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我命女生子,名虞,我把唐地赐给他。”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死了,成王继位,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你。”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我只是和他玩。”史佚曰:“天子一言九鼎。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面积大约一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唐叔子燮,他的儿子是晋侯。晋侯的儿子宁族,后来是武侯。武侯的儿子服人,成侯。成侯的儿子福,是厉侯。厉侯的儿子宜臼,是靖侯。靖侯以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釐侯卒,子献侯籍立。献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费王立。
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仇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现在这嫡庶子名的顺序反了,以后晋国能不乱吗?”
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一个游牧部落)杀幽王,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
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桓叔时年五十八,喜好德行,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说:“晋国要乱,恐怕就在曲沃了。枝强干弱,却得了民心,不乱才怪呢!”
七年,晋国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鱓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复入曲沃。晋人复立孝侯子郄为君,是为鄂侯。
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
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周平王派虢公带兵攻打曲沃庄伯,庄伯逃回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子称代庄伯立,是为曲沃武公。哀侯六年,鲁弑其君隐公。哀侯八年,晋侵陉廷。陉廷与曲沃武公谋,九年,伐晋于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小子元年,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所虏晋哀侯。曲沃益强,晋无如之何。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緡为晋侯。
晋侯緡四年,宋执郑祭仲而立突为郑君。晋侯十九年,齐人管至父弑其君襄公。
晋侯二十八年,齐桓公始霸。曲沃武公伐晋侯緡,灭之,尽以其宝器进献于周厘王。厘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曲沃武公即位三十七年后,改称晋武公。晋武公始都晋国,前即位曲沃,通年三十八年。
这位武公,他是先晋穆侯的曾孙,曲沃桓叔的孙子。桓叔者,始封曲沃。武公,庄伯子也。从桓叔初封曲沃到武公灭晋,一共六十七年,而卒代晋为诸侯。武公代晋二岁,卒。与曲沃通年,即位凡三十九年而卒。子献公诡诈地即位。
献公元年,周惠王弟穨攻惠王,惠王出奔,居郑之栎邑。
五年,他伐了骊戎,俘获了骊姬和她弟弟,都非常宠爱他们。
八年,士蒍对公说:“晋国公子太多,不杀他们,迟早要出乱子。”于是便杀了所有公子,把城聚都设在绛,开始都绛。九年,晋国的公子们逃亡奔向虢,虢因此再次攻打晋国,却没有成功。十年,晋国想要攻打虢,士蒍说:“且待其乱。”
十二年,驪姬生下奚齐。献公有意废除太子,便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是秦,屈边是翟,不让诸子居住,我担心。”于是让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驪姬的儿子奚齐居绛。晋国人都知道太子要被废了。太子申生,其母是齐桓公的女儿,名叫齐姜,早已去世。申生的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的母亲是翟氏的狐氏女。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女弟。献公有八个儿子,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后来得了驪姬,便远离了这三子。
十六年,晋献公设立了两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攻灭霍,灭魏,灭耿。返回后,为太子修筑城池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蒍说:“太子不得立矣。给他一座城,还封他做卿,已经做到头了,还能指望他当太子吗?不如逃之,无使罪至。干脆学学太伯,退位让贤,还能落个好名声。”太子不从。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是满数的意思,‘魏’又是大名,这赏赐一开始就如此阔绰,上天都开眼了!天子称为兆民,诸侯称为万民,如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必然会有众多。”初,毕万卜仕于晋国,遇屯之比。辛廖占之说:“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以后肯定要兴旺发达!”
十七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谏献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的祭品,每天都侍奉国君饮食,所以称为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摄政,古之制也。夫率师,专行谋也;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军队听命行事,如果只是被动接受命令,则缺乏威信;如果擅自行动,则是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率师不威,将安用之?”公曰:“我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与其担心不孝,不如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里克谢病,不从太子。太子遂伐东山。
十九年,献公曰:“始吾先君庄伯、武公之诛晋乱,而虢常助晋伐我,又匿晋亡公子,果为乱。弗诛,后遗子孙忧。”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献公私谓驪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驪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适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驪姬详誉太子,而暗中派人陷害太子,而欲立其子。
二十一年,驪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太子速祭曲沃,归厘于君。”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驪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吃它。驪姬从旁止之,曰:“这祭品是从远方来的,最好先试试。”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驪姬泣曰:“太子竟然如此狠心!竟然想弑父篡位,何况其他人呢?再说您年纪大了,随时都可能驾崩,他竟然还忍心下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希望母子俩逃到别的国家去,若早自杀,别让母子俩被他像鱼肉一样宰割了。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太子闻之,奔新城。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驪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驪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太子曰:“背着这么大的罪名逃出去,谁会收留我?我还不如自杀算了!”十二月戊申,申生在新城自杀了,一代太子就此陨落。
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驪姬曰:“二公子怨驪姬诬陷杀太子。”驪姬恐,因诬陷二公子:“申生之下毒的祭品,二公子知之。”两人一听,吓得重耳逃往蒲城,夷吾逃往屈城,各自坚守防备。初,献公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屈城,没建成。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蒍。士蒍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逼重耳自杀。重耳逾垣,宦者追斩其衣服。重耳遂奔翟。使人伐屈,屈城守,不可下。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国和我们是同姓,不应该打我们。”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于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亡则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秦穆姬的陪嫁,而修虞祀。荀息牵来虞国屈地遗留下来的好马献给献公,献公笑着说:“这马是我的马,就是年纪大了点!”
