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易传》里说啊,大家都违背了正道,真正的道德就隐藏起来了,所以才会出现这些怪异的现象。
永兴三年二月甲午那天,京城刮起了大风。五月己巳,昌黎王慕容伯儿造反,结果被杀了。十一月丙午,又是大风。到了五年,河西的叛乱胡人曹龙、张大头他们,各自带着两万兵马杀进了蒲子。
永兴四年正月癸卯,元会那天下着大风,天黑得像晚上似的,所以就取消了仪式。永兴五年十一月庚寅,京城刮起了大风,是从西方刮过来的。神瑞元年四月,京城刮大风。二年正月,京城又刮大风。三月,河西那些饿肚子造反的胡人,聚集在上党,推举白亚栗斯当他们的老大。
太延二年四月甲申,京城刮起了暴风,宫墙都倒了,死了好几十人。三年十二月,京城刮大风,扬起沙子,刮断了树木。真君元年二月,京城刮起了黑色的风,遮天蔽日,宽五丈多。四月庚辰,沮渠无讳攻打张掖,秃发保周的军队驻扎在删丹岭。
和平二年三月壬午,京城刮大风,天都黑了。延兴五年五月,京城刮起了红色的风。太和二年七月庚申,武川镇刮大风,把六家的房子都刮飞了,像羊角一样飞上天,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庚申那天,雍州也刮起了红色的风。
三年六月壬辰,相州刮大风,是从酉方刮过来的,刮掉了房顶,刮断了树木。七年四月,相州和豫州刮大风。八年三月,冀州、定州、相州三州刮暴风。四月,济州、光州、幽州、肆州、雍州、齐州六州都刮暴风。
九年六月庚戌,济州、洛州、肆州、相州四州,还有灵丘、广昌镇都刮暴风,刮断了树木。十二年五月壬寅,京城连续几天刮大风,甲辰那天尤其厉害,刮掉了房顶,拔掉了树木。六月壬申,京城又刮大风。十四年七月丁酉朔,京城刮大风,拔掉了树木,刮掉了房顶。二十三年八月,徐州从甲寅到己未,一直刮大风,刮断了树木。
闰月庚申,河州刮暴风,还下大雨和冰雹。景明元年二月癸巳,幽州刮暴风,死了一百六十一个人。三年闰月甲午,京城刮大风,拔掉了树木,刮掉了房顶,连阊阖门关都被刮断了。
九月丙辰那一天,幽州、岐州、梁州、东秦州刮起了暴风,天昏地暗,大风把树都刮倒了,房子也掀了瓦。
四年三月己未,司州的河北、河东、正平、平阳地区也刮起了大风,把树都刮倒了。正始元年七月戊辰,东秦州又刮起了暴风,把树刮倒,房子也掀了瓦。二年二月癸卯,出现了一股黑色的龙卷风,像羊角一样直冲云霄,从柔玄镇刮起,覆盖了一顷地,所到之处树木尽倒。到了甲辰这天,这股龙卷风刮到了营州,最后刮进了大海。四年五月甲子,京师刮起了大风。永平元年四月壬申,京师刮起了大风,把树都刮倒了。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在冀州起兵造反。三年五月己亥,南秦州的广业、仇池郡刮起了大风,掀了房瓦,刮倒了树木。延昌四年三月癸亥,京师刮起了暴风,风是从西北方向刮来的,掀了房瓦,刮断了树木。肃宗熙平二年九月,瀛州下了暴风大雨,从辛酉一直下到乙丑。正光三年四月癸酉,京师下了暴风大雨,掀了房瓦,刮倒了树木。四年四月辛巳,京师刮起了大风。
