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从他父亲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旦就以孝顺闻名,为人仁厚,跟其他兄弟完全不一样。武王当上国王后,周公旦一直辅佐他,处理政务的大部分都是他。武王九年,周武王东征到达盟津,周公辅佐他一起出征。十一年,武王伐纣,到达牧野,周公辅助武王,还写下了《牧誓》。灭掉商朝后,进入商朝的宫殿。杀了纣王后,周公拿着大钺,召公拿着小钺,夹在武王两边,祭祀社稷,向天地和殷商百姓宣布纣王的罪行。他们还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并且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禄父,让管叔和蔡叔辅佐他,延续殷商的祭祀。周武王还把功臣和同姓宗亲都分封了土地。周公旦被封在少昊的故地曲阜,成为鲁国的国君。但是周公没有去就封地,而是继续留在武王身边辅佐他。
武王灭商两年后,天下还没完全安定,武王得了重病,情况危急,大臣们都很害怕,姜太公和召公就偷偷地占卜。周公说:“现在还不能让先王失望啊!”于是周公主动承担责任,设置了三个祭坛,他面向北方站着,戴着玉璧,拿着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祈祷。史官祝祷说:“您老人家(太王、王季、文王)的曾孙武王,现在劳累过度,又得了重病。如果你们三位先王在天之灵有负于子孙的责任,就让周公代替武王承担这份责任吧。周公聪明能干,多才多艺,能够侍奉鬼神。武王不如周公多才多艺,不能够侍奉鬼神。所以上天在帝庭降下旨意,要周公来保佑四方,让他来安定您的子孙后代,四方百姓都会敬畏他。不要让上天降下的使命中断,我们的先王也会永远有所依托。现在我要向神龟占卜,如果你们同意,我就把玉璧和圭还给你们,等待你们的旨意。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把玉璧和圭收起来。”周公让史官向太王、王季、文王禀告后,想要代替武王,于是就在三位先王面前占卜。占卜的人都说是吉兆,打开书看,果然是吉兆。周公很高兴,打开密封的竹筒,看到书上写着吉兆。周公入宫向武王祝贺说:“大王您没事了!我刚刚受命于三位先王,一定会尽力辅佐您,完成大业。这其中的道理,您要记住我一个人就行了。”周公把占卜的书和玉器藏在一个用金锁住的箱子里,并告诫看守的人不准对外泄露。第二天,武王病就好了。
武王死了以后,成王年纪还小,住在宫里。周公担心天下人听说武王死了就造反,于是就代替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
管叔和他的兄弟们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和召公奭说:“我之所以不推辞而执政,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没法向太王、王季、文王三位先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操劳了很久,直到现在才安定下来。武王去世得早,成王又小,我必须把周朝稳定下来,所以才这样做。” 就这样,周公辅佐成王,并且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去鲁国就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算地位不低了。但我每天洗一次头都要梳理三次头发,吃饭三次都要吐出来再吃,起来就接待宾客,还担心会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去鲁国,千万不要因为国家的富强而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联合淮夷地区的人造反了。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带兵东征讨伐,还写了《大诰》。结果杀了管叔,杀了武庚,流放了蔡叔。周公把殷商的剩余百姓安置好,把康叔封在卫国,把微子封在宋国,让他们继续祭祀殷商的祖先。平定了淮夷和东方的叛乱,两年后就彻底平定了。各诸侯都归顺周朝。