二十三年,献公便派贾华等人攻打屈国,屈国溃败。夷吾将奔翟。冀芮说:“不行啊,重耳已经在翟国了,现在去,晋国肯定要出兵打翟国,翟国怕晋国,咱们也会遭殃。不如走梁,梁近于秦,秦强,吾君百岁后可以求入焉。”遂奔梁。二十五年,晋伐翟,翟国因为重耳的缘故,也在啮桑击败晋军,晋军撤兵而去。
当此时,晋国强盛,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是翟,东至河内。
骊姬的弟弟生下了悼子。
二十六年夏,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晋献公病,行后,未至,逢周之宰孔。宰孔曰:“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不服。您弟弟不去,晋国怎么办呢?”献公亦病,复还归。病甚,乃谓荀息曰:“我立奚齐为继承人,年少,诸大臣不服,恐乱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献公曰:“何以为验?”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惭,为之验。”于是遂属奚齐于荀息。荀息为相,主国政。秋九月,献公卒。里克、邳郑欲内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乱,谓荀息曰:“三怨将起,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吾不可负先君言。”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丧礼期间),献公未葬也。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十一月,里克弑悼子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犹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不正说的是荀息吗?他终究没食言!”初,献公将伐驪戎,卜曰“齿牙为祸”。及破驪戎,获驪姬,爱之,竟以乱晋。
里克等已杀奚齐、悼子,派人去翟地迎接公子重耳,欲立之。重耳谢道:“我奉父命出奔,父亲死后都没能尽到孝子之礼,我怎么敢回国?诸位大夫还是另立他人吧。”还报里克,里克使迎夷吾于梁。夷吾欲往,吕省、郤芮曰:“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不如借助秦国的势力,这样比较安全。”乃使郤芮厚赂秦,并给里克写信说:“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秦穆公乃发兵送夷吾于晋。齐桓公闻晋内乱,亦率诸侯如晋。秦兵与夷吾亦至晋,齐乃使隰朋会秦俱入夷吾,立为晋君,是为惠公。齐桓公到达晋国高梁后就回国了。
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们说:‘这河西之地是先君的领土,您在外流亡,怎么能擅自许给秦国呢?’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四月,周襄王使周公忌父会齐、秦大夫共礼晋惠公。惠公以重耳在外,畏里克为变,杀了里克。谓曰:“没有里克,我根本登不上君位。虽然,子亦杀二君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除掉一些人,您怎么能够当上国君呢?”遂伏剑而死。于是邳郑二人还没向秦国致谢,所以来不及反对。
晋君改葬恭太子申生。秋,狐突之下国,遇申生,申生私下告诉他:“夷吾无礼,我得请于帝,将以晋与秦,秦将祀我。”狐突对曰:“臣闻神明不吃祭祀非其族类的供品,您这样祭祀,是不是有点过了?您还是再考虑考虑吧。”申生曰:“诺,我将复请帝。后十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见我。”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复见,申生告之曰:“帝许罚有罪矣,这将损害晋国的利益,让韩国得利。”儿乃谣曰:“恭太子重新下葬了,十四年后,晋国不会兴盛,兴盛的将会是他的哥哥。”
邳郑使秦,闻里克诛,乃说秦穆公曰:“吕省、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赂与谋,出晋君,入重耳,事必就。”秦穆公许之,使人与归报晋,厚赂三子。三子曰:“礼物这么丰厚,说得这么好听,邳郑一定是把我们卖给了秦国。”遂杀邳郑及里克、邳郑之党七舆大夫(七个高级官员)。邳郑子豹奔秦,言伐晋,穆公弗听。
惠公之立,倍秦地及里克,诛七舆大夫,国人不附。二年,周使召公过礼晋惠公,惠公礼倨,召公讥之。
四年,晋饥,向秦国求购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哪个国家都会遇到,救灾恤邻,才是为国之道。”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晋惠公虽然不好,但老百姓又有什么罪呢!”卒与粟,从雍地运送粮食到绛地。
五年,秦饥,向晋求粮。晋君商议此事,庆郑说:“当初秦国能立国,全靠我们,现在却违背了之前的约定。以前晋国挨饿,秦国还借粮给我们,现在秦国挨饿来借粮,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所以要好好商量一下!”虢射说:“往年老天爷赏赐秦国,他们不知珍惜,反而来借我们的粮。现在老天爷赏赐我们,我们岂能违背天意?”于是决定攻打秦国。惠公用虢射的谋略,不与秦国粮食,而发兵攻打秦国。秦国大怒,也出兵攻打晋国。
