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将军,是甘肃陇西成纪人。他家祖上是李信,秦朝时候的大将,当年追杀燕太子丹的就是他。李家祖祖辈辈都住在槐里,后来才搬到成纪。李家世代擅长射箭。

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作为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骑射技术高超,杀敌无数,被封为汉中郎。李广的弟弟李蔡也当上了郎官,兄弟俩都当上了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他们俩经常出征,遇到危险冲锋陷阵,勇猛无比,连猛兽都敢格杀。汉文帝看了都感叹:“可惜啊,你没赶上好时候!要是你生在高祖皇帝时代,万户侯算什么!”

后来汉景帝刚即位,李广被任命为陇西都尉,后来又调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李广担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叛乱,他夺取了敌军的军旗,在昌邑立下了赫赫战功。梁王想授予李广将军印信,但后来赏赐也没落实。之后,李广被调任上谷太守,当时匈奴经常来犯,跟汉军打仗。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能和勇气,天下第一,但他太自信了,经常和匈奴单挑,我怕他哪天战死了!” 所以,李广又被调任上郡太守。

后来李广又辗转在各个边郡当太守,比如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这些地方他都因为英勇善战而闻名。

话说匈奴大军入侵上郡,皇帝派了个宫里的大人物,也就是个太监,去让李广带兵练练手,顺便打打匈奴。这个太监带着几十个骑兵,结果碰上了三个匈奴人,就冲上去打。那三个匈奴人一边跑一边回头射箭,把太监射伤了,还把他的骑兵几乎全杀光了。太监吓得赶紧跑去找李广求救。李广一看情况,就说:“这肯定是射雕的能手!” 于是李广带着一百骑兵追了上去。

那三个匈奴人马都跑丢了,只能步行逃窜,跑了十几里地。李广命令骑兵展开队形,自己亲自射杀那三个匈奴人,结果杀了俩,活捉了一个,果然是个射雕的匈奴人。 把俘虏绑在马上,这时,远远地望见几千匈奴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汉军诱兵,都吓了一跳,赶紧上山列阵。李广手下的那百来个骑兵都吓坏了,想掉头就跑。李广说:“咱们离大军几十里远,现在这样跑,匈奴人追上来,咱们一个都活不了。咱们要是留下,匈奴人肯定以为我们是汉军主力部队派出的诱兵,不敢轻易进攻咱们。” 李广命令骑兵们:“往前冲!”

离匈奴人阵地还有两里地的时候,李广下令:“所有人下马,解开马鞍!” 骑兵们都急了:“敌人人多势众,离得这么近,万一有情况,怎么办啊?” 李广说:“匈奴人以为我们要跑,咱们现在解开马鞍,表示我们不跑了,这样才能稳住他们。” 这下,匈奴骑兵果然不敢轻举妄动。这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来保护自己的部队,李广立刻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兵冲上去,射杀了那个白马将领,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队伍里,解开马鞍,命令士兵们都下马躺着休息。

这时候天快黑了,匈奴兵更加奇怪了,不敢进攻。半夜的时候,匈奴兵还以为汉军在附近设伏,想趁夜偷袭他们,吓得匈奴兵都撤兵了。“天亮了,李广才回到汉军大营。大军根本不知道李广去了哪里,所以也没派人去找他。”

