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周朝的始祖)的儿子,也是周王季历的哥哥。季历很贤明,而且有个非常优秀的儿子叫昌,周太王想立季历和他的儿子昌为继承人。于是,太伯和仲雍就跑到荆蛮地区去了,他们还纹身剃发,表示自己不愿意当继承人,以此来避让季历。后来季历果然继承了王位,就是周王季,而他的儿子昌后来就成了周文王。太伯跑到荆蛮后,自称是句吴,荆蛮的人民都很敬重他,于是就跟随他的人家有上千户,拥立他做了吴国的国君,也就是吴太伯。

太伯去世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仲雍继位,称为吴仲雍。仲雍死后,他的儿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后,他的儿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后,他的儿子周章继位。这时候周武王已经灭掉了商朝,他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当时已经是吴国的国君了,周武王就封了他。还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了周朝北边以前的夏朝都城——夏虚,这就是虞仲,他也成为了诸侯。

周章死后,他的儿子熊遂继位;熊遂死后,他的儿子柯相继位;柯相死后,他的儿子强鸠夷继位;强鸠夷死后,他的儿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死后,他的儿子柯卢继位;柯卢死后,他的儿子周繇继位;周繇死后,他的儿子屈羽继位;屈羽死后,他的儿子夷吾继位;夷吾死后,他的儿子禽处继位;禽处死后,他的儿子转继位;转死后,他的儿子颇高继位;颇高死后,他的儿子句卑继位。这时候晋献公灭掉了周朝北边的虞国,为日后晋国攻打虢国做准备。句卑死后,他的儿子去齐继位;去齐死后,他的儿子寿梦继位。寿梦继位后,吴国开始强大起来,称王了。

从太伯建立吴国开始,到周武王灭商,一共五代,周武王封了太伯的后代为两个诸侯国:一个虞国,在中原地区;一个吴国,在荆蛮之地。十二代之后,晋国灭掉了中原的虞国。虞国灭亡后过了两代,蛮夷之地的吴国却兴盛起来了。从太伯到寿梦,一共十九代。

寿梦当了二年王,楚国有个逃亡的大夫叫申公巫臣,他怨恨楚国的大将子反,就逃到晋国去了。他从晋国来到吴国,教吴国人使用兵法和乘车作战,还让他的儿子当吴国的外交官,从此吴国开始和中原地区有了联系。吴国开始攻打楚国。十六年后,楚共王率兵攻打吴国,打到了衡山。

话说二十五年后,吴王寿梦驾崩了。寿梦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诸樊,老二叫余祭,老三叫余眜,老四就是有名的季札。季札特别优秀,寿梦本来想立他为王,但季札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没办法,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王,让他先代理国政。

诸樊当上国王的第一年,丧事办完之后,他就想把王位让给季札。季札连忙推辞说:“你看啊,以前曹宣公去世的时候,那些诸侯和曹国人都没按规矩办事,想立子臧为国君,结果子臧拒绝了,这才保全了曹国的名声,大家都夸他‘能守节矣’。现在您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谁敢反对您呢?当国王可不是我的风格。虽然我没什么本事,但我愿意效仿子臧那样,坚持自己的原则。”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为王,季札没办法,只好放弃自己的家业,去田里耕地,这才算打消了大家的念头。这一年秋天,吴国跟楚国打仗,结果吴国军队被打败了。 四年后,晋平公刚刚继位。

过了十三年,诸樊王去世了。他临终前下令把王位传给弟弟余祭,并且规定要按顺序传下去,最终要把王位传给季札,这样才能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也才能表彰季札的高尚品德。兄弟几个都想当国王,但诸樊的安排让他们逐步过渡,最终实现目标。后来,季札被封在延陵,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延陵季子。

余祭当了三年王,齐国的丞相庆封犯了罪,逃到吴国来投奔。吴王把朱方县赏赐给庆封作为他的封地,还把公主嫁给他,让他在吴国的生活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

四年后,吴国派季札去鲁国,顺便欣赏一下周朝的音乐。他听完《周南》、《召南》后说:“真好啊,这是周朝的开端,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勤劳而不抱怨。”

