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是汉中人,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当了郎官。当时,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国,还把月氏国王的头颅当酒器用,月氏人因此逃亡,一直怀恨在心,却找不到机会报仇。汉朝正想消灭匈奴,听说这件事后,就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可去月氏的路,必须穿过匈奴的地盘,于是朝廷就招募能胜任这项任务的人。张骞作为郎官,主动请缨,前往月氏,他和一个叫甘父的奴隶一起从陇西出发。他们直接穿过匈奴境内,结果被匈奴人抓住,一路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问张骞:“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边,汉朝怎么能派使者去呢?如果我想派使者去汉朝,汉朝会同意吗?”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单于还给他娶了妻子,还生了孩子。但是,张骞始终没有丢掉汉朝的使节印信。
在匈奴的西边,张骞趁机和他的随从一起逃离了匈奴,前往月氏。他们向西走了几十天,到达了大宛国。大宛国听说汉朝非常富有,一直想和汉朝通商,但苦于没有机会。他们见到张骞后非常高兴,问张骞想去哪里。张骞说:“我是奉汉朝的命令去联络月氏的,却被匈奴阻断了道路,现在我逃出来了,希望大王能派人带我过去。如果我能顺利到达月氏,再回到汉朝,汉朝一定会给大王大量的财物作为报答,那数量多得说不完。”大宛国觉得张骞说得有道理,就派人护送张骞,并为他安排翻译,一路到达康居国。康居国又把张骞转送到大月氏。可是,大月氏王已经被匈奴杀死了,他的王后继承了王位。大月氏臣服于大夏国,国土肥沃富饶,盗贼很少,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他们自认为离汉朝太远,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辗转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也没能完成联络月氏的任务。
在那边待了一年多后,张骞准备回国。他沿着南山走,想从羌人的地盘绕回汉朝,结果又被匈奴抓住了。他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去世,匈奴国内发生动乱,张骞才和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回了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被封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强壮有力,为人宽厚,讲信用,深受各民族的喜爱。甘父是匈奴人,擅长射箭,在缺粮的时候,他总是能射猎禽兽来解决食物问题。当初,张骞出发时有百余人,十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只有他们两个人活着回来了。
张骞亲自去过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他还听说过附近还有五六个大国,他都一一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些国家的地形和物产,这些情况都记载在《西域传》里。
张骞说:“我在大夏的时候,看见了邛竹杖和蜀布,就问:‘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大夏国的人回答说:‘我们的商人到身毒国去交易买来的。身毒国在大夏的东南方向,大概几千里路。那里的风俗习惯和土质跟大夏差不多,但是地势低洼潮湿,天气又闷热。他们的人民骑着大象打仗。他们的国家靠近一条大河。’”张骞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大夏离汉朝有一万二千里,在汉朝的西南方向。现在身毒又在 大夏的东南方向几千里,而且有蜀地的物品,这就说明身毒离蜀地不远了。如果从大夏去,要经过羌族地区,路途险峻,羌人还很凶恶;如果稍微往北走,就会被匈奴抓住;而如果从蜀地走,路程比较平坦,而且没有强盗。”
