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说:关于五帝和夏商周三代的记载,已经相当多了。但是殷朝以前那些诸侯的事迹,根本就无法完整地整理出来,只有到了周朝以后,才稍微能写得比较详细些。孔子根据史书整理编纂了《春秋》,记载了年号,校正了年月日,这工作做得真是非常细致啊!不过,他对《尚书》的整理就比较粗略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写年月,即使有些地方写了,也多有缺失,没办法完全照录。所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他就直接把疑问记录下来,这体现了他谨慎严谨的态度。

我读过一些史书笔记,发现从黄帝开始,都有记载具体的年份。可是我仔细查阅了历法、谱系和五德相传的资料,发现古文版本之间差异很大,互相矛盾。孔子为什么没有详细整理这些年份呢?难道他有什么顾虑吗?所以,我就根据各种史书笔记,以及《尚书》等资料,整理了一张从黄帝到共和时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的世系表。

张先生问褚先生说:“《诗经》里说,契和后稷都是没有父亲而生。但是现在查阅各种史书,都说他们都有父亲,而且他们的父亲都是黄帝的儿子,这和《诗经》的说法是不是有矛盾呢?”

褚先生说:“不对。诗里说契是从蛋里孵出来的,后稷是从脚印里生出来的,是想说明他们有天命和精诚的意思。鬼神不能自己产生,需要人来孕育,怎么可能没有父亲就出生呢!诗里一会儿说有父亲,一会儿说没有父亲,这信就传信,疑就传疑,所以才会有两种说法。尧知道契和后稷都是贤人,是上天所生,所以封契七十里地,过了十多代到商汤,就当上了天下之王。尧知道后稷的子孙将来也会当王,所以又多封给他百里地,他的后代延续了上千年,到周文王的时候才有了天下。诗里说:‘汤的祖先契,没有父亲而生。契的母亲和姐妹们在玄丘水里洗澡,一只燕子衔着个蛋掉了下来,契母捡起来,含在嘴里,不小心吞了下去,就生下了契。契生下来就非常贤明,尧让他当了司徒,赐姓子氏。 “子”的意思是“兹”, “兹”就是更加壮大。诗人赞美他,说“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是实实在在的, “殷”是国号。文王的祖先叫后稷,后稷也是没有父亲而生。后稷的母亲叫姜嫄,她外出时看见一个大人的脚印,踩了上去,就怀孕了,生下了后稷。姜嫄以为孩子没有父亲,很低贱,就把他丢弃在路边,牛羊都躲着不踩他。她又把他抱到山上,山林养育了他。又把他丢到大泽里,鸟儿用翅膀给他遮盖,还给他找吃的。姜嫄很奇怪,于是知道这是天子之子,就把他养大了。尧知道他很有才能,让他当了大农,赐姓姬氏。“姬”的意思是根本、起源。诗人赞美他,说“厥初生民”,深入地修养,不断地完善,这是对后稷的起源的描述。’”

孔子说:“以前尧让契姓子氏,是为了将来有商汤;让后稷姓姬氏,是为了将来有周文王;周王室任命季历,是上天显灵的吉兆;太伯去了吴国,才有了吴国的后代。”天命难以言说,不是圣人就看不出来。舜、禹、契、后稷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凭借天命治理天下,恩泽深及后世,所以他的子孙都再次当上了天子,这是上天回报有德之人的。人们不知道这些,以为他们都是从平民百姓中突然崛起的。平民百姓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当上天下之王呢?这其中一定有天命啊!”

“黄帝的后代为什么能当那么久的天下之王呢?”

话说:“古人说啊,天下君王能为了老百姓赎罪,请求饶恕百姓性命,那就是真命天子,能享福万代!黄帝就是这样的。要是国家五政清明,就能推行礼义,顺应天时出兵打仗就能取得胜利,这样的君王就能享福千世。蜀王是黄帝的后代,到现在还在汉朝西南五千里之外,经常来朝拜进贡,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祖先的德行,恩泽流传后世吗?所以说,道德行为怎么能忽视呢!做君王的人应该好好想想啊。”

汉朝的大将军霍去病,字子孟,也是黄帝的后代。这道理啊,博学多识的人才能明白,见识浅薄的人是很难理解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代诸侯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名称作为姓氏。霍,就是一个古国名。武王把弟弟叔处于封在霍地,后来晋献公灭了霍国,霍国人就成了平民百姓,在平阳一代居住。平阳在河东,河东是晋国的土地,后来分成了卫国。用诗经里的说法,也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周朝始祖后稷,据说生下来就没有父亲。但根据三代的世系记载,后稷是有父亲的,他父亲叫高辛,而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的预言里就说过:“汉朝建立一百多年后,会出来一个身高不矮不高的,来自白燕地方的人,掌握天下的政权,那时候皇帝还是个婴儿,他还会坐车出行。”霍将军,他老家就在平阳的白燕。我当郎官的时候,和方士们在旗亭下议论过这事,他们当时就跟我这么说的。这难道不神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