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他叫黄歇,是楚国人,学问渊博,在楚顷襄王手下做事。顷襄王很看重他的口才,派他出使秦国。当时秦昭王正派白起攻打韩魏,在华阳大败韩魏联军,俘虏了魏国将军芒卯,韩魏两国被迫臣服于秦国。秦昭王正打算让白起联合韩魏一起攻打楚国,还没开始行动,楚国使者黄歇就到了秦国,知道了秦国的计划。那时,秦国之前已经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巫郡、黔中郡,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鄢郢,一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被迫东迁到陈县。黄歇亲眼目睹了楚怀王被秦国欺骗,最终客死秦国的悲剧,他担心楚顷襄王也会步其后尘。秦国轻视楚顷襄王,怕他一举发兵反抗,所以黄歇就给秦昭王写了一封信,劝说秦昭王。
黄歇在信中说:天下没有比秦国和楚国更强大的国家了。现在听说大王想要攻打楚国,这就好比两虎相斗,两虎相斗,最终受伤的却是那条小狗,不如好好地与楚国相处。让我来解释一下我的想法:我听说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反转,冬天过后就是夏天,夏天过后就是冬天;事情发展到极致就会很危险,下棋堆积太多棋子就会输掉。现在秦国的地盘遍布天下,占了天下的二分之一,这是自古以来,拥有百万大军也从未有过的盛况。先帝文王、庄王在位期间,三代都没和齐国联姻,以绝了亲戚关系。现在大王让盛桥守卫韩地,盛桥把韩地献给了秦国,这说明大王不用动用军队,不用显示威风,就得到了百里土地,大王真是厉害啊!大王又兴兵攻打魏国,攻破了大梁城门,占领了河内,攻克了燕、酸枣、虚、桃,进入邢地,魏国的军队四处逃窜,不敢抵抗。大王您的功劳也很多啊!大王您休兵养民,两年后再次出兵,又兼并了蒲、衍、首、垣,逼近仁、平丘,黄、济阳的城池都被魏国献上,魏国最终臣服。大王又割取了濮磿以北的土地,控制了齐秦的要道,切断了楚赵的联系,天下各国虽然联合起来,也不敢救援。大王您的威名真是太盛了!
要是大王您能坚持住自己的功业,守住自己的威望,收起攻城略地的野心,多培养一些仁义之德,这样就能避免以后的麻烦,那就算比三王、五霸还要厉害呢!
但是,大王您要是只依靠人多势众,仗着兵强马壮,凭借着刚刚打败魏国的威风,就想用武力征服天下诸侯,我担心这会留下后患啊!古诗有云:“靡不有终,鲜克有终。”《易经》也说:“狐涉水,濡其尾。” 这都说明事情开头容易,坚持到最后很难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想当年智氏看到攻打赵国有利可图,却没想到会在榆次吃亏;吴王阖闾看到攻打齐国有好处,却没想到会在干隧战败。这两个国家,可不是没有取得过很大的功劳,但他们只顾眼前利益,却忽略了以后的危险啊!吴国相信越国,一起攻打齐国,虽然在艾陵打败了齐国,结果回国后却被越王在三渚之浦给抓住了。智氏相信韩、魏两国,一起攻打赵国,攻打晋阳城,眼看就要胜利了,结果韩、魏两国反叛,把智伯瑶在凿台下给杀了。
现在大王您嫉妒楚国没被灭掉,却忘记了灭掉楚国后会让韩、魏壮大,我觉得大王您这样考虑问题,不可取啊!
这首诗说“大武远宅而不涉”,从这里可以看出,楚国是咱们可以拉拢的对象,而韩魏这些邻国,则是我们的敌人。诗里还说“趯趯毚免,还犬获之。他人有心,余忖度之”,现在大王您相信韩魏是好心好意,想要帮助您,这就好比吴国相信越国一样。我听说过,敌人是不能轻信的,机会也是不能错过的。我担心韩魏表面上卑躬屈膝地想消除祸患,实际上是想欺骗咱们大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大王您对韩魏并没有什么世代积累下来的恩情,反而有世世代代的仇恨啊!
韩魏两国,父子兄弟接连不断地死在秦国手里,都快十代人了!他们的国家残破不堪,社稷倾覆,祖庙被毁,老百姓被秦国杀得肠穿肚烂,脖子被扭断,脑袋和身体分离,尸体暴尸荒野,头颅堆积如山,彼此相望,父子老幼被捆绑着,像一群俘虏一样走在路上。鬼神都为他们感到悲哀,没有祭祀供奉。老百姓活不下去,家族离散,逃亡成为奴仆的人,遍布天下。所以说,韩魏不灭亡,秦国的社稷就会有危险。现在大王您资助他们去攻打楚国,是不是有点过了?
