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字子房,他祖上是韩国人。他爷爷张开地,当过韩国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宰相;他爸爸张平,当过韩国釐王、悼惠王的宰相。韩国悼惠王二十三年的时候,张平死了,他才二十岁,没多久秦国就灭了韩国。张良年轻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在韩国做官呢。韩国灭亡后,他家有三百个家奴,弟弟死了也没来得及下葬,他把全部家产都用来寻找刺客,想要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因为他家祖上五代都为韩国效力。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仪,后来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得到了一位力大无比的壮士,能举起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始皇东巡,到了博浪沙,张良和他的刺客们伏击秦始皇,结果没击中秦始皇,只打中了皇帝乘坐的副车。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刺客,搜查得非常紧迫。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有时候会在下邳的桥上悠闲地散步,有一天,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头走到他跟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起来!”张良很吃惊,想揍他,但考虑到他年纪大,就忍住了,下去捡起鞋子,然后跪着把鞋子递给他。老头用脚接过了鞋子,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讶。老头走了一段距离后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可以教导了。五天后天亮的时候,到这里来见我。”张良觉得很奇怪,就跪着答应了:“好的。”五天后天亮,张良去了,老头已经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定时间,你却迟到了,走,五天后早点来。”五天后,张良鸡鸣时就去了,老头又先到了,又生气地说:“又迟到了,走,五天后更早点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头也来了,高兴地说:“这才对嘛!”然后拿出了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你就能成为帝王的老师。十年后你将兴起,十三年后,你才能见到我,在济北谷城山下,那块黄色的石头就是我。”说完就走了,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很神奇,就经常学习和背诵这本书。

住在下邳期间,张良结交了一些侠客。项伯曾经杀人,就躲到张良那里避难。

十年后,陈胜吴广他们起义了,张良也拉起了一百多号年轻人。那个景驹自己称楚王,就在留县(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一带活动。张良想去投奔他,路上碰到了刘邦。刘邦带着几千人马在攻打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张良就跟着他了。刘邦任命张良当管马匹的军官。张良经常用《太公兵法》给刘邦讲解军事战略,刘邦很喜欢,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张良也跟其他人说过这些计策,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张良说:“刘邦大概真是天命所归啊!”所以他就一直跟着刘邦了,没再离开。

刘邦到了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见到了项梁,他们一起拥立楚怀王。张良就对项梁说:“您已经立了楚王,韩国的公子成,也就是横阳君,可以立他为王,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壮大势力。”项梁就派张良去找韩成,把他立为韩王。项梁任命张良为韩王的司徒,带着韩王和一千多士兵向西攻打韩地,占领了好几个城池,但秦军又把城池夺了回去,张良他们就成了在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游击的军队。

后来刘邦从洛阳南下轘辕关(今河南省洛阳市),张良带兵跟着刘邦,攻下了十几个韩地的城池,还打败了杨熊的军队。刘邦就让韩王成留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了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然后向西进入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刘邦想用两万人马去攻打驻扎在函谷关下的秦军,张良说:“秦军还很强大,不能轻敌。我听说秦军的将领是屠夫的儿子,叫贾竖,这个人很容易被利益诱惑。我希望刘邦先扎营,派人先去函谷关附近,为五万人准备好粮食,并在山顶上多插旗帜,制造声势,作为疑兵,再让郦食其拿着贵重的礼物去贿赂秦将。”秦将果然想跟刘邦联合起来,一起西进攻打咸阳,刘邦想答应他。张良说:“这只是秦将想叛变,他的士兵未必会听他的。如果不听他的,那就很危险,不如趁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攻击他们。”刘邦就带兵攻击秦军,大败秦军。追击到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再次交战,秦军彻底溃败。于是刘邦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刘邦打进咸阳后,皇宫里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帐篷、成群的马匹、珍宝、还有数不清的女人,他心里想着就住下了得了。樊哙赶紧劝他,可刘邦根本不听。张良这时候站出来说:“秦朝那么坏,才让您今天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现在您是为天下除暴安良,应该穿得简朴点才对。您刚进咸阳就享受起荣华富贵来了,这跟‘助纣为虐’有什么区别?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听樊哙的劝告。”刘邦这才下令军队回到霸上。

项羽到了鸿门,想杀了刘邦,项伯连夜跑到刘邦的营地,偷偷见了张良,想拉他一起逃走。张良说:“我奉韩王的命令护送刘邦,现在情况紧急,逃跑不义。”然后把情况都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吓坏了,问:“怎么办啊?”张良问:“您真的想背叛项羽吗?”刘邦说:“那个鲰生(指郦食其)劝我坚守函谷关,别让其他诸侯进来,说秦地可以称王,所以我才听他的。”张良又问:“您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羽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那现在怎么办?”张良于是想办法让项伯去见刘邦。刘邦和项伯一起喝酒,互相敬酒,结为兄弟,让项伯把话带给项羽,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羽,之所以坚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后来项羽也就放过了刘邦,具体情况记载在《项羽传》里。

汉朝建立的第一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区,还赏赐给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两斗,张良把这些都献给了项伯。刘邦也让张良多送些礼物给项伯,让他帮忙请求汉中之地。项羽答应了。刘邦去巴蜀封地的时候,张良一直送他到褒中,然后才让他回韩国。张良又劝刘邦烧毁栈道,向天下表明自己没有退路,以此来稳住项羽的心。于是刘邦就派张良回去,张良走后,刘邦下令烧毁了栈道。

韩信到了韩地,听说项羽因为韩信曾经跟随汉王,所以没让韩王回国,而是带着他一起往东走,到了彭城杀了韩王。那时候汉王正回到关中平定三秦,韩信就给项羽写信说:“汉王失信于您,想得到关中,如果能按照约定停兵,他就不敢再向东进攻了。”他又用齐国的名义给项羽写信说:“齐国和赵国想一起消灭楚国。”项羽因此就北上攻打齐国。韩信就偷偷地回到汉王身边。汉王封韩信为成信侯,让他跟随自己东征楚国。到了彭城,汉王的军队战败回军。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坐在马鞍上问:“我想放弃关中以东的土地,谁可以和我一起建立功业呢?”韩信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骁将,和项羽有矛盾;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起兵反叛,这两个人可以立刻派人去联络。而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以重任,可以独当一面。如果真要放弃土地,那就放弃给这三个人,楚国就能被消灭了。”

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英布,同时派人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叛乱的时候,汉王就让韩信单独率军北上讨伐,结果顺势攻占了燕、代、齐、赵。最终能够打败楚国,这三个人功劳最大。韩信虽然多病,却很少单独领兵作战,他常常是出谋划策,偶尔随军出征。

汉三年,项羽包围汉王于荥阳,汉王非常忧虑,和郦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从前汤王伐桀,封了桀的后代杞国;武王伐纣,封了纣的后代宋国。现在秦朝暴虐无道,灭掉了六国,六国连立锥之地都没有。陛下如果能重新立起六国的后代为王,他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拥戴陛下的仁义,甘心做陛下的臣民。您的仁义之举已经实施,您就能南面称王,楚国一定会乖乖来朝拜。”汉王说:“好!赶紧刻制印信,先生您拿着印信前去执行。”

郦生还没出发呢,张良就从外面来拜见汉王。汉王正吃饭,说:“有客人给我出了个对付楚国权力的计策。”就把郦生的计策详细地告诉张良,问他:“跟子房你的计策比怎么样?”张良说:“这计策是谁给陛下出的?陛下这事儿完蛋了!”汉王问:“怎么回事?”

