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国,国王住在赤谷城,离长安可远了,足足八千九百里呢!人口可不少,户口有十二万户,总共六十三万人,厉害的是,他们还有十八万八千八百个兵!国王手下还有不少官员:丞相一位,左右大将各一位,侯爵三位,大将、都尉各一位,大监两位,大吏一位,舍中大吏两位,骑君一位。从乌孙国东边到汉朝的都护府,要走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边到康居国境内,得走五千里呢!那地方地势平坦,雨水多,天气也冷。山上长满了松树和樠树。他们不种地,而是放牧,跟着水草走,生活习惯跟匈奴差不多。乌孙国盛产马匹,富裕人家甚至能拥有四五千匹马!不过,乌孙人性格强悍凶恶,贪婪凶狠又没信用,强盗很多,所以虽然是个强国,却一直臣服于匈奴,后来国力强盛了,虽然被汉朝收为附属国,却不愿意来朝见天子。乌孙国东边跟匈奴接壤,西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宛,南边跟一些城郭国家相邻。

其实乌孙国原本是汉朝的边境地区,后来大月氏西迁攻破了塞王,塞王又南迁到别的地区,大月氏就占据了乌孙的地盘。后来乌孙的昆莫(国王)打败了大月氏,大月氏又西迁臣服于大夏,乌孙昆莫才占据了这块地方,所以乌孙人里头,既有汉朝边地的人,也有大月氏的后代。

张骞当年就说过,乌孙国和月氏原本都在敦煌附近,现在乌孙虽然强大了,但我们可以用重金拉拢他们,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地方,再把公主嫁给他们的国王,结为兄弟之国,这样就能牵制匈奴了。这些话都写在《张骞传》里呢。汉武帝登基后,就派张骞带着金银财宝去乌孙。乌孙国王见到张骞,竟然用单于(匈奴王)的礼节来接待,张骞当时可尴尬了,就说:“天子送来了礼物,您不拜谢,那我就把礼物带回去了!”乌孙国王这才赶紧起身拜谢,其他的礼仪就按照原来的规矩进行。

一开始啊,昆莫有十多个儿子,中间的儿子大禄,特别厉害,善于带兵,带着上万骑兵单独驻扎。大禄的哥哥是太子,太子有个儿子叫岑陬。太子早早死了,临终前对昆莫说:“一定要立岑陬为太子。”昆莫很难过,但答应了。大禄很生气,就抓了他的兄弟们,带着军队叛乱,计划攻打岑陬。昆莫带着岑陬和上万骑兵,让他们另住一处,昆莫自己也留着上万骑兵防备。这样一来,国家就分裂成三块了,大部分地区还是归昆莫管辖。

后来汉朝的使者骞到了乌孙,跟昆莫说:“要是乌孙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居住,汉朝就派公主嫁给你当夫人,咱们结为兄弟,一起抵抗匈奴,匈奴也不是不可战胜的。”乌孙离汉朝很远,汉朝不知道乌孙国的大小,而且乌孙靠近匈奴,长期臣服于匈奴,乌孙的大臣们都不想搬迁。昆莫年纪大了,国家又分裂,没办法独断专行,就派使者送走了骞,并且送了几十匹马表示感谢。乌孙的使者看到汉朝人多势众,富裕强大,回到乌孙后,乌孙更加重视汉朝了。

匈奴听说乌孙跟汉朝来往,很生气,想攻打乌孙。汉朝派使者去乌孙,一路往南走,到了大宛、月氏,这些国家都连在一起。乌孙害怕了,就派使者送马,请求娶汉朝公主,结为兄弟之国。汉朝皇帝问大臣们,大家讨论后同意了,说:“必须先让乌孙来正式求婚,然后再送公主过去。”乌孙送了一千匹马作为聘礼。汉朝元封年间,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嫁了过去。汉朝还送了很多车马、衣服、日用品,以及数百名官员和侍从,陪嫁非常丰盛。乌孙昆莫把细君公主立为右夫人。匈奴也派女子嫁给了昆莫,昆莫把她立为左夫人。

细君公主到了乌孙后,自己修建宫室居住,每年一两次跟昆莫见面,一起喝酒吃饭,还用钱财和丝绸赏赐昆莫身边的贵人。昆莫年纪大了,又语言不通,公主很悲伤,自己作了一首歌:“我的家乡把我嫁到天涯海角,远嫁异国给乌孙王。毡帐是我的家,毛毡是我的墙,吃的是肉,喝的是奶酒。日日夜夜思念家乡,心里难受,真想变成一只大雁飞回故乡啊!”汉朝皇帝听说后很同情她,隔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品。

昆莫年纪大了,想让孙子岑陬娶汉朝的公主。公主不同意,上书给皇帝说明情况。皇帝回信说:“那就按照你们乌孙的习俗办吧,咱们一起消灭匈奴!” 所以岑陬就娶了公主。昆莫死了,岑陬继位当了王。 岑陬是官职,他真正的名字叫军须靡;昆莫是王号,他叫猎骄靡。后来书里都写成“昆弥”了。岑陬娶了江都公主,生了个女儿叫少夫。公主死了以后,汉朝又把楚王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了岑陬。岑陬的胡人妻子泥靡还小,岑陬临死前把国家交给了他的叔父大禄的儿子翁归靡,说:“泥靡年纪还小,把国家交给他吧。”

翁归靡继位后,被称为肥王,他又娶了楚王解忧公主,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叫元贵靡;二儿子叫万年,后来做了莎车王;三儿子叫大乐,做了汉朝的左大将;大女儿嫁给了龟兹王绛宾;小女儿嫁给了若呼翕侯。

