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生,也就是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特别喜欢读书,但是家里穷困潦倒,连吃穿都成问题,只能做个里监门的看门小吏。 可是县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都对他很客气,不敢使唤他,县里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
陈胜、项梁他们起兵造反后,好几十个将领带着兵马路过高阳,郦生听说这些将领一个个都蛮横霸道,自以为是,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他就躲了起来,深藏不露。后来听说刘邦的军队要经过陈留郊外,而刘邦手下的一个骑士正好是郦生同村的,刘邦还经常打听当地有没有什么贤士能人。 这个骑士回家后,郦生就对他说:“我听说刘邦为人比较随意,容易相处,而且很有远见,这正是我想跟随的人,你帮我引荐一下。你见到刘邦后,就说:‘我家乡有个叫郦生的人,六十多岁,身高八尺,大家都说他疯了,但他自己认为自己没疯。’” 骑士说:“刘邦不喜欢读书人,那些戴着儒冠来的客人,刘邦都会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然后在里面小便。跟人说话,经常大声呵斥。你用读书人的那一套,可不行。” 郦生说:“你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于是骑士就按照郦生说的,把话带给了刘邦。
刘邦到了高阳驿站,就派人去请郦食其。郦食其来了,进去拜见,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就这会儿看见了郦食其。郦食其进门,只拱手行礼,没下跪,直接问:“您是想帮秦国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一起打秦国呢?”刘邦一听就骂道:“你这书呆子!天下人都受够了秦朝的苦日子,所以诸侯们才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哪来的帮秦国打诸侯这一说?”
郦食其说:“您既然要招兵买马,举义兵讨伐暴秦,就不应该在洗脚的时候见长辈。” 刘邦一听这话,赶紧停了洗脚,起身整理衣服,把郦食其请到上座,向他道歉。郦食其就开始跟刘邦分析六国合纵连横的那些事儿。刘邦听得挺高兴,赏了郦食其一顿饭,然后问:“您有什么好计策?”郦食其说:“您现在带的人马,加上收拢的散兵游勇,还不到一万人,就想直接打入强大的秦国,这简直是往虎口里送啊!陈留可是天下的要冲之地,交通便利,而且城里还储藏着大量的粮食。我熟悉陈留太守,我可以去劝降他,让他归顺您。如果他不听,您再带兵攻打,我就在城里里应外合。”
于是刘邦就派郦食其去了,自己带着兵随后跟上,顺利拿下陈留。后来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食其还推荐了他的弟弟郦商,让他带着几千人马跟随刘邦,在西南方向开拓地盘。郦食其平时就以说客的身份,奔走于各个诸侯之间,为刘邦联络各方势力。
汉朝三年秋天,项羽攻打汉军,攻占了荥阳,汉军逃跑了,躲在巩县和洛阳。楚国人听说淮阴侯(韩信)打败了赵国,彭越多次在梁地起兵反叛,就分兵去救援他们。韩信正东征攻打齐国,汉王几次被困在荥阳和成皋,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地区,在巩县和洛阳驻军抵抗楚军。
郦食其这时说道:“我听说,懂得顺应天意的人,他的事业就能成功;不懂得顺应天意的人,他的事业就无法成功。对于统治者来说,百姓就是天;对于百姓来说,粮食就是天。现在敖仓,天下长期以来都在往那里运送粮食,我听说那里储存的粮食非常多。楚军攻占荥阳后,却没有坚守敖仓,反而撤兵向东,只派少量士兵防守成皋,这是上天在帮助汉朝啊!现在楚国容易攻打,而汉朝却反而后退,自己放弃了有利的形势,我认为这是个错误。再说,两个强大的势力不能同时存在,楚汉长期相持不下,百姓骚动不安,全国动荡,农民放下农具,妇女停止织布,天下人的心还没有安定下来。我希望您能迅速出兵,收复荥阳,占据敖仓的粮食,堵住成皋的险要地势,封锁大路,守住蜚狐的山口,控制白马的渡口,向诸侯展示强大的实力和军事部署,这样天下人就会知道该归顺谁了。现在燕国和赵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攻下。田广占据着千里齐地,手下有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历城,田氏宗族势力强大,依托大海,阻挡黄河和济水,南方靠近楚国,齐国人狡猾多变,即使您派遣几十万大军,也不能在短期内攻克。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劝说齐王,让他成为汉朝的东部屏障。” 汉王说:“好!”
