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平皇帝是元帝的孙子,中山孝王,他母亲是卫姬。三岁的时候就继承王位了。元寿二年六月,哀帝驾崩了,太皇太后下诏说:“大司马王莽年纪轻轻,不得人心啊,把印信和官职都给他撤了!”王莽当天就自杀了。然后新都侯王莽被任命为大司马,还兼管尚书事务。七月份,派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奉诏去迎接中山王。辛卯日,把皇太后赵氏降为孝成皇后,让她搬到北宫去住,哀帝的皇后傅氏则搬到了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这些人,都被免去官职,发配到合浦去了。九月辛酉日,中山王登基称帝,祭祀高祖庙,天下大赦。

皇帝当时才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掌握实权,百官都唯王莽是从。皇帝下诏说:“大赦的目的,是为了让天下重新开始,真心希望百姓改过自新,保全性命。过去,很多官吏都上报赦免令之前犯下的罪行,结果罪加一等,冤枉了不少无辜的人,这根本不是诚信执法、鼓励改过自新的意思。还有选拔人才方面,那些有才能有经验的人,反而被认为难以驾驭,而被弃用,这更是与大赦小过、选拔贤才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些以前有过过错,但罪行还没暴露,并且被推荐的人才,都不要再追究了。要让有才能的人积极进取,不要因为一点小毛病就埋没了大才。从现在开始,官吏们不许再上报赦免令之前的案件。如有违反诏书,就是亏待了恩典,按不法行为论处。把这条法令定下来,公布天下,让大家都知道。”

元始元年正月,越裳国派使者来进贡,献上了一只白色的雉和两只黑色的雉,皇帝下令让三公把这些雉献给宗庙。

群臣奏请说大司马王莽的功劳比得上周公,应该赐给他“安汉公”的称号,太师孔光等人也都加封了爵位。《莽传》里有记载这事儿。皇帝还赐给天下百姓每人一级爵位,在职官员中,官职在二百石以上的,都按最高等级的俸禄发放。

话说,皇帝立故东平王之子开明为王,又立桃乡顷侯之子成都为中山王。还封了宣帝的曾孙信以及其他三十五个人为列侯。那些之前建议尊奉傅太后为皇太后的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个人,因为他们坚持法度,不阿谀奉承,受到了表彰。右将军孙建作为皇帝的肱骨之臣,大鸿胪咸也因为正直无私而受到嘉奖。孙建还奉旨迎接中山王入朝。至于宗正刘不恶、执金吾任岑、中郎将孔永、尚书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诩,他们之前都曾献策拥戴皇帝即位,办事勤勉周到,所以都被赐封为关内侯,食邑各有不同。

皇帝还赏赐了那些在他即位途中经过的县邑里,从二千石以下到佐史的所有官吏爵位,等级各有不同。另外,他还规定,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如果儿子死了,但有孙子或者同母兄弟,都可以立他们为继承人。公、列侯的继承人如果犯了罪,必须先向朝廷请示才能处罚。那些宗室成员因为犯罪而断绝了爵位继承的,也恢复了他们的爵位继承权。那些在吏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佐史,可以补任四百石的官职。对于那些年老退休的二千石以上级别的官员,朝廷会把他们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继续发放给他们,直到终老。皇帝还派谏大夫巡视三辅地区,调查登记吏民,对元寿二年仓促征收赋税的人,要让他们偿还多收的钱款。义陵百姓的坟墓,只要不影响宫殿建筑的,就不要挖掘。天下吏民不得私自存放什器储藏财物。

二月,设立羲和官,官秩为二千石;外史、闾师,官秩为六百石。朝廷大力推行教化,禁止淫祀,禁止演奏郑声。乙未日,义陵寝殿的神衣在箱子里,丙申日清晨,神衣却在床上了,寝殿官员立即将此事上报。于是用太牢祭祀。

夏五月丁巳朔,发生日食。于是天下大赦。公卿、将军、中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每人都推荐了一位敦厚正直、敢于直言的人。六月,皇帝派遣少府左将军丰,带着玺书去赐给皇帝的母亲中山孝王姬,册封她为中山孝王后。皇帝还赐封他的舅舅卫宝和卫宝的弟弟玄为关内侯。皇帝的四个妹妹都被封为“君”,每人食邑二千户。

周公的后代公孙相如被封为褒鲁侯,孔子的后代孔均被封为褒成侯,朝廷还祭祀他们。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接下来,朝廷下令废除了明光宫和三辅驰道。全国各地流放的犯人都被赦免了,让他们回家。每人发放三百钱作为路费。那些守节的贞妇,每乡奖励一人。朝廷还设立了少府的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每人负责一个州,负责劝导百姓从事农桑生产。