张良说:“请让我借用一下您面前的筷子来分析一下。从前汤王、武王打败桀、纣后,封了他们的后代,那是因为他们能控制住他们的生死啊。现在陛下能控制项羽的生死吗?这第一点就做不到!武王进入殷都后,祭奠商容,拜访箕子,封赏比干的墓地,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第二点也做不到!发放巨桥的粮食,散尽鹿台的财物,用来救济穷人,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第三点又做不到!殷商的事情结束后,就销毁兵器,改造成车厢,把武器倒过来装,表示不再使用了,现在陛下能做到吗?这第四点还是做不到!让战马在华山南边休息,表示没有要做什么,现在陛下能做到吗?第五点也做不到!让耕牛在桃林野外休息,天下不再强制缴纳赋税,现在陛下能做到吗?第六点也做不到!再说啊,天下的游侠之士,离开亲人,抛弃坟墓,远离故交,追随陛下,只是日夜盼望着能得到一块立足之地。现在您却要封立六国的后代,唯独没有要封立的人,那些游侠之士都会回去侍奉他们的君主,回到亲人身边,回到故交那里,陛下拿什么和他们一起打天下呢?这第七点也做不到!况且楚国现在没有强敌,六国又会反过来依附楚国,陛下怎么才能让他们臣服呢?这第八点也做不到!如果真的用这个计策,陛下的事情就彻底完蛋了!”

汉王放下筷子,吐出嘴里的饭,骂道:“你这书呆子,差点儿把我的大事给搞砸了!”然后下令赶紧取消这个印信。

后来韩信攻破齐国,想自立为齐王,汉王很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就让张良把齐王的印信交给韩信。这件事记载在《信传》里。

五年冬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方,战争不利,在固陵驻扎军队,诸侯约定好的援军没有到来。张良又劝说汉王,汉王采纳了他的计策,诸侯们都来了。这件事记载在《高纪》里。

汉朝建立六年,皇帝开始封赏那些有功之臣。张良之前并没有什么上阵杀敌的战功,高祖皇帝说:“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你的功劳啊!你自己选齐国三万户的封地吧!”张良回答说:“我当初在沛县起兵,和您在留(今江苏沛县)相遇,这是上天把臣下赐给您的。陛下您用了我的计策,恰好都成功了,我觉得封我个留侯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皇帝就封张良为留侯,和他一起被封赏的还有萧何等人。

皇帝已经封赏了二十多位有大功的臣子,剩下的那些人却整天争功,谁也说服不了谁,封赏的事一直没法进行。皇帝住在洛阳南宫,从复道上往下看,看见那些将领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私下说话。皇帝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吗?他们在密谋造反呢!”皇帝很惊讶:“天下都安定下来了,他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张良分析说:“陛下您是从平民百姓起家的,和他们一起打天下,现在您已经做了皇帝,而您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那些您的老朋友、心腹,而那些您曾经杀掉的都是您以前结怨的人。现在这些将领们都来算自己的功劳,天下根本不够封赏所有人的,他们害怕陛下封赏不过来,又担心因为自己有什么过失而被杀,所以才偷偷摸摸地聚在一起密谋造反。”皇帝听了非常担忧,问张良:“那该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您生平最恨的人,朝中大臣们也都知道的,是谁最厉害?”皇帝说:“雍齿,我和他以前有旧怨,他多次羞辱我,我本来想杀了他,但是因为他功劳大,所以一直忍着。”张良说:“现在您赶紧先封雍齿为侯,给其他大臣们看看,大臣们看见雍齿都被封侯了,自然就都安心了。”于是皇帝摆酒设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然后赶紧催促丞相和御史们赶紧确定功劳,进行封赏。大臣们散席后,都高兴地说:“雍齿都当侯爷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刘敬建议皇帝定都关中,皇帝有点犹豫。身边的大臣大多是山东人,纷纷劝皇帝定都洛阳,说:“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殽山和黾池,背靠黄河,地势险要,足够安全。” 张良却说:“洛阳虽然地势不错,但地方太小,也就几百里地,土地贫瘠,四面都可能遭到敌人攻击,这可不是个适合打仗的地方。关中好啊,左边有殽山和函谷关,右边有陇山和蜀地,广阔的平原千里沃野,南方有巴蜀的富饶物产,北方有牧马的草原,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只需要一面朝东就能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分守己,河水渭水就能把全国的物资运到京城;如果诸侯造反,顺流而下,也能方便运输军需。这就是传说中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刘敬说的对!” 皇帝听了,当天就下令西迁,定都关中。

张良跟着皇帝入关。他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就用道家方法调理身体,不吃五谷杂粮,闭门不出,足足一年多。

后来,皇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很多大臣都反对,但都没能阻止皇帝。吕后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有人告诉吕后:“留侯(张良)很擅长出谋划策,皇上很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请张良,说:“您一直是皇上的谋士,现在皇上要废太子,您怎么能安心睡觉呢?” 张良说:“当初皇上屡次身处困境,幸亏用了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太平了,却因为宠爱要废掉太子,这可是骨肉亲情啊,就算我们一百个人又能怎么样呢!”吕泽坚持说:“您就帮我想个办法吧!” 张良说:“这事儿光靠嘴说没用。皇上心里其实还有四个他特别想拉拢的人,这四个人年纪都大了,因为受过皇帝的轻慢,所以逃到山里去了,不肯再做汉朝的臣子。但皇上心里非常看重这四个人。您要是肯不吝啬金银财宝,让太子写封信,用谦卑的语气,派上好的车子去迎接他们,再派几个能说会道的辩士去诚恳地邀请他们,他们一定会来的。来了以后,把他们当贵宾对待,让他们经常进宫朝见皇上,这样就能帮上太子一把了。”

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带着太子的信,用丰厚的礼品,去迎接那四个人。那四个人来了以后,就住在建成侯府上。

汉朝十一年,黥布造反了,皇上病了,想让太子带兵去打。四个大臣私下商量说:“所有来劝谏的人,都是为了保全太子的。太子带兵打仗,情况很危险啊!” 他们就去找建成侯,说:“太子带兵,要是打胜仗,登基也没什么好处;要打败仗,那可就彻底完蛋了。再说,太子手下的将领,都是和皇上一起打天下的大将,现在让太子统领他们,这简直是让羊去管狼,谁都不会听他的,肯定打不赢。我们听说过‘母亲疼爱孩子,会把孩子抱在怀里’,现在戚夫人天天侍候皇上,赵王也经常在皇上跟前,皇上还说过‘绝对不会让不成器的儿子继承皇位,而让受宠爱的儿子继承’,这摆明了要废掉太子。您为什么不赶紧去求吕后,找个机会在皇上面前哭着说:‘黥布是天下有名的猛将,很会打仗,现在这些将领都是陛下以前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您却让太子去统领他们,他们肯定谁也不听他的。再说,黥布要是听到这个消息,肯定挥军西进。皇上虽然病了,也要强撑着坐上辎车,卧床指挥,这样将领们才不敢不尽全力。皇上虽然很辛苦,但也是为了妻子儿女啊!’”

