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大名田文,他爹叫田婴,也就是靖郭君。他爹田婴呢,是齐威王的儿子,也是齐宣王的弟弟。从齐威王当政的时候起,田婴就一直担任要职,还跟当时的成侯邹忌、田忌将军一起出兵救韩攻魏。后来成侯和田忌为了争宠,成侯居然把田忌给卖了!田忌吓得赶紧跑到齐国的边境城市去抢地盘,结果没成功,就逃跑了。巧的是,这时候齐威王死了,齐宣王继位,知道了成侯出卖田忌的事,就重新把田忌召回来当将军。宣王二年,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还杀了魏国大将庞涓。宣王七年,田婴出使韩魏两国,这两国都乖乖听齐国的。他还跟韩昭侯、魏惠王一起在齐宣王东阿南边会面,结盟之后就走了。第二年,他又跟梁惠王在甄地会面,那一年梁惠王就死了。宣王九年,田婴当上了齐国的宰相。齐宣王和魏襄王在徐州见面,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楚威王听说这事儿,就生气了,迁怒于田婴。第二年,楚国打败了齐国军队,还派人追杀田婴。田婴派张丑去跟楚威王解释,楚威王这才罢手。田婴当了十一年宰相,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齐湣王当了三年王,就把田婴封到薛地去了。
一开始啊,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一个地位比较低下的妾生了个儿子,名叫田文,也就是孟尝君,这孩子是五月初五生的。田婴告诉他妈:“别养这个孩子!”他妈偷偷地把孩子养大了。孩子长大后,他妈托他兄弟的帮忙,让田婴见到了田文。田婴对他妈大发雷霆:“我让你把孩子弄掉,你居然还把他养大,为什么?”田文赶紧磕头,然后问:“您为什么不要五月初五生的孩子呢?”田婴说:“五月初五生的孩子,身高跟门一样高,会克死父母的。”田文说:“人这一辈子是上天注定的吗?还是门决定命运啊?”田婴愣住了。田文接着说:“如果是上天注定的,您担心什么呢?如果是门决定命运,那就把门做高一点儿呗,谁能碰到天呢!”田婴说:“你小子真厉害!”
过了很久,文(孟尝君)问他父亲田婴说:“你的儿子是谁?”田婴说:“是我的儿子。”“儿子的儿子是谁?”“是孙子。”“孙子的儿子是谁?”“我就不知道了。”文说:“您当齐国的宰相,到现在已经三代国君了,齐国的疆土没有扩大,而您家却富积万金,门下却看不到一个贤才。我听说将门出将,相门出相。现在您后宫里的人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却穿不起粗布衣服;您的仆人和妾侍吃着剩余的精美的肉食,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却吃不饱粗粮。您现在还拼命积攒财富,想留给不知道是谁的子孙后代,却忘记了国家大事日益衰败,我真是不明白啊!” 于是田婴就恭敬地对待文,让他负责接待宾客。宾客络绎不绝,田婴的名声传遍了诸侯各国。各诸侯都派人请求田婴把文立为太子,田婴答应了。田婴去世后,被谥号为靖郭君。而文果然继承了薛国的国君之位,这就是后来的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国的时候,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和那些逃亡的、有罪的人,他们都投奔孟尝君。孟尝君舍弃家业,厚待他们,因此天下的人才都倾心于他。食客几千人,没有贵贱之分,都受到孟尝君平等的对待。