孝昌二年五月丙寅,京师刮起了暴风,把树刮倒,房子也掀了瓦,昌门都被吹坏了,永宁九层塔都被刮断了。那时候,天下各地都在打仗。前废帝普泰元年夏天,刮起了大风,下了大雨,把普光寺的门和屋顶都吹倒了。孝静武定七年三月,颍川刮起了大风。《洪范论》里说:“大的水灾,都是因为君臣治理失误,阴气积聚强大,才导致水雨之灾。”
太祖天赐三年八月,下了大雨,还发生了大地震,山谷里的水都漫出来了。太宗泰常三年八月,河内发了大水。世祖延和元年六月甲戌,京师发大水,几百户人家的房屋都被冲坏了。真君八年七月,平州发了大水。高祖太和二年夏四月,南豫州、徐州、兖州下了大雨。六年七月,青州、雍州发了大水。八月,徐州、东徐州、兖州、济州、平州、豫州、光州七州,以及平原、枋头、广阿、临济四镇都发了大水。九年九月,南豫州、朔州发了大水,死了上千人。二十二年戊午,兖州、豫州下了大雨。
二十三年六月,青州、齐州、光州、南青州、徐州、豫州、兖州、东豫州这八个州都发了大水。
景明元年七月,青州、齐州、南青州、光州、徐州、兖州、豫州、东豫州,还有司州的颍川郡、汲郡,都发了大水,平地积水都有一丈五尺深,老百姓的房子,十个里头也就一两个是完好的。
正始二年三月,青州、徐州下大雨,雨下个不停,海水都漫到青州乐陵的隰沃县了,一百五十二个人被水冲走了。
永平三年七月,二十个州郡都发了大水。
延昌元年夏天,京城和全国各地都发了大水。
二年五月,寿春发了大水。
熙平元年六月,徐州发了大水。
二年九月,冀州、瀛州、沧州这三个州发了大水。
正光二年夏天,定州、冀州、瀛州、相州这四个州发了大水。
孝昌三年秋天,京城发了大水。
太昌元年六月庚午日,京城发了大水,谷水都泛滥了,三百多户人家都被冲坏了。
元象元年,定州、冀州、瀛州、沧州这四个州发了大水。
兴和四年,沧州发了大水。
泰常五年十二月壬辰日,平城涌出了泉水。
和平五年十一月,雁门关的泉水冲破石头涌了出来。
普泰元年秋天,司徒府的大粮仓前面的井都溢出来了。占卜的人说:“这是百姓要迁移的征兆。”永熙一年十月,都城就迁到邺城去了。
天平四年七月,泰州的井都溢出来了。
元象元年二月,邺城西南角有口枯井也溢出来了。
《洪范论》里说:阳气太盛就下冰雹,阴气太盛就下霰(xiàn,一种冰雪混合物)。意思是说,阳气太盛而阴气配合不上,或者阴气太盛而阳气不足,阴阳不能调和,就会变成冰雹。这就像臣子的想法和君主的心意不合一样。
延兴四年四月庚午日,泾州下了很大的冰雹,庄稼都受灾了。
承明元年四月辛酉日,青州、齐州、徐州、兖州刮大风,还下了冰雹。
八月庚申日,并州各县都下了很大的冰雹,冰雹堆积在地上有一尺厚,草木庄稼都被砸坏了。
癸未日,定州下了冰雹,砸死了人,大的冰雹直径有两尺。
景明元年六月,雍州、青州下了大雨冰雹,把獐子鹿都砸死了。
四年五月癸酉日,汾州下了大雨冰雹。
六月乙巳日,汾州又下了大雨冰雹,草木、庄稼、野鸡兔子都被砸死了。
七月初几那一天,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暴雨和冰雹,从汾州开始,一路经过并州、相州、司州、兖州,最后到徐州才停,范围足足有十里宽,路上所有的草木都被摧毁了。
正始二年三月丁丑这天,齐州和济州下了很大的冰雹,还夹着雨雪。永平三年五月庚子,南秦广业郡下了大雨冰雹,好多鸟兽和庄稼都被砸死了。 《洪范论》里说:“《春秋》里记载的大雨雪,就像平常的雨一样,但这次更厉害了。雨是阴气,雪也是阴气。大雪,就是阴气积累得特别厉害的表现。有人说,大雪和大水一样,只不过因为是冬天,所以是雪罢了。”
