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俊,字剽显,是河南洛阳人。他家祖上很厉害,他爷爷綦辰做过并州刺史。綦俊在庄帝时期当官,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沧州刺史,当地官员百姓都很敬畏他,也很喜欢他。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太仆卿。
尔朱世隆等人被杀后,齐献武王到了洛阳,驻扎在邙山。皇帝召集文武百官,甚至包括平民百姓,对大家说:“尔朱荣太残暴了,违背天道,我起兵于信都,已经消灭了那些罪人。现在我打算拥戴贤明的人,让魏朝兴盛起来,谁能担当起社稷重任,符合天意民心呢?”皇帝反复强调,但没有人敢回应。綦俊这时站起身,说:“做君主,一定要有深谋远虑,要明智仁慈。广陵王在乱世中,没有说过一句过分的话,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来看,虽然他被尔朱荣扶持上位,但他才是当今的圣明君主啊!”齐献武王很高兴,同意了綦俊的意见。这时,黄门侍郎崔悛脸色一变,冲着綦俊说:“广陵王当皇帝,不能继承和宣扬魏朝的纲纪,也不能恩泽天下,这样的人怎么能算圣明呢!要说他圣明,那得等到他做了大王再说!”当时高乾邕、魏兰根等人也坚持崔悛的意见,于是就立了出帝。后来出帝失德,齐献武王想起綦俊的话,一直很后悔。
不久,綦俊被任命为御史中尉。在路上,他遇到了仆射贾显度。贾显度仗着自己功劳大,身份高,故意让自己的车马队伍压着綦俊的队伍走,綦俊很生气,脸上都表现出来了,后来他直接进宫向皇帝告状了。之后,綦俊又升官了,官至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綦俊这个人很会逢迎拍马,善于揣摩上意,跟斛斯椿、贺拔胜关系都很好。斛斯椿想陷害綦俊,出帝下令让綦俊去晋阳。齐献武王召集文武百官和綦俊一起商议,綦俊辩解了一番,最终还是退却了。綦俊这个人很狡诈。贺拔胜出镇荆州,路过綦俊那里,顺便去拜访綦俊的母亲。綦俊故意让贺拔胜看到破旧的毡子和被子,贺拔胜就送给了綦俊一些钱财。后来,綦俊又兼任吏部尚书,再次担任沧州刺史。被朝廷征召回来后,他兼任中尉,被封为章武县伯。之后,他又被任命为殷州刺史,最终在殷州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谥号文贞。
子洪寔,字臣正。当过尚书左右郎,还做过魏郡的邑中正。这人啊,特别爱喝酒,还喜欢女人,行为很不检点。最后就死在官位上了。
山伟,字仲才,是河南洛阳人。他家祖上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他爷爷叫强,长得特别帅,个子八尺五寸,骑马射箭都很厉害,能拉开五石的弓。当过奏事中散,有一次跟着显祖皇帝去方山打猎,结果有两只狐狸突然出现在皇帝面前,皇帝就下令他爷爷射杀,一百步之内,两只狐狸都被射中了!后来他爷爷官做到内行长。他爸爸叫稚之,做过营陵县令。山伟跟着他爸爸在县里,就拜县里人王惠为老师,学习各种典籍。他爸爸后来当了金明太守。
肃宗皇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元匡当御史中尉,让山伟兼任侍御史。山伟进御史台才五天,就碰上个机会弹劾别人了。山伟当时负责神武门,他妻子的叔叔是羽林队的队长,在宫殿门口打了值守的官员,山伟立刻就上奏弹劾了他叔叔。元匡觉得他做得对,很快就把这个奏章呈报上去了。后来山伟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然后升迁为员外郎、廷尉评。
那时候天下太平,想升官可不容易,那些轮换升迁的人,很多都轮不上。等到六镇和陇西两地发生叛乱,领军元叉想用代地那些寒门子弟去传达诏书,安抚叛军,结果求着要立功的州郡长官子孙有上百人。元叉想阻止这种乱象,就上奏说要设立一个立功队伍,让这些人按照自己的资历和出身来安排。从那以后,北方那些人都被安排了官职。山伟就写了一篇奏章,歌颂元叉的功德。元叉本来不认识山伟,就问侍中安丰王延明和黄门郎元顺,元顺他们就推荐了山伟。元叉就让仆射元钦把山伟引荐进来,让他兼任尚书二千石郎,后来改名为尚书郎。他还负责修撰《起居注》。后来仆射元顺负责选拔官员,就推荐山伟当谏议大夫。
尔朱荣那个坏家伙害死了好多朝臣,但伟这个人正直得很,所以躲过了一劫。后来庄帝登基了,又提拔伟当了给事黄门侍郎。
早些时候,伟跟仪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延孝、外兵郎李奂、三公郎王延业几个人一起出差,伟走在最后面。路上遇到个尼姑,她看着他们叹气说:“这些人啊,缘分都一样,要同一天死。”然后她对伟说:“你以后会离皇帝很近,能当个好官。”结果袁升他们四个,都在河阴被杀害了,尼姑的话真准。没多久,伟就升了著作郎。
