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祖上,跟秦国是同宗。到了中衍这一代,他给帝大戊当车夫。后来,蜚廉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叫恶来,给商纣王做事,结果被周朝给杀了,他的后代成了秦国人。恶来的弟弟叫季胜,他的后代就成了赵国人。
季胜生了个儿子叫孟增。孟增在周成王那儿混得不错,被封了个官叫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在周缪王那儿也混得风生水起。造父得到几匹好马,还从桃林里偷来了骊、骅骝、绿耳三匹骏马,献给了缪王。缪王让造父给他驾车,西边去打猎,结果碰见了西王母,高兴得忘了回朝。这时候徐偃王造反了,缪王就赶紧用千里马日夜兼程,去攻打徐偃王,大获全胜。于是,缪王就把赵城赏赐给了造父,所以赵家就从这儿开始发迹了。
从造父往下数六代,到了奄父,也就是公仲,在周宣王时期打仗,给宣王驾车。在千亩之战中,奄父还救了宣王。奄父生了叔带。叔带那会儿,周幽王昏庸无道,叔带就带着赵家的人离开了周朝,去了晋国,给晋文侯做事,这才在晋国建立了赵氏家族。
从叔带往下数,赵家的势力越来越大,五代之后到了赵夙。
赵夙,在晋献公十六年的时候,晋国攻打霍、魏、耿三国,赵夙带兵攻打霍国。霍国的国君想逃到齐国去。晋国闹大旱,占卜后说是霍太山惹的祸。于是派赵夙把霍国的国君从齐国请回来,恢复了霍国的祭祀,晋国也恢复了丰收。晋献公就把耿地赏赐给了赵夙。
赵夙生了共孟,那一年是鲁闵公元年。共孟生了赵衰,字子余。
赵衰给晋献公和其他的公子们占卜,都不吉利;给公子重耳占卜,却很吉利,于是就跟着重耳。重耳因为骊姬之乱而逃亡到翟国,赵衰一直跟着他。翟国攻打廧咎如,抓了两个女子,翟国把年轻的女子嫁给了重耳,把年长的女子嫁给了赵衰,生下了盾。早先,重耳还在晋国的时候,赵衰的妻子也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跟着重耳逃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了晋国。重耳当上了晋文公,赵衰成了原大夫,住在原,掌管着晋国的政事。晋文公能够回国称霸,大多是依靠赵衰的计策,这些事都记载在晋国的史书里。
赵衰回到晋国后,晋襄公的妻子坚持要迎娶翟国的妻子,并且立她的儿子盾为继承人。晋襄公的另外三个儿子都服侍他。晋襄公在位六年,赵衰去世,谥号为成季。
过了两年,赵盾接替成季执掌国政,晋襄公也去世了。太子夷皋年纪还小。赵盾觉得国家面临很多困难,想立襄公的弟弟雍为君。雍当时在秦国,赵盾就派人去迎接他。太子的母亲日夜哭泣,磕头对赵盾说:“先君有什么罪过,要废掉他的嫡子,另立别人当国君呢?”赵盾很为难,担心宗族和大臣们会一起杀了他,所以最终还是立了太子,这就是晋灵公。他还派兵拦截去秦国迎接襄公弟弟的人。灵公即位后,赵盾更加专权。
灵公当了十四年国君,越来越骄横。赵盾多次劝谏,灵公都不听。有一次吃熊掌,熊掌没煮熟,灵公杀了厨师,还把厨师的尸体拖出来示众,赵盾亲眼看到了这一幕。灵公因此害怕,想杀掉赵盾。赵盾平时很仁爱,曾经在他吃桑葚的地方救过一个饿肚子的人,这个人后来反而救了赵盾,让他得以逃脱。赵盾还没出国境,赵穿就杀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君,这就是晋成公。赵盾又回到晋国,继续执掌国政。君子们批评赵盾说:“身为正卿,逃亡时都没出国境,回来后也不追捕凶手”,所以史书上记载“赵盾弑君”。晋景公时期,赵盾去世,谥号为宣孟,他的儿子朔继承了他的爵位。
晋景公三年,赵朔担任晋军下军将领,去救援郑国,在黄河边上与楚庄王交战。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
公元前547年,晋景公当政的第三年,大臣屠岸贾想把赵氏一族给灭了。话说早些时候,赵盾还在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他弟弟叔带拿着兵器哭得特别伤心,后来又突然笑了,还拍着手唱歌。赵盾去占卜,卜卦的结果一开始很凶险,后来才转好。 赵国的史官给这个梦做了解释,说:“这个梦太糟糕了,灾祸不是发生在您自己身上,而是您的儿子,不过也是您的责任。到了您的孙子辈,赵家将会越来越衰败。”
屠岸贾这个人,一开始在晋灵公那里很受宠,到了晋景公时期,他当上了司寇(相当于当时的司法大臣),想搞事情,就拿晋灵公被杀的事来诬陷赵盾,到处跟将领们说:“赵盾虽然不知道这件事,但他也是罪魁祸首! 臣子弑君,他的子孙还在朝中做官,这怎么处罚?我请求诛杀赵氏一族!”韩厥站出来反对说:“晋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正好不在国内,我们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杀他。现在你们想杀他的后代,这可不是先君的意思,现在随便杀人,这叫乱政! 我有这么大的事禀报国君,国君却不知道,这等于没有国君!” 屠岸贾根本不听。
韩厥赶紧跑去告诉赵朔,让他赶紧逃命。赵朔不肯,说:“只要你能保证赵家的香火不断,我死也瞑目了!”韩厥答应了他,就装病不出门。屠岸贾根本没请示国君,就私自带着将领们攻打赵氏家族在下宫的住宅,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还把他们全家都灭了。
赵朔的老婆,是晋成公的妹妹,她怀着赵朔的遗腹子,偷偷跑到宫里躲了起来。赵朔的朋友公孙杵臼找到另一个朋友程婴,问他:“你为啥还不死啊?”程婴说:“赵朔的媳妇肚子里还有个孩子呢,要是生个男孩,我养他;要是女孩,我再自杀也不迟。”没过多久,赵朔的妻子平安生下了一个男孩。
屠岸贾听说这事儿了,就派人到宫里搜查。赵朔的妻子把孩子藏在裤子里,祈祷说:“要是赵家要灭亡了,你就哭吧;要是不灭亡,你就别出声。”搜查的人来了,孩子果然一声不吭。搜查完走了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这次没搜到,以后肯定还会再来搜,怎么办啊?”公孙杵臼说:“保住孤儿和牺牲自己,哪个更难?”程婴说:“死容易,保住孤儿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先君对您恩情深厚,您就做难的事,我来做容易的事,我先死吧!”
于是两个人商量好,找了个别人的孩子抱出来,用漂亮的衣服裹着,藏到山里去了。程婴出去,故意跟将军们说:“我真没用,保护不了赵家的孤儿。谁能给我一千金,我就告诉你们赵家孤儿在哪儿。”将军们一听都高兴坏了,答应给他钱,带兵跟着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公孙杵臼骂道:“程婴你这小人!当初在宫里那么危险的时候你都没死,和我一起把赵家的孤儿藏起来,现在又把我卖了!就算你保不住他,也不能这样出卖他啊!”他抱着孩子哭喊着:“老天啊老天啊!赵家的孤儿有什么罪?求您保住他,只杀我公孙杵臼就行了!”将军们不听,杀了公孙杵臼和那个假孤儿。将军们以为赵家的真孤儿已经死了,都很高兴。其实,真正的赵氏孤儿还活着,程婴一直把他藏在山里。
晋景公生病了,找人占卜,卜卦的结果说,大业之后,国运不顺,是有什么祟在作怪。景公就问韩厥怎么回事。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活着,就说:“大业之后,晋国断了香火的是赵家吗?从中衍(地名)之后,都是嬴姓。中衍这个人,人面鸟身,曾经辅佐殷帝大戊,又辅佐周天子,都有大功德。一直到幽王、厉王时期,国家才开始不行了,叔带才离开周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赵氏家族代代都有功劳,香火从未断绝。现在咱们大王却灭了赵氏一族,百姓都很伤心,所以占卜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大王您自己好好想想吧!”