皇上听说大宛、大夏、安息这些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珍异宝,风俗习惯和中原地区也比较相似,但是军事力量薄弱,都非常看重汉朝的财物;而他们的北方则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事力量强大,可以用财物贿赂他们,让他们臣服。如果我们能够用仁义的方式让他们归顺,就能扩展万里疆土,开辟九条通商之路,沟通不同的风俗习惯,让汉朝的威德遍布四海。
皇上非常高兴,认为张骞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命令张骞从蜀地犍为郡出发,派遣四支使团同时出发:一支从駹地出发,一支从莋地出发,一支从徙地和邛地出发,一支从僰地出发,每支队伍都走了大约一两千里。北方被氐族和莋族阻挡,南方被巂地和昆明阻挡。昆明地区的人没有固定的首领,经常抢劫盗窃,还经常杀害汉朝的使者,所以一直没有打通道路。但是听说在昆明以西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个骑着大象的国家,叫做滇越,而蜀地的商人有时会把货物卖到那里。于是汉朝为了寻找通往滇国的道路,开始修建大复道。以前,汉朝想要打通西南夷的道路,但是花费太大,就放弃了。直到张骞建议可以从大夏通往西南夷,汉朝才重新开始关注西南夷地区。
张骞啊,他一开始是校尉,跟着大将军去打匈奴。他特别懂路,知道哪儿有水草,所以军队从来不缺吃喝。因为这个,皇上封他做了博望侯,那一年是元朔六年。
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李广一起从右北平出发去打匈奴。结果匈奴把李广将军围住了,李广的军队损失惨重。而张骞呢,他到得晚,按律当斩,后来花钱赎了罪,就成了老百姓了。 也是那一年,骠骑将军在西边大破匈奴,杀了好多人,一直打到了祁连山。秋天的时候,浑邪王带着他的部下投降了汉朝。从此金城、河西,包括南山一直到盐泽,匈奴一个影子都没了。虽然偶尔还有匈奴的探子过来,但那是非常稀少了。
再过了两年,汉军把单于打跑了,打到了漠北。
皇上好几次问张骞关于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因为丢了侯爵,就说:“我在匈奴的时候,听说乌孙王叫昆莫。昆莫他爹难兜靡,本来和大月氏一起住在祁连山、敦煌一带,是个小国家。后来大月氏攻打杀了难兜靡,抢了他的地盘,老百姓都逃到匈奴去了。昆莫那时候刚出生,他奶妈抱着他逃到草丛里躲避,出去找吃的回来,发现有狼给他喂奶,还有乌鸦衔着肉在他旁边飞,大家都觉得这是神迹,就把昆莫带回了匈奴。单于很喜欢他,把他养大成人。昆莫长大后,单于把难兜靡的部众交给他,让他带兵打仗,屡立战功。那时候,大月氏已经被匈奴打败了,又去攻打塞王。塞王往南逃跑了,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大月氏就占领了塞王的地盘。昆莫很厉害,主动请求单于为他报仇,于是西去攻打大月氏,把大月氏又打败了。大月氏继续往西逃,到了大夏的地盘。昆莫打败了大月氏的军队,就留在了那里,势力越来越强大。后来单于死了,昆莫就不再向匈奴称臣了。匈奴派兵去打他,都没打赢,更加觉得昆莫是神,不敢招惹他了。现在单于正被汉朝打得焦头烂额,而昆莫的地盘空虚。蛮夷都很怀念自己的故土,又贪图汉朝的财物,如果趁着这个机会,用重金贿赂乌孙,邀请他们回到原来的地方,再派公主去当他的妻子,结为兄弟,他们应该会答应。这样一来,就等于砍掉了匈奴的右臂!只要和乌孙结盟了,从乌孙往西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当汉朝的属国。”
皇上觉得张骞说得有道理,就封他为中郎将,给他三百士兵,每人配两匹马,还有上万头牛羊,以及价值数千万的金币、丝绸等财物,还派了很多副使随行,方便沿途联络其他国家。张骞到了乌孙后,把汉朝的赏赐和旨意都告诉了乌孙王,但是没能马上得到乌孙王的答复。具体情况记载在《西域传》里。张骞就派副使分别去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派人给张骞带路当翻译,还派了几十个人和几十匹马陪同张骞。张骞向乌孙表示感谢,并借此机会让乌孙人暗中观察汉朝,了解汉朝的强大。
张骞回来后,被封为大行令。一年多后,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多,他派出去的副使,那些跟大夏等国联系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于是西北的国家才开始跟汉朝通商。不过,张骞是第一个开辟这条路的,后来的使者都自称是博望侯的继承人,以此作为跟外国沟通的凭证,外国因此才信任他们。后来,乌孙国最终和汉朝联姻了。