上天降下福泽,唐叔得到了两根禾苗,一根是异母同颖,他把这宝贝献给了成王。成王命令唐叔用这两根禾苗祭祀在东方平乱的周公,于是有了《鬼禾》这首诗。周公接受了这两根禾苗,感激天子的恩赐,写了《嘉禾》这首诗。东方平定后,周公回到成王那里汇报,还写了一首诗献给成王,取名为《鸱鸮》。成王也不敢训斥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成王从镐京出发,前往丰邑,让太保召公先到雒邑去安排土地。到了三月,周公前往营建成周雒邑,选择居住的地方,占卜后说吉利,于是就在那里建都了。
成王长大成人,能够处理政事了。于是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成王亲临朝政。周公辅佐成王执政期间,诸侯朝见他时,他坐在南面,诸侯在他面前恭敬地站着。七年后,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则北面朝拜,站着,姿态谦卑,好像很害怕的样子。
一开始,成王年纪还小的时候生病了,周公就亲自到河边捉跳蚤,然后对着神明祈祷说:“大王年纪还小,还没什么见识,那些妖魔鬼怪才会趁机作祟啊!”他还把祈祷的文书藏进了府库。成王后来病就好了。等到成王长大掌权了,有人在成王面前说周公坏话,周公就逃到了楚国去了。成王打开府库,看到了周公当年祈祷的文书,当时就哭了,然后把周公给请了回来。
周公回来后,担心成王长大后会骄奢淫逸,荒废政事,于是就写了《多士》和《毋逸》这两篇文章。《毋逸》里说:“为人父母,即使事业做得再大,子孙后代要是骄奢淫逸,忘记了先人的功劳,那就会败家,做儿子的难道不应该谨慎吗?想想以前殷商的中宗王,他恭敬畏惧天命,认真治理国家,时刻不敢懈怠,所以他当了75年的国王。再看看高宗王,他长期在外劳累,身边还有小人作祟,即位后更是忧心忡忡,三年不说话,一说话就是唉声叹气,不敢有丝毫懈怠,谨慎地治理殷商,结果上上下下都没怨言,所以他当了55年的国王。还有祖甲王,他虽然不是个完美的君主,但长期在外与小人周旋,了解小人的心思,又能体恤百姓,不欺压孤寡,所以他当了33年的国王。”《多士》里则说:“从汤王到帝乙,没有一个不遵循祭祀典礼,彰显德行的;没有一个帝王不敬畏上天的。可是现在,他们的后代纣王,却淫乱奢侈,不顾上天和百姓的意愿,百姓们都恨不得把他杀了!” “文王即使日理万机,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却依然治理国家五十年。”周公写这些都是为了警戒成王。
成王在丰邑居住的时候,天下已经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制和政务还没有完全理顺,于是周公就制定了周朝的官制,明确了各个官职的职责,还制定了各项政令,方便百姓生活,百姓们都很高兴。
周公在丰邑的时候生病了,快要去世了,他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这样才能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虽然很悲伤,但还是遵从周公的遗愿,把他葬在了毕地,和文王葬在一起,以此来表明自己这个晚辈不敢逾越周公的礼数。
周公去世后,秋天还没收割庄稼,突然狂风暴雨,庄稼全倒了,大树都被刮倒了。周朝上下都吓坏了。成王和大臣们穿戴好朝服,打开装着周公遗嘱的金匮,看到了周公生前为自己辅佐武王,替他治理天下的功劳自述。成王和两位大臣就问史官,史官说:“是真的,周公吩咐过我,让我不要说出去。”成王拿着书哭着说:“从今以后,可不能再随便占卜了!以前周公为王室操劳,我年纪小,没体会到他的辛苦。今天上天显灵,彰显了周公的功德,我这个小国王,一定要好好继承他的遗志,国家礼仪也应该如此。”成王出城祭天,天就下雨了,风也变了方向,庄稼都扶起来了。两位大臣命令百姓,把所有倒下的树木都扶起来,重新栽好。那一年,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于是成王下令让鲁国举行郊祭,祭祀文王,鲁国也开始沿用天子才有的礼乐制度,来歌颂周公的功德。