六年春,秦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军来势汹汹,怎么办?”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九月壬戌,秦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騑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更令梁繇靡御,虢射为右,辂秦繆公。繆公壮士冒败晋军,晋军败,遂失秦繆公,反获晋公以归。秦将以祀上帝。晋君姊为繆公夫人,衰絰涕泣。公曰:“得晋侯将以为乐,今乃如此。且吾闻箕子见唐叔之初封,曰‘其后必当大矣’,晋庸可灭乎!”乃与晋侯盟王城而许之归。晋侯亦使吕省等报国人曰:“孤虽得归,毋面目见社稷,卜日立子圉。”晋人闻之,皆哭。秦繆公问吕省:“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们怕失去国君和亲人,不惜拥立子圉,喊着‘一定要报仇,宁可事奉戎狄’。那些君子们则爱戴国君,知道自己有罪,等待秦国的命令,说‘一定要报答恩情’。有此二故,不和。”于是秦繆公更舍晋惠公,祭祀以七牢。十一月,归晋侯。晋侯至国,诛庆郑,修政教。谋曰:“重耳在外,诸侯多利内之。”欲使人杀重耳于狄。重耳一听,赶紧逃往齐国。
八年,使太子圉质秦。初,惠公亡在梁,梁伯以其女妻之,生一男一女。梁伯占卜说,儿子将来做臣子,女儿做妾,所以给儿子取名圉,女儿就叫妾。
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老百姓累坏了,都怨声载道,其众数相惊,曰“秦兵来了”,民恐惑,秦竟灭之。
十三年,晋惠公病,内有数子。太子圉曰:“我娘家在梁国,现在梁国被秦国灭了,我在秦国势单力薄,国内又得不到支持。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乃谋与其妻俱亡归。秦国的公主说:“你可是太子啊,这太丢人了!秦国派个丫鬟伺候你,就是想稳住你的心。你要是跑了,我可不跟着你,也不敢吭声。”子圉遂亡归晋。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
子圉跑了,秦国恨上了他,乃求公子重耳,欲内之。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若约定的时间没来,就灭他全家。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肯召。怀公大怒,把狐突抓了起来。突曰:“我跟重耳公子侍奉多年了,现在您召他回来,这不是明摆着教他造反吗?这成何体统?”怀公卒杀狐突。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郤之党为内应,杀怀公于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想要杀掉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就逃到狄国去了。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
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生伯鯈、叔刘;以少女妻赵衰,生盾。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图谋杀害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我当初逃到狄国,并非认为那里可用,只是因为近而易于通行,所以暂且休整。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二十五年后,我的坟头上树都长大了。虽然,妾待子。”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到了卫国,卫文公待他不礼貌。离开卫国,路过五鹿,饿了向野人讨饭吃,野人用土器盛着给他。重耳很生气。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至齐,齐桓公对他特别好,还把宗女嫁给他,配了二十乘马,重耳挺满意。重耳至齐两年而桓公卒,正赶上竖刀他们造反,齐孝公即位,诸侯兵数次到来。留齐凡五年。重耳爱齐女,舍不得离开。赵衰、咎犯在桑下谋划。齐女侍者在桑上听见了,便告知其主。其主于是杀了侍者,劝重耳赶紧走。重耳说:“活着这么舒服,谁知道以后的事儿啊!要死在这儿,我才不走呢!”齐女说:“你是一国的公子,穷得来这里,多少士人都把你当命来对待。你不急着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还怀念女德,我都替你害臊。再不走,啥时候才能立功啊?”于是与赵衰等谋,给重耳灌醉,把他抬走。行远而觉,重耳大怒,拔出刀要杀咎犯。咎犯说:“杀了我,成全了你,真是你的愿望。”重耳说:“要是不成功,我就吃你家人的肉!”咎犯说:“要是不成功,我的肉又臭又难吃,你吃得下去吗?”于是停手,继续前行。
过曹,曹共公不客气,想看看重耳的肋骨是不是很突出。曹大夫厘负羁说:“晋公子贤,又同姓,穷得来过我,怎么能这么不客气呢!”共公不从其谋。负羁于是偷偷地给重耳送吃的,还把玉璧放在下面。重耳受了食物,还了玉璧。
离开后,过宋。宋襄公刚在楚国受困,伤于泓,听说重耳贤,便以国礼礼于重耳。宋司马公孙固善于咎犯,说:“宋国是小国,刚打仗输了,没必要在这儿投奔,还是去大国吧。”于是离去。