景公问:“赵家还有后代吗?”韩厥就把事情的真相都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和韩厥商量着把赵氏孤儿立起来,把孩子偷偷接到宫里藏着。那些将军们来探望景公的病情,景公就利用韩厥的势力威胁他们,让他们看看赵氏孤儿。这孩子的名字叫赵武。将军们没办法,只好说:“以前下宫那次兵变,是屠岸贾干的,他假传君命,还命令所有大臣。如果不是这样,谁敢造反呢!要不是大王您生病,我们大臣们早就请求立赵氏后人了。现在大王您有旨意,这也是我们大臣们的心愿啊!”
于是,大家把赵武和程婴请来,让他们向各位将军行礼。然后,赵武、程婴和景公一起,攻打屠岸贾,灭了他全家,又把赵氏的封地还给了赵武。
赵武长大成人后,程婴就辞别了晋国的大臣们,对赵武说:“当年下宫那场灾难,大家都死了。我不是不能死,我是想着要让赵氏后代复兴。现在赵武已经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地位,我要去报答赵宣孟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哭着磕头,死活不让他走,说:“我愿意用尽我的力气报答您到死,您怎么能丢下我而死呢!”程婴说:“不行。他们以为我能成功,所以先死了;我现在不报答他们,就等于我的事情没做成。”说完,程婴就自杀了。赵武穿孝三年,为程婴祭祀,春秋两季都祭祀他,并且世世代代都要祭祀他。
赵氏复位十一年后,晋厉公杀了三个郤氏大夫。栾书害怕自己也会被杀,于是就杀了晋厉公,另立了襄公的曾孙周为国君,这就是晋悼公。从此以后,晋国的大夫们势力越来越强大了。
话说赵武子继任赵宗二十七年,晋平公继位当政。平公当政十二年,赵武子就当上了正卿(相当于宰相)。又过了一年,吴国的大臣延陵季子出使晋国,感慨地说:“晋国的政权最终还是掌握在了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这些家族手里啊!” 赵武子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子。
赵文子生了个儿子叫景叔。景叔当政的时候,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跟晋国的叔向聊天。晏婴说:“齐国的政权最终会落到田氏手里。”叔向也跟着说:“晋国的政权将来会落到六卿手里。这六卿们越来越骄奢淫逸,咱们国君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啊!”
赵景叔去世后,他的儿子赵鞅继位,这就是后来的赵简子。
赵简子当政期间,晋顷公第九年的时候,简子打算联合诸侯在周朝附近驻军。第二年,他亲自去拜见周敬王,这是因为要为他的学生们争取朝中职位。
晋顷公十二年,六卿按照法律规定,诛杀了公族祁氏和羊舌氏,把他们的领地分成了十个县,六卿各自让自己的家族成员担任这些县的大夫。从此,晋国的公室势力更加衰弱了。
又过了十三年,鲁国的叛臣阳虎逃到晋国来投奔,赵简子收受了他的贿赂,对他非常优待。
后来赵简子得了重病,五天都不省人事,大臣们都很害怕。名医扁鹊给他看病,看完之后出来,董安于赶紧上前询问。扁鹊说:“这是血脉方面的疾病,没什么好奇怪的!以前秦缪公也曾经这样,病了七天才醒过来。醒过来那天,他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做梦梦到上天特别高兴,我之所以病这么久,是因为天上有人在教我东西。上天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五代都不得安宁;之后将要称霸,但霸主会英年早逝;霸主儿子会让国家男女不分。”’公孙支把这话记下来藏了起来,这就是秦国的预言。献公的内乱,文公的称霸,以及襄公在殽之战打败秦军后又沉迷于享乐,这些都是上天告诉他的。现在主君的病和他当时的情况一样,不出三天病情一定会好转,好转之后一定会说出一些话来。”
睡了两天半,简子醒了。他跟大夫说:“我到上帝那儿玩得很开心,和百神在钧天一起游玩,听的是盛大的音乐,看的是万人的舞蹈,跟夏商周三代的音乐完全不一样,那声音特别震撼人心。有一只熊想过来攻击我,上帝让我射它,我射中了,熊死了。又来了一只罴(pí,一种大型猛兽),我又射死了它。上帝非常高兴,赏赐给我两个装东西的箱子,每个箱子里都装满了东西。我还看到我的儿子在上帝身边,上帝把一只翟犬(一种猎犬)托付给我,说:‘等到你儿子长大成人了,就把这只狗赏赐给他。’上帝还告诉我:‘晋国快要衰落了,七代之后就会灭亡,嬴姓的人将会在范魁以西大败周朝军队,但最终也无法长久统治。我现在想起虞舜的功劳,打算把我的女儿孟姚嫁给虞舜七世孙。’”董安于听了简子的讲述,把这些话记录下来,保存了起来。简子把扁鹊告诉他的话也告诉了大夫,然后赏赐扁鹊四万亩田地。
过了几天,简子出门,有人挡在路上,怎么劝都不走开,随从们很生气,想要用刀杀了他。这个人说:“我想去拜见国君。”随从把这事儿禀报了简子。简子把他叫来,说:“你,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挡路的人说:“请屏退左右,我想单独跟您禀报一些事情。”简子屏退了左右的人。挡路的人说:“国君您生病的时候,我在上帝身边。”简子说:“是的,这事儿我知道。你见到我,我这是怎么了?”挡路的人说:“上帝让您射熊和罴,您都射死了。”简子说:“是的,这又怎么样呢?”挡路的人说:“晋国将要面临巨大的灾难,您将首当其冲。上帝让您消灭两个卿大夫,那熊和罴都是他们的祖先。”简子说:“上帝赏赐给我两个装满东西的箱子,这是什么意思?”挡路的人说:“您的儿子将要征服翟国这两个国家,他们都是子姓。”简子说:“我看到我的儿子在上帝身边,上帝把一只翟犬托付给我,说‘等到你儿子长大成人了,就把这只狗赏赐给他’,这狗赏赐给我的儿子是什么意思?”挡路的人说:“‘儿’指的是您的儿子。‘翟犬’指的是代国的祖先。您的儿子将来一定会继承您的爵位。等到您子孙后代执政的时候,将会改革政治制度,改穿胡服,并且征服翟国这两个国家。”简子问了他的姓氏,然后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挡路的人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来传达上帝的旨意而已。”说完就走了。简子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保存到府库里。
话说有一天,姑布子卿去拜见简子。简子把所有儿子都叫来,让子卿看看哪个适合当将军。子卿说:“没有一个能当将军的。”简子一听,急了,问:“那我们赵家是不是要完蛋了?”子卿说:“我曾经在路上见过一个孩子,大概就是您的儿子吧。”
简子一听这话,赶紧把儿子子毋卹叫来。子毋卹来了,子卿立刻站起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简子却说:“他妈是地位低下的翟国婢女,有什么了不起的?”子卿回答说:“这是上天注定要让他显贵的,就算他母亲出身卑微,他也会显贵。”
从那以后,简子把所有儿子都叫来谈话,发现子毋卹确实是最优秀的。于是简子就告诉他的儿子们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上,谁先找到,我就赏赐他。”所有儿子都飞快地跑到常山上找,结果谁也没找到。子毋卹回来后,却说:“我已经找到宝符了。”简子问:“拿出来看看。”子毋卹说:“从常山上俯瞰代地,代地是可以征服的。”
简子听了这话,这才明白子毋卹确实非常有才干,于是就废除了太子伯鲁,立子毋卹为太子。
话说过了两年,到了晋定公十四年,范氏和中行氏造反了。
第二年春天,简子跟邯郸的大夫午说:“把咱们卫队的五百户人家交给我,我要把他们安置到晋阳去。”午答应了,回去后他爹和他哥不同意,就反悔了。赵鞅把午抓起来,关到晋阳。然后赵鞅就告诉邯郸的老百姓说:“我私下里要杀午,你们想立谁做老大?”于是就杀了午。赵鞅的弟弟赵稷和涉宾就带着邯郸造反了。晋君派兵去请秦国帮忙围困邯郸。荀寅、范吉射跟午关系好,不肯帮秦国,还暗中策划造反,董安于知道了这事儿。