周公去世后,他的儿子伯禽早就受封到鲁国当国君了。伯禽到鲁国受封后,三年才向周公汇报政事。周公问他:“怎么这么迟?”伯禽回答说:“我改变了鲁国的风俗习惯,革新了礼仪制度,服丧三年后才开始处理政务,所以比较晚。”齐国的国君太公,只用了五个月就向周公汇报政事。周公问他:“怎么这么快?”太公说:“我只是简化了君臣之礼,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后来周公听说伯禽汇报政事很晚,就叹息道:“唉,鲁国以后恐怕要依附齐国了!治理国家不能过于繁琐,百姓就不会亲近;如果治理简单易行,贴近百姓,百姓一定会归附。”
伯禽即位后,管叔、蔡叔等人叛乱,淮夷、徐戎也趁机作乱。伯禽就率领军队去讨伐他们,在肸地发布了誓师令,说:“摆好你们的盔甲,谁都不准违抗命令。不准伤害百姓。马牛走散了,臣民逃跑了,不准追赶,要恭敬地把他们送回去。不准抢劫,翻越墙壁。鲁国人民要从三个郊区和三个隧道的区域里,把你们的草料、干粮、木材等物资运到军营,谁都不能偷懒。我们甲戌日出兵征讨徐戎,谁都不能掉队,违抗军令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伯禽发布了这个誓师令后,就平定了徐戎的叛乱,稳定了鲁国的局势。
鲁国国君伯禽死了,他的儿子考公酋继位。考公当了四年国君就死了,他的弟弟熙继位,这就是鲁炀公。炀公修建了茅草做的阙门。六年后炀公死了,他的儿子幽公宰继位。幽公当了十四年国君。幽公的弟弟费杀了幽公自立为国君,这就是鲁魏公。魏公当了五十年国君后死了,他的儿子厉公擢继位。厉公当了三十七年国君后死了,鲁国人拥立他的弟弟具为国君,这就是鲁献公。献公当了三十二年国君后死了,他的儿子真公濞继位。
真公当了十四年国君,这时周厉王暴政,逃到彘地,实行共和执政。过了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后,真公死了,他的弟弟敖继位,这就是鲁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带着长子括和幼子戏去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欢戏,想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周朝的重臣樊仲山父劝谏周宣王说:“废长立幼,不符合礼法;不符合礼法,必然违抗王命;违抗王命,必然会被诛杀:所以发布的命令不能不遵守啊。命令不能实行,政令就不能树立;实行而不符合礼法,百姓就会抛弃君主。臣子侍奉君主,幼子侍奉兄长,这是符合礼法的。今天天子册封诸侯,却立幼子为继承人,这是教导百姓违抗礼法啊。如果鲁国听从了,其他诸侯效仿,王命将会受到阻碍;如果不听从而诛杀他,那就是自己诛杀王命啊。诛杀他也会失败,不诛杀也会失败,大王您要好好考虑啊。”周宣王不听劝告,最终立戏为鲁太子。夏天,武公回国后就死了,戏继位,这就是鲁懿公。
懿公当了九年国君,懿公的哥哥括的儿子伯御联合鲁国人攻杀了懿公,拥立伯御为国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了伯御,然后询问鲁国的公子中谁能治理好国家,顺应诸侯,来做鲁国的国君。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称,为人恭敬谨慎,聪明睿智,尊敬长辈;处理政务和执行刑罚,必定要参考以前的教诲,咨询老臣;不违背所询问的,不违背所咨询的。”周宣王说:“对,他能教化治理百姓。”于是周宣王在夷宫立称为鲁国国君,这就是鲁孝公。从这件事以后,很多诸侯都违抗周天子的命令。
孝公当了二十五年国君,诸侯纷纷背叛周朝,犬戎杀死了周幽王。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后,孝公死了,他的儿子弗湟继位,这就是鲁惠公。
