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佗,真定人,姓赵。秦朝统一全国后,把岭南地区划为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把一些犯了罪的人流放到这里,跟当地的越族人混居了十三年。赵佗当时在南海郡龙川县当县令。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南海郡尉任嚣病重将死,把赵佗叫来,跟他说:“听说陈胜他们起兵造反了,秦朝暴政,天下人都受不了,项羽、刘刘邦、陈胜、吴广等等各地都起兵造反,像老虎一样争夺天下,中原地区乱成一锅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各地豪杰纷纷背叛秦朝自立为王。南海郡地处偏远,我担心那些起义军会打到这里来,我想先发制人,切断通往中原的道路,自己做好防御准备,等各路诸侯之间分出胜负再说。我病得很重了。再说番禺依山傍海,地势险要,东西绵延几千里,而且有不少中原人支持我,这里完全可以自立为国。郡里其他的官员没一个可靠的,所以我才叫你来。”说完就把印信交给赵佗,让他代理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下令给横浦、阳山、湟溪关,说:“起义军快要来了,赶紧切断道路,集合军队自保!”然后,赵佗又借机用法律处死了秦朝安插在南海郡的官员,用自己的人顶替他们的位置。

秦朝灭亡后,赵佗就攻打并占领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刘邦统一全国后,考虑到中原地区刚刚经历战乱,百姓十分劳苦,所以没有追究赵佗的责任。汉朝十一年,刘邦派陆贾去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并与南越国互通使节,加强与百越各族的联系,避免南边成为祸患,同时与长沙国接壤。

高后时期,朝廷有人建议禁止南越与中原的贸易,特别是铁器。赵佗说:“高祖皇帝册封我为王,允许我们通商,现在高后却听信奸臣的谗言,区别对待蛮夷,切断贸易往来,这肯定是长沙王出的主意,他想要依靠中原的力量,消灭南越,自己吞并我的地盘,好邀功请赏。”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镇,攻破好几个县城后撤兵。高后派将军隆虑侯灶前去讨伐,恰逢天气炎热潮湿,士兵们大规模染病,军队无法翻越山岭。一年多后,高后去世,汉朝就撤兵了。赵佗因此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边境地区,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越等地,使他们臣服,势力范围东西延绵上万余里。他乘坐装饰华丽的车驾,打着绣有龙纹的旗帜,称霸一方,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公元前179年,汉孝文帝刚刚即位,开始安抚天下,派使者告诉诸侯和四夷,他继承皇位是顺应天意,要实行仁政。孝文帝还为赵佗的父母修建了坟墓,在真定设立了守卫墓地的邑,每年按时祭祀。他把赵佗的兄弟们召来,给他们封官加爵,赏赐丰厚,表示优待。

然后,孝文帝下令让丞相陈平等人推荐合适的人选去南越。陈平推荐了陆贾,说陆贾在先帝时期就熟悉南越的情况。于是,孝文帝召见陆贾,任命他为太中大夫,派他出使南越。 这次出使,汉朝并没有派大批军队,只是派了陆贾一人前往。

陆贾到了南越,赵佗非常害怕,赶紧写信向汉朝谢罪,信里说:“我这个蛮夷老臣赵佗,以前吕后时期和南越关系紧张,我怀疑长沙王在吕后面前诬陷我,还听说吕后杀了我赵氏家族的人,烧毁了祖坟,所以才心灰意冷,侵犯了长沙的边境。再说南方气候潮湿,又处在蛮夷地区,东边闽越有上千人,自称国王,西边瓯骆、骆越也称王。我老了,冒昧地称帝,只是为了自娱自乐,怎么敢告诉皇上呢!” 于是赵佗叩头谢罪,表示愿意永远做汉朝的藩臣,定期进贡。然后,赵佗在南越颁布命令说:“我听说,两个雄才大略的人不能同时存在,两个贤能的人不能同时在世。汉朝皇帝是英明的君主。从现在开始,废除皇帝的称号,以及黄屋、左纛(古代天子车驾的旗帜)。”

陆贾回到朝廷,孝文帝非常高兴。一直到汉景帝时期,南越都一直称臣,并派使者朝见汉朝皇帝,进贡朝贺。不过,南越国内仍然暗地里沿用原来的称号和名号,向汉朝皇帝进贡时,称呼和礼仪跟诸侯一样。直到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

赵佗的孙子赵胡继位成为南越王。这时,闽越王郢兴兵攻打南越的边境城市。赵胡派人上书汉朝说:“南越和闽越都是汉朝的藩臣,不应该擅自兴兵攻打对方。现在闽越兴兵入侵我南越,我不敢还击,只能等待天子的命令。” 汉朝认为南越忠诚守信,遵守盟约,于是决定出兵讨伐闽越,派了两位将军前往。 汉军还没越过山岭,闽越王的弟弟余善就杀了郢,投降汉朝,于是汉军就撤兵了。