十月,范氏和中行氏攻打赵鞅,赵鞅逃到晋阳,晋国军队围困晋阳。范吉射、荀寅的仇人魏襄等人合谋把荀寅赶走,让梁婴父顶替他;把吉射赶走,让范皋绎顶替他。荀栎跟晋侯说:“您下令,造反的人要杀头。现在这三个家伙带头造反,却只赶走赵鞅一个人,这处罚不公平啊,请都把他们赶走。”十一月,荀栎、韩不佞、魏哆奉晋侯之命去攻打范氏和中行氏,没成功。范氏和中行氏反过来攻打晋侯,晋侯打败了他们,范氏和中行氏逃跑了。丁未这天,这俩家族的领头人逃到朝歌去了。韩氏、魏氏替赵氏求情。十二月辛未这天,赵鞅回到绛,在公宫里跟晋侯盟誓。
第二年,智伯文子对赵鞅说:“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造反了,但董安于却事先知道了,也就是说董安于跟他们是一伙的。晋国有法律,带头造反的要杀头。这俩家族的领头人已经伏法了,可董安于却没事儿。”赵鞅心里很着急。董安于说:“我死了,赵氏才能安定,晋国才能太平,我死得晚了。”于是就自杀了。赵氏把这事儿告诉了智伯,这才让赵氏安定下来。
孔子听说赵简子没经过晋君同意就抓了邯郸的午,还据守晋阳,所以就在《春秋》里记载说:“赵鞅以晋阳畔”。
赵简子有个臣子叫周舍,喜欢直言进谏。周舍死了以后,简子每次上朝都不高兴,大臣们都自觉有罪。简子说:“诸位大臣没罪。我听说,一千张羊皮不如一张狐狸腋下的皮。诸位大臣上朝,只会说‘是是是’,听不到周舍那种直言不讳的声音,所以我很忧虑。”简子因此才能控制住赵氏的领地,并且得到晋国人民的爱戴。
公元前572年,赵简子带兵围困范氏和中行氏在朝歌,中行文子逃到了邯郸。第二年,卫灵公死了。赵简子跟阳虎一起送卫太子蒯聩回卫国,卫国没让他回去,他就住在戚地。
公元前569年,赵简子攻下了邯郸,中行文子又逃到柏人。赵简子接着又围攻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只好逃到齐国去了。这样一来,邯郸和柏人都落到了赵氏手里,范氏和中行氏剩下的城邑也都被晋国吞并了。赵简子虽然名义上是晋国的卿大夫,但实际上掌握了晋国的权力,封地和诸侯差不多大。
公元前561年,晋定公和吴王夫差在黄池争夺盟主地位,赵简子跟着晋定公,最后晋国赢了吴国。公元前557年,晋定公死了,赵简子为他守了三年的丧,到期就结束了。同一年,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
公元前548年,智伯攻打郑国。赵简子当时生病了,就让太子毋卹带兵去围攻郑国。智伯喝醉了,拿酒泼毋卹。毋卹的大臣们都请求为毋卹死战。毋卹说:“国君之所以让我统兵,是因为我能忍耐啊。” 但他心里也对智伯很生气。智伯回去了,就对赵简子说,要废掉毋卹,但赵简子没听他的。毋卹因此对智伯怀恨在心。
公元前544年,赵简子死了,太子毋卹继位,就是赵襄子。
公元前543年,越国围攻吴国。赵襄子正在服丧期间,派楚隆去慰问吴王。
赵襄子的姐姐以前是代王的夫人。赵简子下葬后,赵襄子还没除丧,就跑到代国去见代王。他让厨师拿着铜勺给代王和随从吃饭,一边斟酒,一边暗中命令厨师用勺子打死代王和他的官员,然后就出兵平定了代地。赵襄子的姐姐听说后,哭着喊天,用簪子自杀了。代国人很同情她,就把她自杀的地方叫做摩笄山。后来,赵襄子把代地封给了他的哥哥伯鲁的儿子周,让他做了代成君。伯鲁是赵襄子早逝的哥哥,也是原来的太子,所以才封了他的儿子。
晋襄子当政四年后,知伯联合赵、韩、魏三家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旧地盘。晋出公为此勃然大怒,跑去向齐国和鲁国告状,想联合他们一起讨伐四卿。四卿害怕了,于是合力攻打晋出公,把他赶跑了。晋出公逃到齐国,半路上就死了。知伯随后拥立昭公的曾孙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懿公。知伯越来越嚣张跋扈,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韩、魏两家都给了他。他又向赵氏索要土地,赵襄子因为之前知伯围攻郑国的耻辱,拒绝了他。知伯大怒,于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国。赵襄子害怕了,逃到晋阳城死守。
这时候,一个叫原过的人出现了。他先去见了一个人(原文没说是谁),之后又到了王泽,见到了另外三个人。原文说“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这句实在有点费解,估计是说原过带了什么东西,上面能看到,下面看不到,具体是什么东西,原文没说清楚。 原过还和竹子有过一些接触,原文说“与原过竹二节,莫通”,大概意思是说原过和两节竹子之间没法沟通,这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总之,原过最后得到了一句话:“为我以是遗赵毋卹。”(意思是:把这个东西交给赵襄子,告诉他不要害怕。)原过到了晋阳后,把这句话告诉了赵襄子。赵襄子整整准备了三天,亲自剖开竹子,里面有红色的字写着:“赵毋卹,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后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鬓麋髭<冉页>,大膺大胸,脩下而冯,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意思是:赵国不必害怕,我是霍泰山山阳侯派来的使者。三月丙戌这天,我将帮助你反击知氏,你将拥有百邑,我将赐予你林胡之地。将来你的后代,还会有英明的君王,……)赵襄子拜了拜,接受了这“三神”的指示。
三国联军攻打晋阳,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们还用汾水灌城,但城墙坚固,只浸透了三层城砖。城里的人们用吊着的锅做饭,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很多大臣都产生了异心,对赵襄子越来越怠慢,只有高共一人始终保持着礼仪。赵襄子非常害怕,于是夜里派相张孟同私下里去和韩、魏两家联络。韩、魏两家同意了赵襄子的计划,在三月丙戌这天,三国联军反过来消灭了知氏家族,并瓜分了他们的土地。赵襄子论功行赏,把高共排在第一位。张孟同说:“晋阳危难的时候,高共并没有什么功劳。”赵襄子说:“晋阳城危急的时候,大臣们都懈怠了,只有高共始终没有忘记臣子的礼仪,所以我把他排在第一位。” 于是赵国北面控制了代地,南面吞并了知氏的土地,实力超过了韩、魏两家。赵襄子在百邑祭祀了三神,并让原过负责霍泰山的祭祀。
后来他娶了空同氏的女子,生了五个儿子。襄子因为伯鲁没有继承人,所以不肯立他的儿子为继承人,一定要把王位传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代成君去世得早,于是襄子就立代成君的儿子浣为太子。襄子当了三十三年国君后去世,浣继位,就是献侯。
献侯年纪轻轻就即位了,治理中牟地区。
襄子的弟弟桓子想把献侯赶下台,自己自立为国君在代地,结果一年就死了。大家说桓子即位不是襄子本来的意思,于是就杀了桓子的儿子,重新拥立献侯。
十年后,中山国的武公刚即位。十三年,赵国修筑了平邑城。十五年,献侯去世,他的儿子烈侯籍继位。
烈侯即位的第一年,魏文侯攻打中山国,派太子击去防守。六年后,魏、韩、赵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追尊献子为献侯。
