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康叔,名字叫封,是周武王同母亲的弟弟,排行老二。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叫冉季,冉季是最小的。
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之后,又把商朝剩下的百姓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当诸侯,继续祭祀祖先,不能中断。因为武庚刚被封地不久,武王担心他会有反叛之心,就派他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去辅佐武庚,帮助他管理百姓,稳定局面。 武王死后,成王年纪还小,周公旦代替成王处理政事,掌握大权。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用意,就和武庚一起造反,想攻打成周。周公旦奉成王的命令,带兵讨伐殷商,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然后,周公旦把武庚原来的封地和殷商剩下的百姓封给了康叔,让他当卫国的国君,居住在黄河和淇河之间,也就是以前的商朝都城遗址。
周公旦担心康叔年纪轻,经验不足,就郑重地告诫康叔说:“你一定要寻找殷商的贤人和长者,向他们请教殷商兴盛和衰亡的原因,并且一定要爱护百姓。” 周公还告诉康叔,商纣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沉迷于酒色,荒淫无度,而这一切的祸根都源于酒,所以纣王的乱政是从沉迷酒色开始的。 周公还用梓材(一种树木)做比喻,说明给君子的教诲和规范。所以,这些教诲被称作《康诰》、《酒诰》、《梓材》。康叔在治理卫国的时候,按照这些教诲去做,成功地团结了百姓,大家都非常高兴。
成王长大成人后,亲政理国,提拔康叔担任周朝的司寇(掌管刑法的大臣),还赏赐给他卫国的宝器和祭祀用的器皿,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德。
康叔死后,他的儿子康伯继位;康伯死后,他的儿子考伯继位;考伯死后,他的儿子嗣伯继位;嗣伯死后,他的儿子(名字缺失)继位;(名字缺失)死后,他的儿子靖伯继位;靖伯死后,他的儿子贞伯继位;贞伯死后,他的儿子顷侯继位。
顷侯重金贿赂周夷王,夷王于是正式册封卫国为侯国。顷侯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儿子釐侯继位。
釐侯在位十三年的时候,周厉王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实行共和制,由大臣们共同执政。 过了二十八年,周宣王继位。
又过了四十二年,釐侯去世,他的太子共伯余继位。共伯的弟弟和,深受釐侯宠爱,釐侯给了他很多财物。和利用这些财物收买人心,然后在共伯墓地附近袭击并杀害了共伯。共伯逃到釐侯的墓地自杀。卫国人把共伯葬在釐侯旁边,谥号为共伯,然后立和为卫侯,这就是卫武公。
武公当上国君后,继续实行康叔时期的善政,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日子过得挺好。过了四十二年,犬戎杀了周幽王,武公带兵去帮忙平定叛乱,立了大功,周平王就封他为诸侯国国君。又过了五十五年,武公去世了,他的儿子庄公继位。
