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淮阴人。一开始他只是个老百姓,穷困潦倒,没啥本事,当不了官,也做不成生意,经常蹭吃蹭喝,很多人受不了他。他经常去乡下的南昌亭长家蹭饭,好几个月了,亭长老婆受不了了,就每天一大早起来做饭。韩信去吃饭的时候,亭长老婆却没给他准备饭菜。韩信也明白她的意思,很生气,干脆就不去了。
后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个洗衣的妇人,看到韩信饿肚子,就给他饭吃,连续好几天都这样。韩信很感激,对她说:“我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您!”那个洗衣妇生气地说:“你一个大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指望你报答啊!”
淮阴城里的肉铺里,有个年轻人在那儿嘲笑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还喜欢带刀剑,其实心里胆小得很!”其他人也跟着嘲笑他,说:“你要是敢死,就来刺我;要是不敢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仔细看了看他们,然后就弯下腰,从他们裤裆底下爬了过去。整个市场的人都笑话韩信,觉得他胆小怕事。
后来项梁渡过淮河起兵,韩信拿着剑跟着他,在戏县附近,也没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后,他又投奔项羽,项羽让他当个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都不采纳。汉王刘邦入蜀的时候,韩信离开楚国投奔汉王,还是默默无闻,当了个小小的连敖(管理粮草的小官)。因为犯了法,要被斩首,和他一起犯事的十三个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的时候,韩信抬头一看,正好看见了滕公(萧何),就说:“大王难道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这些壮士!”滕公觉得他说话很有气势,样子也很不凡,就把他放了,没杀他。滕公和他聊了几句,非常欣赏他,就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任命他为治粟都尉(管理粮草的官员),但刘邦当时还没怎么重视他。
我跟萧何聊了几次,他觉得我很奇怪。到了南郑,好多将领都逃跑了,有几十个呢!我觉得萧何肯定已经多次向刘邦推荐我了,但刘邦一直不用我,所以我干脆也跑了。萧何听说我跑了,都没来得及报告刘邦,就自己追我去了。有人跟刘邦说:“丞相萧何也跑了!”刘邦一听就火冒三丈,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见刘邦,刘邦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跑什么?”萧何说:“我哪敢跑啊,我是在追逃跑的人。”刘邦问:“你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刘邦又骂道:“将领逃跑的都十几个了,你都不追,偏偏追韩信,你这是在耍我吧!”萧何说:“那些普通的将领很容易找到啊。像韩信这样的人,可是天下无双的奇才!您要是只想安安稳稳地在汉中称王,那当然用不着韩信;但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那就非韩信不可,没有他,您就没办法商量大事。关键就看您打算怎么办了。”刘邦说:“我也想往东边去啊,怎么能一直闷闷不乐地待在这里呢?”萧何说:“您要是真想往东边去,能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您要是不用他,韩信最终还是会跑的。”刘邦说:“我任命他当个将军吧。”萧何说:“就算当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刘邦说:“那就让他当大将军!”萧何说:“那太好了!”
