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休之,字季豫,老家是河内温县,是晋宣帝弟弟谯王司马逊的后代。后来司马睿在江南称帝,司马逊的后代继续继承谯王的爵位。到了休之他爹司马恬这一辈,当上了镇北将军、青州和兖州刺史。
天兴五年,司马休之被任命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后来被桓玄逼得没办法,只好逃到慕容德那里去了。刘裕杀了桓玄后,休之回到建邺,刘裕又让他当荆州刺史。休之在江汉地区挺有民望的,刘裕就怀疑他另有图谋。而且,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想和休之的哥哥司马尚(司马尚曾继承谯王爵位)一起谋反刘裕。刘裕把休之抓起来,让他自己看着办。休之赶紧上表请求废掉司马文思,还给刘裕写信解释。后来,刘裕在神瑞年间抓了休之的儿子司马文宝和侄子司马文祖,把他们都杀了,然后带兵讨伐休之。休之上表向司马德宗陈述情况,并和德宗的镇北将军鲁宗之、鲁宗之的儿子竟陵太守鲁轨等人一起起兵反抗刘裕。
刘裕的军队打到江陵,休之抵挡不住,就和鲁轨一起逃到襄阳。刘裕又追过来攻打他们。这时,后秦太宗派长孙嵩驻扎在河东,准备支援休之。同时,后秦的征虏将军姚成王和冠军将军司马国璠也带兵来救,但没赶上就回去了。最后,休之带着儿子司马文思、鲁宗之等人逃到了后秦姚兴那里投奔。
刘裕灭了姚泓之后,休之、司马文思以及司马德宗的儿子河间王子道赐、辅国将军温楷、竟陵内史鲁轨、荆州治中韩延之、殷约、平西参军桓谧、桓璲,还有桓温的孙子桓道度、桓道子,勃海人刁雍,陈郡人袁式等等好几百人,都带着家眷投降了长孙嵩。一个月后,休之死在了长孙嵩的军营里。朝廷下诏说:“司马休之率领他的同党,万里归降,可惜壮志未酬,中年就去世了,朕非常惋惜。追赠他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的官职,谥号为始平声公。”
文思这小子跟淮南王国璠和池阳子道赐不对付,表面上却装得很亲热,还经常拉他们一起喝酒吃饭。国璠脾气直爽,喝醉了酒,就啥都说了,他跟温楷还有几个胡酋王珍、曹栗打算一起造反,还说京城里有不少豪强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干,大概有几十号人。文思把这事儿捅了出去,这些人全都被杀了。后来,文思被封为延尉卿,还被赐了个郁林公的爵位。他工作能力挺强,审理案件很公正,老百姓再也不敢隐瞒实情了。
刘义隆派裴方明去打杨难当,皇帝就让文思当了假节、征南大将军,还升了他的爵位,封他为谯王,让他统领洛阳、豫州的军队南下襄阳,去截断杨难当的退路。回来后,他又被派去怀朔镇当将军。兴安年间,文思死了。他儿子弥陀继承了他的爵位。本来要娶临泾公主,结果却因为想娶窦瑾的女儿,跟窦瑾一起被处死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司马楚之,字德秀,是晋宣帝弟弟太常馗的八世孙。他爹司马荣期是梁州和益州刺史,被手下杨承祖给杀了。楚之当时才十七岁,送完他爹的丧事回丹杨,正赶上刘裕大肆屠杀司马家族的人,他叔叔司马宣期和哥哥司马贞之都被杀了。楚之只好躲到寺庙里,然后渡过长江,从历阳一路西行,跑到义阳、竟陵的蛮族地区躲藏。后来,他从祖司马休之在荆州被刘裕打败,他又逃到汝颖一带。
