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是汉中人,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当了朝廷的侍郎。当时皇上问那些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国,还把月氏国王的头颅当酒杯用,月氏人逃跑了,一直怀恨匈奴,找不到盟友一起报仇。汉朝正想消灭匈奴,听到这个消息,就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是去月氏的路上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盘,所以就招募能胜任这项任务的人。张骞挺身而出,他跟一个叫甘父的匈奴人一起从陇西出发,要去月氏。
结果在匈奴境内被抓了,匈奴人把他押到单于面前。单于把他扣留下来,说:“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边,汉朝怎么能派使者过去呢?我想派使者去攻打你们汉朝,汉朝会答应吗?”单于把张骞扣押了十多年,还给他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但是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者,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在匈奴待久了,张骞也渐渐放松了警惕。他趁机和自己的随从逃离了匈奴,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国。大宛听说汉朝富有,很想和汉朝通商,但一直没有机会。他们见到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你想去哪里?”张骞说:“我是汉朝派去月氏的使者,被匈奴阻拦了。现在我逃出来了,希望大王能派人护送我。如果我能顺利回到汉朝,汉朝一定会重重地赏赐大王,财物多得说不完。”大宛国王相信了张骞的话,派人护送他,一路经过康居,最终到达了大月氏。
可惜的是,大月氏王已经被匈奴杀了,他的太子继位。大月氏国依附于大夏,地势肥沃,很少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他们觉得离汉朝太远,根本不想报复匈奴。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也没能完成联络月氏的任务。
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多后,决定回国。他翻过南山,想从羌族地区返回汉朝,结果又被匈奴抓住了。他又被扣押了一年多,直到匈奴单于死了,左谷蠡王攻打单于的儿子,匈奴国内大乱,张骞才和他的匈奴妻子、甘父一起逃回了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被封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强壮有力,为人宽厚,讲信用,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甘父本来是匈奴人,箭术高超,在危急时刻能射猎禽兽来解决食物问题。当初张骞出发时有百余人,走了十三年,最后只有两个人活着回来了。
张骞亲身去过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地,还听说过附近还有五六个大国,他把这些情况都详细地报告给了汉武帝。曰:
大宛在匈奴西南,汉朝正西,离咱们汉朝远着呢,得一万多里地。那地方的人民土生土长,种田,种稻子小麦。他们会酿葡萄酒。那儿马特别多,而且是好马,汗血宝马,就是他们那儿特有的马种。他们有城池房屋,大小城镇加起来有七十多个,人口好几十万呢。他们会用弓箭、长矛,骑马射箭打仗。大宛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和于窴。于窴以西,河水都往西流,流进西海;而于窴以东,河水往东流,流进盐泽。盐泽在地下暗流涌动,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那儿玉石很多,黄河带着这些玉石流向中原。楼兰和姑师这些地方也有城池,就在盐泽边上。盐泽离长安大概五千里。匈奴的右翼就在盐泽东边,一直到陇西的边塞,南边和羌族接壤,卡着咱们汉朝的道路。
乌孙在大宛东北,大约两千里路程,他们过着游牧生活,跟着牲畜走,和匈奴人的习俗差不多。能拉弓射箭的战士有好几万人,战斗力很强。所以虽然他们臣服于匈奴,但匈奴强盛的时候,想把他们当作附属国,他们也不愿意去朝见匈奴单于。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概两千里路程,也是游牧民族,和月氏人的习俗差不多。能拉弓射箭的战士有七八万人。他们和大宛是邻国,国家比较小,南边依附月氏,东边依附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大约两千里路程,过着游牧生活,和康居人的习俗差不多。能拉弓射箭的战士有一十多万人。他们住在很大的湖泊旁边,湖泊没有边际,大概就是北海吧。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大约两三千里的距离,住在妫水北边。他们的南边是大夏,西边是安息,北边是康居。他们也是游牧民族,跟着牲畜迁徙,和匈奴人的习俗差不多。能拉弓射箭的战士有一二十万人。以前他们很强大,看不起匈奴,直到冒顿单于崛起,攻破了月氏,一直打到匈奴老上单于那儿,杀了月氏王,还把他的脑袋当酒器用。一开始月氏人住在敦煌、祁连山一带,后来被匈奴打败了,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经过大宛,西边打败了大夏,把他们征服了,然后就在妫水北边建立了王庭。其余一些没跑掉的人,就依附在南山羌族,被称为小月氏。
安息国啊,在西域大月氏国西边,好几千里远呢。那里的老百姓都是当地土著,种地,种稻子、小麦,还会酿葡萄酒。城镇跟大宛国差不多。它管辖着大大小小几百座城,地盘广阔,好几千里地,算得上是个大国了。安息国靠近妫水河,有集市,老百姓做买卖,用车和船,有时候跑几千里去别的国家交易。他们用银子做钱币,钱币上刻着国王的头像,国王死了,钱币上的头像就换成新国王的。他们用画在皮革上的图画来记录事情。安息国的西边是条枝国,北边有奄蔡国和黎轩国。
条枝国在安息国西边,也隔着好几千里,靠近西海。那地方又热又潮。他们也种地,种稻子。那儿还有一种大鸟,鸟蛋跟水缸似的那么大!人口很多,经常是几个小首领管着各自的地盘,但是安息国把他们当作附属国来统治,算是外国吧。条枝国的人很擅长玩弄幻术。安息国的老人听说过条枝国有弱水和西王母,但从来没人亲眼见过。
大夏国在西域大宛国的西南方向,两千多里地,妫水河的南边。那里的风俗习惯跟大宛国差不多,都是当地土著,有城镇和房屋。他们没有一个大首领,都是各个城镇各自推举一个小头目来管理。大夏国的军队很弱,怕打仗,但是他们很擅长经商。后来大月氏国西迁的时候,攻打并打败了大夏国,大夏国就成了大月氏国的附属国了。大夏国人口很多,大概有上百万吧。他们的首都叫蓝市城,城里有集市,买卖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夏国的东南方向就是身毒国。