于是刘邦想召见韩信,授予他大将军的职位。萧何说:“大王您一向粗心大意,没个礼数,现在要拜大将军,就像叫个小孩一样随便,这会让韩信觉得没被重视而离开的。您要是真想拜他,得选个好日子,斋戒沐浴,设坛祭天,隆重地举行仪式才行。”刘邦答应了。其他将领都很高兴,人人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军。等到正式拜将的时候,才知道是大将军是韩信,全军都震惊了。
拜见礼节完毕,刘邦坐上主位。刘邦说:“丞相你说了好几次关于项羽的事,你有什么计策能教教我?”张良谢过,然后问刘邦:“现在东边争夺天下的,不就是项羽吗?”刘邦说:“是的。”张良说:“大王您自认为在勇猛、强悍、仁义方面,和项羽相比如何?”刘邦沉默了很久,说:“比不上他。”张良再次拜谢道:“我自认为也比不上项羽。但是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羽这个人。”
项羽这个人,他一声怒吼,气势汹汹,千军万马都吓得停滞不前,但是他却不能委任贤能的将领,这只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说话吞吞吐吐,别人有病,他还会哭着流泪,分饭分水给别人吃喝,可是到了该封赏有功之人的时候,他的印章都磨损了,却还舍不得给,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羽虽然称霸天下,却只是臣服于诸侯,他不占据关中,却把都城建在彭城。他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却亲近爱戴其他诸侯王,所以诸侯们都不服他。诸侯们看到项羽迁徙义帝到江南,也都效仿他,赶走自己的君主,自己称王于富饶之地。项羽所到之处,没有不遭到破坏的,天下怨声载道,百姓都不亲近他,只是慑于他的威势而已。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说他强则易弱。“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现在大王您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有才能的将领,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消灭!用天下的城邑来封赏有功之臣,还有什么地方不能征服!用正义之师来招揽那些想回到故乡的士兵,还有什么人不能瓦解!再说,三秦的诸侯都是秦国的将领,统率秦国的子弟兵好几年了,他们杀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又欺压降服的诸侯,到了新安,项羽诈骗坑杀了二十多万秦国降兵,只有邯郸、欣、翳三人逃脱,秦国的父老兄弟都痛恨这三人,痛恨之情深入骨髓。现在楚国却重用这三人,秦国的百姓当然不会喜欢楚国。大王您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国的苛刻法令,只和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的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您统治秦国的。根据和诸侯的约定,大王您应该在关中称王,关中百姓也都知道这件事。大王您失信于民,进入汉中,秦国的百姓没有不怨恨您的。现在大王您起兵东进,三秦之地可以很快平定!“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刘邦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找到张良太晚了。于是听从了张良的计策,部署将领们去攻打各地。
八月,刘邦带兵从陈仓出发,向东打,拿下三秦之地。这可是件大事!
第二年,刘邦出函谷关,拿下魏国和河南地区,韩王、殷王都投降了。然后,他联合齐国、赵国一起攻打楚国。结果,四月的时候,在彭城打仗,刘邦的军队惨败,溃不成军,只能灰溜溜地逃回来。张良又重新集结军队,跟刘邦在荥阳会合,然后又打败了楚军在京索之间的部队,这才挡住了楚军西进的步伐。
刘邦在彭城那场败仗,可是让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都叛变了,他们放弃了刘邦,投降了楚国。齐国、赵国也反水了,跟楚国联合起来对付刘邦。六月,魏王豹说要回家看看生病的父母,结果到了魏国就关闭了黄河渡口,反叛刘邦,还跟楚国结盟了。刘邦派郦生去劝说魏王豹,结果没劝动。到了八月,刘邦任命张良为左丞相,让他去攻打魏国。魏王豹在蒲坂摆开了强大的军队,封锁了临晋渡口。张良就使了个计,故意摆出要渡过临晋的架势,造了很多船,实际上却偷偷地从夏阳用木桶、陶罐把军队渡过河去,奇袭安邑。魏王豹大吃一惊,赶紧带兵去迎战张良,结果被张良活捉了,魏国也被平定,变成了河东郡。
刘邦派张耳和张良一起带兵向东,一路北上攻打赵国和代国。过了九个月,打败了代国的军队,抓住了代国的将军夏说。张良拿下魏国和代国后,刘邦就派人把精锐部队调到荥阳,去抵抗楚军。
韩信带着好几万兵马,跟张耳一起,打算从井陉口打到赵国去。赵王和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要偷袭他们,赶紧在井陉口集合军队,号称有二十万人。
李左车,就是广武君,他劝成安君说:“听说韩信将军渡过黄河,俘虏了魏王,抓住了夏说,刚刚在阏与打了一场胜仗,现在又和张耳联手,计划进攻赵国。这是他们乘胜追击,远离根据地作战,他们的锐气不可阻挡啊!我听说,军队行军千里,后勤补给跟不上,士兵就会饿肚子;砍柴做饭,军队也吃不饱,睡不好觉。现在井陉这条路,车子无法并排通行,骑兵也无法列队前进,行军几百里,他们的粮草肯定在后面。我希望您能借给我三万人马,让我从秘密道路截断他们的粮草;您这边呢,就挖深沟,筑高垒,坚守营地,不要跟他们打仗。他们前面打不了仗,后面又回不去,我的奇兵截断了他们的后路,让他们在野外抢不到东西,不出十天,就能把韩信和张耳的人头送到赵王面前!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计策,不然的话,你们俩肯定会被韩信他们给抓了!”
