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是齐国人,是个军事家。他拿着自己的兵法书去见吴王阖庐。阖庐说:“你那十三篇兵法,我都看完了,可以小试一下带兵打仗吗?”孙子说:“可以。”阖庐说:“能用一群女人试试吗?”孙子说:“没问题!”
于是阖庐答应了,从宫里挑出一百八十个美女。孙子把她们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姬妾分别当队长,每人发一把戟。孙子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后背在哪儿吗?”女人们说:“知道。”孙子说:“向前看,就看自己的心;向左看,就看自己的左手;向右看,就看自己的右手;向后看,就看自己的后背。”女人们说:“知道了。”
命令下达后,孙子摆上了斧钺,然后反复地、认真地交代了三次以上五次以下的命令。然后,他下令击鼓向右,那些女人们竟然哈哈大笑起来。孙子说:“命令不明确,反复交代也不熟练,这是将领的责任!”他又重新反复交代了三次以上五次以下的命令,然后下令击鼓向左,女人们又哈哈大笑。孙子说:“命令不明确,反复交代也不熟练,这是将领的责任;命令已经明确了,但她们却没按规矩来,这是士兵的责任!”于是孙子要斩杀两位队长。
吴王阖庐在台上看着,眼看就要斩杀自己心爱的姬妾,吓得脸色都变了。赶紧派人下去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您能用兵了!这两个人是我的最爱,没她们我吃不下饭,求您别杀她们了!”孙子说:“我已经接受了将领的任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孙子还是斩杀了那两个队长,以儆效尤。然后,他用其他人当队长,再次击鼓。这次,那些女人们无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规规矩矩地跪下或站起来,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于是孙子派人向吴王报告说:“军队已经训练整齐了,大王可以下来检阅了。只要大王您想用她们,就算让她们上刀山下火海,她们也绝对服从!”吴王说:“将军您先休息吧,我不需要下去了。”孙子说:“大王您只喜欢听好听的话,却不能真正地运用兵法。”
这下,阖庐明白了孙子的军事才能,最终任命他为将领。孙子率军西破强大的楚国,攻入楚国都城郢,北边又威慑了齐国和晋国,名扬诸侯,孙子在这其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孙膑,是孙武死后一百多年才出生的,据说也是孙武的后代,他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在魏国当了将军,却觉得自己不如孙膑,就偷偷派人把孙膑骗过去。孙膑到了魏国后,庞涓害怕孙膑比自己厉害,就狠下毒手,把孙膑的双腿砍掉,并在脸上刺字,想把他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
后来,齐国的使者去魏国,孙膑身为囚犯,却偷偷地见到了齐国的使者,并向使者陈述了自己的才能。齐国使者觉得孙膑很奇特,就偷偷地把他带回了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很欣赏孙膑,把他当贵宾一样对待。田忌经常和齐国的公子们赛马射箭,比试输赢。孙膑观察到他们的马匹实力差距并不大,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下次和诸位公子比赛射箭,我保证能让您赢!”田忌相信了孙膑,就和齐王以及其他公子们约定了一场赌注高达千金的比赛。
比赛开始前,孙膑对田忌说:“这次比赛,先用您最差的马去跟对方最好的马比,然后用您最好的马去跟对方中等马比,最后用您中等马去跟对方最差的马比。”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虽然输了一场,却赢了两场,最终赢得了齐王的一千金。田忌因此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询问孙膑兵法,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便拜他为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让孙膑带兵,孙膑却说:“我一个受过刑罚的人,不适合带兵。”于是齐威王就派田忌为将,让孙膑在军营里坐镇,出谋划策。田忌想直接带兵去救赵国,孙膑却说:“处理混乱局面的方法,不是硬碰硬,而是要找到对方的弱点,出奇制胜。现在梁国和赵国正在激战,魏国的精锐部队肯定都用在外面,国内的老弱残兵肯定空虚。不如我们快速带兵前往大梁,占据要道,攻击魏国的空虚之处,魏国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回国自救。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解救赵国,还能重创魏国。”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魏国果然撤兵回国,在桂陵与齐国军队交战,结果被齐军大败。