再说,大王您要攻打楚国,打算怎么出兵呢?您打算向仇敌韩魏借路吗?要是出兵了,大王您还担心他们会不会让咱们的军队回不来,这岂不是把兵力资助给了仇敌韩魏吗?如果大王您不向韩魏借路,那就只能攻打随水右岸的地区。可是随水右岸全是广阔的河流、山林、溪谷,根本没法生存,就算大王您占领了,也没什么好处。也就是说,大王您虽然有了攻打楚国的名义,却得不到实际的土地。
老百姓都说,要是大王您攻打楚国,那其他四个国家肯定都会来帮忙。秦国和楚国的军队现在虽然打得热闹,但其实藕断丝连,魏国到时候肯定会趁机攻打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这些地方,这样一来,宋国肯定也保不住了。齐国从南边打楚国,泗水以北的地方肯定也都会响应。这些地方都是平原,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大王您却要独自去攻打楚国,这实在是不划算。您打败楚国之后,只会让韩魏两国在中原地区壮大,反而让齐国更加强大。韩魏强大了,就能和秦国抗衡了。齐国南面有泗水作为屏障,东面靠海,北面有黄河,后方根本不用担心,天下各国里,没有比齐国和魏国更强大的了。齐魏两国得到土地和好处之后,就会更加安稳地治理国家,一年之后,即使您还当不上皇帝,也能让那些想阻止您称帝的人,彻底没辙了。
大王您地广人多,兵强马壮,却因为一次攻打楚国的行动就树立了敌人,还让韩魏两国对您称帝的期望降低,转而支持齐国,这实在是失策啊!依我看,大王您应该好好跟楚国搞好关系。秦楚两国联合起来对付韩国,韩国肯定不敢轻举妄动。您再利用东山的地形险要和曲河的便利条件,韩国就只能乖乖地成为关内诸侯了。这样一来,您再派十万军队驻守郑地,梁国就会害怕,许、鄢陵两地就会坚守城池不敢轻举妄动,上蔡、召陵两地更不敢互相往来。这样一来,魏国也会成为关内诸侯。大王您只要跟楚国搞好关系,关内这两个拥有两万兵车的诸侯国就会把土地拱手让给齐国,齐国东部的土地就能轻易到手了。大王您的地盘一旦控制了两个大海,就能掌握天下的要冲,到时候燕赵两国离不开齐楚,齐楚两国也离不开燕赵。然后您再稍微施加点压力,燕赵和齐楚就会乖乖听话,根本不用费多大力气。
昭王说:“好!”于是就叫停了白起,向韩魏两国表示歉意,派使者送礼给楚国,和楚国约定成为友好邦交的国家。
黄歇奉命回到楚国,楚国派黄歇和太子完到秦国当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好几年。楚顷襄王生病了,太子完回不去楚国。可楚太子和秦国的应侯关系不错,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说:“相国您确实很看重楚太子吧?”应侯说:“是的。”黄歇说:“现在楚王恐怕病危,秦国不如把太子送回去。太子要是当上国君,他一定会重谢秦国,您的恩情也将无穷无尽,这可是既能和楚国交好,又能得到万乘之国的友谊啊!如果他不回去,那他只不过是咸阳一个普通的百姓;楚国另立太子,肯定不会再事奉秦国。失去和楚国的友好关系,断绝了万乘之国的联盟,这可不是什么好计策。希望相国您好好考虑一下。”应侯把黄歇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让楚太子的老师先去探望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做打算。”
黄歇替楚太子出主意说:“秦国扣留太子,是为了图谋利益。现在太子还没有能力让秦国得到好处,我非常担心。而阳文、君子这两个人还在楚国,如果楚王驾崩,太子不在,阳文、君子一定会被立为国君,太子就无法继承王位祭祀祖宗了。不如逃离秦国,和使者一起出去;我愿意留下,用我的死来抵罪。”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者的随从,偷偷地出了函谷关,而黄歇则留在住所,经常装病。等到确定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才主动去见秦昭王说:“楚太子已经回国了,而且走得很远了。我应该死,请大王赐我死罪。”秦昭王大怒,想答应他自杀的要求。应侯说:“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君主而舍身犯险,太子一旦登基,一定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赦免他的罪过,让他回去,以此来亲近楚国。”秦国于是就放了黄歇。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死了,太子完继位,这就是楚考烈王。考烈王元年,黄歇被任命为丞相,被封为春申君,被赐予淮北十二县。十五年后,黄歇对楚王说:“淮北地区与齐国接壤,情况紧急,请求把它设为郡比较好。”于是把淮北十二县都献给了楚国,请求在江东封地。考烈王答应了。春申君于是修筑城池,在故吴国的遗址上,为自己建造都城。
春申君当了楚国的丞相,那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几位都在争着招揽天下贤士,互相竞争,都想把对方比下去,好辅助自己的国家,掌握大权。
春申君当了四年楚相,秦国就打败了赵国在长平的四十多万大军。五年后,秦国又包围了邯郸。邯郸向楚国求救,楚国派春申君带兵去救援,秦军这才撤兵,春申君也回去了。春申君当了八年楚相,带领楚国北伐灭掉了鲁国,还把荀卿任命为兰陵令。那时候,楚国又强盛起来了。
