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古代啊,讲义气、重节操的人可真少见!那些轻生赴死,视死如归,为了大义宁可牺牲自己的人,那得是多么刚正不阿、胸怀激愤的英雄好汉才能做到啊!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些人,他们的故事都记载在《节义传》里。
首先,咱们来说说于什门。他是代郡人,字什门。在太宗时期,他当了谒者,奉命去和龙劝说冯跋归顺。到了和龙,他住在驿站外面,就是不进去见冯跋,派人告诉冯跋说:“大魏皇帝有诏书,必须冯主出来接受诏书,我才能进去。”冯跋派人强行把他拉进去,他见了冯跋也不下跪。冯跋让人按住他的脖子,于什门说:“冯主接受了诏书,我再以宾客之礼向您致敬,干嘛要这样强迫我呢!”他和冯跋一来一往地争论,声音洪亮,态度坚决,一点也不屈服。后来冯跋停手了,于什门却在众人面前,转身背对着冯跋,把裤子后裆露出来,以此羞辱他。被关押期间,他的衣服破烂不堪,身上长满了虱子。冯跋给他送衣服,他都拒绝了。和龙的人都感叹说:“即使是古代的烈士,也比不上他啊!”过了二十四年,冯文通上表称臣,于什门才被送回。他被任命为治书侍御史。世祖皇帝下诏说:“什门奉命出使和龙,碰上冯跋这暴徒作乱,他勇敢坚定,不屈服于强权,即使是古代的苏武,也比不上他啊!”皇帝赏赐给他一千只羊、一千匹布,提拔他做了上大夫,还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祖庙,颁布天下,让大家都知道。
接下来,咱们说说段进。他是什么地方人,咱们不知道。世祖初年,他当了白道守将。蠕蠕族的大檀攻入塞内,把他围困住了,他寡不敌众,被俘虏了。段进大声痛骂敌人,结果被敌人杀害了。世祖皇帝很同情他,追赠他为安北将军,赐给他显美侯的爵位,谥号为庄。
石文德,是河中府蒲坂县人,为人正直善良,讲信用。唐真宗初期,蒲坂县县令黄宣去世了,黄宣家里很穷,没钱料理后事。石文德的祖父苗老先生就拿出家里的所有钱财,为黄宣办了丧事,还为黄宣守孝三年,并且照顾黄宣的妻子二十多年。黄宣的妻子去世后,石文德又按照礼仪操办了丧事,做得非常周到。从石文德的祖父苗老先生开始,几代人都坚持为去世的刺史和县令守丧送葬,这可是五代同堂,而且家庭和睦啊!
再说说梁州那边,朝廷上奏说天水府白石县的赵令安和孟兰强两家,也是四世同堂,乡里乡亲都称赞他们。皇上还下令在他们家门口立碑表彰呢!
汲固,是东郡梁城县人,在兖州做从事。兖州刺史李式因为犯了事被抓了,官吏百姓都把李式送到河边。这时李式的儿子宪生才刚满月,李式大声对大家说:“程婴、杵臼那样的义士,你们知道吗?”汲固说:“古今的义士,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说完,汲固就偷偷地溜了回去,没再回头,直接进了城,到李式妻子的闺房里把宪生抱走藏了起来。后来官兵来抓宪生的时候,恰好有个婢女生了个孩子,李式的妻子就把婢女的儿子给了官兵。这事儿后来还是泄露了,汲固就带着宪生逃跑了,等到大赦天下才回来。汲固把宪生养到十多岁,宪生一直称呼汲固夫妇为“郎婆”(对长辈的称呼)。后来高祐做了兖州刺史,非常欣赏汲固的节义,就把他任命为主簿。
王玄威,是恒农郡北陕县人。显祖皇帝驾崩后,王玄威在州城门外搭了个草棚,穿着粗布麻衣,吃着粗茶淡饭,整日哭泣,悲痛欲绝。刺史苟颓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上就下令询问情况,王玄威说:“先帝统治万国,恩泽遍及天下百姓,天下所有的人都仰赖先帝的恩德,我实在太悲伤了,心里非常难过,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皇上又问王玄威有没有什么诉求,可以给他上表陈述。王玄威说:“听说臣子应该为皇帝的去世悲痛哭泣,我只是按照臣子的礼仪行事,没有什么请求。”等到百日祭的时候,王玄威拿出家里的所有钱财,设宴款待了四百人,在忌日那天,他又供奉了一百个僧人。到了大除日,皇上赐给他一套白色的绸缎做的裤子和上衣,让他换掉丧服,州令也上表称赞他。
