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孝文帝老皇帝有七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废太子恂是林皇后生的;宣武帝和广平王怀是文昭皇后生的;京兆王愉是袁贵人生的;清河王怿和汝南王悦是罗夫人生的;还有一个儿子叫恌,是郑充华生的,可惜没来得及封王就夭折了。
咱们先说说这位废太子恂,字元道。他刚出生,他娘就去世了,幸好文明太后把他抚养长大,一直带在身边。四岁那年,太皇太后亲自给他取名“恂”,字“元道”,还特地大赦天下庆祝一番,可见这孩子有多受宠。太和十七年七月,老皇帝立恂为太子。等他成年行冠礼的时候,高祖皇帝亲自在光极东堂接见他,还给他上了一课,教导他说:“冠礼啊,是几百年来的规矩,是为了端正仪容、协调神情、言语温和。仪容端正、神情协调、言语温和,才能治理好君臣关系、父子关系、长幼关系。记住,见到母亲要行跪拜礼,对待兄弟要尊敬有加,你要以成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你的字叫‘元道’,这可不是随便取的,你要好好想想这名字的含义,努力做到我说的这些。”后来,又把他的字改成了“宣道”。
皇帝迁都洛阳后,下令让恂去代郡(今山西大同一带)。从出行到住宿,所有礼仪规矩都是高祖皇帝亲自定下来的。恂临行前向皇帝辞行,高祖皇帝说:“其实你不用去代郡,只是因为太师(指皇后的父亲)死在恒州,朕身为皇帝,不便轻率前往奔丧,所以想让你去祭奠你的外祖父,顺便也去拜祭你母亲的坟墓,尽尽孝心。到了那里,等太师的丧事办完之后,再去拜祭皇陵。拜祭完皇陵,再去看看你族祖南安王,问候一下。在路上,要多读读书,增长学识。”此后,每年皇帝外出巡幸,恂都留守京城,负责祭祀活动。
这小子杨恂,不好好读书,长得又胖又壮,特别怕洛阳那边的热天,整天想着往北方跑玩儿。高祖身边的官员高道悦,好几次苦口婆心地劝他,结果杨恂心里很不爽。后来高祖去嵩山游玩,杨恂留在洛阳守城,就在西掖门里头跟自己手下的人密谋,想调集轻骑兵,跑到代州去,然后在宫里把高道悦给杀了。幸好当时领军元俨把城门守得严严实实的,才没让事情闹大。第二天,尚书陆琇赶紧把这事儿报告给了高祖,高祖一听吓坏了,表面上装作没事儿,但还是赶紧从汴州回来了。
高祖把杨恂的各种罪行都列出来,然后亲自带着咸阳王元禧等人,狠狠地打了杨恂一顿。还让元禧他们轮流打,打了上百下,最后才把他拖出去,好几天都起不来。然后把他关在城西的一个小院子里。高祖在清徽堂召集大臣们商议,打算废掉他的太子身份。司空穆亮、太子太傅穆亮,还有尚书仆射李冲,都跪下求情。高祖说:“你们求情是为私情,我考虑的是国家大事。古人说得好,‘大义灭亲’。这小子杨恂想违抗父命,自立为王,这天下哪有没爹的国家?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盘,真是身与心俱坏啊!今天要是不除掉他这小子,将来国家就要出大乱子,万一我死了,说不定还会重演永嘉之乱的悲剧!”于是,高祖废掉了杨恂的太子身份,把他贬到河阳,派兵看守,只给他够吃够穿的,免得饿死冻死。
杨恂被贬后,有点后悔了,开始看佛经,信佛念佛。高祖去代州,然后又去了长安。中尉李彪偷偷地给高祖写信,说杨恂又跟手下的人密谋造反。高祖在长安,就派中书侍郎邢峦和咸阳王元禧带着酒肉到河阳,赐死了杨恂,那年他才十五岁。 草草地用粗木棺材把他埋在了河阳城里。过了二十二年冬天,御史台的令史龙文观犯了法,要被处死,他向廷尉告发说,杨恂被抓之前,曾写过自白书,但中尉李彪和侍御史贾尚寝却隐瞒不报。贾尚寝因此被关进了廷尉监狱。李彪当时被免职回家了,高祖在邺城,尚书上奏要抓李彪回洛阳,结果正好赶上大赦,这事儿就没再追究了。贾尚寝出狱后,暴病死了。
一开始啊,高祖打算给儿子恂娶司徒冯诞的大女儿,但是因为女儿年纪还小,就先等等。 先给恂娶了彭城刘长文和荥阳郑懿的女儿做左右侍女,那时候恂也就十三四岁。高祖有一次在泛舟天渊池,跟郭祚、崔光、宋弁说:“人活着啊,就得让自己痛快些,不能整天只读书。我想让恂早上出来学习经史子集,吃完饭再回宫里,下午再出来,晚上就收工。你们觉得怎么样?”崔光说:“孔子说过‘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传》里也说‘昼以访事,夜以安身’。太子年纪还小,学习的时间也不应该正午的时候,放下书回宫,也不是养护他柔弱身体、延长寿命的好办法。”高祖觉得崔光说得对,就没让恂白天回宫。恂后来没有儿子。