张骞说:“我在大夏的时候,看到过邛竹杖和蜀布。我问当地人:‘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大夏人回答说:‘我们的商人是从身毒买来的。身毒在大夏的东南方向,大概几千里路程。那里的风俗习惯和我们大夏差不多,但是地势低洼潮湿,天气又闷热。他们的人民骑着大象打仗。他们的国家靠近一条大河。’”张骞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大夏距离汉朝有一万二千里,位于汉朝的西南方向。现在身毒国又在距离大夏东南几千里远的地方,而且有蜀地的物品,这说明身毒离蜀地不远啊!如果从大夏出发,要经过羌地,路途险峻,羌人还很讨厌我们;如果稍微往北走,就会被匈奴抓住;只有从蜀地走,才是最便捷的路线,而且没有强盗。”
皇帝听说大宛、大夏、安息这些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珍异宝,风俗习惯和中原地区也比较相似,但是军事力量薄弱,都非常看重汉朝的财物;而他们的北方,有大月氏、康居等国家,军事力量强大,可以用财物贿赂他们,让他们臣服于汉朝。如果我们真的能用正义的手段让这些国家归附,就能扩展万里疆土,沟通九译之地,使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汇聚一堂,汉朝的威德就能遍布四海了。
皇帝听了张骞的话很高兴,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命令张骞从蜀地犍为出发,派遣使者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駹地出发,一路从冉地出发,一路从徙地出发,一路从邛地和僰地出发,每路行程都在一二千里左右。北方封锁了氐、筰两地,南方封锁了巂、昆明两地。昆明等地没有固定的君主,人民经常抢劫盗窃,还经常杀害汉朝的使者,所以一直没有打通道路。但是听说昆明以西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个骑大象的国家,叫做滇越,而蜀地的奸商们走私的货物有时会到达那里,所以汉朝寻找通往大夏的道路,最终打通了滇国。以前,汉朝想要打通西南夷的道路,耗费巨大,道路又不通,所以就放弃了。等到张骞提出可以经大夏通往西南夷后,汉朝才重新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
哎,说起来,张骞啊,他一开始是跟着大将军去打匈奴的,这小子厉害,特别懂水草在哪儿,所以军队从来不缺水草,皇上高兴,直接封他做博望侯,那可是元朔六年。
第二年,张骞当了卫尉,又跟李将军一块儿去右北平打匈奴。结果,匈奴把李将军围住了,军队损失惨重,而张骞呢,因为到得晚,差点儿被砍头,最后花钱赎了罪,成了个老百姓。 那一年,汉朝派骠骑将军狠狠地打了匈奴和西域几万人,打到了祁连山。
再一年,浑邪王带着他的老百姓投降了汉朝,金城、河西,从南山到盐泽,那一片儿都没匈奴人了。偶尔还有匈奴的探子过来看看,但也少得可怜了。 两年后,汉军把单于打跑了,打到了漠北。
之后皇上老是问张骞大夏那些国家的情况。张骞虽然丢了侯爵,但他还是跟皇上说了:“我在匈奴待过,听说乌孙王叫昆莫,他爹原来是匈奴西边一个小国的国王。匈奴攻打死了他爹,昆莫刚出生就被扔到野外,乌鸦和秃鹫在他身上飞来飞去,后来居然有狼来给他喂奶。单于觉得他很神奇,就把他养大了。昆莫长大后,带兵打仗,屡立战功,单于又把昆莫他爹的那些百姓给了他,让他去西域当老大。昆莫收拢了这些百姓,又攻打周围的小城,手下能拉弓射箭的士兵好几万,个个都是打仗的好手。单于死了以后,昆莫就带着他的军队搬到很远的地方,自己自立为王,不肯去朝拜匈奴。匈奴派精兵去打他,都没打赢,觉得昆莫是神,就离他远远的,表面上是臣属关系,但也不敢大举进攻。现在单于刚被汉朝打败,浑邪王的地盘又空着没人管。那些蛮夷都贪汉朝的财物,现在正是好时机,咱们多送点儿贵重的礼物给乌孙,邀请他们搬到东边来,住到原来的浑邪王的地盘上,跟汉朝结成兄弟,他们肯定愿意。要是能成功,那就是砍掉了匈奴的右臂! 跟乌孙结盟之后,再往西边的大夏那些国家,都能招来当咱们的外臣。”皇上觉得张骞说得对,就重新任命他为中郎将,给他三百人,每匹马配两匹马,牛羊几万头,还给了他价值几千万的金币、丝绸等财物,让他带好多副使,沿途可以派人去跟别的国家联络,去跟那些国家联系。