烈侯很喜欢听歌,他对相国公仲连说:“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唱歌的人,能给他们封个官吗?”公仲说:“给他们钱财可以,封官就不合适。”烈侯说:“好吧。郑国有两个有名的歌手,叫枪和石,我给他们每人赏赐一万亩地。”公仲说:“好的。”但他并没有照办。一个月后,烈侯从代地回来,又问起那两个歌手的地的事。公仲说:“我正在寻找合适的人选呢。”过了一会儿,烈侯又问。公仲始终没有答应,就称病不上朝。番吾君从代地回来,对公仲说:“你确实很乐于行善,但不知道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当赵国的相国已经四年了,有没有推荐什么人才啊?”公仲说:“还没有。”番吾君说:“牛畜、荀欣、徐越这三个人都可以。”公仲这才推荐了这三个人。上朝后,烈侯又问:“那两个歌手的地怎么样了?”公仲说:“正在挑选合适的人选呢。”牛畜用仁义之道侍奉烈侯,劝他实行王道,烈侯很高兴。第二天,荀欣侍奉烈侯,谈论选拔人才,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三天,徐越侍奉烈侯,谈论节约钱财,考察功绩。烈侯对他们提出的建议都很满意。烈侯派人告诉相国:“歌手的土地赏赐就先缓一缓吧。”然后任命牛畜为老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还赏赐给相国两套衣服。
九年后,烈侯去世,他的弟弟武公继位。武公在位十三年后去世,赵国又立烈侯的儿子章为国君,就是敬侯。这一年,魏文侯也去世了。
公元前326年,也就是敬侯元年,武公子朝造反,没成功,逃跑了,跑到魏国去了。赵国这时候才把都城迁到邯郸。
第二年,咱们打败了齐国,地点在灵丘。第三年,去救魏国,地点在廪丘,大胜齐军。第四年,魏国在兔台打败了咱们。咱们修建了刚平城,准备进攻卫国。第五年,齐国和魏国联手攻打赵国,把咱们刚平城给夺走了。第六年,咱们向楚国借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棘蒲。第八年,咱们攻破了魏国的黄城。第九年,咱们攻打齐国,结果齐国去打燕国,咱们又去救燕国。第十年,跟中山国在房子打了一仗。
公元前325年到公元前317年,也就是赵国敬侯在位的最后几年,事情可不少。第十一 年,魏国、韩国和赵国一起灭了晋国,然后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咱们还攻打中山国,又在中人打了一仗。第十二年,敬侯死了,他儿子成侯种继位。
公元前316年,成侯元年,公子胜跟成侯争夺王位,闹起了内乱。第二年六月,下起了雨夹雪。第三年,太戊午当了丞相。咱们攻打卫国,占领了七十三座城镇。魏国在蔺地打败了咱们。第四年,跟秦国在高安打仗,打赢了。第五年,在鄄地攻打齐国。魏国在怀地打败了咱们。咱们攻打郑国,打赢了,把郑国的地盘给了韩国,韩国把长子邑给了咱们。第六年,中山国修建了长城。咱们攻打魏国,在湪泽打败了魏军,还包围了魏惠王。第七年,咱们侵犯齐国,打到了齐国的长城。跟韩国一起攻打周朝。第八年,跟韩国瓜分了周朝的土地。第九年,跟齐国在阿下打仗。第十年,攻打卫国,占领了甄地。第十一 年,秦国攻打魏国,咱们去石阿救魏国。第十二年,秦国攻打魏国的少梁,咱们又去救。第十三 年,秦献公派庶长国攻打魏国的少梁,俘虏了魏国的太子和痤。魏国在浍地打败了咱们,占领了皮牢。成侯跟韩国昭侯在上党会面。第十四年,跟韩国一起攻打秦国。第十五年,帮助魏国攻打齐国。
公元前315年,也就是成侯十六年,咱们跟韩国、魏国一起瓜分了晋国的土地,然后把晋君封在端氏。
话说十七年的时候,赵成侯和魏惠王在葛孽碰了面。十九年,赵国和齐国、宋国在平陆会盟,又和燕国在阿地会盟。第二十年,魏国送来上好的木材,赵成侯就用这些木材建造了檀台。第二十一年,魏国围攻我们的邯郸。第二十二年,魏惠王攻下了邯郸,不过同时齐国也在桂陵打败了魏国。到了第二十四年,魏国把邯郸还给了我们,并在漳水上和我们结盟。可惜的是,这一年秦国又来攻打我们的蔺地。第二十五年,赵成侯去世了。公子緤和太子肃侯争夺王位,结果公子緤失败,逃跑了,跑到韩国去了。
赵肃侯即位的第一年,就夺取了晋国的端氏,把端氏的人迁到了屯留。第二年,他和魏惠王在阴晋相遇。第三年,公子范袭击邯郸,结果没成功,还战死了。第四年,赵肃侯去朝拜天子。第六年,赵国攻打齐国,攻下了高唐。第七年,公子刻攻打魏国的首垣。第十一年,秦孝公派商鞅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国的将军公子卬。赵国也趁机攻打魏国。第十二年,秦孝公死了,商鞅也死了。到第十五年,赵国修建了寿陵,魏惠王也去世了。
十六年,肃侯去大陵游玩,从鹿门出来的时候,大戊午拦住他的马,说:“耕种的事情正紧要,一天不干活,一百天就没吃的。”肃侯赶紧下车谢罪。十七年,赵国围攻魏国的黄地,没攻下来,于是就修筑了长城。十八年,齐国和魏国一起攻打赵国,赵国就决开黄河水淹他们,敌军这才退兵。第二十二年,张仪做了秦国的丞相。赵疵和秦国作战,战败了,秦国在河西杀了赵疵,还夺取了我们的蔺地和离石。第二十三 年,韩举和齐、魏两国作战,死在了桑丘。
第二十四年,赵肃侯去世了。秦、楚、燕、齐、魏五国都派出一万精兵来参加他的葬礼。肃侯的儿子武灵王继位。武灵王即位的第一年,阳文君赵豹担任丞相。梁襄王带着太子嗣,韩宣王带着太子仓来赵国朝拜,来到信宫。武灵王年纪还小,不能处理政事,于是就请了三个博学的老师来教他,还安排了三个左右官员监督他的过失。等到武灵王能够处理政事了,他首先询问了先王时期的重臣肥义,并提升了他的官职;对于国内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他每月都按时给予他们养老金。第三年,赵国修筑了鄗城的城墙。第四年,赵国和韩国在区鼠会盟。第五年,武灵王娶了韩国的公主为夫人。
话说八年的时候,赵国跟秦国打了一仗,没打赢,灰溜溜地撤兵了。当时其他五个国家都称王了,就赵国没称王。赵王说:“我们实力不够,哪敢冒充大王呢!”于是就让全国老百姓都称呼他为“君”。
九年,赵国跟韩魏两国一起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打败了,死了八万士兵。齐国也在观泽之战中打败了我们。十年,秦国攻占了我们的中都和西阳。齐国打败了燕国,燕国的相国子之自立为王,原来的燕王反而成了臣子。十一年,赵王把公子职从韩国请回来,立他为燕王,还派乐池送他回去。十三年,秦国攻占了我们的蔺地,还抓走了将军赵庄。楚王和魏王来赵国访问,路过邯郸。十四年,赵何攻打魏国。
十六年,秦惠王死了。赵王去大陵游玩。有一天晚上,赵王梦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在弹琴唱歌,歌声是这样的:“美人容光焕发,容颜如同盛开的苕花。命运啊命运,怎么没有我嬴氏的份呢!”第二天,赵王喝酒作乐的时候,多次提起这个梦,还反复描述那个姑娘的样子。有个叫吴广的人听说后,就通过王后把自己的女儿嬴氏(也就是孟姚)送进了宫里。孟姚深得赵王宠爱,后来成了惠后。
十七年,赵王出城九门之外,修建了一个高台,用来眺望齐国和中山国的领地。十八年,秦武王和孟说一起举鼎,结果鼎太重,把腿都摔断了,死了。赵王派代相赵固去燕国迎接公子稷,把他送回秦国,立为秦王,这就是秦昭王。
十九年正月,赵王在信宫举行盛大的朝会。召集肥义一起商讨天下大事,用了五天才讨论完。之后,赵王北上巡视中山国的领地,一直走到房子,然后又去了代地,一路向北走到尽头,向西走到黄河,最后登上黄华山。赵王召见楼缓,跟他商量说:“我们先王抓住时代变革的机会,长期经营南方的藩属之地,依仗漳河、滏阳河的险要地势,修建长城,又夺取了蔺地、郭狼,在荏地打败了林胡人,但是功业还没完成。现在中山国在我们腹地,北边有燕国,东边有胡人,西边有林胡、楼烦、秦国、韩国,而我们却没有强大的军队来救援,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怎么办呢?那些拥有崇高名声的人,往往也背负着过去的包袱。我想效仿胡人的服饰。”楼缓说:“好!”但是其他的大臣都不赞成。
哎,肥义伺候在旁边,大王说:“想想简公、襄公的丰功伟绩,再看看征服胡人和翟人的好处。当臣子的,应该孝顺父母,兄弟友爱,长幼有序,办事光明磊落;同时还要有益于百姓,辅助君主成就大业,这就是臣子的职责啊。我现在想继承襄公的遗志,向胡人和翟人扩张领土,但估计我这辈子都见不到那一天了。如果敌人弱小,我们少出力就能取得大功,这样就能避免百姓过度劳累,还能延续先辈的功劳。那些取得伟大功业的人,往往要承受世俗的非议;那些有独到见解的人,常常要面对百姓的怨恨。我现在打算让百姓学习胡人的服装和骑射,将来肯定有人议论我,这可怎么办呢?”
