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是阳武人,特别喜欢研究书籍和历法。秦朝的时候,他是御史,负责管理柱下(宫殿基柱下)的档案书籍。后来因为犯了罪,就逃跑了。等到刘邦攻打天下路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跟着他一起攻打南阳。结果张苍差点被砍头,他赶紧脱了衣服趴在地上求饶。张苍个子高,又胖又白,像个大葫芦似的。当时王陵看见他,觉得这么漂亮的人可惜了,就告诉了刘邦,刘邦就下令赦免了他。
之后,张苍跟着刘邦西进武关,到达咸阳。刘邦被封为汉王,进入汉中,然后平定了三秦地区。陈余打败了常山王张耳,张耳投奔了汉朝。汉朝就让张苍当了常山的太守。后来跟着韩信去打赵国,张苍还抓到了陈余。赵国平定后,汉王任命张苍为代国的丞相,负责边防事务。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到赵国当丞相,辅佐赵王张耳。张耳死后,他又辅佐张耳的儿子张敖。后来他又被调回代国当丞相。燕王臧荼叛乱,张苍作为代相参与平叛,立下大功,被封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后来,张苍被调任为计相(主管财政),一个月后,又因为他的才能,被任命为主管全国财政的列侯,干了四年。那时候,萧何是丞相,而张苍从秦朝就开始做柱下御史,对全国的图书档案和户籍非常熟悉,而且擅长计算和历法,所以汉高祖就让张苍这个列侯住在丞相府里,负责管理全国各郡国的上计(财政报表)。黥布叛乱的时候,汉朝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张苍就当了他的丞相。十四年后,张苍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周昌是沛县人。他的堂兄周苛,秦朝时都在泗水当小官。刘邦起兵的时候,攻破了泗水的守备官署,周苛和周昌就跟着刘邦。刘邦让周昌负责文书记录,周苛做他的随从。他们一起进入关中,打败了秦朝。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三年,楚军包围汉王于荥阳,情况危急,汉王撤离了荥阳,留下周苛守城。楚军攻破了荥阳城,想让周苛投降,周苛骂道:“你们赶紧去投降汉王!不然,你们现在就要当俘虏了!”项羽大怒,把周苛给煮死了。汉王于是任命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刘邦出征,参与了击败项羽的战争。六年后,周昌和萧何、曹参等人一起被封为侯,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为父亲为国捐躯,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这人啊,特别强硬,敢直言不讳,连萧何、曹参这些人都得给他几分薄面。有一次,周昌进宫去给皇上汇报工作,结果正赶上刘邦搂着戚夫人呢,周昌一看这情况,扭头就跑了。刘邦追出来,一把揪住周昌,把他按在马背上,问他:“你说说,我算不算个好皇帝?”周昌仰起头,来了句:“陛下您这,跟夏桀、商纣一个样!”刘邦当时就乐了,但心里还是挺怕周昌的。
后来,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大臣们都极力反对,没一个能说服他的,最后还是靠张良的计策才暂时压了下来。可周昌却直接在朝堂上跟刘邦对着干,刘邦问他为什么,周昌这人说话比较直接,而且当时也挺生气,就说:“臣下说不出来什么道理,但我就是觉得这事儿不行!陛下您要废太子,臣下坚决不执行您的命令!”刘邦听了哈哈大笑,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吕后当时躲在东边箱子后面偷听,看到周昌这架势,赶紧出来跪谢:“要不是您,太子就危险了!”
这一年,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才十岁。高祖刘邦担心自己死了以后,如意会有危险。有个叫赵尧的,是符玺御史,当时赵国人跟御史大夫周昌说:“您家的赵尧啊,虽然年纪小,可是个奇才,您可得好好栽培他,说不定以后能代替您的位置呢!”周昌笑了笑说:“尧年纪轻轻,就是个写写画画的小吏,哪能做到那一步啊!”过了一段时间,赵尧侍奉高祖,高祖心情不好,在那里唉声叹气地唱歌,大臣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不高兴。赵尧就上前去问:“陛下您为什么不高兴?是不是因为赵王年纪太小,而且戚夫人和吕后有矛盾,担心陛下百年之后,赵王会有危险?”高祖说:“我心里确实担心,但不知道怎么办。”赵尧说:“陛下您只要给赵王安排个强势又有威望的丞相,让吕后、太子和大臣们都敬畏他,这样就没事了。”高祖说:“对啊!我也想过,但谁能胜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他为人刚正不阿,吕后、太子和大臣们都很怕他,只有他能做到。”高祖说:“好!”