过郑,郑文公怠慢了他。郑叔瞻谏其君曰:“晋公子贤,而其从者皆国相,且又同姓。郑之出自厉王,而晋之出自武王。”郑君曰:“那么多诸侯的公子都来过,哪能个个都好好招待啊!”叔瞻曰:“您要是不给他好脸色,不如直接杀了他,省得以后惹麻烦!”郑君不听。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您流亡在外十多年了,小国都看轻您,更何况是大国呢?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这是天意啊!”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打算怎么报答我?”重耳曰:“这些都是您不缺的东西,我不知道怎么报答您才好。”王曰:“虽然,打算怎么谢我?”重耳曰:“即不得已,等您回国了,我一定带兵去平原广泽跟您会合,让您先走三天的路程。”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这么优秀,又流亡在外这么久,他身边的人个个都是人才,这是上天安排的,怎么能杀了他呢?再说,您拿什么来弥补呢?”居楚数月,而晋太子圉亡秦,秦怨之;闻重耳在楚,乃召之。成王曰:“楚国离晋国远,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而秦国和晋国是接壤的,秦君贤明,您就赶快走吧!”厚送重耳。
重耳至秦,缪公以五个宗室女子嫁给重耳,因此子圉的妻子也前往。重耳不愿接受,司空季子说道:“他们国家都要打仗了,何况是他的旧妻呢!你却拘泥于小节,忘了大局吗?”于是重耳接受了。缪公大欢,与重耳饮酒。赵衰唱起了黍苗诗。缪公说道:“我知道你想急着回国。”赵衰与重耳下拜,再次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那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于九月去世,子圉继位。十一月,葬惠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听说重耳在秦,皆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国内的内应很多。于是秦缪公便发兵与重耳归晋。晋国听说秦兵来袭,也发兵抵挡。然而大家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入境。唯有惠公的贵臣吕、郤等不愿意立重耳。重耳流亡十九年才回国,那时他已经六十二岁了,很多晋国人都拥护他。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边。咎犯说道:“臣在天下奔走,经历也不少。臣尚且知道,何况于君呢?请让我从此离开。”重耳说道:“如果回国后,我和子犯之间有什么过节,就让河伯来评判吧!”于是他将璧投入河中,以与子犯盟誓。那时介子推在船中,笑着说:“老天爷成全了公子,子犯却把功劳据为己有,还向公子邀功请赏,真是太不要脸了!我不忍与他同位。”于是他悄悄地渡过河。秦兵围攻令狐,晋军驻扎于庐柳。二月辛丑日,咎犯与秦晋大夫在郇盟誓。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丙午日,进入曲沃。丁未日,朝见于武宫,即位为晋君,称为文公。群臣皆前来。怀公圉奔向高梁。戊申日,派人杀了怀公。
怀公故大臣吕省、郤芮本不附文公,文公立,恐诛,就打算和同伙一起烧了宫殿,杀了文公。文公不知。始尝欲杀文公的太监履鞮知其谋,欲以告文公,解前罪,求见文公。文公不见,使人让曰:“蒲城之事,女斩我去。其后我从狄君猎,女为惠公来求杀我。惠公与女期三日至,而女一日至,何速也?女其念之。”太监曰:“臣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不敢以二心事君倍主,故得罪于君。您都回国了,还怕蒲城和翟地吗?且管仲射钩,桓公以霸。今刑余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于是见之,遂以吕、郤等告文公。文公欲召吕、郤,吕、郤等党多,文公恐初入国,全国人民都卖了我,乃为微行,在王城跟秦穆公见面,国人莫知。三月己丑,吕、郤等果反,焚公宫,不得文公。文公的卫队跟他们打了起来,吕、郤等引兵欲奔,秦穆公诱吕、郤等,杀之河上,晋国复而文公得归。夏,迎夫人于秦,秦所与文公妻者卒为夫人。秦国派了三千兵来保护,以防晋国生乱。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怨?”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将绵上山环绕封赏起来,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此记念我的过失,并表彰介子推的品德”。
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称赞。
二年春,秦军在河上,准备进入王室。赵衰说道:“求霸的办法莫过于尊王周。周与晋同姓,晋若不先进入王室,后秦再入,便不能在天下施令。如今尊王,是晋的根基。”三月甲辰,晋发兵至阳樊,围攻温,进入周襄王的王室。四月,杀死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四年,楚成王与诸侯围攻宋,宋公孙固向晋告急。先轸说:“报施定霸,现在就在眼前。”狐偃说:“楚新得曹,刚与卫结婚,如果攻击曹和卫,楚必会救援,那宋就能免了。”于是晋组成三军。赵衰举郤縠为中军将领,郤臻协助;让狐偃指挥上军,狐毛协助,命赵衰为卿;栾枝指挥下军,先轸协助;荀林父负责军队,魏犨为右:出发进攻。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原封赵衰。