世祖始光二年十月,下了好几尺厚的大雪。真君八年五月,北镇竟然下起了寒雪,冻死了很多人和牲畜。那会儿,朝廷的统治很严厉,很急迫。高祖太和四年九月初一,京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三尺厚的雨雪。世宗正始元年五月壬戌,武川镇下了大雨雪。四年二月乙卯,司州和相州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雨雪。九月壬申,又下了一场大雪。肃宗正光二年四月,柔玄镇下起了大雪。
京房在《易传》里说:“兴兵滥杀,这是违反法度,就会出现霜灾,夏天会冻死五谷,冬天会冻死麦子;杀戮不讲道理,这是不仁义,夏天就会先下大霜。”太祖天赐五年七月,冀州下了霜。世祖太延元年七月庚辰,下了很大的霜,冻死了很多草木。高宗和平六年四月乙丑,下了霜。高祖太和三年七月,雍州、朔州,还有枹罕、吐京、薄骨律、敦煌、仇池镇都下了大霜,禾苗豆子都冻死了。六年四月,颍川郡下了霜。七年三月,肆州刮风下霜,冻死了很多豆子。九年四月,雍州、青州下了霜。六月,洛州、肆州、相州,还有司州的灵丘、广昌镇都下了霜。十四年八月乙未,汾州下了霜。世宗景明元年四月丙子,夏州下了霜,冻死了很多草。六月丁亥,建兴郡下了霜,冻死了很多草。八月乙亥,雍州、并州、朔州、夏州、汾州,还有司州的正平、平阳,都刮起了暴风,下了霜。
公元222年三月辛亥日,齐州下霜,冻死了桑树和麦子。两年后,公元224年三月壬戌日,雍州也下霜,桑麦同样遭殃。后来,青州也遭遇了霜冻,桑麦被冻死。
公元233年五月壬戌日,武川镇下霜。六月辛卯日,怀朔镇也下霜。七月戊辰日,东秦州也遭受了霜冻。八月庚子日,河州下霜,庄稼被冻坏了。公元234年四月,齐州再次下霜。五月壬申日,恒州和汾州下霜,庄稼受损。七月辛巳日,豳州和岐州也遭遇了霜冻。公元236年,敦煌下霜。公元238年,恒州下霜。公元239年六月丙申日,安州下霜。公元240年三月乙丑日,豳州接连几次下霜。四月乙卯日,敦煌又下霜。八月,河州再次下霜。公元241年三月乙酉日,岐州和豳州下霜。己丑日,并州下霜。四月戊午日,敦煌下霜。公元243年四月辛亥日,武州镇下霜。公元247年三月癸亥日,河南八州都下霜了。公元248年七月,河南和北方十一州都遭遇了霜冻。
《洪范论》里说:雷是阳,云是阴。有云才能有雷,有臣民才能有君主。雷依附于云,君主依附于臣民,这是阴阳相合的道理。所以,没有云而有雷,就象征着君主独处,没有臣民。
公元248年七月,东北地区无云却打雷。公元249年七月,东北地区传来像雷一样的声音。公元251年二月己酉日,东北方向传来声音,向南延伸,像雷声一样隆隆作响,响了两声就停了。
公元254年十月辛酉日,北方传来像大鼓一样的声音,向西北方向移动。
《洪范论》里说:阳气主事一百八十三天就结束,阴气主事也一百八十三天就结束;雷从地里出来一百八十三天后就回到地里,在地里一百八十三天后又从地里出来,这是它的常理。所以,雷声正常,万物就安宁;雷声异常,万物就遭殃。国家也一样,君主安宁,国家就安宁;君主有灾祸,国家也跟着遭殃。不该打雷的时候打雷,都是失常的现象。