于是刘邦就召见周昌,说:“我本来不想麻烦你,但你必须得帮我当赵王的丞相。”周昌哭着说:“我当初跟着陛下一起打天下,陛下您怎么能在半道上把我扔到诸侯国去呢?”高祖说:“我知道这相当于降职,但我实在太担心赵王了,除了你,我想不到其他人。你就别推辞了!”于是,御史大夫周昌被调任为赵王刘如意的丞相。
话说,过了很久,刘邦拿着御史大夫的印章玩儿,问:“谁适合当御史大夫呢?” 他仔细看了看周昌,说:“没人能比得上周昌啊!” 于是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之前就立过军功,有食邑,后来又跟着打陈豨,再次立功,被封为江邑侯。
刘邦死了以后,吕后派人去召赵王刘如意,赵王的丞相昌平君以赵王生病为由,拒绝让赵王前往长安。使者去了三次,昌平君说:“高祖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杀掉。我不敢让赵王去,再说赵王确实生病了,不能奉诏。”吕后很生气,就派人去召昌平君。昌平君到了,去拜见吕后,吕后骂他:“你不知道我恨戚氏吗?为什么不派赵王来?”昌平君被叫来了,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了,到长安一个月后,就被毒死了。昌平君以生病为由不上朝,三年后死了,谥号悼侯。他的后代,一直传到孙子周意,因为犯了罪,爵位被取消了。景帝又封昌平君的孙子周左车为安阳侯,但他后来也犯了罪,爵位也被取消了。
一开始,周昌接替周尧当了御史大夫,刘邦死后,他一直侍奉惠帝到惠帝去世。吕后元年,吕后怨恨周昌以前为赵王如意画过像,就治周昌的罪,让广阿侯任敖当了御史大夫。
任敖是沛县人,年轻时做过狱吏。刘邦曾经躲避官府追捕,官府抓了吕后,当时狱吏对待吕后不谨慎。任敖跟刘邦关系很好,很生气,就打伤了那个对待吕后不谨慎的狱吏。后来刘邦起兵,任敖作为宾客跟随他,做了御史,在丰县待了两年。刘邦当上汉王后,东击项羽,任敖升迁为上党郡守。陈豨叛乱,任敖坚守城池,被封为广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吕后当政时,他做了御史大夫,三年后被免职。孝文帝元年去世,谥号懿侯。他的后代,一直传到曾孙任越人,因为太常庙里的酒酸了,他没及时更换,被认为是不敬,爵位被取消了。
任敖被免职后,平阳侯曹窋接替他做了御史大夫。吕后死后,曹窋和大臣们一起诛杀了诸吕。后来曹窋因为犯了事被免职,淮南相张苍接替他做了御史大夫。张苍参与了绛侯等人拥立孝文帝的事,四年后,接替灌婴做了丞相。
汉朝建立二十多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做官的都是从军中出来的将领。张苍当上丞相的时候,正负责制定历法。因为高祖刘邦是十月才进入霸上,所以沿用了秦朝十月为一年的开始,没做改变。他推算五德终始说,认为汉朝应该属于水德,所以朝廷的服饰颜色依旧是黑色。他还负责调整乐律,使之符合当时的音律标准,并以此制定律令。各种手工业的标准,天下也都有了统一的规格。张苍最终当上了丞相,完成了这些事情。所以说,汉朝研究历法的人,最早要数张苍了。张苍这个人特别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什么都懂,尤其精通历法。
张苍很孝顺安国侯王陵,王陵发达以后,张苍就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王陵死后,张苍当了丞相,每次洗漱完毕,总是先去给王陵的夫人送饭,然后才能回家。
张苍当丞相十多年,有个鲁国人叫公孙臣上书,阐述五德终始的学说,说“汉朝是土德的时代,象征是黄龙出现,应该改换历法和服饰颜色”。这件事报给了张苍,张苍认为不对,就驳回了。后来真的在成纪出现了黄龙,于是文帝就召见公孙臣,让他当博士,草拟土德时代的历法制度,并改换了年号。张苍因此感到自己不如人,就以生病为由辞职了。后来张苍任用的人当了中候,大肆贪污受贿,皇上认为这是张苍的责任,张苍因此生病辞职。景帝五年,张苍去世,谥号为文侯。他的后代子孙类犯了罪,爵位被取消了。
一开始张苍的父亲身高不到五尺,张苍身高八尺多,张苍的儿子也八尺多高,孙子类身高六尺多。张苍免职后,牙齿都掉了,只能吃奶,请了个女子当奶妈。他有很多妻妾,一百多个,怀孕了的就不再宠幸了。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他写了十八篇著作,都是关于阴阳历法方面的。