接着,他又听完了《邶》、《鄘》、《卫》三国的乐歌,评价道:“真好啊,音乐深沉而悠远,表达了忧虑却不困顿的情感。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都有这样的美德,这大概就是卫国的风俗吧?” 之后他又听完了《王》、《郑》、《齐》、《豳》、《秦》、《魏》、《唐》、《陈》等国的乐歌,分别评价道:“真好啊,音乐表达了思虑却不害怕,这是周朝东部的风俗吗?”“这音乐太纤细了,老百姓受不了,恐怕要先灭亡吧?”“真好啊,气势磅礴,像大风一样,守护着东海的是太公吧?这个国家不可估量啊!”“真好啊,音乐宽广而舒缓,快乐而不放纵,这是周公东迁后的风俗吗?”“这就是夏朝的音乐风格啊。能像夏朝一样,就能强大,强大到极致,这是周朝古老的传统吗?”“真好啊,音乐平和而宽广,既宽容又简易,以德行辅佐,这是盟主的风范啊!”“思虑很深啊,难道是继承了陶唐氏的遗风?不然,怎么会忧虑如此深远?如果不是有良好的道德传承,谁能做到这样?”“这个国家没有明君,还能长久吗?”从郐国以下的乐歌,他都没有批评。

他又听完了《小雅》、《大雅》、《颂》三篇的乐歌,分别评价道:“真好啊,思虑周全而不反复,有怨言也不说出来,这是周朝道德衰落的表现吗?但仍然保留着先王遗留下来的民风。”“宽广啊,和谐啊,音乐曲折却有正直的品格,这是文王的德行啊!”“到了极致啊!正直而不傲慢,委婉而不屈服,亲近而不逼迫,疏远而不疏离,变化而不放纵,反复而不厌倦,悲伤而不忧愁,快乐而不荒唐,使用而不匮乏,广阔而不张扬,施舍而不浪费,获取而不贪婪,安居而不沉沦,行动而不浮躁。五声音调和谐,八风和顺,节奏有度,遵守秩序,这是盛德的共同之处啊!”

最后,季札观看了《象箾》、《南籥》、《大武》、《韶护》、《大夏》、《招箾》等舞蹈,并分别评价道:“真好啊,仍然令人感动!”“真好啊,周朝的盛世大概就是这样吧?”“圣人的胸怀如此宽广,仍然感到惭愧,圣人的境界真是难啊!”“真好啊,勤劳却不得善果!除了禹,谁能做到这样?”“德行达到了极致啊,非常伟大,如同天一样无所不覆盖,如同地一样无所不承载,即使是再伟大的德行,也无法超越它了。我看够了,如果还有其他的乐舞,我不敢再看了。”

我去了鲁国,然后又去了齐国。我跟晏平仲说:“您得赶紧把城邑和政事交出来。要是不交出城邑和政事,就会免除灾祸。齐国的政事总要落在谁手里;要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人,灾祸就不会平息。”所以晏子就借着陈桓子把政事和城邑交了出来,因此免除了栾高之难。

接下来,我离开了齐国,出使郑国。我见到了子产,就像老朋友重逢一样。我对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奢侈无度,灾难就要来了,政事一定会落到你手里。你执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以礼为准则。不然的话,郑国就要败亡了。”离开郑国后,我去了卫国。我跟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有很多君子,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从卫国到晋国,我打算在宿地住下,听到钟声,我说:“奇怪啊!我听说过,口才好却没德行的人,一定会遭到杀身之祸。您因为触犯了国君的罪过才来到这里,害怕还来不及,怎么还能背叛呢?您在这里,就像燕子在帷幕上筑巢一样。国君正在服丧,您怎么能听音乐呢?”于是,我就离开了那里。文子听说这件事后,一辈子都不再听琴瑟了。

到了晋国,我跟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恐怕要被这三家瓜分了!”将要离开的时候,我对叔向说:“您要努力啊!国君奢侈,而且有很多贤臣,大夫们都很富有,政事将掌握在这三家手里。您为人正直,一定要想办法免除灾祸。”

季札最初出使诸侯国,北上经过徐国的时候,徐国国君很喜欢季札的宝剑,但不好意思开口。季札心里明白,因为要出使上国,所以没有献上。等到回来经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于是他就解下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随从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还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当初我心里已经答应他了,怎么能因为他的死而违背我的心意呢!”