成安君是个读书人,他总说正义之师不用诡计和奇谋,他说:“我听说兵法上说,敌军数量是你的十倍,就包围它;是你的两倍,就跟他打。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几万人,实际上也就几千人。他们能千里奔袭来打我们,也已经疲惫不堪了。现在这样躲着不打,以后要是出现更大的问题,拿什么办法解决?其他诸侯会说我们胆小怕事,然后轻而易举地来侵略我们!” 所以他没听广武君的计策,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用。
韩信派人去打探情况,回来报告说赵军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韩信一听,高兴坏了,这下终于可以动手了!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地的时候,军队就停下来扎营了。半夜,韩信悄悄挑出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山间小路绕到赵军背后,然后下令说:“赵军看到我们跑,肯定空营追击。到时候,你们要迅速冲进赵军的营地,把赵军的旗帜拔掉,换上咱们汉军的红旗!” 他还让副将传饭,大声宣布:“今天就能打败赵军,一起吃饭庆祝!” 手下将领都不相信,表面上答应着:“是!” 韩信又跟军官们说:“赵军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设营,而且他们还没看到咱们的大将旗鼓,肯定不会轻举妄动,怕咱们走到险要的地方再掉头回去。”
所以韩信先派出一万人马打头阵,到了井陉口,背靠着水摆开阵势。赵军远远看见,都哈哈大笑起来。天亮了,韩信才打出大将的旗号,擂鼓出兵,从井陉口杀出去。赵军打开营门迎战,双方激战了好久。这时,韩信和张耳假装丢下旗鼓,往水边的军队撤退。水边的军队立刻迎上去,又跟赵军狠狠地打了一仗。赵军果然空营追着汉军的旗鼓,去追赶韩信和张耳。韩信和张耳已经退到了水边的军队里,这支军队个个拼命死战,根本打不败。这时,韩信预先埋伏好的那两千骑兵,趁赵军空营追击的时候,迅速冲进赵军营地,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了两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已经抵挡不住了,追不上韩信他们,想回营地,结果营地里全是汉军的红旗,吓得他们魂飞魄散,以为汉军已经抓住了赵王和他的将领,军队顿时大乱,四处逃窜,赵国的将领虽然拼命砍杀,也控制不住局面。于是汉军从两翼夹击,大败赵军,斩杀了成安君于泜水上,俘虏了赵王歇。
韩信下令全军不准杀广武君,谁能活捉他,赏赐千金!后来有人把广武君绑了送来,韩信解开他的绳子,自己坐在东边,让他坐在西边,毕恭毕敬地向他请教,尊他为师。
话说那几个将军,一个个都像俘虏似的,低着头向项羽祝贺胜利。然后他们就问项羽说:“兵书上讲,打仗要右翼依山傍陵,前面和左边要有水泽作屏障,可您今天却让我们背水列阵,说要打败赵军后一起吃庆功宴,我们当时心里不服气啊。可是最后居然赢了,这到底是什么战术啊?”
项羽回答说:“这都在兵书里讲过的,只是你们没仔细琢磨罢了。《孙子兵法》上不是说了吗:‘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再说,我不是那些平时就对士大夫们嘘寒问暖的主儿,这就好比是‘驱市人而战之’,只有把他们逼到绝境,才能让他们个个拼命;如果给他们留条活路,他们都跑了,我还怎么用他们呢?”
那些将军们都心服口服地说:“您说得对,我们真是想不周到啊,这计策我们可想不出来!”