公元前697年,晋国杀了他们的国君昭侯。公元前672年,晋国又杀了他们的国君孝侯。
公元前671年,鲁惠公死了。他庶出的儿子息,暂时掌管国家大事,处理国君的政务,这就是鲁隐公。一开始,惠公的正妻没有孩子,惠公的一个妾室声子生了个儿子叫息。息长大后,惠公为他娶了个宋国女子为妻。这宋国女子长得漂亮,惠公竟然抢过来自己娶了,还生了个儿子叫允。后来,惠公把宋国女子立为夫人,立允为太子。惠公死的时候,允年纪还小,鲁国大臣们就让息摄政,并没有让他直接继位。
隐公当政五年的时候,去棠地看人家捕鱼。八年后,他和郑国交换了天子在泰山附近的祊邑和许田,这让很多士大夫很不满,纷纷指责他。
公元前678年冬天,公子挥拍马屁对隐公说:“老百姓都拥护您,您干脆自己登基吧!我愿意帮您杀了允,您再让我当宰相。”隐公说:“我父亲有遗命在先啊!允年纪还小,所以我才暂时替他执政。现在允已经长大了,我正打算找个地方养老,然后把政权交给允。”公子挥害怕允知道后反过来杀了他,于是就反过来在允面前诬陷隐公,说:“隐公想自己当国君,想废掉您,您得赶紧想办法啊!让我帮您杀了隐公吧!”允答应了。十一月,隐公去祭祀钟巫,在社圃祭祀,住在蒍氏家里。公子挥派人把隐公杀在了蒍氏家里,然后拥立允为国君,这就是鲁桓公。
桓公即位第一年,郑国用玉璧换取了天子在许田的土地。第二年,郑国用宋国送的祭祀用的鼎放在太庙里,这事儿也让君子们议论纷纷。
第三年,桓公派公子挥去齐国迎娶妻子,后来立她为夫人。第六年,桓公夫人生了个儿子,恰好和桓公同一天生日,所以取名同。同长大后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670年,诸侯在曹地会盟,鲁国参与了伐郑的战争,攻入郑国都城,俘虏了郑厉公。
话说十八年春天,鲁庄公打算出门,就带着老婆去了齐国。申繻劝他别去,庄公没听,还是去了齐国。结果,齐襄公竟然和鲁庄公的老婆搞到一起去了!庄公气坏了,他老婆把这事儿告诉了齐襄公。到了夏天的四月丙子这天,齐襄公设宴款待鲁庄公,庄公喝醉了,让公子彭生抱着鲁桓公(也就是庄公他爹的尸体),然后命令彭生掰断他爹的肋骨。就这样,鲁桓公死在了齐国。
鲁国人跑去齐国告状说:“我们国君害怕您老的威风,不敢安安静静待在国内,特地来修好关系。这礼也行了,结果还没回去,出了这事儿,实在没地方说理去,请求您把公子彭生交给我们处置,好向诸侯们有个交代。”齐国人为了安抚鲁国,就把彭生给杀了。然后,鲁国就立了太子同为国君,这就是鲁庄公。鲁庄公他妈因为这事儿,一直留在齐国,不敢回鲁国。
五年冬天,鲁庄公带兵打卫国,把卫惠公给囚禁了起来。八年的时候,齐国公子纠跑到鲁国来避难。九年,鲁国想把公子纠送回齐国,好让公子纠当齐国的国君,取代桓公。结果齐桓公带兵打鲁国,鲁国急了,就把公子纠给杀了。召忽也死了。齐国告诉鲁国,说要管仲。鲁国的大臣施伯说:“齐国想要管仲,可不是要杀了他,而是想重用他啊!要是重用管仲,对鲁国来说就是个大麻烦。不如咱们杀了他,把他的尸体交给齐国算了。”可是鲁庄公没听,结果管仲被囚禁在了鲁国。齐国上下都非常想念管仲。
十三年,鲁庄公和曹沬在柯地跟齐桓公会面。曹沬竟然劫持了齐桓公,逼着齐桓公把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还给鲁国。等盟约立下之后,曹沬才放了齐桓公。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劝了他,最后还是把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十五年,齐桓公开始称霸诸侯。二十三年,鲁庄公去齐国观看社祭活动。
三十二年,一开始,庄公在党氏旁边修建高台,看到了孟女,非常喜欢她,就答应立她为夫人,还割破胳膊盟誓呢。孟女后来生下了儿子斑。斑长大后,看上了梁氏的女儿,就去梁家看她。结果,有个叫荦的马夫竟然在墙外和梁氏的女儿调情。斑一怒之下,就鞭打了荦。庄公听说后说:“荦力气那么大,你竟然把他杀了,这小子还没到该鞭打的地步,就应该先把他关起来。”所以,斑没被允许杀掉荦。
