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孟春正月开始进行历法改革。那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鱼儿开始在水中游动。一切都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生长,春天开始,秋天结束。鸡叫三遍,天就亮了。一年十二个月,最后一个月是丑月。日月交替运行,所以才有了光明。光明代表着开始,阴暗代表着幼小,光明与阴暗就像雌雄一样。雌雄交替,遵循着正常的秩序。太阳从西边落下,从东边升起;月亮从东边落下,从西边升起。如果不能遵循天理,也不能顺应民意,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很容易失败,很难成功。

更换朝代,接受天命,一定要谨慎对待开始,要改正朔,改变服饰颜色,追溯天道的本源,顺应天意。

司马迁说:神农时代以前的事情就很难考证了。大概黄帝的时候,对星象历法进行了考证,建立了五行学说,推算出节气变化,制定了闰月,于是就有了主管天地神灵和万物的神职官员,这就是所谓的“五官”。各自负责各自的职责,互不干扰。因此百姓才能诚信,神灵才能显现德行。百姓和神灵各司其职,互相敬重而不冒犯,所以神灵会赐予美好的事物,百姓用祭品祭祀,灾祸就不会发生,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满足。

少皞氏衰落的时候,九黎族作乱,扰乱了社会秩序,百姓和神灵混杂在一起,无法区分,灾祸接连不断,没有尽头。颛顼继位后,任命南正重为天官,主管祭祀神灵,任命火正黎为地官,主管百姓事务,使他们恢复旧有的职责,互不侵犯。

后来三苗族继承了九黎族的作风,所以这两个官职都废除了,闰月错乱,孟春正月被废除,摄提历法没有规律,历法制度混乱不堪。尧帝重新启用重黎的后代,没有忘记旧的制度,让他们继续掌管历法,并设立了羲和的官职。如果能够明确地制定历法,那么阴阳就会调和,风雨就会有规律,祥瑞之气就会到来,百姓就不会有疾病。尧年老禅位于舜,告诫舜要继承祖先的教诲,说:“天地的历法制度都掌握在你的手中了。”舜也把这个责任交给了禹。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历法制度是历代帝王非常重视的事情。

夏朝以正月为正月,商朝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这三个朝代的正月就像一个循环,走到尽头就回到起点。天下太平的时候,历法制度就不会紊乱;天下混乱的时候,历法制度就不会在诸侯国中实行。

幽王和厉王之后,周朝衰落了,那些地位低的官员掌握了权力,史书上也没记载具体时间,国君也不再按时祭祀祖先。所以那些负责祭祀和历法的专家们四散各地,有的在中原地区,有的在蛮夷之地,因此各种祭祀和占卜活动就乱套了,也没人统一管理。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春秋就批评了这件事。以前那些贤明的国君制定历法,都是一开始就遵循正确的原则,中间严格执行,最后把偏差纠正过来。一开始就遵循正确的原则,那么历法就不会出错;中间严格执行,百姓就不会迷惑;最后把偏差纠正过来,事情就不会违背规律。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互相争战兼并,大家忙着打仗,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啊!那个时候,只有邹衍一个人懂五德终始说的理论,还根据这个理论来解释各个诸侯国的兴衰。但是,秦国灭了六国之后,战争不断,秦始皇当政时间又短,也没空管这些。邹衍也推测秦朝获得了水德的祥瑞,还把黄河改名叫“德水”,并且把十月定为正月,衣服颜色也改成了黑色。但是,仔细推算历法和闰月,还是看不出什么真正的祥瑞。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说:“北方的畤庙在等待我呢!”他也认为自己获得了水德的祥瑞。虽然像张苍这样的精通历法的人也这么认为,但是当时天下刚刚统一,各项制度都在建立,吕后当政,大家都没空管这些事,所以沿用了秦朝的历法和服饰。

到了汉文帝时期,鲁国人公孙臣上书,说汉朝应该获得土德,应该改元,更改历法和服饰颜色。他说会有祥瑞出现,果然黄龙出现了。这件事交给丞相张苍处理,张苍也懂历法,他认为公孙臣说的不对,就把这件事给否决了。后来黄龙真的出现在成纪,张苍自己也因此受到批评,他想要撰写的著作也没能完成。而新垣平靠观测天象来预测吉凶,也建议更改历法和服饰,因为受到皇帝宠信,后来他造反了,所以汉文帝就不再理会这些建议了。