五年春,晋文公想要攻打曹,借道于卫,但卫人不允许。于是从河南渡过,侵攻曹,攻击卫。正月,夺取五鹿。二月,晋侯与齐侯在敛盂结盟。卫侯请求与晋结盟,但晋人不许。卫侯想与楚联手,国人不愿意,因此出其君来劝说晋。卫侯居住在襄牛,公子买守卫。楚救卫,但未成功。晋侯围攻曹。三月丙午,晋军进入曹,数之以未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命令军队不得进入釐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攻宋,宋再次向晋告急。文公想救援就攻击楚,因为楚曾有恩于晋,不想进攻;想放过宋,宋也曾对晋有恩:苦恼于此。先轸说:“抓住曹伯,分曹、卫的土地给宋,楚急于曹、卫,其势应当放过宋。”于是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楚成王便引兵回去了。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至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这是轻视大王。”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对险阻都已了如指掌,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挑拨离间的小人之口也。”楚王怒,少与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咎犯曰:“你拿一个,我拿两个,不行!”先轸曰:“讲个道理。楚一言定三国,子一句话就全毁了,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扣押宛春激怒楚国,既战而后图之。”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楚国令尹子重(或得臣)大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定退三舍,现在却翻倍了!”楚师欲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在城濮列阵。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郑国当初帮助楚国,楚国战败后,郑国害怕了,派人向晋侯请求结盟。晋侯便与郑伯结盟。
五月丁未,把俘虏的楚军献给周天子,一百辆兵车,一千步兵。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有什么好高兴的?”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六月,晋人复入卫侯。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劝我别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而狐偃考虑的是千秋万代的大计,怎么能为了眼前的小利而轻忽长远的大计呢?所以我更重视狐偃的功劳。”
冬,晋侯会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实力不足,怕有人反叛,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壬申,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孔子读到这儿,说“诸侯没请天子来,天子却跑到河阳打猎”,这是春秋笔法,故意隐晦不直说的。
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对晋侯说:“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如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晋侯说,复曹伯。
于是晋开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縠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因为郑国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国助楚。围郑,想要得到叔瞻。叔瞻听闻,自杀。郑国持叔瞻告晋。晋说:“非得郑国君主不可。”郑国恐惧,于是间接告诉秦缪公:“亡郑国厚晋国,晋国已得利,而秦国未必有利。君何不解郑国,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也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去世,子襄公欢立。是年郑伯也去世。
郑国有人想把国家卖给秦国,秦缪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军过了咱们的郊外。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讽之。兵至滑,郑国的贾人弦高将要在周市,遇见了他们,以十二头牛劳秦军。秦军吓了一跳,撤兵回去了,顺便灭了滑。
晋先轸曰:“秦国国君不用蹇叔的计策,反而弄得民心涣散,正是攻击的好时机!”栾枝曰:“先君对秦国有恩,还没报答呢,现在就打,不行!”先轸曰:“秦国欺侮我们孤弱的国家,又攻打我们的同姓诸侯国,这有什么恩情可报的?”遂击之。襄公穿着丧服,戴着丧帽。四月,败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文公夫人秦女,谓襄公曰:“秦国想把这三个将军抓回去杀掉。”公许,遣之。先轸闻之,谓襄公曰:“这下麻烦大了。”轸乃追秦将。秦将正要渡河,船都上去了,赶紧叩头谢罪,最终也没敢再回来。