没多久,庄公就病了。庄公有三个弟弟,老大叫庆父,老二叫叔牙,老三叫季友。庄公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夫人,叫哀姜。哀姜没有儿子。哀姜的妹妹叫叔姜,她生了个儿子叫开。庄公没有嫡子,特别宠爱孟女,想立孟女的儿子斑为继承人。庄公生病了,就问弟弟叔牙该立谁为继承人。叔牙说:“鲁国一直都是兄终弟及的传统啊。庆父还在,可以让他继承王位,您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庄公担心叔牙想立庆父为君,就又去问季友。季友说:“为了立斑为君,我愿意付出生命!”庄公说:“刚才叔牙想立庆父,这该怎么办呢?”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思,让叔牙去针巫氏那里,然后让针季劫用鸩酒毒死了叔牙,还对叔牙说:“喝了这个,你死后就能有人祭祀你;要是不喝,死了就没人祭祀你了。”叔牙就喝了毒酒死了,鲁国就立他的儿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庄公死了,季友最终按照庄公的遗愿,立斑为君。 在为庄公守丧期间,季友住在党氏。
之前庆父和哀姜私通,想立哀姜妹妹的儿子开为君。等到庄公死了,季友立斑为君后,十月己未,庆父就指使那个马夫荦,在党氏杀了鲁公子斑。季友逃到了陈国。庆父最终立了庄公的儿子开为君,这就是湣公。
公元前690年,鲁湣公在位第二年,庆父和哀姜的奸情越来越明目张胆。哀姜和庆父合谋要杀了湣公,然后扶持庆父上位。庆父就派卜齮在武闱(宫门)袭击杀害了湣公。
季友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带着湣公的弟弟申到鲁国,请求鲁国把申立为国君。鲁国上下都想要诛杀庆父。庆父害怕了,逃到了莒国。于是季友拥立子申为鲁国国君,这就是鲁釐公。釐公也是鲁庄公的儿子。哀姜害怕被追究责任,也逃到了邾国。季友带着礼物去莒国请求庆父回来,庆父回来后,季友却派人要杀了他。庆父请求逃走,季友没答应,而是派大夫奚斯哭丧般地去见庆父。庆父听到奚斯的声音,就自杀了。齐桓公听说哀姜和庆父的乱伦行为危及鲁国,就把哀姜从邾国召回,然后杀了她,把她的尸体送回鲁国,在鲁国示众。鲁釐公请求下葬了哀姜。
季友的母亲是陈国人,所以季友母亲去世后,陈国派人送季友和子申回鲁国。季友出生前,他父亲鲁桓公让人占卜,卜辞说:“如果是男孩,就叫他‘友’,他会在两社之间,成为鲁国的支柱。如果季友死了,鲁国就不会兴盛。”季友出生后,手掌上果然有个“友”字,于是就给他取名“友”,号称成季。后来季友的后代就成了季氏,庆父的后代则成了孟氏。
鲁釐公元年,鲁国在汶阳鄪封地封赏了季友,季友担任了鲁国的相国。
鲁釐公九年,晋国的里克杀死了他的国君奚齐和卓子。齐桓公率领鲁釐公讨伐晋国的叛乱,军队到达高梁就返回了,最后齐桓公扶持晋惠公继位。十七年,齐桓公去世。二十四年,晋文公即位。
鲁釐公三十三年,釐公去世,他的儿子兴继位,这就是鲁文公。
鲁文公元年,楚国太子商臣杀害了他的父亲楚成王,自立为王。三年,鲁文公去晋国朝拜晋襄公。
鲁文公十一年十月甲午日,鲁国在咸地打败了翟国,俘获了翟国的大将乔如。富父终甥掐住乔如的喉咙,用戈杀死他,把他的头埋在子驹家门口,向宣伯报捷。
一开始,宋武公当政的时候,鄋瞒(地名)攻打宋国,宋国的司徒皇父带兵抵抗,结果在长丘打败了鄋瞒,还抓了他们的首领长翟缘斯。后来晋国灭掉路国,抓到了乔如的弟弟棼如。齐惠公二年,鄋瞒又去打齐国,齐国王子城父抓到了鄋瞒的弟弟荣如,把他的脑袋挂在北门示众。卫国人则抓到了鄋瞒的另一个弟弟简如。就这样,鄋瞒国最终灭亡了。
十五年,季文子出使晋国。
十八年二月,鲁文公去世了。文公有两个老婆:大老婆是齐国公主,叫哀姜,生了个儿子叫恶及视;小老婆叫敬嬴,文公特别宠爱她,她生了个儿子叫俀(jiǎo)。俀私底下和襄仲勾结,襄仲想立俀为君,但是叔仲不同意。襄仲就跑去求齐惠公帮忙,齐惠公刚上任,想和鲁国搞好关系,就答应了襄仲。那年冬天十月,襄仲杀了文公的嫡子恶及视,立俀为国君,这就是鲁宣公。哀姜回齐国后,哭着穿过集市,边哭边说:“老天爷啊!襄仲太不像话了,杀了嫡子立庶子!”集市上的人都跟着哭,鲁国人因此把这事儿叫“哀姜哭市”。从这以后,鲁国的国君地位下降了,三桓家族势力却越来越强大。