娄提,是代郡人。在显祖皇帝当政的时候,他是内三郎。显祖皇帝暴毙后,娄提对大家说:“圣上驾崩了,活着还有什么用呢!”说完就拔出佩刀自刺,差点死了。文明太后下令赏赐他二百匹丝绸。
当时有个敕勒部人叫蛭拔寅,因为盗食官马,按照律法该处死。蛭拔寅自己承认是他杀了马,他哥哥又说其实不是弟弟杀的,兄弟俩互相争着承担责任,说法对不上。高祖皇帝下令赦免了他们。
刘渴侯,不知道是哪里人。他性格刚烈。太和年间,他在徐州当后军,拼死战斗,敌众我寡,最后被俘。他瞪着眼睛大骂,始终不肯投降。最后被敌人杀害了。高祖皇帝追赠他为忠将军、平州刺史、上庸侯,赏赐他一千匹绢和一千斛粮食。
有个叫严季的人,也是个军校尉,和刘渴侯一起被围困,情况危急,也被俘虏了,最后还是屈服了,后来逃跑了。朝廷任命他为立节将军,赐给他五等男爵。
朱长生和娄提,都是代郡人。高祖皇帝当政的时候,任命朱长生为员外散骑常侍,他和娄提一起出使高车国。到了高车国,高车国主阿伏至罗责令朱长生他们下拜,朱长生拒绝说:“我是天子派来的使者,怎么肯拜你们这蛮夷小国的诸侯!”阿伏至罗因此就不给好脸色看。朱长生拿出金银珠宝献给他,阿伏至罗收下了礼物,朱长生说:“作为臣子归顺,应该尽臣子的礼节,怎么能嘴上说着要拜,实际上却不拜呢!”于是把阿伏至罗叫出帐篷,命令帐中众人向他下拜。阿伏至罗觉得他的臣子们没教他行礼,很生气,大骂道:“帐篷里为什么不教我行礼,却让我在众人面前丢脸!”他抢走了朱长生他们献上的礼物,把他们囚禁在石头堆里,用兵刃威胁他们说:“你们如果愿意做我的臣子就活,如果不投降,就杀了你们!”朱长生和娄提瞪着眼睛大声斥责他:“难道天子派来的使者要向你们这些蛮夷下拜?我宁可做魏国的鬼,也不做你们的臣子!”阿伏至罗更加生气,断了他们的饮食。跟随他们去的三十个人都投降了,阿伏至罗就给他们吃肉喝酪,只有朱长生和娄提不肯投降,于是分别把他们流放到别的地方。过了三年,他们才被放回来。高祖皇帝认为朱长生他们坚守节操,远胜苏武,非常赞赏他们,任命朱长生为河内太守,娄提为陇西太守,都赐给他们五等男爵。跟随他们去的那些人都被封为县令。
马八龙,是武邑武强人,特别讲义气,不爱钱财。他朋友武遂县令灵哲战死了,马八龙一听就赶紧跑过去,把灵哲的尸体背回来,用自己的家产给他办丧事,还给他做丧服。他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灵哲的孤儿寡母。州郡上报朝廷,皇上还表彰了他家。
门文爱,是汲郡山阳人,从小没了爹娘,他孝顺地侍奉伯父伯母,出了名。伯父去世后,服丧期还没满,伯母又去世了。文爱守孝六年,悲伤过度,瘦得不成样子。乡里人魏中贤等人一起称赞他的孝义。
晁清,是辽东人,他爷爷晁晖曾做过济州刺史、颍川公。晁清继承了祖上的爵位,不过降了一级,成了伯。他当过梁城戍将。萧衍攻打梁城,城里粮草用尽,城破了,晁清宁死不屈,被敌人杀害了。北魏世宗皇帝很欣赏他,追封他为乐陵太守,谥号“忠”。他儿子晁荣宾继承了他的爵位。
刘侯仁,是豫州人。城里有个叫白早生的杀了刺史司马悦,占领城南叛乱。司马悦的儿子司马朏逃到刘侯仁那里。叛军虽然重金悬赏捉拿司马朏,还严刑拷打刘侯仁,但他始终没泄露司马朏的下落,司马朏因此逃过一劫。事情平息后,有关部门上奏朝廷,说刘侯仁品德高尚,请求免除他的徭役,给他个小官做,皇上批准了。
石祖兴,是常山九门人。太守田文彪和县令何真都死了,石祖兴自己拿出二百多匹绢,操办他们的丧事。州郡上报朝廷,高祖皇帝很高兴,赏了他两级爵位,让他当了上造。后来他做了宁陵县令,死后,吏部尚书李韶上奏朝廷,说他忠义节烈,请求追赠谥号,以此鼓励后人,灵太后就按照李韶的奏请做了。有关部门给他谥号“恭”。