后三年,秦果使孟明伐晋,为殽之战报仇,攻占了晋国的汪邑。四年,秦缪公大兴兵伐我,度河,取王官,把殽之战的尸体堆起来,扬长而去。晋恐,不敢出,遂城守。五年,晋伐秦,取新城,报王官役也。
六年,赵衰、栾贞、咎犯、霍伯都死了。赵盾接替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幼。晋人因国内有难,欲立年长的君主。赵盾曰:“立襄公之弟雍。他喜好善行且年长,先君也很喜欢他;且他接近秦国,秦国素来与我友好。立善人则国固,事年长者则顺,奉先君之爱则孝,保持友好关系就能安定。”贾季则说:“不如立其弟乐。辰嬴为两代君主所宠爱,若立其子,百姓必定安之。”赵盾答曰:“辰嬴地位很低,其子又能有何威震四方之处!且辰嬴为两代君主所宠爱,是为行为不检点;作为先君之子,不能求大国而流落于小国,是为偏僻。他妈不检点,他从小又没见过世面,没啥威信,而且国家小,离咱们又远,没啥靠山: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立呢!”于是派士会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而贾季也派人去陈国请公子乐回来。赵盾以贾季曾杀阳处父为由将其罢免。十月,襄公下葬。十一月,贾季逃亡至翟国。是年,秦穆公亦卒。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说:“当初文公入国时未有护卫,故而有吕、郤之祸。”于是多派兵护卫公子雍。太子娘缪嬴抱着太子在朝堂上哭闹了几天几夜,说:“先君有何罪?他的嗣子又有何罪?抛弃嫡子而外求君主,这让我们母子咋办?”退朝后,又抱着太子到赵盾家,叩头说:“先君将此子托付于您,说‘此子若有才,我受其恩惠;若无才,我怨您不教’。如今先君已逝,还记得他临终前说的话吗?却要抛弃他,这该如何是好?”赵盾和众大臣都怕缪嬴闹起来,更怕被秦国问罪,于是放弃立公子雍的想法,改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同时派兵阻击秦军送公子雍的部队。赵盾率军击败秦军于令狐。先蔑、随会逃亡至秦国。秋,齐、宋、卫、郑、曹、许等国国君都来扈地跟赵盾结盟,表示支持新君。
四年,晋国伐秦,夺取少梁。秦国亦夺取晋国的郩邑。六年,秦康公伐晋,夺取羁马。晋侯大怒,派赵盾、赵穿、郤缺攻打秦国,双方在河曲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赵穿功劳最大。七年,晋国六卿担心留在秦国的随会会继续作乱,于是想了个办法,让魏寿余假意投降来骗随会回国。秦国果然派随会去魏国,结果被抓了,送回了晋国。
八年,周顷王死了,公卿们因为争权夺利没赶上奔丧。晋国派赵盾率领八百乘战车平息了周朝的内乱,并立匡王即位。同年,楚庄王刚即位。十二年,齐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懿公。十四年,灵公成年,变得奢侈,为了修饰宫殿,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还喜欢从高台上拿弹丸射路人,看他们怎么躲。熊掌没煮熟,灵公大发雷霆,把宰夫给杀了,让个女人把尸体扛出去扔到大街上。赵盾和随会多次劝谏,灵公根本不听。后来他们又看到大街上扔着死人的手,就又去劝谏。随会先劝谏,可灵公还是不听。灵公派人锄麑去刺杀赵盾。赵盾的门户常开,生活简朴,锄麑一看,退了回去,感叹道:“杀忠臣,违君命,罪过一样大!”然后撞树自杀了。
当初,赵盾曾在首山打猎,见桑树下有一个饿人。这人就是后来当上晋国宰夫的眯明。赵盾被他的孝心打动了,又给了他饭菜。后来,眯明成为晋国的宰夫,赵盾不再认识他。九月,灵公设宴请赵盾,伏兵想杀赵盾。宰夫眯明察觉,恐赵盾醉酒无法逃脱,便进言:“君赐臣三杯酒即可罢宴。”想让赵盾先走,躲开危险。赵盾离席后,灵公的伏兵尚未集合,先放出猛犬追赶赵盾。眯明为赵盾搏杀猛犬。赵盾冷笑一声:“用狗不用人,再厉害的狗又能怎样?”但他并不知道眯明在暗中帮助。随后,灵公放伏兵追杀赵盾,眯明反击伏兵,助赵盾逃脱。赵盾忙问他叫什么,眯明没说,转身就跑了。
赵盾逃亡,尚未出晋国。乙丑日,赵盾弟弟赵穿带兵在桃园杀了灵公,迎回赵盾。赵盾因素有威望,深得民心;而灵公年少奢侈,民心不得人心,故轻易弑君成功了。赵盾复位。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其君”,并将此记载呈于朝廷。赵盾辩解道:“弑君者是赵穿,非我之罪。”太史回道:“您身为正卿,国乱时未出境避祸,复返后亦未诛乱臣,若非您之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孔子听闻此事,评价道:“董狐是古代的良史,记录史实不隐瞒。宣子(赵盾)是良大夫,倒霉,实在可惜,若能出境则可免此恶名。”
赵盾派赵穿去周国迎接襄公弟弟黑臀,立他为君,这就是成公。
成公是文公之幼子,其母为周女。壬申日,成公于武宫朝拜。
成公元年,封赵氏为公族。晋国伐郑,因为郑国背叛晋国。三年,郑伯初即位,倒向晋国,放弃楚国。楚国震怒,伐郑,晋国出兵救援。
六年,晋国伐秦,俘获秦将赤。
七年,成公与楚庄王争霸,在扈召集诸侯。陈国怕楚国,没来。晋国派中行桓子伐陈,并救援郑国,与楚军交战,击败楚军。同年,成公卒,其子景公继位。
景公元年春,陈国大夫夏征舒弑其君灵公。二年,楚庄王伐陈,诛杀征舒。