司马楚之从小就很有本事,为人也很谦逊,很会跟人相处。他和司马顺明、司马道恭等人聚集了一批人马。刘裕称帝后,楚之想报仇,就带人占领了长社,跟着他的人一直有上万人。刘裕很害怕他,就派刺客沐谦去杀他。楚之对沐谦非常好,沐谦晚上装病,他知道楚之一定会来看他,就准备动手。楚之听说沐谦病了,果然亲自带着药去看他。沐谦被楚之的真诚打动了,就从席子底下拿出匕首,对楚之说:“将军您现在被刘裕忌恨,千万别轻举妄动,保住性命要紧!”楚之叹了口气说:“要是照你这么说,就算小心谨慎,也难免会有疏忽。”沐谦于是就决定效忠于他。司马楚之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戴,全靠他的真诚和信任。
话说唐太宗后期,山阳公奚斤在河南一带打仗,打得挺顺利。楚国派使者来请求投降。奚斤就上表给皇帝说:“江淮以北的百姓,听说咱们大唐军队南下,都高兴得不得了,巴不得归顺朝廷。只是被强盗逼着,没法自己来投降。我根据老百姓的意愿,请求带头为国家冲锋陷阵。现在大家都是老百姓打扮,没啥威信,号召不动大家。要是您能给我个将军的头衔,借着您的威名号召大家,那肯定都能跟着我。” 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给他了个“使持节、征南将军、荆州刺史”的官职,让他去招降。奚斤平定河南后,把楚国投降的人民分到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个郡,加强了豫州的实力。
唐高宗(世祖)刚当皇帝的时候,楚国的家属被安排住在邺城,后来又召他们进京。这时,南方几个将军上奏说刘义隆想来攻打咱们。皇帝就封楚国为“使持节、安南大将军”,还封他为琅邪王,让他驻扎在颍川抵御刘义隆。楚国的长史临邑子步还上表说:“楚国人渡过黄河后,老百姓都想着以前的好日子,纷纷响应,汝颍以南地区,听到消息都赶紧归顺,个个改头换面。这真是陛下顺应天意,爱民如子,圣德广被的结果啊!” 高宗皇帝听了非常高兴,还专门写信嘉奖他,赏赐给他前后部鼓吹乐队。
话说,当时我奉命南下打仗,一路沿着黄河西岸,驻守到潼关。后来,彦之他们败退了,咱们在长社打败了他们的偏师。接着,我又和冠军将军安颉一起攻打滑台,把滑台拿下了,还抓住了义隆的将领朱修之、李元德以及东郡太守申谟,俘虏了一万多人。我上奏皇帝说:“我奉命南征,肩负一方重任,可我才能有限,还没做出什么显著的功劳,所以每天都忧心忡忡,吃不下睡不着。我多次派人去荆州和扬州,到处宣传朝廷的盛世景象,大家都对圣上的恩德感激涕零,盼望着归顺朝廷。可是义隆兄弟俩看出来人心动摇了,就派我的仇家顺做司州刺史,统领淮北七郡,让他代替垣苗守卫悬瓠。自从巩县、洛阳、滑台战败以来,义隆因为丢脸,就狠狠地惩罚那些将领。彦之被降职了,和普通士兵一样;姚纵夫在寿春被杀,竺灵秀在彭城被杀;王休元装病,檀道济被赶走了。总之,他身边那些重要人物,都被他猜忌排挤。现在民怨沸腾,君臣猜忌,真是到了这个地步了!我听说,要彻底消灭敌人,一定要趁胜追击;要建立功勋,也要利用敌人内部矛盾的时候。恳请陛下您圣明英武,德泽遍及天下,您的威名所到之处,没有不臣服的,现在只有义隆还没归顺。现在天下大势已定,边远地区都仰慕您的恩德,理应彻底平定东南,统一全国,让太平盛世的风气吹遍江汉地区。”可是皇上觉得军队已经打了很久,很疲劳了,就没同意我的建议。后来,皇上让我以散骑常侍的身份回朝。
后来我又去凉州打仗,因为立了功,皇上赏赐给我一百户人家做奴仆。义隆派将领裴方明、胡崇之去攻打仇池。皇上让我担任假节,我和淮阳公皮豹子他们一起督促关中各路军队,从散关向西进军,打败了裴方明,俘虏了胡崇之。仇池平定后,我就回来了。
皇上命令军队讨伐蠕蠕,并下诏书让楚之、济阴公卢中山等人负责运输军需,支援前线大军。这时候,镇北将军封沓逃到了蠕蠕那边,他劝说蠕蠕攻击楚之等人,切断他们的粮草运输线。蠕蠕就派奸细潜入楚之的军队,偷偷地割掉了驴的耳朵就跑了。有人报告说驴耳朵丢了,众将领都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楚之说:“肯定是敌人的奸细割掉的,用来做暗号呢,敌人很快就要来了!”他立刻命令士兵砍伐柳树,修筑防御工事,再用水浇灌让柳树冻住,这样就快速建成了一座坚固的冰城,这时敌人果然来了。冰城又坚固又高,敌人根本攻不破,只好四散逃跑了。皇上听说后,非常赞赏楚之。