自从我登基以后,就召集了很多方士到长安来,让他们负责天文方面的计算。而巴郡的落下闳则负责推算历法,最终使日月的运行规律与夏朝的历法一致了。于是,我就改了年号,调整了官职名称,并在泰山封禅。我还下诏书给御史说:“最近,有关部门反映说,星象运行的规律还没有完全确定,我广泛征求意见,想搞清楚星象运行的规律,但还没完全搞明白。我听说古代黄帝时期,人们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寿命很长,他们能精确地观测和验证天象,区分阴阳,建立了五行学说,制定了各种气象和物候的计算方法。这真是太厉害了!可惜的是,相关的典籍残缺不全,很多内容都丢失了,我对此感到非常惋惜。我自己也能力有限,无法完全做到完美无缺,只能尽力而为,顺应水德当令的趋势。今天是夏至,我们以黄钟为宫音,林钟为徵音,太蔟为商音,南吕为羽音,姑洗为角音。从现在开始,天地之气会逐渐恢复正常,羽音也会变得清澈,各种现象都会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直到子日(冬至)那天,阴阳交合的规律就能完全体现出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这天,我已经确定了,从这天开始,以后每七年为一个太初元年的周期。”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正北】

这段是历法表,用现代汉语解释比较困难,保留原文:

十二

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

十二

大余五十四,小余三百四十八;大余五,小余八;

端蒙单阏二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八,小余六百九十六;大余十,小余十六;

游兆执徐三年。

十二

大余十二,小余六百三;大余十五,小余二十四;

强梧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余七,小余十一;大余二十一,无小余;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

闰十三

大余一,小余三百五十九;大余二十六,小余八;

祝犁协洽二年。

十二

大余二十五,小余二百六十六;大余三十一,小余十六;

商横涒滩三年。

十二

大余十九,小余六百一十四;大余三十六,小余二十四;

昭阳作鄂四年。

闰十三

大余十四,小余二十二;大余四十二,无小余;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十二

大余三十七,小余八百六十九;大余四十七,小余八;

公元前某年,尚章大渊献二年,闰月是十三。大余是三十二,小余是二百七十七;大余是五十二,小余是十六。 这说的啥呢?估计是记录某种农历日期或者天文观测数据,具体啥意思咱也不太懂,反正就是记录下来了。

然后是焉逢困敦三年,十二个月。大余五十六,小余一百八十四;大余五十七,小余二十四。接着是端蒙赤奋若四年,十二个月。大余五十,小余五百三十二;大余三,没有小余。 这年年岁岁,记录的数字都不同,感觉像是在记账,又不像。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闰月是十三。大余四十四,小余八百八十;大余八,小余八。 强梧单阏二年,十二个月。大余八,小余七百八十七;大余十三,小余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十二个月。大余三,小余一百九十五;大余十八,小余二十四。

祝犁大芒落四年,闰月是十三。大余五十七,小余五百四十三;大余二十四,没有小余。 商横敦牂后元元年,十二个月。大余二十一,小余四百五十;大余二十九,小余八。 昭阳汁洽二年,闰月是十三。大余十五,小余七百九十八;大余三十四,小余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正西】十二个月。大余三十九,小余七百五;大余三十九,小余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十二个月。大余三十四,小余一百一十三;大余四十五,没有小余。 焉逢淹茂三年,闰月是十三。大余二十八,小余四百六十一;大余五十,小余八。

端蒙大渊献四年,十二个月。大余五十二,小余三百六十八;大余五十五,小余十六。 游兆困敦五年,十二个月。大余四十六,小余七百一十六;没有大余,小余二十四。 强梧赤奋若六年,闰月是十三。大余四十一,小余一百二十四;大余六,没有小余。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十二个月。大余五,小余三十一;大余十一,小余八。 祝犁单阏二年,十二个月。大余五十九,小余三百七十九;大余十六,小余十六。 商横执徐三年,闰月是十三。大余五十三,小余七百二十七;大余二十一,小余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十二个月。大余十七,小余六百三十四;大余二十七,没有小余。 这些数字,看着就头大,真不知道是啥意思。

横艾敦牂五年,闰十三月。大余十二,小余四十二;大余三十二,小余八。

公元前某年,是横艾敦牂年,闰月是十三月。 哎,这账目有点复杂,大头(大余)十二,小头(小余)四十二;另一个大头三十二,小头八。

尚章汁洽六年,十二月。大余三十五,小余八百八十九;大余三十七,小余十六。

到了尚章汁洽年,是十二个月。这次账目更复杂了,大头三十五,小头八百八十九;另一个大头三十七,小头十六。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十二月。大余三十,小余二百九十七;大余四十二,小余二十四。