宣公俀在位十二年,楚庄王很厉害,包围了郑国。郑国国君投降了,楚庄王又让他复国了。
十八年,宣公去世,他的儿子黑肱继位,这就是鲁成公。季文子说:“让我后悔的是,当初襄仲杀嫡立庶,失去了大好的助力啊!”襄仲当初立了宣公,宣公的公孙归父又很受宠。宣公想削弱三桓家族的势力,还跟晋国商量着一起打三桓。结果宣公死了,季文子对此很生气,归父逃到了齐国。
成公二年春天,齐国攻打鲁国,占领了隆地。夏天,鲁成公和晋国的郤克一起打败了齐顷公,齐国把侵占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四年,成公去晋国,晋景公对鲁国不怎么尊重。鲁国想背叛晋国,和楚国联盟,有人劝阻,所以这事儿没成。十年,成公又去晋国。晋景公死了,成公留在晋国送葬,鲁国对此事秘而不宣。十五年,鲁国才开始和吴王寿梦在钟离相会。
十六年,宣伯向晋国告密,想除掉季文子。季文子为人正直,晋国人没答应宣伯。
十八年,成公去世,他的儿子午继位,这就是鲁襄公。当时襄公才三岁。
襄公元年,晋国拥立悼公。前一年冬天,晋国的栾书杀死了他们的国君厉公。四年,襄公去晋国朝见晋悼公。
五年后,季文子去世了。他家里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侍,马厩里没有吃精粮的马匹,府库里也没有金银财宝,就是这样清廉地辅佐了三位国君。大家伙都说:“季文子真是廉洁忠正啊!”
九年,鲁国和晋国一起攻打郑国。晋悼公在卫国给襄公戴冠,季武子跟着去了,负责协助处理相关的礼仪。十一年,鲁国的三桓家族各自组建了军队。十二年,鲁襄公去晋国朝拜。十六年,晋平公即位。二十一年,鲁襄公又去晋国朝拜晋平公。
二十二年,孔子出生了。二十五年,齐国的崔杼杀了自己的国君庄公,立他的弟弟景公为新的国君。二十九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鲁国,询问周朝的音乐,他完全理解了其中的含义,鲁国人都对他很敬佩。
三十一年六月,鲁襄公去世了。九月,太子也死了。鲁国人就立了齐国归来的公子裯为国君,这就是鲁昭公。昭公十九岁,还像个孩子一样。穆叔不同意立他,说:“太子死了,还有他的弟弟可以立,为什么不立长子呢?年龄相当就选贤能的,如果年龄也差不多就应该占卜决定。现在这个裯不是嫡子,而且还在服丧期间却喜形于色,如果真的立他为君,一定会给季氏带来麻烦的。”季武子没听他的,还是立了昭公。等到昭公下葬的时候,竟然三次更换丧服。大家伙都说:“这说明他做事没有始有终啊!”
昭公三年,鲁昭公去晋国朝拜,到了黄河边,晋平公却把他打发回去了,鲁国人觉得很丢脸。四年,楚灵王在申地召集诸侯会盟,昭公以生病为由没去。七年,季武子去世了。八年,楚灵王在章华台召见昭公。昭公去祝贺,楚灵王赏赐给他很多珍贵的器物;后来又后悔了,又用欺骗的手段把东西夺了回去。十二年,昭公去晋国朝拜,又到了黄河边,晋平公再次把他打发回去了。十三年,楚国的公子弃疾杀了他的国君灵王,自立为王。十五年,鲁昭公去晋国朝拜,晋国还留他在那里参加晋昭公的葬礼,鲁国人觉得很丢脸。二十年,齐景公和晏子一起打猎,顺便到鲁国来询问礼仪。二十一年,鲁昭公再次去晋国朝拜,到了黄河边,又被晋平公打发回去了。
二十五年春天,鸲鹆鸟来筑巢了。师己说:“文成时代流传的童谣说:‘鸲鹆来巢,公在乾侯。鸲鹆入处,公在外野。’”
季氏和郈氏因为斗鸡的事儿闹翻了!季氏的鸡羽毛漂亮,郈氏的鸡脚上带金子做的距,结果季平子生气了,直接带兵打郈氏。郈昭伯当然也火大了,跟季平子杠上了。 这还没完,臧昭伯的弟弟竟然偷偷摸摸地造谣陷害臧氏,还躲在季氏那儿。臧昭伯一气之下,把季氏的人抓了起来。季平子更生气了,也把臧氏的老人给抓了。臧氏和郈氏没办法,只好向昭公告状。
昭公在九月戊戌这天,带兵攻打季氏,直接打进去了!季平子爬上高台求饶,说:“大王您被谗言蒙蔽了,没看清我的罪过,要杀就杀吧,求您让我搬到沂水边上。”昭公不同意。季平子又求着说:“把我囚禁在鄪地吧!”还是不行。他又说:“让我带五辆车逃走吧!”还是不行。这时候,子家驹出来劝昭公:“大王,您还是答应他吧!季氏掌权很久了,跟着他们的人很多,他们要是合伙造反,可就麻烦了。”昭公还是没听。郈氏那边却嚷嚷着:“必须杀了他!”
