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出生的时候,周朝的史官路过陈国,陈厉公就让史官给陈完占卜。占卜的结果是《观卦》的否卦,卦辞说:“这是观国之光,可以利用宾客来辅佐国君。他将取代陈国而拥有一个国家吗?不在陈国而在别国吗?不是他本人,而是在他的子孙。如果在别国,一定是姜姓。姜姓是四岳的后代。事物不能同时强大,陈国衰落,他将兴盛起来吗?”
陈厉公是陈文公的幼子,母亲是蔡国女子。陈文公死后,厉公的同父异母兄长鲍立国,就是陈桓公。桓公和厉公是同父异母兄弟。等到桓公生病的时候,蔡国人为了厉公,杀了桓公鲍和太子免,拥立厉公为君。厉公即位后,娶了蔡国女子为妻。这位蔡国女子与蔡国人私通,经常回娘家,厉公也经常去蔡国。桓公的幼子林怨恨厉公杀害了他的父亲和兄长,就让蔡国人诱杀厉公。林自立为君,就是陈庄公。所以陈完没能继承君位,只做了陈国的大夫。厉公被杀是因为和蔡国女子私通,所以《春秋》记载说“蔡人杀陈厉公”,以此谴责他。
陈庄公死后,他的弟弟杵臼继位,就是陈宣公。陈宣公在位二十一年,杀害了他的太子御寇。御寇和陈完关系很好,陈完害怕祸及自己,就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想让他做卿,陈完推辞说:“我这个流亡的臣子,侥幸免于流离失所,这已经是您的大恩大德了,我不敢接受高官厚禄。”齐桓公就让他担任工正(管理手工业的官职)。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就占卜了一下,结果是:“这叫做凤凰飞翔,和鸣锵锵。是妫姓的后代,将要嫁给姜姓。五世之后兴盛,位至正卿。八世之后,将不会失去京城。”最终,陈完娶了齐懿仲的女儿。陈完逃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已经即位十四年了。
陈完死后,谥号为敬仲。敬仲的儿子叫田孟夷。敬仲到齐国后,以陈为姓,改姓田氏。
田孟夷生了田湣孟庄,田湣孟庄生了田文子须无。田文子侍奉齐庄公。
晋国大夫栾逞在晋国作乱,逃到齐国,齐庄公热情款待了他。晏婴和田文子劝谏齐庄公,但齐庄公没听。
田文子死后,生了田桓子无宇。田桓子无宇很有能力,侍奉齐庄公,很受宠爱。
话说,田氏家族里,出了个武子开和个釐子乞。这田釐子乞啊,在齐景公手下当了个大官,负责收税。他收税的时候用小斗量,给老百姓发放粮食的时候却用大斗,偷偷摸摸地做好事,老百姓都感激他,齐景公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他。 就这样,田氏家族在齐国越来越有势力,族人越来越多,老百姓都盼着田氏当家做主。晏子多次劝谏齐景公,可景公就是不听。后来晏子出使晋国,跟晋国的叔向私下里说:“齐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到田氏手里了!”