公元255年十月己酉日,下雨,伴有雷电。公元257年十月癸丑日,打雷。公元258年十一月丁亥日,打雷。
高祖太和三年十一月庚戌那天,豫州下雷雨了。
过了几天,戊申日,豫州又下了一场大雷雨,平地积水有三寸深。 四年十月戊戌那天,又打雷了。七年十一月辛巳,幽州雷电交加,城里都被照得通红。世宗景明二年十一月辛卯,凉州打雷,响了七声。三年十二月己巳,晚上打雷,响了九声。正始元年十一月甲寅,秦州、齐州、荆州、朔州都出现了雷电天气。肃宗正光元年正月壬寅,打雷了。
《春秋》记载震夷伯的庙宇,左丘明说展氏家族隐瞒了什么。刘向认为夷伯是世袭大夫,上天警示说:别让大夫世袭官位,要专心办事。
太祖天赐六年四月,天安殿东边厢房被雷击中了。皇帝很生气,下令用冲车把殿东西两边的厢房都拆了。结果皇帝不久就暴毙了。显祖皇兴二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又是雷电交加。高祖太和三年五月戊午,东庙东中门的屋顶南边的鸱尾被雷击中了。
班固说过:当政者如果不宽容臣下,就无法坐稳圣位。人的容貌、言语、视听,都以内心为准则,这四方面如果都出了问题,就会糊涂无知,所以才会招致灾祸。
世祖太延四年正月庚子,洛阳下起了像雾一样的泥土雨。高祖太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土雾弥漫天空,连续六天不见天日,到了甲子夜里还更加浓密,像火烟一样,呛得人鼻子难受。世宗景明三年二月己丑,秦州黄雾弥漫,泥土雨覆盖了大地。八月己酉,浊气弥漫,四处都是。四年八月辛巳,凉州也下起了泥土雨,像雾一样覆盖了大地。正始二年正月己丑夜,阴雾弥漫,一开始是黑雾,后来变成了红雾。三年正月辛丑,土雾弥漫。九月壬申,黑雾弥漫。延昌元年二月甲戌,黄雾弥漫。当时高肇因为是外戚而受宠,兄弟们都受封,就像汉朝的五侯一样。
这些都是异常的气候现象。刘向、班固认为冬天没有冰霜,草木不枯萎,是不正常的现象。京房在《易传》里说:夏天酷暑伤人,冬天万物才能成熟结果。
世祖真君五年八月,华林园里的各种果树都开花了。高祖延兴五年八月,中山的桃李都开花了。
承明元年九月,幽州有个叫齐渊的人家里的杜树,果子都长好了,结果一夜之间全掉光了,树上又长出了花和叶子,七天之内,茂盛得像春天一样。这真是奇事一桩!
世宗景明四年十一月,齐州东清河郡的桃李花开了,这应该算是正常现象吧。延昌四年闰十月辛亥,京师的柰树也开了花,这也没什么稀奇的。书上说,《洪范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意思是说,如果君王不遵守法度,抛弃功臣,杀死太子,还把妾室立为皇后,那么就会有火灾发生,这火灾可不是普通的火灾,而是天降的灾祸!
高宗太安五年春三月,肥如城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官府和百姓的房屋几乎都被烧光了,只有东西两座寺庙里的佛像和佛殿幸免于难,这真是奇迹!高祖太和八年五月戊寅,河内沁县的地里自己着火了,火势越来越大,蔓延到一百多步远,过了五天才熄灭。世宗景明元年三月乙巳,恒岳的祠堂失火了。肃宗正光元年五月,钩盾禁也发生了火灾。孝昌二年夏天,幽州遒县的地里也着火了。三年春天,瀛州城里发生大火,烧毁了三千多户人家,损失惨重啊!