不久,楚之被任命为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官职跟王如故一样。他在边疆待了二十多年,以清廉节俭闻名。和平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高宗皇帝很惋惜他的去世,追赠他都督梁益秦宁四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贞王,并把他陪葬在金陵。
楚之的长子宝胤,和他一起入朝为官。被任命为中书博士、雁门太守,后来去世了。
楚之的儿子金龙,娶了河内公主,字荣则,从小就很有他父亲的风范。他一开始是中书学生,后来升任中散。显祖还在东宫的时候,就提拔他当太子侍讲。后来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被任命为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后来被征召到中央担任吏部尚书。太和八年去世,追赠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康王,还追赠绢一千匹。金龙先娶了太尉、陇西王源贺的女儿,生了三个儿子:延宗、纂、悦。后来又娶了沮渠氏,生了徽亮,这个沮渠氏是河西王沮渠牧犍的女儿,也是世祖皇帝的妹妹武威公主生的。因为她深受文明太后的宠爱,所以徽亮继承了爵位。按规定降为公爵,后来因为牵连到穆泰的案子而被剥夺爵位。
延宗在他父亲死后几年也去世了。
他的儿子裔,字承业。世宗时期,悦等人为裔理清了继承嫡系的问题,裔最终继承了祖上的爵位。官至后军将军,去世后被追赠征虏将军、洛州刺史的官职。
子藏,继承了家业。齐朝禅让后,按照惯例降了爵位。
他儿子纂,字茂宗,做过中书博士。后来又当过司州治中、别驾,以及河内县的中正。永平元年去世了,追赠镇远将军、南青州刺史,谥号肃。
他儿子澄,字元镜。是司州的秀才,做过司空功曹参军、给事中。死后追赠龙骧将军、夏州刺史。
澄的弟弟仲粲,在武定年间,当上了尚书左丞。
悦,字庆宗。从司空司马的职位上出来,先后担任立节将军、建兴太守,然后又升任宁朔将军、司州别驾。后来又升迁为太子左卫率,河北太守。
世宗初年,被任命为镇远将军、豫州刺史。当时有个汝南上蔡人叫董毛奴,带着五千钱,死在了路上。州县怀疑老百姓张堤抢了他的钱,又在张堤家里搜到了五千钱。张堤害怕拷打,自己承认杀了人。案子到了州里,悦仔细观察他的脸色和言语,觉得他说的不像是真的。于是把毛奴的哥哥灵之叫来,问他:“杀人抢钱,当时肯定很慌乱,应该会留下点什么东西吧,这个贼到底丢了什么?”灵之说:“只找到一个刀鞘。”悦拿过刀鞘看了看,说:“这不是一般街坊能做的。”于是他把州城里的刀匠都叫来,让他们看看。有个叫郭门的刀匠站出来说:“这个刀鞘是我做的,去年卖给了郭家村的董及祖。”悦把董及祖抓来审问,问他:“你为什么杀人抢钱,却把刀鞘丢了?”董及祖招供了,灵之又在董及祖身上找到了毛奴穿的黑色短袄,董及祖最终伏法。悦审理案件,很多都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破案方式,豫州的老百姓至今都称赞他。