孟尝君和客人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屏风后面总有侍从记录他和客人谈话的内容,以及客人的亲戚朋友住在哪里。客人离开后,孟尝君就派人去慰问他们,并送去礼物给他们的亲戚。有一次孟尝君晚上请客人吃饭,有个客人挡住了火光。其他客人很生气,因为饭菜不均等,就放下饭碗告辞离开了。孟尝君赶紧站起来,亲自端起饭菜与他比较。那个客人很羞愧,就自杀了。因为这些事迹,更多的人才投奔孟尝君。孟尝君接待客人从不挑剔,都很好地对待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孟尝君的亲人。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很厉害,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想以此换来见孟尝君的机会。孟尝君准备进秦国,手下的人都劝他别去,极力反对,但他不听。苏代说:“我今天早上出门,看见一个木头偶人和一个泥巴偶人正在聊天。木头偶人说:‘要下雨了,你快完蛋了!’泥巴偶人说:‘我生于泥土,坏了就回到泥土里去。现在下雨了,把我冲走,也不知道最终会停在哪儿。’秦国可是个虎狼之地啊,您却要去,万一回不来,您不会成为泥巴偶人的笑柄吗?”孟尝君听了这话,就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
过了几年,齐湣王二十五年,秦昭王又派人请孟尝君入秦,并且还任命他做了秦国的丞相。有人跟秦昭王说:“孟尝君虽然很厉害,但他毕竟是齐国人,现在让他当秦国的丞相,他肯定会先顾着齐国,再考虑秦国,秦国会有危险的!”秦昭王一听,立刻改变主意,把孟尝君给关了起来,还打算杀了他。孟尝君赶紧派人去找秦昭王宠爱的姬妾求救。那姬妾说:“我想要孟尝君那件狐白裘。”孟尝君确实有一件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独一无二,他进秦国时已经献给了秦昭王,身上再没有别的裘衣了。孟尝君这下犯难了,赶紧问手下的人,谁也没办法。坐在最末座的一个擅长偷盗的人说:“我能弄到那件狐白裘!”他当夜变成狗的样子,偷偷溜进秦宫的仓库,把献给秦昭王的狐白裘偷了出来,送给秦昭王的姬妾。那姬妾便替孟尝君向秦昭王求情,秦昭王这才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出狱,立刻就逃跑了,换了车马,改了名字,偷偷地出关。半夜到了函谷关。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派人追赶,但孟尝君已经走了。函谷关的规定是鸡叫了才放行人,孟尝君怕追兵赶上,他手下有个擅长模仿鸡叫的人,学着鸡叫,引得关里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于是关门就开了,孟尝君一行人赶紧逃了出去。逃出去一会儿,秦国的追兵就赶到了函谷关,但孟尝君已经跑远了。一开始,孟尝君带着这两个手下,大家都看不起他们,没想到关键时刻,这两个不起眼的人却救了孟尝君。从那以后,孟尝君的手下再也不敢小瞧任何人。
孟尝君去赵国玩儿,赵国的平原君热情招待了他。赵国老百姓听说孟尝君很厉害,都跑出来看,结果一看,一个个都笑了起来,说:“开始我们以为薛公(孟尝君的封号)长得高大威猛呢,现在一看,不过是个小小的男人嘛!”孟尝君一听,火了!他带来的那些人,抄家伙就砍,杀了几百人,直接把一个县给灭了,然后才走。
齐湣王自己心里也不痛快,就把孟尝君给打发走了。孟尝君一回到齐国,就被任命为宰相,掌握了国家的政权。