昭帝的时候,解忧公主上书说:“匈奴出兵袭击车师,车师和匈奴联合起来一起侵犯乌孙,希望皇上能救救我们!” 汉朝开始准备军队,正准备出兵打匈奴。 结果昭帝去世了,宣帝刚即位,公主和昆弥又派使者上书说:“匈奴又派大军来侵略乌孙,占领了车延、恶师的地盘,抓走了百姓,还派使者来要公主,想把乌孙和汉朝隔开。昆弥愿意拿出全国一半的精兵,自己出五万骑兵,全力打击匈奴。只希望皇上能出兵救救公主和乌孙。” 汉朝就派出了十五万骑兵,五位将军分路出击。 这事儿《匈奴传》里记载着呢。汉朝还派校尉常惠带兵保护乌孙军队,昆弥自己带着翕侯以下五万骑兵从西边进攻,一直打到右谷蠡王的营地,俘虏了单于的父亲、嫂子、以及很多其他重要人物和士兵,总共四万人,还有七十多万头牲畜。乌孙人自己瓜分了战利品。 战争结束后,常惠被封为长罗侯。 这一年是本始三年。汉朝还派常惠送去很多金银财宝赏赐给乌孙那些立功的贵族。

公元153年,乌孙国的昆弥(国王)给汉朝皇帝写信,说:“我希望让我的外孙元贵靡继承王位,并且能够再次迎娶汉朝的公主,这样就能加深我们两国的关系,彻底和匈奴断绝联系。作为聘礼,我愿意献上马和骡子各一千匹。” 皇帝把这事交给大臣们讨论。大鸿胪萧望之认为:“乌孙地处边远地区,情况变化难以预测,这事不能答应。”

但是皇帝觉得乌孙刚刚立下大功,而且还想继续保持和汉朝的友好关系,所以还是派使者去乌孙,先把聘礼接过来。乌孙的昆弥、太子、高级将领和都尉都派了使者,一共三百多人,来汉朝迎接小公主。皇帝就选了乌孙公主解忧的弟子相夫做公主,还给她配备了一百多人的侍卫和官员,让她住在上林苑里,学习乌孙语。皇帝亲自到平乐观去,宴请匈奴使者和其他的外国使臣,还安排了角抵表演助兴,然后才把他们送走。皇帝派长罗侯做使者,惠做副使,一共四个人拿着皇帝的信物,护送小公主到郭煌(今甘肃省武威市)。

还没出塞,就听说乌孙昆弥翁归靡死了。乌孙的贵族们违背了之前的约定,立了岑陬的儿子泥靡为新的昆弥,自称“狂王”。惠就上书皇帝说:“希望把小公主留在郭煌,我立刻赶到乌孙去责问他们为什么不立元贵靡为昆弥,然后把小公主接回来。” 这事又交给大臣们讨论,萧望之再次表示反对:“乌孙总是摇摆不定,很难与其建立稳固的关系。之前的公主在乌孙住了四十年多,感情也没那么好,边境也没因此安定下来,这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让小公主因为元贵靡没当上昆弥而返回,这样才能让边境安宁,对我们国家也有好处。如果小公主不回来,就会增加国家的负担,这麻烦都是由此而起的。” 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把小公主召回了长安。

话说,那个狂妄的国王,也就是乌孙国的国王,本来想让楚国公主帮他分忧解愁,结果生了个儿子叫鸱靡,这小子不听他爹的,还特别暴躁,得罪了很多人。后来,汉朝派了使者卫司马魏和意和副使侯任昌带着侍子去乌孙,公主跟他们说,狂王现在被乌孙人烦得不行,很容易就能干掉他。于是他们就合计着设了个酒宴,等酒宴散了,就让士兵拔剑刺杀狂王。结果剑没刺中要害,狂王受了点伤,赶紧骑马跑了。

他儿子鸱靡,长得又瘦又弱,却带着兵包围了魏和意、侯任昌还有公主在赤谷城。这僵持了好几个月,汉朝的都护郑吉才带兵去救他们,这才解了围。汉朝又派了中郎将张遵带着药材去给狂王治伤,还赏赐了他二十斤黄金和一些丝绸。同时,汉朝把魏和意和侯任昌抓起来,用囚车押解回长安,最后把他们给杀了。 车骑将军的长史张翁留下来调查公主和使者谋杀狂王的案子,公主不服气,跪地求饶,张翁却一把抓住公主的头破口大骂。公主还上书申诉,但张翁还是被治罪,最后被判处死刑。 副使季都带着医生去照顾狂王,狂王还派了十几个骑兵护送他们。季都回汉朝后,因为知道狂王该杀,却没及时禀报,被关进了蚕室(一种监狱)。

一开始,肥王翁归靡娶了个匈奴女人乌就屠,生了狂王。狂王受伤后,害怕了,就带着其他翕侯(乌孙贵族)逃到北面的山里去了,还到处说他母亲那边匈奴的军队要来了,所以大家才都跟着他。后来,他就趁机杀了狂王,自己当上了昆弥(乌孙国王)。汉朝就派破羌将军辛武贤带了一万五千兵马到了郭煌,还派使者去调查情况,打通从卑鞮侯井以西的道路,想开通渠道,修建仓库,准备讨伐他。

一开始啊,楚国国君的侍女冯嫽,特别厉害,她懂史书,办事能力也强。有一次,她拿着《汉书》当公主的使者,去城里和各个诸侯国赏赐东西,大家都对她很敬重信任,都叫她冯夫人。后来,她嫁给了乌孙国的右大将做妻子。这个右大将和乌就屠关系很好,汉朝的都护郑吉就让冯夫人去劝说乌就屠,说汉朝的军队马上就要来了,乌孙肯定要完蛋,不如投降算了。乌就屠害怕了,说:“我愿意当个小头头。”

