还增加了三河地区大郡太守的俸禄,户口达到十二万户的才算大郡。夏天四月,皇上大赦天下。六月,立皇子刘舆为信都王。闰月丁酉日,太皇太后上官氏去世了。冬天十一月,齐国和楚国发生了地震,下起了很大的雨雪,树木都被刮断了,房屋也倒塌了不少。淮阳王的舅舅张博和魏郡太守京房,因为私下打探诸侯王的情况,还泄露了宫里的消息,张博被判处死刑,京房则被腰斩。
第三年夏天,皇上规定三辅和各郡太守的俸禄都提高到两千石。六月甲辰日,丞相玄成去世了。秋天,皇上派护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带领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兵以及西域的胡兵,去攻打郅支单于。冬天,他们终于斩杀了郅支单于,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城,挂在了蛮夷邸的大门上。
第四年春天正月,皇上因为讨伐郅支单于取得胜利,去郊庙祭祀,并且再次大赦天下。群臣都向皇上祝寿,皇上还摆酒设宴,并且把相关的图册给后宫的贵人们看。夏天四月,皇上发布诏书说:“我继承了先帝的功业,日夜兢兢业业,害怕自己无法胜任。最近一段时间,阴阳失调,五行紊乱,百姓遭受饥荒。都是因为百姓失业的缘故,我特地派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到全国各地巡视,去慰问那些年老体弱、鳏寡孤独、贫困和失业的人,同时还要发现和推荐有才能的人才。各位丞相、将军和九卿,你们都要尽心尽力,让我看到教化之风。”六月甲申日,中山王竟去世了。蓝田地区因为沙石堵塞了雍霸水,安陵的河岸崩塌堵塞了泾水,导致河水倒流。
话说汉宣帝在位五年春天三月,他下了一道圣旨,说:“我听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要明确褒贬善恶,决定任用和罢免官员,推崇谦让,这样百姓才会积极行动。所以,法律制定了,百姓就不会违反;命令发布了,百姓就会遵从。如今我得以保全宗庙社稷,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我的德行浅薄,教化也还不够深入。古人不是说过吗?‘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所以,现在下令赦免天下所有罪犯,赐予百姓每人一级爵位,女子每百户赐牛和酒,对三老、孝弟、力田的人也给予奖励。” 他又说:“现在正是春天,农忙季节到了,百姓正全力以赴耕种的时候,所以这个月要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努力耕作,千万别耽误农时。现在有些不好的官吏,故意掩盖小罪,故意刁难百姓,办些没用的事情,妨碍百姓生产,让他们失去一时的收成,甚至失去全年的收成,各位公卿大臣要认真查明情况,严肃处理。”
过了几个月,到了夏天的六月庚申日,皇帝又去了上林苑游玩。壬申日的月末,还发生了日食。到了秋天的七月庚子日,皇帝又去祭祀了太上皇的寝庙和园寝,以及昭灵皇后、武哀王、昭哀皇后、卫思皇后的园寝。
到了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下诏说:“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已经受到了惩罚;而呼韩邪单于不忘旧恩,向往礼仪,重新来朝贡,希望永远保卫边疆,让边境地区不再有战争。所以,朕决定改元为‘竟宁’,并赐予单于掖庭的王樯为阏氏(单于的妻子)。” 这年,皇太子也行冠礼了。皇帝还赐给列侯的继承人五大夫的爵位,天下所有为父亲守孝的人,都提升一级爵位。二月,御史大夫延寿去世了。三月癸未日,皇帝又去祭祀了孝惠皇帝的寝庙和园寝,以及教文太后、孝昭太后的园寝。夏天,皇帝封骑都尉甘延寿为列侯,赐给副校尉陈汤关内侯的爵位和一百斤黄金。
五月壬辰日,汉宣帝驾崩于未央宫。随后,太上皇、孝惠帝、孝景帝的庙宇被毁,孝文太后、孝昭太后、昭灵皇后、武哀王、昭哀皇后的园寝也被撤销。到了秋天七月丙戌日,汉宣帝被葬在了渭陵。
话说,有人夸赞说:我外祖父的兄弟,曾经在元帝手下当侍中,他跟我说啊,元帝那可是多才多艺,精通史书,琴瑟弹得溜,洞箫吹得也棒,还能自己作曲,唱歌也很好听,就连分封诸侯、治理国家,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他从小就喜欢儒家学说,当了皇帝以后,更是广招儒生,把政事都交给他们处理,像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这些人,都轮流当过宰相。
可是呢,元帝自己又过于沉迷于文辞,整天优哉游哉的,没怎么上心政事,结果汉宣帝打下的江山,在他手里就有点衰落了。不过话说回来,他为人宽厚仁慈,对下属非常谦逊,生活简朴,发布命令也温和儒雅,还是很有古代帝王风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