于是吕泽晚上找到了吕后。吕后就按照那四个大臣的意思,在皇上面前哭着说了那些话。皇上说:“我明白了,这小子确实不适合带兵,还是我自己去吧!” 于是皇上亲自带兵往东边去了,大臣们留守京城,都送皇上到了霸上。张良病了,强撑着身体到了曲邮,见到了皇上,说:“我应该跟着去,但是病得太重了。楚兵作战勇猛迅速,希望皇上谨慎,不要和楚军正面冲突。” 然后张良建议皇上让太子当将军,负责监视关中地区的军队。皇上说:“子房虽然病了,也要强撑着辅佐太子。” 那个时候,叔孙通已经当了太傅,张良担任少傅。

汉朝十二年,皇上从外面回来,身体更糟糕了,更想废掉太子。大臣们劝谏,皇上根本不听,还因为生病不上朝。叔孙通这个太傅,他可厉害了,引经据典,跟皇上据理力争,差点把命都豁出去了,就为了保住太子。皇上表面上答应了,心里还是想废太子。

到了晚上,皇上设宴喝酒,太子也在场。这时候,来了四个老头儿,跟着太子,个个都八十多岁了,胡子眉毛都白了,穿着打扮也特别讲究。皇上觉得奇怪,就问:“你们是什么人?”四个老头儿上前自我介绍。皇上一下就惊呆了,说:“我以前找你们,你们都躲着我,现在怎么跑到我儿子这儿来了?”四个老头儿说:“陛下您脾气不好,动不动就骂人,我们受不了您的气,所以才躲起来。现在听说太子仁义孝顺,尊重爱护人才,天下人都盼着能为太子效力呢,所以我们才来了。”皇上说:“那就麻烦你们好好辅佐太子吧。”

四个老头儿给太子敬完酒,就告辞了。皇上目送他们离开,然后叫来戚夫人,指着那四个老头的方向说:“我本来想废掉太子,但有这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翅膀已经硬了,很难再动他了。吕氏家族,真是要当家做主了。”戚夫人哭了起来,皇上说:“给我跳个楚舞吧,我给你唱个楚歌。”皇上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唱了好几遍,戚夫人哭得更厉害了。皇上起身离开了,酒宴也散了。最后没废掉太子,主要还是因为这四个老头儿帮了太子一把。

张良跟着皇上打仗,出过很多奇谋妙计,比如拿下马邑,还有拥立萧何为相国,他跟皇上私下讨论国家大事很多,但这些事对国家存亡没多大影响,所以也没记载下来。后来张良说:“我家世代辅佐韩国,韩国灭亡后,我没有贪恋万贯家财,而是为韩国报仇,打击强大的秦国,天下人都很震惊。现在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被封为万户侯,这已经是布衣出身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我想放弃尘世间的纷扰,想去跟赤松子学道。”于是他开始学习道家思想,想追求长生不老。高祖皇帝死了以后,吕后很敬重张良,劝他多吃点东西,说:“人活在世上,就像白驹过隙一样短暂,何必这么苦着自己呢!”张良没办法,只好听吕后的劝。六年后,张良去世了,被追封为文成侯。

话说张良年轻的时候,在泗水下邳的桥下,遇到一位老翁,给了他一本兵书。后来,十三岁的时候,他跟着刘邦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找到了那块黄石,把它当宝贝一样供奉起来。张良死后,还把黄石和他一起埋葬了。每逢祭祀,他家人都会去张良的坟墓祭拜黄石。

可惜的是,张良的儿子张不疑没能继承侯爵之位。汉文帝三年,因为犯了不敬的罪过,他的爵位被取消了。

再说陈平,他是阳武户牖乡人。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但他很喜欢读书,学习黄帝和老子的学说。他家只有三十亩地,和哥哥陈伯一起生活。哥哥陈伯负责耕田,让陈平专心学习。陈平长得又高又帅,有人问他:“你这么穷,怎么长得这么胖?”他嫂子看不惯陈平不务正业,说:“还不是吃糠咽菜!有这么个小叔子,还不如没有呢!”陈伯听了这话,就把媳妇休了。

陈平长大后,到了该娶媳妇的年龄,有钱人家看不上他,穷人家他又觉得不好意思。过了很久,户牖乡一个有钱人家张负,他孙女五嫁五丧夫,没人敢娶,陈平却想娶她。这期间,村里办丧事,陈平家境贫寒,却主动帮忙,先来后走,非常勤快。张负在丧事现场,特别注意到了陈平,陈平也故意晚走。张负跟着陈平到他家,陈平家在城郊偏僻的小巷子里,门是用席子做的,但门前却有很多长者坐车的车辙印。张负回家后,对儿子张仲说:“我想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穷困潦倒,不干正事,全县人都笑话他,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他呢?”张负说:“难道有像陈平这样长得这么好,却这么穷的吗?”最终还是把女儿嫁给了陈平。因为陈平穷,张负就借钱给他做聘礼,还给了他酒肉,让他好好操办婚事。张负还嘱咐孙女说:“不要因为贫穷,就怠慢了别人。要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对待你公公,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对待你婆婆。”陈平娶了张负的孙女后,生活条件好了起来,交游也越来越广。

村里有个社,陈平当了社长,分肉分得非常公平。村里的老人说:“好啊,陈孺子当社长真不错!”陈平说:“唉,如果让我来治理天下,也会像分这肉一样公平的!”