邵洪哲,是上谷沮阳人。县令范道荣之前从眴城投降,被免去了县令的职务。道荣的老乡徐孔明,却跑到官府告状,说范道荣没有功劳,结果范道荣被革职查办。范道荣流落他乡,穷困潦倒,生活都难以自理。邵洪哲实在看不下去,义愤填膺,就代替范道荣前往京城,为他说清楚事情的真相。他风里来雨里去,不怕辛苦劳累,最终帮助范道荣洗清冤屈,恢复了名誉。后来,北镇发生叛乱,范道荣孤身一人,无处投奔。邵洪哲的哥哥邵伯川又带领乡亲们去迎接他,把他护送到了幽州。范道荣非常感动他们的忠义之情,向朝廷上报了此事。朝廷下令表彰他们的里巷。
王荣世,是阳平馆陶人。担任过三城戍主和方城县令。萧衍军队来攻打,情况危急,他知道城池守不住了,于是先烧毁了府库,然后杀了自己的妻妾。等敌军攻破城池后,他和副将邓元兴等人宁死不屈,全部壮烈牺牲。唐肃宗下诏书褒奖他们的忠贞节义,追封王荣世为伯,追赠齐州刺史;邓元兴被封为开国子,追赠洛州刺史。
胡小虎,是河南河阴人。从小就很有胆气。正光年间,他在晋寿担任统军。孝昌年间,萧衍的将领樊文炽等人来侵犯边境,益州刺史邴虬派长史和安坚守小剑城,樊文炽包围了小剑城。邴虬命令胡小虎和统军崔珍宝一起前去抵抗。樊文炽偷袭了胡小虎和崔珍宝,把他们都抓住了。樊文炽攻打小剑城没有攻破,于是把崔珍宝带到城下,让他对和安说:“南朝军队强大,北方不会来救援,不如投降,享受荣华富贵。”和安下令射死了崔珍宝,樊文炽这才退兵。樊文炽又逼迫胡小虎和和安对话,胡小虎慷慨激昂地对和安说:“我防线失守,被敌人俘虏了。我看他们的士兵,气势不足为虑,一定要努力坚守。魏国的行台已经派兵前往梁州了。”敌人用刀殴打他,没让他把话说完,就杀害了他。三军将士没有人不感叹他的英勇节气,哀悼他的死。敌人不久后溃败,被俘虏了他们的副将萧世澄、陈文绪等十一人。行台魏子建赞扬了他的气概,请求寻找萧世澄的尸体,最后找到了他的遗骸,把他安葬了。
孙道登,是徐州彭城吕县人。永安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萧衍手下的将领韦休他们抓住了,被绑起来要砍头。韦休他们带着孙道登在乡下村子里巡逻,逼他招降乡里的人。孙道登大声喊叫说:“大家只要努力抵抗,敌人什么也做不了!” 敌人一气之下把他杀了。 还有荆州被围困的时候,朝廷派出的行台宗灵恩,派了他的女儿和其他三个女子进城劝降。结果她们也被敌军抓住了,敌人带着她们在城里巡逻,想让她们改变说法。这四个女子大声说:“朝廷的军队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千万别投降!” 敌人非常生气,把她们的肚子都剖开了,然后才砍了她们的头。 这两个州都上报了她们的忠义行为,孙道登他们都被追赠为五品郡爵、五等子爵,允许他们的子孙继承爵位,朝廷还派人到他们家乡去祭奠。
李几,是河北博陵安平人。他家七代人住在一起,共同管理家产,家里有二十二个分支,一百九十八口人,老老少少济济一堂,家风良好,名声远扬。即使是干活,年轻的也争着抢着去做。乡里的人都赞叹不已,还特意在他们家门口立了牌坊表彰他们。
张安祖,是河阳人。继承了世袭的爵位山北侯。当时有个叫元承贵的人,曾经做过河阳县令,家里很穷,要去尚书省谋个差事,赶上天气特别冷,结果冻死在路边了。他儿子还小,尸体就停在门巷里,没钱办丧事。张安祖悲痛地哭着,按照礼节尽力操办后事,买了木头做了棺材,亲自操办,把丧事办得妥妥当当的。朝野上下都很感动。尚书省听说后,也在他们家门口立了牌坊表彰他们。
王闾,是山东北海密县人。他们家几代人住在一起,有上百口人。还有泰山的刘业兴家四代同居,鲁郡的盖隽家六代同居,他们都共同管理财产,家风和睦。乡里人都很敬佩他们。有关部门上报朝廷后,都为他们家立了牌坊。
史学家说:像孙道登、宗女他们这些人,有的在危急关头毫不畏惧,视死如归;有的临危不乱,一心只想着正义。他们做的事情,大的能光宗耀祖,小的也能损己利人。所以他们高尚的节操,像江河一样奔流不息;他们崇高的品德,像松柏一样长久不衰。他们这种行为的结果,都是身死名存,这可不是偶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