话说李广在朝廷待了很久,汉景帝驾崩后,汉武帝继位。因为李广的名气很大,武帝就把他从上郡太守提拔为未央卫尉,同时程不识也做了长乐卫尉。程不识和李广以前都是边郡太守兼将军,驻扎在边境。他们带兵打仗的方式大不一样。李广带兵,从不讲究什么队列阵型,只管找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安营扎寨,士兵们想干嘛干嘛,自由散漫,也不搞什么军事演习,更别提那些繁琐的文书记录了。但他总是派斥候侦察,却从未吃过亏。程不识则完全不同,他纪律严明,军队行动井然有序,各种军事操练不断,士兵们一刻不得休息,文书记录也一丝不苟。但他同样也从未吃过亏。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管理松散,但匈奴人要是敢来犯,他们却能顽强抵抗;而且他的士兵个个轻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卖命。我的军队虽然辛苦,但匈奴人也不敢轻易进攻。”当时汉朝边郡的名将就是李广和程不识,但匈奴人更害怕李广的计谋,士兵们也更愿意跟着李广,而不喜欢程不识那样的严格管理。程不识在汉景帝时期,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他为人清廉,对规章制度非常严格遵守。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做诱饵引诱匈奴单于,并派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里,李广担任骁骑将军,统领护军将军。结果单于识破了计谋,逃走了,汉军一无所获。四年后,李广被任命为将军,奉命从雁门关出击匈奴。匈奴兵力众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还活捉了李广。单于早就听说李广很厉害,下令说:“捉到李广一定要活捉。”匈奴骑兵抓住李广后,李广当时身受重伤,他们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之间,用绳子绑着,让他躺在那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假装死了,他看到旁边有个匈奴小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猛地跳上那匹马,把小兵推下去,夺过他的弓箭,策马向南狂奔几十里,又碰到了自己军队的一些残兵败将,于是带领他们一起回到关内。数百名匈奴骑兵追赶,李广边跑边用抢来的弓箭射杀追兵,这才得以脱险。回到汉朝后,汉朝政府要处罚李广。因为李广丢失了很多士兵,还被匈奴俘虏,按律当斩,后来被赎为庶民。

过了一段时间,李广在家待了几年。李广和老朋友颍阴侯的孙子屏野,一起在蓝田南山打猎。有一次晚上,李广骑着马出去,在田间喝酒。回到霸陵亭的时候,霸陵亭长喝醉了,拦住李广。李广的骑兵说:“这是老李将军!”亭长说:“现在将军都不能夜间出行,何况是‘老’将军呢!”就把李广拦在亭子底下过夜。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后来韩将军被调到右北平。于是皇上就召见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求把霸陵亭长带去,到了军营后把他杀了。

李广在右北平任职期间,匈奴人听说后,都称他为“汉之飞将军”,好几年都不敢进入右北平。李广出去打猎,看见草丛里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射箭射它,箭射中石头,箭头都埋进去了,仔细一看,原来是石头。他又射了几箭,但再也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老虎,他曾经亲自射杀过老虎。到了右北平射虎的时候,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还是射杀了它。

李广为人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吃喝也和士兵一起。李广一辈子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从来不谈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胳膊像猿猴一样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生的,即使他的子孙和其他人学习,也没有人能达到他的水平。李广不善言辞,很少说话,和人相处的时候,就在地上画出作战阵图,比试射箭的远近来娱乐。他把射箭当成一种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打仗,在缺吃少喝的地方,看到水,士兵没有喝够,李广自己不喝;士兵没有吃饱,李广自己不吃。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兵因此都很爱戴他,乐意为他效力。他射箭,看见敌人,除非在几十步以内,否则他不会射,射出去的箭必定能射中目标。正因为这样,他带兵打仗屡屡受挫,他射猛兽也曾被伤过。

过了一段时间,石建死了,皇上就召见霍去病,让他接替石建当郎中令。元朔六年,霍去病又当上了后将军,跟着大将军出征定襄,去打匈奴。其他将军们都抓了不少俘虏,立了功封了侯,就霍去病的军队没啥战果。

两年后,霍去病以郎中令的身份,带着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带着一万骑兵和霍去病一起行动,走的却是不同的路线。走了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带着四万骑兵把霍去病包围了,霍去病的士兵都吓坏了。霍去病就让他儿子霍去病敢(此处应为霍去病的部下,非其子)去冲阵。霍去病敢只带着几十个骑兵冲进匈奴骑兵阵中,从匈奴骑兵的两翼杀出,回来后告诉霍去病:“匈奴人好对付!”士兵们这才安心下来。

