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们奉上皇太后的印玺和服饰,又献给太皇太后,顺应天命,废除了汉朝的国号。
一开始,王莽的妻子是宜春侯王氏的女儿,被立为皇后。他们生了四个儿子:宇、获、安、临。其中两个儿子早前因罪被杀,安又比较荒唐懒散,于是王莽立临为皇太子,安被封为新嘉辟。王莽还封了宇的六个儿子:千为功隆公,寿为功明公,吉为功成公,宗为功崇公,世为功昭公,利为功著公。同时,王莽宣布大赦天下。
随后,王莽下诏书给孺子婴说:“唉,你啊!以前上天帮助你的太祖刘邦,历经十二代,统治了两百一十年,如今天命落在我身上。《诗经》不是说了吗?‘侯服于周,天命靡常。’现在封你为定安公,永远作为新朝的宾客。唉!要珍惜上天的恩赐,去做好你的职责,不要违背我的命令。”又说:“把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五个地方,总计一万户,方圆百里,划为定安公国。让你在自己的国中立汉高祖刘邦的宗庙,与周朝的后代并列,遵循他们的历法和服饰颜色。世世代代祭祀汉朝祖宗,用你的德行和功绩延续祖先的祭祀。”同时,王莽还封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读完诏书后,王莽亲自拉着孺子婴的手,流着眼泪哽咽地说:“当年周公代替成王执政,最终还是把王位还给了成王。而如今我却被上天的命令所迫,无法如愿!”他感叹了很久。随后,中傅将孺子婴扶下殿,孺子婴朝北跪拜,称自己为臣。百官陪同在场,无不为此感动。
接着,王莽按照金匮的预言册封辅臣。任命太傅、左辅、骠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师,封为安新公;大司徒就德侯平晏为太傅,封为就新公;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封为嘉新公;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封为美新公。这四人被称为“四辅”,地位在上公之上。又任命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司马,封为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封为章新公;步兵将军成都侯王邑为大司空,封为隆新公。这三人被称为“三公”。此外,还任命大阿、右拂、大司空、卫将军广阳侯甄丰为更始将军,封为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封为奉新公;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立国将军,封为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封为崇新公。这四人被称为“四将”。总计十一位公爵。
王兴原本是个城门小吏,王盛则是个卖饼的人。王莽根据符命找到十几个人的名字,其中两人的相貌符合预言,于是直接从平民提拔重用,以此显示天命的神奇。其他人则被授予郎官职位。当日,王莽还册封了数百名卿大夫、侍中和尚书官员。至于刘姓宗室成员,则被降为郡守或徙为谏大夫。
王莽将明光宫改名为定安馆,让定安太后居住其中。又把原来的大鸿胪府改为定安公的府邸,安排专门的门卫和使者监管。并且下令禁止乳母与孺子婴交谈,孺子婴长期被关在四堵墙内,长大后甚至连六畜的名字都不会叫。后来,王莽又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孺子婴。
