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他祖上是韩国人。他爷爷和爸爸都做过韩国的宰相,世代为韩王效力。他爸爸死的时候,张良还年轻,没在韩国当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里的三百多个仆人,弟弟都没来得及下葬,他就用全部家产去寻找刺客,想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雪恨,因为他家祖上五代都侍奉韩国。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仪,后来去见仓海君,得到一个大力士,能举起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张良和刺客在博浪沙伏击他,结果没刺中,只打中了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发雷霆,下令全国搜捕刺客,因为这事儿,张良才躲了起来,改名换姓,逃到下邳隐居。
有一天,张良在闲逛的时候,在下邳的桥上,碰见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头。老头走到张良跟前,把自己的鞋子故意扔到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捡鞋!”张良当时很生气,想揍他,但考虑到他年纪大,就忍住了,下去捡了鞋子。老头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只好跪下给他穿鞋。老头穿上鞋,笑着走了。张良很惊讶,一直看着老头离开。老头走了一段距离后又折返回来,说:“你小子还可以教导。五天后天亮,来这里见我。”张良觉得很奇怪,跪下答应了。五天后天亮,张良去了,老头已经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定时间,你迟到了,怎么回事?”然后说:“五天后早点来。”五天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去了,老头又先到了,又生气地说:“你又迟到了,怎么回事?”然后说:“五天后更早点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头也来了,很高兴地说:“这才对嘛!”然后拿出本书,说:“读了这本书,你就能成为帝王的老师。十年后你就能兴起,十三年后,你在济北谷城山下能见到我,那块黄色的石头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再说别的,也没再出现。第二天张良一看,那本书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很神奇,就经常学习和背诵这本书。
住在下邳的时候,张良跟一些侠客混在一起,项伯经常杀人,就躲到张良那里。
过了十年,陈胜吴广他们起兵造反,张良也拉起了一百多号年轻人。当时景驹自立为楚国的假王,就在留县附近。张良想去投奔他,半路上碰到了刘邦。刘邦带着几千人马,正在攻打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就跟着刘邦了。刘邦任命张良当管马匹的将领。张良经常用《太公兵法》给刘邦出主意,刘邦很欣赏他,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张良跟其他人说过这些计策,人家根本不理他。张良自己说:“刘邦大概真是天命所归啊!”所以就一直跟着刘邦了,没去见景驹。
后来刘邦到了薛县,见到了项梁。项梁立楚怀王为王。张良就劝项梁说:“您已经立了楚国的王,而韩国的公子横阳君成贤,也很适合立为王,这样可以多争取一些支持者。”项梁就派张良去寻找韩成,并立他为韩王。项梁任命张良为韩国的申徒,和韩王一起带着一千多人马向西攻打韩地,夺取了几座城池,秦军又很快夺了回去,他们就这样在颍川一带当游击队。
刘邦从雒阳南下轘辕关的时候,张良带着兵马跟着刘邦,攻下了十多座韩国的城池,还打败了杨熊的军队。刘邦就让韩王成留守阳翟,和张良一起往南进攻,攻下了宛城,然后向西进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人马去攻打秦军在峣下的营寨,张良劝他说:“秦军现在还很强大,不能轻敌。我听说秦军的将领屠者子,贾竖这个人很容易被利益收买。我希望刘邦先驻扎下来,派人先去准备五万人的粮食,并在山上多插一些旗帜,制造疑兵,让郦食其拿着珍宝去贿赂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叛变了,想和刘邦一起西进攻打咸阳,刘邦想答应他。张良说:“这只是那个将领想叛变,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他的。