叔孙氏的一个大臣叫戾,他跟手下的人说:“有季氏和没季氏,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大家说:“没有季氏,也就没有叔孙氏了!”戾说:“对!咱们得救季氏!”于是,叔孙氏的人马就打败了昭公的军队。孟懿子听说叔孙氏赢了,也趁机杀了郈昭伯。因为郈昭伯是昭公派去的使者,所以孟氏就顺势把这笔账给算了。这下好了,三家一起攻打鲁昭公,昭公没办法,只好逃跑了。己亥这天,昭公逃到了齐国。齐景公说:“我愿意拿出千户的土地来供奉您。”子家说:“抛弃周公留下的基业,去当齐国的臣子,这合适吗?”于是,齐景公打消了这个念头。子家又说:“齐景公这个人不靠谱,不如早点去晋国吧。”昭公没听。叔孙氏见到昭公回国了,也去见季平子,季平子连连叩头谢罪。本来想迎接昭公回国,但孟孙氏和季孙氏后来又后悔了,就作罢了。
第二十六年春天,齐国攻打鲁国,占领了郓地,把昭公安置在那里。夏天,齐景公打算把昭公接回齐国,还下令不准接受鲁国的贿赂。结果申丰、汝贾竟然偷偷地给了齐国的臣子高龁、子将五千石粮食。子将就对齐景公说:“大臣们不能好好侍奉鲁君,其中必有蹊跷。宋元公为了鲁国去晋国求救,结果半路死了。叔孙昭子也为了把鲁君接回国,结果无病而死。难道是上天抛弃了鲁国?还是鲁君得罪了鬼神?大王,您还是等等看吧。”齐景公听了他的话,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公元前502年,鲁昭公去晋国求救,想回鲁国当国君。季平子私下贿赂了晋国的六卿,六卿们收了季家的好处,就劝晋国国君别让昭公回去。晋国国君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让昭公继续住在乾侯(地名)。第二年,昭公跑到郓地(地名)。齐景公派人送书信给昭公,信里自称是昭公的“主君”,昭公觉得很丢脸,很生气,就离开了乾侯。公元前499年,晋国想把昭公送回鲁国,还召见了季平子。季平子穿着粗布衣服,光着脚跑去晋国,向六卿赔罪。六卿跟晋国人说:“晋国想让昭公回去,可是鲁国百姓不同意。” 于是,晋国打消了这个念头。公元前498年,昭公死在了乾侯。鲁国人一起拥立昭公的弟弟宋为国君,这就是鲁定公。
鲁定公即位后,赵简子问史墨:“季氏家族会灭亡吗?”史墨回答说:“不会。季友对鲁国有大功,被封在鄪地,成为上卿,到了文子、武子这一代,家族势力越来越大。鲁文公死后,东门氏杀死了嫡子,立了庶子为君,鲁国国君从此失去了政权。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季氏手里,到现在已经四代国君了。老百姓都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国君,季氏凭什么能掌握鲁国?所以说,当国君要谨慎对待权力和名声,不能轻易交给别人。”
公元前495年,季平子死了。阳虎私下里很生气,把季桓子抓了起来,逼他发誓,才放了他。公元前493年,齐国打败了鲁国,占领了郓地,还把郓地封给了鲁国的阳虎,让他帮助齐国管理鲁国。公元前492年,阳虎想把三桓家族的嫡子都杀掉,扶植他喜欢的一些庶子来代替他们。他抓了季桓子,想杀了他,季桓子装傻充愣才逃脱。三桓家族联合起来攻打阳虎,阳虎逃到阳关(地名)躲了起来。公元前491年,鲁国军队攻打阳虎,阳虎逃到齐国,后来又逃到晋国的赵氏那里。
公元前490年,鲁定公和齐景公在夹谷(地名)会面,孔子担任鲁国的使者。齐国想趁机袭击鲁定公,孔子用礼仪和外交手段,驳斥了齐国的无理要求,齐景公害怕了,只好作罢,退还了侵占的鲁国土地,并道歉。公元前488年,鲁国派仲由去拆毁三桓家族的城墙,收缴他们的武器。孟氏不肯拆城墙,鲁国就攻打孟氏,但没有成功,只好作罢。季桓子收受了齐国送来的女乐,孔子为此离开了鲁国。
公元前485年,鲁定公死了,他的儿子继位,这就是鲁哀公。公元前480年,齐景公死了。公元前479年,齐国的田乞杀死了齐景公的儿子,自立为国君。