张骞到了乌孙之后,乌孙王昆莫接待汉使的礼仪如同对待匈奴使者一样,张骞很羞愧,他知道这些蛮夷国家贪婪成性,于是就说:“天子送来了赏赐,大王如果不拜谢的话,我就把赏赐带回去了。”昆莫这才起身拜谢接受赏赐,其他的事情还是跟以前一样。张骞暗示说:“如果乌孙能够迁徙到浑邪王的旧地,汉朝就会把公主嫁给昆莫作为夫人。” 可是乌孙国内部情况复杂,国王年纪大了,而且长期远离汉朝,汉朝对其国力大小也不了解,乌孙长期臣服于匈奴,而且距离匈奴很近,乌孙的大臣们都害怕匈奴,不愿意迁徙,国王也无法独断专行,张骞没能达到他的目的。
昆莫有十多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叫大禄,为人强悍,善于统领军队,他率领一万多骑兵单独驻扎。大禄的哥哥是太子,太子有个儿子叫岑娶,太子早逝。临死前,太子对昆莫说:“一定要立岑娶为太子,不要让别人代替他。”昆莫很悲伤,答应了他的请求,最终立岑娶为太子。大禄因为没能继承太子之位而愤怒,于是联合他的兄弟们,率领军队叛乱,计划攻打岑娶和昆莫。昆莫年纪大了,一直担心大禄会杀死岑娶,于是给了岑娶一万多骑兵让他单独驻扎,他自己也留了一万多骑兵自卫,全国的军队分成了三部分,而这三部分军队的大部分都归昆莫管辖,所以昆莫也不敢轻易答应张骞的要求。
张骞于是又分派副使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扜罙以及其他周边国家。乌孙派人护送张骞回国,张骞也派了数十人,带着数十匹马向乌孙表示感谢,同时还让他们暗中观察汉朝,了解汉朝的强大。
张骞回国后,被封为大行,位列九卿。一年多后,他去世了。乌孙的使者见到汉朝的富强繁荣后,回国报告了情况,乌孙更加重视汉朝。一年多后,张骞派出的使者,也陆续带着大夏等国的人一起回来了,从此西北各国开始与汉朝交往。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后出使西域的人都被称为“博望侯”,他们作为人质留在外国,外国因此对他们更加信任。
博望侯张骞去世后,匈奴听说汉朝跟乌孙国来往密切,气得不行,想攻打乌孙。汉朝派使者去乌孙,路线是从乌孙国的南边走,经过大宛国、大月氏国,这些国家都跟乌孙国接壤。乌孙国这下害怕了,赶紧派使者送来马匹,还请求汉朝把公主嫁给他们的王子或兄弟。皇上问大臣们怎么办,大家都说:“必须先接受他们的聘礼,然后再把公主嫁过去。” 皇上当初翻阅占卜用的书,上面写着“神马将从西北而来”。乌孙送来的马匹很好,皇上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天马”。后来又得到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更加威风,于是就把乌孙马改名叫“西极”,大宛马继续叫“天马”。 从那时起,汉朝开始在令居以西修筑城池,还设立了酒泉郡,方便跟西北各国联系。接着又派使者前往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等国。皇上特别喜欢大宛马,所以使者络绎不绝。每次出使外国,使团规模大的有几百人,小的也有上百人,每个人携带的财物都跟当初博望侯出使时差不多。后来,因为经常出使,国家也逐渐疲惫,规模就小了一些。汉朝每年出使的使团,多的有十几个,少的也有五六个,远的要走八九年才能回来,近的也要几年。