晏婴死后,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造反了。晋国打得急,范氏和中行氏就向齐国求救,要粮食。这田乞啊,他早就想造反,在诸侯国里拉帮结派,就对齐景公说:“范氏和中行氏以前对齐国有恩,咱们不能见死不救啊!” 于是,齐国派田乞去救他们,还给他们送去了粮食。
齐景公的太子死了,后来景公宠爱一个叫芮子的女人,生了个儿子叫荼。景公病重,就命令他的相国惠子跟高昭子立荼为太子。景公死了,高昭子、国惠子拥立荼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晏孺子。 可田乞不乐意,他想立景公另一个儿子阳生。阳生跟田乞关系好。晏孺子当上国君后,阳生逃到鲁国去了。田乞就装模作样地跟高昭子、国惠子说,每天上朝都坐在他们车旁,跟他们说:“一开始,各位大臣都不想立孺子为君。现在孺子当了国君,你们辅佐他,大臣们都觉得危险,正想着造反呢!” 他又骗其他大臣说:“高昭子太可怕了,趁他还没动手,咱们先下手为强!” 其他大臣都信了他的话。
田乞、鲍牧就带着大臣们,拿着武器冲进宫里,攻击高昭子。高昭子听到消息,跟国惠子一起保护国君。结果国君的军队打败了。田乞的人追赶国惠子,国惠子逃到莒国去了,田乞的人又回去杀了高昭子。晏圉也逃到了鲁国。
田乞派人去鲁国,把阳生接到了齐国。阳生一到齐国,就躲在田乞家里。田乞就对齐国的大夫们说:“我母亲今天祭祀,有鱼和豆子,大家有空的话,来我家一起喝喝酒吧。” 大夫们就都来田家赴宴了。田乞把阳生藏在一个大口袋里,放在座位正中央。然后打开口袋,把阳生请出来,说:“这位就是齐国的国君!” 所有的大夫都赶紧下拜朝见。正准备立他为君,田乞却诬陷说:“我和鲍牧合谋要拥立阳生。”
鲍牧一听就火了,说:“各位大夫,难道都忘了景公的遗命了吗?” 大夫们都想要反悔。这时阳生赶紧叩头说:“如果可以立我为君,那就立;如果不行,就算了。” 鲍牧害怕祸及自身,又改口说:“他们都是景公的儿子,有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阳生就在田乞家里被立为国君,这就是齐悼公。 然后田乞就派人把晏孺子迁到骀地,并且杀死了孺子荼。 悼公即位后,田乞当上了宰相,独揽齐国的政权。
四年后,田乞死了,他的儿子田常继位,被称为田成子。鲍牧和齐悼公之间有了嫌隙,结果鲍牧杀了悼公。齐国人一起拥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国君,这就是齐简公。田常(田成子)和监止一起担任左右丞相,辅佐齐简公。田常心里一直忌恨监止,但监止深受简公宠信,田常一时没办法把他弄掉。于是,田常又搞起了以前釐子那一套,用大的斗量粮食借出去,用小的斗量粮食收回来。齐国老百姓都编歌嘲讽他:“老婆婆啊,你去采野菜吧,然后送给田成子!” 齐国的大夫们上朝的时候,御鞅劝谏简公说:“田常和监止两人不能同时存在,您得选一个啊!” 可是简公没听他的。
话说,子我是齐国监止(官职名)的族人,一直跟田氏家族不对付。田氏族里有个远房亲戚叫田豹,跟子我关系挺好。子我对田豹说:“我想彻底消灭田氏家族,用你取代田氏当家作主。”田豹说:“我跟田氏关系疏远啊。”子我不听劝。后来,田豹跑去告诉田氏家族:“子我打算诛杀你们田氏,你们田氏不先下手,就等着倒霉吧!”
子我正住在国君的宫殿里,田常兄弟四人带着人马杀气腾腾地冲进宫殿,想干掉子我。子我赶紧把门关上了。齐简公当时正跟妃子在檀台喝酒,想下令攻击田常。太史子余说:“田常不是真的想造反,他是想除掉子我这个祸害。”简公这才作罢。田常出来后,听说简公生气了,害怕被杀,想逃跑。田子行说:“犹豫不决,是事情失败的祸根!”田常于是就带人攻打子我。子我率领手下反击田氏,打不过,就逃跑了。田氏的人追杀子我和监止家族的人。
齐简公也逃跑了,田氏的人追到徐州把他抓住了。简公说:“早听从御鞅(人名)的建议就好了,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田氏的人害怕简公复位后报复他们,就把简公杀了。简公在位四年就被杀死了。于是,田常立了简公的弟弟骜为国君,这就是齐平公。平公即位后,田常就当了宰相。
田常杀了简公后,害怕诸侯联合起来讨伐他,就赶紧把鲁国、卫国侵占的土地都还回去,又跟西边的晋国、韩国、魏国、赵国修好关系,南边还跟吴国、越国搞外交,大力发展建设,赏赐有功人员,亲近百姓,所以齐国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田常对齐平公说:“施恩惠于百姓喜欢的事情,大王您就去做;执行百姓讨厌的刑罚,就让我来做吧。”这么做五年,齐国的政务都掌握在田常手里了。田常于是就彻底消灭了鲍氏、晏氏、监止氏以及其他强大的公族势力,然后把齐国东边从安平到琅邪的土地划给自己当封地。他的封地比平公的食邑还要大。