十三岁那年,魏国和赵国一起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支援,直接奔着魏国的都城大梁去了。魏国的将军庞涓听说后,立马撤兵回国,结果齐军已经过了魏国边境,往西去了。孙膑对田忌说:“魏国、赵国、韩国这三个国家的军队向来骁勇善战,而且瞧不起齐国,齐国嘛,名声在外,就是胆小怕事。善于用兵的人,要利用敌人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往自己设好的陷阱里钻。兵书上说,为了抢占有利地形而日夜兼程一百里,主将都会累垮;为了抢占有利地形而日夜兼程五十里,军队能到达的也只有一半。让齐军进入魏国境内,第一天扎十万个营帐,第二天扎五万个,第三天扎三万个。”
庞涓走了三天,高兴坏了,心想:“我就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魏国境内才三天,士兵就逃亡了一大半!”于是,他抛下步兵,只带着轻装精锐部队,加倍速度追击齐军。孙膑估计着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他傍晚应该能到达马陵。马陵地势狭窄,两旁都是险峻的山路,是个埋伏兵的好地方。于是,孙膑让人砍伐大树,在树干上刷白字,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齐国军中善于射箭的士兵一万人,在道路两旁埋伏,约定好:“傍晚看到火光,一起放箭!”庞涓果然在傍晚时分到达那棵写着字的树下,看见白字,就赶紧点火照明看。还没看完,齐军一万支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溃不成军。庞涓知道自己用计不成,兵败如山倒,于是自刎而死,临死前还悲愤地说:“我竟然落得个被后世称为‘竖子’的下场!”齐国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军,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凯旋而归。孙膑因为这场战役名扬天下,他的兵法也流传至今。
吴起是卫国人,很擅长带兵打仗。他曾经跟曾子学过,后来在鲁国为君主效力。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让吴起当将军,但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鲁国人因此怀疑他。吴起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干脆杀了自己的妻子,以此表明自己和齐国没有瓜葛。鲁国这才让他当将军。吴起当了将军后,率军攻打齐国,大获全胜。
话说啊,鲁国有些人特别讨厌吴起,说他这个人啊,心狠手辣,太阴险了。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可有钱了,几千金的家产呢,结果出去做官不顺利,把家底都败光了,乡里乡亲都笑话他。气得吴起杀了三十多个说他坏话的人,然后就跑到卫国去了,出了卫国的城门。临走前跟老娘告别,还咬破胳膊盟誓说:“我要是不当上卿相,就不再回卫国!” 后来他就跟着曾子学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母亲去世了,吴起愣是一点没回去奔丧。曾子觉得他太不孝了,就跟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之后吴起去了鲁国,学习兵法,给鲁国国君当差。鲁国国君对他还有点怀疑,吴起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竟然杀了自己的老婆!你想啊,鲁国这么个小国家,要是打仗打赢了,别的诸侯国不得眼红啊,都想来吞并鲁国。再说鲁国和卫国还是兄弟国家,鲁国国君用吴起,那不就是放弃卫国了吗?鲁国国君越想越不对劲,最后还是拒绝了吴起。
吴起听说魏文侯很厉害,就想给他当差。魏文侯就问李克:“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说:“这吴起啊,贪财好色,但是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一听,立马就让他当将军,打仗的时候,把秦国的五个城池都给攻下来了!
吴起带兵打仗,跟最普通的士兵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睡觉不铺席子,走路不骑马,亲自背着粮食,跟士兵们一起吃苦受累。有个士兵得了毒疮,吴起竟然亲自给他吸脓!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得稀里哗啦的。有人问她:“你儿子只是个士兵,将军亲自给他吸脓,你哭什么呀?” 这位母亲说:“不是这样的!以前吴将军给他父亲吸过脓,他父亲打仗英勇无比,结果还是战死沙场。现在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脓,我真不知道这次他能不能活下来,所以才哭啊!”