过了七年,楚国公子围杀死了楚王夹敖而自立,这就是楚灵王。十年后,楚灵王召集诸侯一起攻打吴国的朱方,并且要讨伐齐国的庆封。吴国也攻打楚国,夺取了三个城邑就撤兵了。十一年,楚国攻打吴国,到达雩娄。十二年,楚国再次来攻打,驻扎在乾溪,楚军战败逃跑。

十七年,楚王余祭死了,他的弟弟余眜继位。王余眜在位两年,楚国公子弃疾杀死了楚灵王而自立。

四年后,王余眜死了,大家想把王位传给他的弟弟季札。结果季札推辞了,直接跑路了。吴国人就开始议论纷纷:“先王有遗命,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王位,这可是必须得把季札请回来的啊!季札现在逃跑了,那王余眜的儿子就应该继承王位了。既然王余眜已经死了,那他的儿子就应该当王。” 于是,他们就立了王余眜的儿子僚当了国王。

王僚当了二年王,公子光带兵去攻打楚国,结果打输了,连王室的船都被楚国人抢走了。公子光害怕了,又赶紧去偷袭楚国,这才把王室的船抢了回来。

五年后,楚国的逃亡大臣伍子胥投奔了吴国,公子光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个公子光啊,是吴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他父亲兄弟四人,王位应该传到季札手里。可季札不肯接受王位,他父亲却先当了王;如果王位不传给季札,那按辈分就应该轮到他了。所以他暗中招揽人才,准备夺取王僚的王位。

八年的时候,吴国派公子光去攻打楚国,结果大获全胜,还把楚国旧太子建的母亲从居巢接了回来。接着,公子光又向北进攻,打败了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九年,公子光再次攻打楚国,攻下了居巢和钟离。话说一开始,楚国边境卑梁氏的一个姑娘和吴国边境的一个姑娘因为争抢桑树叶子吵了起来,两家人打了起来,最后两国边境的长官也跟着打了起来,结果吴国的边境城池被灭了。吴王大怒,所以才下令攻打楚国,最后攻下了楚国的两座重要城市就撤兵了。

伍子胥刚到吴国的时候,就劝吴王僚攻打楚国,说这很有利可图。公子光却说:“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国杀害了,他只是想报仇而已,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这样一来,伍子胥就看出来公子光另有打算,于是他找到了勇士专诸,把他介绍给了公子光。公子光很高兴,就收了伍子胥做宾客。伍子胥就退隐田园,等待专诸行动。

十二年冬天,楚平王死了。第二年春天,吴国想趁楚国丧事之机攻打楚国,派公子盖余和烛庸带兵包围了楚国的六、灊两地。同时,还派季札去晋国,观察诸侯们的反应。楚国派兵切断了吴军的退路,吴军回不去了。这时候,吴国公子光说:“现在这个机会不能错过!”他告诉专诸:“不冒险哪能有所收获!我是真正的王位继承人,应该继承王位,我想夺取王位。季札虽然来了,也不会阻止我。”专诸说:“王僚是可以杀的。他母亲年老体弱,儿子年幼,而两位公子又带兵攻打楚国,楚国又切断了他们的后路。现在吴国对外被楚国困住,国内又没有正直敢言的大臣,所以没人能奈何我。”公子光说:“我的生死,就交给你了。”

四月丙子日,公子光把武士藏在暗室里,然后去拜见王僚喝酒。王僚在路上安排了士兵站岗,从王宫到公子光家,门阶、走廊、座位,都是王僚的亲信,每人手里都拿着矛。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走进暗室,让专诸把匕首藏在烤鱼里端上去。专诸趁机用匕首刺杀了王僚,矛和匕首都插在了王僚的胸膛上,于是王僚被杀死了。公子光最终取代王僚当上了吴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还把专诸的儿子封为卿。

季札到了之后说:“只要先王的祭祀没有中断,百姓没有失去国君,社稷得到供奉,那么他就是我的国君。我有什么好怨恨的呢?哀悼死去的,服侍活着的,等待天命。我不是为了制造混乱才来的,谁当了国君我就服从谁,这是先人的道理。”说完这些话,季札去祭奠了王僚的坟墓,然后恢复了原来的职位等待。吴国公子烛庸、盖余两人带兵被困在楚国,听说公子光杀了王僚自立为王,就带着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把他们封在了舒地。