田常还挑选齐国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充实后宫,后宫佳丽数百人,而且宾客和侍从出入后宫也不受限制。等到田常死的时候,留下七十多个儿子。
田常死后,他的儿子田襄子盘继任宰相。田常死后被追谥为成子。
田襄子当了齐宣公的宰相,三晋(指晋国、韩国、魏国)灭掉了知伯,瓜分了他的土地。田襄子让他的兄弟和族人都做了齐国的都邑大夫,跟三晋保持密切联系,并且牢牢掌控着齐国。
襄子死了,他儿子庄子白继位。田庄子当上了齐宣公的宰相。宣公在位四十三年的時候,攻打晋国,摧毁了黄城,包围了阳狐。第二年,又攻打鲁国、葛国和安陵。再下一年,攻占了鲁国的一个城池。
庄子死了,他儿子太公和继位。田太公继续当齐宣公的宰相。宣公在位四十八年的时候,夺取了鲁国的郕城。第二年,宣公跟郑国的人在西城会合。然后攻打卫国,占领了毌丘。宣公在位五十一年的時候死了,田会从廪丘起兵反叛。
宣公死了,他儿子康公贷继位。康公贷当了十四年国君,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太公于是把康公迁到海边,给他一座城池的收入,让他供奉祖先。第二年,鲁国打败了齐国在平陆的军队。
三年后,田太公跟魏文侯在浊泽会面,请求被封为诸侯。魏文侯就派使者去跟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商量,请求册封齐国的宰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答应了。康公在位第十九年的时候,田和被封为齐侯,列入了周朝的诸侯名单,从此开始纪年。
齐侯太公和当了二年国君就死了,他儿子桓公午继位。桓公午在位五年的时候,秦国和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召集大臣商议说:“早点救它好呢,还是晚点救它好呢?”驺忌说:“不如不救。”段干朋说:“不救的话,韩国就要被攻破,归顺魏国了,不如救它。”田臣思说:“您的主意错啦!秦国和魏国攻打韩、楚两国,赵国一定会去救,这是上天把燕国送给我们齐国啊!”桓公说:“好!”于是暗中告诉韩国的使者,然后把他们打发走了。韩国以为得到了齐国的救援,就和秦、魏两国开战。楚国和赵国听说后,果然起兵救援。齐国趁机起兵袭击燕国,攻占了桑丘。
六年后,齐国又去救卫国。桓公死了,他儿子威王继承了齐国的王位。这一年,原来的齐康公也死了,没有留下后代,他所有的封地都归了田氏。
齐威王元年,三晋趁齐国国丧来攻打我们的灵丘。三年后,三晋灭了晋国,瓜分了它的土地。六年后,鲁国攻打我们,打到了阳关。晋国攻打我们,打到了博陵。七年后,卫国攻打我们,占领了薛陵。九年后,赵国攻打我们,占领了甄。
威王刚上任那几年,啥也不管,把政事全交给大臣们处理。结果过了九年,其他诸侯国都来打齐国,国内也乱糟糟的,民不聊生。
然后威王把即墨的大夫叫来,跟他说:“自从你到即墨当官以来,我天天听到有人说你坏话。但是我派人去即墨查看过,那里的田地都耕种好了,老百姓生活富足,官府也没什么积压的案子,东方地区都安定得很。看来你压根儿没巴结我身边的人,也没想着邀功请赏啊!” 于是,威王赏了他万户封地。
接着,威王又把阿邑的大夫叫来,说:“自从你守着阿邑以来,我每天都听到有人夸你。但是我派人去阿邑看过,田地荒芜,百姓穷困潦倒。以前赵国打甄邑,你都没能去救援;卫国占领了薛陵,你也不知道。你这是拿钱财贿赂我身边的人,来换取好名声啊!” 当天,威王就把阿邑的大夫给杀了,那些帮他吹嘘的人也都一起被杀了。
之后,威王亲率大军西征赵国和卫国,在浊泽打败了魏国,还把魏惠王给围住了。魏惠王赶紧送上珍宝求和,赵国也把长城的一段地盘还给了齐国。 这下齐国上下都怕了,谁也不敢再掩盖错误,都老老实实地做事,一心一意为国家效力。齐国一下子就治理得井井有条了。其他诸侯听说这事后,二十多年都不敢再对齐国用兵了。
有个叫驺忌子的人,拿着琴去见魏王。魏王挺喜欢他,就把他安排在偏殿住下。没过多久,魏王自己也开始弹琴。驺忌子推开门就说:“您琴弹得真好!”魏王一下就不高兴了,放下琴拿起剑说:“你才刚被我接见,还没了解我的情况,你怎么就知道我琴弹得好呢?”