如果不听他的,那就很危险,不如趁他们还没准备好就攻击他们。”刘邦就带兵攻击秦军,大获全胜。追击到蓝田,再次作战,秦军彻底溃败。于是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了秦宫,哇,那宫殿、帐篷、还有马匹、宝贝、女人,成千上万的,多得不得了!他都想住下来了。结果樊哙劝他赶紧离开,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那么坏,才让您今天走到这一步。您是替天下人除掉坏蛋的,应该穿得朴素点才对。现在刚进秦国就享受起来,这叫‘助纣为虐’啊!还有句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樊哙的。”刘邦这才带着军队回到霸上。
项羽到了鸿门,想打刘邦。项伯就赶紧半夜跑到刘邦的营地,偷偷见了张良,想拉他一起逃走。张良说:“我代表韩国送刘邦来的,现在情况紧急,逃走不合适。”然后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刘邦。刘邦吓了一跳,问:“那怎么办?”张良问:“您真的想背叛项羽吗?”刘邦说:“鲰生(指谋士)教我守住函谷关,别让别的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咱们都能分,所以我才这么做的。”张良又问:“您觉得自己能打得过项羽吗?”刘邦沉默了好久,说:“当然不行啊!那现在怎么办?”张良就极力劝刘邦去见项伯。项伯见了刘邦,两人喝酒祝寿,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刘邦让项伯告诉项羽,自己没想背叛他,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具体怎么说的,等会儿再说项羽那边的事儿再详细讲。
公元前206年正月,刘邦被封为汉王,管辖巴蜀地区。汉王赏了张良很多金子,足足一百多斤,还有两斗珍珠,张良都拿去送给项伯了。汉王还让张良多送些东西给项伯,让他帮忙要汉中地区。项羽答应了,汉中就到手了。汉王去封地的时候,张良一直送他到褒中,然后才回去韩国。张良又劝汉王说:“您为什么不把走过的栈道都烧掉,向天下人表示您没有回头的意思,这样才能稳住项羽的心。”于是就让张良回去。张良走后,栈道就被烧毁了。
张良回到韩国,因为张良跟着刘邦的关系,韩国王成被项羽扣押在楚国,跟着一起往东走。张良就跟项羽说:“汉王把栈道都烧掉了,没打算回来了。”然后他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消息告诉了项羽。项羽因此不再担心刘邦会从西边来攻打,就带兵北上打齐国去了。
项羽居然不肯放韩王走,反而封他个侯爵,最后还是在彭城把他给杀了。韩信跑了,偷偷摸摸地回到刘邦身边。这时候刘邦也已经平定了三秦地区。刘邦又把韩信封为成信侯,带兵去东边打楚军。到了彭城,结果汉军大败,灰溜溜地逃了回来。
到了下邑,刘邦下了马,坐在马鞍上问大家:“我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地盘都放弃,看看还有谁能跟我一起打仗?”韩信就站出来说:“九江王英布,那是楚国有名的将领,跟项羽有仇;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造反:这两个人可以赶紧派人去联络。而汉王手下的将领里,只有韩信可以独当一面,负责一个方向的战事。如果真要放弃一些地方,那就放弃给这三个人,这样楚国就能打败了。”刘邦听了之后,就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英布,同时派人去联系彭越。后来魏王豹造反,刘邦就派韩信带兵去打他,顺势拿下了燕国、代国、齐国和赵国。说到底,最后能打败楚国,全靠这三个人出力。
张良身体不好,一直没担任过什么重要的军事职位,他主要负责出谋划策,经常跟在刘邦身边。
汉三年,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又急又怕,就跟郦食其商量着怎么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以前汤王打败桀,还把桀的后代封在杞国;武王打败纣,也把纣的后代封在宋国。现在秦朝失德背义,侵略诸侯的领地,灭掉了六国之后,让六国后代连立锥之地都没有。陛下如果能重新立起六国的后代,并且让他们都接受您的印信,那么他们的君臣百姓一定会感激您的恩德,都会归顺于您。这样德义都做到了,您再在南方称霸,楚国一定会乖乖地来朝拜。”刘邦说:“好主意!赶紧刻印,先生您拿着去用吧!”
张良还没到,刘邦正在吃饭。这时张良进来了,刘邦说:“子房你来了!有人给我出了个对付楚霸王项羽的计策。”然后把郦食其的建议详细说了遍,问张良:“你觉得怎么样?”