庄公当政五年,娶了个齐国女子为夫人,虽然感情很好,但没生孩子。后来又娶了个陈国女子为夫人,生了个儿子,可惜早夭了。这个陈国夫人的妹妹也得到了庄公的宠爱,生下了儿子完。完的母亲去世后,庄公让齐国夫人抚养他,并立他为太子。可庄公还有一个很受宠爱的妾,生了个儿子叫州吁。十八年后,州吁长大成人,特别喜欢打仗,庄公居然还让他带兵。石碏就劝庄公说:“您儿子这么喜欢打仗,还让他带兵,以后肯定要出乱子!”庄公根本不听。二十三年后,庄公死了,太子完继位,就是卫桓公。
桓公当政第二年,他弟弟州吁就变得骄奢淫逸,桓公把他贬官了,州吁就逃跑了。过了十三年,郑国的国君弟弟段攻打他哥哥,没成功,就逃跑了,州吁这时候去找他结盟。十六年后,州吁拉拢卫国那些流亡的人,偷偷袭击并杀死了桓公,自己自立为卫国的国君。他还跟郑国国君的弟弟段说想一起攻打郑国,并请求宋、陈、蔡三国一起帮忙,这三国都答应了州吁。州吁刚当上国君,就喜欢打仗,还杀了桓公,卫国人都很讨厌他。石碏就利用桓公母亲的家在陈国,假装对州吁很好,把他骗到了郑国郊外。到了郑国郊外,石碏和陈国的国君一起商量,让卫国的右宰丑献上食物,趁机在濮地杀了州吁,然后把桓公的弟弟晋从邢地接回来立为国君,这就是卫宣公。
宣公七年,鲁国杀了他们的国君隐公。九年,宋国的大夫督杀了他们的国君殇公和孔父。十年,晋国的曲沃庄伯杀了他们的国君哀侯。
话说十八年前,卫宣公特别宠爱夫人夷姜,夷姜生下了儿子伋,立为太子,还让右公子辅佐他。右公子为太子娶了个齐国的女子,还没进门呢,宣公就看上了这个准太子妃,觉得漂亮,直接抢过来自己娶了,然后又另给太子选了个女子。宣公得到齐国女子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寿和朔,并让左公子辅佐他们。后来太子伋的母亲去世了,宣公的正夫人和朔一起诬陷太子伋,说他坏话。宣公本来就因为抢了太子的妻子心里有愧,对太子本来就心怀不满,想废了他。这下听到这些坏话,更是大怒,就派太子伋去齐国,同时暗中指使边界上的盗贼,让他们见到拿着白色旄旗的人就杀掉。临行前,太子同母异父的弟弟寿,知道朔在陷害太子,而宣公又想杀太子,就劝太子说:“边界上的盗贼看到太子拿着白旄旗,就会杀了你,太子还是别去了吧。”太子说:“违抗父亲的命令求活,我做不到。”于是还是去了。寿见太子执意要去,就偷偷把太子的白旄旗给抢了,先跑到边界去。边界上的盗贼看见白旄旗,就杀了寿。寿死了,太子伋又到了,对盗贼说:“该杀的人是我。”盗贼就把太子伋也杀了,算是替宣公报了仇。宣公就立朔为太子。
十九年,宣公死了,太子朔继位,就是卫惠公。右公子和左公子对朔继位这事儿很不服气。惠公四年,他们因为惠公谗害前太子伋而取而代之,就造反了,攻打惠公,拥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君,惠公逃到了齐国。
黔牟当了八年卫君,齐襄公联合其他诸侯奉天子之命讨伐卫国,把卫惠公接了回来,杀了右公子和左公子。卫君黔牟逃到了周朝,惠公重新当上了国君。惠公当了三年国君后又逃亡了,逃亡八年后又回国,前后加起来一共十三年。
二十五年,惠公怨恨周朝庇护黔牟,就和燕国一起攻打周朝。周惠王逃到了温地,卫国和燕国拥立惠王的弟弟穨为王。二十九年,郑国又把惠王接了回去。三十一年,惠公死了,他的儿子懿公赤继位。
懿公当上国君后,特别喜欢养鹤,还沉迷享乐,过着奢侈的生活。过了九年,狄人来攻打卫国,懿公想带兵抵抗,结果士兵们都背叛了他。大臣们说:“大王您那么喜欢鹤,不如让鹤去打败狄人吧!”结果狄人顺利攻入卫国,杀了懿公。
懿公当政的时候,百姓和大臣都不服他。从懿公的父亲惠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伋,然后立懿公为君开始,大家就一直想推翻他。最后,惠公的子孙都被灭了,反而立了黔牟的弟弟昭伯顽的儿子申为国君,这就是卫戴公。
