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他祖上是齐国人。他爷爷蒙骜,从齐国投奔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当秦军将领,攻打韩国,夺取了成皋、荥阳,还设立了三川郡。第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又夺取了十三座城池。第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立了东郡。秦始皇七年,蒙骜去世了。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就是蒙恬。蒙恬曾经在监狱里做过管理文书的工作。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裨将军,和王翦一起攻打楚国,大获全胜,杀了项燕。第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凭借家族的功劳做了秦国的将军,攻打齐国,大胜,被封为内史。秦国统一全国后,就让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驱逐匈奴,收复河南地区。修筑长城,利用地势,设置险要的关隘,从临洮起,一直到辽东,绵延一万多里。然后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蜿蜒向北。蒙恬率领军队在外征战十多年,驻扎在上郡。那时候蒙恬的威名震慑匈奴。秦始皇非常尊崇蒙氏家族,信任并重用他们。尤其亲近蒙毅,蒙毅官至上卿,出门的时候秦始皇会让他坐在自己车里的副座,进宫的时候,就在皇帝身边侍奉。蒙恬负责外边的军事,蒙毅则负责内政谋划,兄弟俩以忠诚著称,所以朝中将相都没人敢跟他们争功。
赵高是赵国一个偏远地方的平民。赵高兄弟好几个,都在皇宫的偏僻地方长大,他母亲受过刑罚,他们家世世代代都卑微。秦始皇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强,又懂狱法,就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赵高暗中跟公子胡亥来往,教他处理案件。赵高犯了很大的罪,秦始皇命令蒙毅依法处置他。蒙毅不敢徇私枉法,按照赵高的罪行判他死刑,并取消了他的宦官身份。但是皇帝因为赵高办事认真,就赦免了他,恢复了他的官职。
秦始皇想游览全国,打算从九原出发,一直到甘泉,于是就让蒙恬修建道路,从九原到甘泉,要开山填谷,长达一千八百里。这条路还没修好呢。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他出游到了会稽,又沿着海边走,往北到了琅邪。路上生病了,就派蒙毅回去祭祀山川,祈祷平安,还没回来呢。
秦始皇在沙丘病死了,这件事被秘密处理,大臣们都不知道。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都在身边伺候着。赵高很受胡亥的宠信,想立胡亥为皇帝,又怨恨蒙毅曾经按律法处罚过自己,心里起了坏心思。于是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密谋,把胡亥立为太子。太子刚刚立起来,就派使者以罪名赐死了公子扶苏和蒙恬。扶苏已经死了,蒙恬心里疑惑,又上书请求解释。使者说蒙恬是朝廷的官员,要重新安排人选。胡亥就让李斯的门客当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情况,胡亥这时候已经听说扶苏死了,就想赦免蒙恬。赵高害怕蒙氏家族重新得势,又恨蒙氏家族,就从中作梗。
蒙毅回来后,赵高趁机向胡亥献计,想借此机会灭掉蒙氏家族,就说:“我听说先帝早就想选拔贤能的人立太子了,而蒙毅却劝谏说‘不行’。如果知道谁贤能却又不立他,那就是不忠诚,迷惑君主。依我看,不如杀了蒙毅。”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就把蒙毅关押在代地。之前蒙恬已经被囚禁在阳周了。秦始皇的灵柩运回咸阳,下葬后,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皇帝,赵高更加亲近胡亥,日夜在胡亥耳边诋毁蒙氏家族,寻找他们的罪过,弹劾他们。
子婴进谏说:“我听说,以前的赵王迁杀了他的良臣李牧而重用颜聚,燕王喜暗中听信荆轲的计谋而违背与秦国的约定,齐王建杀了他的老臣而重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个君主,都是因为改变旧制而失去国家,并且祸及自身。现在蒙氏家族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皇上却想一下子抛弃他们,我认为这样做不可取。我听说,轻率的人不能治理国家,只凭自己聪明的人不能保全君主。诛杀忠臣而重用没有节操的人,这是在内部让群臣不信任你,在外部让将士们离心离德,我认为这样做不可取。”
胡亥根本不听。然后派御史曲宫快马加鞭地赶到代郡,去给蒙毅带话,说:“先帝想立太子,但是你却从中作梗。现在丞相说你对我不忠,要株连你的家人。我实在不忍心,所以赐你死,也算是对你网开一面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蒙毅回答说:“如果说我揣摩不到先帝的心意,那我就只是个小官,平平安安地活到老死,也算是了解先帝的意思了。如果说我不知道太子有没有能力,那太子独自一人,在全国各地奔走,离其他公子都远远的,我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先帝决定立太子,那是好几年的打算了,我哪敢说什么反对的话,哪敢有什么别的想法!我可不是为了掩饰自己才想活命,我是怕坏了先帝的名声,希望您能替我考虑考虑,让我死个明白。再说,顺应天理,成就大业,这是做事的根本;动辄杀戮,这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个忠臣而死,罪不在百里奚却怪罪于他,所以谥号为‘缪’。昭襄王杀了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了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个君主,都犯了大错,天下人都批评他们,说他们不明智,因此被列国所轻视。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无罪的人,惩罚也不会加在无辜的人身上’。希望您能仔细想想!”