韩信就问广武君:“我想北上攻打燕国,东边打齐国,怎么样才能打胜仗立功呢?”广武君推辞说:“我听说打败仗的将领不能谈勇敢,亡国的官员不能谈复国。我现在是战败被俘的俘虏,哪有资格去谋划大事呢!”
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了,到了秦国秦国却称霸了,这并不是说他在虞国笨在秦国聪明,关键在于有没有人用他,听不听他的建议。如果当初成安君听你的计策,我早就被抓住了。正是因为成安君不用你,我才得以侍奉大王。”韩信又坚持问:“我真心实意地想听听你的计策,请您一定不要推辞。”
广武君说:“我听说聪明人考虑问题,也会有一千次考虑中有一次失误;而愚笨的人考虑问题,一千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正确。所以说‘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嘛。不过,我担心我的计策不一定有用,只想尽我愚忠。成安君有百战百胜的计策,却在一次战役中失败了,兵败鄗下,死在了泜水之上。现在将军您渡过黄河西岸,俘虏了魏王,擒获了夏说和阏与,一举攻下井陉,不到半天就击溃了赵国二十万大军,诛杀了成安君。您的名声传遍天下,威震四海,农民都放下农具,穿戴整齐,吃好饭,竖起耳朵等待您的命令。这些都是您的长处。但是,士兵们劳累疲惫,实际上已经很难再使用了。现在将军您想用这些疲惫不堪的军队,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下安营扎寨,想打仗恐怕时间长了力量不足以攻克,情况明显对我方不利,时间一长粮草就会耗尽,而弱小的燕国还不服输,齐国一定会抵抗来增强自身实力。燕齐两国互相僵持不下,那么刘邦项羽的势力就无法划分。这些都是您的短处。我愚钝,私下认为这也有点过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用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
韩信问:“那怎么办呢?”广武君回答说:“现在对将军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收兵休整,安抚赵国的百姓,方圆百里之内,牛羊酒肉天天送到,犒劳将士,恢复元气,然后北向燕国,再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把将军的强大实力告诉燕国,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归顺后,再派人去齐国宣传,齐国一定会顺势投降,即使齐国有智者,也不知道该如何为齐国打算了。这样一来,天下的事情都可以谋划了。用兵,常常是先声夺人,然后再真正动手,这就是这个道理。”韩信说:“好!”于是采纳了他的计策,派使者去燕国,燕国很快投降。然后派使者回报汉王,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安抚赵国。汉王同意了,于是立张耳为赵王。
话说项羽派奇兵渡河去打赵国,赵王急了,赶紧派韩信和张耳去救援。结果这俩人顺手就把赵国的城池给占了,然后带着兵马去投奔刘邦。当时楚军正死死地围困着刘邦在荥阳,刘邦没办法,只能往南跑到宛、叶一带,在那里碰到了黥布,然后又跑到成皋,结果楚军又追上来了,继续围困他。
六月的时候,刘邦从成皋杀出来,渡过黄河,只带着滕公,跑到张耳的军队驻扎的脩武。到了晚上,刘邦就住进了驿站。第二天一大早,刘邦自称是汉朝使者,飞快地冲进了赵军的营地。张耳和韩信还没起床呢,刘邦直接冲进他们的卧室,抢走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然后用兵符把赵国的将领们都召集起来,把他们重新安排了一下。张耳和韩信这才知道刘邦来了,吓了一大跳。刘邦一下子就夺取了张耳和韩信的军队,然后命令张耳留守赵地,并且任命韩信为相国,让他率领没出征的赵军去攻打齐国。