戴公申在位一年就死了。齐桓公觉得卫国太乱了,就带领其他诸侯去讨伐狄人,还为卫国修建了楚丘城,并立戴公的弟弟燬为卫国国君,这就是卫文公。文公因为卫国之前的动乱而逃到齐国,齐国人帮助他夺回了卫国。
一开始,狄人杀了懿公后,卫国人很同情他,想重新立宣公之前被杀的太子伋的后代为君。但是伋的儿子也死了,而代替伋被杀的子寿也没有儿子。太子伋还有两个同母弟弟:一个叫黔牟,他曾经代替惠公当过八年国君,后来又让位了;另一个叫昭伯。昭伯和黔牟都去世了,所以才立了昭伯的儿子申为戴公。戴公死后,又立他的弟弟燬为文公。
文公刚开始当国君的时候,减轻赋税,平反冤假错案,自己也勤劳工作,和百姓同甘共苦,这才稳定了卫国的人心。
过了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路过卫国,文公却怠慢了他。十七年,齐桓公去世了。二十五年,文公去世了,他的儿子成公郑继位。
公元前672年,晋国想借路卫国去救宋国,卫成公不同意。晋国就改道从南河过去救了宋国。后来晋国又向卫国征兵,卫国的大臣们想答应,但成公还是不肯。大臣元咺发动政变攻击成公,成公被迫逃跑了。晋文公重耳攻打卫国,把卫国的一部分土地给了宋国,算是惩罚卫国之前的不礼貌行为和没有援助宋国。卫成公逃到了陈国。两年后,他去周朝请求复国,并与晋文公会面。晋国派人下毒想毒死卫成公,成公偷偷把毒酒给周天子喝了一口,毒性减弱了,所以没死。后来周天子为卫成公向晋文公求情,卫成公最终回到了卫国,元咺被杀,卫君瑕逃跑了。七年后,晋文公去世。十二年后,卫成公去晋国朝拜晋襄公。十四年后,秦穆公去世。二十六年后,齐国发生内乱,邴歜杀了齐懿公。三十五年后,卫成公去世,他的儿子穆公蒯继位。
卫穆公在位第二年,楚庄王攻打陈国,杀了夏徵舒。第三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投降,楚庄王又放了郑国。第十一年,孙良夫率军救援鲁国,攻打齐国,夺回了被侵占的土地。卫穆公去世,他的儿子定公臧继位。卫定公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儿子献公衎继位。
卫献公在位十三年,他让乐师曹教宫女弹琴,宫女弹得不好,曹就打了她。宫女因为这件事怨恨曹,就跟献公告状,献公也打了曹三百下。十八年,卫献公邀请孙文子和宁惠子吃饭,两人都去了。天黑了还没召见他们,献公却跑去园子里射野鹅。两位大臣跟着他,献公也不脱下射猎的衣服跟他们说话。两位大臣很生气,就回去了。孙文子的儿子经常陪献公喝酒,让乐师曹唱一首巧言令色的歌的最后一段。曹因为之前被献公打了三百下,也生气了,就唱了这首歌,想以此激怒孙文子,为卫献公报仇。孙文子跟蘧伯玉商量,蘧伯玉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孙文子、宁惠子发动政变,赶走了献公。献公逃到齐国,齐国把卫献公安置在一个偏远的小城里。孙文子、宁惠子共同拥立卫定公的弟弟秋为卫君,这就是卫殇公。
卫殇公秋天站着(指秋天举行仪式),把孙林父封在宿地。过了十二年,宁喜和孙林父为了争宠互相仇恨,殇公就派宁喜去攻打孙林父。孙林父逃到晋国,又请求回到卫国,去见卫献公。献公当时在齐国,齐景公听说这事后,就和卫献公一起到晋国请求让他回卫国。晋国就出兵攻打卫国,以此为诱饵,和卫国订立盟约。卫殇公去见晋平公,平公抓住殇公和宁喜,然后让卫献公回国。献公流亡在外十二年才回国。
献公当政的第一年,就杀了宁喜。三年后,吴国的延陵季子路过卫国,拜访了蘧伯玉和史,说:“卫国有很多君子,国家却没啥大事发生。”路过宿地时,孙林父为他演奏磬乐,说:“这音乐不好听,声音很悲凉,卫国要乱,就是这个原因。”这一年,献公死了,他的儿子襄公继位,继位过程不太顺利。