驺忌子回答说:“琴声里,低沉浑厚的音色像温暖的春天,那是君王;清脆明亮的音色像正直的辅臣;琴弦震动得深沉而舒缓,那是您的政令;各种音调和谐共鸣,高低音相互补充,彼此不冲突,这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我就是根据这些判断您琴弹得好。”魏王说:“你对音律很懂啊!”
驺忌子说:“不只是懂音律,治理国家、安定百姓,这些道理都包含在琴声里。”魏王又生气了,说:“你对音律的理解确实比我强,但是治理国家、安定百姓,这跟弹琴有什么关系?”驺忌子又解释说:“低沉浑厚的音色像温暖的春天,那是君王;清脆明亮的音色像正直的辅臣;琴弦震动得深沉而舒缓,那是您的政令;各种音调和谐共鸣,高低音相互补充,彼此不冲突,这就像一年四季一样。琴声不混乱,国家才能兴盛;琴声连贯流畅,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所以说,琴音和谐,天下才能太平。治理国家、安定百姓,跟琴声的五音关系密切啊!”魏王这才说:“好!”
驺忌子在三月里被任命为宰相。淳于髡见了他说:“您真是个厉害人物啊!我有个愚笨的想法,想向您说说。”驺忌子说:“我洗耳恭听。”淳于髡说:“事情做得好就能兴盛,做不好就完蛋。”驺忌子说:“我明白了,一定不偏离您的教诲。”淳于髡说:“野猪的油脂涂在荆棘的轴子上,虽然能润滑,但也不能用来运输方形的物件。”驺忌子说:“我明白了,一定谨慎对待身边的官员。”淳于髡说:“弓箭的胶水粘合弓弦,虽然能使弓弦紧密结合,但也不能用来粘合稀疏的裂缝。”驺忌子说:“我明白了,一定努力亲近百姓。”淳于髡说:“狐狸的皮毛即使破旧了,也不能用黄狗的皮来缝补。”驺忌子说:“我明白了,一定谨慎选择君子,不要让小人混杂其中。”淳于髡说:“大车如果车轴不平,就不能承载它应有的重量;琴瑟如果弦不调,就不能奏出和谐的五音。”驺忌子说:“我明白了,一定认真修订法律,严惩贪官污吏。”淳于髡说完话,快步走出大门,对自己的仆人说:“我刚才对那个人说了五句隐晦的话,他回应得就像回声一样迅速,这个人一定不会在宰相的位子上待很久了。”一年后,驺忌子被封为下邳侯,号称成侯。
齐威王二十三年,他和赵王在平陆会面。第二年,他又和魏王在郊外会面。魏王问他说:“大王您也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梁王说:“像我这样小国的君主,尚且有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可以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十颗,您这样拥有万乘之国的君主,怎么反而没有宝贝呢?”齐威王说:“我所谓的宝贝和您说的不一样。我的臣子檀子,让他守卫南城,楚国人就不敢从东边来侵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贡。我的臣子朌子,让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在黄河东边捕鱼。我的官员黔夫,让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在北门祭祀,赵国人在西门祭祀,迁徙来归顺齐国的有七千多户人家。我的臣有种首,让他负责防范盗贼,路上就不会有人拾遗漏取。这些才能照耀千里,岂止是照亮十二辆车呢!”梁惠王感到羞愧,很不高兴地离开了。