肥义回答说:“我听说,犹豫不决的事情就不会成功,犹豫不决的行为就不会有名声。大王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承担世俗的非议了,那就根本不用理会天下的议论。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往往不被世俗所理解;那些成就大业的人,往往不依靠大众的力量。以前舜帝在有苗氏跳舞,禹王袒露上身治理国家,他们可不是为了满足私欲和追求快乐,而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德行,并且取得功业。愚笨的人只看到事情的结果,聪明的人能预见事情的未来,大王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大王说:“我不是怀疑胡服不好,我是怕天下人笑话我啊!狂妄的人自得其乐,聪明人却为之悲伤;愚笨的人会嘲笑,贤明的人却能看清真相。如果大家都顺从我,胡服的功劳还很难说。就算天下人都嘲笑我,胡地和中山,我一定要得到!” 于是,大王就穿上了胡服。
王緤去告诉公子成说:“大王要穿胡服去朝见天子,也希望您也穿胡服。家里听父母的,国家听君王的,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儿子不违背父母,臣子不违背君王,这是兄弟之间应有的常理。现在大王带头改穿胡服,您却不愿意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纷纷啊。治理国家有章法,以利民为根本;从政有原则,以法令为准则。明智的君主先从地位低的人身上考察,而施政要先取得贵族的信任。现在大王改穿胡服,并不是为了追求享乐,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取得某种成就,事情成功了,这才算得上是好的。现在大王担心您违背了从政的原则,所以想征求您的意见。再说,我听说,为国家做事的人,行为光明磊落,依仗权贵的人,名声不会好,所以大王希望效法您的高尚品德,来完成改穿胡服这件事。让我去拜访您,请求您也穿胡服吧。”
公子成连连叩头说:“我早就听说大王要穿胡服了。我愚笨无能,又卧病在床,不能亲自去拜见大王,以表我的忠心。既然大王有令,我斗胆回答,并尽我愚忠之言。我说:我听说我们中原地区,是聪明人运用智慧的地方,是各种物资财富汇聚的地方,是贤人和圣人教化的地方,是仁义施行的场所,是诗书礼乐得以应用的地方,是检验各种才能的地方,是远方的人前来朝拜的地方,也是教化蛮夷的地方。现在大王放弃这些,却模仿远方人的服饰,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人的道义,违背人们的意愿,让有学问的人感到不满,远离中原,所以我希望大王三思而后行啊。”
使者把公子成的话带回给大王。大王说:“我已经听说公子成生病了,我亲自去拜访他吧!”
王去拜访公子成,自己主动提出说:“衣服嘛,是为了方便穿着;礼仪嘛,是为了方便办事。圣人观察地方风俗,顺应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样才能使百姓受益,国家强盛。你看,剪发纹身,交叉手臂,左衽穿着,那是瓯越地区的习俗;黑齿,脸上刺青,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粗布衣服,那是吴国的风俗。所以礼仪服饰各不相同,但其方便之处都是一样的。地方不同,用法就改变;事情不同,礼仪就改变。所以圣人能够使国家强盛,并不拘泥于一种用法;能够使事情顺利进行,并不拘泥于一种礼仪。儒家学派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全国各地虽然礼仪相同,但教化却各不相同,更何况山区和谷地的便利条件呢?所以,取舍变化,聪明人也不能做到统一;远近地区的服饰,贤明圣哲也不能做到统一。偏远地区风俗习惯很多不同,钻研细枝末节的学问就会有很多争论。不懂装懂,不怀疑,对与自己不同的东西不加以批判,这是大众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现在您说的都是老一套,而我说的才是制定新风俗的办法。咱们国家东边有河水、薄洛水,跟齐国、中山国一样,没法用船。从常山到代郡、上党郡,东边是燕国、东胡的领地,西边是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现在我们没有骑射的装备。所以,我们没有船只,住在河边薄洛水边的人们,拿什么来守卫河水、薄洛水呢?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来抵御燕国、东胡、秦国、韩国的入侵。再说,以前简主没有堵住晋阳以及上党郡的缺口,而襄主联合戎狄军队取代了他们来抵御诸胡,这是愚蠢和聪明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略我们的土地,残害我们的百姓,引水围困鄗城,要不是因为社稷神灵保佑,鄗城就守不住了。先王对此非常痛恨,但一直没能报仇雪恨。现在学习骑射,近可以防御上党郡的威胁,远可以报复中山国的仇恨。而您却遵循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意思,讨厌改变服饰的名声,忘记鄗城被围困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公子成再次叩头,说:“我愚笨,不明白大王的意思,只敢说些世俗的传闻,是我的罪过。现在大王将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思,顺应先王的心愿,我哪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再次叩头。于是赏赐公子成胡服。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上朝。于是开始颁布穿胡服的命令。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这几个大臣都劝谏大王,说别穿胡服了,还是按照老规矩来吧。大王说:“先王不都跟老百姓一样啊,哪来的什么古法?历代帝王的制度都不一样,哪有必须遵循的礼法?像虙戏、神农氏,他们教化百姓却不杀戮,黄帝、尧、舜杀了人也不发怒。到了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法律,根据事情的需要制定礼仪。法律法令都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衣服器械也都方便实用。所以礼法不必千篇一律,国家兴盛也不一定要遵循古法。圣人兴起,也不是照搬前人的做法就能够称王;夏、殷朝的衰亡,也不是因为改变了礼法才灭亡的。所以说,复古未必不对,但墨守成规也不够好。再说,穿奇装异服的人心思不正,那邹国、鲁国岂不是没有奇才?百姓打扮奇特,就容易造反,那吴国、越国岂不是没有优秀的人才?圣人认为合身的就是衣服,方便的就是礼仪。进退的节度,衣服的样式,是为了规范普通百姓,不是用来衡量贤才的。所以,老百姓要随大流,贤才要与时俱进。俗话说得好:‘用书本去驾驭马匹,不懂马的脾气;用过去的制度治理现在,不懂得事情的变化。’死守法令,不足以成就伟业;死守古法,不足以治理当今。你们这些大臣,跟不上时代了!” 大王说完,就穿上了胡服,并且提倡骑射。
过了二十年,大王向东攻打中山国的土地,一直打到宁葭;向西攻打胡人的土地,一直打到榆中。林胡王还进献了马匹。大王回国后,派楼缓出使秦国,仇液出使韩国,王贲出使楚国,富丁出使魏国,赵爵出使齐国。 赵国的大臣赵固支持大王穿胡服,并调集兵力。
第二十一年,赵国攻打中山国。赵袑担任右军主将,许钧担任左军主将,公子章担任中军主将,大王亲自统帅大军。牛翦率领车骑部队,赵希率领胡人和代国的军队。赵军在陉地与大王会师,在曲阳合兵一处,攻取了丹丘、华阳、鸱之塞等地。王军攻占了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国献出四个城邑求和,大王答应了,就撤兵了。第二十三 年,又攻打中山国。第二十五年,惠后去世。大王让周袑穿着胡服教导王子何。第二十六年,再次攻打中山国,扩张疆土,北面一直打到燕国、代国,西面一直打到云中、九原。