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告急于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六月,至河。闻楚已降服郑,郑伯肉袒与盟而离去,荀林父欲班师回国。先縠曰:“咱们来救郑,总得有个结果,不然大家伙儿都散了心。”最终渡河。楚已降服郑,欲以饮马于河为名而撤军。楚与晋军展开大战。郑新近归附楚,畏惧之下反助楚攻晋。晋军败退,奔向河边,争相渡河,好多人都掉河里了。楚军俘虏我将智罃。回国后,荀林父说:“我领兵打仗,打了败仗,该杀就杀吧。”景公欲允许其请求。随会进言道:“昔日文公与楚战于城濮,楚成王归国后诛杀子玉,而文公因此欣喜。楚都把咱们打败了,咱们再杀自己人,这不是帮楚国报仇吗?”于是景公作罢。
四年,先縠因为出了昏招败晋军于河上,恐遭诛杀,就逃到翟国去了,并与翟国谋划伐晋。晋国察觉,于是灭族先縠。先縠乃先轸之子。
五年,晋伐郑,因郑助楚之故。此时楚庄王势力强盛,正春风得意,因为在河上打败了晋军。
六年,楚伐宋,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欲救援,伯宗谋划说:“楚国正值天命所开,不可抵挡。”于是派解扬假意救援宋国。郑人将解扬擒获交予楚国,楚国重赏解扬,让他改口,逼宋国赶紧投降。解扬假意应允,最终将晋国之意传达。楚欲杀解扬,有人进谏,楚国便将解扬释放归国。
七年,晋派随会灭赤狄。
八年,派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之母从楼上观望并嘲笑郤克。原因是郤克身体驼背,而鲁国使者跛脚,卫国使者独眼,故齐国亦安排一人模仿其状,以羞辱使者。郤克怒气难平,归国至河上时发誓道:“若不报齐之辱,愿河伯见证!”回国后,请求君主伐齐。景公询问得知缘由后,说:“卿之私怨,何劳国事?”不予采纳。魏文子请求退隐,避让郤克,郤克因此执政。
九年,楚庄王卒。晋伐齐,齐国派太子强作为人质于晋,晋军遂罢兵。
十一年春,齐伐鲁,夺取隆地。鲁国告急于卫,卫国与鲁国一同向郤克求援于晋。晋遂派郤克、栾书、韩厥率领八百乘兵车与鲁、卫联军共伐齐。夏,与顷公战于鞍地,重创顷公。顷公与其右将交换位置,下马取水饮用,得以脱身逃走。齐军败退,晋军追击至齐国边境。顷公献上宝器请求讲和,晋军不允。郤克说:“必须让顷公的母亲萧桐作为人质。”齐国使者答曰:“萧桐是顷公之母;而顷公之母就像晋君他妈一样,怎能如此不义?若如此,请再战一场。”晋国于是答应讲和,撤兵了。
楚申公巫臣偷走夏姬投奔晋国,晋国任命巫臣为邢大夫。
十二年冬,齐顷公前往晋国,欲推崇晋景公为王,景公推让不敢接受。晋国开始设立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騅、赵括、赵旃皆为卿,智罃自楚国归国。
十三年,鲁成公朝拜晋国,晋国对其不敬,鲁国愤怒离去,背弃晋国。晋国伐郑,夺取氾地。
十四年,梁山崩裂。有人询问伯宗,伯宗认为不足为怪。
十六年,楚将子反怨恨巫臣,灭其全族。巫臣愤怒,写信给子反说:“必使你疲于奔命!”遂请求出使吴国,让其子出任吴国行人,教他们驾车和打仗。自此吴国与晋国开始交往,并约定共同伐楚。
十七年,诛杀赵同、赵括,灭其族。韩厥说:“赵衰、赵盾的功劳能忘?怎么能断了他们的祭祀!”于是让赵庶子武继任赵氏后代,并恢复其封邑。
十九年夏,景公病重,立其太子寿曼为君,是为厉公。后月余,景公卒。
厉公元年,初立,欲和诸侯,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与翟谋伐晋。三年,使吕相让秦,因与诸侯伐秦。至泾,败秦于麻隧,虏其将成差。
五年,三郤谗伯宗,杀之。伯宗就因为爱直言犯了祸,老百姓因此就不再拥护厉公了。
六年春,郑倍晋与楚盟,晋怒。栾书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乃发兵。厉公自将,五月度河。闻楚兵来救,范文子请公欲还。郤至曰:“发兵诛逆,见强辟之,无以令诸侯。”遂与战。癸巳,射中楚共王目,楚兵败于鄢陵。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晋患之。共王召子反,其侍者竖阳谷进酒,子反醉,不能见。王怒,让子反,子反死。王遂引兵归。从此晋国威震诸侯,想号令天下称霸。
厉公多宠姬,归,想把所有大臣都撤掉,扶持那些姬兄弟上位。宠姬兄叫胥童,曾与郄至有仇,栾书也怨恨郤至,因为他不用自己的计策导致楚国战败,乃使人间谢楚。楚来诈厉公曰:“鄢陵之战,实至召楚,欲作乱,想让周王子继位。会与国不具,是以事不成。”厉公告栾书。栾书曰:“恐怕有问题!请派人去周国仔细查查。”果使郄至于周。栾书又使公子周见郄至,郄至全然不知自己被出卖了。厉公验之,信然,遂怨郄至,欲杀之。八年,厉公猎,与姬饮,郄至杀猪奉进,宦者夺之。郄至射杀宦者。公怒,曰:“季子欺骗我!”将诛三郄,未发也。郄锜欲攻公,曰:“即使我死了,你也逃不了灾祸!”郄至曰:“忠诚不背叛君主,智慧不危害百姓,勇敢不造反。失此三者,谁与我?我死耳!”十二月壬午,公令胥童以兵八百人袭攻杀三郄。胥童因以劫栾书、中行偃于朝,曰:“不杀二子,患必及公。”公曰:“一旦杀三卿,寡人不忍益也。”对曰:“别人也受不了你了。”公弗听,谢栾书等以诛郄氏罪:“大臣们复职。”二子顿首曰:“太好了!太好了!”公使胥童为卿。闰月乙卯,厉公在骊氏打猎,栾书、中行偃以其党袭捕厉公,囚之,杀胥童,而使人迎公子周于周而立之,这就是悼公。
悼公元年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弑厉公,葬之以一乘车。厉公囚六日死,死十日庚午,智罃迎公子周来,至绛,刑鸡与大夫盟而立之,这就是悼公。辛巳,朝武宫。二月乙酉,即位。
