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也就是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也是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昭王死了以后,安釐王继位,封他为信陵君。那时候,范睢这小子逃到秦国当了宰相,心里还记恨着魏齐,于是秦国大军就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还打败了魏国的华阳下军,芒卯也丢了。魏王和信陵君都急得不行。
信陵君为人特别好,对士人特别尊重,不管对方是人才还是普通人,他都谦虚礼貌地对待,从不因为自己的权势显赫而瞧不起别人。所以,方圆几千里的人都争着来投奔他,他手下聚集了三千食客。那时候,其他诸侯见信陵君这么厉害,手下人又多,都不敢对魏国用兵,十几年都没敢动魏国一根毫毛。
有一次,信陵君跟魏王下棋,突然北方传来消息,说:“赵国军队打过来了,马上就要进咱们的地界了!”魏王一听,赶紧放下棋子,想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信陵君拦住魏王说:“赵王只是去打猎而已,根本不是来打仗的。”然后又继续下棋。魏王心里还是慌慌的,根本没心思下棋。过了一会儿,北方又来消息了,说:“赵王只是打猎,不是来打仗的。”魏王这下更吃惊了,问信陵君:“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信陵君说:“我手下的人当中,有人能打探到赵王很隐秘的事情,赵王干了什么,他们都会马上告诉我,我就是这么知道的。”从那以后,魏王就害怕信陵君的才能,不敢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处理。
话说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了,家里很穷,在梁国夷门当个看门的。魏公子听说后,亲自去请他,想给他很多钱财。侯嬴不肯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了,绝不会因为看门的穷困而收受公子的钱。”
魏公子一听,立马就摆酒席宴请宾客。宾客都坐好了,公子亲自驾车,把左边的贵宾座位空出来,亲自去夷门迎接侯嬴。侯嬴穿着破旧的衣服,直接就上了公子的车,坐在了上座,一点也不谦让,是想看看魏公子的为人。魏公子握着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侯嬴又对公子说:“我在集市上有个朋友,在屠夫那儿,想请公子驾车过去一下。”公子二话不说,驾车进了集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磨蹭,在朋友那儿站了很久聊天,仔细观察魏公子的反应。魏公子脸色越来越温和。当时魏国的将军、大臣、宗亲和宾客挤满了大厅,都在等着公子举杯。集市上的人都看着公子驾车的样子。公子车上的随从都在偷偷骂侯嬴。侯嬴见魏公子脸色始终没变,这才向朋友道别,上了车。回到府上,公子让侯嬴坐在上座,向所有宾客介绍侯嬴,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喝得正酣,公子站起来,亲自向侯嬴敬酒。侯嬴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已经对您尽到我的责任了。我只不过是夷门一个看门的,而公子您却亲自驾车,在众多宾客面前迎接我,不应该有丝毫怠慢,您却故意如此。但我为了考验您,才在集市上久立于您的车旁,借着拜访朋友的机会观察您,而您却越来越恭敬。集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个小人,却都认为您是一位能礼贤下士的长者。” 于是酒宴结束,侯嬴成了公子的上宾。
侯嬴对公子说:“我刚才拜访的那个屠夫朱亥,是个贤才,世人都不知道,所以才隐居在屠宰场。”公子多次去请他,朱亥却始终不出来答谢,公子觉得很奇怪。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已经打败了赵国的长平之战,又挥兵包围了邯郸。平原君的夫人,也就是赵惠文王的妹妹,多次给魏王和魏公子写信,请求魏国出兵救援赵国。魏王就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
秦王派使者去告诉魏王:“我攻打赵国,眼看着就要拿下邯郸了,其他诸侯国要是敢来救赵国,等拿下赵国后,我一定先把他们打败!”魏王害怕了,就派人命令晋鄙停止前进,军队就驻扎在邺城,表面上说是去救赵国,实际上是两边观望,想看看情况再说。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车马络绎不绝地来到魏国,他们去劝说魏公子说:“您之所以和我们结亲,是因为您高尚的品德,是因为您能够在危急时刻帮助别人。现在邯郸眼看着就要被秦国攻陷了,魏国却迟迟不派兵救援,您还怎么体现您‘急人之困’的高尚品德呢!再说,就算您不顾及我们赵国,眼睁睁看着赵国投降秦国,难道您也不心疼您的姐姐吗?”