王莽还下诏书给各个官职,说道:“岁星主管肃静,东岳的太师负责降下及时的雨水,青色的光芒代表祥瑞;荧惑星主管智慧,南岳的太傅负责降下应时的温暖,红色的光芒代表太平;太白星主管安定,西岳的国师负责降下应时的阳光,白色的光芒象征祥和;辰星主管谋略,北岳的国将负责降下应时的寒气,黑色的光芒象征和平。”他还为这些官员制定了各自的职责,仿照古代典诰的形式进行策命。
王莽重新设置了许多官职名称,比如大司马叫司允,大司徒叫司直,大司空叫司若。又把大司农改名为羲和,后来又改为纳言;把大理改为作士,太常改为秩宗,大鸿胪改为典乐,少府改为共工,水衡都尉改为予虞。这些官职分属三公管理。每个官职下设三名大夫,每名大夫下又设三名元士,总共二十七名大夫、八十一名元士,分管各类事务。
此外,光禄勋改名为司中,太仆改名为太御,卫尉改名为太卫,执金吾改名为奋武,中尉改名为军正,还新增了一个“大赘官”,负责皇帝的衣物和车辆,后来又负责兵权,地位为上卿,号称“六监”。郡太守改称为大尹,都尉改称为太尉,县令改称为宰,御史改称为执法,公车司马改称为王路四门。
王莽还改了许多地名和官阶,比如长乐宫改为常乐室,未央宫改为寿成室,长安改为常安。官员的俸禄也重新划分等级,从百石到中二千石,分别称为庶士、下士、中士、命士、元士、下大夫、中大夫、上大夫和卿。车服和礼仪也按官阶有所区别。
最后,王莽还设置了司恭、司徒、司明、司聪、司中大夫等职务,以及诵诗工、撤膳宰等官职,负责监督官员的过失。他在诏书中说:“我听说圣人想要彰显自己的德行,必须严格修身,才能安抚远方。所以,我设立了这些官职来管理五种事务。希望你们不要隐瞒过错,也不要虚伪行事,做到好恶分明,保持中正之道。”同时命令王路设置进善旌旗、非谤木和谏鼓,以方便臣民进谏。还设立了四名谏大夫,常驻王路门口,专门听取民众的意见。
封王氏家族中,服丧期间穿齐衰(一种丧服)的,被封为侯爵;穿大功丧服的,被封为伯爵;穿小功丧服的,被封为子爵;穿缌麻丧服的,被封为男爵。而王氏的女子则全都被封为“任”。男子以“睦”为封号,女子以“隆”为封号,并分别授予印绶。命令诸侯立太夫人、夫人和世子,这些人也都受到印绶。
又说:“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地上不能有两个君王,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汉朝的诸侯有的被封为王,甚至四夷之地也有人称王,这违背了古代的礼制,破坏了国家的一统。因此,决定诸侯王的称号一律改为‘公’,而四夷中僭越称王的,也都改为‘侯’。”
又说:“帝王之道,代代相承;盛德的福祉,可以享用百世。我认为黄帝、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皋陶、伊尹等人,都具备圣明的德行,承受了上天的恩赐,功业伟大,恩泽广布。我非常钦佩他们,努力寻找他们的后裔,准备延续他们的祭祀。”王氏是虞帝的后裔,出自帝喾;刘氏是尧的后裔,出自颛顼。因此,封姚恂为初睦侯,奉黄帝之后;封梁护为修远伯,奉少昊之后;封皇孙功隆公千,奉帝喾之后;封刘歆为祁烈伯,奉颛顼之后;封国师刘歆的儿子刘叠为伊休侯,奉尧之后;封媯昌为始睦侯,奉虞帝之后;封山遵为褒谋子,奉皋陶之后;封伊玄为褒衡子,奉伊尹之后。