话说公元前334年,魏国的老大魏惠王带兵围困赵国的邯郸,赵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开会商量,问大家:“救不救赵国呢?” 一个叫驺忌的大臣说:“我觉得别救。” 另一个叫段干朋的大臣却说:“不救的话,咱们就显得不讲义气,而且对咱们自己也没好处。”齐威王问他为什么。段干朋解释说:“魏国要是吞并了邯郸,对咱们齐国有什么好处呢?再说,咱们要是去救赵国,在邯郸城外跟魏军打仗,那等于帮着魏国把赵国给灭了,魏国一点损失都没有。所以,不如咱们先南下攻打魏国的襄陵,把魏国搞得精疲力尽,等邯郸城破了,咱们再乘胜追击,魏国就无力回天了。”齐威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后来,齐国的大臣驺忌和田忌关系不好,公孙阅就偷偷地跟驺忌说:“您干嘛不建议大王去打魏国呢?田忌一定会带兵出战的。要是打胜仗了,那就是您的计策成功了;要是不胜,田忌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兵败如山倒,到那时您就安全了!” 于是,驺忌就向齐威王建议,让田忌去攻打襄陵。到了十月,邯郸城破了,齐国趁机出兵攻打魏国,在桂陵取得了大胜仗。从此,齐国成了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威王还自称“王”,号令天下。
公元前328年,齐威王杀了他的大臣牟辛。
公元前326年,公孙阅又对驺忌说:“您干嘛不让人拿着十两黄金到集市上去算命,就说‘我是田忌的人。我家将军三战三胜,威震天下。现在想干件大事,不知道吉凶如何?’ ”算命先生算完后,就让人把他抓起来,把他的话告诉齐威王。田忌知道了这件事,就带着他的部下袭击临淄,想捉拿驺忌,结果没成功,只好逃跑了。
公元前325年,齐威王死了,他的儿子辟强继位,就是齐宣王。
齐宣王上任的第一年,秦国启用商鞅变法,周国把伯禽送到了秦孝公那里。
话说公元前320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跟韩国关系好,两国一起打魏国。结果赵国打输了,在南梁打了败仗。齐宣王赶紧把田忌请回来,让他重新掌管军队。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宣王召集大臣们商量:“早点救韩国好呢,还是晚点救好呢?” 驺忌的儿子说:“我觉得还是别救了。” 田忌却说:“不救的话,韩国就要被魏国打垮了,不如早点出手相救。” 孙膑分析道:“现在韩魏两军还没打疲,咱们贸然去救,等于替韩国扛魏国的兵,到时候还得听韩国的指挥。再说,魏国一心想灭掉诸侯国,韩国要是快不行了,肯定会跑到齐国来求救。咱们不如先暗中跟韩国搞好关系,等魏国打疲了再出手,这样既能得到大好处,又能赢得美名。” 齐宣王觉得孙膑说得有道理,就暗中通知韩国的使者,让他们回去等等。
韩国因为仗着齐国会来救,结果打了五仗都输了,最后把国家托付给了齐国。齐国这才出兵,派田忌、田婴为将,孙膑当军师,去救韩国和赵国,一起攻打魏国。结果在马陵大败魏军,杀了魏国大将庞涓,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后来,三晋(韩、赵、魏)的国君都来齐国朝见齐王,在博望举行盟会后才离开。
公元前317年,齐宣王跟魏王在平阿南会面,议和。第二年,又在甄地会面。魏惠王去世了。再过一年,齐宣王跟魏襄王在徐州会面,当时很多诸侯都在那里会盟。公元前315年,楚国包围了齐国的徐州。公元前314年,齐国和魏国一起攻打赵国,赵国决堤放水,淹没了齐魏联军,两国军队只好撤兵。公元前308年,秦惠王称王。
齐宣王很喜欢那些搞文学和游说的学者,像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等,一共七十六个人,都给他们封官加爵,当上了上大夫,让他们专心议论学问,不用管政事。所以齐国的稷下学宫又兴盛起来了,学者多达几百上千人。
公元前307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湣王继位。