襄公当政第六年,楚灵王召集诸侯开会,襄公以生病为由没去。九年后,襄公死了。当初,襄公有个地位低下的妾侍,他很宠爱她,她怀孕了,梦见有人对她说:“我是康叔,告诉你,你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卫国的国君,给他取名叫‘元’。”这个妾侍很奇怪,就去问孔成子。孔成子说:“康叔是卫国的祖先。”等到孩子生下来,是个男孩,她就告诉了襄公。襄公说:“这是上天安排的。”于是给他取名叫元。襄公的正妻没有儿子,所以就立元为继承人,他就是后来的灵公。
灵公当政第五年,去晋国朝拜晋昭公。第六年,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自立,成为楚平王。十一年,卫国发生火灾。三十八年,孔子来到卫国,卫灵公给了他像在鲁国一样的俸禄。后来两人有了嫌隙,孔子离开了卫国。之后他又回到了卫国。
三十九年,太子蒯聩和灵公的夫人南子关系不好,想杀掉南子。蒯聩和他的同伙戏阳遫一起密谋,打算在朝见灵公的时候杀掉南子。戏阳遫后来后悔了,没有动手。蒯聩多次暗示戏阳遫,南子察觉到了,很害怕,就大声喊:“太子要杀我!”灵公大怒,太子蒯聩逃到了宋国,后来又去了晋国投奔赵氏家族。
公元前500年春天,卫灵公去郊外游玩,带着他最小的儿子子郢。子郢,字子南。卫灵公因为太子蒯聩逃跑了,心里很不爽,就对子郢说:“我打算立你为继承人。”子郢回答说:“我能力不足,担当不起卫国的重任,您还是另选他人吧。” 那年夏天,卫灵公死了。灵公夫人想立子郢为太子,说:“这是灵公生前定下的。”子郢说:“亡命在外的太子蒯聩的儿子辄还在呢,我不敢接受。” 于是卫国就立蒯聩的儿子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六月初八,赵简子想把蒯聩接回卫国,就让阳虎假传卫国的命令,派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回去,说是来迎接蒯聩的。赵简子亲自送蒯聩回卫国。卫国人听到消息后,立刻出兵拦截蒯聩。蒯聩没能回国,只好躲进宿地(地名)避难,卫国军队也撤兵了。
卫出公辄在位四年的时候,齐国的田乞杀死了齐景公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国君孺子。八年后,齐国的鲍子又杀死了齐悼公。
孔子从陈国来到卫国。九年后,卫国的孔文子向孔子请教军事战略,孔子没回答他。后来鲁国派人来迎接孔子,孔子就回鲁国去了。
十二年,话说一开始,孔圉(孔文子)娶了太子蒯聩的姐姐,生了个儿子叫悝。孔家有个家奴叫浑良夫,长得非常漂亮。孔文子死了以后,浑良夫和悝的母亲私通了。太子蒯聩当时住在宿地,悝的母亲就让浑良夫去见太子。太子和浑良夫谈话,说:“如果你能帮我回到卫国,我封你做卿大夫,保你三次免死,不会让你受任何委屈。” 两人盟誓,太子还答应娶悝的母亲为妻。闰月,浑良夫和太子一起潜回卫国,藏在孔家的园子里。天黑了,两人披着斗篷偷偷摸摸地乘车,宦官们装扮成孔家人的样子,掩护他们。孔家的老管家栾宁问是怎么回事,他们说是家里的女眷,就让他们进去了。他们来到伯姬氏(地名),吃过饭后,悝的母亲拿着戈走在前面,太子带着五个卫兵,抬着野猪(可能象征祭品)跟在后面。伯姬在厕所里劫持了悝,逼他发誓,然后又挟持他登上高台。栾宁正在喝酒,烤肉还没熟,听到乱子,就派人去报告仲由(子路)。仲由召集护卫,驾着车子,带着酒肉和烤肉,护送卫出公辄逃往鲁国。