出帝永熙三年二月,永宁寺九层高的佛塔失火了。后来,人们都说有人看见佛塔飞进了东海。永宁佛塔是灵验的佛像所在之处,老百姓都说:永宁寺失火,魏国就要不安宁了。渤海是齐献武王的封地,神灵回归大海,这是齐室将要兴盛的预兆啊!三月,并州三级寺南门失火。孝静天平四年秋天,邺城的阊阖门东阙失火。武定三年冬天,汾州西河北山底下暗中起火,热气从地下冒出来,这火势真是诡异!
世祖始光二年正月甲寅夜,天上的东南方向出现了一团黑气,宽一丈,长十丈。占卜的人说这是有兵灾的预兆。果然,二月,慕容渴悉邻在北平起兵造反了。显祖皇兴三年正月,河济地区出现了黑云,宽几里,遮盖了东阳城,天昏地暗的,就像晚上一样。后来,东阳城就崩塌了。世宗景明三年九月己卯,到处都是黑气。甲辰日,扬州打败了萧衍的将领张嚣,斩首两千人。
高祖太和二年十一月丁未夜,有三股白色的气体从地下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黄赤色,光芒照亮了大地。这又是何种异象?
话说十六年九月丁巳那天,傍晚的时候,西北方向出现了一道红色的气体,长达二十丈,宽八九尺,过了大概一顿饭的时间就消失了。
接着,世宗延昌元年三月丙申,天上出现了红色的气体,从卯时一直持续到戌时。 这红色的气体,规模可真是不小啊!
肃宗正光元年十一月辛未,西北方向的红色气体一直延伸到天边,看起来就像火一样。京城没看到,是凉州那边传来的消息。三年九月甲辰夜里,西北方向又出现了像火焰一样的红色气体,东西方向延伸一匹多长。 这可是北镇叛乱的征兆啊!五年五月癸酉申时,北方出现了红色的气体,东西方向延伸到天边,就像火焰一样。
庄帝永安三年十一月己丑,出现了一种像雾一样的红色气体,从显阳殿阶梯西南角斜着延伸到步廊,高约一丈,一直延伸到地面,就像红色的纱幔一样,从未时持续到戌时都没有消失。皇帝看到了,非常厌恶,结果后来果然遭遇了暴毙的厄运。孝静天平三年正月己亥戌时,东方出现了一道红色的气体,大概有三丈多长,过了三顿饭的时间就消失了。
庄帝永安三年六月甲子申时,辰地出现了青色的气体,宽四尺,东边沿着山,往西北方向延伸,一直延伸到半空中。西北戌地出现了黑、红、黄色的云,像山峰一样,顶部有青色的气体,宽约四尺,往东南方向延伸,也一直延伸到半空中,两股气体连接在了一起。东南方向的气体先散去,西北方向的气体后消失。这也是皇帝暴毙的征兆啊!
班固说:“夜妖,就是云和风一起出现,显得阴暗不明,所以和普通的风很像。天气温暖又刮风,就会产生螟虫和蝗虫之类的灾害。”
世宗正始元年六月乙巳,那天是月底,天黑得很。八月甲辰,白天也黑得像晚上一样。
刘歆说:“仪容不端正,就是不严肃。上面蛮横,下面暴虐,那么阴气就会盛行,水灾会损害庄稼,衣食不足,奸邪盗贼就会一起出现,所以这是最恶劣的征兆。还有一种说法是,百姓受刑罚的人多,相貌就会丑陋。”班固认为,六畜受灾叫祸,意思是灾害很明显;如果灾害降临到人身上,就叫“瑑瑑”,是生病的面容,意思是病情很严重。
太宗永兴三年,民乌兰喉下生骨,形状像羊角,长一尺多。
北魏太和十六年五月,有个叫李冲的尚书大人上奏说:定州中山郡毋极县有个叫李班虎的女儿,她去年九月二十日右手大拇指指甲下长出了九根毛,到十月二十日的时候,已经长到了一尺二寸长。这可真是稀奇事儿!