后来陈胜起义称王,派周市四处征战,立魏咎为魏王,和秦军在临济交战。陈平之前已经向哥哥陈伯辞行,年轻的时候就跟随魏王咎做事,担任太仆。他劝说魏王,但魏王不听。有人在魏王面前说陈平坏话,陈平就逃走了。

项羽打到黄河边上,把那地方平定下来,然后就回去了。后来跟着项羽一起打败秦军,项羽就封他做卿。项羽在彭城当了楚霸王之后,刘邦回到关中平定了三秦之地,然后往东进军。 殷王反叛楚国,项羽就封平为信武君,让他带着在楚国的魏王部下一起出兵去讨伐殷王,殷王投降后他就回来了。项羽派项悍给平封了个都尉,还赏了他二十斤金子。没过多久,刘邦就攻下了殷地。项羽大发雷霆,想要杀掉攻下殷地的人。平害怕被杀,就把金子和官印都封好,派人送回给项羽,自己则偷偷地拿着剑跑掉了。

他走到黄河边,渡船的人看他长得高大英俊,独自一人,怀疑他是哪个逃跑的将领,觉得他身上肯定藏着金银珠宝,就盯着他,想杀了他。平心里害怕,赶紧脱光衣服,帮忙划船。船夫见他确实什么也没有,这才作罢。

平最后到了修武,投降了刘邦。他通过魏无知请求见刘邦,刘邦把他召见进宫。当时,万石君石奋是刘邦的近侍,负责接待平。平等十个人一起被召见,还被赐予了食物。刘邦说:“好了,你们都回去休息吧。”平说:“我这次来是有要事禀报,今天必须说完。”于是刘邦和他聊了起来,越聊越喜欢他,就问他:“你在楚国做啥官?”平回答说:“都尉。”当天刘邦就封平为都尉,让他当自己的副车骑,负责护卫军队。其他将领都吵吵嚷嚷地说:“大王您今天刚得到一个楚国的逃兵,还没弄清楚他的本事高低,就让他跟您同乘一辆车,还让他管护卫,这也太……” 刘邦听了之后,更加看重平,于是就带他一起东征去打项羽。结果到了彭城,被楚军打败了,只好退兵。 他们收拢散兵败将到了荥阳,刘邦任命平为副将,让他协助韩王信,驻守广武。

绛侯、灌婴他们这些人就背后说韩信坏话,大概意思是:“韩信虽然长得人模狗样,像戴着玉冠的美男子,但实际上未必有多大的本事。听说他年轻时偷过嫂子的东西;在魏王手下混不下去,就逃到楚国去了;在楚国也不受重用,又逃到汉朝来了。现在大王您给他高官厚禄,还让他统领军队。我们听说韩信指挥将领的时候,给得多的人就能得到好的位置,给的少的人就只能去不好的地方。韩信这个人反复无常,是个乱臣贼子,希望大王您仔细考虑一下。”刘邦开始有点怀疑了,就问身边的无知:“有这事吗?”无知说:“有。”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说他是个人才呢?”无知回答说:“我说的‘才’,指的是他的才能;陛下您问的‘贤’,指的是他的品德。现在,就算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德,对打仗赢输也没什么帮助,陛下您又何必非要用他们呢?现在楚汉相争,我推荐的是有奇谋妙策的人才,只要他的计策真的能对国家有利就行了。至于偷嫂子、收受贿赂这些事,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刘邦把韩信叫来,问他:“我听说先生您在魏国没混好,又去了楚国,现在又来投奔我,是不是心思太多啊?”韩信回答说:“我在魏王手下做事,魏王没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了去投奔项羽。项羽这个人不信任人,他重用的都是自己的亲戚,就算是有才能的人,他也用不上。我在楚国听说汉王您很善于用人,所以就来投奔您了。我空手而来,不收点钱财根本没法生活。如果我的计策对您有用,希望大王您能采纳;如果我的计策没用,大王您赏赐的金钱都在这儿,请允许我上交官印,辞官回家。”刘邦这才道歉,赏赐了他很多东西,任命他为护军中尉,让他统领所有将领。其他的将领从此以后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话说后来,楚军猛攻汉军,切断了汉军的补给通道,把汉王围困在了荥阳城里。汉王急得不行,想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割让给楚军来求和。项羽却不答应。汉王愁眉苦脸地对陈平说:“这天下乱糟糟的,啥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啊?”陈平分析道:“项羽这个人,表面上恭敬爱人,那些清高正直、讲究礼仪的士人都愿意投奔他。但是,他论功行赏、分封土地的时候,却很吝啬,所以很多士人也因此而不愿效忠于他。现在大王您为人粗鲁,待人无礼,那些清高正直的士人自然不会来投奔您;但是,大王您要是能大方地赏赐爵位和土地,那些贪婪无耻、只认钱的家伙,就会蜂拥而至。您要是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那天下唾手可得!可是,大王您总是轻慢别人,所以那些清高正直的士人您一个也招揽不到。不过,楚国内部也有可以利用的弱点,项羽那些骨鲠忠臣,像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这些人,加起来也就那么几个。大王您要是能拿出几万斤黄金,暗中进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忌,项羽这个人疑心重,又爱听信谗言,一定会自相残杀。到时候,汉军再出兵攻打,楚国必定会败亡!”汉王觉得陈平说的有道理,就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让他放手去做,进进出出都不用向他汇报。

陈平得到黄金后,就大量使用金钱在楚军中进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钟离眛等将领为项羽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始终没有得到封地称王的机会,他们想和汉军联合起来消灭项氏家族,然后瓜分项羽的地盘。项羽果然起了疑心,派使者去汉营打探消息。汉王摆上了丰盛的酒席,热情款待楚国使者,然后假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使者呢,没想到是项羽派来的!”接着,他又把楚国使者请走,用粗劣的饭菜招待他。楚国使者回去后,把这一切都报告给了项羽,项羽果然对亚父范增起了极大的怀疑。亚父范增建议项羽赶紧攻下荥阳城,可是项羽不相信他,不肯听他的劝告。亚父范增听说项羽怀疑他,就大怒道:“天下大事快要成功了,大王您却自己毁了它!我想请求退休回家!”他还没回到彭城,就背上长了毒疮而死。

陈平趁夜色,从荥阳东门放出两千名女子作诱饵,楚军果然追击。陈平就和汉王从城西门逃了出去。他们进入函谷关,招兵买马,然后又杀回东边。

第二年,韩信打败了齐国,自己称了假齐王,还派使者告诉刘邦。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差点儿就亲自带兵去收拾韩信了。后来刘邦冷静下来,反而对齐国的使者特别客气,还派张良去正式册封韩信为齐王。 然后呢,刘邦就封赏了陈平,给他封了个户牖乡。 多亏了陈平出的主意,最后才彻底灭掉了楚国。

汉朝六年,有人告状说楚王韩信造反了。刘邦问手下将领怎么办,那些将领都说:“赶紧派兵过去,把这小子给灭了!”刘邦没说话。 他又问陈平,陈平坚决推辞说:“将领们都是怎么说的?”刘邦就把将领们的话告诉了他。陈平问:“告状说韩信造反的人,有其他人听到过吗?”刘邦说:“没有。”陈平又问:“韩信自己知道有人告状吗?”刘邦说:“不知道。”陈平分析说:“咱们的兵力比楚国精锐吗?”刘邦说:“不比他们强。”陈平接着说:“咱们的将领里,有谁能打得过韩信吗?”刘邦说:“没有。”陈平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如楚国精锐,将领也比不过韩信,这时候贸然出兵,那就是自投罗网,我替陛下担心啊!”刘邦问:“那怎么办?”陈平说:“古代天子巡狩,顺便会见诸侯。南方有云梦泽,陛下您就假装去云梦泽游玩,顺便在陈地会见诸侯。陈地是楚国的西边边界,韩信听说天子要出来游玩,肯定要到郊外迎接您。到时候您就能抓住他,这只是动动手指头的小事而已!”