司马悦和镇南将军元英一起攻打义阳,打赢了!皇上高兴坏了,把萧衍管辖的司州改名叫郢州,还把司马悦升官,让他当征虏将军,郢州刺史。萧衍不服气,派他的豫州刺史马仙琕、左军将军、永阳戍主陈可等人,带着一万兵马,在三关南边六十里,依山建了一座城,叫竹敦,还派辅国将军、济阴太守苏沛带两千精兵驻守。后来又在关南四十里麻阳旧栅的地方建了一座城,马仙琕带着轻骑兵在东西两边巡逻,控制局面。关南的老百姓,心里都摇摆不定,不知道该支持谁。司马悦就命令西关的统军诸灵凤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大获全胜,把城楼和仓库里的东西都烧光了,还抓住了苏沛和他的辅国将军、军主刘灵秀。皇上下了道圣旨,说:“司马悦第一个想到攻打义阳,打仗又这么厉害,而且他在外地待了很久,多次请求回朝,那就让他回京吧!” 很快,皇上又下令,让他继续当将军,还让他当豫州刺史。因为攻打义阳的功劳,封他为渔阳县开国子,给他三百户的食邑。
永平元年,城里有个叫白早生的家伙,竟然造反,把司马悦的头砍了,送给了萧衍。后来,邢峦又收复了瓠子城。皇上说:“司马悦惨遭杀害,身首异处,他可是国家的亲戚,曾经立下大功,真是让人惋惜啊!主书董绍,奉命办事,被困在异地,也够可怜的。尚书啊,你们从贼将齐苟儿等四人里挑两个人,让扬州那边把司马悦的头和董绍换回来,接他们回来,这样才能安慰亡灵啊!” 于是追赠司马悦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赐给他三百匹布,谥号为庄。他的儿子司马朏继承了他的爵位。
司马朏娶了皇上的妹妹华阳公主,当上了驸马都尉。皇上还特别任命他为员外散骑常侍,加封镇远将军。正光五年,公主去世了。一个月后,司马朏也死了。追赠他为左将军、沧州刺史。
他的儿子司马鸿,字庆云,是个粗鲁好武的人。他继承了爵位,官做到都水使者。后来因为和西边的叛贼勾结,被赐死了。
他的儿子司马孝政,又继承了爵位。齐朝篡位后,爵位等级被降了。
金龙弟,字叫宝龙,娶了赵郡公主,当上了驸马都尉。他代替哥哥担任云中镇将、朔州刺史,还被加封为假安北将军、河内公。后来,宝龙上表请求放弃河西苑的封地,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有关部门为此上奏说:“这地方是麋鹿聚集的地方,皇室需要从这里获取供奉的猎物,现在要是分给百姓了,将来进贡的时候恐怕会不够。”皇上说:“如果这地方用来种庄稼,就算有野兽的损失,也要废除封地。如果只是山沟水泽,禁猎又有什么损失呢?当初先朝设立这个封地,难道仅仅是为了这些猎物吗?其实也是为了军队行军打仗时可以用来烧火做饭用的柴火。这件事,你们再好好考虑一下吧!”宝龙坚持请求把土地分给百姓,高祖皇帝最终同意了。后来,他又担任了祠部尚书、大鸿胪卿、颍川王师,因为生病,上表请求辞职。太和十九年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朝廷赐给他一套朝服,一件衣服,一千匹绢。楚家父子先后镇守云中,朔方地区的人都敬畏他们的威德。
司马景之,字洪略,是晋朝汝南王司马亮的後代。在太宗皇帝时期回到朝廷,被封为苍梧公,加封征南大将军。他为人清廉正直,有操守,太宗皇帝非常器重他。去世后,追赠汝南王,他的儿子司马师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司马景之的哥哥司马准,字巨之。在泰常年间末期,率领三千多户人家归顺朝廷。当时太宗皇帝在虎牢,授予他宁远将军、新蔡公、假相州刺史的官职。他跟随皇帝到达京城,后来被任命为广宁太守。他待人亲切,生活俭朴,口碑很好。世祖皇帝很赏识他,赏赐给他六百匹布。后来,他的官职被降为平远将军,爵位改为密陵侯。兴光年间去世,他的儿子司马安国继承了他的爵位。
司马叔璠,是晋朝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代。他的父亲司马昙之是司马德宗河间王。在桓玄、刘裕那个时代,司马叔璠和他的哥哥司马国璠一起北逃投奔慕容超,后来又西投姚兴。刘裕灭了姚泓后,兄弟俩又北逃投奔屈丐。世祖皇帝平定统万后,兄弟俩都归顺了朝廷。司马国璠被封为淮南公,去世后没有儿子,爵位被取消。司马叔璠被封为安远将军、丹杨侯,后来去世了。