肃宗熙平二年十一月己未,并州那边送来个报告,说祁县有个叫韩僧真的女子,她竟然从母亲的右肋下生了出来!太后下令把她送进了掖庭宫。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正光元年五月戊戌,南兖州下蔡郡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足足走了七步,每步都有一尺八寸长,宽七寸五分。这得是多大个脚啊!
北魏高祖延兴三年秋天,秀容郡有个妇女,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然后又生了四胎,一共生了十六个儿子!这生育能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庄帝永安三年十一月丁卯,京师有人家生了个孩子,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四只手,四只脚,三个耳朵!这……这简直是怪胎啊!
太和十六年十一月乙亥,高祖皇帝和沙门道登一起在侍中省。晚上六更天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鬼,穿着黄色的褶子裤,站在门口想进来。皇帝以为是人,就呵斥它,把它吓跑了。皇帝问左右的人,大家都说没看见,只有皇帝和道登看见了。
显祖皇兴二年十月,豫州闹瘟疫,死了十四五万人。这瘟疫,真是太可怕了!
世宗永平三年四月,平阳的昌、襄陵两县也闹大瘟疫,从正月到四月,死了两千七百三十人。这瘟疫,真是蔓延的太厉害了!
太和十九年六月,徐州上报说,一座丈八高的铜像竟然流汗了。这铜像流汗,莫非是有什么预兆?
永安、普泰、永熙年间,京师平等寺的定光金像也经常流汗,每次国家有大事发生的时候,它就流汗,当时的人都觉得很害怕,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永安三年二月,京师有人家有两尊铜像,每尊都长一尺多,其中一尊的下巴上长了四根白色的毫毛,另一尊的脸颊旁边长了一根黑色的毛。这铜像也长毛,真是怪事连连!
《洪范论》上说:“龙,是鳞虫,生于水。云也是水的象征,阴气盛,所以它的象征意义就到了。人君如果违背人伦,扰乱天道,必定会有篡杀的祸事。”
世祖神龟三年三月,京师有人家的井里出现了两条白龙。
真君六年二月丙辰,京师有人家的井里又出现了一条白龙。龙是神物,却屈身于井中,这都是世祖暴崩的预兆啊!
肃宗正光元年八月,出现了一条像狗一样的黑龙,从南边跑到宣阳门,跳起来,穿过了门楼下去了。这是魏朝要衰败的征兆啊!
公元529年,庄帝在晋阳暴毙,之前晋阳的井里出现了一条龙,很久都不走。这龙啊,跟皇帝驾崩的事儿,好像有点关系。
公元550年四月某一天,皇宫宣阳门西边出现龙的踪迹,然后又回城里去了。第二天,大臣们都来祝贺皇帝,皇帝却说:“国家要兴盛,就得听百姓的;要灭亡,就得听天命的。咱们君臣上下,只要都能克己奉公,好好治理国家,这祥瑞不祥瑞的,其实也用不着太在意。”
公元552年十一月某一天,恒州送来一匹小马驹,尾巴特别长,有一尺长,而且屁股上没毛。
公元554年九月,沃野镇的官马好多都得了怪病,虫子钻耳朵里,死了十来匹。那虫子长得像蛆,也就五寸长,粗细像筷子。书上说,马代表军队,出现这种怪事,可能是要打仗了。牛代表土地,牛出怪,可能是土地出了问题,或者国家要完蛋了。