汉朝后裔定安公刘婴,被安排为宾客。周朝后裔卫公姬党,被重新封为章平公,也为宾客。殷朝后裔宋公孔弘,因为迁徙而被改封为章昭侯,担任恪职。夏朝后裔辽西姒丰,被封为章功侯,也担任恪职。四代古宗的后裔,在明堂祭祀,用来配享皇始祖虞帝。周公的后代褒鲁子姬就,孔子的后代褒成子孔钧,早已确定封号。
王莽又说:“我之前在担任摄政时,修建了郊宫,确定了宗庙和社稷的位置。神灵有所感应,有的从天而降化为乌鸦,有的则显现出黄色的祥瑞之气,证明了黄帝和虞帝的功德。从黄帝到济南伯王,祖先的姓氏分为五大支系。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封十二个姓氏。虞帝的先祖受姓为‘姚’,在陶唐时期称‘媯’,在周朝称‘陈’,在齐国称‘田’,在济南则称‘王’。”
王莽说:“我深深敬仰皇初祖黄帝和皇始祖虞帝,因此在明堂设立宗庙,用来祭祀祖宗。他们的祖庙设置五座,亲庙设置四座,后妃一同配享。郊祭黄帝用来配天,黄帝的皇后用来配地。此外,任命新都侯东弟为大禖,按时祭祀。天下的祭祀,都以此为标准。姚、媯、陈、田、王五姓,都是黄帝和虞帝的后裔,也是我的同族。《书经》不是说过吗?‘敦厚九族’。因此,命令天下将这五姓登记入宗室,世代免除赋役,不得与其他姓氏通婚,以此区分亲族关系。”同时,封陈崇为统睦侯,奉胡王之后;封田丰为世睦侯,奉敬王之后。
天下的州牧郡守中,凡是过去像翟义、赵明这样忠孝之人,都被封为男爵,而守城者被封为附城爵。同时,还封戴崇、金涉、箕閎、杨并等人的子嗣为男爵。
派骑都尉囂等人分别管理黄帝的陵园,位于上都桥畤;虞帝的陵园在零陵九疑;胡王的陵园在淮阳陈;敬王的陵园在齐临淄;愍王的陵园在城阳莒;伯王的陵园在济南东平陵;孺王的陵园在魏郡元城。使者四季前往祭祀。这些陵庙的修建是因为天下刚刚平定,因此在明堂进行合祭。
将汉高祖庙定为文祖庙。王莽说:“我的皇始祖虞帝从唐尧手中继承了天命,而汉朝的初祖唐帝也有传国的象征。我也亲自从汉高祖的灵前接受了金策。为了表彰前代,我怎么会忘记他们的时代呢?汉朝的祖宗有七代,我按照礼制在定安国为他们建立宗庙。在京师的园寝和庙宇则继续保留,祭祀如旧。我在秋九月亲自进入汉高祖、汉元帝、汉成帝和汉平帝的庙宇。所有刘姓后裔重新登记户籍,由京兆大尹负责管理,不解除他们的免役身份,直到他们去世为止。州牧要定期探望,不得让他们受到侵害。”
王莽又说:“我之前在大麓时,深刻思考汉朝三七之厄难,赤德气数已尽,因此努力寻找延续刘氏的办法,但最终无力回天。孔子在《春秋》中制定了后王的法则,从鲁哀公十四年结束一代,推算到现在,也正是哀公十四年的年份。赤德的气数已经用尽,无法强行延续。上天昭示黄德兴起的大命,将天下交给了我。如今百姓都说皇天更替汉朝,建立新朝,废除刘氏,兴起王氏。‘刘’字由‘卯、金、刀’组成,而正月的卯日、金刀的利器,都无法施展。经过众臣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天意人心都已明朗,因此废除‘刚卯’作为佩饰,禁止使用‘刀钱’。顺应天心,满足百姓的意愿。”于是重新铸造小钱,直径六分,重量一铢,刻字为“小钱直一”,与之前的大钱“五十”一起流通。为了防止百姓私自铸钱,禁止个人持有铜炭。
这一年四月,徐乡侯刘快纠集数千人,在自己的封地起兵作乱。刘快的哥哥刘殷,原为汉朝的胶东王,后来被改封为扶崇公。刘快起兵攻打即墨,刘殷闭城自守,并主动将自己关押在监狱中。官吏和百姓联合抵抗刘快,最终刘快兵败逃亡,死于长广。王莽说:“我的祖先济南愍王当年被燕军围困,从齐临淄撤退到莒,宗族中的田单运用奇计,杀死燕将,重新恢复齐国。如今即墨的士大夫们同心协力剿灭叛贼,我非常嘉奖他们的忠诚,同时怜悯无辜受害的人。因此赦免刘殷等人,除了刘快的妻子和其他亲属外,不再追究其他人。慰问死伤者,并赐予每位死者五万钱作为丧葬费用。刘殷知晓大义,痛恨刘快的罪行,因此主动伏罪。他的封地人口一万,土地方圆百里。”同时,封赏了十余位符命臣。