阖庐当上吴王的第一年,重用伍子胥做行人,让他参与国家大事。楚国杀了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逃到吴国,吴国封他做了大夫。

三年后,吴王阖庐和伍子胥、伯嚭带兵攻打楚国,攻克了舒地,杀了吴国逃亡的两位公子。公子光想攻打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太累了,现在还不行,等一等吧。”第四年,吴国又攻打楚国,夺取了六、灊两地。第五年,吴国攻打越国,打败了越国。第六年,楚国派子常和囊瓦攻打吴国。吴国迎战,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取了楚国的居巢,然后回师。

九年了,吴王阖庐问伍子胥和孙武:“当初你们说攻打郢都时机未到,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伍子胥和孙武回答说:“楚国的将军子常贪婪成性,而且唐国和蔡国都对楚国不满。大王如果一定要大举进攻,必须先争取唐国和蔡国的支持才行。” 阖庐听取了他们的建议,集结大军,联合唐国和蔡国一起西征楚国,一直打到了汉水。楚国也派兵抵抗,两军在汉水边列阵对峙。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槩,急着想打仗,阖庐没同意。夫槩说:“大王您已经把军队交给我了,打仗要讲究个迅速有效,还等什么呢?” 于是,夫槩就率领他手下的五千人,偷偷摸摸地袭击楚军,楚军大败,溃不成军。吴王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郢都,前后打了五仗,楚军五战五败。楚昭王逃出了郢都,先跑到郧国。郧国国君的弟弟想杀掉楚昭王,楚昭王只好和郧国国君一起逃到随国。吴军攻入郢都。子胥和伯嚭鞭打了楚平王的尸体,为他们的父亲报仇雪恨。

十年春天,越国听说吴王在郢都,吴国国内空虚,于是就来攻打吴国。吴国派出一支军队去抵抗越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派兵帮助楚国攻打吴国,吴军被打败了。阖庐的弟弟夫槩看到秦国和越国联合起来打败了吴国,吴王却久久不回国,于是夫槩逃回吴国,自立为吴王。阖庐听说后,就带兵回国,攻打夫槩。夫槩战败,逃到了楚国。楚昭王在九月得以回到郢都,并且把夫槩封在了堂溪,让他做了堂溪氏。十一年,吴王派太子夫差攻打楚国,占领了番地。楚国害怕了,离开了郢都,迁都到鄀。

十五年,孔子做了鲁国的宰相。

十九年夏天,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在槜李迎战。越国派敢死队向吴军挑战,三次冲进吴军阵营,然后高喊一声,自刎而死。吴军看得目瞪口呆,越国军队乘机进攻吴军,在姑苏打败了吴军,吴王阖庐的手指受伤,吴军后退了七里。吴王阖庐因为伤势过重而死。阖庐临死前立太子夫差为王,并告诫他:“你千万别忘了勾践杀害你父亲的仇恨!” 夫差回答说:“孩儿不敢!”三年后,夫差终于报了越国的仇。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上任的第一年,就提拔伯嚭当了宰相。夫差特别喜欢练兵射箭,心里一直想着报仇雪恨,打败越国。

第二年,夫差集中精锐部队去攻打越国,在夫椒大败越军,算是为姑苏之战报了仇。越王勾践带着五千精兵躲到会稽山,派大夫范蠡去贿赂吴国的宰相伯嚭,请求臣服吴国,当吴国的附属国。夫差本来想答应,但是伍子胥极力劝阻说:“以前有个叫过氏的部落,杀了斟灌部落去攻打斟寻部落,灭掉了夏朝的帝相。帝相的妃子后缗当时正怀孕,逃到有仍部落生下了少康。少康在有仍部落当了牧正。过氏还想杀少康,少康就逃到了有虞部落。有虞部落怀念夏朝的恩德,就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在纶地给他封邑,给了他一块田地和一支军队。后来少康收复了夏朝的百姓,安抚了夏朝的官吏,派人诱骗过氏,最终灭掉了过氏,恢复了禹的功业,祭祀夏朝的祖先,没有丢掉夏朝的旧制。现在吴国的实力比不上当时的过氏,而勾践比少康还要厉害。现在不趁机灭掉他,反而要对他宽容,这太危险了!再说勾践这个人吃苦耐劳,现在不灭了他,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夫差没听伍子胥的,听信了宰相伯嚭的话,最终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和越国订立盟约后撤兵了。