魏文侯觉得吴起不仅善于用兵,而且清廉公正,深得士兵拥戴,就让他去西河当守将,抵御秦国和韩国的入侵。
魏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武侯继位了。武侯乘船顺西河而下,到了河中央,回头对吴起说:“这山河的地势多么险要啊,这是魏国的宝藏啊!”
吴起回答说:“关键在于德行,不在于险要的地势。从前,三苗氏一族,左边是洞庭湖,右边是彭蠡泽(鄱阳湖),可是他们不修德行,结果被禹所灭。夏桀的都城,左边是黄河和济水,右边是太华山,伊阙山在南,羊肠坂在北,他政治腐败,不仁爱百姓,结果被汤所放逐。殷纣的国土,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北,黄河在南,他政治腐败,不修德行,结果被武王所杀。从这些例子来看,关键在于德行,不在于险要的地势。如果大王您不修德行,那么船上的人都会成为敌国的俘虏。” 武侯说:“说得对!”
吴起被任命为西河守,声名远播。后来魏国设置了相国,田文被任命为相国。吴起心里很不舒服,就对田文说:“我想和你比较一下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让士兵愿意为国捐躯,让敌国不敢轻举妄动,你比得上我吗?”田文说:“比不上你。”吴起说:“治理百官,亲近百姓,充实国库,你比得上我吗?”田文说:“比不上你。”吴起说:“我守卫西河,秦国的军队不敢东进,韩赵两国都来朝拜,你比得上我吗?”田文说:“比不上你。”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比不上我,为什么你的官位却在我之上呢?” 田文说:“现在国君年少,国家局势动荡,大臣们还没完全归心,百姓也不信任朝廷,在这种情况下,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呢,还是托付给我呢?”
吴起沉默了很久,说:“应该托付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官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这才明白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了以后,公叔成了魏国的宰相,他还娶了魏国的公主。但是他却想害死吴起。公叔的一个仆人说:“吴起很容易就能离开魏国。”公叔问:“怎么办呢?”仆人说:“吴起这个人清廉节俭,但是又很自负,喜欢出名。您先跟魏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可是侯您的国家比较小,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里担心吴起不会安心留在魏国。’武侯一定会问:‘怎么办呢?’您接着跟武侯说:‘试着把公主嫁给他,如果吴起想留下,一定会接受;如果不想留下,一定会拒绝。这样就能试探出他的心思了。’然后您召见吴起,把公主嫁给他,再让公主故意轻慢您。吴起看到公主轻慢您这个魏国的宰相,就一定会拒绝这门婚事。”
于是,公叔就按照仆人的计策做了。吴起果然看到公主轻慢魏相,就辞谢了魏武侯。魏武侯心里起了疑心,但是又不相信。吴起害怕因此获罪,就离开了魏国,到了楚国。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很贤能,吴起到了楚国后,就做了楚国的宰相。他实行严明的法令,裁撤掉不重要的官职,废除了那些地位尊贵的但关系疏远的宗室成员,以此来抚养和训练作战的士兵。他把重点放在加强军队上,打击那些游说离间、从中作梗的人。结果,楚国南边平定了百越,北边兼并了陈国和蔡国,打败了三晋,西边还攻打过秦国。诸侯都害怕楚国强大起来。所以楚国的贵族们都想害死吴起。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大臣们造反,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尸体旁躲藏起来。攻击吴起的人就射杀吴起,箭还射中了悼王。悼王死后下葬,太子继位,就命令令尹把所有射杀吴起并且射中王尸的人全部诛杀。因为射杀吴起而被夷灭三族的人家有七十多户。
司马迁说:世俗所说的军事策略,大多是《孙子兵法》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些书世面上很多,所以我不做评论,我只评论他们实际的作为和措施。俗话说:“能实行的人不一定能说,能说的人不一定能实行。”孙膑的计策和庞涓的计策都很聪明,但是却不能及早地避免被处罚的祸患。吴起劝说魏武侯说形势不如道德重要,可是他在楚国却实行刻薄暴虐、少恩寡义的政策,最终丢掉了性命。唉,真是令人悲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