韩信带兵往东走,还没渡过平原呢,就听说刘邦派郦食其已经成功劝降了齐国,韩信想停下来。这时,范阳的一个辩才无双的家伙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命去攻打齐国,而汉王却私下派人去劝降齐国,难道还有命令阻止将军吗?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呢!再说郦食其只不过是一个读书人,坐在车辕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降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将军率领几万大军,一年多才拿下赵国的五十多座城池,当了几年将军,功劳还不如一个酸儒吗?”韩信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渡河。 齐国已经听从了郦食其的话,正忙着喝酒庆祝,根本没准备好防御汉军。韩信趁机袭击了齐国的历下军队,一路打到了临菑。齐王田广觉得郦食其把他给卖了,就把郦食其给杀了,然后逃到高密,派人向楚国求救。韩信已经拿下临菑,就继续追击田广,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国也派龙且率领号称二十万的大军来救援齐国。
齐王和龙且带兵跟韩信对峙,还没开打呢。有人跟龙且说:“汉军的远程作战和持久战打得特别厉害,他们的锋芒不可抵挡啊!齐楚两国如果在自己地盘上打仗,军队很容易溃散。不如咱们坚守城池,让齐王派可靠的大臣去招降那些失守的城池,那些失守的城池听说齐王还在,楚国军队来救援,肯定就会反叛汉军。汉军在两千里之外作战,是客居他乡,如果齐国的城池都反了,他们就没办法得到粮食,到时候不用打仗就能让他们投降了。”
龙且说:“我一辈子都了解韩信这个人,很好对付的。再说,救援齐国却不用打仗就投降了,我能有什么功劳?现在打仗打赢了,齐国一半的土地都能得到,为什么要停手呢!”于是就开战了,跟韩信在潍水边摆开阵势。韩信就趁着夜色让人准备了一万多袋子,装满了沙子,堵住潍水河的上游,然后带着军队渡河一半,攻击龙且,故意装作打不过的样子,然后撤退。龙且果然很高兴,说:“我就知道韩信胆小!”于是就追着韩信渡河。韩信让人把堵河的沙袋弄开,河水一下子涨起来。龙且的大部分军队都过不了河,韩信就立刻猛攻,杀了龙且。龙且的东边军队溃散逃跑了,齐王广也逃跑了。韩信就一直追击到城阳,俘虏了很多楚国的士兵。
汉四年,齐国彻底平定。韩信派人告诉汉王说:“齐国人反复无常,是个爱变卦的国家,南边是楚国,如果不立个假王来镇压,局势就稳定不了。我希望您能让我当个齐国的假王。” 当时楚国正围困汉王于荥阳,韩信的使者到了,递上书信,汉王勃然大怒,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着你来帮我,你居然想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赶紧走到汉王身边,在汉王耳边悄悄说:“现在汉军形势不利,难道还能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趁机让他当王,好好对待他,让他自己去守着齐地。不然的话,情况会更糟。”汉王也明白了,又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应该当真王,为什么要当个假王!”于是派张良去册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去攻打楚国。
楚国都亡了,龙且也死了,项羽心里慌得很,就派盱眙人武涉去劝说齐王韩信。武涉说:“老百姓受秦朝的苦太久了,大家一起出力打败了秦朝。秦朝灭了,按功劳分地盘,分封土地让大家当王,好让士兵们休息休息。现在刘邦又带兵打到东方来,侵占别人的地盘,抢夺别人的土地,他已经打败了三秦,领兵出函谷关,收拢诸侯的军队,东边打楚国,他的野心根本就不是想吞并天下就完事,而是不知足,贪得无厌到了这种地步!再说,刘邦这个人靠不住,他几次都落到项羽手里,项羽可怜他,放了他,可他一脱身就违背约定,又来打项羽,他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现在您虽然认为和刘邦交情深厚,为他卖力打仗,到最后还是会被他抓住的。您现在还能活到现在,全靠项羽还在呢!现在这俩王的事,主动权掌握在您手里。您要是帮项羽,项羽就赢;您要是帮刘邦,刘邦就赢。项羽今天要是死了,下一个就轮到您了。您和项羽以前就有交情,为什么不反过来和楚国联合,一起瓜分天下,各自称王呢?现在放弃这个机会,非要相信刘邦去打楚国,这能算得上是聪明人的做法吗?”
韩信谢绝了武涉,说:“我以前在项羽手下做事,官职不过是个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执戟郎,说话没人听,计策没人用,所以我才离开楚国投奔刘邦。刘邦给了我上将军的印信,给了我几万大军,脱下衣服给我穿,把饭菜推给我吃,我的话他都听,我的计策他都用,所以我才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刘邦待我如此深厚,我背叛他是不吉利的,就是死也不愿意。请您替我谢谢项羽吧!”