王莽说:“古代的井田制,每八家共用一片土地,每户分百亩,按十分之一缴税,国家富足,百姓安乐,歌颂之声不绝。这是唐尧虞舜的治国之道,也是三代所遵循的制度。秦朝无道,加重赋税以满足自身奢欲,劳役百姓以满足私欲,破坏了圣人的制度,废除了井田制,因此引发了兼并之风,产生了贪婪之人。强者占有上千亩田地,弱者却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甚至设立奴婢市场,将人当作牛马一样买卖,违背了天地以人为贵的原则。《书经》中说:‘我将惩罚那些不听话的人’,只有不守法的人才该受到这样的惩罚。然而汉朝虽减轻田租,表面上是三十税一,实际上却是十分之五,百姓终年劳作,所得不足以糊口。富人奢侈腐化,贫者饥寒交迫,最终都走向犯罪,刑罚因此频繁施行。”
王莽继续道:“我之前在大麓时,开始实行井田制,当时甚至出现了嘉禾祥瑞,但因叛乱暂时中止。如今重新将天下的田地命名为‘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凡是家中男子不足八人,而田地超过一井的,需将多余田地分给九族邻里和乡党。对于无田者,按照制度分配田地。敢于违反井田圣制、蛊惑人心者,将被流放到边疆,以防止祸乱,就像虞帝时期的做法一样。”
当时百姓习惯使用汉朝的五铢钱,而王莽所铸造的新钱因大小不一、难以辨认,并且多次更改,百姓不信任,私下仍然用五铢钱进行交易。甚至有谣言说大钱即将废止,因此无人愿意使用王莽的钱币。王莽对此非常恼怒,再次下令:“凡是持有五铢钱,并散布大钱将废止言论的,与违反井田制的人同罪,流放边疆。”结果导致农商失业,经济崩溃,百姓甚至在街市上哭泣。因买卖田宅、奴婢或私自铸钱而获罪的人,从诸侯、卿大夫到普通百姓,人数多得无法统计。
秋天,王莽派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将四十二篇符命文书颁布到天下。这些符命分为三类:德祥五事、符命二十五篇、福应十二篇,共计四十二篇。德祥主要讲述文帝、宣帝时期的黄龙出现在成纪、新都,以及高祖王伯墓门的梓树生出枝叶等祥瑞;符命则提到井石、金匮等神秘之物;福应则包括“母鸡变雄鸡”等现象。这些文辞看似古雅,实际是人为编造,核心意思是说明王莽应当取代汉朝,成为天下之主。
总结起来,符命的内容是这样说的:“帝王受命,必定会有德祥的符瑞显现,配合五种天命,再通过福应加以印证,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将福祉传给后代,永享无穷的天命。因此,新朝的兴起,是在汉朝三七九世之后开始的。新朝的天命发端于新都,接受瑞兆于黄支,开基于武功,定命于子同,完成于巴宕,并通过十二种福应加以验证。这是上天对新朝深厚而坚固的保佑。”
符命中还提到:“武功的丹石出现在汉平帝末年,象征汉朝火德已尽,土德当兴。上天眷顾新朝,以丹石昭示天命。皇帝(王莽)谦虚推让,暂时以摄政的身份治理天下,但未完全顺应天意。因此,天命在七月再次显现,赐下三匹能文的马。皇帝再次谦让,未即位,于是天命接连降下铁契、石龟、虞符、文圭、玄印、茂陵石书、玄龙石、神井、大神石、铜符帛图等十二种祥瑞。这些符命愈发显著,直到第十二种,明确昭告王莽为新皇帝。”