汉宣帝就把冯夫人召回,自己问清楚了情况。然后派谒者竺次和期门甘延寿当副手,送冯夫人回去。冯夫人坐着用锦缎装饰的车子,拿着皇帝的符节,诏令乌就屠去长罗侯赤谷城。 皇帝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还都赐给他们印绶。当时破羌将军没出塞就回来了。后来,乌就屠并没有把所有翕侯和百姓都归顺汉朝,汉朝又派长罗侯惠带着三校的兵驻扎在赤谷城,用来划分乌孙的人民和土地界限。大昆弥管辖的户口有六万多户,小昆弥管辖的户口有四万多户,但是大家都更听小昆弥的话。

元贵靡和鸱靡都病死了。公主上书说自己年纪大了,想家了,希望能把遗体运回汉朝安葬。皇上很同情她,就派人把公主接了回来,公主和三个乌孙子女一起到了京城。那一年是甘露三年。公主当时差不多七十岁了,皇上赏赐给她公主的田宅、奴婢,对她非常优厚,朝见皇帝的礼仪也跟公主一样。两年后公主去世了,她的三个孙子就留下来守着墓地。

元贵靡的儿子星靡继任大昆弥,但他能力很弱。冯夫人又上书,希望汉朝派人去乌孙辅佐星靡。汉朝就派人去了,还派了一百士兵护送。都护韩宣上奏说,乌孙的大吏、大禄、大监都可以赐给他们金印紫绶,来尊崇他们,辅佐大昆弥,汉朝也同意了。后来,都护韩宣又上奏说,星靡太懦弱了,应该免了他的职,换他的叔父,也就是右大将乐,来当昆弥,但是汉朝没同意。后来段会宗当了都护,把逃亡叛乱的人召回,安定了乌孙。

星星没有死去,小昆弥的国王雌栗靡却死了。他的儿子小昆弥乌就屠也被杀害了。然后他的儿子拊离继位,却被他的弟弟日贰杀害。汉朝派使者扶持拊离的儿子安日做了小昆弥。日贰逃跑了,躲到了康居。汉朝把驻扎在姑墨的军队迁移过去,准备伺机讨伐日贰。安日派他的大臣姑莫匿等人假装逃亡投奔日贰,然后刺杀了日贰。护军都尉廉褒赏赐姑莫匿等人金子二十斤,丝绸三百匹。

后来安日也被自己的臣民杀害了,汉朝就立他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这时大昆弥雌栗靡很强大,所有的翕侯(西域诸侯王)都很害怕他,都听从他的命令,让百姓放牧牛马,不用人看管,国家一片太平,这正是归靡(指雌栗靡)当政的时候。小昆弥末振将害怕被大昆弥吞并,就派大臣乌日领假装投降,然后刺杀了雌栗靡。汉朝想出兵讨伐末振将,但是还没来得及,就派中郎将段会宗带着金银财宝和作战计划去找护军都尉,并且立雌栗靡的叔父的孙子伊秩靡为大昆弥。汉朝没收了在京城的小昆弥的侍子们。

过了很久,大昆弥的翕侯难栖杀了末振将,末振将的哥哥安日子的儿子安犁靡继位做了小昆弥。汉朝后悔没有自己杀了末振将,又派段会宗去杀了末振将的儿子番丘。段会宗回来后,被封为关内侯。这一年是元延二年。段会宗因为翕侯难栖杀了末振将,虽然没有直接说是汉朝指使的,但这也算讨伐叛贼的功劳,于是被朝廷提升为坚守都尉。朝廷还责备了大禄、大吏、大监,因为他们没有及时报告雌栗靡被杀的情况,于是收回了他们的金印紫绶,换成了铜印。末振将的弟弟卑爰疐原本就和末振将一起密谋杀害大昆弥,带着八万多人跑到康居去,想借康居的兵力吞并乌孙的两个昆弥。两个昆弥都害怕他,于是更加依赖汉朝的保护。

哀帝元寿二年,大昆弥伊秩靡和匈奴单于一起到汉朝朝见,汉朝以此为荣。到了元始年间,卑爰疐杀了乌日领来邀功,汉朝封他为归义侯。两个昆弥都比较弱小,卑爰疐就经常侵扰他们,护军都尉孙建于是袭击并杀死了卑爰疐。自从乌孙分裂成两个昆弥之后,汉朝就一直为他们操心,没有一年太平日子。

姑墨国,国王住在南城,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口两千二百户,人口两万四千五百人,精兵四千五百人。官员设置方面,有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一人,翻译官两个人。往东到都护府治所两千二十一里,往南到于阗要骑马走十五天,往北和乌孙接壤。盛产铜、铁、雌黄。往东到龟兹六百七十里。王莽时期,姑墨王丞杀了温宿王,还兼并了温宿国。

温宿国,国王住在温宿城,离长安八千三百五十里,户口两千二百户,人口八千四百人,精兵一千五百人。官员设置方面,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翻译官各两个人。往东到都护府治所两千三百八十里,往西到尉头三百里,往北到乌孙的赤谷六百一十里。土地和物产跟鄯善等国差不多。往东到姑墨二百七十里。

龟兹国,国王住在延城,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口六千九百七十户,人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人,精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官员设置方面,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各一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千长各两个人,却胡君三个人,翻译官四个人。南面和精绝接壤,东南和且末接壤,西南和杅弥接壤,北面和乌孙接壤,西面和姑墨接壤。龟兹国擅长冶炼,盛产铅。往东到都护府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乌垒,户口一百一十户,人口一千二百人,精兵三百人。官员设置方面,城都尉、翻译官各一人。和都护府共同管理这片区域。乌垒城南三百三十里是渠犁。