悼公周者,其大父捷,晋襄公少子也,不得立,号为桓叔,桓叔最爱。桓叔生惠伯谈,谈生悼公周。周即位时,十四岁。悼公曰:“大父、父皆不得立而辟难于周,客死他乡。寡人自以疏远,差点当不上国君。今大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赖宗庙大夫之灵,得奉晋祀,岂敢不战战兢兢乎?大夫其亦佐寡人!”于是逐不臣者七人,修旧功,施德惠,笼络文公时代的老臣。秋,伐郑。郑师败,遂至陈。
三年,晋会诸侯。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傒举解狐。解狐,傒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方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戮其仆。悼公怒,或谏公,公终贤绛,任之政,使和戎,戎大亲附。十一年,悼公曰:“自吾用魏绛,九合诸侯,和戎、翟,魏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乃受之。冬,秦取我栎。
十四年,晋使六卿率诸侯伐秦,度涇,大败秦军,至棫林而去。
十五年,悼公问治国于师旷。师旷曰:“惟仁义为本。”冬,悼公卒,子平公彪立。
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战溃败,齐师败走。晏婴曰:“君亦毋勇,何不止战?”遂去。晋追,遂围临淄,烧毁了城内的大部分建筑。东至胶,南至沂,齐皆城守,晋乃引兵归。
六年,鲁襄公朝晋。晋栾逞有罪,奔齐。八年,齐庄公微遣栾逞于曲沃,并派兵护送。齐兵上太行,栾逞从曲沃中反,袭入绛。绛不戒,平公欲自杀,范献子止公,以其徒击逞,逞败走曲沃。曲沃攻逞,逞死,遂灭栾氏宗。逞者,栾书孙也。其入绛,与魏氏谋。齐庄公闻逞败,乃还,取晋之朝歌去,以报临淄之役也。
十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晋因齐乱,伐败齐于高唐去,报太行之役也。
十四年,吴延陵季子来使,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向语。叔向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
二十二年,伐燕。二十六年,平公卒,子昭公夷立。
昭公六年卒。六卿强,公室卑。子顷公去疾立。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九年,鲁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乾侯。十一年,卫、宋使使请晋纳鲁君。季平子私赂范献子,献子受之,乃谓晋君曰:“季氏无罪。”不果入鲁君。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十四年,顷公卒,子定公午立。
定公十一年,鲁阳虎奔晋,赵鞅简子舍之。十二年,孔子相鲁。
十五年,赵鞅使邯郸大夫午,不信,欲杀午,午与中行寅、范吉直接攻打赵鞅,赵鞅逃到晋阳。定公围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乃移兵伐范、中行。范、中行反,晋君击之,败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韩、魏为赵鞅谢晋君,乃赦赵鞅,复位。二十二年,晋败范、中行氏,二子奔齐。
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争长,赵鞅时从,卒长吴。
三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而立简公弟骜为平公。三十三年,孔子卒。
三十七年,定公卒,子出公凿立。
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怕,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
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英年早逝,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骜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
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地。
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
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
十五年,魏文侯初立。十八年,幽公与妇人私通,夜间偷偷出城,结果被杀害。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于是,晋烈公继位。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
二十七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孝公九年,魏武侯初立,袭邯郸,不胜而去。十七年,孝公卒,子静公饮酒登基。是岁,齐威王元年也。
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从此晋国再无人祭祀。
太史公曰: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灵公既弑,其后成、景致严,至厉大刻,大夫惧诛,祸作。悼公以后日衰,六卿专权。所以下结论,君主驾驭臣下,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