然后是焉逢涒滩元平元年,也是十二个月。大头三十,小头二百九十七;另一个大头四十二,小头二十四。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闰十三月。大余二十四,小余六百四十五;大余四十八,无小余。

接下来是端蒙作噩本始元年,闰月是十三月。大头二十四,小头六百四十五;另一个大头四十八,没有小头。

游兆阉茂二年,十二月。大余四十八,小余五百五十二;大余五十三,小余八。

然后是游兆阉茂二年,十二个月。大头四十八,小头五百五十二;另一个大头五十三,小头八。

强梧大渊献三年,十二月。大余四十二,小余九百;大余五十八,小余十六。

强梧大渊献三年,十二个月。大头四十二,小头九百;另一个大头五十八,小头十六。

徒维困敦四年,闰十三月。大余三十七,小余三百八;大余三,小余二十四。

徒维困敦四年,闰月是十三月。大头三十七,小头三百八;另一个大头三,小头二十四。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十二月。大余一,小余二百一十五;大余九,无小余。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十二个月。大头一,小头二百一十五;另一个大头九,没有小头。

商横摄提格二年,闰十三月。大余五十五,小余五百六十三;大余十四,小余八。

商横摄提格二年,闰月是十三月。大头五十五,小头五百六十三;另一个大头十四,小头八。

昭阳单阏三年,十二月。大余十九,小余四百七十;大余十九,小余十六。

昭阳单阏三年,十二个月。大头十九,小头四百七十;另一个大头十九,小头十六。

横艾执徐四年,十二月。大余十三,小余八百一十八;大余二十四,小余二十四。

横艾执徐四年,十二个月。大头十三,小头八百一十八;另一个大头二十四,小头二十四。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闰十三月。大余八,小余二百二十六;大余三十,无小余。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闰月是十三月。大头八,小头二百二十六;另一个大头三十,没有小头。

焉逢敦牂二年,十二月。大余三十二,小余一百三十三;大余三十五,小余八。

焉逢敦牂二年,十二个月。大头三十二,小头一百三十三;另一个大头三十五,小头八。

端蒙协洽三年,十二月。大余二十六,小余四百八十一;大余四十,小余十六。

端蒙协洽三年,十二个月。大头二十六,小头四百八十一;另一个大头四十,小头十六。

游兆涒滩四年,闰十三月。大余二十,小余八百二十九;大余四十五,小余二十四。

游兆涒滩四年,闰月是十三月。大头二十,小头八百二十九;另一个大头四十五,小头二十四。

强梧作噩神雀元年,十二月。大余四十四,小余七百三十六;大余五十一,无小余。

强梧作噩神雀元年,十二个月。大头四十四,小头七百三十六;另一个大头五十一,没有小头。

徒维淹茂二年,十二月。大余三十九,小余一百四十四;大余五十六,小余八。

徒维淹茂二年,十二个月。大头三十九,小头一百四十四;另一个大头五十六,小头八。

祝犁大渊献三年,闰十三月。大余三十三,小余四百九十二;大余一,小余十六。

祝犁大渊献三年,闰月是十三月。大头三十三,小头四百九十二;另一个大头一,小头十六。

商横困敦四年,十二月。大余五十七,小余三百九十九;大余六,小余二十四。

最后是商横困敦四年,十二个月。大头五十七,小头三百九十九;另一个大头六,小头二十四。

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闰十三月。大余五十一,小余七百四十七;大余十二,小余没有。

这是五凤年间的昭阳赤奋若年,闰月是十三月。大余是五十一,小余是七百四十七;大余是十二,小余没有。

横艾摄提格二年,十二月。大余十五,小余六百五十四;大余十七,小余八。

这是横艾摄提格年的第二年,是十二月。大余是十五,小余是六百五十四;大余是十七,小余是八。

尚章单阏三年,十二月。大余十,小余六十二;大余二十二,小余十六。

这是尚章单阏年的第三年,是十二月。大余是十,小余是六十二;大余是二十二,小余是十六。

焉逢执徐四年,闰十三月。大余四,小余四百一十;大余二十七,小余二十四。

这是焉逢执徐年的第四年,闰月是十三月。大余是四,小余是四百一十;大余是二十七,小余是二十四。

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十二月。大余二十八,小余三百一十七;大余三十三,小余没有。