渠梨,城都尉一人,户口一百三十户,人口一千四百八十人,精兵一百五十人。东北和尉犁接壤,东南和且末接壤,南面和精绝接壤。西面有条河,沿河往西到龟兹五百八十里。

汉武帝刚开始打通西域,设立了校尉,在渠犁屯田。那时候,军队不断出征,打了整整三十二年,全国都穷困不堪了。到了征和年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着军队投降了匈奴。皇上为此后悔当初不该远征,这时,搜粟都尉桑弘羊和丞相御史一起上奏说:“以前的轮台东边和渠犁都是咱们以前的地盘,地广阔,水草丰美,可以灌溉的田地超过五千顷,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可以多开些沟渠,多种粮食,和中原地区同时收成。那附近的国家,铁器和刀具都很少,却很重视黄金和丝绸,我们可以用粮食跟他们换黄金和丝绸,这样就能供应充足,不会缺乏。我认为可以派屯田的士兵到轮台以东,设立三个校尉分头管辖,分别绘制地图,疏通沟渠,努力按时多多种粮食;从张掖、酒泉派骑兵副司马担任斥候,听从校尉指挥,有什么紧急情况,就派骑兵报告。等田地耕种一年后,有了粮食积蓄,就招募那些身体强壮,有经验,敢于搬迁的人到田地里,让他们在那里定居,以积蓄的粮食为基础发展农业,继续开垦和灌溉田地,逐步修建驿站,连接城池向西延伸,以此震慑西域各国,支援乌孙,方便管理。我特地派征事臣昌分头巡视边境,严格命令太守、都尉做好烽火报警的准备,挑选精兵良马,加强斥候,储备草料。希望陛下派使者去西域各国,安抚他们的民心。我冒死进言。”

皇上就下了一道诏书,深刻地表达了以往的悔恨,说:

有人建议增加百姓赋税三十,用来支援边境,这会严重压迫老年人、弱者和孤寡之人啊。现在又有人提议派兵去轮台屯田。轮台在车师国以西一千多里,以前开陵侯打车师的时候,车师的危须、尉犁、楼兰六国的子弟都在京城,他们都先回去了,准备粮食迎接汉军,还自己带兵,总共几万人,各自领兵,一起包围车师,把车师王给降了。各国的军队就撤了,没力气再到路上给汉军送粮食了。汉军攻破城池后,粮食很多,但是士兵自己带的粮食不够打完仗,强壮的士兵都吃光了牲畜,体弱的士兵在路上死了好几千人。我派人从酒泉运送驴、骆驼驮着粮食,到玉门关迎接军队。官兵从张掖出发,距离不算远,但还是滞留了很多人。

以前,我判断失误,因为军候弘上书说:“匈奴把马的前后腿绑起来,放在城下,骑马跑着说‘秦人啊,我把马送给你’”,而且汉朝使者长期滞留不归,所以才派贰师将军出征,想以此显示使者的威严嘛。《易经》里说,古时候卿大夫们商议大事,都要参考蓍草和龟卜,不吉利就不行动。这次,关于匈奴缚马的书信,我让丞相、御史、二千石、各位大夫、负责文书工作的郎官,甚至郡县属国的都尉成忠、赵破奴等人,都看过了,大家都说:“匈奴自己把马绑起来,太不吉利了!”或者说:“匈奴是想显示自己强大,而不足的人总是羡慕别人富足。”《易经》卜卦的结果是《大过》卦,爻在九五,说明匈奴会失败。负责军事的官员、太史观测星象、占卜吉凶,以及太卜用龟甲和蓍草占卜,都认为吉利,匈奴一定会被打败,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还说:“北伐大军行进到鬴山一定会取得胜利。”给诸将占卜,贰师将军的卦象最好。所以我亲自派贰师将军去攻打鬴山,还下令他一定不要深入敌境。现在看来,之前的计谋和占卜都完全错了。

重合侯抓获了一个匈奴斥候,他说:“听说汉军要来,匈奴就让巫师在各个出兵的道路和水边埋羊牛来诅咒汉军。单于还送了马皮衣给天子,经常让巫师祭祀祈祷。绑马,是诅咒军事行动啊。”又占卜说:“汉军有一位将领不吉利。”匈奴经常说:“汉朝地大物博,但是也扛不住饥渴,丢一只狼,就会跑掉一千只羊。”

哎,前段时间贰师将军战败,士兵死伤无数,到处都是散兵游勇,这事儿一直让我心里难受着呢。现在又有人提议要去轮台开垦荒地,修建亭舍和隧道,这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老百姓不得累死?这不是为百姓着想啊,我听着都心疼。大鸿胪他们还建议,招募囚犯送去匈奴当使者,还许诺封侯的重赏来报仇雪恨,这可是连春秋五霸都没干过的事儿!再说,匈奴抓到投降的汉人,总是逼问他们打探消息。现在边境防守还不完善,出入管理混乱,守边的官吏士兵还成天打猎,只顾着剥皮卖肉赚钱,导致烽火台缺人看守,消息传不上来,等后来的降兵到了,才知道情况,就像抓到俘虏一样。现在最要紧的是,要禁止苛政暴敛,停止随意征税,努力发展农业,修缮马匹,完善军令,补充军队缺额,别让国防力量空虚就行了。各郡国的二千石官员都得把养马的策略和边境防御情况上报,好好商量商量对策。