申屠嘉,是梁国人。他凭借军功跟随高祖刘邦打项羽,升迁为队率。又跟随刘邦打黥布,当上了都尉。孝惠帝时期,他做了淮阳郡守。孝文帝元年,朝廷把以前跟随高祖打天下的二千石以上官员都封为关内侯,每人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却食邑五百户。十六年,他升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职后,文帝觉得皇后的弟弟窦广国贤良有德行,想让他当丞相,但又说:“恐怕天下人会说我偏袒广国。”考虑很久觉得不行,而高祖时期的大臣们,剩下的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就让御史大夫申屠嘉当了丞相,并根据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话说这丞相张嘉啊,为人特别正直,家里大门从不接受贿赂和走后门。那时候,太中大夫邓通可是皇帝文帝的红人,赏赐多得数不清,简直是富可敌国。文帝经常去邓通家喝酒吃饭,可见有多宠他。张嘉上朝的时候,邓通就坐在皇帝旁边,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一点礼数也不讲。张嘉奏事完毕,就对文帝说:“陛下您虽然赏赐大臣们钱财让他们富贵,但朝廷的规矩礼仪,可不能随便马虎啊!”文帝说:“你少说两句,这是我私下的事。”
朝会散了,张嘉回到丞相府,立马让人去传邓通来丞相府,邓通不去,张嘉还扬言要杀了他。邓通吓得赶紧进宫向文帝求情。文帝说:“你去吧,我现在派人去叫你。”邓通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光着脚,磕头谢罪。张嘉却稳坐不动,根本不理他,直接责备道:“这朝廷是高皇帝(刘邦)的朝廷,你一个小小的臣子,在殿上这么放肆,大不敬,该杀!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邓通不停地磕头,头都磕破流血了,张嘉还是不肯放过他。文帝见张嘉把邓通压得死死的,就派人拿着符节去把邓通召回,然后对张嘉说:“这是跟皇上开玩笑的臣子,你就放了他吧。”邓通回来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张嘉做了五年丞相,文帝驾崩,孝景帝继位。过了两年,晁错当了内史,因为受皇帝宠信,权势很大,很多法令都由他来改动,还建议削弱诸侯的势力。丞相张嘉不同意他的意见,一直反对,心里很讨厌他。晁错当了内史后,发现内史府东边的大门出入不便,就又开了一个南门。可这南门,偏偏开在了太上皇庙的围墙边上!张嘉听说晁错在宗庙围墙上开了个门,就上奏要治晁错的罪。有人把这事告诉了晁错,晁错害怕了,晚上偷偷进宫向皇帝求情,自首认罪。第二天上朝,张嘉就请求处死内史晁错。孝景帝说:“晁错开的不是真正的庙墙,只是外围的墙,而且那地方本来就是冗官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我让他开的,晁错没罪。”朝会散了,张嘉对长史说:“我后悔没先杀了晁错再上奏,反倒被他卖了!”回到家后,张嘉气得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他的后代一直传到孙子那一辈,孙子犯了罪,张家的爵位也被取消了。
张苍死后,好家伙,一帮列侯接二连三地冒出来: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还有以前武帝时候的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商陵侯赵周,一个个都是排着队当丞相的候补,一个个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可愣是没啥真本事,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在历史上也没留下什么名号。
说句公道话:张苍啊,他那可是精通天文历法,算得上是汉朝有名的丞相,可他偏偏就死心眼地用着那套老掉牙的《颛顼历》,这是为啥呢?还有周昌,那可是个一根筋的家伙,靠着老资格混日子。任敖,也是靠着祖上的功劳吃饭。申屠嘉虽然刚正不阿,忠于职守,但可惜啊,他没啥真才实学,跟萧何、曹参、陈平他们比起来,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