刘邦觉得陈平这个主意好,就派使者通知各诸侯到陈地来,“朕要到南方云梦泽去游玩”。刘邦就带着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到了陈地,楚王韩信果然在半路上迎接。刘邦早就在路上埋伏好了人手,见到韩信后,立刻把他抓了起来。这事儿《韩信传》里都写着呢。

于是刘邦在陈地召见了诸侯。回到洛阳后,刘邦和功臣们一起商定封赏,封陈平为户牖侯,而且子孙后代都能世袭。陈平推辞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刘邦说:“我用你的计策,打胜仗,克敌制胜,这难道不是你的功劳吗?”陈平说:“要不是魏无知,我也没机会出头啊!”刘邦说:“你真是个不忘本的人!”于是又重重赏赐了魏无知。

第二年,刘邦带兵去打韩王信,结果在平城被匈奴围住了,七天都没吃上东西。刘邦用陈平出的奇计,让匈奴单于的妻子帮忙解了围。刘邦出来后,这个计策一直保密,后世都没人知道。后来刘邦南下经过曲逆,登上城楼,看到城里的房子很大,就说:“好壮观的县城啊!我走遍天下,只见过洛阳和这个地方这么气派。” 然后刘邦问御史:“曲逆县有多少户人家?”御史回答说:“秦朝的时候有三万多户,后来几次打仗,很多人逃亡躲藏起来,现在只有五千多户了。”于是刘邦就下令封陈平为曲逆侯,免除他以前承担的赋税。

陈平从一开始就跟刘邦,到天下平定后,一直担任护军中尉,跟着刘邦去打臧荼、陈豨、黥布。他一共出了六次奇计,每次都能增加封邑。这些奇计很多都保密了,后世也没人知道。

刘邦打完黥布回来,伤病很重,慢慢地走回长安。这时燕王卢绾造反了,刘邦派樊哙当相国,带兵去平叛。樊哙刚走,就有人在刘邦面前说樊哙坏话。刘邦一听就生气了,说:“樊哙看到我病成这样,是想让我死啊!” 这时陈平出了个主意,让刘邦秘密召见绛侯周勃,在床底下给他下令:“让陈平骑快马,带周勃去代替樊哙当将军,陈平到了军营后就砍了樊哙的头!” 周勃和陈平领了命令,还没等快马赶到军营,就开始商量:“樊哙是皇帝的老朋友,功劳很大,又是吕后的妹妹吕须夫的丈夫,关系亲近又地位显赫,皇帝现在是气头上想杀他,等气消了,肯定后悔。不如先把他抓起来送到长安,让皇帝自己决定杀不杀他。” 他们还没到军营,就设了个祭坛,用皇帝的符节召见樊哙。樊哙接到命令,立刻束手就擒,坐上囚车去了长安,而周勃则代替他去平定燕地。

陈平听说刘邦死了,担心吕后和吕须会报复他,就赶紧派快马先跑了。结果半路上碰到了使者,命令陈平跟灌婴一起驻守荥阳。陈平接到命令后,立刻又骑快马赶回朝廷,痛哭流涕,在刘邦丧事期间上奏陈情,吕后很同情他,说:“你回去休息吧!”陈平害怕别人陷害他,就坚决请求留在宫中侍卫。吕后就让他当了郎中令,每天教导少帝。从此以后,吕须的谗言就再也行不通了。樊哙后来也被赦免,恢复了爵位和封地。

汉惠帝五年,丞相曹参去世了,安国侯王陵接替他当了右丞相,平则做了左丞相。

王陵是沛县人,一开始只是个地方上的小地主,刘邦还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就把他当大哥一样看待。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攻打咸阳,王陵也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驻扎在南阳,不肯跟着刘邦。等刘邦打败项羽回来的时候,王陵才把自己的兵马交给刘邦。项羽抓住了王陵的母亲,把她押在军营里,想以此来招降王陵。项羽派人去劝降,故意把王陵母亲安排在东边坐着,想用这种方式来迷惑王陵。王陵的母亲暗中给了使者一些东西,然后哭着说:“请你转告我儿子,好好辅佐汉王。汉王是位仁义之君,千万别因为我而犹豫不决。如果我儿子因为我而两面为难,我就以死谢罪!”说完,她就拔剑自杀了。项羽勃然大怒,把王陵的母亲给杀了。后来,王陵还是跟着刘邦打天下,最终建立了汉朝。因为他跟雍齿关系好,而雍齿又是刘邦的仇人,王陵起初又没想跟着刘邦,所以后来刘邦才封他为安国侯。

王陵这个人呢,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性格刚烈,喜欢直言不讳。他当了右丞相两年,汉惠帝就去世了。吕后想立吕氏为王,就问王陵的意见。王陵说:“高祖皇帝曾经在白马前祭天盟誓,说:‘如果不是刘氏子孙当皇帝,天下人就一起讨伐他!’现在要立吕氏为王,这不是违背誓言吗?”吕后很不高兴。她又去问左丞相平还有绛侯周勃等人,他们都说:“高祖皇帝打天下的时候,都是王子弟们一起努力的;现在太后您当政,想让吕氏子弟当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吕后听了很高兴。散朝后,王陵责备平、周勃说:“当初跟高祖皇帝一起浴血奋战,歃血为盟,你们也在场吧?现在高祖皇帝死了,太后当政,想立吕氏为王,你们竟然为了讨好太后而违背誓言,将来怎么有脸去见高祖皇帝呢!”平说:“在朝廷上当面指责,我比不上你;但为了社稷安宁,巩固刘氏江山,你又比不上我。”王陵一时语塞,没话可说了。

于是吕后想罢免王陵,就假装把他提升为太傅,实际上是夺了他的相权。王陵很生气,就称病辞职,闭门不出,不再参与朝政,十年后去世了。

陵布被免职后,吕太后把平调任右丞相,同时任命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审食其也是沛县人。当年汉王在彭城之战失败,楚军抓走了太上皇和吕后当人质,审食其当时是吕后的侍从。后来他跟随刘邦打败项羽后被封为侯,深得吕太后的宠信。当上丞相后,他却不好好处理政务,整天在宫里晃悠,活像个郎中令,百官们办事都得先经过他。