子路(仲由)正要进卫国宫门,碰见子羔出来,子羔说:“大门已经关上了!”子路说:“我还是先进去看看吧。”子羔说:“来不及了,别去自找麻烦。”子路说:“吃饭都不怕麻烦,这点小事算什么?”子羔就出去了。子路进去,走到门口,公孙敢把门关上,说:“别进来了!”子路说:“是你公孙敢啊?为了自己的利益就逃避危险。我可不一样,既然领了俸禄,就一定会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时候,有个使者出来了,子路这才得以进去。他劝太子说:“您为什么要杀孔悝呢?就算杀了他,也会有人接替他的位置。”他还说:“太子您不够勇敢。如果城池失火,您一定会抛弃孔叔的。”
太子听到这话,害怕了,就派石乞、盂黡去对付子路,用戈攻击他,割断了他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丢。”他把帽带重新系好,然后就死了。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叹息道:“唉!柴(子羔)大概已经逃走了吧?由(子路)大概已经死了!”最终,孔悝还是被立为太子蒯聩,也就是卫庄公。
卫庄公蒯聩是卫出公的儿子,之前一直住在外面,对那些没有迎接他继位的大夫们心怀怨恨。他即位的第一年,就想把大臣们都杀掉,还说:“我住在外面很久了,你们也听说过吧?”大臣们想造反,但他及时止住了。第二年,鲁国孔丘(孔子)去世了。第三年,庄公登上城楼,看见戎州(卫国的一个地方),说:“戎狄人为什么在这里?”戎州因此对他怀恨在心。十月,戎州向赵简子告状,赵简子就包围了卫国。十一月,庄公逃跑了,卫国人立公子斑师为国君。齐国攻打卫国,俘虏了斑师,又立公子起为国君。
卫君起即位的第一年,卫石曼尃赶走了国君起,起逃到了齐国。卫出公辄从齐国回来,重新当上了国君。当初,出公在位十二年后逃亡,在外四年后又回到卫国。出公回来后的第一年,他赏赐那些和他一起逃亡的人。他当了二十一年国君后去世,他的叔父黔攻杀了他的儿子,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卫悼公。悼公在位五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敬公没有继位。敬公在位十九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昭公纠继位。那时,三晋(晋国分裂后的三个诸侯国)势力强大,卫国就像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只能依附于他们。
公元前624年,昭公被公子亹给杀了,公子亹继位,就是怀公。怀公当了十一年,又被公子穨给杀了,公子穨继位,就是慎公。慎公他爹是公子适,公子适他爹是敬公。慎公当了四十二年后死了,他的儿子声公继位。声公当了十一年死了,他的儿子成侯继位。
成侯当政十一年的时候,商鞅去了秦国。十六年后,卫国被降级了,改称卫侯。二十九年,成侯死了,他的儿子平侯继位。平侯当了八年死了,他的儿子嗣君继位。嗣君当了五年,卫国又被降级了,改称卫君,只剩下濮阳一个地方了。四十二年后嗣君死了,他的儿子怀君继位。怀君当政三十一年,去朝见魏王,结果被魏国给抓起来杀掉了。魏国又立了怀君的弟弟为卫君,这就是元君。元君是魏王的亲家,所以魏国才立他为君。元君当政十四年,秦国攻占了魏国的东部领土,秦国新设立了东郡,把卫国的野王县迁走,把濮阳并入东郡。二十五年后,元君死了,他的儿子君角继位。
君角当了九年,秦国统一了全国,秦始皇把君角封为一个什么官。过了二十一年,秦二世把君角贬为平民,卫国从此断绝了祭祀,灭亡了。
司马迁说:我读过《世家》里的记载,说到宣公的太子因为妻子被杀害,他的弟弟寿为了给他报仇而死,这跟晋国的太子申生不敢揭露骊姬的罪行一样,都是因为不想伤害父亲而造成的悲剧。然而最终他们都死了,真是太悲惨了!父子相残,兄弟相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