一开始,皇帝翻阅《易经》,看到一句“神马当从西北来”。得到了乌孙的好马,取名为“天马”。等到又得到了宛国的汗血宝马,皇帝更加高兴,就把乌孙马改名叫“西极马”,宛国的马则叫“天马”。汉朝也开始在令居以西修筑城池,设立酒泉郡,用来跟西北的国家联络。因为《易经》的预言,汉朝派使者前往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等国。皇帝特别喜欢宛国的马,使者络绎不绝,每次出使的人数,多的有几百人,少的也有上百人,所携带的礼物,跟当初博望侯出使时一样多。后来,因为频繁往来,规模就逐渐减小了。汉朝每年派出的使者,多的有十多批,少的也有五六批,路途远的要走八九年才能回来,路途近的也要几年才能回来。
这时候,汉朝已经灭掉了越国,蜀地通往西南夷的道路上,各个部落都感到害怕,纷纷请求汉朝派官员管理他们。于是汉朝设立了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等郡,想把这些地方连起来,然后打通前往大夏的道路。于是每年都派十多批使者,从这些新设立的郡出发,结果都因为被昆明所阻拦而被杀害,财物也被抢走了。于是汉朝出兵攻打昆明,斩杀了数万敌军。后来又派使者前往,但最终还是没能打通这条路。具体情况,可以参考《西南夷传》。
话说,自从张骞打通了西域通道,让汉朝的地位变得尊贵起来,那些官吏和士兵们都争先恐后地写奏章,说西域各国的情况,有的说有利,有的说有害,都想要出使西域。皇上觉得西域太远了,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去的,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给他们发放了使节的印信,招募官吏百姓,不管他们是什么出身,只要人够多就行,派他们出使西域,以拓展西域的通道。
可是,这些使者回来的时候,常常会侵吞财物,甚至还会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皇上因为这事儿已经习以为常了,每次回来都严厉处罚他们,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以此来激怒他们,让他们再去赎罪,然后再请求出使。这样一来二去,出使西域就成了没完没了的事儿,而且这些使者还经常犯法。那些官兵也跟着学坏了,夸大西域各国的财富,说得多的就给他们使节的印信,说得少的就当副使,所以那些爱吹牛、不靠谱的人,都争着去当使者。这些使者还私下里从县衙里拿东西,想低价卖掉,从中牟利。西域各国也受不了了,觉得汉朝的使者一个比一个能说,而且汉朝的军队离得远,打不过来,于是就限制对汉朝使者的物资供应,以此来刁难他们。汉朝的使者们缺吃少穿,怨声载道,甚至互相攻击。楼兰、姑师这些小国家,占据着西域的要道,经常抢劫汉朝的使者,比如王恢等人,就遭受了他们的毒手。而匈奴的骑兵,也经常来袭击汉朝的使者。
使者们纷纷上奏,说西域各国虽然有城池,但是兵力薄弱,容易攻打。于是皇上派从票侯破奴率领属国的骑兵和郡里的军队,总共几万人,去攻打匈奴,匈奴人全都被打跑了。第二年,汉军又攻破了姑师,俘虏了楼兰王。从酒泉开始,一路修建亭障,一直修到了玉门关。
这时候,大宛等西域国家派使者跟着汉朝的使者一起来到了长安,他们见识了汉朝的强大,就献上了大鸟蛋和犛牛毛之类的奇珍异宝,皇上非常高兴。汉朝的使者还探寻了黄河的源头,发现那里的山上有很多玉石,就采回来献给皇上。皇上查阅了古代的书籍,把黄河发源的那座山命名为昆仑山。
那时,皇上经常到海上巡游,就召集了所有的外国使者,人多的时候就超过几千人,皇上散财帛赏赐他们,还给他们准备丰盛的饮食,让他们看看汉朝的富强。大角氐人表演了奇特的杂技和各种怪异的玩意儿,吸引了很多人观看,皇上也赏赐他们。酒池肉林,让外国使者参观了汉朝有名的仓库和府库里的各种珍宝,想以此来显示汉朝的强大,震慑他们。皇上还增加了对这些杂技表演的投入,大角氐人的奇特表演年年翻新,他们的表演越来越精彩,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外国使者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但是大宛以西的国家,都仗着离汉朝远,依然骄横跋扈,还不能用礼仪来约束他们。
话说以前咱们国家派去大宛国的使者不少,可那些使者带的人马少,哪比得上皇帝派去的兵呢?他们说大宛国有个叫贰师城的地方,那儿有好马,但大宛人藏着掖着,不肯给汉朝使者看。皇帝特别喜欢大宛马,一听这事儿,心里痒痒的,就派了个厉害的家伙,叫车令,带着很多金子和一匹金马,去求大宛王把贰师城的好马送来。
大宛国这地方产很多汉朝需要的东西,他们私下里商量说:“汉朝离我们远着呢,而且盐水这条路,汉军经常吃亏,往北走有匈奴人抢劫,往南走又缺水草,路上还经常遇到断路的情况,没吃的饿死的人很多。汉朝使者每次来,也就几百人,都经常饿死一半以上,他们怎么可能带大军来呢?再说贰师城的好马,那可是大宛国最好的马啊!”所以他们就不肯把马给汉朝使者。汉朝使者一气之下,胡乱说了几句话,把金马砸了就走了。大宛国的权贵们一听,火冒三丈,说:“汉朝使者太轻视我们了!”于是就把汉朝使者赶走,还让东边郁成王带兵拦截,杀了汉朝使者,抢走了他们的财物。