皇帝派庄助去跟南越王赵胡传达旨意。赵胡叩头说:“皇上为了我兴兵讨伐闽越,我死也报答不了您的恩德!”然后,他派太子赵婴齐去长安侍奉皇帝。他对庄助说:“国家刚经历战乱,使者又要走了。我正日夜准备着进京朝见皇上呢。”庄助走后,赵胡的大臣劝谏他说:“汉朝兴兵灭掉楚国郢都,也让南越感到害怕。再说,先王曾经说过,侍奉皇上一定要恭敬有礼,千万别说什么好话就跑去见皇上。一旦进京朝见,就回不来了,那是亡国的征兆啊!”于是赵胡就装病,最终没有进京朝见。十多年后,赵胡真的病重了,太子赵婴齐请求回国。赵胡去世,谥号为文王。

赵婴齐继位后,偷偷藏起了他爷爷赵佗(南越武帝)的玉玺。赵婴齐在长安侍奉皇帝期间,娶了邯郸樛氏家族的女子为妻,生下了儿子赵兴。赵婴齐即位后,上书请求立樛氏女子为王后,立赵兴为继承人。汉朝多次派使者劝说赵婴齐入朝,但赵婴齐仍然沉迷于享乐,随意杀戮,害怕进京后要受汉朝的法律约束,跟其他诸侯一样,于是就一直称病,不肯进京朝见。他派儿子赵次公去长安侍奉皇帝。赵婴齐去世,谥号为明王。

赵兴继位后,他母亲成了太后。太后在嫁给赵婴齐之前,曾经和霸陵人安国少季私通。赵婴齐死后,元鼎四年,汉朝派安国少季去劝说南越王和太后入朝,并要求他们像其他诸侯一样,向汉朝称臣。汉朝还派辩才出众的大夫终军等人宣读诏书,派勇士魏臣等人作为安国少季的护卫,并派卫尉路博德带兵驻扎在桂阳,以防万一。南越王年纪还小,太后是中国人,曾经和安国少季私通,这次汉朝派安国少季来,两人又暗中勾结。南越百姓大多知道这件事,所以很多人都不拥护太后。太后害怕发生叛乱,也想借助汉朝的势力,多次劝说南越王和大臣们归顺汉朝。于是,她便借着使者上书,请求像其他诸侯一样,三年朝见一次皇帝,并撤销边境关卡。汉朝皇帝同意了她的请求,赐予南越丞相吕嘉银印,并赐予南越内史、中尉、太傅印,其他的官印由南越自己设置。汉朝还取消了南越原有的黥刑和劓刑,实行汉朝的法律,使南越与其他诸侯国一样。汉朝使者都留下来安抚南越。南越王和太后开始准备行装,为入朝做准备。

吕嘉这老家伙,年纪大了,当了三个越王的丞相,他家族里当官的,当县令以上长官的,就有七十多人呢!他家的男人都娶了越王的女儿,女人都嫁给了越王的儿子、兄弟或者宗室子弟,甚至和秦始皇的儿子——苍梧王都有亲戚关系。他在越国的地位非常高,越国人都很信任他,很多人都给他当耳目,他的民望甚至超过了越王。他经常上书给越王,多次劝谏越王,但越王根本不听。吕嘉心里早就想造反了,经常以生病为由不见汉朝的使者。汉朝的使者都非常注意吕嘉,但当时还不敢杀他。越王和王太后也担心吕嘉他们先动手,于是设宴款待,让汉朝的使者在场,想趁机杀了吕嘉他们。宴会上,汉朝使者坐东,王太后坐南,越王坐北,吕嘉和大臣们都坐西,大家一起喝酒。吕嘉的弟弟是将军,他的军队就驻扎在宫外。

酒过几巡,王太后对吕嘉说:“南越归顺汉朝,对国家有利啊,可是丞相您却总是说这样那样不方便,这是为什么呢?”她这是想激怒汉朝的使者,让他们动手。汉朝的使者们面面相觑,互相看看手里的兵器,最终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吕嘉看出来这情况不对劲,立刻起身离开了。王太后很生气,想用矛刺死吕嘉,越王拦住了她。吕嘉出去后,把弟弟的军队调回驻地,称病,拒绝见越王和汉朝的使者。然后暗中和大臣们密谋造反。其实越王本来就没打算杀吕嘉,吕嘉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好几个月都没动静。王太后行为不检点,百姓对她不满,她想单独除掉吕嘉他们,但又没有那个实力。

皇帝听说吕嘉造反,但没怎么当回事儿。因为那时候越王和太后都还小,没啥实力反抗,派去的使者也胆小怕事,拿不定主意。皇帝还觉得越王和太后可能已经投靠汉朝了,就只有吕嘉一个人在闹事,没必要兴师动众,就想派庄参带两千人去看看情况。庄参说:“如果去劝降,几个人就够了;要是去打仗,两千人根本不够用。”皇帝劝不动庄参,只好让他回去了。