使者明白胡亥的意思,根本没听蒙毅的解释,就把他杀了。
秦二世派使者去阳周,找到蒙恬,说:“将军您犯的错误太多了,而且您的弟弟蒙毅犯了大罪,按照法律,连您这个内史都得受牵连。” 蒙恬一听这话,立马就反驳了,他说道:“从我的祖先开始,到我子孙后代,对秦朝三代皇帝都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我统领着三十多万大军,虽然现在被囚禁了,但我的势力足以反叛,但我深知自己必死无疑,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敢玷污祖先的教诲,不敢辜负先王的恩情。”
他接着说:“想当年,周成王刚即位,还不会说话呢,周公旦就抱着他去朝见大臣,最终平定了天下。后来成王得了重病,情况危急,周公旦竟然割下自己的指甲扔进河里,说:‘大王还年幼,是我在处理政务。如果有什么罪过,都由我来承担。’然后把这些话写下来,藏在档案库里,这足以证明他的忠诚啊!等到成王长大能治理国家了,有个奸臣就进谗言说:‘周公旦早就想造反了,大王您要是不小心防备,肯定会有大乱子!’成王一听就大怒,周公旦只好逃到楚国去了。后来成王翻阅档案,找到了周公旦当初的誓言,不禁流下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造反呢?!’于是杀了那个奸臣,把周公旦请了回来。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仔细考察,反复核实’。”
“现在我蒙恬家族几代人,对朝廷都一片赤诚,却落得如此下场,这其中肯定有奸臣作乱,在背后搞鬼!周成王当初虽然犯了错,但最终改正了,国家也因此兴盛;而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王杀了王子比干,都不后悔,结果呢?他们都死了,国家也亡了。所以我说,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劝谏是可以被采纳的。仔细考察,反复核实,这是圣明的君主才有的做法。我说的这些话,并不是想免除罪责,而是想死谏,希望陛下能为万民着想,走正道!”使者说:“我奉命执行对将军的处罚,不敢把将军的话禀报给皇上。”蒙恬长叹一声,说:“我到底犯了什么天大的罪过,无缘无故就要死呢?”
过了一会儿,蒙恬又慢慢地说:“我确实该死。我从临洮一直修筑到辽东,修建了上万里的城墙和壕沟,这其中难道就没有破坏地脉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说完,他就吞药自杀了。
司马迁说:我刚从北方回来,走的是直道,一路看着蒙恬当年为秦国修筑的长城和亭障,那些凿山填谷,修建直道的工程,真是耗费了老百姓多少力气啊! 秦国刚灭掉六国的时候,天下人心还没安定下来,百姓们伤痛还没恢复,蒙恬身为名将,这时候不劝谏秦始皇,减轻百姓的负担,而是只顾着阿谀奉承,大兴土木,这导致他兄弟都被杀头,不是很应该的吗? 干嘛还怪罪于地脉呢?
要知道,秦国刚统一,百废待兴,老百姓们都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伤亡惨重,民不聊生。蒙恬身为大将,应该以安抚民心,休养生息为重,多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比如救济灾民,照顾孤寡老人,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但他却偏偏选择讨好秦始皇,一心只想着修建那些劳民伤财的工程,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他兄弟因此被杀,这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说什么地脉不好,这根本就是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