魏公子心里着急,多次请求魏王,还请来宾客和辩士,想尽各种办法劝说魏王。可是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同意出兵。魏公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魏王了,心想不能因为自己活下来而让赵国灭亡,于是他就召集宾客,准备了一百多辆战车,打算带着宾客们一起前往秦军营地,和赵国一起赴死。
我走到夷门,碰到了侯生,就把我想去秦军自杀的打算,详细地告诉了他。告别之后我就走了,侯生说:“公子您一定要努力啊,我这老头子帮不上忙了。”
我走了几里路,心里总觉得不太舒服,就琢磨着:“我对侯生的好,那可是天下皆知啊,现在我要去送死了,侯生却连一句送别的话都没有,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 于是,我又掉头回去,去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他说:“公子您爱惜人才的名声,天下谁不知道啊?现在您遇到困难,没有别的办法,就想一头扎进秦军里去,这就像拿肉去喂饿虎一样,能有什么功劳呢?还管什么宾客呢?不过,您待我很好,您走了我却没送您,所以我猜到您会因为生气而回来。”
我再次向侯生行礼,然后问他计策。侯生把周围的人都支开,然后悄悄地对我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一直放在王的寝宫里,而如姬最受宠幸,经常出入王的寝宫,有能力偷到兵符。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如姬花了三年时间,从大王到其他人,都想为她父亲报仇,都没成功。如姬为了公子您哭泣,您要是派人砍下仇人的头,敬献给如姬,如姬为了公子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苦于没有办法而已。公子您只要开口求如姬,如姬一定会答应,这样就能得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上救援赵国,西边就能抵挡秦军,这可是能与五霸争雄的功业啊!”
我听了他的计策,就去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偷来了晋鄙的兵符给我。
话说公子要带兵,侯生就说:“带兵打仗的将军在外,有时候主上的命令可以不用完全听从,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办事。公子你要是拿着符节去,晋鄙不把兵交给你,反而还要问清楚情况,那事情就危险了!我认识个杀猪的,叫朱亥,是个大力士,可以带他一起去。晋鄙要是听话还好,要是不听,朱亥可以把他杀了。” 公子一听这话,竟然哭了起来。侯生问他:“公子你怕死吗?哭什么?”公子说:“晋鄙是老资格的将军,我担心他不听我的,到时候我可能不得不杀了他,所以才哭,可不是怕死!” 于是公子就去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个杀猪的,公子您却几次三番地照顾我,我一直没机会报答您,觉得那些小礼节没啥用。现在公子您有急事,这可是我报答您的机会啊!” 于是朱亥就跟着公子一起去了。公子临走前又去感谢侯生。侯生说:“我也应该跟着去,但我年纪大了,走不动了。请您数着日子,等到了晋鄙军营的那天,我就在那儿自刎谢罪,为公子送行。”
公子就出发了。到了邺城,他伪造了魏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晋鄙接过符节,心里起了疑心,抬头看着公子说:“我现在统领着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这是国家的重任啊!你一个人孤身前来代替我,这算怎么回事?”他心里想不听公子的话。这时,朱亥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四十斤重的铁椎,一下就把晋鄙砸死了。公子于是接管了晋鄙的军队。他下令整顿军队,说:“父子俩都在军队的,父亲可以回家;兄弟俩都在军队的,哥哥可以回家;独子没有兄弟的,可以回家照顾父母。” 这样选拔出来八万人马,然后进兵去攻击秦军。秦军一看情况不妙,就撤兵了。公子成功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平原君还扛着箭筒走在公子前面引路。赵王连连叩拜说:“自古以来,贤人志士还没见过像公子这样的人!” 当时,平原君都不敢跟公子相比了。
公子跟侯生告别,到了军营,侯生果然像说的那样,朝着北方自杀了。
魏王很生气公子偷偷拿了他的兵符,擅自杀了晋鄙,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事儿干得不对。他救了赵国,保全了赵国,把军队还给了魏国,但他自己却跟朋友们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谢公子夺了晋鄙的兵权救了赵国,就和平原君商量,想用五个城池来封赏公子。公子一听,心里得意洋洋的,摆出一副立了大功的样子。有个朋友劝他说:“有些事该忘,有些事不该忘。别人对你的恩情,你不能忘;你对别人的恩情,最好就忘了吧!你违抗魏王的命令,夺了晋鄙的兵权来救赵国,对赵国来说是有功劳的,但对魏国来说,你可不是忠臣啊!你现在还这么骄傲自满,我觉得对你没什么好处。”公子听了这话,立刻开始反省自己,好像做什么都觉得不对劲。