这时,有个叫韩千秋的壮士,以前是济北的相国,他站出来说:“越国这么小,而且越王和太后都愿意投降,只有吕嘉一个人在作乱,我只要二百个勇士,就能把吕嘉给杀了,向朝廷报功!” 皇帝一听,就派韩千秋和越王太后的弟弟樛乐,带着两千人去了越南。吕嘉他们一看汉军来了,立刻反了,在全国下令说:“大王年纪还小,太后是中国人,还跟汉朝使者勾结,一心想投降,把先王留下的宝贝都献给皇帝讨好他,跟着汉使者去了长安,被卖成了奴隶。他们只顾自己一时痛快,根本不管赵国的江山社稷,也不为子孙后代考虑!” 然后,吕嘉和弟弟带着军队,把越王、太后和汉朝使者都杀了。接着,他们派人告诉苍梧的秦王和附近的郡县,拥立越王的长子、越王的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韩千秋的军队打进去了,攻破了好几个小城。后来,越国竟然主动给韩千秋他们开路送粮,眼看着就要到番禺了,还差四十里路,越国军队突然袭击了韩千秋他们,把他们全歼了。越国还把汉朝使者的信物装进箱子,放在边境上,假装道歉,同时调兵防守重要的关隘。皇帝说:“韩千秋虽然没成功,但也是军队里的佼佼者啊!” 就封了他的儿子延年为成安侯。至于樛乐,他姐姐是太后,一开始就愿意投降汉朝,皇帝也封了他的儿子广德为龙亢侯。 然后,皇帝下诏书说:“我天子地位微弱,诸侯们各自为政,批评大臣们不讨伐叛贼。现在吕嘉、建德他们造反,还这么嚣张,命令罪犯和江淮以南的十万水军去讨伐他们!”

公元前112年秋天,卫尉路博德被任命为伏波将军,从桂阳出发,沿汇水而下;主爵都尉杨仆被任命为楼船将军,从豫章出发,沿横浦而下;归义越侯被任命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从零陵出发,一部分沿离水而下,一部分到达苍梧;驰义侯则利用巴蜀的罪犯,征调夜郎的士兵,沿牂柯江而下:所有军队最终都在番禺会合。

第二年冬天,也就是公元前111年,楼船将军率领精锐部队率先攻克寻陕,攻破石门,缴获了大量的越人船只和粮食,乘胜追击,挫败了越军的锐气,并以数万大军等待伏波将军的到来。伏波将军率领的罪犯队伍,路途遥远,到达会合地点的时间较晚,与楼船将军会合时只有千余人,随后一起进攻。楼船将军的部队走在前面,到达番禺后,发现建德和嘉都是坚固的城池。楼船将军选择有利地形,驻扎在城池的东南面;伏波将军则驻扎在西北面。傍晚时分,楼船将军攻破了越人的防线,放火烧城。越人素来听说过伏波将军的大名,天色已晚,不知道汉军有多少兵力。伏波将军于是设置营寨,派使者招降,并许诺给予印信,还允许他们互相劝降。楼船将军在猛攻烧城的同时,将敌人驱赶到伏波将军的营地中。第二天清晨,城中的人都向伏波将军投降。吕嘉和建德趁着夜色,带着几百名部下逃入大海,乘船向西逃去。伏波将军随后询问投降的贵族,了解到吕嘉逃亡的方向,便派人追捕。因此,校尉司马苏弘抓获了建德,被封为海常侯;越郎都稽抓获了吕嘉,被封为临蔡侯。

苍梧王赵光,是越王的同族,听说汉军到来后,以及越地的揭阳令定,都主动归附汉朝;桂林监居翁也劝说瓯骆归附汉朝:他们都被封为侯爵。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的部队,以及驰义侯率领的夜郎兵还没有到达战场,南越就已经平定了。南越地区随后被划分为九个郡。伏波将军因此被加封。楼船将军因攻破坚城有功,被封为梁侯。

从尉佗最初称王算起,经过五代,九十三年的时间,南越国就灭亡了。

司马迁说啊,南越王尉佗,最初是任嚣的手下。汉朝刚建立的时候,他被封为诸侯。那会儿,隆虑地方闹瘟疫,尉佗借机更加骄横跋扈。瓯骆两国互相攻打,南越国也跟着动荡不安。汉朝军队到了边境,南越王赵婴齐就赶紧进京朝见皇帝去了。后来南越国灭亡了,这都是因为那个樛女惹的祸;吕嘉虽然有点忠心,但最终也没能保住尉佗的后代。南越国那些楼船,平时就骄奢淫逸,骄傲自满,糊里糊涂地就失去了警惕;而伏波将军呢,虽然当时处境艰难困苦,但他却越来越聪明,想办法扭转局势,最终转危为安。这成败之间的转变,就像纠缠在一起的墨线一样,变化莫测啊。

你看,这南越国的兴衰,真是充满了戏剧性。从任嚣的手下到一方诸侯,再到最终的灭亡,这中间的起起伏伏,让人感慨万千。尉佗的骄横,赵婴齐的软弱,吕嘉的忠心,还有伏波将军的智慧,都共同塑造了这段历史。 这“成败之转,譬若纠墨”一句,更是点明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历史的教训啊,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