然后呢,他就照着郦生的计策,继续坚守敖仓,派郦生去劝说齐王。郦生问齐王:“大王知道天下大势将往何处吗?”齐王说:“不知道。”郦生说:“大王要是知道天下大势所向,齐国就能得到;要是不知道,齐国就保不住了。”齐王问:“天下的大势将会怎样?”郦生回答:“归向汉王。”
齐王问:“先生您怎么这么说呢?”郦生解释道:“汉王和项王当初联手西击秦国,约定先进入咸阳的人就当皇帝。汉王先进了咸阳,项王却违背约定,自己做了汉中王。项王还杀了义帝,汉王听说后,就率领蜀汉的军队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讨伐杀害义帝的凶手,收拢天下的兵力,拥立诸侯之后。攻下的城池就封赏将领,得到的财物就分给士兵,和天下人共享利益,所以那些有才能有本事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各路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蜀汉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来。反观项王,他背信弃义,杀了义帝,对有功的人记不住,对有罪的人却牢牢记住,打胜仗了不赏赐,攻下城池也不封赏,只有项氏家族的人才能当官。他刻了印章,却磨损了不能授予;攻城掠地得了财物,却堆积起来不赏赐。天下人都背叛他,有才能的人都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所以,天下的人才都归向汉王,这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汉王从蜀汉起兵,平定了三秦;渡过黄河,得到上党郡的军队支援;攻下井陉,诛杀了成安君;打败北魏,攻占了三十二座城池。这简直是蚩尤那样的神兵天降,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是上天赐予的福分啊!现在汉王已经占据了敖仓的粮草,扼守着成皋的险要地势,控制着白马津,堵住了大行山道,占据了蜚狐的山口。天下那些迟迟不肯归顺的人,都将率先灭亡。大王您赶紧向汉王投降,齐国的社稷才能保全;如果不向汉王投降,灭亡就在眼前了!”田广觉得郦生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听从了郦生的建议,停止了在历下的军事部署和战争准备,和郦生整天喝酒吃肉。
淮阴侯听说郦生在齐国劝降了七十多座城池,就趁着夜色率军越过平原,奇袭齐国。齐王田广听说汉军来了,以为郦生把他卖了,就说:“你要是能阻止汉军,我就饶你;不然,我就杀了你!”郦生说:“干大事不能太拘泥小节,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推辞责任。您还是别再说这些了!”齐王最终还是杀了郦生,然后带着军队逃跑了。
汉朝十二年,曲周侯郦商因为在跟黥布作战中立了大功。高祖皇帝封赏列侯和功臣的时候,想起了郦食其。郦食其的儿子郦疥多次带兵打仗,功劳还不够被封为侯,皇上看在他父亲的份上,封他为高梁侯。后来高梁侯的爵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武遂,一共传了三代。元狩元年,武遂侯因为伪造诏书骗取衡山王一百斤黄金,按律当斩,结果病死了,他的封国也被取消了。
陆贾,是楚国人。他跟着高祖刘邦打天下,有名的能言善辩,经常在刘邦身边做事,还经常被派去处理诸侯的事务。
到了高祖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全国刚刚安定下来,尉佗平定了南越,自立为王。高祖派陆贾带着皇帝的印玺去封尉佗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头发蓬乱,态度傲慢地接见陆贾。陆贾就劝说道:“您是中国人啊,您的亲戚朋友的坟墓都在真定。您现在却违背了自己的本性,放弃了汉人的衣冠礼仪,想用小小的南越跟天子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祸患很快就会降临到您身上了。再说,秦朝失去民心,各路诸侯豪杰纷纷起兵,只有汉王刘邦第一个入关,占据了咸阳。