霍去病摆成圆形的阵型,外圈对着敌人。匈奴人猛攻,箭矢像雨一样射下来。汉军死了大半,箭也快射光了。霍去病就命令士兵们拉满弓,不要轻易放箭。他自己则用大黄弩射杀匈奴裨将,射死了好几个人,匈奴人开始有点慌了。等到天黑了,将士们一个个都脸色惨白,只有霍去病依然气定神闲,继续整顿军队。从那以后,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敢。

第二天,又激战了一场,这时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队才撤走了。汉军太累了,追不上。当时霍去病的军队差点全军覆没,疲惫不堪地回去了。按照汉朝的法律,博望侯张骞因为延误军期,应该处死,后来花钱赎罪成了平民。而霍去病军队虽然打了胜仗,却没得到任何赏赐。

一开始啊,李广他弟弟李蔡,跟李广一起在孝文帝手下做事。到了景帝当皇帝的时候,李蔡靠着军功升到了二千石的高官。到了孝武帝时期,更是做到丞相的高位。元朔五年,李蔡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着大将军去打右贤王,立了大功,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他又接替公孙弘当了丞相。李蔡这个人能力一般般,名气比李广差远了,可李广却一直没得到封爵和食邑,官职最高也就是个九卿,而李蔡却成了列侯,官位还做到三公。李广手下的军官和士兵,有不少都封了侯。

李广曾经跟懂观气象的王朔一起喝酒聊天,说:“从汉朝开始打匈奴,我李广就没缺席过,那些部校尉以下的军官,能力都不算顶尖,可就因为打匈奴立功,封侯的就有几十个,我李广功劳也不比他们差,可为什么一点封赏都没有呢?难道是我命里注定不能封侯?还是天意如此?”王朔问他:“将军自己想想,是不是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李广说:“我曾经当过陇西太守,羌族人造反,我骗他们投降,降了八百多人,我却在同一天把他们全部杀了。直到现在,我还为此深深自责。”王朔说:“最大的祸患莫过于杀害已经投降的人,这就是将军您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啊!”

两年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带兵大举进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出征。皇上觉得他年纪大了,没答应;过了很久才答应,让他当了前将军。那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跟着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出塞之后,卫青抓了个俘虏,知道了单于的老巢在哪儿。于是卫青就带着精锐部队直奔单于的老巢,同时命令李广和右将军一起走东路。东路比较绕远,而且路上的水草也少,大军不好长时间驻扎行军。李广主动请缨说:“我原本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把我调到东路,而且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和匈奴作战,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能和单于正面交锋,我希望能够冲在最前面,先把单于干掉!”

卫青其实心里也明白,皇上私下里嘱咐过他,说李广年纪大了,运气也不好,别让他去跟单于硬碰硬,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当时公孙敖刚丢了侯爵,现在是中将军,跟着大将军一起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去跟单于交手,所以才把李广从前将军的位置上调开。李广当时就看出来了,他再三向大将军解释,但大将军不听,直接派长史给李广送了封信,信上写着:“赶紧去你部队报道,按信上说的办!”李广没跟大将军道谢就走了,心里非常生气,回到部队后,就带兵和右将军一起走东路。

部队迷路了,有的士兵还走丢了,结果他们比大部队落后了。大部队和单于交上了手,单于逃跑了,大部队也没追上,就回去了。他们南下穿过幕府,碰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的部队。李广见了大将军后,就回自己的营地去了。大将军派长史送来干粮和酒,顺便问李广和右将军为什么迷路了,卫青想把这次战役的情况写成奏折上报给皇上。李广还没来得及解释,大将军就派长史急匆匆地把李广叫到军营里问话,要他交代清楚。李广说:“那些校尉都没错,都是我带路带错了。我现在就自己去领罚!”