公元前324年五月某一天,在东宫举行盛大的朝会,宣布传国大典,正式立王子何为王。新王祭拜祖庙的仪式结束后,就登基临朝了。所有的大臣都向他臣服,肥义被任命为相国,同时辅佐新王。这位新王就是后来的惠文王,他是惠后吴娃的儿子。他的父亲武灵王,曾经自称“主父”。
武灵王一心想让儿子掌握政权,自己却穿着胡服,率领将士们向西北方向征讨胡人,并且计划从云中、九原一路南下,袭击秦国。为此,他竟然乔装打扮成使者,偷偷潜入秦国。秦昭王一开始没认出来,后来发现他气度非凡,根本不像个普通臣子,就派人把他追赶出去。但武灵王已经骑马飞奔,逃出了函谷关。秦国人后来查明真相,才知道那是武灵王,都吓了一跳。武灵王之所以冒险潜入秦国,是为了秘密侦察秦国的地形,顺便观察秦王的为人。
惠文王即位第二年,武灵王巡视新征服的土地,一直到达代地,然后向西在西河与楼烦王会面,收编了楼烦王的军队。第三年,赵国灭掉了中山国,把中山王迁到了肤施。又修建了灵寿城,北方边境从此安定,代地到赵国的道路也畅通无阻了。武灵王回国后,大肆赏赐将士,还下令大赦天下,摆下酒宴,连续庆祝了五天,并且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可是,章这个人天生奢侈,心里不服气弟弟当了国君。武灵王又任命田不礼辅佐章。
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这个人啊,身体强壮,志气又高傲,拉帮结派,想做大事,恐怕心里另有打算吧?田不礼这个人,更是狠毒骄横。这两个人狼狈为奸,肯定在暗中策划阴谋诡计,图谋不轨,靠着一点运气侥幸得势。那些小人啊,欲望膨胀,考虑问题轻率浅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潜在的危险,互相勾结,一起走向灾祸。依我看,这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了。你责任重大,地位显赫,一旦发生动乱,祸害首先会降临到你头上,你必须先有所防范啊!仁爱的人爱护万物,聪明的人会在祸患未形成之前就做好准备,你不仁不智,怎么能保住国家?你为什么不称病不出门,把政事交给公子成呢?别当怨恨的靶子,别当祸患的阶梯。”
肥义回答说:“不行啊,以前先王把国家托付给我,说:‘不要改变主意,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一心一意地守护国家,直到死为止。’我当时再三拜谢,接受了这个重任。现在因为害怕田不礼而忘记我的誓言,哪种变节更大呢?接受了重任却不能完成,哪种罪过更严重呢?违背誓言的大臣,是会被处死的。俗话说‘死了的人可以复活,活着的人不能不问心无愧’。我已经把话都说在前面了,我想做到言行一致,怎么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呢!再说,正直的大臣很难达到那个境界,忠诚的大臣要经历很多磨难才能显露他们的品德。你虽然赏赐我,并信任我,但是,我之前已经说过话了,我绝对不敢违背誓言。”李兑说:“好吧,你努力吧!我看到你今年就到头了。”说着,李兑哭着走了。李兑多次去见公子成,提防田不礼的阴谋。
过了些日子,肥义对信期说:“公子和田不礼的关系实在令人担忧啊!表面上公子对肥义很好,实际上却怀有恶意,这个人既不忠于君主也不孝敬父母。我听说,奸臣在朝,国家就会衰败;谗臣在内,君主就会受损。这个人贪婪又想做大事,在君主身边得宠,在外则横行霸道。他可以随意篡改命令,擅自决定事情,这并不难做到,祸患很快就会波及整个国家。我现在非常担忧,晚上睡不着觉,吃饭也吃不下。盗贼出入,我们必须做好防范。从现在开始,如果有人召见国君,一定要让我先见到国君,我要先用我的身体挡在前面,没有正当理由,国君不能进去。”信期说:“好极了,我记住了!”
四年过去了,有一天上朝,安阳君也来了。主父让王坐在上面听朝会,自己则在一旁观察大臣和宗室子弟们的礼仪。他看到自己的长子章,样子拘谨得很,竟然还背对着王面向臣子,在弟弟面前低眉顺眼,心里很可怜他,于是就想把赵国分一部分给章,让他在代地称王,但还没来得及决定就放弃了这个计划。
过了些日子,主父和王到沙丘去游玩,住在一个偏僻的宫殿里。公子章就趁这个机会,联合他的手下和田不礼造反,假传主父的命令召王。肥义先进去,结果被杀了。高信立刻就和王打了起来。公子成和李兑从都城赶来,迅速调动四个城邑的军队前来救援,杀了公子章和田不礼,平定了叛乱,稳定了王室。公子成被任命为丞相,号称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公子章战败后逃去找主父,主父却把他赶走了。公子成和李兑趁机包围了主父的宫殿。公子章死了以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因为公子章的事包围主父,如果现在撤兵,我们自己也会被杀头。”于是他们继续包围主父。他们下令宫里的人“最后出来的人就杀掉”,宫里的人都跑出来了。主父想出来却出不去,又吃不上东西,只好挖出爵杯里的鸟蛋来吃,三个多月后饿死在了沙丘宫里。主父死后,才对外宣布死讯,并通知诸侯。
那时候,国君年纪还小,公子成和李兑掌握大权,害怕将来被治罪,所以才包围了主父。主父最初把长子章立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非常宠爱她,好几年都没上朝,吴娃给他生了个儿子叫何,于是废掉了太子章,立何为王。吴娃死后,主父对吴娃的爱减退了,又开始可怜起原来的太子章,想让章和何两个人都当王,犹豫不决,结果就发生了叛乱,最后父子都死了,成了天下人的笑柄,真是令人痛心啊!
我五年的时候,在燕国和鄚县、易县一带活动。八年的时候,我去了城南行唐。九年的时候,我和赵国、梁国的军队一起,跟齐国联军攻打韩国,打到了鲁关附近。到了十年,秦国自己称帝,成了西帝。十一年,董叔和魏国一起攻打宋国,从魏国手里夺得了河阳。秦国攻占了梗阳。十二年,赵国和梁国的军队攻打齐国。十三年,韩国和徐国的军队攻打齐国,我公主也去世了。十四年,乐毅担任相国,率领赵、秦、韩、魏、燕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攻下了灵丘,并在中阳与秦军会合。十五年,燕昭王来拜访我。赵国和韩、魏、秦三国一起攻打齐国,齐王战败逃跑了,只有燕国军队深入齐国境内,攻占了齐国的都城临菑。
十六年,秦国又多次和赵国一起攻打齐国,齐国人为此非常苦恼。齐国的苏厉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他们的德行不是只传播在国内,他们的教化不是只让本国百姓顺从,他们的祭祀也不是只为了讨好鬼神。如果甘露下降,及时雨到来,五谷丰登,百姓没有疾病,大家都觉得很好,但贤明的君主却会从中找到原因去思考。
现在您(指赵王)的贤德和功绩,已经超过了秦国许多;您对齐国的怨恨,也不是突然产生的。秦国和赵国是盟国,却向韩国征兵攻打齐国,秦国真的是爱赵国吗?其实它恨的是齐国吧?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贤明的君主应该看清楚了。秦国并非爱赵国而恨齐国,而是想灭掉韩国,吞并周朝的两个都城,所以才用齐国来迷惑天下诸侯。它担心事情办不成,所以出兵威胁魏国和赵国;它担心天下诸侯害怕它,所以拿出人质来表示诚意;它担心天下诸侯很快反叛,所以向韩国征兵来震慑他们。表面上跟各国讲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暗中攻打空虚的韩国,我认为秦国的计划一定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表面上情况不同,但结果却一样,楚国长期攻打中山国,结果中山国灭亡了;现在齐国长期被攻打,韩国也一定会灭亡。打败齐国,大王可以和六国一起分享战利品;而灭掉韩国,秦国却能独吞好处。收复周朝的两个都城,夺取祭祀用的器物,秦国也能独享。算算土地、战功和所得的利益,大王您能得到多少,秦国又能得到多少呢?