湣王元年,秦国派张仪跟各国的执政大臣在齧桑会盟。三年后,齐国把田婴封在薛地。四年后,齐湣王从秦国迎娶了妻子。七年后,齐国和宋国一起攻打魏国,在观泽打败了魏国。
十二年前,楚国攻打魏国。楚军包围了雍氏,秦国打败了屈丐。苏代对田轸说:“我想向您汇报一件事,这件事办成了对您有利,能带来福祉;办不成也对您有利,同样能带来福祉。我刚才在门口听到有人说,魏王对韩、冯和张仪说:‘煮枣快要成熟了,齐国的军队又来进攻,你们来救我还可以;如果不救我,我就撑不住了。’这只是魏王委婉的说法。如果秦、韩两国的军队不出兵东进,十多天后,魏国就会转向韩、秦两国,秦国就会抛弃张仪,转而与齐、楚两国合作,这就是您能从中获利的事。”
田轸问:“怎么才能让他们不出兵东进呢?”苏代回答说:“韩、冯劝魏王出兵的理由,一定不会直接跟韩王说‘为了魏国’,而是会说‘我们应该联合秦、韩两国的军队,向东击退齐、宋,然后利用这三国的兵力,趁着屈丐战败的时机,南下攻打楚国,夺回失去的土地,一定能全部收复。’张仪劝秦王出兵的理由,一定不会直接跟秦王说‘为了魏国’,而是会说‘我们先用秦、韩两国的军队向东抵挡齐、宋,然后利用这三国的兵力,趁着屈丐战败的时机,南下攻打楚国,表面上是帮助魏国,实际上是夺取三川之地,然后凯旋而归,这才是王业啊!’您应该命令楚王把一部分土地割让给韩国,让秦国参与调停,然后对秦王说:‘请您接受韩国的土地,然后您再用这些土地去攻打三川地区,这样韩国的军队不用出动就能从楚国得到土地。’韩、冯劝魏王东出兵的理由,对秦国怎么说呢?会说‘秦国的军队不用出动就能得到三川之地,我们可以攻打楚、韩两国来削弱魏国,魏国就不敢东进,这样就能孤立齐国了。’张仪劝秦王东出兵的理由又会怎么说呢?会说‘秦、韩两国想要土地,而且兵力已经准备就绪,声威震慑魏国,魏国想要不被齐、楚两国吞并,就必须依靠我们了。’这样,魏国就会转向秦、韩两国,争着与齐、楚两国合作。而楚王想要土地却没有人给他,您却能让秦、韩两国的军队不出兵就能得到土地,这可是大功一件啊!秦、韩两国被韩、冯和张仪挟持着东进,去讨好魏国,您却能始终掌握主动权,去约束秦、韩两国,这比张仪的计谋高明得多!”
话说秦惠王在位十三年后驾崩了。过了十年,也就是秦昭王在位第二十三年的時候,秦国在重丘打败了楚国。第二十四年,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第二五年,泾阳君才回到秦国。孟尝君薛文到秦国当宰相,没多久就逃跑了。第二十六年,齐国联合韩国和魏国一起攻打秦国,军队打到了函谷关。第二十八年,秦国和韩国在黄河以西地区讲和,战争也就结束了。第二十九年,赵国杀了自己的国君(指赵主父)。齐国帮助赵国灭掉了中山国。
过了好几年,到了三十六年,齐王称自己为东帝,秦昭王称自己为西帝。燕国人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在章华台东门拜见齐王。齐王高兴地说:“哎呀,太好了,你来了!秦国派魏冉来称帝,你怎么看?”苏代回答说:“大王您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危险的苗头已经很小了,我希望大王您接受这个称号,但不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如果秦国称帝,天下太平,您再称帝,就没有什么好处了。而且,争夺帝号,也没什么好处。如果秦国称帝,天下人都讨厌它,您这时候就不称帝,就能收买天下人心,这是个巨大的好处。再说,天下如果同时有两个皇帝,您觉得天下人会尊崇齐国还是尊崇秦国呢?”齐王说:“尊崇秦国。”苏代说:“那如果放弃帝号呢?天下人会爱戴齐国还是爱戴秦国呢?”齐王说:“爱戴齐国,憎恨秦国。”苏代说:“两个皇帝结盟攻打赵国,这和攻打弱小的桀国和宋国相比,哪个更有利?”齐王说:“攻打桀国和宋国更有利。”苏代说:“你看,这盟约本来就脆弱,现在您和秦国一起称帝,天下人只会尊崇秦国而轻视齐国。