这下皇帝更生气了。以前去过大宛国的姚定、汉等人跟皇帝说:“大宛国的兵力很弱,只要咱们派个三千人的队伍,用强弩射他们,就能打败大宛!”皇帝想起以前派浞野侯去攻打楼兰,只带了七百骑兵就先到了,还抓了楼兰王,觉得姚定他们说的有道理。而且皇帝还想着要宠幸李氏,于是就派李广利当将军,去攻打大宛。
骞孙猛,字子游,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汉元帝当政的时候,他是光禄大夫,还出使过匈奴,在朝廷里当差。可惜后来被石显陷害,最后自杀了。
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很受皇帝宠爱,生下了昌邑哀王。公元前138年,皇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了六千附属国的骑兵和几万个郡国里的不良少年出征,目标是到达贰师城,弄到一些好马,所以才叫“贰师将军”。 当时,老将王恢担任先锋。军队向西过了盐水后,沿途的小国都坚壁清野,不肯提供粮食,攻打又攻不下来。攻下来的能得到食物,攻不下来的,军队待上几天就撤走。等到到达郁成时,军队只剩下几千人了,个个又饿又累。他们攻打郁成城,但郁成城坚决抵抗,汉军死伤惨重。李广利和手下商量说:“连郁成城都攻不下来,更别说攻打他们的首都了!”于是就撤兵回去了。
这次远征耗时两年,回到敦煌时,士兵只剩下十分之一二。李广利派人给皇帝上书说:“路途遥远,粮食严重不足,而且士兵们不是怕打仗,而是怕饿肚子。现在兵力太少,不足以攻下宛国。希望暂时停止战争,多招募一些士兵后再出征。”皇帝听了大怒,派人堵住玉门关,下令说:“任何敢进关的军队,格杀勿论!”李广利害怕了,只好留在敦煌驻扎。
那年夏天,汉军在浞野地区损失了两万多士兵给匈奴。朝中大臣们都建议放弃攻打宛国的计划,集中力量打击匈奴。但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攻打宛国,如果一个小小宛国都攻不下来,那么大夏等附属国就会轻视汉朝,宛国的好马也运不过来了,乌孙、轮台也会更加为难汉朝使者,让其他国家看笑话。于是,皇帝查阅了那些认为攻打宛国不利的奏章,比如邓光等人的意见。皇帝赦免了一批囚犯和土匪强盗,招募不良少年和边境骑兵,一年多后,从敦煌出征的六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那些私自携带家属的士兵被排除在外。这次出征准备充分,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也以万计,用来运送粮食,各种武器装备也十分充足。
全国上下都动员起来,支援攻打宛国的战争,共有五十多个校尉参与其中。宛城里没有井,只能从城外取水,于是汉军派来了水利专家,想办法在城下挖空水源,以攻破宛城。汉军又增加了十八万驻军在酒泉、张掖北部,并在居延、休屠设置防线,以保护酒泉。同时,全国各地调集七种粮食,以及各种干粮供应贰师将军,运送粮食的车马人流,绵延不断地到达敦煌。 皇帝还任命了两名精通马匹的官员为执驱马校尉,专门负责攻下宛国后挑选良马。
话说贰师将军再次出兵,这次兵力众多,沿途经过的小国都主动迎接,还提供粮食供应军队。到了轮台,轮台城死守不出,汉军攻打了几天,最后把城池屠了。从轮台往西,军队一路前进到达宛城,此时军队人数还有三万。宛城守军出城迎战,结果被汉军箭矢射败,逃回城内死守。
贰师将军本来想攻打郁成城,但担心长途行军会让宛城更加虚张声势,所以先攻打宛城。他先把宛城的水源切断,然后调动水流,这样宛城就更加缺水,陷入困境了。汉军包围了宛城,攻打了四十多天。宛城的外城被攻破,宛城的贵族和勇将煎靡被俘。宛城的人民非常害怕,都逃进了内城,大家一起商量对策,说:“汉军攻打宛城,是因为我们的国王毋寡。” 有个贵族建议说:“毋寡藏匿了好马,还杀了汉朝的使者。现在我们杀了毋寡,把好马献给汉军,汉军或许就会撤兵;如果汉军不撤兵,我们就拼死一战,也不算晚。”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合力杀了毋寡,把他的头颅送给了贰师将军,并派人去和贰师将军谈判,说:“如果汉军不攻打我们,我们就献出所有的好马,任凭你们挑选,并且供应汉军粮食。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就杀掉所有的好马,等康居的援军到来。到时候,我们守在内城,康居军队在外城,一起和汉军作战。你们好好考虑一下,怎么选择?” 当时,康居的军队看到汉军兵力强盛,不敢轻易进攻。