武涉走了之后,齐国人蒯通告诉大家,现在天下大权掌握在韩信手里,他想出一个妙计来打动韩信,于是就去找韩信,对他说:“我以前学过相面之术。” 韩信说:“先生相面怎么样?”蒯通回答说:“一个人的富贵贫贱看骨骼,忧愁快乐看脸色,成败看决断力,用这三点来判断,几乎不会错。”
韩信说:“很好,先生您帮我相相面吧?”蒯通说:“请稍等一下。”韩信说:“左右的人先回避一下。” 蒯通说:“我看您的面相,最多也就是个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不太安稳。但是看您的后背,您的未来富贵不可估量啊!”韩信问:“这是什么意思?”
蒯通说:“当初天下大乱的时候,那些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天下的人像云雾一样聚集起来,乱成一锅粥,到处都是战争。那时候,大家最担心的就是秦朝灭亡后的局面。现在楚汉相争,天下多少无辜百姓死伤惨重,父子兄弟的尸体遍布田野,数都数不清。楚军从彭城起兵,一路打仗,打到荥阳,乘胜追击,威震天下。可是,他们却被困在京索之间,被堵在西山,三年都没能前进。汉王率领几十万大军,驻扎在巩县和雒阳,依托山河天险,每天打几仗,却毫无寸功,被打败了也不救援,荥阳失守,成皋受损,最后逃到宛、叶之间,这就是所谓的智勇双全却都困住了。
汉王的锐气在险要的地方受挫,粮草也快耗尽了,百姓疲惫不堪,怨声载道,已经没有依靠了。依我看,只有天下最英明的圣人才能够平息天下的战乱。现在,楚汉两国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能胜利;您帮助楚王,楚王就能胜利。我想把我的想法全部告诉您,献上我的忠心,献上我的计策,只是恐怕您不会采用。如果您真的能听我的计策,最好的办法就是两全其美,三家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样谁也不敢轻易动手。
凭您的才能和拥有的兵力,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从空虚的地方出兵,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替百姓请命,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响应您,谁还敢不服从?削弱强大的,扶持弱小的,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建立起来后,天下就会归顺齐国。您想想齐国的地理位置,有胶东和泗水地区,用仁德来怀柔诸侯,谦恭礼让,那么天下的君王都会来朝拜齐国。俗话说得好,天赐良机不抓住,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去行动,反而会招致灾祸。希望您能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韩信说:“刘邦对我真是太好了,他让我坐他的车,穿他的衣服,吃他的饭。我听说过,坐别人的车会招来别人的祸患,穿别人的衣服会让人担心,吃别人的饭会替别人办事,我怎么可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背弃道义呢!”
蒯先生说:“您觉得自己对刘邦忠心耿耿,想为他建立万世基业,我觉得您这是想错了。当初常山王和成安君还是平民的时候,是生死之交,后来因为争夺张黡、陈泽的地盘,两人反目成仇。常山王背叛项羽,拿着项羽的人头逃到刘邦那里。刘邦借兵东下,在泜水之南杀了成安君,脑袋和身子分开了,最后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这两个人当初关系那么好,天下人都很羡慕他们,可最后还是互相残杀,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欲望太多,人心难测啊!您现在想用忠诚和信用来和刘邦交往,肯定比不上那两个人的关系牢固,而且您现在面临的事情比张黡、陈泽的事还要复杂得多。所以我觉得,您认为刘邦不会危及您,这也是错的。大夫种和范蠡帮助越国存亡,让勾践称霸,他们立下大功,名扬天下,最后却身死名灭,就像野兽被猎杀光了,猎犬也就没用了。从交友的角度来说,您不如张耳和成安君;从忠诚信义的角度来说,您也不过是像大夫种、范蠡对勾践那样。这两个例子,足够您参考了。希望您能认真考虑一下。再说,我听说,那些凭借勇猛和计谋震慑君主的,最后都身处险境;那些功劳盖过天下的,反而得不到赏赐。让我来说说您的大功大业吧:您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擒获了夏说,率兵攻下井陉,诛杀了成安君,平定了赵国,威慑了燕国,安定了齐国,南方击溃了楚军二十万,东方杀了龙且,西方又凯旋而归,这可以说是天下无双的功劳,是前无古人的功绩啊!现在您威震主上,功劳却得不到赏赐,您要是回楚国,楚国人不会相信您;您要是回汉国,汉国人会害怕您。您打算怎么安身立命呢?您现在身处人臣之位,却有震慑君主的威望,名扬天下,我替您担心啊!”