项羽违背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各路诸侯都归附于他,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但是汉王从巴蜀起兵,横扫天下,攻打诸侯,最终诛杀了项羽,灭掉了楚国。五年之内,全国平定,这可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是上天注定要成就汉朝的。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没有帮助天下诛杀暴君,朝中大臣都想要发兵讨伐您,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苦难,所以暂时忍耐着,派我来授予您王印,并派使者与您沟通。您应该出城迎接,北面称臣,您却想凭借新建立、实力还不强的南越,跟强大的汉朝对抗。汉朝要是真的知道了,一定会掘毁您祖先的坟墓,灭掉您的家族,派一个偏将率领十万大军征讨南越,那么南越灭亡,您被俘,就跟翻手覆掌一样容易。”
哎,那个尉佗啊,他猛地一下坐了起来,跟陆贾道谢说:“我在蛮夷之地待久了,真是失礼数了。”然后他就问陆贾:“我跟萧何、曹参、韩信比起来,谁更厉害?”陆贾说:“您也挺厉害的。”尉佗又问:“我跟皇帝比起来呢?”陆贾说:“皇帝是从沛县起家的,他打败了暴秦,消灭了强大的楚国,为天下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事业,统一天下。中国的人口以亿计,地广千里,占据着天下最富饶的地方,人多车多,物资丰富,政令统一,这从天地开辟以来就没有过啊!您现在手下不过几十万人,还都是蛮夷,生活在崎岖的山海之间,就像汉朝的一个郡一样,您怎么能跟汉朝皇帝相比呢!”尉佗哈哈大笑:“我之所以没在中原称王,是因为我没在中原啊!要是我在中原,怎么着也能比汉朝强!”然后他就特别高兴,留着陆贾喝了好几个月酒,说:“在越地,没啥人能跟我好好聊聊天,您来了之后,我每天都能听到一些新鲜事儿。”临走时,尉佗送了陆贾装满金子的袋子,价值千金;陆贾自己也回送了尉佗千金。陆贾最后劝尉佗臣服汉朝,尊汉朝为正朔。陆贾回朝后,高祖皇帝非常高兴,封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经常在高祖面前夸夸其谈,说诗书治国的重要性。高祖皇帝骂他说:“老子我骑着马打天下得来的江山,管它什么诗书!”陆贾说:“您骑着马打天下,难道还能骑着马治理天下吗?再说,汤王和武王也是先用武力夺取天下,再用仁政来治理天下,文武兼用,才是长治久安的策略。以前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只知道用武力,结果都灭亡了;秦国只知道严刑峻法,不变通,最后还是灭了赵国。要是秦国当初统一了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先圣,陛下您哪能得到天下呢?”高祖皇帝有点不高兴,但脸上也露出了惭愧的神色,然后对陆贾说:“你帮我写写秦国为什么丢了天下,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还有历史上那些兴亡国家的道理。”陆贾就简单地写了一些关于国家兴亡的征兆,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奏一篇,高祖皇帝都称赞不已,左右大臣都高呼万岁,把这书叫做《新语》。
孝惠帝在位的时候,吕太后专权,想让吕氏家族的人当王,但她又害怕那些敢于直言的大臣们。陆生自知斗不过吕太后,就装病辞官回家了。他觉得好畤的田地肥沃,适合安家,于是就带着五个儿子在那里定居。他以前在越地做官时,带回来的行李里有很多值钱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卖了,得到了一千金,分给五个儿子,每个儿子二百金,让他们用来做生意。陆生自己则过着舒适的生活,坐的是舒适的马车,驾着四匹马,身边跟着十个歌舞侍从,随身佩带的宝剑价值百金。他跟儿子们说:“咱们这么约定:你们轮流接待我,给我提供吃住,想怎么享乐就怎么享乐,每十天换一个人。谁家接待我的时候我死了,我的宝剑、马车、侍从就归谁。一年之中,我去你们家,最多只能去三次,次数不能太多,免得给你们添麻烦。”