吕禄经常在吕太后面前说平丞相以前怎么怎么给高祖刘邦出主意抓捕樊哙的坏话,还不断地中伤平,说他当丞相不干正事,成天喝酒,跟女人鬼混。平听说后,反而变本加厉。吕太后听说后,心里暗自高兴。当面质问吕禄,说:“俗话说‘儿媳妇的话不能信’,你跟我说说看,到底怎么回事,别怕吕禄的诬陷。”

吕太后大量封赏诸吕为王,平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另有打算。吕太后死后,平与太尉周勃密谋,最终诛杀了诸吕,拥立文帝登基,这都是平的计策。审食其被免去丞相职务后,文帝继位,又重新起用他为丞相。太尉周勃亲自带兵诛杀吕氏,功劳很大;平想把丞相的位置让给周勃,就装病推辞。文帝刚即位,很奇怪平为何生病,就问他原因。平说:“高祖刘邦在世的时候,周勃的功劳不如我;现在诛杀诸吕,我的功劳也不如周勃。我想把丞相的位置让给他。”于是文帝就让周勃担任右丞相,位列第一;平则改任左丞相,位列第二。文帝还赏赐平黄金一千斤,并增加封地三千户。

过了会儿,皇上对国家大事越来越了解了,有一天早上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要审判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皇上又问:“全国一年钱粮的收支是多少?”周勃还是说不知道。周勃汗都流到后背了,羞愧得答不上话来。皇上又问了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都有主管的官员负责。”皇上问:“主管的官员是谁呢?”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审判案件的事,应该问廷尉;如果问钱粮的事,应该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这些都有主管官员,那你们丞相管什么呢?”陈平回答说:“我管的是臣下!陛下您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竟然让臣下我这个宰相来承担责任。宰相啊,是辅助天子治理阴阳,顺应四时,使万物得到合适的生长,对外安抚边疆的少数民族和诸侯,对内亲近百姓,让各位卿大夫都能各司其职!”皇上夸奖说好。周勃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说:“你为什么平时不教教我呢!”陈平笑着说:“你身居要职,却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再说,皇上要是问长安城有多少盗贼,你也想硬着头皮回答吗?” 这下周勃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陈平了。没过多久,周勃就辞去了丞相的职务,陈平独揽丞相大权。

孝文帝二年,陈平去世,被追谥为献侯。他的后代,一直到曾孙何,因为强抢民女而被处死。而王陵的后代,一直到玄孙,因为酎金案而被削爵。辟阳侯的封号在食其死后三年,被淮南王杀害,文帝让他的儿子平继承了侯爵。淄川王叛乱,辟阳侯离淄川很近,平就平定了叛乱,结果他的封号也被取消了。

一开始,陈平就说过:“我这个人阴谋诡计太多,这是道家所禁止的。我的家族如果衰败了,那也就这样了,最终也无法再次兴盛,因为我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后来,他的曾孙陈掌因为和卫氏家族有亲戚关系而显贵,想请求继续继承爵位,但最终也没能如愿。

周勃是沛县人。他祖上是卷县人,后来迁居沛县。周勃靠织席子为生,经常吹箫为丧事服务,后来因为身材魁梧被征入伍当兵。

刘邦刚起兵的时候,陈胜就跟着他攻打胡陵,打败了敌人。后来胡陵反叛,陈胜又和他们打了一仗,把敌人打退了。接着,他们攻打丰县,又去砀东打败了秦军。然后军队回到萧县附近,再次攻打砀县,攻破了它。拿下下邑,陈胜还冲锋陷阵,立了大功,被封为五大夫。之后,他们攻下了蒙县和虞县,又去打章邯的军队,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魏地。接着,他们又攻打辕县、戚县和东垣县,一路打到栗县,也拿下了。攻打齧桑,陈胜又是第一个冲上城头的。他们还打败了秦军在阿下的部队,一路追击到濮阳,攻下了蕲县。又攻下了都关和定陶,偷袭了宛朐,还抓到了单父县令。晚上偷袭拿下临济,攻打寿张,一路打到卷县,打败了李由在雍丘的军队。攻打开封,陈胜总是第一个冲到城下。后来章邯打败了项梁,刘邦和项羽就带兵往东去了砀县。从刘邦起兵到回到砀县,一共花了一年零两个月。楚怀王封刘邦为武安侯,让他当砀郡郡长。刘邦任命陈胜为襄贲县令。

跟着刘邦平定魏地后,他们攻打东郡尉在成武的军队,打败了他们。攻打长社,陈胜又是第一个冲上城头的。又攻打颍阳和缑氏,切断了黄河渡口。打败了赵贲的军队。南下攻打南阳守将齮,攻破了武关和峣关。在蓝田打败了秦军。最后到达咸阳,灭掉了秦朝。项羽来了之后,封刘邦为汉王。汉王封陈胜为威武侯。跟着汉王进入汉中,陈胜被任命为将军。平定三秦之后,汉王赏赐陈胜怀德的食邑。攻打槐里、好畤,都是最先到达的。北上攻打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也是最先到达的。北上救援漆县,又打败了章平、姚卬的军队。西边平定了汧县。回到眉县和频阳。包围了章邯在废丘的军队,打败了他。西边打败了益已的军队。攻打上邽。东边守卫峣关。还和项羽打过仗。攻打曲遇,又是最先到达的。回到敖仓守卫,追击项羽。项羽死了以后,陈胜又东边平定了楚地的泗水和东海郡,一共拿下了二十二个县。回到洛阳和栎阳守卫,和颍阴侯一起被赏赐了钟离的食邑。

作为将军,跟着高祖打败了燕王臧荼,攻破了易县。他带的士兵大多走在驰道上。被封为列侯,世代继承爵位。食邑有八千二百八十户。

咱先说说周勃将军的事迹。他跟着高祖皇帝打韩王信,那可是在代地,把霍人给降服了。后来到了武泉,跟胡人骑兵干了一仗,把他们打败了,就在武泉北边。接着又去攻打韩信的军队,地点在铜鞮,也打赢了。回军途中,太原六座城池投降了。他又在晋阳城下跟韩信的胡人骑兵交战,大获全胜,拿下晋阳。之后在硰石跟韩信的军队打了一仗,又赢了,还追击了八十里。然后攻下了楼烦的三座城池,顺势在平城城下打败了胡人骑兵。他手下的兵,好多都在驰道上跑呢!因为这些战功,周勃升任了太尉。