如果您放弃帝号,天下人就会爱戴齐国而憎恨秦国。攻打赵国不如攻打桀国和宋国更有利,所以我希望大王您明智地放弃帝号,收买天下人心,表面上顺从秦国,不要争强好胜,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顺便灭掉宋国。有了宋国,卫国的南面就危险了;有了济西,赵国的东部就危险了;有了淮北,楚国的东部就危险了;有了陶、平陆,梁国的大门就打不开了。您放弃帝号,然后借口攻打桀国和宋国,这样齐国国力强盛,名声显赫,燕国和楚国自然会臣服,天下没有人敢不服从,这就是汤王和武王当年所做的事情。表面上尊重秦国以树立名声,然后让天下人憎恨秦国,这就是所谓的‘以卑为尊’啊!希望大王您认真考虑一下。”于是,齐王放弃了帝号,恢复了原来的王号;秦国也放弃了帝号。
三十八年,秦国攻打宋国。秦昭王勃然大怒,说:“我对宋国的感情,跟对新城、阳晋一样深厚啊!韩聂是我的朋友,他却攻打我所珍爱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苏代代表齐国向秦王解释说:“韩聂攻打宋国,是为了讨好您啊!齐国强大,如果再加上宋国,楚国和魏国一定会害怕,害怕了就一定会向西来事奉秦国。这样一来,您不用费一兵一卒,不用损伤一个士兵,就能轻轻松松地得到安邑,这就是韩聂向您献上的计策。”
秦王问:“我担心齐国的意图难以捉摸,你说的‘一从一衡’是什么意思呢?”苏代回答说:“天下的国家,哪一个能像齐国这样容易看透呢?齐国攻打宋国,它的目的就是让秦国这个强大的国家知道,如果齐国不向西臣服于秦国,宋国就难以安定。中原地区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学究,个个都绞尽脑汁想离间齐国和秦国的关系,那些急急忙忙往西跑的人,没有一个说齐国好的;那些急急忙忙往东跑的人,也没有一个说秦国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希望齐国和秦国不要联合。晋国和楚国多么聪明啊,而齐国和秦国却这么愚蠢!晋国和楚国联合起来,一定会对付齐国和秦国;齐国和秦国联合起来,一定会对付晋国和楚国。请您以此来判断这件事吧!”秦王说:“好!”于是齐国就攻打宋国,宋王逃亡,最后死在了温地。齐国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淮北地区,向西侵犯了三晋,想要吞并周朝的土地,自己称帝。泗水流域的诸侯,邹国和鲁国的国君都向齐国称臣,其他诸侯都非常害怕。
三十九年,秦国来攻打齐国,攻破了我们九座城池。
四十年,燕国、秦国、楚国、三晋联合起来,各自派出精锐部队来攻打齐国,在济西打败了我们。齐王无奈之下退兵。燕将乐毅乘胜追击,攻入临淄,夺取了齐国所有的珍宝和器物。齐湣王逃亡到卫国。卫国的国君给他安排了宫室,向他称臣,并为他准备了各种生活用品。但齐湣王对卫国人态度傲慢,卫国人因此侵犯了他。齐湣王离开卫国,逃到邹国和鲁国,仍然摆出一副骄横的样子,邹国和鲁国的国君没有接纳他,于是他又逃到了莒国。楚国派淖齿率兵救援齐国,结果淖齿却做了齐湣王的宰相。淖齿最后杀死了齐湣王,并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的土地、财物和器械。
话说齐湣王被杀后,他的儿子法章为了躲避追杀,改了名字,跑到莒国,化名成太史敫家的一个普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觉得法章长得不一般,不像个普通人,就偷偷地给他送吃送喝,还和他私通了。后来,淖齿从莒国撤兵,莒国人以及一些逃亡的齐国旧臣聚集起来,想找到齐湣王的儿子,拥立他为王。法章害怕被杀,过了很久才敢站出来说:“我就是齐湣王的儿子!”于是莒国人拥立法章为王,这就是齐襄王。襄王在莒国站稳脚跟后,就向齐国各地发布消息:“齐王已经在莒国即位了!”