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被封王。 他被任命为都督、徐州刺史,还让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任长史,州里的大小事情,都交给卢阳乌处理。世宗刚即位的时候,愉被任命为护军将军。世宗很疼爱他的弟弟们,愉他们经常出入宫廷,早晚都陪在世宗身边,就像一家人似的。世宗每天都在华林园射箭玩耍,穿着便服,骑马出行,兄弟们都随意出入,毫无拘束。后来,愉被升迁为中书监。
世宗要纳顺皇后的妹妹为妃,但是却没怎么表示重视。 愉在徐州的时候,纳了一个妾,姓李,本姓杨,是东郡人,有一天晚上听到她唱歌,非常喜欢,于是就宠幸了她。 愉从徐州回到京城后,想让李氏地位提高,就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做李氏的养父,按照正规的礼仪迎娶了她,李氏生下了儿子宝月。 顺皇后把李氏叫进宫,狠狠地教训了她一顿,强迫她出家当尼姑,把孩子交给妃子抚养。一年多以后,顺皇后的父亲于劲,因为皇后一直没有生孩子,就上表劝世宗宠幸广嫔。 于是,世宗就把李氏还给了愉,愉对李氏的爱更加深厚了。
我这个人挺喜欢写文章,也写了不少诗赋。经常邀请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这些有才华的朋友一起吃吃喝喝,庆祝一下。我还请来了严怀真等几十位各地的儒学学者,热情款待他们。我收到的粮食和布帛,大部分都分给了别人。我还特别信奉佛教和道教,所以经常入不敷出。我和弟弟广平王关系不太好,总是互相攀比,追求奢华的生活,行为放纵,不守法度。后来,世宗皇帝把我叫进宫里审问,狠狠地打了五十大板,然后把我贬到冀州当刺史。
一开始,我一心想在朝廷里做官,侍奉皇帝,但后来发现自己不如两个弟弟有权势,心里很委屈,脸上也表现出来了。再加上我的小妾经常受欺负,家里家外都不顺心。我在冀州的时候,就策划了叛乱,杀了长史羊灵引和司马李遵,还谎称得到了清河王的密信,说高肇要谋杀皇帝。然后,我在信都城南祭天,宣布自己当了皇帝,改元建平,立李氏为皇后,还大赦天下。世宗皇帝派尚书李平带兵来讨伐我。我出城迎战,接连打败仗,最后只能龟缩在城里防守。
我知道大势已去,就带着皇后李氏和四个儿子,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追兵很快就追上来了,把我抓了起来,押解到京城。皇帝下旨,要好好教育我的家人。我每到一个驿站休息,都紧紧拉着皇后的手,表达我的感情。即使被关押起来,我也吃喝自如,一点也不害怕。到了野王,我对身边的人说:“虽然皇帝仁慈,不忍心杀我,但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呢?”说完,我悲痛地哭了起来,然后就死了,那年我才二十一岁。也有人说是高肇派人杀了我。我被草草下葬,孩子们后来都被赦免了。后来,灵太后下令,让我四个儿子都登记入册,还追封我为临洮王,由我的儿子宝月继承王位。宝月后来重新安葬了父母,并为父母守孝三年。
我的弟弟宝炬,为人轻浮,行为放荡,沉迷酒色。孝庄皇帝时期,他被封为南阳王。后来跟着出帝去了关西。宇文黑獭害死了出帝,宝炬就自立为帝,称王称霸。
清河王怿,字宣仁。从小就聪明伶俐,长得也漂亮,高祖皇帝特别喜欢他。彭城王勰对他非常器重,还说:“这孩子风度翩翩,气质高雅,内涵丰富,如果上天保佑他长寿,将来成就一定不亚于《诗经·二南》所歌颂的贤人。”他博览经史,通晓各种学问,很有文才,善于辩论,为人宽厚仁慈,喜怒不形于色。太和二十一年被封王。世宗皇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侍中,后来又升迁为尚书仆射。
怿很有才能,擅长处理政务,办事果断,处理各种事务都非常出色,名声很好。司空高肇仗着是皇帝的舅舅,权势很大,想铲除朝中忠良,多次诬陷怿和愉等人。愉忍无可忍,最终起兵造反,攻打冀州。高肇又借愉造反的机会,陷害杀了彭城王勰。怿害怕自己也难逃厄运。高肇还擅自释放囚犯,以收买人心,拉拢势力。有一次,怿陪世宗皇帝喝酒,酒过三巡,怿就对高肇说:“天子兄弟,能有几个,而他们的争斗却从未停止。过去王莽头发都秃了,还靠着渭阳的势力,最终篡夺了汉室江山,你现在这样张扬跋扈,恐怕也会最终酿成大乱。”