吕太后当政的时候,立吕氏为王,吕氏家族专权,想要控制年幼的皇帝,危及刘氏江山。右丞相陈平对此非常担忧,但他又无力阻止,害怕祸及自身,常常独自在家忧心忡忡。有一天,陆生去拜访陈平,直接走了进去坐下。陈平当时正愁眉苦脸地想着心事,没注意到陆生来了。陆生问他:“丞相您在忧虑什么呢,怎么愁成这样?”陈平问:“你怎么知道我在忧虑?”陆生说:“您位居丞相,食邑三万户,可以说是富贵荣华,没什么可求的了,您现在忧虑的,恐怕就是吕氏家族和少主吧。”陈平说:“正是如此,那该怎么办呢?”陆生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要重视丞相;天下动乱的时候,要重视大将军。将相之间如果能够和睦相处,那么天下士人都愿意归附,即使天下发生变故,权力也不会轻易旁落。稳定社稷,关键在于将相二人的合作。我一直想跟太尉绛侯说这些,但他总是把我当玩笑,不听我的话。您为什么不跟太尉交好,建立深厚的友谊呢?” 然后,陆生又向陈平分析了吕氏家族的几条弱点。
陈平采纳了陆生的计策,拿出五百金为绛侯祝寿,并准备了丰盛的酒席和乐队演奏助兴;太尉绛侯也同样回礼。这样一来,两人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吕氏家族的阴谋也就逐渐破产了。后来,陈平又送给陆生一百个奴婢,五十辆车马,以及五百万元钱,作为他的生活费用。陆生凭借这些,在汉朝的朝廷和公卿之间周旋,名声越来越大。
话说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孝文帝之后,陆贾可是出了不少力。孝文帝登基后,想派人去南越。陈丞相他们就建议让陆贾当个太中大夫,去跟尉佗谈谈,让他放弃皇帝的称号,老老实实做个诸侯,一切听从朝廷的旨意。 这事情,南越史书上有记载。后来,陆贾寿终正寝。
平原君朱建,是楚国人。以前做过淮南王英布的丞相,后来因为犯了错被免职,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去给英布做事。英布要造反的时候,问了问平原君的意见,平原君坚决反对,但英布没听他的,反而听信了梁父侯的话,最终造反了。汉朝平定英布的叛乱后,听说平原君事先劝谏过英布,没有参与他的谋反,所以没把他怎么样。 这事儿,《黥布传》里也有记载。
平原君这个人,口才好,为人正直,家住在长安。他为人清高,从不阿谀奉承,也不为了一点好处就改变自己的原则。辟阳侯行为不正派,却很受吕太后的宠信。当时辟阳侯想见见平原君,但平原君根本就不搭理他。后来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陆贾跟平原君关系很好,就去看望他。平原君家境贫寒,连丧事都办不起,正四处借钱筹备丧葬用品呢,陆贾就劝他赶紧发丧。然后,陆贾又跑去拜访辟阳侯,居然说:“平原君他母亲去世了,恭喜您啊!”辟阳侯一脸懵:“平原君他母亲死了,你恭喜我干嘛?”陆贾解释说:“以前您想见平原君,但他因为您品行不端正而拒绝您。现在他母亲去世了,如果您能厚葬表示哀悼,那平原君一定会感激您,从此死心塌地地为您效力!”辟阳侯一听,觉得有道理,就送去了百金作为丧葬费。其他列侯和达官贵人,因为辟阳侯带头,也纷纷捐赠,总共凑了五百金。
辟阳侯跟吕太后好上了,结果有人跑去孝惠帝那儿告他的状,说辟阳侯坏话。孝惠帝一听就火大了,直接把辟阳侯抓起来,要杀了他!吕太后当时特别尴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多大臣也看不惯辟阳侯,巴不得他赶紧被砍头。辟阳侯急得不行,赶紧派人去找平原君帮忙。平原君推脱说:“现在情况紧急,我不敢见他。”
然后辟阳侯又去找孝惠帝身边得宠的大臣闳籍孺,跟他说道理:“你跟皇帝关系好,这事儿天下人都知道。现在辟阳侯跟太后好上了,结果被抓起来要杀头,外面都传说是你告的密,想置他于死地。今天辟阳侯死了,明天太后一怒之下,也会收拾你。你干嘛不赶紧脱光衣服,赤膊上阵,亲自去跟皇帝求情?要是皇帝听了你的话放了辟阳侯,太后高兴坏了,你们俩都得到皇帝的宠信,你的地位和财富岂不是翻倍?”