韩信道谢说:“先生您先休息一下吧,我好好想想。”
过了几天,蒯通又劝韩信说:“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处理事情的关键,计谋是事情的转机,如果听取意见出了问题,计谋又失误了,还能长久安稳的,很少很少。听取意见,只要不犯一两个错误,就不能因为别人的话而乱了方寸;制定计谋,只要不弄错根本和枝节,就不能因为花言巧语而迷惑。那些整天忙于伺候人的杂役,就失去了掌握大权的机会;那些只守着微薄的俸禄,就失去了做卿相的可能性。所以,明白事理的人就能果断决断,犹豫不决是办事的祸害。只顾琢磨细枝末节的小计谋,却忽略了天下的大局,即使聪明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不敢大胆去做,那也是百事之祸啊!所以说:‘猛虎犹豫不决,还不如毒蜂猛烈的蜇人;千里马迟疑不前,还不如劣马稳步前进;孟贲犹豫不决,还不如一个普通士兵能够到达目的地;即使有舜、禹那样的智慧,只会空想而不行动,还不如一个哑巴聋子用手势指挥别人。’这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啊!功业难于成就而容易毁坏,时机难得而容易失去。时机一过,就不会再来了。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话。” 韩信犹豫着,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劳很大,觉得汉王最终不会夺取我的齐地,于是谢绝了蒯通。蒯通见劝说无效,干脆装疯卖傻,装成巫师的样子。
汉王被困在固陵,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召见了齐王韩信,于是韩信带兵前往垓下会合。项羽战败后,刘邦夺取了齐王的军队。汉五年正月,刘邦把韩信从齐王贬为楚王,定都下邳。
韩信到了楚国,召见了当年接济过他的漂母,赏赐她一千金。他还召见了乡下的南昌亭长,赏赐他一百钱,说:“您啊,是个小人物,做好事却没做到底。”他还召见了当年让自己从胯下钻过的那个少年,任命他为楚国的中尉。韩信告诉众将相说:“这个人是个壮士。当初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我忍耐下来,才有了今天。”
项羽的部将钟离眛,家住在伊庐,跟韩信关系一直不错。项羽死后,钟离眛逃到了韩信那里。汉王刘邦很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地,就下令楚国抓捕他。韩信刚到楚国,就带着军队在各地巡视,声势浩大。汉六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祖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以天子巡狩的名义召集诸侯到陈地会面,说是要去云梦泽游玩,实际上是想偷袭韩信,韩信对此毫不知情。
刘邦快到楚地了,韩信想举兵反抗,但他又觉得自己没罪,想进宫面见皇上,又怕被抓。有人建议韩信说:“杀了钟离眛去见皇上,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你就没事了。”韩信于是去见钟离眛商量。钟离眛说:“汉朝之所以不攻打楚地,是因为我还活着。如果你想抓我讨好汉朝,那我今天死了,你也会跟着完蛋!”然后骂韩信:“你根本就不是个大丈夫!”说完就自杀了。韩信拿着钟离眛的头,去陈地拜见高祖刘邦。刘邦下令武士捆绑韩信,把他押上囚车。韩信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犬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经平定,我当然要被杀掉了!”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于是就把韩信关了起来。到了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刘邦害怕他的才能,所以经常装病不上朝。因此,韩信日夜怨恨,心情郁闷,觉得很羞愧,不愿和绛侯周勃、灌婴这些人并列。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着迎接他,自称臣子,说:“大王您竟然肯来我这儿!”韩信出门后笑着说:“我竟然和樊哙这样的人同列!”刘邦经常和韩信随意地谈论其他将领的才能,各有不同。