七年后,夫差听说齐景公死了,齐国大臣们争权夺利,新国君软弱无能,于是就兴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又劝谏说:“越王勾践吃穿都很简朴,还经常慰问百姓,他一定在积蓄力量。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现在越国就如同我们心里的病,大王却不去先解决它,反而去攻打齐国,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夫差还是不听,执意北伐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军。军队到达缯地后,夫差还召见了鲁哀公,向鲁国索要大量的财物。季康子派子贡用周朝的礼仪劝说吴国宰相伯嚭,这才使得夫差停止了索要。夫差在齐鲁南部夺取了一些土地。九年,吴国又出兵攻打鲁国,到达鲁国后,与鲁国订立盟约后撤兵。十年,吴国又趁机攻打齐国,然后回师。十一年,吴国再次北伐齐国。

越王勾践带着一大堆人去吴国朝见吴王,还送了很多贵重的礼物,吴王高兴坏了。只有伍子胥心里害怕,他说:“这是要亡吴啊!”他劝吴王说:“越国就在我们心脏地带,现在他们在齐国混得风生水起,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随时可以用来对付我们。再说,盘庚的告诫里就有‘颠越勿遗’(不要忘记越国的威胁)这句话,商朝就是因为轻敌才灭亡的。”吴王不听,还派伍子胥去齐国办事。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家族,然后回来向吴王复命。吴王听说这件事后,勃然大怒,赐给伍子胥一把精美的剑让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在我的墓上种梓树,将来可以做成器物。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国东门,看着越国灭亡吴国!”

齐国的鲍氏家族杀了齐悼公。吴王听说后,在军营门外哭了三天,然后从海上攻打齐国。结果齐国打败了吴国,吴王只好带兵回国。

过了十三年,吴国在橐皋召集鲁国和卫国的国君开会。

十四年春天,吴王在黄池召集诸侯开会,想称霸中原,顺便扶持一下周天子。六月丙子日,越王勾践攻打吴国。乙酉日,五千越军与吴军作战。丙戌日,俘虏了吴国太子友。丁亥日,越军攻入吴国都城。吴国人向夫差报告战败的消息,夫差很讨厌听到这个消息。有人把这个消息泄露了出去,吴王大怒,在军营里杀了七个人。七月辛丑日,吴王和晋定公争论谁的地位更高。吴王说:“论对周室的贡献,我才是老大!”晋定公说:“论姬姓宗亲,我才是老大!”赵鞅很生气,想攻打吴国,于是就抬高了晋定公的地位。吴王已经盟誓了,和晋国告别后,想攻打宋国。太宰嚭说:“虽然能打赢,但占领后也守不住。”于是吴王带兵回国了。国家失去了太子,内部空虚,吴王长期在外,士兵们都疲惫不堪,所以吴王就派人送重金给越国求和。

十五年,齐国的田常杀了齐简公。

十八年,越国越来越强大。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再次进攻吴国,在笠泽打败了吴军。楚国灭掉了陈国。

话说过了二十年,越王勾践又打起了吴国的注意,开始进攻。第二年,勾践就把吴国给围困住了。到了第二十三年的十一月丁卯日,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勾践想把吴王夫差迁到甬东去,还给他安排了一百户人家让他住。吴王夫差说:“我已经老了,没法再侍奉大王了。我后悔当初没听从伍子胥的劝告,这才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说完,他就自杀了。越王灭了吴国以后,杀了吴国的太宰伯嚭,因为他认为伯嚭不忠诚,然后就回国了。

司马迁说:孔子说过,“太伯真是道德高尚啊,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老百姓都没法用言语来赞美他。”我读了春秋古文,才知道中国的虞国、荆蛮、句吴这几个国家,其实都是兄弟。延陵季子真是仁心仁德,对义气看得很重,而且眼光敏锐,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哎,真是个胸怀宽广、知识渊博的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