襄王当上国王后,把太史敫的女儿立为王后,也就是后来的君王后,她给襄王生了个儿子叫建。太史敫这个人很固执,因为他女儿没经过媒妁之言就嫁给了襄王,就说:“我女儿私奔嫁人,不是我太史家的正经儿媳,玷污了我们家族的名声!” 所以他一辈子都没见过自己的女儿也就是王后。不过,君王后是个贤惠的人,虽然公公不认她,但她还是尽心尽责地侍奉公婆,孝敬公公,照顾好自己的儿子。
襄王在莒国住了五年,田单在即墨打败了燕军,然后把襄王从莒国迎接回临淄。齐国的失地都收复回来了。齐国封田单为安平君,以表彰他的功劳。
过了十四年,秦国攻打我们的刚寿(地名)。又过了五年,也就是襄王在位十九年的时候,他去世了,他的儿子建继位。
建王即位六年,秦国攻打赵国,齐国和楚国去救援。秦国有个计策:“齐国和楚国来救赵国,如果他们关系亲密,就撤退;如果他们关系不亲密,就乘机攻打他们。” 当时赵国缺粮,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提供粮食,但齐王没答应。有个叫周子的人劝谏说:“不如答应赵国的请求,让秦军撤退。如果不答应,秦军就不会退兵,那秦国的计策就成功了,而齐楚的计策就失败了。再说,赵国对齐楚来说,是抵御外敌的屏障,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唇亡则齿寒’。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危险就会降临到齐楚头上。况且,救援赵国,应该像救火一样迅速而有效。救赵国是正义之举,打退秦军可以扬名立万。为了正义去救亡国,为了威名去打退强秦的军队,齐王却吝啬粮食,这实在是太短视了!” 但是齐王没听他的。结果,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消灭了赵国四十多万大军,然后包围了邯郸。
十六年,秦国灭掉了周朝。齐国的君王后去世了。
过了二十三年,秦国设立了东郡。又过了五年,齐王去咸阳朝拜秦王,秦王政在咸阳设宴款待他。 之后,秦国在三十五年灭了韩国,三十七年灭了赵国。三十八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结果秦王发现了,荆轲被杀。第二年,秦国攻破了燕国,燕王逃到了辽东。 紧接着,秦国又灭了魏国,秦军的兵锋抵达了历下。四十二年,秦国灭掉了楚国。第二年,秦国俘虏了代王嘉,又灭掉了燕王喜。
四十四年,秦国攻打齐国。齐王听信了丞相后胜的计策,没有抵抗,直接投降了秦国。秦国俘虏了齐王建,把他迁到共地。 就这样,齐国也被灭了,变成了秦国的郡县。天下统一在秦国的手里,秦王政称帝,自称皇帝。 一开始,齐国的君王后很贤明,对秦国非常谨慎,跟其他诸侯关系也很好,齐国又地处东海沿岸,秦国日夜攻打三晋、燕国和楚国,这五个国家各自抵挡秦国的进攻,所以齐王建在位四十年多,都没受到秦国的攻击。 但是君王后去世后,后胜当了齐国的丞相,他收受了秦国的很多贿赂,还让很多宾客到秦国去,秦国也给了他们很多钱,这些宾客都成了秦国的内奸,劝齐王去咸阳朝拜秦王,不去准备战争,也不帮助其他国家一起攻打秦国。 秦国因此得以灭掉其他五个国家。五个国家灭亡后,秦军进入临淄,老百姓没人敢反抗。齐王建最终投降,被迁到了共地。所以齐国人都怨恨齐王建没有早点和别的诸侯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听信了奸臣和宾客的话,导致国家灭亡,他们唱着歌说:“是松树呢,还是柏树呢?住在共地的是客人吗?” 他们痛恨齐王建用人不善。
太史公说:孔子晚年喜欢《易经》。《易经》的学问,深奥莫测,非通达之人,谁能真正理解呢!所以周朝的太史田敬仲完,占卜的结果竟然准确到十代之后;等到完逃到齐国,懿仲为他占卜,结果也是一样。田乞和常氏兄弟之所以能够犯上作乱,掌控齐国的政权,并非仅仅是形势使然,大概也是因为他们遵循了某种预兆和祥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