刘邦问:“像我这样的才能,能统帅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最多只能统帅十万兵马。”刘邦问:“那我和你比呢?”韩信说:“我多多益善。”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那你为什么会被我抓呢?”韩信说:“陛下不会带兵打仗,但却善于用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再说,陛下所谓的‘天授’,并非人力所能及。”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太守,去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让开左右的人,和他一起在院子里散步,仰天长叹说:“咱们能好好聊聊吗?我有些话想跟你说。”陈豨说:“一切听从将军吩咐。”
淮阴侯说:“你管辖的地方,可是天下精兵云集的地方啊;而你,又是皇上非常信任的重臣。要是有人说你造反,皇上肯定不会相信;要是再有人这么说,皇上就开始怀疑了;要是第三次有人这么说,皇上一定会大怒,亲自带兵去讨伐。我到时候从中间给你助力,天下就能拿下!”陈豨一向知道淮阴侯有本事,相信了他的话,说:“我一定谨遵您的教诲!”
汉十年,陈豨果然造反了。皇上亲自带兵去征讨,淮阴侯却装病不去。暗地里却派人去陈豨那里说:“兄弟你起兵,我从这里支援你!” 淮阴侯于是密谋和家臣一起,晚上伪造诏书,赦免所有官吏和奴仆,想利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计划都安排好了,就等着陈豨的消息。
他有个舍人得罪了淮阴侯,淮阴侯把他关起来,想杀了他。这个舍人的弟弟赶紧向吕后告密,说淮阴侯要造反。吕后想召见淮阴侯,又怕他的同党不来,就和萧相国商量,假装派人从皇上那里来报信,说陈豨已经被杀了,列侯和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骗淮阴侯说:“虽然你病了,也要强撑着来祝贺一下。” 淮阴侯进宫后,吕后就让武士把他绑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里把他杀了。
淮阴侯被杀的时候,说:“我后悔当初没听蒯通的计策,竟然被这些妇人之仁给骗了,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结果,淮阴侯全家三族都被灭了。
刘邦从打败黥布的军队回来,到了后,看到韩信已经死了,又高兴又惋惜,就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话吗?”吕后说:“韩信说后悔没听蒯通的计策。”刘邦说:“那是齐国的辩士啊。”于是就下令在齐国逮捕蒯通。
蒯通来了,刘邦问他:“你教唆韩信造反了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唆过他。那小子没用我的计策,所以才落得个被灭族的下场。如果那小子用了我的计策,陛下又怎么能灭了他呢!”刘邦一听就火了:“把他杀了!”蒯通说:“唉,冤枉啊,杀了我太冤枉了!”刘邦问:“你教唆韩信造反,还有什么冤枉的?”蒯通说:“秦朝的统治崩溃了,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并起,英雄豪杰都聚集起来了。秦朝丢掉了天下这块肥肉,大家都在争夺,那些有才能、行动迅速的人就先得到了好处。就像那只狗吠尧,尧并非不仁,只是那狗吠的不是它的主人。当时,我只认识韩信,并不认识陛下您。而且,天下那些想做您想做的事的人很多,只是能力不够而已。难道您能把他们都杀了吗?”刘邦说:“算了。”于是就赦免了蒯通的罪。
司马迁说:我到淮阴去的时候,淮阴人告诉我,韩信即使在平民百姓的时候,他的志向就与众不同。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家里穷得没钱安葬,但他却选择了一块地势高敞的地方安葬母亲,还说旁边可以住上万户人家。我去看了他母亲的坟墓,果然如此。如果韩信能学习谦虚礼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炫耀自己的才能,那么大概就能和周公、召公、姜太公这些人一样,子孙后代都能享受祭祀的待遇了。他不走这条路,等到天下已经平定,却想着谋反造反,最终导致家族被灭,这难道不也是应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