老大灵寿,特别厉害,和他弟弟道寿一起回到朝廷效力。灵寿官职很高,是冠军将军、温县侯,还当过宁朔将军、宜阳子。后来他被任命为陈郡太守。 刘义隆入侵边境,皇上命令灵寿招募义士,他招募到两千多人,跟着西平公安颉一起攻破了虎牢、滑台、洛阳三座城池,还把五百多户人家迁到了河内。他还参加过讨伐蠕蠕的战争,以及西征凉州的战役,战功赫赫。后来被任命为辽西太守,以清廉俭朴著称。太和九年去世,追赠怀州刺史,谥号靖。灵寿娶的是太宰、顿丘李峻的女儿,他和岳父关系不太好,经常被压制,所以官位也没做到多大。
灵寿的儿子惠安,高祖时期继承了爵位。后来做过恒州别驾、桑乾太守、太尉谘议参军事,后来去世了。
惠安的儿子祖珍,十五岁就考中了司州秀才。刚入仕就当上了员外散骑侍郎。十八岁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
祖珍的弟弟宗庞,世宗时期,他父亲惠安因为长期生病,上奏朝廷请求把爵位转授给他。他刚入仕就担任了安定王府骑兵参军、洛州龙骧府司马。他箭术很好,但从不夸耀自己。为人性格淡泊,很少与人交往。懂他的人说他为人淳朴至诚。永安年间去世,儿子嵩亮继承爵位。
惠安的弟弟直安,做过尚书郎、济北济南两郡太守、员外散骑常侍。萧宝夤征讨钟离时,把他招为长史。因为军队战败,他被免官并受处罚,后来因为生病而免除处罚。不久后被任命为东平原太守。回到京城后,担任中散大夫,后来又升任征虏将军、太中大夫,最后升迁为左将军。正光四年去世,追赠大将军、济州刺史。
直安的儿子龙泉,做过沧州开府长史。
道寿的长子元兴,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
元兴的儿子景和,做过给事中,后来升迁为扬州骠骑府长史、清河内史。正光元年去世,追赠左将军、平州刺史。
元兴的弟弟仲明,做过侍御史和中书舍人,以谨慎敏捷出名。后来慢慢升迁到卫尉少卿,还兼任舍人。之后外放,当上了征虏将军、凉州刺史。因为贪污残暴,被御史弹劾,后来赶上大赦才免罪,好几年都没升官。后来娶了灵太后的堂姐做继室,这才被任命为武卫将军、征虏将军。又升任光禄大夫,武卫将军的职位不变。接着升迁为大司农卿,加封安东将军、散骑常侍。之后外放,做了安北将军、恒州刺史,散骑常侍的职位依然保留。正光五年去世了。
他的儿子彦邕,很有声望。一开始是正员郎,慢慢升迁到相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天平四年去世。死后被追赠散骑常侍、都督怀洛二州诸军事、骠骑将军、仪同三司、怀州刺史。
司马天助,自称是司马德宗、骠骑将军司马元显的儿子。刘裕自立为帝的时候,他就投奔朝廷了。被任命为平东将军、青徐二州刺史,封东海公。天助招募义士,想要袭击刘裕的东平、济北两郡以及城池营垒,还打败了刘裕的将领闾万龄的军队,前后俘获了很多战利品。后来被拜为侍中、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青兖二州刺史,爵位依旧是东海公。真君三年,他和司马文思等人一起南征。回来后,又跟随皇帝北征,最终战死沙场。
他的儿子元伯,字归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降为温县子。太和年间,担任建威将军、泰山太守。
史官评论说:这些司马家族的人,都在乱世中投降朝廷。其中司马楚的风度、才能和谋略,最为出色!其他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们能延续家族的香火,并且都得到朝廷的重用,也算是幸运的了。