闳籍孺一听这话,吓坏了,赶紧按照辟阳侯说的去做,跑去跟皇帝求情,果然把辟阳侯给救出来了。辟阳侯被关起来的时候,想见平原君,但平原君没见他,辟阳侯觉得平原君见死不救,很生气。等他被救出来后,才发现自己错怪平原君了,吓了一大跳。
吕太后死了以后,大臣们把吕氏家族的人全给收拾了,辟阳侯跟吕氏关系密切,按理说也应该被杀,但他却活了下来。他最终能保住性命,全靠陆生和平原君的计策。
到了孝文帝当皇帝的时候,淮南厉王因为吕氏余孽的事儿,把辟阳侯给杀了。孝文帝听说这事儿是平原君出的主意,就派人去抓他。平原君听说官兵到家门口了,想自杀。他的孩子们和官兵都劝他说:“事情还没弄清楚呢,干嘛这么早就自杀?”平原君说:“我死了,祸事就到此为止了,不会连累到我的家人。”说完就自杀了。孝文帝听说后很惋惜,说:“我本来没想杀他。”然后把平原君的儿子叫来,封他做了中大夫。后来派他去跟匈奴谈判,匈奴单于不尊重他,平原君就当面骂了单于,结果死在了匈奴。
一开始,刘邦带兵路过陈留,郦食其跑到军营门口求见,说:“高阳县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郦食其,听说沛公您披星戴月,带领军队帮助楚国讨伐不义之徒,辛苦了!我想冒昧拜见您,跟您说说如何平定天下的策略。” 刘邦派人进去通报,这时刘邦正在洗脚,就问来人:“那家伙是什么样的人?” 来人回答:“长得像个大学问家,穿着儒生的衣服,戴着儒生的帽子。” 刘邦说:“替我谢谢他,就说我现在正忙着天下大事,没空见那些读书人。”
来人出去后转达了刘邦的意思:“沛公敬谢先生,说他现在正忙着天下大事,没空见儒生。” 郦食其一听,眼睛都瞪圆了,拍着桌子,指着剑大骂来人:“滚!快回去告诉刘邦,我高阳县的酒鬼,可不是什么儒生!” 来人被吓坏了,手里的拜帖都掉了,赶紧捡起来,飞奔回去,又向刘邦禀报:“那个人,是个了不得的英雄好汉!他冲我大吼大叫,我害怕极了,拜帖都掉了。他说‘滚!快回去告诉刘邦,我是高阳县的酒鬼’!” 刘邦一听,赶紧擦干脚,放下兵器,说:“快请他进来!”
郦食其进来了,向刘邦拱手行礼说:“您真是太辛苦了,穿着破旧的衣服,戴着破旧的帽子,带领军队帮助楚国讨伐不义之徒,您怎么不为自己感到高兴呢?我本来想献计献策,您却说‘我现在正忙着天下大事,没空见儒生’。您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却只看人的外表,恐怕会错过天下英才啊!再说,我估计您的智谋不如我,勇武也不如我。如果您想统一天下,却连见都不见我,我私下觉得您会因此而错失良机。”刘邦说:“我之前是听说了您的外表,现在才真正了解您的抱负。” 于是刘邦请郦食其坐下,问他如何才能取得天下。郦食其说:“如果您想成就大事业,不如先拿下陈留。陈留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囤积着几千万石粮食,城防非常坚固。我以前和陈留太守关系很好,我可以帮您劝降他。如果他不听我的,我保证能帮您杀了他,然后拿下陈留。您有了陈留的兵力,占据陈留的城池,依靠陈留的粮食,招募天下的军队,等军队壮大起来,您就可以横行天下了,没有人能奈何您!” 刘邦说:“我谨遵您的吩咐。”
好家伙,郦生这哥们儿半夜三更地去找陈留县令,跟他说:“秦朝那么坏,天下人都造反了,您现在跟着大家一起干,能立大功!可您却死守城池,帮着快完蛋的秦朝,我觉得您这太危险了!” 陈留县令说:“秦朝的法律可严厉了,不能乱说话,乱说话的人都没好下场,我可不敢答应你。您说的这些,我可不同意,您别再说了。”
郦生在县令家住了一宿,半夜里,他竟然把陈留县令给杀了!然后翻墙出去,跑去告诉刘邦。刘邦带兵攻城,把陈留县令的头砍下来,高高地挂在长竿上,对着城里的人喊:“赶紧投降!县令的头都已经被砍了!现在再敢不投降的,先斩后奏!” 陈留人一看县令都死了,吓得赶紧都投降了刘邦。刘邦就驻扎在陈留城南门,利用城里的兵和粮食,在那里休整了三个月,兵力增加到上万人,这才进军,打败了秦军。
司马迁说:现在流传的郦生的事迹,很多都说刘邦已经打败了三秦,正在跟项羽打仗的时候,郦生穿着儒生的衣服去劝说刘邦。但这说法是错的。其实啊,是从刘邦还没进关中,跟项羽分开,到达高阳的时候,才认识郦生兄弟俩的。我读过陆生写的《新语》十二篇,那可是当时有名的辩论高手写的。我跟平原君关系不错,所以才能把这些事情详细地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