王莽深思上天的威严不可轻视,于是放弃“摄皇帝”的称号,改称“假皇帝”,并改元为“初始”,以示承接天命、顺应上帝之意。然而,这仍未完全符合上天降下符命的用意。因此,当天又出现天命的催促。侍郎王盱在王路殿前看到一个穿白布单衣、红色方领的小冠男子,此人对他说:“今天天与人同心,将天下百姓托付给皇帝。”说完后转身离去,王盱走了十几步回头,却已不见此人。
到了丙寅日傍晚,汉高祖庙中出现金匮图策,上面写着:“高祖承天命,将国家传给新皇帝。”第二天早晨,宗伯忠孝侯刘宏上报此事,王莽召集群臣商议,但尚未决定时,大神石上的人形雕像开口说话:“快让新皇帝前往汉高祖庙接受天命,不要拖延!”于是,王莽乘车前往汉高祖庙,正式接受天命。这一天是丁卯日,丁属火,象征汉朝的火德;卯是“刘”字的组成部分,预示汉刘的火德已尽,天命传给新朝。
王莽一再谦虚推让,但十二种符命已经迫在眉睫,天命不可推辞。他内心既敬畏又恐惧,同时为汉朝的灭亡感到惋惜,对身边的臣子也感到无奈。他因此连续三夜不睡,三天不吃,不断召见公侯卿大夫征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应当顺从上天的威命。”于是,王莽正式改元定号,天下重新开始,称为“新室”。新朝建立后,神灵欢喜,福应不断显现,吉祥瑞兆接连而至。《诗经》说:“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这正是对新朝的写照。
五威将奉命携带符命文书和印绶,前往各地,将王侯以下官员的封号和姓名更改为新朝的称号,并收回汉朝的旧印绶。即使是匈奴、西域和边疆的蛮夷,也都授予新朝的印绶,并收回旧印。对于官吏,赐爵二级;普通百姓,赐爵一级;女子则赏赐百户羊酒;蛮夷则根据情况赐予布帛等物品。同时,宣布大赦天下。
五威将出行时,乘坐象征天命的乾文车,驾六匹坤马,背负翟鸟羽毛,服饰极为华丽。每位将领配有左右、前后和中五位副帅,他们的衣冠、车辆和马匹的颜色都与所负责的方位相对应。将领手持符节,自称“太一之使”;副帅手持旗幢,自称“五帝之使”。王莽在策命中说道:“普天之下,四方之地,无所不到。”东边的使者到达玄菟、乐浪、高句丽、夫余;南边的使者越过边境,经过益州,并将句町王降为侯;西边的使者到达西域,改其王为侯;北边的使者到达匈奴单于庭,授予单于新印,并将汉朝的“玺”字改为“章”。
匈奴单于想要旧印,陈饶当场将其砸碎,此事记载于《匈奴传》。单于对此大怒,而句町、西域等地后来也因此叛乱。陈饶回朝后,被封为大将军,赐封号“威德子”。
冬天,雷电交加,梧桐树开花。王莽设立“五威司命”和“中城四关将军”。五威司命负责管理上公以下的官员,中城将军负责守卫十二座城门。王莽策命统睦侯陈崇说:“陈崇啊,那些不遵守命令的人,是祸乱的根源;奸猾之徒,是国家的祸害;私铸伪币,会扰乱经济;骄奢过度,是祸害的开端;泄露宫中机密,会导致祸事发生;在王庭受封却在私门谢恩,是祸乱的根本。这六条是国家的纲纪。因此,我任命你为司命,希望你能刚柔并济,不欺凌弱小,不畏惧强敌,掌控朝廷。”
王莽还分别任命其他将领:命说符侯崔发为“五威中城将军”,负责中部防御;命明威侯王级为“五威前关将军”,镇守南方荆楚;命尉睦侯王嘉为“五威后关将军”,防守北方赵燕;命堂威侯王奇为“五威左关将军”,守卫东部郑卫;命怀羌子王福为“五威右关将军”,驻守西部汧陇,防备戎狄。
同时,派遣五十名谏大夫到各郡国铸造新钱。
这一年,长安有个疯女子碧呼在街道上喊道:“高皇帝非常愤怒,快还我国家!否则,九月一定杀了你们!”王莽将她抓捕处死。负责审理此案的大夫陈成因此辞职离去。