他又对世宗皇帝说:“我听说,只有才能和名声,是不能假借给别人的。所以,季氏在鲁国骄奢淫逸,孔子都对其严厉批评;仲叔段在齐国专权跋扈,左丘明也将其作为深刻的教训。应该明白天高地厚,君臣有别,应该防微杜渐,不要僭越。至于减免刑罚释放囚犯,这是人君才能做的事,现在却由司徒来做,这哪里是臣子的本分?况且陛下您励精图治,解决狱讼,那么就会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怎么能让明君的权力落到奸臣手里呢?造成国家动乱的根源,就在于此啊!”世宗皇帝笑了笑,没说什么。
肃宗刚即位的时候,李怿被提升为太尉,侍中的职位也保留着。皇上还让他负责处理门下省的事务,并且还让他负责经义的注释工作。那时候有个叫惠怜的和尚,自称会念咒语,用咒过水给人喝就能治病。每天找他看病的人,成千上万。灵太后还下令给他提供衣食,对他特别优待,让他在城西的南边给百姓治病。李怿就上奏章劝谏说:“我听说法律里对迷惑大众的行为处罚很严厉,礼仪制度里也严禁妖魔鬼怪之类的行为,这些都是为了彰显正气,防止奸邪之徒作乱。以前汉朝末年,有个叫张角的,也是用这种妖术迷惑当时的人。他做的那些事,跟现在这个和尚一模一样,结果煽动百姓造反,引发了黄巾之乱,天下老百姓遭殃了几十年,这都是张角造成的啊!以前新垣平因为奸诈没能登上明堂,五利侥最终也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灵太后因为李怿是肃宗的懿叔(皇叔),而且德行高尚,早就名闻天下,所以把朝政都交给他处理,办事风格跟周朝的霍光差不多。李怿尽心竭力地辅佐皇帝,把天下大事都扛在肩上。当时领军将军元叉是灵太后的妹夫,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骄横跋扈。李怿依法处置他,总是压制他,所以元叉对他怀恨在心。元叉的同伙,一个叫宋维希的通直郎,按照元叉的意思,诬告李怿谋反,把李怿的家给围了起来。他们审问李怿的家人和朝中大臣,大臣们都为他作证,最后李怿才得以洗清冤屈。李怿因为忠于职守反而遭到诽谤,于是他就召集以前那些忠贞正直的官员,编写了《显忠录》二十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正光元年七月,元叉和刘腾逼迫肃宗在显阳殿,把灵太后关在后宫,把李怿囚禁在门下省。他们捏造李怿的罪名,最后杀害了他,李怿当时才三十四岁。朝野上下,不管认识李怿的还是不认识的,都悲痛欲绝,震惊不已。就连在京城的夷人,还有刚回京的夷人,听说李怿死了,哭得死去活来的,有好几百人。
广平王怀,还有其他魏国的诸王,都被召集到华林别馆,禁止他们出入,让四门博士董徵教他们经史子集。等到世宗皇帝死了,他们才被放回家。
汝南王元悦,特别喜欢读佛经和看史书,性格古怪,行为难以捉摸。他的妻子闾氏,是东海公的女儿,生了个儿子,元悦却对他们不闻不问。有个叫崔延夏的,用一些旁门左道跟元悦交往,一起服用炼丹之类的仙药。他们经常轻率地出去采药,住在城外穷人的家里。于是元悦就戒了酒肉米饭,只吃麦饭。他还断绝了夫妻生活,反而喜欢上了男色,轻视、厌恶妃子和妾室,甚至拳打脚踢,把她们当作婢女使唤。元悦每次出门,妃子就住在另外的住所。灵太后听说后下令调查,把元悦的妃子叫来问话。妃子因为被打,卧床不起,伤还没好。太后因为元悦打老婆的事,就下令禁止这种行为,规定所有亲王和三蕃的正妃,如果生病超过一百天,都要上报朝廷。如果谁还敢打老婆,就削去爵位。
后来清河王元怿被元叉害死,元悦一点仇恨都没有,反而用好酒去讨好元叉,尽力巴结他。元叉非常高兴,任命元悦为侍中、太尉。元悦上任那天,居然向元怿的儿子元亶索要他父亲的珍贵物品,还不停地挑剔,不满意。然后就叫来元亶,狠狠地打了元亶一百鞭。元亶的父亲还没下葬,身体虚弱,元悦又如此暴打他,差点要了他的命。然而,元悦转眼又喊他“阿儿”,亲自安慰抚摸他。元悦还在州府门口设置了巨大的碾米石磨,小偷小摸只要被抓到,就砍掉手。当时的人都很害怕他反复无常,觉得他能做些奇奇怪怪的事,小偷小摸都暂时老实了。
等到尔朱荣起兵攻打洛阳,元悦还想着去当说客呢。没多久,就听说尔朱荣在河阴大肆屠杀,于是赶紧南逃投奔了萧衍。萧衍自立为魏王,改元兴年。萧衍派将军王辩送元悦到边境,想借此机会侵犯北魏。
等到齐献武王消灭了尔朱荣,觉得元悦是高祖的儿子,应该继承大业,就派人暗示他。元悦到了之后,还是那么疯疯癫癫,一会儿就犯错,根本扶持不住,只好作罢。北魏孝武帝初年,元悦被任命为大司马。后来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