公元555年五月,冀州报告说长乐郡的牛生了个小牛犊,一头牛,却有两个脑袋、两张嘴、三个眼睛、三个耳朵。
公元557年三月,肆州报告说阳曲县的羊生了个小羊羔,一个脑袋,两个身子,一个母的,一个公的,三个耳朵,八条腿。没多久,高祖皇帝就死了,朝政大权落到了几个辅政大臣手里。皇帝昏庸无能,导致国家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
公元558年七月,鄯善镇送来一只羊羔,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八条腿;第二年正月,又送来一只八条腿的羊。公元561年五月,薄骨律镇报告说,一只羊羔,六条腿,两条尾巴。书上说,动物长出很多脚,预示着国家将要出问题。猪生出人头猪身的,预示着地方要乱要亡。
公元562年九月,有人报告说豫州刺史王让管辖的地方,猪生了个小猪,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八条腿。公元566年九月,梁州报告说,狗和猪交配了。公元568年八月,京城里,猪生了个小猪,一个脑袋,四个耳朵,两个身子,八条腿。
公元484年7月,徐州报告说阳平县的猪生了个小猪,脑袋和脸长得像人,头顶还有个肉疙瘩,身上没毛。这预示着灵太后和幼主将要倒台。
《洪范论》里说:京房的《传》里说:小鸡崽子就像小臣,鸡角是兵器的象征,长在头上,代表君王的威严。这小臣掌权,将要借君王的威严作乱,这是治理不好的征兆。
公元490年夏五月,有关部门报告说京城里出现了两只母鸡,头上长着像角一样的冠,跟别的鸡不一样。那时文明太后临朝听政,这预示着她重用小人。
公元494年四月,河南出现了一只小鸡,有四条腿,四个翅膀。《崔光传》里记载了这件事。
公元494年八月,司州报告说:河内有人家的小鸡,屁股后面又长了个脑袋,有嘴有眼。两个脑袋都从脖颈后面长出两个翅膀,两条腿并排着走。当时世宗比较信任小人,党派之争严重,奸邪小人干政的迹象很明显。
公元484年十二月,洛州报告说魏兴太守常矫家里的黄母鸡,头上长了个枣子那么大的肉角,长一寸三分,角上还长着一寸半长的毛。
公元520年正月,虎贲中郎将兰兜家里的公鸡母鸡,头上都长了两个角,羽毛颜色杂乱,竖起来超过了鸡冠。当时灵太后临朝专政。
《洪范论》里说:这是视力不明,听力不聪的惩罚。
公元491年十一月,京城抓到了一只白枭。
公元521年八月己卯日,皇宫里抓到了一只秃鹙鸟。
公元526年四月,有人送来一只死鸭子,一个脑袋,两个身子,四条腿,四个翅膀,两条尾巴。
公元528年三月,一只雄雉飞进了尚书省,在殿里被抓到。
《洪范论》里说:刑罚残暴,盘剥百姓;贪得无厌,兴兵动众;修建城池,却失去民心,就会有虫灾发生。
公元490年七月,敦煌发生蝗灾,秋收的庄稼几乎全部被吃光了。
公元491年七月,青州和雍州发生虸蚄虫害,庄稼受损。
公元491年八月,徐州、东徐州、兖州、济州、平州、豫州、光州七州,以及平原、枋头、广阿、临济四镇,都发生了蝗灾,庄稼受损严重。
公元七年四月,相州和豫州闹蝗灾,庄稼颗粒无收。
公元八年三月,冀州、州(原文如此,应为“州”字重复,此处暂保留原文)、相州三地又遭蝗灾,庄稼受损严重。四月,济州、光州、幽州、肆州、雍州、齐州、平州七州都出现了蝗灾。六月乙巳日,相州、齐州、光州、青州四州遭受虸蚄(一种蝗虫)的侵害,庄稼损失惨重。