孟尝君心里恨秦国,打算利用齐国联合韩国和魏国去打楚国,顺便也借机攻打秦国,还从西周借兵粮。苏代作为西周的使者对孟尝君说:“您带着齐国跟韩国、魏国一起打楚国,打了九年,帮着韩国和魏国夺取了宛、叶以北的土地,增强了他们的实力,现在又要攻打秦国,进一步壮大他们。这样一来,韩国和魏国南边没了楚国的威胁,西边也没了秦国的担忧,那齐国就危险了!韩国和魏国一定会轻视齐国,反而害怕秦国,我替您担心啊!您不如让我西周跟秦国搞好关系,您自己别打仗,也别再从我们这儿借兵粮了。您大军压境函谷关却不动手,让我转告秦昭王:‘薛公绝对不会打败秦国来壮大韩魏。他攻打秦国,是为了让您命令楚王割让东部土地给齐国,而秦国则释放楚怀王来求和。’您让我拿着这个说法去秦国,秦国就能不战而获得东部土地,秦国一定会答应的。楚王被放出来后,一定会感激齐国。齐国得到东部土地后更加强大,薛公您后代也再无后顾之忧了。秦国不会太弱,而且它位于韩魏的西边,韩魏两国一定会重视齐国。”孟尝君说:“好!”于是就让韩国和魏国向秦国祝贺,三国停止了战争,也不再向西周借兵粮了。那时候,楚怀王被扣押在秦国,秦国想把他放了,但最终还是没放。
孟尝君当齐国宰相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个叫魏子的门客负责给他收缴各地赋税,结果三次催缴,愣是一分钱都没收到。孟尝君问他怎么回事,魏子回答说:“我把钱借给了一些贤士了,所以没收上来。”孟尝君一听就火了,直接把魏子给赶走了。
过了几年,有人在齐湣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说他想要造反。后来田甲劫持了齐湣王,齐湣王心里就对孟尝君起了疑心,孟尝君没办法,只好逃跑了。 这时,当年魏子借粮给的那些贤士听说这事儿了,赶紧上书为孟尝君辩解,说孟尝君根本没造反,还请求以自己的性命担保。 为了证明孟尝君的清白,他们直接在宫门口自杀了!齐湣王这下吓了一跳,赶紧调查,发现孟尝君确实没有谋反的迹象,于是又把孟尝君给请了回来。 不过孟尝君就借口生病,回薛地养老去了,齐湣王也同意了。
后来,秦国的一个逃亡将军吕礼当了齐国的宰相,想整治苏代。苏代就找到孟尝君说:“周最跟齐国关系最好,可是齐王却把他赶走了,现在又重用跟吕礼不和的人,这是想讨好秦国啊!齐国和秦国要是联合了,那吕礼就更不得势了。 有用的时候,齐秦两国肯定轻视你。你不如赶紧带兵北上,去跟赵国联合,缓和跟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再把周最请回来,这样才能显示你的气度,还能挽回齐王对你的信任,还能阻止天下大乱。要是齐国不跟秦国合作,天下诸侯都会来依附齐国,吕礼也肯定要跑路,齐王到时候还能指望谁来治理国家呢?” 孟尝君听了苏代的建议,就照做了,结果吕礼就更加嫉恨孟尝君了。
孟尝君害怕了,赶紧给秦国的丞相穰侯魏冉写信说:“我听说秦国想用吕礼来吞并齐国,齐国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国啊,您要是轻敌了可就麻烦了。齐国和秦国联手去对付三晋,吕礼肯定也会因此壮大,您这是帮着吕礼壮大啊!如果齐国能躲过这场天下大战,那它对您的仇恨可就深了。您不如劝秦王攻打齐国,齐国灭亡后,我请求秦王把所得土地封赏给您。齐国灭了,秦国就会害怕强大的晋国,一定会重用您来对付晋国。晋国因为被齐国削弱,又害怕秦国,也会重用您来对付秦国。这样一来,您就因为灭齐而立功,又凭借晋国的地位而更加显赫;您不仅灭齐后得到封赏,秦国和晋国也会都重用您。如果齐国没灭,吕礼继续得势,您肯定要倒大霉。” 穰侯于是就劝说秦昭王攻打齐国,结果吕礼也因此失势了。