汉朝灭了越国之后,蜀地和西南夷族都害怕了,主动请求派官员到朝廷做官。于是汉朝设立了益州、越巂、牂柯、沈黎、汶山等郡,想把这些地方连起来,然后打通到更西边的大夏国。 汉朝就派柏始昌、吕越人等人,每年十几个使团,从新设立的这些郡出发前往大夏国。结果这些使团到了昆明地区,都被昆明人拦住杀害,抢走了财物,最终都没能到达大夏国。 没办法,汉朝只好派三辅地区的犯人和巴蜀地区的几万士兵,让郭昌、卫广等两位将军带兵去攻打昆明,为那些被杀害的使者报仇,斩杀了昆明人几万人后才撤兵。 可是后来汉朝再派使者去,昆明人又来抢劫,汉朝始终没能打通这条路。 而从酒泉往北通往大夏的路,虽然使者很多,但外国逐渐厌倦了汉朝的财物,不再看重这些东西了。
话说从博望侯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地位一下子就高了,这可让那些官吏和士兵们眼红了。一个个都争着写奏章,夸大西域的奇珍异宝,顺便也把西域的危险之处添油加醋地说上一通,目的只有一个——想去当使者!皇上觉得西域路途遥远,可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去的苦差事,但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发放了使节的印信,招募官吏和百姓,不管他们是什么来头,只要凑够人数就派他们出使,好进一步拓宽西域的道路。
可是这些使者回来后,没一个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甚至还有的使者连任务都完不成。皇上对此很生气,每次都严惩不贷,狠狠地处罚他们,逼得他们去赎罪,然后又巴巴地求着皇上再派他们去。这样一来,出使西域就成了无休止的循环,而且这些使者还经常犯法。那些官吏和士兵也跟着起哄,夸大西域的物产,说得好的就封个使节,说得差点的也给个副使当当,所以那些满嘴跑火车,不务正业的人,都争着去当西域使者。这些使者大多是穷人的孩子,他们私下里从县官那里弄到一些东西,想低价卖给西域人,从中牟取暴利。
西域各国也渐渐厌烦了这些汉朝使者,觉得他们个个都夸夸其谈,而且汉朝军队离得太远,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西域,于是他们就故意克扣汉朝使者的食物,故意刁难他们。汉朝使者们在西域缺吃少穿,积怨越来越深,甚至互相攻击。而楼兰和姑师这些小国,地处要道,对汉朝使者更是变本加厉,抢劫汉朝使者王恢等人。匈奴的骑兵也经常袭击前往西域的使者。使者们纷纷上奏,抱怨西域的种种恶劣情况,说西域各国虽然有城邑,但是兵力薄弱,很容易攻打。
于是,皇上决定派从骠侯破奴率领属国的骑兵和郡兵数万人马,前往匈奴河,准备攻击匈奴。可是匈奴人一听风声,早就跑得没影了。第二年,破奴率领七百多轻骑兵先行到达姑师,活捉了楼兰王,并攻破了姑师。接着,破奴又乘胜追击,用武力震慑了乌孙、大宛等国。凯旋回朝后,破奴被封为浞野侯。而王恢多次出使西域,都遭受楼兰的欺压,他向皇上禀报了此事,皇上便派兵协助王恢和破奴一起攻打楼兰,事后,王恢被封为浩侯。从此,汉朝在酒泉设立了许多亭障,一直延伸到玉门关。
乌孙国用一千匹马向汉朝求娶公主,汉朝便派宗室女江都翁主前往乌孙和亲,乌孙王昆莫将她封为右夫人。匈奴也派公主嫁给了昆莫,昆莫封她为左夫人。昆莫年老后,便让自己的孙子岑娶了江都翁主。乌孙盛产良马,富裕人家甚至拥有四五千匹马。
一开始,汉朝派使臣去安息国(今伊朗),安息国王下令派两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这东部边境离安息国的首都可是好几千里呢!使臣一路走,经过几十座城池,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人山人海的。汉朝使臣回国后,安息国又派使臣跟着汉使一起来看看汉朝的繁荣昌盛,还带了大鸟蛋和一种叫黎轩的能迷惑人的东西来进贡给汉朝皇帝。 宛西边的小国驩潜、大益,宛东边的姑师、扜罙、苏薤等等国家,也都跟着汉使一起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兴坏了!