公元十六年十月癸巳日,枹罕镇也发生了蝗灾,庄稼歉收。公元景明元年五月,青州、齐州、徐州、兖州、光州、南青州六州遭遇虸蚄虫害,庄稼损失严重。
四年三月壬午日,河州爆发大规模螟虫灾害,小麦颗粒无收。五月,光州又遭受虸蚄虫害。六月,河州蝗灾严重。七月,东莱郡也遭受虸蚄虫害。正始元年六月,夏州和司州发生蝗灾,庄稼受损。
四年四月,青州的步屈虫(一种害虫)危害枣树的花朵。八月,泾州出现黄鼠、蝗虫、班虫(一种害虫)三灾,河州则遭受虸蚄虫和班虫的侵害,凉州、司州恒农郡也同时遭受蝗灾,灾情严重。永平元年六月己巳日,凉州发生蝗灾,庄稼歉收。
五年五月,青州步屈虫再次危害枣花。七月,京师出现虸蚄,各地也发生蝗灾。八月,青州、齐州、光州三州遭受虸蚄虫害,大约三分之二的庄稼被吃掉。熙平元年六月,青州、齐州、光州、南青州四州遭遇虸蚄虫害。
天安元年六月,兖州出现黑蚁和赤蚁大战的奇观,战场长六十步,宽四寸,赤蚁最终战败,尸横遍野。黑蚁占据北方,赤蚁占据南方。十一月,兖州刺史毕众敬派使者向朝廷投降,朝廷任命镇南大将军尉元接收,大败贼将周凯等人。
太和十年七月,并州治中张万寿上表奏报:建兴濩泽县农民贾日成在四月养蚕时,发现蚕丝织成了一张幕布,里面卷着一件东西,像绢带一样,长四尺,宽三寸,薄如蝉翼,上面还有两个黄色的茧,形状像脚印。
正始二年三月,徐州发生蚕蛾伤人事件,一百一十多人受伤,二十二人死亡。
最后一段是关于毛虫灾害的解释:“毛虫之孽,谓变常而为异也。” 意思是说,毛虫成灾,是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话说朱元璋当皇帝那会儿,河南有个大老虎,在河边一躺就是三个月才走。第二年,蚂蚁和鹿都跑到黄河北边去了。再一年,河水竟然红得像血一样,这都是卫辰要灭亡的预兆啊!后来朱元璋把卫辰一族都杀了,扔进河里,那地方就空了。
孝静元象元年正月,城里跑进一只狼,跑到硖石那儿,被人抓住了。(疑似曹姓之人抓获)
武定五年十二月,北城铜爵台上抓到了一只豹子。
高祖太和元年五月辛亥,有狐妖出来剪人头发,那会儿文皇帝的母亲明太后当政,这可是她当政期间很多事情都不对劲的征兆啊!
肃宗熙平二年,从春天开始,京城里就出现狐妖剪人头发的事儿,大家都很害怕。六月壬辰,灵太后把那些被剪头发的人叫来,让崇训卫尉刘腾在千秋门外用鞭子抽他们,这跟太和年间的事儿一模一样。
书上说,《瑞图》里写着:要是地方官员对百姓太狠,老百姓怨声载道,那就会出现白老鼠。
太宗永兴三年二月,京城有个老百姓叫赵温,他家抓到一只白老鼠,就献上去了。
那年春天,北苑也抓到一只白老鼠,没多久就死了。解剖一看,肚子里还有三个小老鼠,全都是白的。
四年三月,皇帝去西宫,又抓到一只白老鼠。
八月,皇宫里一个叫张安的抓到一只白老鼠。
神瑞二年五月,皇帝在榼仑山打猎,抓到一只白老鼠;平城也抓到三只。六月,平城又抓到两只。
八月,豫章王夔也抓到一只白老鼠。
泰常元年十一月,京城有人抓到一只白老鼠(或白鼠虫)献上去了。
二年六月,中山抓到两只白老鼠。
三年三月,京城抓到一只白老鼠。
十一月,京城又抓到一只白老鼠。
世祖始光三年八月,相州魏郡抓到一只白老鼠。
太延元年八月,雁门献上了一只白老鼠。
高祖太和二十三年八月,京城抓到一只白老鼠。
世宗景明四年五月,京城抓到一只白老鼠。
正始元年六月,京城抓到一只白老鼠。
肃宗熙平元年四月,肆州送来一只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