回到营帐,李广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跟匈奴打仗,大小七十多场战斗了,这次好不容易能跟着大将军去跟单于交战,结果大将军又把我调到远路,还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六十多岁的人了,也实在没精力再跟那些文书吏斗了。”说完,他就拔刀自杀了。李广的士兵和军官,全军上下都痛哭流涕。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不管认识李广还是不认识的,老的少的都哭了。而右将军食其则被判处死刑,后来花钱赎了罪,成了平民。

话说李广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李当户,老二叫李椒,老三叫李敢,他们都当过皇帝身边的侍卫。有一次,皇上跟韩嫣开玩笑,韩嫣年纪轻轻就有点儿不尊重皇上,李当户就打了韩嫣,韩嫣赶紧跑了。皇上觉得李当户真勇敢!可惜李当户早早去世了。后来皇上任命李椒当代郡太守,这兄弟俩都比李广先死了。李当户留下个遗腹子,叫李陵。李广死的时候,李敢正跟着骠骑将军霍去病。李广死后的第二年,李蔡因为侵占了孝景皇帝陵园的地,被抓起来审问,李蔡干脆自杀了,也没来得及审问清楚,这事儿就算了结了。李敢呢,以校尉的身份跟着骠骑将军霍去病去打匈奴左贤王,他特别勇猛,抢了左贤王的旗帜,杀了好多匈奴人,皇上赏了他关内侯的爵位,还给了他二百户的食邑,让他接替李广当了郎中令。过了一段时间,李敢因为怨恨大将军卫青害死了他爹,就打了卫青,卫青还瞒着这事儿。没过多久,李敢跟着皇上到上雍,去甘泉宫打猎。骠骑将军霍去病跟卫青关系好,就射杀了李敢。当时霍去病正得宠,皇上就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掩盖了真相。一年多以后,霍去病也死了。有意思的是,李敢的女儿成了太子妃身边的侍女,很受宠爱,李敢的儿子李禹也深得太子喜欢,可惜这父子俩都爱钱,所以李家后来慢慢衰败了。

李陵长大以后,被选为建章监,负责管理骑兵。他箭法好,又爱护士兵,皇上觉得李家世代都是武将,就让他带八百骑兵。有一次,他深入匈奴境内两千多里,到居延查看地形,没遇到敌人就回来了。皇上任命他为骑都尉,让他带五千丹阳和楚地的士兵,在酒泉、张掖训练射箭,用来防备匈奴。

话说李陵他几岁的时候,汉武帝天汉二年秋天,贰师将军李广利带着三万骑兵去打匈奴右贤王,地点在祁连天山附近。为了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兵力对付李广利,就派李陵带着五千射士和步兵,到居延塞北面一千多里外的地区去牵制敌人。

李陵按照约定时间要返回了,结果单于却率领八万大军把李陵的部队给围住了。李陵只有五千人马,箭矢都射光了,士兵死了大半,但同时他们也杀伤了一万多匈奴兵。李陵他们一边打一边撤,连续打了八天,离居延塞还有百十里地的时候,匈奴人堵住了道路,李陵的军队缺粮少食,援军又没来,匈奴人猛攻,劝李陵投降。李陵说:“我没办法向皇上交代啊!” 然后就投降了匈奴。他的军队全部被俘虏,只有四百多人逃散回来。

单于得到了李陵,听说他家里很有名声,而且在战场上表现也很勇猛,就把他女儿嫁给了李陵,还很器重他。汉朝听说后,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处死了。从那以后,李氏家族的名声败坏了,陇西那些在李家门下做事的人,都觉得很丢脸。

司马迁说:古话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的就是李将军吗?我看到李将军的时候,他就像个普通老百姓一样,不善言辞。等他死的时候,天下人,不管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为他感到悲痛。这说明他忠诚老实,真心实意对待那些士大夫们啊!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虽然很小,却可以说明很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