后来齐湣王灭了宋国,更加骄傲自大,想要罢免孟尝君。孟尝君害怕了,就跑到魏国去了。魏昭王任命他为丞相,他联合秦国和赵国,又和燕国一起攻打齐国,把齐国打败了。齐湣王逃到莒地,最后死在那里。齐襄王继位,而孟尝君在诸侯之间左右逢源,没有明确的依靠。齐襄王刚即位,害怕孟尝君,于是和他修好,又恢复了薛公的爵位。孟尝君去世后,被追谥为孟尝君。他的儿子们争着继承爵位,结果齐国和魏国一起灭掉了薛国。孟尝君最终绝后无子了。
一开始,冯驩听说孟尝君喜欢交朋友,就赶紧跑去见他。孟尝君说:“先生大老远地来拜访,有什么指教呢?”冯驩说:“我听说您喜欢招揽人才,所以带着我贫穷的身躯来投奔您。”
孟尝君先把他安排在普通的客房住了十天。过了十天,孟尝君问客房管理员:“那位客人怎么样了?”管理员回答说:“冯先生非常穷,只有一把剑,还带着个破旧的剑鞘。他经常弹着剑唱歌,歌里唱着‘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听了之后,把他搬到条件好一点的住处,伙食里自然就有了鱼。
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客房管理员。管理员回答说:“那位客人又弹剑唱歌了,歌里唱着‘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一听,就又把他安排到更好的住所,让他出门也能坐上车子。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问客房管理员。管理员说:“先生又弹着剑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这回就不高兴了。
一年过去了,冯驩啥也没说。孟尝君当时在齐国当宰相,被封在薛地,领着上万户的封地。他手下养着三千食客。封地的收入不够养活这些食客,就让人到薛地去放高利贷。一年多过去了,钱没收回来,很多借钱的人都还不上利息,食客们的伙食都快发愁了。孟尝君为此很着急,就问身边的人:“谁能去薛地收债?” 传舍长说:“咱们这儿有个叫冯驩的食客,虽然长得挺漂亮,但没什么别的本事,让他去收债应该可以。”
孟尝君就找来了冯驩,对他说:“我这三千多宾客,封地的收入不够养活他们,所以才在薛地放了高利贷。可是薛地一年多没收到钱,老百姓很多还不上利息。现在宾客的伙食都快供应不上了,希望先生您去催收一下。”冯驩答应了。他到了薛地,把所有为孟尝君收债的人都召集起来,一共收回了十万钱的利息。
然后,冯驩就大量酿酒,买来肥牛,把所有收债的人都请来,不管是还上利息的,还是没还上利息的,都让他们来。大家都带着借据来参加宴会。冯驩摆下酒席,每天杀牛喝酒。酒过三巡,冯驩就拿着那些借据,像之前一样把它们整理好。那些能还上利息的,就约定还款日期;那些穷困还不上利息的,冯驩就把他们的借据拿过来烧掉。他说:“孟尝君放高利贷,是为了帮助那些没钱的人创业;收利息是为了养活宾客。现在有钱的人按期还款,没钱的人我则烧掉借据,把欠款免了。诸位尽管吃好喝好,像孟尝君这样的主子,我们怎么能辜负他呢!” 在座的人都站了起来,再次向冯驩叩拜。
孟尝君听说冯驩烧了债券,气得不行,赶紧派人把冯驩叫来。冯驩来了,孟尝君说:“我养着三千食客,所以向薛地借过钱。我封地收入少,老百姓还很多没按时付利息,怕养活不了这么多食客,所以请先生去收债。听说先生收回了钱,就大摆宴席,杀牛宰羊,然后把债券烧了,这是怎么回事?”
冯驩回答说:“是的,不摆大宴请大家聚齐,就没办法知道钱是多还是少。钱多的,就约定还款日期;钱少的,就算一直催着他们还,催十年,利息只会越来越多,他们急了,干脆就逃跑了。如果他们急了,最终也还不上钱,上面会说您贪财不爱护百姓,下面您又落个贪婪刻薄的名声,这可不是激励士气、彰显您贤名的好办法。烧掉那些没用的欠条,放弃那些收不回来的坏账,让薛地百姓感激您,从而传扬您的美名,您还有什么疑问呢?”