后来,汉朝使臣还探寻了黄河的源头。黄河发源于窴(音yùn)山,那山上盛产玉石,使臣采了一些回来。天子翻阅古代典籍后,给黄河发源地的那座山取名叫昆仑山。
那时候,汉朝皇帝经常到海上巡游,就顺便把这些外国使臣都带上了。人多的时候,就干脆让他们都一起过去,皇帝还大手笔地赏赐他们钱财布帛,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让他们亲眼看看汉朝的富强。 然后呢,就搞起了大型的歌舞表演和杂技,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搬出来了,吸引了好多人围观。皇帝又赏赐东西,简直是酒池肉林啊!还让外国使臣参观汉朝的各个仓库和府库,让他们看看汉朝的国力有多强大,把他们都惊呆了! 之后,那些迷惑人的表演和稀奇古怪的杂技一年比一年精彩,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是这些表演的起源。
话说那些西北边远国家的使臣,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像大宛国以西的那些国家,都觉得自己离得很远,一个个都挺嚣张跋扈,根本不可能用礼仪和恩惠来约束他们。从乌孙国往西到安息国,因为靠近匈奴,而匈奴又欺负月氏国,所以匈奴使者只要带着单于的一封信过去,各个国家都争着送粮食给他们,不敢怠慢;可要是汉朝的使者来了,不拿出钱财布帛,就吃不上饭,想骑马也得花钱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朝离他们远,但汉朝又富得流油,所以他们必须花钱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其实心里还是怕匈奴,所以对汉朝使者也毕恭毕敬。
大宛国附近的人们用葡萄酿酒,有钱人家酿的酒能存上万石,放上几十年都不坏。当地人特别爱喝酒,马儿也喜欢吃苜蓿。汉朝的使者把这些东西带了回来,于是皇帝就开始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苜蓿和葡萄。后来天马多了,外国使臣也多了,皇宫和行宫周围都种满了葡萄和苜蓿,一眼望不到边。从大宛国往西到安息国,虽然各个国家语言略有不同,但风俗习惯大同小异,彼此都能互相沟通。那里的人个个深眼窝、浓胡须,很会做买卖,斤斤计较。他们那边很重视女性,家里的事情往往是女人说了算,男人才来执行。他们那里没有丝绸和漆器,也不知道铸造钱币的工具。直到汉朝的逃兵和降卒过去,教他们铸造兵器。他们得到汉朝的黄金白银,就拿来做成器皿,根本不用来当货币。
话说,以前去宛国的汉朝使者不少,那些经常跑腿的使者跟皇帝很熟,他们跟皇帝说:“宛国有个地方叫贰师城,那儿有好马,但是宛国人藏着掖着,不肯给汉朝使者。” 皇帝特别喜欢宛国的马,一听这话,心里痒痒的,就派了个叫车令的勇士,带着一千金和一匹金马去宛国,向宛王要贰师城的好马。
宛国本来就富裕,各种东西都多,他们就商量说:“汉朝离我们远着呢,而且他们在盐水中好几次打败仗,他们往北走有匈奴作乱,往南走又缺水缺草。而且他们经常走断路,缺粮的人很多。汉朝使者每次来都是几百人一批,经常饿肚子,死掉一半还多,他们怎么可能带大军来呢?拿我们没办法。再说,贰师城的好马,那可是宛国最好的宝马啊!” 于是,他们就不肯把马给汉朝使者。汉朝使者一气之下,胡说八道了几句,把金马砸了就走了。宛国的贵族们一听,火冒三丈:“汉朝使者太轻视我们了!”他们就派人把汉朝使者送走,还让郁成带兵在东边埋伏,杀死了汉朝使者,抢走了他们的财物。
这下,皇帝真的怒了。那些以前去过宛国的使者,比如姚定、汉等,都说宛国的兵力很弱,只要派个三千人的汉军,用强弩射他们,就能把宛国全歼了。皇帝之前也派过浞野侯去攻打楼兰,只带了七百骑兵就先到了,还抓了楼兰王,所以皇帝觉得姚定他们说的有道理。正巧皇帝想提拔宠姬李氏的哥哥,于是就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了六千附属国的骑兵,加上郡国里那些不务正业的年轻人,一共几万人马,去攻打宛国。这次出兵的目标就是去贰师城抢好马,所以才叫“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浩侯王恢带路,李哆当校尉,负责军事指挥。这一年是太初元年。这一年关东地区蝗虫大爆发,一直飞到敦煌。