张良说:“陛下,是谁给您出了这个主意?依我看,您这次要办砸了!”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让我用筷子给您分析分析。”他接着说:“当年商汤打败桀之后,还封了桀的后代在杞国,那是因为他能掌控桀的生死。现在陛下能掌控项羽的生死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第一个不行的原因。武王打败纣王后,封了纣王的后代在宋国,那是因为他能得到纣王的脑袋。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羽的脑袋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第二个不行的原因。武王灭了殷商后,还祭奠了商容的墓,释放了箕子,封了比干的墓。现在陛下能祭奠圣人的墓,祭奠贤人的祠堂,表彰智者的门庭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第三个不行的原因。武王还把钜桥的粮食,鹿台的钱财分给穷人。现在陛下能拿出府库的钱财分给穷人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第四个不行的原因。殷商的事结束后,武王就停止了战争,把兵器倒过来,上面盖上虎皮,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了。现在陛下能偃武修文,不再用兵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第五个不行的原因。武王还把马匹放到华山南面,表示不再用兵。现在陛下能把马匹闲置不用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第六个不行的原因。武王还把牛放到桃林的树荫下,表示不再征收赋税。现在陛下能把牛放养,不再征收赋税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第七个不行的原因。现在天下游士离开自己的亲戚,抛弃坟墓,离开故旧,追随陛下,只是希望得到一块安身之地。现在您要恢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都会回去侍奉他们的君主,回到他们的亲戚、故旧和坟墓,陛下您还跟谁去争天下呢?这就是第八个不行的原因。再说,楚国现在并没有削弱,六国复立后,他们一定会再次联合起来对抗您,陛下您怎么能征服他们呢?如果您真的采纳了这个计策,那您就完蛋了!”
刘邦放下筷子,吐出嘴里的食物,骂道:“你这书呆子,差点坏了我大事!”然后命令赶紧取消印信。
公元前203年,韩信打败齐国后想自立为齐王,刘邦很生气。张良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刘邦就派张良给韩信送去齐王的印信,这事儿《淮阴侯列传》里都写着呢。
那年秋天,刘邦追击项羽到了阳夏的南边,仗打得很不利,只好在固陵扎营,约好的诸侯军队也没来。张良又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刘邦采纳了他的计策,结果诸侯们都来了。《项羽本纪》里也有记载。
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开始封赏功臣。张良从来没上过战场打过仗,刘邦说:“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你的功劳啊!你自己挑三万户的封地吧!”张良说:“我当初在沛县起兵,后来跟您在留县相遇,这是上天把臣下赐给您的。您用我的计策,幸好每次都成功了,封我个留县就够了,不敢要三万户。”于是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和他一起被封赏的还有萧何等人。
刘邦已经封了二十多个有大功的臣子,剩下的那些人整天争功,吵得没完没了,封赏的事儿一直没办完。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从复道上往下看,看见那些将领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沙地上说话。刘邦问:“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他们在密谋造反呢!”