所以,后来就没再出兵了。我还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就是要表明咱们要休养生息,好好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话说当初,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大宛回来,路过杅弥,杅弥把太子赖丹送去龟兹当人质。李广利就责问龟兹国王说:“周边国家都臣服于汉朝,你龟兹凭什么接受杅弥的人质?”然后就把赖丹带回了长安。昭帝采纳了桑弘羊以前的建议,把杅弥太子赖丹任命为校尉,让他去轮台屯田。轮台和渠犁地区是连在一起的。龟兹的贵族姑翼跟国王说:“赖丹本来是咱们国家的臣子,现在他带着汉朝的印信来了,还强迫咱们国家开垦土地,以后肯定要出乱子!”国王一听,就把赖丹杀了,然后给汉朝写信赔罪,汉朝也没办法去讨伐他。

汉宣帝的时候,长罗侯常惠出使乌孙回来,他觉得可以利用各国的军队,联合五万人马攻打龟兹,因为龟兹之前杀了汉朝的校尉赖丹。龟兹王辩解说:“这是我前任国王时被贵人姑翼迷惑了,我本人没有罪。” 于是把姑翼抓起来交给常惠,常惠就把姑翼杀了。

那时候,乌孙公主派女儿到长安学习弹琴,汉朝派侍郎乐奉送乌孙公主的女儿,路过龟兹。龟兹之前派人去乌孙求娶公主的女儿,还没回来。正巧公主的女儿路过龟兹,龟兹王就把她扣留下来不放,又派使者去乌孙向公主说明情况,公主同意了。后来乌孙公主上书汉朝皇帝,希望她的女儿能和汉朝宗室成员一起进宫朝见皇帝。而龟兹王绛宾也和他的妻子一起上书,说能娶到汉朝的外孙女做儿媳,很荣幸,希望和公主的女儿一起进京朝见。元康元年,他们就来朝贺了。皇帝赐给龟兹王和他的妻子印绶。龟兹王的妻子被封为公主,还赐给她车马、旗帜、鼓乐,以及几十个歌者和乐师,还有价值数千万的丝绸、珍宝等等。他们在长安住了将近一年,汉朝皇帝还送给他们许多礼物。之后他们多次来朝贺,龟兹王非常喜欢汉朝的衣着和礼仪制度。回到龟兹后,他修建宫殿,模仿汉朝的制度,出入时有仪仗队,敲锣打鼓,跟汉朝的规格一模一样。其他西域的胡人都说:“龟兹王啊,真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像骡子一样!”绛宾死后,他的儿子丞德自称是汉朝的外孙,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往来长安更是频繁,汉朝皇帝对他也很亲近。

东边到尉犁国,路程是六百五十里。

尉犁国,国王住在尉犁城,距离长安六千七百五十里。户口一千二百户,人口九千六百人,精兵二千人。尉犁国有尉犁侯、安世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君各一人,翻译官二人。尉犁国距离西域都护府三百里,南边与鄯善国、且末国接壤。

危须国,国王住在危须城,距离长安七千二百九十里。户口七百户,人口四千九百人,精兵二千人。危须国有击胡侯、击胡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击胡君、翻译官各一人。危须国距离西域都护府五百里,距离焉耆国一百里。

焉耆国呢,国王住在员渠城,离长安七千三百里远。这国家有四千户人家,三万两千一百口人,能打仗的士兵有六千人。 官职方面,有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各一位,左右将、左右都尉各一位,击胡左右君、击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位,击胡都尉、击胡君各两位,还有三个翻译官。焉耆国往西南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四百里,往南到尉犁百里,北部跟乌孙接壤。靠近水的地方,鱼很多。

乌贪訾离国,国王住在娄谷,离长安一万三千三百里。这国家只有四十一户人家,两百三十一人,能打仗的士兵只有五十七个。官职方面,有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位。乌贪訾离国东边是单桓国,南边是且弥国,西边是乌孙。

卑陆国,国王住在天山东边乾当国,离长安八千六百八十里。这国家有两百二十七户人家,一千三百八十七口人,能打仗的士兵有四百二十二个。官职方面,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译长各一位。从卑陆国往西南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要走一千二百八十七里。

卑陆后国,国王住在番渠类谷,离长安八千七百一十里。这国家有四百六十二户人家,一千一百三十七口人,能打仗的士兵有三百五十个。官职方面,有辅国侯、都尉、译长各一位,将领有两位。卑陆后国东边是郁立师国,北边是匈奴,西边是劫国,南边是车师。

郁立师国,国王住在内咄谷,离长安八千八百三十里。这国家有一百九十户人家,一千四百四十五口人,能打仗的士兵有三百三十一个。官职方面,有辅国侯、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位。郁立师国东边是车师后城,西边是卑陆国,北边是匈奴。

单桓国,国王住在单桓城,离长安八千八百七十里。这国家只有二十七户人家,一百九十四口人,能打仗的士兵只有四十五个。官职方面,有辅国侯、将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位。

蒲类国,国王住在天山西边疏榆谷,离长安八千三百六十里。这国家有三十二五户人家,两千三百二十口人,能打仗的士兵有七百九十九个。官职方面,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一位。从蒲类国往西南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要走一千三百八十七里。

蒲类后国,国王住在长安八千六百三十里外。他们家户一百户,人口一千七百人,精兵三百三十四人。国家里有个辅国侯,还有将军、左右都尉、翻译官各一人。

西且弥国,国王住在天山山脉的大谷里,离长安八千六百七十里。家户三百三十二户,人口一千九百二十六人,精兵七百三十八人。西且弥国有侯爵一人,还有左右将军、左右骑兵将领各一人。从西且弥国往西南到都护府,路程是一千四百八十七里。