贰师将军的军队往西过了盐水,沿途那些小国家都害怕了,纷纷紧闭城门,不肯提供粮食。打攻下来吧,攻不下来;攻下来的国家能得到粮食,攻不下来的,军队几天后就离开了。等到到达郁成的时候,剩下的士兵不过几千人,个个又饿又累。结果去攻打郁成,被郁成打了个大败仗,死伤很多。贰师将军跟哆、始成等人商量说:“连郁成都打不下来,更别说打到他们的首都了!”于是就带兵回去了。来来回回两年时间。回到敦煌的时候,士兵只剩下十分之一二。贰师将军派使者上书朝廷说:“路途遥远,粮食严重不足;而且士兵们不怕打仗,就怕饿肚子。现在人太少了,不足以攻打宛国。希望暂时停止征讨宛国的战争,多增兵后再重新出发。”
天子听到后,大发雷霆,还派人堵住玉门关,命令说:任何敢进入玉门关的军队,格杀勿论!贰师将军害怕了,只好留在敦煌。那年夏天,汉朝在浞野地区损失了两万多士兵给匈奴。朝廷上的大臣和议论这件事的人都建议放弃攻打宛国的计划,集中力量打击匈奴。但是天子已经决定要攻打宛国了,心想宛国这么个小国家都打不下来,那大夏国那些附属国就会轻视汉朝,而且宛国的好马也永远都得不到,乌孙、仑头也会更加为难汉朝的使者,到时我们岂不是成了外国人的笑柄?于是,天子查阅了那些认为攻打宛国非常不利的奏章,比如邓光等人的意见,然后赦免了一批囚犯,招募了大量的壮丁和边境骑兵,又过了年余,从敦煌出发的军队达到了六万人,那些私自跟随的队伍则不算在内。牛十万头,马三万多匹,驴骡以及其他的运输工具更是数不胜数。带去了大量的粮食,各种武器装备也准备齐全,全国上下都动员起来了,纷纷响应讨伐宛国的号召,一共派出了五十多位校尉。宛国的国都城里没有井,都是从城外的河里取水,于是汉军就派来了水利专家,把城外的河水引走,想以此来困死城里的人。
又增派了十八万戍守的士兵,在酒泉、张掖的北面,设立了居延、休屠两个据点来保卫酒泉,同时还从全国各地征调七种类型的运输工具,以及运送粮食给贰师将军。运送粮食的车辆和人员连绵不断地到达敦煌。还专门任命了两位擅长驯马的人担任执驱校尉,专门负责攻克宛国后挑选那些上好的战马。
话说李广利第二次出兵西域,军队规模很大,沿途遇到的那些小国都主动出来迎接,还提供粮食给军队吃。到了仑头,仑头城却死守不出,汉军攻打了几天,最后把城池屠了。从这里往西,大军一路平推,到达宛城。汉军到达宛城时,大约有三万人。宛城守军出来迎战,结果被汉军的箭矢射得大败,逃回了城里坚守。
李广利的军队本来想直接攻打郁成,但是考虑到如果这样做,可能会让宛城更加顽抗,甚至使诈,所以决定先拿下宛城。于是,他们先切断了宛城的用水,然后围攻。围攻了四十多天,宛城的外城墙被攻破了,宛城的贵族和勇将煎靡都被俘虏了。宛城里的人这下彻底慌了,都躲进了内城。宛城的贵族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说:“汉军之所以攻打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国王毋寡藏匿了好马,还杀了汉朝的使者。现在我们杀了毋寡,把好马献出来,汉军应该就会退兵了;如果他们不退兵,我们就拼死一战,也不算晚。”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案,于是他们杀了毋寡,把他的头送给了李广利,并派人跟李广利约定说:“你们不要再攻打我们了,我们会把所有的好马都献给你们,任你们挑选,还会提供粮食给你们军队吃。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就杀了所有的好马,到时候康居的援军就要到了。援军到了以后,我们守在内城,康居军队在外城,一起跟你们作战。你们好好想想,这该如何是好?”