这位先生分析说:“韩国丢了三川之地,魏国丢了晋国,朝廷还没怎么变动,祸事就已经临头了。”燕国占领了齐国的北部地区,从沙丘、钜鹿往南收复了三百里的土地;韩国的上党地区距离邯郸只有一百里的路程;燕国和秦国合谋瓜分王的土地,中间只隔三百里就打通了。秦国从上郡靠近函谷关的地方,一直到榆中,有将近一千五百里的距离。秦国用三郡的兵力进攻王的 上党地区,羊肠以西,句注以南,根本就不是大王您能控制的。如果越过句注山,攻占常山郡来防守,三百里就能与燕国连成一片,代地的马匹、胡人的犬,就不会再往东边运送了;昆山的玉石也运不出来了。这三样宝贝,也都不是大王您能拥有的了。大王您长期征伐齐国,又帮助强大的秦国攻打韩国,祸患一定会因此而产生。希望大王您好好考虑一下啊!
再说,齐国之所以攻打我们,是因为要讨好大王您;天下诸侯都来效力,也是为了巴结大王您。燕国和秦国已经约定好了,出兵的日子也快到了。五个国家瓜分了大王您的三分之一的土地,齐国却违背了这五个国家的约定,来承担大王您的祸患,西边的军队用来牵制强大的秦国,秦国废除了帝位请求臣服,又反过来夺取了魏国的高平、根柔;夺取了赵国的巠分、先俞。齐国为大王您效力,理应成为最好的榜样,现在却要承担罪责,我担心天下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为大王您效力了。希望大王您好好考虑一下啊!
现在大王您不要和天下诸侯一起攻打齐国,天下诸侯一定会认为大王您是正义的。齐国依附我们,并竭力讨好大王您,天下诸侯一定会更加敬重大王您的仁义。大王您如果让天下诸侯都认为秦国是好的,而秦国却很暴虐,大王您又让天下诸侯来制约秦国,那么,这将会给大王您带来一世的荣耀和恩宠。于是赵国就停止了攻打齐国的行动,向秦国谢罪,表示不再攻打齐国了。
大王您和燕王会面。廉颇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的昔阳,并攻占了它。
十七年,乐毅将军率领赵国的军队攻打魏国的伯阳。而秦国怨恨赵国没有和它一起攻打齐国,就攻打赵国,夺取了我们两座城池。十八年,秦国又夺取了我们的石城。大王您再次前往卫国的东阳,决开了黄河的水,攻打魏国。洪水泛滥,漳水暴涨。魏冉前来辅佐赵国。十九年,秦国又夺取了我们两座城池。赵国和魏国在伯阳会师。赵奢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的麦丘,并攻占了它。
二十年,廉颇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王您和秦昭王在西河外会面。
二十一年,赵国将漳水改道,流向武平的西边。二十二年,发生大瘟疫。立公子丹为太子。
话说二十三年,楼昌将军带兵攻打魏国的汲城,结果没拿下。到了十二月,廉颇将军出马,攻打汲城,顺利拿下了。
第二年,也就是二十四年,廉颇将军又带兵攻打魏国的房子,攻克之后就撤兵回去了。接着又去攻打安阳,也成功拿下了。二十五年的时候,燕国的周将军攻打昌城和高唐,也都打下来了。然后,赵国和魏国一起联手去打秦国。可惜的是,秦国的将军白起把咱们赵国的华阳给打败了,还俘虏了一位将军。
二十六年,咱们赵国拿下东胡的欧代地区。二十七年,把漳水改道,流向武平的南方。同时,封赵豹为平阳君。那一年河水发大水,洪涝灾害严重。
二十八年,蔺相如带兵去打齐国,打到了平邑。之后,咱们拆除了城北九座城门的大城墙。这一年,燕国的将军成安君公孙操杀了自己的国王。到了二十九年,秦国和韩国打了起来,还把阏与城给围住了。赵国派赵奢将军出战,大败秦军于阏与城下,赵王还赐给他“马服君”的称号,表彰他的功劳。
最后,到了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了,太子丹继位,这就是孝成王。
公元前245年,秦国打过来了,一下子就占领了我们三个城池。赵王刚刚继位,太后掌握大权,秦国乘胜追击,猛攻赵国。赵国赶紧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拿长安君当人质,我们才出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苦苦劝谏。太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谁再敢提拿长安君当人质的事,老娘我一定给他一嘴巴!”
这时,一位叫触龙的老大臣说想见太后。太后当时正生气呢,很不耐烦地答应了。触龙进去后,慢慢地走过去坐下,先自我介绍说:“老臣腿脚不好,走得慢,很久没来拜见您了。我心里过意不去,怕您担心我的身体,所以才想来见您。”太后说:“老身只能坐车出行啊。”触龙又问:“您吃饭还好吧?”太后说:“就吃点粥。”触龙说:“我前段时间胃口也不好,就强迫自己每天走个三五里路,结果胃口就好了,身体也舒服多了。”太后听后,脸色缓和了一些。
触龙接着说:“我家最小的儿子舒祺,不成器,而我又老了,我实在心疼他,想让他去宫里当个侍卫,哪怕是最低级的职位,也请您恩准。”太后说:“好吧,他多大年纪了?”触龙回答:“十五岁。虽然年纪小,但我希望在他还没入土为安之前,能让他有个差事。”太后问:“男人也这么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女人还疼爱呢!”太后笑了:“女人可没这么疼爱。”触龙说:“老臣觉得,您对燕后的爱,比对长安君的爱还要深厚。”太后说:“你错了,我更爱长安君。”
触龙说:“父母爱孩子,就要为孩子长远打算。您送燕后去燕国时,拉着她的脚,哭着送别,心里想着她远嫁,心里也难受。送走后,您也不是不挂念她,祭祀的时候还祈祷‘千万别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了长远打算,为了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当王吗?”太后说:“是的。”触龙又问:“您想想,三代以前,赵王的后代还有谁当上诸侯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还有吗?”太后说:“老身没听说过。”触龙说:“这就说明,关系近的祸及自身,关系远的祸及子孙。难道人主之子孙当上诸侯就一定不好吗?地位尊贵却无所作为,享受厚禄却无所贡献,还掌握着很多权力。现在您让长安君地位尊贵,又给他封赏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权力,却不让他为国家做贡献,一旦您驾崩,长安君拿什么在赵国立足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太后说:“好吧,就依你说的办。”于是,就为长安君准备了百辆车,送他到齐国当人质,齐国这才出兵。
子义一听这话,就说:“就连国君的儿子,骨肉至亲,尚且不能保住没有功劳的尊贵地位,享受没有劳动的俸禄,守住金玉堆积的财富,更何况我呢?”