真定的刘都等人密谋起兵,但事情败露,全部被处死。真定和常山一带还下了大雨夹冰雹。
第二年二月,王莽再次宣布大赦天下。
五威将和七十二名副帅返回长安复命。汉朝的诸侯王被降为公爵的,全部上交印绶,降为平民,没有人敢违抗命令。王莽封五威将为子爵,副帅为男爵。
王莽开始实施“六筦”政策,命官府专营酒、盐、铁器的买卖,并负责铸造新钱。对开采名山大泽资源的人征税。同时,设立市官调控物价,低价收购,高价出售,并向百姓提供贷款,收取利息,期限定为百月三分。此外,设立“酒士”监督酒类经营,每郡一人,乘驿车督促酒业收益。
禁止百姓私藏弓弩和铠甲,违者迁徙到西海地区。
匈奴单于再次向王莽索要旧印,王莽拒绝。单于大怒,于是进犯边郡,杀害官吏和百姓,掠夺财物。
十一月,立国将军建上奏说:“西域将欽报告,九月辛巳日,戊己校尉的属官陈良与终带勾结叛乱,杀害了校尉刁护,劫掠官吏和士兵,自称‘废汉大将军’,然后逃亡匈奴。此外,本月癸酉日,有一个男子拦住我的车,自称‘我是汉朝的刘子舆,是成帝的遗子,刘氏将会复兴,赶紧腾空皇宫!’我抓住这个男子,发现他其实是常安人,姓武,字仲。这些人全都是逆天违命、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请求将武仲及陈良等人的亲属一并定罪。”奏议被批准。
汉高祖曾留下遗训,要求停止对刘氏宗族的迫害,将他们作为宾客礼待,意在承接天命,保全刘氏子孙。然而,汉宗庙却不应继续留在常安城中,刘氏的诸侯封号也应随汉朝一同废除。陛下仁慈,迟迟未做决定。之前安众侯刘崇、徐乡侯刘快、陵乡侯刘曾、扶恩侯刘贵等人多次聚众谋反。如今又有狂妄之徒,有的自称‘亡汉将军’,有的冒称‘成帝的儿子子舆’,导致叛乱不断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陛下没有早日铲除这些祸患。我认为,汉高祖应作为新朝的宾客,在明堂享受祭祀,而成帝、平帝等人则不应再进入宗庙。元帝与皇太后关系亲密,深受圣恩,可以保留祭祀。臣请求废除京师内所有汉氏宗庙,刘氏诸侯按户籍人口多少分为五等,降爵并回归平民。那些担任官职的刘氏族人一律罢免,回家待命。这不仅符合天意,也能堵住叛乱的苗头。”
王莽表示同意,并说:“嘉新公国师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深知天命,有的献上天符,有的提出忠言,有的举报叛乱之徒,功劳显著。对于这些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的刘氏族人,不必废除其身份,赐他们改姓为‘王’。”不过,国师因女儿嫁给王莽的儿子,因此未改姓。同时,将定安太后的称号改为“黄皇室主”,彻底断绝她与汉朝的关系。
冬天十二月,雷鸣。
王莽将匈奴单于的称号改为“降奴服于”。他说:“降奴服于不敬天命,违背五行,背叛四条正道,侵犯西域,侵害边境百姓,罪该灭族。但念及他的祖先呼韩邪单于世代忠孝,守护边疆,不忍因一个人的罪行毁掉整个家族。因此,我决定将匈奴的土地和人口分为十五部分,立呼韩邪单于的十五位后代为新的单于。”他派中郎将藺苞、戴级赶赴边塞,召见这些新单于的继任者。同时,对于因匈奴单于的罪行而被牵连的匈奴人,一律赦免。