那时候,康居正在观望汉军的动向,看到汉军兵力还很强大,不敢轻举妄动。李广利跟赵始成、李哆等人商量说:“听说宛城里新来了些秦人,他们懂得打井,而且城里还有很多粮食。我们来这里,主要目的是为了诛杀罪魁祸首毋寡。毋寡的头已经送来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撤兵,他们就会死守不出,康居一看汉军迟迟不走,就会来救宛城,到时候汉军很可能会被击败。”军官们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同意了宛城的请求。宛城于是献上了他们的好马,让汉军自己挑选,还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供给汉军。汉军挑选了几十匹上等好马,还有三千多匹中等以下的马匹。然后,他们立了之前对待汉使很好的宛城贵族昧蔡为宛王,与之结盟,这才撤兵。最终,汉军还是没能攻入宛城的内城。于是,汉军撤兵回国了。
一开始,贰师将军从敦煌往西出发,觉得人太多了,路上国家的粮食供应不上,就把军队分成几路,从南北两条路走。 校尉王申生和前鸿胪壶充国带着一千多人,另走了一条路,到了郁成。郁成的城守不肯给他们的军队提供粮食。王申生他们距离大军两百里,轻敌冒进,去责问郁成。郁成还是不肯提供粮食,他们发现王申生的军队人数一天天减少,就趁着早上派三千人进攻,杀了王申生他们,军队被打败了,只有几个人逃了出来,跑到贰师将军那里报告。贰师将军就派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郁成。郁成王逃到了康居,上官桀追到了康居。康居听说汉军已经攻破了宛城,就把郁成王交给了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个骑兵把郁成王绑起来押送到大将军那里。
这四个骑兵互相商量说:“郁成王是汉朝的仇敌,现在要把他带回去,万一事情搞砸了怎么办?”他们都想杀了他,但谁也不敢先动手。上邽的骑兵赵弟年纪最小,他拔出剑来杀了郁成王,带着人头。赵弟和上官桀他们追上了大将军。
一开始,贰师将军是后方出发的,天子派使者去告诉乌孙,让他们出兵一起攻打宛城。乌孙只派了两千骑兵过去,态度模棱两可,不肯全力进攻。贰师将军往东走,沿途经过的小国听说宛城被攻破了,都派自己的子弟随军进献礼物,去见天子,顺便把他们当作人质。贰师将军攻打宛城的时候,军正赵始成奋勇作战,战功最大;上官桀敢于深入敌后,李哆出谋划策,进入玉门关的军队有一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贰师将军后方出发的军队,并不缺粮,战死的士兵也不多,但是将领和官吏贪污腐败,不爱护士兵,克扣他们的东西,所以导致士兵死伤。
天子为了远征万里攻打宛城,不追究他们的过错,封广利为海西侯。又封杀了郁成王的骑兵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被封为光禄大夫,上官桀被封为少府,李哆被封为上党太守。军队里的官吏,当上九卿的有三个人,当上诸侯相、郡守、二千石官职的有百余人,一千石以下的官职的有千余人。那些奋勇作战的人,官职都超过了他们的预期,那些办事不利的都被降职。士兵们每人赏赐了四万钱。攻打宛城前后两次,一共花了四年才结束。
汉朝打败了宛国,立昧蔡为宛王然后离开了。一年多以后,宛国的权贵们觉得昧蔡只会拍马屁,害得他们国家遭受屠杀,于是合伙杀了昧蔡,立他的弟弟蝉封为宛王,并且派他的儿子到汉朝当人质。汉朝就派使者送去礼物,安抚他们。
汉朝还派了十多批使者到宛国西边的各个小国家,搜罗奇珍异宝,顺便炫耀一下攻打宛国的强大武力。汉朝在敦煌设立了酒泉都尉;一直到盐水,沿途都设立了驿站。仑头地区有几百个屯田的士兵,于是汉朝又派了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供给出使外国的使者们使用。
司马迁说: 《禹本纪》里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高二千五百多里,日月都在那里躲藏,所以那里光亮无比。山上还有甘甜的泉水和瑶池”。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人们探索黄河源头,可谁也没见过《禹本纪》里说的那个昆仑山啊?所以说,《尚书》里对九州山川的描述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至于《禹本纪》和《山海经》里那些怪异的东西,我就不敢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