齐国的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国的军队攻打燕国的中阳,攻下来了。又攻打韩国的注地,也攻下来了。两年后,惠文后去世了,田单当上了宰相。
四年后,齐王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飞龙上天,没飞上去就掉下来了,然后看见金玉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第二天,齐王把占卜的史官叫来,问梦的意思。史官说:“梦见穿破旧衣服,预示着衰败;梦见骑飞龙上天没飞上去就掉下来,说明有气势但没有实际内容;梦见金玉堆积如山,预示着会有忧患。”
三天后,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派使者来了,说:“韩国守不住上党郡了,想把它献给秦国。但是上党郡的官吏百姓都愿意归属赵国,不愿意归属秦国。这里有十七座城邑,我们愿意再次拜谢,把它们献给赵国,请大王赏赐给这些官吏百姓。”齐王听了非常高兴,把平阳君豹叫来,问他:“冯亭把十七座城邑献给我们,我们应该接受吗?”平阳君回答说:“圣人认为,没有原因得到的利益,往往会带来灾祸。”齐王说:“人家是看重我们的恩德才献城的,怎么可以说没有原因呢?”平阳君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故意切断韩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暗中盘算着坐享上党郡的土地。韩国之所以不把上党郡献给秦国,是想把祸患嫁祸给赵国。秦国费尽心力,赵国却坐享其成,即使强大的国家也难以从弱小的国家那里夺取土地,更何况弱小的国家能从强大的国家那里夺取土地呢?这怎么能说不是无缘无故的利益呢!再说,秦国利用牛田的水路运输粮食,蚕食各国土地,凭借强大的兵力,夺取他国的土地,他们的政策强硬,不可抗拒,我们绝对不能接受。”齐王说:“现在我们出动百万大军去攻打,一年多年过去了,连一座城都没攻下来。现在人家主动送给我们十七座城邑,这可是大大的好处啊!”
赵豹出宫了,秦王赶紧把平原君和赵禹叫来,跟他们商量这事儿。平原君和赵禹说:“咱们出动百万大军去打,一年多了连一座城都没拿下,现在人家主动送上门来十七座城池和邑落,这可是个大便宜,绝对不能错过啊!”秦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好!”就让赵胜去接收土地。然后,秦王派人去跟冯亭说:“我们秦国派使臣赵胜来,奉我们国君之命,给你万户的城邑封你做太守,千户的城邑封你做县令,这些爵位都世袭罔替,老百姓和官员都能升三级,只要你们老老实实安分守己,每家每户都赏赐六金!”冯亭一听,眼泪都下来了,根本就不见秦国使者,说:“我做不出这三件不义的事:一、作为主子的守卫,我都没能拼死保住城池,就已经是不义了;二、投降秦国,不听从主子的命令,这是第二件不义的事;三、把主子的土地卖了,自己享受,这是第三件不义的事!” 结果,赵国还是出兵攻打上党。廉颇将军率领大军驻扎在长平。
过了七个月,廉颇被撤职了,赵括接替了他的位置。秦军包围了赵括的军队,赵括兵败被俘,四十多万赵国士兵全部被坑杀。秦王后悔当初没听赵豹的建议,长平之战的惨败,都是因为这个啊!
秦王回国后,不听从秦国的建议,秦国又包围了邯郸。邯郸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领燕国的百姓反叛燕国。赵国把灵丘封给了楚国的相国春申君。
八年后,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回来后,楚国派兵来救赵国,魏国的公子无忌也来帮忙,秦军这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
十年后,燕国攻打昌壮,五月就攻下来了。赵国的将军乐乘和庆舍攻打秦国的信梁军队,打败了他们。赵国的太子死了。与此同时,秦国攻打西周,也攻占下来了。徒父祺出逃。十一年,赵国修筑了元氏城,设立了上原县。武阳君郑安平死了,赵国收回了他的封地。十二年,邯郸发生了大火。十四年,平原君赵胜去世了。
十五年前,赵国把信平君这个爵位给了廉颇将军。燕王派丞相栗腹去贿赂赵王,送了五百金当作礼物,说是给赵王买酒喝。栗腹回来后跟燕王汇报说:“赵国壮年男子都死光了,长平之战啊,剩下的都是些没长大的孩子,可以打!”燕王就找来昌国君乐间问他意见。乐间说:“赵国可是四面受敌的国家,老百姓都练过兵,打它不容易啊。”燕王说:“我人多他少,以二敌一,能行吗?”乐间说:“不行。”燕王又问:“那以五敌一呢?”乐间还是说:“不行。”燕王气坏了,大臣们却都觉得可以打。燕国就出兵两路大军,两千辆战车,栗腹带一路攻打鄗城,卿秦带一路攻打代郡。廉颇将军出战,打败了栗腹,还俘虏了卿秦和乐间。
十六年,廉颇包围了燕国。赵国任命乐乘为武襄君。十七年,赵国让武襄君这个大将军去攻打燕国,把燕国围了个水泄不通。十八年,延陵钧带兵去支援信平君,一起帮助魏国攻打燕国。可与此同时,秦国却攻占了我们赵国的榆次三十七座城池。十九年,赵国和燕国互换土地: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三地给了燕国;燕国把葛、武阳、平舒三地给了赵国。
二十年,秦王政刚刚即位。秦国又攻占了我们的晋阳。
二十一年,赵孝成王死了。廉颇将军攻打繁阳,打下来了。后来派乐乘接替他,结果廉颇又去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就逃到魏国去了。赵悼襄王即位。
悼襄王元年,赵国大力备战,想打通平邑、中牟之间的道路,没成功。
二年,李牧将军带兵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和方城。秦国把春平君召过去,然后就把他扣下了。泄钧就对文信侯说:“这个春平君啊,赵王很喜欢他,但是赵国的其他大臣很嫉妒他,所以他们合计着说‘春平君去了秦国,秦国一定会留住他’,所以他们就暗中把春平君送去了秦国。现在秦国留住了他,这就达到了那些嫉妒春平君的大臣的目的了。您不如把春平君放了,扣住平都城。春平君说话做事,赵王很相信他,赵王一定会割让土地来赎回平都城的。”文信侯说:“好主意!”于是就把春平君放了。同时,赵国修筑了韩皋城。
话说,三年的时候,庞暖将军带兵攻打燕国,活捉了他们的将军剧辛。四年,庞暖将军又率领赵、楚、魏、燕四国的精锐部队去攻打秦国的蕞城,结果没攻下来;后来又转去攻打齐国,拿下了饶安。五年,傅抵将军驻守在平邑;庆舍将军率领在东阳河外的军队,守卫着河梁。六年,赵国把饶地封给了长安君。魏国和赵国在邺城交战。
九年,赵国攻打燕国,占领了貍和阳城。战争还没结束,秦国就攻打邺城,把邺城给拿下了。赵悼襄王死了,他的儿子幽缪王继位。
幽缪王即位的第一年,修筑了柏人城的城墙。第二年,秦国攻打武城,扈辄将军率领军队去救援,结果军队打败了,扈辄也战死了。
第三年,秦国攻打赤丽和宜安,李牧将军率领军队在肥下与秦军作战,把秦军给打退了。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第四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又跟他们打了一仗,又把秦军给打退了。
第五年,代地发生了大地震,从乐徐往西,一直到北面的平阴,房屋、墙壁大多都倒塌了,地裂开了一道东西长一百三十步的大缝。第六年,闹大饥荒,老百姓谣传说:“赵国要灭亡,秦国要得逞。不信的话,就看地上长毛就知道啦!”
第七年,秦国人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和将军司马尚率军迎战。结果李牧被杀,司马尚被免职,赵国急忙让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来接替他们的位置。赵葱的军队被打败了,颜聚逃跑了。赵王迁投降了秦国。
第八年十月,邯郸城被秦国攻陷了。
司马迁说:我听说冯王孙说过:“赵王迁,他母亲是歌女,受悼襄王宠幸。悼襄王废掉了嫡子嘉而立迁为王。迁本来就没什么本事,还轻信谗言,所以才杀了大将李牧,重用了郭开。”这话说得真是太对了!秦国俘虏了赵王迁后,赵国那些没被俘虏的大臣们拥立嘉为王,嘉做了六年王,秦国又派兵攻打,打败了嘉,最终灭掉了赵国,把它变成了一个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