后来他又去打陈豨,把马邑给屠了。他手下的士兵砍下了陈豨将军的坐骑,陈豨将军也投降了。接着周勃在楼烦打败了韩信、陈豨和赵利三支军队,俘虏了陈豨的将领宋最和雁门守将圂。接着又攻下云中守将遬、丞相箕肄和将军博。就这样,雁门郡十七个县和云中郡十二个县都安定下来了。他又去打陈豨在灵丘的军队,大获全胜,还斩杀了陈豨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和都尉高肄。代郡的九个县也安定了。

燕王卢绾造反了,周勃以相国身份代替樊哙出征,攻下了蓟城,俘虏了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夺陉、太尉弱和御史大夫施屠浑。又在上兰打败了卢绾的军队,后来又在沮阳打败了卢绾的军队。追击到长城,安定了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东二十九县和渔阳二十二县。总的来说,周勃跟着高祖皇帝打仗,得到了一个相国,两个丞相,几个将军,还有不少二千石的官职;此外还打败了两支军队,攻下了三座城池,安定了五个郡,七十九个县,还俘虏了一个丞相和一个大将。

周勃这个人啊,为人木讷老实,高祖皇帝觉得他可以委以重任。周勃不爱读书,每次召见那些读书人、说客,他就往东边一坐,指着他们说:“快给我讲!”他这个人对文化真是一窍不通。

周勃平定了燕地回来后,高祖皇帝已经去世了,他就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设立了太尉官,周勃被任命为太尉。十年后,高后去世。吕禄被封为赵王,又担任汉上将军,吕产被封为吕王,又担任相国,他们掌握大权,想危及刘氏江山。周勃和丞相平、朱虚侯章一起诛杀了诸吕,具体情况可以看《高后纪》。

话说,有人密谋说:“少帝、济川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是惠帝亲生的,是吕太后耍手段,把别人的孩子冒充成惠帝的儿子,杀死了亲生母亲,养在宫里,让孝惠帝认作儿子,立为皇帝,好巩固吕氏的权力。现在诸吕都被灭了,少帝年纪大了,开始亲政,我们这些功臣可就没什么用了,不如找个贤能的诸侯来当皇帝。”于是,他们拥立代王为帝,这就是后来的孝文皇帝。

东牟侯兴居,是朱虚侯章的弟弟,他说道:“诛杀诸吕,我没立什么功劳,请求让我清理宫殿。”于是,他和太仆汝阴侯滕公一起入宫。滕公走到少帝面前,直接说:“您根本不是刘氏子孙,不应该当皇帝!”说完就示意左右的卫兵退下。大部分卫兵都听话离开了,只有几个人不肯走,宦官令张释去劝说,他们才离开。滕公让人抬来皇帝的车驾,把少帝接了出来。少帝问:“你们想把我带到哪里去?”滕公回答说:“先送到少府。”然后,他们护送着少帝,迎接代王到代王的府邸,并报告说:“宫殿已经清理干净了。”代王到了未央宫,却有十个谒者拿着兵器守在宫门,质问:“皇帝在这儿,你们是什么人?”不让代王进去。太尉出面解释,那些人才撤兵,代王这才进了宫。当天晚上,有关部门就分别诛杀了济川王、淮阳王、常山王和少帝。

文帝即位后,封周勃为右丞相,赏赐黄金五千斤,食邑万户。过了十多个月,有人劝周勃说:“你诛杀诸吕,拥立代王,威震天下,现在又得到这么高的赏赐和尊贵的职位,恐怕会招来祸患啊!”周勃听了也害怕起来,觉得自己的处境危险,于是请求辞去丞相的职位。皇帝同意了。一年后,陈丞相平去世了,皇帝又重新起用周勃为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帝说:“以前我召集列侯回封地,有些人还没回去,丞相是我的心腹,就由你带头,督促列侯们回封地吧!”于是,周勃被免去丞相的职位,回封地去了。

一年多以后,每次河东郡的守尉到绛县巡查,绛侯周勃总是害怕被杀,经常穿着盔甲,还让家人拿着兵器迎接。后来有人告发周勃要谋反,案子被提交到廷尉,周勃被逮捕审问。周勃吓得不知该如何辩解,狱吏还故意刁难他。周勃给了狱吏很多钱,狱吏才偷偷地把话写在书简的背面给他看,说:“用公主作证。”这个公主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了她,所以狱吏让他以此为证。当初,周勃增加的封地,都给了薄昭。等到周勃被关起来情况危急时,薄昭就向薄太后求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在文帝面前,薄太后拿着棉絮给文帝擦汗,说:“绛侯周勃曾经掌握皇帝的玉玺,统领北军,那时都没谋反,现在只是一个小县的官,还会想着谋反吗?”文帝看了周勃的供词后,就叹息说:“狱吏们太蛮横了!”于是派使者拿着皇帝的符节赦免了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周勃出来后感叹道:“我曾经统领百万大军,哪里知道狱吏竟然这么厉害!”

周勃回到封地,在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他的儿子周胜之继承了爵位,但他和公主相处不好,因为杀人被处死,爵位因此断绝。一年后,文帝选择周勃的儿子中贤能的河内太守周亚夫重新封侯。

周亚夫担任河内郡守的时候,许负给他占卜说:“你三年后会被封侯,封侯八年后,你会成为将相,掌握国家大权,地位尊贵无比,在臣子中是独一无二的。再过九年,你会饿死。”周亚夫笑着说:“我的哥哥因为替父亲继承爵位,已经像死人一样了,儿子再继承,我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会被封侯呢?既然已经贵如你的预言,我又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会饿死?你指指我吧!”许负指着他的嘴巴说:“祸从口出,这就是你饿死的征兆啊!”三年后,周勃的哥哥周胜之犯了罪,文帝挑选周勃的儿子中贤能的,大家都推荐周亚夫,于是封他为条侯。

汉文帝在位第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朝廷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直接策马飞驰而入,将领以下的骑兵都出来迎接送行。

后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军士和军官都穿着盔甲,武器磨得锋利,弓弩都拉得满满的,蓄势待发。皇帝的先遣部队到了,却进不去。先遣部队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军营的都尉说:“军营里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一会儿,皇帝到了,还是进不去。于是皇帝派使者拿着符节去传诏将军说:“我想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营门。营门的士兵拦住皇帝的车驾说:“将军有规定,军营里不准驱驰。”于是皇帝只好按住缰绳,慢慢地走。到了中军营,将军周亚夫拱手行礼,说:“穿着盔甲的士兵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以军礼相见。”皇帝很受感动,改变了态度,恭敬地坐在车里,派人致谢说:“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礼节完毕后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大门,群臣都很吃惊。文帝说:“哎,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刚才霸上、棘门的军队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很容易就能被袭击俘虏。至于周亚夫,谁敢冒犯他呢!”大臣们称赞了好久。一个月后,三支军队都撤了。然后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

文帝将要驾崩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周亚夫确实可以委以重任,让他统领军队。”文帝去世后,周亚夫被任命为车骑将军。