东且弥国,国王住在天山山脉的兑虚谷,离长安八千二百五十里。家户一百九十一户,人口一千九百四十八人,精兵五百七十二人。东且弥国有侯爵一人,还有左右都尉各一人。从东且弥国往西南到都护府,路程是一千五百八十七里。

劫国,国王住在天山山脉的丹渠谷,离长安八千五百七十里。家户九十九户,人口五百人,精兵一百一十五人。国家里有个辅国侯,还有都尉、翻译官各一人。从劫国往西南到都护府,路程是一千四百八十七里。

狐胡国,国王住在车师柳谷,离长安八千二百里。家户五十五户,人口二百六十四人,精兵四十五人。国家里有个辅国侯,还有左右都尉各一人。从狐胡国往西到都护府,路程是一千一百四十七里;到焉耆,路程是七百七十里。

山国,国王住在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外。家户四百五十户,人口五千人,精兵一千人。国家里有个辅国侯,还有左右将军、左右都尉、翻译官各一人。从山国往西到尉犁,路程是二百四十里;往西北到焉耆,路程是一百六十里;往西到危须,路程是二百六十里;往东南跟鄯善、且末接壤。山里出产铁,老百姓以畜牧为生,粮食靠从焉耆、危须买。

车师前国,国王住在交河城。因为河水分流环绕着城池流淌,所以叫它交河。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家户七百户,人口六千五十人,精兵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国家里有个辅国侯、安国侯,还有左右将军、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通善君、乡善君各一人,翻译官两个人。从车师前国往西南到都护府,路程是一千八百七里;到焉耆,路程是八百三十五里。

车师后国,那地方的国王住在务涂谷,离长安可远了,足足八千九百五十里呢!人口也不多,一共五百九十五户,四千七百七十四口人,能打仗的士兵有一千八百九十人。这地方还有一些官儿,比如击胡侯、左右将、左右都尉、道民君、译长,每个职位都只有一人。从车师后国往西南到汉朝的都护府,路程是一千二百三十七里。

车师都尉国就小多了,只有四十户人家,三百三十三个人,能打仗的士兵才八十四个。车师后城长国也差不多,一百五十四户人家,九百六十个人,能打仗的士兵二百六十个。

汉武帝天汉二年的时候,因为匈奴有人投降了汉朝,被封为开陵侯,他带了楼兰国的军队,开始打车师。结果匈奴派了右贤王,带了几万骑兵来救车师,汉军打不过,就撤兵了。到了汉昭帝征和四年,汉朝又派重合侯马通,带了四万骑兵去打匈奴,路过车师的北部。同时,汉朝又派开陵侯,带着楼兰、尉犁、危须这六个国家的军队,去另外进攻车师,不让车师阻挡马通的军队。结果,好几个国家的军队一起围攻车师,车师王没办法,只好投降了,成了汉朝的属国。

后来到了汉昭帝的时候,匈奴又派了四千骑兵去骚扰车师。等汉宣帝当了皇帝,就派了五个将军带兵去打匈奴,那些在车师耕种的匈奴人吓得跑了,车师又跟汉朝恢复了联系。匈奴很生气,就叫车师的太子军宿过去当人质。军宿是焉耆国王的外孙,他不想当匈奴的人质,就逃跑了,跑到焉耆去了。车师王只好立他的另一个儿子乌贵当太子。等乌贵当了国王以后,他又跟匈奴联姻,还帮匈奴阻挡汉朝和乌孙之间的交通。

公元前107年,汉朝派侍郎郑吉和校尉司马憙带着一群免除刑罚的罪犯——田渠犁他们,去屯田积粮,准备用来攻打车师。到了秋天,粮食收割完毕,郑吉和司马憙就动员了城郭周围各国的军队,一万多人马,加上他们自己带来的那一千五百个田渠犁,浩浩荡荡地去攻打车师,目标是交河城。结果,他们打下了交河城!不过车师王跑到北边的石城躲起来了,没抓到他。 这时候,军队没粮食了,郑吉他们只好暂时撤兵,回到田渠犁屯田的地方。

收完秋粮后,他们又再次出兵,去攻打躲在石城里的车师王。车师王听说汉军又要来了,吓得赶紧跑到匈奴去求救,但匈奴人没搭理他,没给他派兵。车师王灰溜溜地回来了,他和他的大臣苏犹商量着想投降汉朝,但是又怕汉朝不相信他们。苏犹出了个主意,让车师王去打匈奴边境上的一个小国家——小蒲类,杀几个人,抢点人质,然后拿着这些战利品去投降郑吉,以示诚意。 与此同时,车师旁边的一个小国家叫金附,也跟着汉军后面,趁机去偷袭车师。结果,车师王又自己出兵,把金附给打败了。

话说匈奴听说车师投降了汉朝,立马就带兵去打车师。吉、憙两位将军带兵北上迎战,匈奴吓得不敢上前。之后,吉、憙留下一个军候和二十个士兵看守车师王,他们自己就带兵回渠犁去了。车师王害怕匈奴兵再来把他杀了,就骑着快马逃到了乌孙国。吉将军马上派人把车师王的妻子儿女接到渠犁安顿好。然后,吉将军东去长安汇报情况,到了酒泉,朝廷就下令让他回渠犁,继续在车师屯田,并且增加粮食储备,以此来稳定西域,顺便也打击一下匈奴。吉将军回到渠犁后,派人把车师王的妻子儿女送到长安,朝廷赏赐非常丰厚,每次朝廷召见四夷使臣的时候,都特别隆重地对待他们,以此来展示汉朝的威仪。 就这样,吉将军开始派三百名官兵到车师去开垦田地。