前废帝当皇帝后,伟被任命为安东将军、秘书监,还继续做著作郎。当初尔朱兆攻入洛阳,官员们都逃散了,国史的典籍保管员高法显偷偷把史书埋了起来,所以才没丢。伟觉得自己立了功,就要求皇帝封赏他。他巴结尔朱世隆,最后被封为东阿县伯,而高法显只得到个男爵。后来伟又升了侍中。
孝静帝当政初期,伟被任命为卫大将军、中书令,还兼管起居注。后来又继续担任著作郎,最后死在任上。死后被追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号文贞公。
国史从邓渊、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之后,好多人都接连参与撰写和记录。綦俊和伟他们拍马屁,跟上党王天穆和尔朱世隆说,国史应该由我们这些人才来修撰,不应该交给别人。所以綦俊和伟他们就接手了国史的编纂工作。他们只是照着旧的写,根本没自己写什么新的东西。所以从崔鸿死后到伟去世,二十多年时间里,当时的很多事情都没记录下来,很多事情记都没记,后人写史书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依据。国史上的缺漏,都是伟造成的。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沉稳厚重,其实内心争强好胜。他和綦俊年轻时关系很好,后来因为名利,反倒成了水火不容的关系。他还跟宇文忠之那些人结党营私,当时很多正直的人都很害怕他。不过他很喜欢研究历史和文学,年纪越大越喜欢。他弟弟早逝,伟抚养弟媳和侄子,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感情非常好。他不贪财,死后,他的房子都被卖了来给他办丧事,他的妻子儿女都过得很艰难,很多朋友都为他感到惋惜。他的长子昂继承了他的爵位。
刘仁之,字山静,是河南洛阳人。他祖上的人,搬到洛阳来住了。他爹刘尔头,在《外戚传》里记载着呢。刘仁之从小就有操守和志向,粗略地读过一些史书,擅长真草书,写字写得挺好。御史中尉元昭看中了他,把他招为御史。
废帝当政的时候,他还兼任黄门侍郎,深得尔朱世隆的信任。等到孝武帝当政初期,他被任命为著作郎,又兼任中书令,但这职位根本不是他的能力范围,史书上也没记载他执笔写过什么东西。后来他又被外放,做了卫将军、西兖州刺史,在州里干得还算不错,当时挺有名气的。武定二年他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卫大将军、吏部尚书、青州刺史的官职,谥号敬。
刘仁之表面上装出一副长者风范,其实内心狡诈。接待宾客的时候,故意摆上破床烂席,粗茶淡饭,穿着破旧的衣服,装出一副清贫的样子,以此来压低宾客的身价。他很会巴结当权者,而且擅长玩弄权术。经常在人多的地方,故意打一个贪官,或者扶持一个穷人,以此夸耀自己,显示自己的高明,讽刺那些不懂事的人。那些见识浅薄的人都夸他好,说他公正能干,其实这都是夸大其词。他为人又特别残酷,在晋阳修建城墙的时候,刘仁之负责监督工程,因为一点小延误,他就把前殷州刺史裴瑗和并州刺史王绰一顿好打,齐献武王为此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他虽然喜欢文字,但对下属却非常苛刻,要是写公文格式不对,就鞭打;要是说话押韵不准,也要挨打,吏民都受不了他。然而,他又爱好文史,并且尊重有才能的人。他和斋帅冯元兴关系很好,冯元兴死后很多年了,刘仁之还经常去他家探望,而且每次都出手大方。当时的人都因此敬重他。
宇文忠之,也是河南洛阳人。他祖上是南匈奴单于的远亲,世代占据东部地区,后来迁居到代都。他爷爷宇文阿生,官至安南将军、巴西公。他父亲宇文侃,死的时候是治书侍御史。
綦俊这个人呢,挺喜欢研究历史和文学的,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当上了太学博士。天平年间,他升职当了中书侍郎。当时有个叫裴伯茂的,也在同一个部门工作,老是看不起他,还因为綦俊皮肤比较黑,就叫他“黑宇”。后来,朝廷让他参与修撰国史。元象年间,他又兼任了通直散骑常侍,还跟着郑伯猷去萧衍那里当使者。武定年间,他当上了安南将军和尚书右丞,继续修史。没过多久,因为一些事情就被免职了。
綦俊这个人啊,特别看重名利。当上中书郎后,好几年了,听说尚书省要选右丞,参加选拔的人都得考试射策,綦俊也去参加了考试。考上了右丞之后,高兴得不得了,那志得意满的样子,简直要上天了,还摆出一副骄傲的臭脸,懂行的人都在背后笑话他。结果后来丢了官职,心里憋屈得很,一病不起就死了。
他的墓地在君山。
史书上评价说:綦俊这个人,仕途上起起伏伏,官位和品行都不怎么稳定。仁之虽然内心有点奸诈,但人际关系处理得不错;而綦俊虽然在文史方面很有才能,但品德方面却没什么好名声。可见啊,做一个完美的人,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