公元前506年,吴王夫差那个家伙,非要攻打齐国,打到缯地(今山东曹县),还强迫鲁国提供大量的牲畜。季康子就派子贡去跟吴王和太宰嚭好好说说,用礼仪劝退他们。吴王说:“我身上都纹身了,还讲究什么礼仪啊?” 一听这话,吴王也就罢兵了。
公元前505年,吴国又帮邹国打鲁国,打到鲁国城下,然后才盟誓罢兵。结果齐国来打我们,还抢走了我们三个城邑。公元前503年,吴国又来攻打齐国的南部。公元前502年,齐国又来打鲁国。季氏因为冉有立了功,就想起了孔子,孔子这才从卫国回鲁国。
公元前498年,齐国的田常杀死了齐简公,发生在俆州(今山东省临淄县)。孔子建议鲁哀公出兵讨伐,但哀公没同意。公元前497年,鲁哀公派子服景伯和子贡去跟齐国谈判,齐国最终把侵占鲁国的土地还给了我们。田常刚当上相国,想跟各诸侯国搞好关系。
公元前496年,孔子去世了。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灭掉了吴王夫差。公元前475年春天,季康子死了。夏天,鲁哀公担心三桓家族的势力太大,想利用其他诸侯国来压制他们,三桓家族也担心哀公会对他们动手,所以君臣之间矛盾重重。哀公在陵阪游玩的时候,在街上遇到了孟武伯,问他:“我还能活多久?”孟武伯说:“我不知道。”哀公想利用越国来对付三桓家族。八月,哀公去了陉氏(地名)。三桓家族攻打哀公,哀公逃到卫国,又去了邹国,最后去了越国。鲁国百姓把哀公迎了回来,哀公最后死在了有山氏(地名)。他的儿子子宁继位,就是鲁悼公。
鲁悼公当政的时候,三桓家族的势力更加强大,鲁国就像一个小小的诸侯国一样,处处受制于三桓家族。公元前453年,三晋灭掉了智伯,瓜分了他的土地。公元前437年,鲁悼公死了,他的儿子子嘉继位,就是鲁元公。鲁元公在位21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子显继位,就是鲁穆公。鲁穆公在位33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子奋继位,就是鲁共公。鲁共公在位22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子屯继位,就是鲁康公。鲁康公在位9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子匽继位,就是鲁景公。鲁景公在位29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子叔继位,就是鲁平公。这时候,六个大国都称王了。
鲁平公在位12年,秦惠王死了。20年后,鲁平公去世,他的儿子子贾继位,就是鲁文公。鲁文公元年,楚怀王死在了秦国。23年后,鲁文公去世,他的儿子子雠继位,就是鲁顷公。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顷王只好带着人马跑到陈国去避难。十九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59年,楚国又来打咱们鲁国,把徐州给抢走了。到了公元前254年,楚考烈王又把鲁国给灭了。咱们鲁顷公在楚国被灭后逃到下邑,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鲁国的祭祀也断了。最后,鲁顷公死在了柯这个地方。
从周公开始算起,到鲁顷公为止,一共传了三十四代国君。
司马迁说:我听说孔子曾经感叹说:“鲁国的国风衰败到如此地步啊!洙泗一带,也变得荒凉萧条了。”你看庆父、叔牙以及闵公在位的时候,鲁国是多么的混乱啊!还有隐公、桓公时期的那些事;襄公杀掉嫡子而立庶子;后来更是出现了三家分晋,他们北面称臣,却私下里攻打昭公,逼得昭公不得不逃亡。虽然鲁国还保留着一些揖让的礼仪,但实际上的作为,却又是多么的暴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