刘邦说:“天下都快安定了,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张良说:“陛下您是从平民百姓起家的,靠着这些将士打下了天下,现在您当了皇帝,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您的老朋友,而您杀的都是您以前仇视的人。现在这些军官们算功劳,觉得天下赏赐不够分,他们害怕陛下封赏不完,又担心陛下追究他们以前的过错而惩罚他们,所以就聚在一起密谋造反了。”刘邦一听就着急了:“那怎么办?”张良说:“陛下您以前最讨厌的人,也是大家都知道是谁,谁最让您恨?”刘邦说:“雍齿,他以前老是刁难我,羞辱我。我想杀了他,但是因为他功劳大,所以一直没忍心。”张良说:“现在赶紧先封雍齿为侯,给其他大臣们看看,他们看见雍齿都被封了侯,心里也就踏实了。”于是刘邦摆酒设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然后赶紧催促丞相和御史们赶紧确定功劳,进行封赏。大臣们散席后都很高兴,都说:“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刘敬建议高祖把都城建在关中,高祖有点犹豫。当时身边的大臣大多是山东人,他们纷纷劝高祖定都洛阳,说:“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殽黾,背靠黄河,面向伊洛二水,地势险要,足够防守。”
张良(留侯)却说:“洛阳虽然地势险要,但地方太小,也就几百里地,土地贫瘠,四面都容易受敌,根本不适合作为国家的首都。关中不一样,左边有崤函山,右边有陇山和蜀山,沃野千里,南方有富饶的巴蜀,北方有肥沃的牧场,三面都有天然屏障,只需要一面朝东就能抵御诸侯。如果诸侯安定了,河水和渭水可以把全国的物资运到关中,西边可以供应京师;如果诸侯叛乱了,也可以顺流而下,方便运输物资。这就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建议是对的!” 于是高祖当天就下令,把都城迁到关中。
张良跟着高祖进了关中。张良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于是就开始练气功,不吃五谷杂粮,闭门不出,足足一年多。
后来,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很多大臣都极力劝谏,但都没能阻止高祖。吕后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有人跟吕后说:“张良很擅长出谋划策,皇上很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找到张良,说:“你一直是皇上的谋士,现在皇上想废掉太子,你还能安心睡觉吗?”
张良说:“当初皇上屡次陷入困境,多亏用了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安定了,皇上却因为宠爱想换太子,这毕竟是骨肉亲情,就算我们一百多人一起劝,又能有什么用呢?”吕泽硬要张良出个主意,张良说:“这事儿光靠嘴说没用。我倒是知道皇上现在找不到,天下还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年纪都大了,都觉得皇上待人傲慢无礼,所以躲到山里去了,不肯再当汉朝的大臣。皇上却很看重这四个人。您要是能不吝啬金银财宝,让太子写信,用谦卑的语气,派上好的车子去迎接他们,并且派能说会道的辩士去诚恳地邀请他们,他们一定会来的。来了之后,把他们当贵宾对待,经常带他们进宫朝见皇上,让皇上见到他们,皇上一定会觉得奇怪,然后问他们的情况。皇上知道了这四个人很贤明,那就多了一股力量。”于是吕后就派吕泽带着太子的信,用丰厚的礼品,去迎接那四个人。那四个人来了之后,就住在建成侯家里。
公元前196年,黥布造反了,皇上病了,想让太子带兵去打。四个大臣私下里嘀咕:“所有来劝皇上的人,都是为了保住太子的。太子带兵,这事儿太危险了!” 然后他们就去找建成侯,说:“太子带兵,要是有功劳,他的地位也不会因此提高;要没功劳回来,那可就彻底完蛋了。再说,太子手下的那些将领,都是以前跟着皇上打天下的大将,现在让太子去指挥他们,这跟让羊去管狼有什么区别?那些将领肯定不会尽心尽力,没功劳是肯定的了。我听说过‘母亲疼爱谁,孩子就抱谁’,现在戚夫人天天侍奉皇上,赵王如意总是待在皇上跟前,皇上还说过‘绝对不会让不成器的儿子压在心爱的儿子之上’,这摆明了要废掉太子啊!您看您,干嘛不赶紧去求吕后,让她在皇上跟前哭诉一番:‘黥布是天下有名的猛将,很会打仗,现在那些将领都是陛下以前的老部下,却让太子去指挥他们,这跟让羊管狼一样,谁都不会卖力,而且让黥布知道了,他肯定要加快脚步往西边进攻。皇上虽然生病了,但还是强撑着坐上车,躺在车上指挥作战,这样那些将领才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很辛苦,但他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子,还是强撑着。’”