孟尝君听了,拍手称赞,向冯驩表示感谢。
齐王听信了秦国和楚国的坏话,觉得孟尝君名气太大,权力也盖过了自己,就把孟尝君给罢免了。孟尝君的那些门客们一看主子失势了,都跑光了。
这时,冯驩站出来说:“给我一辆车,让我去趟秦国,我保证能让孟尝君重回齐国,而且还能得到更多封地,您看怎么样?”孟尝君答应了,给他准备了车马和礼物,把他送走了。
冯驩到了秦国,就对秦王说:“天下那些游手好闲的读书人,要是往西去秦国,没一个不想让秦国强大,齐国衰弱的;要是往东去齐国,没一个不想让齐国强大,秦国衰弱的。秦国和齐国就像雄鸡和雌鸡一样,势必有一方称霸,称霸的一方才能统一天下。”
秦王来了兴趣,起身问道:“那怎么才能让秦国成为雄鸡呢?”冯驩说:“大王听说齐国罢免了孟尝君吗?”秦王说:“听说了。”冯驩说:“让齐国在天下有地位的,就是孟尝君。现在齐王因为一些坏话就把他罢免了,孟尝君心里肯定怨恨,一定会背叛齐国;要是他投奔秦国,齐国的人心、民情,都会倒向秦国,齐国的土地唾手可得,哪里还需要费力争雄呢!大王您赶紧派人带着礼物偷偷去迎接孟尝君,千万别错过时机!如果齐国醒悟过来,重新启用孟尝君,那谁胜谁负可就说不准了。”
秦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了十辆车,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推辞说自己先走一步,回到齐国后,对齐王说:“天下那些游手好闲的读书人,要是往东去齐国,没一个不想让齐国强大,秦国衰弱的;要是往西去秦国,没一个不想让秦国强大,齐国衰弱的。秦国和齐国是两个强国,秦国强大了,齐国自然就弱了,不可能同时称雄。我私下里听说秦国派了十辆车,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孟尝君要是不去秦国也罢,如果去了秦国当丞相,天下都会归附他,秦国就成了雄鸡,齐国就成了雌鸡,那临淄、即墨都危险了!大王您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到达之前,先把孟尝君重新启用,并且多给他一些封地表示歉意呢?孟尝君一定会高兴地接受。秦国虽然强大,难道还能上门去请人当丞相吗?这样就能破坏秦国的计划,断绝它称霸的野心。”
齐王说:“好!”就派人到边境去等候秦国的使者。秦国的使者刚进入齐国境内,齐国派去的人就赶紧回来报告,齐王立刻召回孟尝君,恢复了他的相位,还给了他原来的封地,又额外加封了一千户人家。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又当了齐国的丞相,就掉头回去了。
齐王把孟尝君给撸了,他那些门客都跑光了。后来齐王又把孟尝君给请了回来,冯驩去迎接他。还没到孟尝君跟前呢,孟尝君就长叹一声说:“我平时特别好客,对客人从来不敢怠慢,养着三千多门客,先生您也是知道的。我被罢官一天,他们就都跑光了,没一个回头看我的。现在多亏先生帮我恢复了官职,那些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来看我呢?要是他们还敢来见我,我肯定会被他们吐口水,狠狠地羞辱一番!”冯驩赶紧勒住马缰下车拜见。孟尝君下车迎接他,说:“先生是来替那些门客道歉的吗?”
冯驩说:“我不是来替门客道歉的,我是来说您刚才的话不对。有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您明白吗?”孟尝君说:“我愚钝,不明白您的意思。”冯驩说:“人都会死,这是必然的;富贵的时候多朋友,贫贱的时候朋友就少,这是理所当然的。您没见过那些去赶集的人吗?早上,大家摩肩接踵地往集市上挤;到了晚上,从集市上经过的人,都甩开胳膊,根本不看一眼。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早上喜欢去集市,晚上讨厌去集市,而是因为他们把目的达到了,就把集市给忘了。现在您失势了,宾客都走了,没必要埋怨那些门客,更不应该堵死与宾客交往的路。我希望您能像以前一样对待宾客。”孟尝君再次下拜说:“我一定照办!听了先生的教诲,我哪敢不遵从呢!”
司马迁说:我曾经去过薛地,那里的乡里百姓大多是些蛮横霸道的子弟,跟邹地、鲁地的人很不一样。我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他们说:“孟尝君招揽天下各地的侠客,所以那些不务正业的人,涌入薛地,大概有六万多户人家呢!”世人说孟尝君好客自夸,这名声可不是虚的!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