王莽派遣五威将军苗訢、虎贲将军王况从五原出发;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从云中出发;振武将军王嘉、平狄将军王萌从代郡出发;相威将军李棽、镇远将军李翁从西河出发;诛貉将军阳俊、讨秽将军严尤从渔阳出发;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从张掖出发。总计包括偏裨以下将领一百八十人。他还征募全国的囚徒、适龄男子和士兵三十万人,并从各郡调运粮食、兵器和衣物,命地方长官将这些物资送往北方边境,派使者用驿车督促运输。由于军事征调,天下骚动不安。先到的军队驻扎在边郡,等补给齐全后再同时出发。
王莽因新币流通不畅,又下诏书说道:“百姓以粮食为命,以货币为资,所以八政之中粮食为首。货币若过重则使用不便,过轻则运输麻烦,轻重大小各有等级,才能方便流通,让百姓满意。”于是,他铸造了五种新货币,具体内容记载于《食货志》。但百姓只愿使用小钱和大钱两种,其余三种无人问津。私铸钱币的现象屡禁不止,王莽加重处罚:凡一家私铸钱币,连坐五家,所有人没收为奴婢。官吏和百姓出行时必须随身携带布钱作为凭证,否则驿站不提供住宿,关卡也会严加盘查。甚至公卿进入宫殿时也需持布钱,王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强制推行新币。
当时,为了争取符命封侯的机会,许多人纷纷伪造符命。那些没有参与的人还互相嘲笑说:“难道你没有天帝的除书吗?”司令陈崇向王莽报告说:“这会让奸臣借机谋取私利,扰乱天命,应当彻底禁止。”王莽对此也感到厌烦,于是命尚书大夫赵并彻查,凡不是由五威将军颁布的符命,一律将相关人员下狱。
最初,甄丰、刘歆、王舜是王莽的亲信,他们在朝中倡导王莽的功德,提出“安汉”、“宰衡”等称号,并建议封王莽的母亲、两个儿子和侄子,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大量赏赐,富贵无比。然而,他们并非真正希望王莽称帝。实际上,王莽想要称帝的念头最早来自泉陵侯刘庆、前辉光侯谢囂、长安令田终术的建议。等到王莽势力稳固后,甄丰等人顺从其意,王莽便进一步封赏他们的子孙。然而,甄丰等人内心感到恐惧,尤其害怕汉室宗族和天下豪强的反对。
甄丰性格刚强,王莽察觉到他内心的不满,于是将他调任为更始将军,与一个卖饼小贩王盛同列,意在羞辱他。甄丰父子对此敢怒不敢言。当时,甄丰的儿子甄寻担任侍中、京兆尹和茂德侯,他伪造符命称新朝应当分为陕地两伯,就像周朝时的周公和召公一样,建议立甄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王莽同意了,任命甄丰为右伯。但甄寻后来又伪造符命,声称汉平帝的皇后“黄皇室主”应当嫁给他为妻。
王莽对此非常愤怒,说:“黄皇室主是天下之母,这是什么荒唐话!”于是逮捕甄寻。甄寻逃亡,甄丰自杀。甄寻随后跟随方士隐匿于华山,一年后被捕。他供出国师刘歆的儿子刘棻,以及其他与此案牵连的大臣、列侯等数百人,这些人全部被处死。甄寻的手臂上刻有“天子”二字,王莽看到后说:“这是‘一大子’或‘一六子’,六就是‘戮’,说明甄寻父子注定被戮杀。”于是将刘棻流放到幽州,将甄寻流放到三危,并将刘棻的尸体运送到羽山示众。
王莽为人性格骄横,容貌奇特:嘴大、鼻高、眼睛外凸且发红,声音嘶哑。他身高七尺五寸,喜欢穿厚底鞋、戴高冠帽,用毛皮装饰衣服,姿态傲慢,总是俯视左右。当时,有一位擅长方术的侍从在宫中,有人问他王莽的相貌如何,这位侍从回答:“王莽长得像‘鸱目虎吻豺狼之声’,所以能吃人,但最终也会被人所吃。”这话传到王莽耳中,他杀掉了这位侍从,并封赏了告密者。从此以后,王莽常用云母屏风遮面,只有亲近之人才能见到他。
这一年,王莽任命初睦侯姚恂为宁始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