于是吕泽当晚就去见了吕后,吕后就按照那四个大臣的意思,在皇上跟前哭诉。皇上说:“我本来觉得这小子(太子)确实不适合带兵,但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就我自己去吧。” 于是皇上亲自带兵往东边去了,大臣们留下来守卫京城,都送皇上到了灞上。张良(留侯)生病了,强忍着病痛起身,到了曲邮,见到了皇上,说:“我应该跟着您一起去,但是病得太重了。楚兵作战凶猛,我希望皇上不要和楚兵正面冲突。” 然后他又劝皇上:“让太子当将军,负责监管关中地区的军队。”皇上说:“子房(张良)虽然生病了,也要强撑着身体辅佐太子。” 当时叔孙通是太傅,张良担任少傅。
汉武帝十二年,皇上打败了匈奴军队回来后,病情更严重了,更想废掉太子。张良劝谏,皇上不听,因为生病,就不处理政事了。叔孙通这个太傅,他可厉害了,引经据典,跟皇上据理力争,誓死保太子。皇上表面上答应了,心里还是想废掉太子。
到了燕山,摆了酒席,太子也在场侍奉。太子身边跟着四个老头,年纪都八十多岁了,胡子眉毛都白了,穿着打扮特别体面。皇上觉得奇怪,就问:“这四位是干什么的?”四个老头上前回答,分别报上姓名,分别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上当时就吓了一跳,说:“我找你们好几年了,你们都躲着我,现在你们怎么跑到我儿子身边去了?”四个老头都说:“陛下您轻视士人,还爱骂人,我们这些正直的人受不了您的侮辱,所以才躲起来。我们听说太子为人仁义孝顺,恭敬爱护士人,天下人都想为他赴汤蹈火,所以我们才来的。”皇上说:“麻烦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太子。”
四个老头给太子祝寿完毕,就告辞离开了。皇上目送他们离开,然后叫来戚夫人,指着那四个老头的背影说:“我本来想废掉太子,但是这四个人辅佐他,他的势力已经形成了,很难撼动了。吕后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啊!”戚夫人哭了起来,皇上说:“给我跳个楚舞,我给你唱个楚歌。”皇上唱道: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皇上唱了几遍,戚夫人哭得更厉害了,皇上起身离开了,酒席也散了。最后没有废掉太子,这都是张良当初请这四个人帮忙的结果。
张良,也就是留侯,当初跟着刘邦打代地,用奇计在马邑设下埋伏,后来萧何当了丞相。他跟刘邦经常一起聊天下大事,但那些事跟天下兴亡没啥直接关系,所以就没记录下来。张良说:“我家世代辅佐韩国,韩国灭亡后,我毫不犹豫放弃万贯家财,为韩国报仇雪恨,对抗强大的秦国,天下都为之震动。现在,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被封为万户侯,位列诸侯,这已经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了,足够了!我想放下尘世间的纷扰,想去追随赤松子修行。”于是他开始学习辟谷,修炼道家养生功法,想轻身成仙。
后来刘邦死了,吕后很看重张良,就强迫他吃饭,说:“人活在世上,就像白驹过隙一样短暂,干嘛要这么苦待自己呢!”张良没办法,只好勉强听从,开始吃饭。八年后,张良去世了,被追谥为文成侯,他的儿子张不疑继承了侯位。
当年张良在沛县桥下遇到的那个老翁,给了他一本太公兵法,十三年后,刘邦带兵路过济北,张良果然在谷城山下找到了那块黄石,把它供奉起来,定期祭拜。张良死后,就把他和那块黄石一起埋葬了。每逢祭祀祖先的日子,他的后代都会去祭拜黄石。
张良的儿子张不疑,在汉文帝五年因为犯了不敬的罪过,被削去了爵位。
司马迁说:很多学者说没有鬼神,但其实是有某种神秘力量存在的。像张良遇到的那个老翁给他书的事,就挺不可思议的。刘邦几次陷入困境,都是张良帮他化解的,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天意呢?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我觉得张良这个人,计谋非常宏伟奇特,但看过他的画像后,发现他长得竟然像个漂亮女人。这正如孔子说的:“以貌取人,会错过子羽这样的贤才。”张良也是这样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