那些投降的匈奴人说,单于和大臣们都认为:“车师土地肥沃,又靠近匈奴,要是让汉朝得到这块地方,他们就能种很多粮食,积攒很多军粮,那对我们匈奴来说可是个大威胁,绝对不能让汉朝得逞!”果然,匈奴就派骑兵来袭击汉朝的屯田部队。吉将军就和校尉一起,带着渠犁所有的屯田士兵,一共一千五百人,去跟匈奴人干。匈奴又增派了骑兵,汉军的屯田士兵人数少,抵挡不住,只好退守车师城里。匈奴将领就在城下对吉将军说:“单于一定会争夺这块土地,你们根本不可能在这里种田!”他们围困了车师城好几天才撤兵。后来,匈奴经常派几千骑兵来回巡逻,监视着车师。吉将军就上书朝廷说:“车师离渠犁有一千多里,中间隔着河流和山脉,而且靠近匈奴,汉军驻扎在渠犁,根本无法救援车师,我希望朝廷能增加屯田士兵。”朝中的大臣们讨论后认为路途遥远,花费太大,建议暂时停止在车师屯田。于是,朝廷派长罗侯将军率领张掖、酒泉的骑兵,到车师以北一千多里去耀武扬威,震慑匈奴。匈奴骑兵见势不妙,就撤走了,吉将军这才得以脱身,回到渠犁。总共三次派校尉去车师屯田。

车师王逃到乌孙去了,乌孙没把他送走,还派使者上书汉朝,说想留着车师王,万一国家有急事,可以从西边这条路打匈奴。汉朝同意了。 然后汉朝把以前的车师太子,当时驻扎在焉耆的,立为车师王,把所有车师百姓都迁到渠犁去住,把原来的车师地盘给了匈奴。车师王离汉朝的田官近了,和匈奴断了联系,也挺安稳快乐,亲近汉朝。后来汉朝派侍郎殷广德去责问乌孙,要回车师王乌贵,打算让他进京朝见,还赐给他房子让他和家人住。这一年是元康四年。之后汉朝在车师故地设置了戊己校尉,屯田驻军。

元始年间,车师后王国发现了一条新路,从五船北边出来,通往玉门关,来回方便多了,戊己校尉徐普想把这条路开通,好减少一半的路程,避开白龙堆那个难走的险路。车师后王姑句觉得这条路会影响到他的地盘,心里不高兴。而且这块地和匈奴南将军的地盘挨着,他本来想先把边界划分清楚再上报朝廷,结果朝廷召姑句来证明边界,他不肯,就被抓起来了。姑句几次用牛羊贿赂官吏,想出来都出不来。有一天,姑句家里的矛头自燃,他老婆股紫陬对他说:“矛头自燃,这是兵灾的征兆,说明要打仗了。以前的车师前王被都护司马杀了,你现在被关这么久肯定也会死,不如投降匈奴吧!” 于是姑句立刻骑马冲出高昌城,投奔了匈奴。

又说胡来王唐兜,他的国家比大种赤水羌还大,他们经常打仗,唐兜打不过,就向都护求救。都护大人钦却没及时救援,唐兜急得没办法,怨恨钦,就跑去守玉门关。玉门关没让他进去,他就带着妻子儿女一千多人投降了匈奴。匈奴接受了他们,还派使者上书汉朝说明情况。那时新都侯王莽当权,派中郎将王昌等人去匈奴,告诉单于说西域已经归附汉朝了,不应该接受他们。单于道歉了,把两个王都交给汉朝使者。王莽派中郎将王萌在西域恶都奴的边界上等候接收。单于派使者送来,顺便请求处罚他们。使者把情况报告给王莽,王莽没同意,下令召集西域各国国王,摆开阵势,斩杀了姑句和唐兜杀鸡儆猴。

话说王莽篡位后,建国第二年,派广新公甄丰担任西域右伯,准备出使西域。车师后王须置离听说这事后,就和他的右将股鞮、左将尸泥支商量说:“听说甄公要当西域太伯,要出使西域了,按照惯例,得给使者准备牛羊、粮食、草料,还有翻译官。以前五位威将军出使的时候,准备的东西都还没齐全呢。现在太伯又要出使,国家更穷了,恐怕准备不周全。” 他们想带着人投奔匈奴。

戊己校尉刀护听说这事后,就召见须置离盘问,须置离认罪了,于是刀护就把须置离押送到都护但钦那里,关押在埒娄城。车师的人民知道须置离回不来了,都哭着送他。到了埒娄城,但钦就把须置离杀了。须置离的哥哥,辅国侯狐兰支,带着须置离的部众两千多人,把牲畜和财物都带走了,举国投降匈奴。

正赶上王莽更换了单于的印玺,新单于正生气呢,于是接受了狐兰支的投降,派兵和狐兰支一起攻打车师,杀了车师后城长,还伤了都护的司马。之后狐兰支的军队又回到了匈奴。那时候,戊己校尉刀护生病了,就派史陈良驻守桓且谷,以防备匈奴的入侵。史陈良带人去运送粮食,司马丞韩玄率领各营兵士,右曲候任商率领各垒兵士,他们一起商量说:“西域各国都纷纷叛乱,匈奴又要大举入侵。反正都要死,不如杀了校尉,带着大家投降匈奴!”