太皇太后把自己的汤沐邑十县的收入上交给了大司农,另行计算收入,用来救济贫困百姓。九月,朝廷下令大赦天下所有流放的犯人。把中山国苦陉县划为中山孝王的汤沐邑。

第二年春天,黄支国进献了一头犀牛。皇帝下诏说:“皇帝的称号有两个字,在器物上也这样写,现在改成一个字,符合古代的制度。命令太师光用太牢祭祀高庙。”

四月,立代孝王玄孙的儿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子盱台侯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封故大司马博陆侯霍光从父兄弟的曾孙阳、宣平侯张敖玄孙庆忌、绛侯周勃玄孙共、舞阳侯樊哙玄孙的儿子章为列侯,恢复他们的爵位。赐予故曲周侯郦商等人的后代玄孙郦明友等一百一十三人关内侯的爵位,食邑各有不同。

各地郡国遭遇大旱和蝗灾,青州尤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安汉公、四辅、三公、卿大夫、官吏百姓中,有二百三十人捐献了自己的田宅来救济受灾的百姓,用他们的田地来养活贫困的人。朝廷还派人捕捉蝗虫,老百姓捕捉蝗虫后交给官府,按石、斗计算给予报酬。全国财产不足两万的百姓以及受灾郡县财产不足十万的百姓,免除赋税。对于患病的百姓,朝廷开放空置的府邸,为他们提供医药。对死者,每家六口以上死者,发放五千钱的丧葬费;四口以上死者,发放三千钱;两口以上死者,发放二千钱。朝廷下令废除安定呼池苑,改建为安民县,修建官署、市场和里巷,招募贫民迁徙至此,县里提供食物。迁徙到安民县后,朝廷赐予他们田宅和各种器物,并借给他们犁、牛、种子和粮食。又在长安城内修建五里长的住宅区,共二百个住宅区,用来安置贫困百姓。

秋天的某个时候,有个很厉害又很讲规矩的军事人才,独自一人去上朝见皇帝。

九月戊申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月末,发生了日食。皇帝下令赦免全国的囚犯。

皇帝派了四十四个谒者(相当于古代的使者)去边境,他们都是大司马府的官员,拿着皇帝的信物去督促边防军队。

还派了执金吾(掌管京城治安的官员)侯陈茂,带着锣鼓去汝南和南阳招募三百个勇敢的官吏和士兵,然后成功劝降了江湖上的贼寇成重以及他手下的两百多人,他们都主动投降了,把家眷都留在原地接受朝廷的安置。成重被迁到云阳,皇帝还赏赐给他田地和房屋。

冬天的时候,朝廷对两千石以上级别的官员(高级官员)进行考核,考察他们处理案件的能力,一年考核一人。

三年春天,皇帝下令有关部门为皇帝选妃,娶安汉公王莽的女儿为妻,这件事记载在《王莽传》里。皇帝又下令让光禄大夫刘歆等人一起制定婚礼的仪式。朝廷的四辅(辅佐皇帝的四位大臣)、公卿、大夫、博士、郎官、吏员及其家属都按照礼仪成婚,并举行盛大的迎娶仪式,用装饰华丽的车马去迎接新娘。

夏天,安汉公上奏朝廷,建议制定车马服饰制度,以及关于百姓的养生、丧葬、婚嫁、奴婢管理、田宅、器械等方面的制度。他还建议设立官办的学校:州郡设立“学”,县、道、邑、侯国设立“校”,学和校都设置一位教授经书的老师;乡里设立“庠”,聚居地设立“序”,“序”和“庠”都设置一位教授《孝经》的老师。

阳陵的任横等人自称将军,盗取军械库的武器,攻打官府,还放出囚犯。大司徒府的官员率兵追捕,他们最终都被抓获伏法了。

安汉公的儿子宇和皇帝的外戚卫氏家族密谋作乱。宇被关进监狱处死了,卫氏家族也被诛灭。

四年正月,皇帝在郊外祭祀高祖皇帝,并以高祖配祭天;在宗庙祭祀孝文帝,并以孝文帝配祭上帝。

皇帝下令将殷绍嘉公的爵位改为宋公,将周承休公的爵位改为郑公。

皇帝下诏说:“夫妻关系和谐,才能父子关系亲密,这样人伦才能安定。以前我下令有关部门表彰贞洁的妇女,赦免被流放的女子,我的本意是想预防邪恶,维护诚信。那些年老体弱的人,本来就不应该受到刑罚,这是圣王制定的制度。但是,那些残酷暴虐的官员,常常抓捕犯法者的亲属,包括妇女、老人和孩子,这引起了民怨,损害了社会风气,百姓因此受苦。现在,我命令所有官员,凡是妇女没有亲自犯法,以及男子年龄在八十岁以上或七岁以下,而且其家庭没有犯下大罪,没有被朝廷点名通缉的,一律不得逮捕。如果需要审问,就立刻审问。这些规定要明确发布成法令。”