这是端蒙大荒落甘露年的第一年,是十二月。大余是二十八,小余是三百一十七;大余是三十三,小余没有。

游兆敦牂二年,十二月。大余二十二,小余六百六十五;大余三十八,小余八。

这是游兆敦牂年的第二年,是十二月。大余是二十二,小余是六百六十五;大余是三十八,小余是八。

强梧协洽三年,闰十三月。大余十七,小余七十三;大余四十三,小余十六。

这是强梧协洽年的第三年,闰月是十三月。大余是十七,小余是七十三;大余是四十三,小余是十六。

徒维涒滩四年,十二月。大余四十,小余九百二十;大余四十八,小余二十四。

这是徒维涒滩年的第四年,是十二月。大余是四十,小余是九百二十;大余是四十八,小余是二十四。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闰十三月。大余三十五,小余三百二十八;大余五十四,小余没有。

这是祝犁作噩黄龙年的第一年,闰月是十三月。大余是三十五,小余是三百二十八;大余是五十四,小余没有。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正东,十二月。大余五十九,小余二百三十五;大余五十九,小余八。

这是商横淹茂初元年的第一年,正东,十二月。大余是五十九,小余是二百三十五;大余是五十九,小余是八。

昭阳大渊献二年,十二月。大余五十三,小余五百八十三;大余四,小余十六。

这是昭阳大渊献年的第二年,是十二月。大余是五十三,小余是五百八十三;大余是四,小余是十六。

横艾困敦三年,闰十三月。大余四十七,小余九百三十一;大余九,小余二十四。

这是横艾困敦年的第三年,闰月是十三月。大余是四十七,小余是九百三十一;大余是九,小余是二十四。

尚章赤奋若四年,十二月。大余十一,小余八百三十八;大余十五,小余没有。

这是尚章赤奋若年的第四年,是十二月。大余是十一,小余是八百三十八;大余是十五,小余没有。

焉逢摄提格五年,十二月。大余六,小余二百四十六;大余二十,小余八。

这是焉逢摄提格年的第五年,是十二月。大余是六,小余是二百四十六;大余是二十,小余是八。

端蒙单阏永光元年,闰十三月。大余没有,小余五百九十四;大余二十五,小余十六。

这是端蒙单阏永光年的第一年,闰月是十三月。大余没有,小余是五百九十四;大余是二十五,小余是十六。

游兆执徐二年,十二月。大余二十四,小余五百一;大余三十,小余二十四。

这是游兆执徐年的第二年,是十二月。大余是二十四,小余是五百一;大余是三十,小余是二十四。

强梧大荒落三年,十二月。大余十八,小余八百四十九;大余三十六,小余没有。

这是强梧大荒落年的第三年,是十二月。大余是十八,小余是八百四十九;大余是三十六,小余没有。

徒维敦牂四年,闰十三月。大余十三,小余二百五十七;大余四十一,小余八。

这是徒维敦牂年的第四年,闰月是十三月。大余是十三,小余是二百五十七;大余是四十一,小余是八。

祝犁协洽五年,十二月。大余三十七,小余一百六十四;大余四十六,小余十六。

这是祝犁协洽年的第五年,是十二月。大余是三十七,小余是一百六十四;大余是四十六,小余是十六。

商朝在涒滩建国,那是昭元年。

闰月是十三,大余三十一,小余五百一十二;大余五十一,小余二十四。

昭阳当政的第二年。

十二月,大余五十五,小余四百一十九;大余五十七,没有小余。

横艾、阉茂当政的第三年。

十二月,大余四十九,小余七百六十七;大余二,小余八。

尚章、大渊献当政的第四年。

闰月是十三,大余四十四,小余一百七十五;大余七,小余十六。

焉逢在敦地受困的第五年。

十二月,大余八,小余八十二;大余十二,小余二十四。

端蒙当政,赤奋若年,建始元年。

十二月,大余二,小余四百三十;大余十八,没有小余。

游兆当政,摄提格年,建始元年。

闰月是十三,大余五十六,小余七百七十八;大余二十三,小余八。

强梧当政,单阏年,第二年。

十二月,大余二十,小余六百八十五;大余二十八,小余十六。

徒维、执徐当政的第三年。

闰月是十三,大余十五,小余九十三;大余三十三,小余二十四。

祝犁当政,大荒落年,第四年。

这段文字后面还附带了一段说明:

右历书:大余者,日也。小余者,月也。端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这意思是说:根据历书记载,“大余”指的是天数(日数),“小余”指的是月数。 “端蒙”是一个年号。 “支”指的是地支,丑年叫赤奋若,寅年叫摄提格。“干”指的是天干,丙年叫游兆。 至于方位,正北方向,冬至的时候要加上子时;正西方向,要加上酉时;正南方向,要加上午时;正东方向,要加上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