赵王亲自出来迎接,摆出主人的礼节,请公子到西边的台阶上就座。公子却侧着身子谦让,从东边的台阶上去了。他自称有罪,对不起魏国,也没什么功劳值得赵国赏赐。赵王陪他喝酒到晚上,始终没敢提封赏五个城池的事,因为公子太谦让了。最后公子还是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城封给公子作为他的食邑,魏国也把信陵封给了公子。公子就这样留在了赵国。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场里,薛公隐居在卖浆的店铺里,公子很想见见他们,但两人都躲着不见他。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处,就悄悄地步行去拜访他们,玩得很开心。平原君听说后,对他的夫人说:“我开始听说我夫人弟弟公子天下无双,现在看来,他居然跟赌徒和卖浆的混在一起,这公子简直是个疯子!”夫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子。公子就向夫人辞行说:“我当初听说平原君贤明,所以才背叛魏王去救赵国,想以此来结交平原君。平原君的交游,不过是些豪爽的举动罢了,根本不求贤才。我在大梁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两个人很贤明,到了赵国,我担心见不到他们。我主动去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愿意呢!现在平原君却以此为耻,看来他根本不值得交往!”于是公子就准备离开。夫人把这些话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立刻脱下帽子道歉,坚决挽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说后,有一半人离开平原君投奔了公子,天下的贤士也纷纷投奔公子,公子抢走了平原君的大部分门客。
这位公子在赵国一待就是十年,没回去。秦国听说公子在赵国,就天天派兵往东打魏国。魏王急坏了,派使者去请公子回国。公子担心魏王会生气,就警告手下人:“谁敢给魏王使者通报,就杀头!” 所以,那些宾客都站在赵国一边,没人敢劝公子回去。
只有毛公和薛公两个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您在赵国地位崇高,名扬诸侯,全是因为您是魏国人啊!现在秦国打魏国,您却不管不顾,如果让秦国攻破大梁,毁掉先王宗庙,您还有什么脸面在天下立足呢?” 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就变了,立刻让人备车,要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个人抱头痛哭,然后把上将军的印信交给公子,公子就领兵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派使者通知各国诸侯。诸侯们听说公子领兵,都派将军带兵来救魏国。公子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打败秦军,把蒙骜都打跑了。接着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函谷关,把秦军堵在那里,秦军不敢出来。那时候,公子的威名震动天下,诸侯的宾客们献上兵法,公子都一一记下,所以后世才称之为《魏公子兵法》。
秦王害怕了,就花重金在魏国收买晋鄙的宾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诋毁公子,说:“公子在外面逃亡十年了,现在当了魏国的将军,诸侯的将领都听他的,诸侯只知道魏公子,不知道魏王。公子是想趁这个机会称霸南方称王,诸侯们害怕他的威风,正想拥立他呢!”秦国多次派人进行反间计,假装祝贺公子即将当上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这些诋毁,不得不信,最后派人取代了公子担任将军。
公子知道自己再次被诽谤陷害,就称病不上朝,和宾客们彻夜饮酒作乐,喝好酒,身边还有很多美女。这样日夜寻欢作乐四年,最后因为酗酒而死。那一年,魏安釐王也死了。
秦国听说公子死了,就派蒙骜攻打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池,还设立了东郡。此后秦国逐渐蚕食魏国,十八年后俘虏了魏王,屠杀了大梁城。
刘邦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听说信陵君是个贤德之人。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每次路过大梁,都会去祭祀信陵君。刘邦当了十二年皇帝,有一次打完黥布回来,还特地为信陵君安排了五户人家专门守墓,并且规定他们的后代子孙每年都要按季节祭祀信陵君。
司马迁说:我曾经去大梁的旧址考察,特意去寻找传说中的夷门。夷门,是大梁城东边的大门。天下那些诸侯公子中,也有不少喜欢招揽人才的,但是像信陵君那样,能够接纳那些山野隐士,不以身份地位而轻视别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信陵君的名声在诸侯中数一数二,这可不是浪得虚名啊!刘邦每次路过大梁,都下令让老百姓祭祀信陵君,这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