二月丁未,皇帝册立王氏为皇后,并下令大赦天下。

话说汉宣帝为了了解民情,派了太仆王恽等八个人到全国各地去考察风俗习惯,还给了他们节度使的权力,让他们可以自由行动。同时,他还给九卿以下到六百石俸禄的官员,以及有属籍的宗室成员都加了爵位,五大夫以上各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老百姓也人人都有爵位提升,孤寡老人还得到了朝廷发的布帛。

夏天,皇后到高庙祭祀。宣帝又给安汉公加了一个“宰衡”的称号,还给安汉公的太夫人追封为“功显君”,他的儿子安、临都被封为列侯。安汉公还建议修建明堂和辟雍,并且尊奉孝宣帝的庙号为中宗,孝元帝的庙号为高宗,规定皇帝世世代代都要祭祀他们。

为了安置那些犯了罪的人,朝廷还设立了西海郡,把全国的罪犯都迁移到那里去。梁王因为犯了罪,最终自杀身亡。为了加强京城的管理,宣帝又把京城分成前辉光郡和后丞烈郡。他还对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的官名、位次以及十二州的名字进行了更改,重新划分了郡国的所属关系,这番改动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官吏都记不过来。

冬天,长安城东门因为大风,屋瓦都被吹掉了大半。

到了第五年正月,宣帝在明堂举行大祭祀。参加祭祀的有二十八位诸侯王,一百二十位列侯,以及九百多位宗室子弟。祭祀结束后,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比如增加户口、爵位、金帛,以及提升官职等等,赏赐的多少也是各有不同的。

宣帝下了一道诏书,说:“我听说,帝王治理国家,应该以德服人,其次是亲近宗室,让他们互相帮助。古代的尧帝和舜帝都非常重视亲族关系,我虽然是皇帝,年纪还轻,管理国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宗室子弟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后代,以及吴顷王、楚元王的后代,从汉元帝到现在,已经有十多万人了。虽然其中不乏王侯,但他们之间却缺乏联系,甚至有些人还犯了罪,这都是因为教育不到位造成的。古人不是说过‘君子亲近宗族,百姓就会仁义’吗?所以,从太上皇开始,所有宗室亲属,都要按照自己的世系,在各个郡国设立宗师,来管理和教育他们。我会从二千石的官员中选拔有德行的人担任宗师,如果宗师发现有人不遵守法令,或者有冤屈和失职的情况,可以写信给朝廷反映情况。每年正月,我会赏赐给宗师每人十匹布帛。”

好家伙,汉平帝时期,派羲和、刘歆他们四个去修建明堂和辟雍,就是要让汉朝的这些建筑跟文王灵台、周公的洛邑建筑一样气派,对标一下的意思。 然后又派太仆王恽等八个人去各地考察民风民俗,宣传一下皇帝的德政,争取全国人民都和谐统一。 这些人最后都封了侯爵。

接着,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罗那些精通古代典籍、天文历算、音乐、文字、史书、方术、医药,以及《五经》、《论语》、《孝经》、《尔雅》这些经典著作的人才,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著作,乘坐专车来京城。 最后来了好几千人呢!

到了闰月,汉平帝还立了梁孝王玄孙的孙子为王。

到了冬天的十二月丙午日,汉平帝驾崩在未央宫。 然后天下大赦。 朝廷官员们讨论说:“按照礼法,臣子不能死在皇帝前面。皇帝才十四岁,应该按照礼仪下葬,并且要举行加元服的仪式。” 皇帝的遗诏是这么说的:“皇帝仁慈善良,体恤百姓,每次生病,都气往上冲,影响说话,所以来不及留下遗诏。那些宫女和妾室,都送回家,允许她们改嫁,就像孝文帝和孝武帝时期那样。”

总结一下啊,汉平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权是从王莽手里接过来的,他大力表彰善行,宣扬功绩,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显示自己的统治强大。你看他那些文书,连边远地区的蛮夷都对他心服口服;各种祥瑞吉兆不断出现,赞扬之声此起彼伏。 但是,后来上天出现异象,老百姓怨声载道,这王莽也搞不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