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周亚夫以中尉的身份担任太尉,率军东征讨伐吴楚。他主动向皇帝建议说:“楚军的兵力轻捷,难以与之正面交锋。我建议用梁地来牵制他们,切断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制服他们。”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周亚夫出发了,到了霸上,赵涉拦住他说道:“将军您这次去讨伐吴楚,要是赢了,皇室宗庙就安稳了,要输了,天下可就危险了,您能采纳我的建议吗?”周亚夫下了车,很恭敬地问他怎么回事。赵涉说:“吴王一向富有,而且早就秘密招募死士了。他知道将军您要来,肯定会在殽、黾、陿(mǐn、yì)之间埋伏细作。再说军事行动讲究神速保密,将军您为什么不从这儿往右走,绕道蓝田,出武关,直奔洛阳呢?这样最多也就耽误一两天,直接进驻武库,敲响战鼓。诸侯们一听,还以为将军您是从天而降呢!”太尉周亚夫就按照他的计策做了。到了洛阳,周亚夫就派人搜查殽、黾之间,果然抓到了吴王的军队。于是,周亚夫就请赵涉担任护军。

周亚夫到了荥阳,跟军队会合。这时吴军正在攻打梁国,梁国危急,请求救援。周亚夫率兵往东北方向去了昌邑,坚壁清野,严加防守。梁王派使者来请求周亚夫出兵,但周亚夫根据当时的形势,认为不宜出兵,所以没去。梁王于是上书给景帝,景帝下诏令周亚夫前去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执行诏令,依然坚守不出,而是派轻骑兵,比如弓高侯等等,去切断吴楚军队的后路,断绝他们的粮草供应。吴楚军队缺粮少食,又饿又累,想撤退,就多次向周亚夫挑战,但周亚夫始终坚守不出。

有一天晚上,军营里突然大乱,士兵们互相攻击,骚动甚至蔓延到了周亚夫的营帐附近。周亚夫却依然躺在床上不动。过了一会儿,骚乱平息了。吴军逃到了营垒东南角,周亚夫就命令士兵们严加戒备西北方向。果然,吴军精锐部队就从西北方向突围,结果被堵住了,没能冲出去。吴楚军队又饿又累,只好撤退了。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大败吴王濞。吴王濞丢下军队,带着几千名壮士逃跑了,躲到了江南的丹徒。汉军乘胜追击,彻底俘虏了吴军,收复了吴国的城池,悬赏捉拿吴王,赏金一千金。一个月后,越人砍下吴王的人头来报信。前后相持了三个月,吴楚军队最终被平定。于是,众将领都认为太尉的计策是正确的。 这件事也因此导致了梁孝王和周亚夫之间结下了梁子。

回到京城后,周亚夫又当上了太尉。他才五岁的时候,就升迁为丞相了,景帝对他非常看重。后来景帝废黜了栗太子,周亚夫极力反对,但没成功。景帝因此对他疏远了。而梁孝王每次上朝,都会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啊。”景帝说:“当初南皮和章武两位,先帝在世时都没封侯,等到我即位后才封的,王信现在还没封侯呢。”

窦太后说:“人这一辈子,都有自己的时机啊。窦长君活着的时候,都没能封侯,死后,他的儿子彭祖才得以封侯。我对此非常后悔。皇上快点封王信为侯吧!”景帝说:“我想先跟丞相商量一下。”周亚夫说:“高祖皇帝立下规矩:‘不是刘氏宗亲不得称王,没有功劳不得封侯。如果不遵守这个约定,天下人都会来攻打我们。’现在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他没有功劳,就封他为侯,这是违反约定的。”景帝沉默不语,心里很不高兴。

后来,匈奴的王徐卢等五个人投降了汉朝,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此来鼓励其他人。周亚夫说:“他们背叛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封他们为侯,那以后怎么责备那些不忠于自己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我不能采纳。”于是就把徐卢等人全部封为列侯。周亚夫因此以生病为由辞去了丞相的职务。

过了一段时间,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赐给他食物。可是只摆了一大块肉,没有切成小块,也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心里很不高兴,就回头对侍奉的人说,拿筷子来。景帝看见了,笑着说:“这可不是一个丞相该有的样子啊?”周亚夫摘下帽子向景帝赔罪。景帝说:“起来吧。”周亚夫赶紧退了出去。景帝目送他离开,说:“这个人真是倔强,不是个能够辅佐少主的臣子啊!”

没过多久,亚夫就为了给他父亲买五百副上好的甲盾,准备用来下葬。他雇佣民工干活,却没给工钱。那些民工知道他这是偷买官府的器物,就怀恨在心,跑去告发了他,这事儿还牵连上了亚夫。奏章一上报,朝廷上下都惊动了。官吏追究亚夫的责任,亚夫一句话也不解释。皇上骂道:“朕不用你!”然后把他叫到廷尉那儿。廷尉审问他:“你想要造反吗?”亚夫说:“我买这些东西,是用来埋葬父亲的,这怎么就叫造反呢?”官吏说:“就算你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是想在地下造反!”官吏步步紧逼,越来越过分。一开始,官吏抓捕亚夫的时候,亚夫想自杀,是他夫人拦住了他,所以他才没死成,最后进了廷尉府。结果,他绝食五天,吐血而死,爵位也因此断绝了。

一年后,皇上又重新封了绛侯周勃的儿子周坚为平曲侯,延续了绛侯的爵位。后来传到周建德手里,他当上了太子太傅,因为酎金案被免官。后来他又犯了罪,爵位被取消了。亚夫果然是饿死的。亚夫死后,皇上封王信为盖侯。到了平帝元始二年,周勃的爵位才得以恢复,他的玄孙周恭被封为绛侯,食邑千户。

书上说:听说张良智勇双全,以为他长得一定魁梧奇伟,没想到却像个妇人女子一样。所以孔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很多学者都对鬼神之说将信将疑,比如张良受书于老父,也挺不可思议的。高祖屡次摆脱困境,张良总是能帮上忙,这怎么能说不是上天注定呢!陈平的志向,在社下就可见一斑,他在楚魏之间左右逢源,最终归顺汉朝,成为汉朝的谋臣。到了吕后当政的时候,事情就多了去了,陈平却能全身而退,靠着自己的智慧善终。王陵在朝堂上争论,然后闭门自绝,这些人各有各的志向。周勃还是个平民的时候,粗俗鄙陋,是个普通人,后来却能辅佐皇帝,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诛杀诸吕,拥立孝文帝,成为汉朝的伊尹、周公,真是太厉害了!当初吕后问高祖宰相人选,高祖说:“陈平智谋过人,王陵虽然有点憨厚,但可以辅佐陈平;能稳定刘氏江山的,一定是周勃。”又问其次的人选,说:“再往后,就不是他们能胜任的了。”结果都跟高祖说的一样,真是英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