贰师将军听说宛城里新来的汉人懂得打井,而且城内还有很多粮食。他分析认为,来讨伐毋寡的人很多,现在毋寡的头已经送来了,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答应他们的条件,他们就会死守,等到康居军队来救援,汉军就会被击败。军官们都认为贰师将军分析得对,于是就答应了宛城的请求。宛城于是献出了马匹,让汉军自己挑选,还大量提供粮食给汉军。汉军挑选了几十匹良马,以及三千多匹中等马匹和母马,然后立了一个以前和汉朝关系很好的宛城贵族昧蔡为宛王,和他们结盟,撤兵回去了。最终,汉军没能攻入宛城的内城。
一开始,贰师将军从玉门关出发西征,军队人数很多,但是路途遥远,国家又供应不上粮食,所以就把大军分成了几路,从南边和北边不同的路线前进。 其中,校尉王申生和前任鸿胪寺官员壶充国,带着一千多人马,另辟蹊径到达了郁成城。可是,郁成城的守军不肯提供粮食。王申生他们距离主力部队有二百里地,但他轻敌冒进,急攻郁成城。郁成城的人看王申生兵力很少,就趁着早晨派三千人马出城袭击,结果把王申生他们杀了个措手不及,只有几个人逃了出来,跑到贰师将军那里报信。
贰师将军就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带兵去攻打郁成城,结果攻破了郁成,郁成王逃跑了,跑到康居国去了。上官桀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听说汉军已经攻破了宛城,就把郁成王交给了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个骑兵把郁成王捆绑起来,押送回大将军那里。这四个骑兵私下里商量说:“郁成王是汉朝的眼中钉,现在我们押送他回去,要是中途出了什么意外,可就大事不妙了。”他们都想把郁成王杀了,但是谁都不敢先动手。结果,来自上邽的骑兵赵弟拔出剑来,一剑砍掉了郁成王的脑袋。上官桀他们这才继续赶路,追上了大将军。
一开始,贰师将军在回军途中,皇上派使者通知乌孙,让他们出兵攻打大宛。乌孙只派了两千骑兵过去,态度模棱两可,不肯全力进攻。贰师将军往东走的时候,沿途的小国家听说大宛被攻破了,都派自己的王子和大臣跟随军队来朝见皇上,顺便把他们当作人质。军队回来的时候,进入玉门关的有上万士兵,还有上千匹马。回军途中并没有因为缺粮而受苦,战死的士兵也不多,但是将领和官员贪污腐败,不爱护士兵,克扣他们的钱粮,因此死的人很多。
皇上为了这次万里征战,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下诏书说:“匈奴祸害我们很久了,现在虽然搬到了漠北,但他们和周围国家一起密谋,想要切断我们和大月氏的联系,他们还杀害了中郎将江、雁门郡守攘,以及危须以西到西域大宛的所有使者,甚至还杀害了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和身毒国的使者,阻断了东西两条道路。贰师将军广利讨伐了他们的罪行,打败了大宛。多亏上天保佑,我们溯河而上,翻山越岭,穿过流沙,到达了西海,路上山上的积雪都不多,将士们顺利通过,我们俘获了大宛国王,以及各种珍奇异宝都陈列在宫殿里。因此,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封斩杀郁成王弟弟的人为新畤侯;军正赵始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光禄大夫;上官桀因为敢于深入敌境,被封为少府;李哆因为有计谋,被封为上党太守。这次出征,军中将领和官员中被封为九卿的有三人,被封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以下的有一千多人。那些奋勇作战的人,官职都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而那些有过失的人,都被免除了他们的功劳。每个士兵赏赐了四万钱。攻打大宛前后一共打了四年才结束。
过了十一年,汉宣帝征和三年,贰师将军又率领七万骑兵从五原出发,去攻打匈奴,渡过了郅居水。结果军队战败,他投降了匈奴,被单于杀害了。这件事记载在《匈奴传》里。
赞曰:“《禹本纪》里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高二千五百里多,日月都在那里躲藏,才显得光明。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探寻了黄河的源头,却没看到所谓的昆仑山啊?所以说,关于九州山川的记载,《尚书》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至于《禹本纪》和《山经》里记载的内容,就有点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