于是他们带着几千骑兵来到校尉府,胁迫各亭长烧掉堆积的柴草,然后分头告诉各营兵士说:“匈奴十万骑兵要来了,大家都要拿起武器,落在后面的就杀掉!”他们聚集了三四百人,距离校尉府几里路停了下来,天亮后就点燃了火把。校尉打开城门,擂鼓召集官兵,陈良等人带着人马冲了进去,结果杀了校尉刀护和他的四个儿子,以及其他亲属,只留下妇女和小孩。他们占领了戊己校尉的城池,然后派人去和匈奴南将军联系,南将军带着两千骑兵来迎接陈良等人。陈良等人胁迫戊己校尉的官兵和百姓,男女共两千多人,一起投降了匈奴。单于封陈良、史终为乌贲都尉。

话说过了三年,匈奴单于死了,他弟弟乌累单于继位,又跟王莽和亲。王莽派使者带着好多金银财宝去贿赂单于,想买陈良、终带他们几个人的命。单于把这四个人,还有杀害刀护的芝音和他老婆孩子,一共二十七个人都抓了起来,用囚车押送给王莽的使者。到了长安,王莽把他们全烧死了。后来王莽又骗单于,和亲就断了。匈奴就大举进攻北边,西域也开始瓦解。焉耆国离匈奴近,最先叛乱,杀了都护但钦,王莽却拿他们没办法。

天凤三年,王莽才派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带着戊己校尉去西域。西域各国都出城迎接,还送来粮食和兵员。焉耆国假装投降,暗地里却聚集兵力准备战斗。王骏他们带着莎车、龟兹两国的七千多兵马,分成几队进入焉耆境内,焉耆的伏兵想拦截王骏。结果姑墨、尉犁、危须三国军队反过来当内奸,一起袭击王骏他们,把他们都杀死了。只有戊己校尉郭钦带的兵马比较晚到达焉耆,焉耆兵还没回来,郭钦就袭击了焉耆的老弱病残,然后带兵撤了。王莽封郭钦为剼胡子。李崇收拢剩下的士兵,退回龟兹。几年后王莽死了,李崇也战死了,西域也因此和汉朝断了联系。

西域总共有五十多个国家。从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工、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到侯、王,这些官职的人,都佩戴汉朝的印章和官绶,一共三百七十六人。至于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这些国家,因为距离太远,没算在里面,他们要是来进贡,我们就互相回报一下,也不需要统一管理和登记。

赞曰:孝武帝时代,计划征服匈奴,同时又兼顾西域诸国,联合南羌,于是设置河西四郡,开通玉门关,打通了西域四方的道路,以此来切断匈奴的右臂,隔绝南羌和月氏。单于失去了外援,因此远走高飞,幕南地区再也没有匈奴王庭了。

话说汉武帝时期,文景之治积累了雄厚的国力,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裕,兵强马壮。所以啊,只要听说哪里有犀牛皮、玳瑁,立马就派兵去征服珠崖七郡;听说有枸酱、竹杖,就开拓牂柯、越巂;听说有天马、葡萄,就打通了与大宛、安息的贸易路线。

从那以后,后宫里堆满了珍贵的明珠、精美的铠甲、珍稀的犀牛角、美丽的翠鸟羽毛;皇宫里养满了来自西域的汗血宝马,还有各种名贵的马匹;皇家园林里更是养着大象、狮子、猛犬、大鸟等等奇珍异兽,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从四面八方涌来。

于是,汉武帝大兴土木,扩建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修建了高耸入云的神明台,还建造了无数的帐篷,用珍贵的随珠和璧来装饰。天子自己呢,穿着绣着黼纹的衣服,盖着翠绿色的被子,坐在玉制的几案上,享受着荣华富贵。

他还在宫中设下酒池肉林,款待来自各国的宾客,还上演各种精彩的表演,比如《巴俞》之类的歌舞,还有海中奇观《砀极》、模仿鱼龙的杂技、角抵之类的竞技表演,好不热闹。 各种赏赐、馈赠,遍及万里之外,光是军费开支,就多得数不清。

可是,这挥金如土的日子久了,国库也渐渐空虚了。没办法,汉武帝只好开始加税,征收酒税、盐税、铁税,铸造白金,发行皮币,甚至连车船、牲畜都开始征税。百姓苦不堪言,国库虽然暂时充盈,但也很快被掏空了。再加上接连几年的歉收,盗贼四起,道路阻塞,汉武帝不得不派军队镇压,那些穿着锦绣衣服的将领们,拿着斧头,在各地大肆杀戮,才勉强平息了叛乱。

结果呢,到后来,汉武帝不得不放弃了轮台地区,还下诏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这难道不是仁圣之君也会犯的错误吗?再说这通西域,近的有龙堆,远到葱岭,路上风餐露宿,疾病缠身,各种各样的困难重重。淮南王、杜钦、扬雄他们都认为,这是上天设下的界限,用来隔绝内外。 《尚书》上说“西戎即序”,大禹就曾经去过西域,这可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贡品啊!

西域那些国家,每个都有自己的国王,军队人数不多,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根本没法统一起来。虽然名义上是匈奴的附属国,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亲密关系。匈奴能从他们那里弄到一些马匹和毛织品,但根本指挥不动他们,让他们一起行动也不可能。这些西域国家跟汉朝隔绝,路途又遥远,得到了他们也没什么好处,放弃了他们也没什么损失。咱们汉朝实力强大,根本不需要依靠他们。所以,自从建武年间开始,西域各国就都盼望着汉朝的威风和恩德,都愿意归顺汉朝。只有那些小国家鄯善、车师,因为靠近匈奴,所以还被匈奴控制着。而那些大国,比如莎车、于阗等等,多次派使者来汉朝送上礼物作为保证,请求汉朝设置都护府来管理他们。

皇上目光远大,通晓古今,根据当时的形势,采取了羁縻政策,既不强迫他们,也不完全放弃他们,只是暂时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其实,这跟大禹治理西戎时的情况一样,也跟周公退还白雉一样,还跟唐太宗拒绝骏马一样,道理都是一样的,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大禹之序西戎,周公之让白雉,太宗之却走马”,这三件事,都是讲的同样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