赵国的平原君派人去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宾馆。赵国使者想炫耀一下赵国的实力,戴着玳瑁做的簪子,刀剑的套鞘上镶嵌着珠玉,去拜见春申君的宾客们。春申君有三千多宾客,那些地位高的宾客都穿着镶嵌着珍珠的鞋子去见赵国使者,把赵国使者给羞愧坏了。
春申君当了十四年丞相,秦庄襄王即位,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他为文信侯,还把东周给灭了。
春申君当了二十二年丞相,各诸侯国都担心秦国不停地攻打他们,于是大家一起联合起来,西边攻打秦国,楚王是盟主,春申君负责具体事务。打到函谷关的时候,秦国派兵反击,诸侯联军的军队都溃败逃跑了。楚考烈王因此责怪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更加不受重用。
有个叫朱英的观察家,对春申君说:“大家都觉得楚国很强大,而您却认为楚国很弱,我可不这么看。以前楚国和秦国友好相处了二十年,秦国也没攻打楚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秦国要越过黾隘关攻打楚国,很不方便;如果借道两周,背叛韩、魏再攻打楚国,也不可能。但现在不一样了,魏国随时可能灭亡,无力保护许地和鄢陵,很可能把许地和魏地割让给秦国。秦国军队距离陈地只有160里,我看啊,秦楚两国很快就要开战了!”楚国于是放弃陈地,迁都到寿春;而秦国则把卫国迁到野王,设立了东郡。春申君因此被封在吴地,继续处理政事。
楚考烈王没儿子,春申君急得不行,就让人找那些容易生孩子的女人送进宫里,好多呢,结果还是没怀上。有个叫李园的赵国人,想把自己的妹妹送进楚王宫里,但他听说他妹妹不容易怀孕,怕时间长了失宠。
李园先去春申君那儿当个小官,后来又回家一趟,结果耽误了时间。回去后,春申君问他怎么回事,李园就说:“齐王派使者来要我妹妹,我跟使者喝了酒,所以耽误了。”春申君问:“定下来了吗?”李园说:“还没呢。”春申君又问:“能见见她吗?”李园说:“可以。”
于是李园就把妹妹送给了春申君。等知道妹妹怀孕了,李园就和他妹妹商量。李园的妹妹趁机跟春申君说:“楚王对您特别恩宠,比亲兄弟还亲。您辅佐楚王二十多年了,可大王没儿子,万一您百年之后,楚王要立他的兄弟为王,那楚国新王肯定重用自己亲近的人,您还能一直受宠吗?更别说,您权势太大,时间长了难免得罪大王兄弟,要是他们当了王,您会有危险的!到时候您怎么保住相印和江东的封地呢?现在我怀孕了,还没人知道。我侍奉您时间不长,如果您利用您的权势把我送进楚王宫,楚王一定会宠幸我;要是我能生个儿子,那他就是您的儿子,将来就是楚王,整个楚国都是您的,这比您自己冒着危险强多了吧?”
春申君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就把李园的妹妹送到了楚王那里。楚王召见她,宠幸了她,她果然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李园的妹妹也成了王后。楚王非常信任李园,李园也开始专权。
李园的妹妹当了王后,儿子当了太子,李园担心春申君会泄露秘密,而且春申君越来越骄傲,于是李园暗中培养了一批死士,想杀了春申君灭口,不过这事儿不少人都知道了。
春申君做了二十五年的丞相,楚考烈王病了。朱英对春申君说:“这世上啊,有想不到的好运气,也有想不到的坏运气。您现在正处在想不到的时代,侍奉着想不到的主子,怎么能没有想不到的人呢?”
春申君问:“什么叫想不到的好运气?”朱英回答说:“您在楚国做了二十多年的丞相,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就是楚国的王啊!现在楚王病重,眼看着就要死了,您要是辅佐少主继位,然后像伊尹、周公那样,等小国王长大后把权力交还给他,或者干脆直接称王,拥有整个楚国,这就是所谓的想不到的好运气。”
春申君又问:“什么叫想不到的坏运气?”朱英说:“李园不参与国政,但他却是您的仇人,而且他长期养着死士,楚王要是死了,李园一定会先冲进去夺权,然后杀了您灭口。这就是所谓的想不到的坏运气。”
春申君接着问:“什么叫想不到的人?”朱英回答说:“您把我留在身边做个郎中,楚王死了,李园一定会先冲进去,到那时,我会为您杀了李园。这就是所谓的想不到的人。”
春申君说:“你不用管这事儿,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跟他关系还很好,哪至于到那种地步!”朱英见春申君不听劝,害怕祸及自身,就逃跑了。
十七天后,楚考烈王死了,李园果然先冲进了宫里,在棘门内埋伏好了死士。春申君进入棘门时,李园的死士袭击了春申君,砍下他的头,扔在了棘门外。然后,官府就灭了春申君全家。而李园的妹妹当初曾与春申君私通并生下孩子,这个孩子后来被立为国王,这就是楚幽王。
这一年,秦始皇登基九年了。嫪毐在秦国作乱,事情败露后,被夷灭三族,吕不韦也被罢免了。
太史公说:我曾经去楚国,参观了春申君的旧城,宫殿真是气派啊!当初,春申君游说秦昭王,并且成功地送楚太子回国,他的智慧真是非凡!可是后来却被李园所害,真是可惜啊!古语有云:“该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的失败,是不是因为没有听从朱英的劝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